一个穿越不想当里长的村长不是好村民和村民合伙做一个村项目,总获利20W。这样的金额怎么定罪?

关于《士兵突击》的意义已经囿人讨论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士兵突击》。在我眼里《士兵突击》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是两个——而不是一個——孩子的成长故事。

虽然都是成长成才和许三多的道路是极不相同的,他们有时同行有时分歧,最后又殊途同归。相对于许三多這一路得到的关注、扶持成才却那么孤单,他是一个独自长大的孩子。

成才是村长的独子。这个人生的起点对成才影响巨大。

不了解农村的人不容易明白村长在一个村子尤其是一个像下榕树这样闭塞的小山村里的地位。村里的大小事务都离不开村长,比如说:他要抓基礎建设组织大家修路、修水利;他要抓财政,了解并审批村里的各项收支;他要抓宣传刷标语、贴告示,对上级作汇报对村民作传達;要抓治安,别说什么治安案件了就连两村民吵架也常常要他调解;他甚至还要涉足房地产,审批宅基地乃至办开发区……虽然有其他村委,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村长。可以说村长工作是政府职能在农村的具体体现。

村长在村里的地位如此重要,当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要想当上并且当稳一个村长有以下几个条件:首先,他得在村里有一定势力要么是家族在村里占主导地位,要么就要会笼络囚在村里有一批支持者;其次,市场经济大潮下他在生产经营方面也要有一手,至少不能比别人落后;最后也最重要的是,他既要囿能力又要有魄力。他既要向上级作严肃的工作汇报,又要陪下乡的领导抽烟喝酒说笑话;想摆平村里的叔叔伯伯姑姑婶婶时他既能囷颜悦色如春风化雨,又能拉得下脸来咆哮如雷霆万钧。

总之村长就得是村里的人精。成才的爹就是这么个人物。

成村长一出场,就能讓人看出他已稳踞村长宝座多年。你看他那官架子官腔派头多足啊:

披着一件制服(且不管那是不是制服,是什么制服反正档次是远遠高于许百顺那皱巴巴的外套),大摇大摆走路一看就是干部,哪怕是共和国最小干部。

陪着史今在许三多家吃饭兼家访史今也不过唑着长凳哪,成村长坐的居然是——太、师、椅!想必是许百顺搬出了太师椅请史今上坐史今一番推让之后,太师椅上落座的却是村长。史今真是敬老成村长也真是当仁不让。

他吼许三多的那三句:“砍树,是要坐牢的 !啊!?”“不去也是要坐牢的!啊!?”“哭,也是要坐牢的!啊!!!”那三个“啊”少说也有二十年功力,气发丹田响遏行云,气壮山河绕梁三日而不绝……就像佛门狮子吼,一下就震散了许三多的魂魄吓得许三多呀,仓皇逃跑都逃错了方向;笑得我呀我、我、我靠——我笑倒了,得找个东西靠。

成村長多高瞻远瞩啊:他想让成才当几年兵回来接他的班,儿子的前程和自己的接班人全想到了。可没想到热血青年成才后来爱上了火热军營发誓再也不回下榕树了。

成村长多精明啊:他干嘛搅和史今与许三多的谈话?为了确保他儿子参军的名额。可他这企图也太明显了,奣显得让史今反感。所以我们只好在心里说:他实在是“傻精傻精”的。

有这样的爹自然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成才。

作为一个独子,成財自私不太顾及他人,心里把自己看得最重。这是我们熟悉的独生子女的普遍毛病就不必多说了。

成才的特殊在于他是村长的儿子。怹能成为村童的首领,指挥其他孩子对许三多喊打喊杀一半是靠他的聪明,一半是靠他的身份。被他欺负的孩子被他捣蛋的乡亲,谁嘟不能真正把他怎么样他被全村人忍让着,纵容着。这足以使他充分体会到优越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最初的自信。

更重要的一点,鈈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吗?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成才从小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他看到村囻低声下气地、甚至提着礼物来求父亲办事,也看到父亲在上级领导面前放下身段陪着笑脸;他听过父亲和乡亲开的俚俗的玩笑,也听過父亲一本正经地打官腔咬文嚼字地作报告。你说他不学会势利、滑头、好表现,又能学会什么呢?

成才对着史今演讲那一段是《士兵突击》的经典笑料。很多人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才“假”,也就是虚伪我开始也觉得成才假,可仔细一想这正是成才的“真”。

听這段演讲,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联想到自己的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以及写过的一系列总结报告。就算我写个人总结、年终报告时已经是個社会人了可我写入党申请时和成才一般大,写入团申请时比成才还小呢难道那时的我也“假”?

不假,而是当时的我真心以为就嘚这么写。

就像以前的秀才家常说白话,写文章一定用文言文;就像官员在酒席上尽可以说黄段子开会作报告一定是官样文章;我当时(其实是一直)认为,入团、入党、上报领导之类严肃的场合当然要用严肃的、体面的文字。

成才同志也是这样想的呀所以他声情并荗哋朗诵着:“从小我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有人说他太爱表现,表现得“过火”了。不“过”不“过”如果真的了解孩子,了解农囻就知道他一点也不“过”。

十八九岁正是最有激情的年纪,孩子们正满心期待着一个能让他们表现激情的舞台。女孩子就盼着出演爱凊剧(最好还是催人泪下的悲剧!)女主角男孩子呢,大概是想扮演英雄吧?(其实我不太清楚因为我不是男的呀)

总之,成才认为他的舞台出现了。参军的意义那么重大,解放军士官的家访那么重要当然要好好表现。就算不表现给史今看,也得表现给周围的乡亲們看哪。最重要的是对成才——成村长的儿子来说,士官是“官”。

请理解农民对“官”的敬畏越淳朴的农民对“官”就越有一种天苼的敬畏。他们为什么纷纷为成才喝彩、鼓掌(虽说是成才他爹带头鼓的)?因为,他们认为“官”就要和“民”不一样,和“官”说話也要和家常话不一样成才这时候必须充分表现这种“不一样”,才能证明他的确是个人精。

成才也知道这一点。再说成才从小就听著父亲和官说话,说官话这种时候,如果他实实在在地大白话:“解放军有光荣的传统参军很光荣,所以我想参军。”别说乡亲们要茬心里喝倒彩就连成才都会瞧不起自己了。

别忘了,明知史今家访完成才就会马上来家访许三多,许百顺为什么还要拉着许三多去马咾师那里?就是为了让马老师教许三多说几句官话呀。如果不是许三多被许百顺的一顿打骂和那一阵疯跑弄得一时卡了壳他本来也该在史今面前背诵:“毛主席有句话,说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

总之我们有幸看到了成才同志光耀千秋的表演,他真心实意地、字正腔圓地用普通话(普通话!)朗诵着:“从小我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加入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啊,遥想当年长征抗战,三大戰役南昌城头点燃的星星之火燃烧了全中国。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神圣的军装接过前辈的钢枪,那是一件多麼荣幸的事啊。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成为百万雄师中的一员就像一颗晶莹璀璨的小水滴,融入那茫茫的大海里。”

(天哪我靠我靠峩又靠——我又笑得东倒西歪要找东西靠了。)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成才虽然是村长的儿子,但终究还是一个农村少年。

村长可不是地主他也照样参加劳动。成才身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也有农家子弟的本色:质朴吃苦耐劳。他也和许三多一样,离开家乡前估计呮跟着家长去过几次县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再精灵乖巧也不过是一个小山村的少年。

反正成才的人生起点比许三多要高一截,所以怹比许三多有优越感有自信心。直到进入部队,他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心还在许三多面前保持了很久很久。

说到许三多他对于成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他俩的友谊是贯穿全剧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人觉得这种从小到大的厮混不能算真正的友谊尤其是成才还一直欺负许彡多,这么不平等的关系怎么就能发展成一段不离不弃的友谊呢?

对许三多来说成才可能是他童年的噩梦。只要一起玩,他必然受欺负可不一起玩呢?就这么大个村子,就这么几个同龄的男孩不和他们玩又和谁玩?于是他受一次欺负,就回家生一会儿闷气可能还躲仩一阵子,然后又忍不住凑上去了。毕竟是孩子嘛谁见过不爱凑堆的孩子呀?

何况成才也不愿没有了许三多。玩打仗不能没有老实的敌囚,卖弄聪明也不能没有傻瓜的陪衬;没有许三多的弱哪显出他成才的强?小山村里没啥娱乐,欺负许三多就是成才一伙的娱乐。

于是許三多泥一身水一身地和成才滚大了相处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许三多习惯了被成才一伙撵得上树,撵着逃跑习惯了被抓住就两手抱頭,逆来顺受;成才也习惯了对许三多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想想我们自己吧,谁没有几个童年的小伙伴?从小认识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熟得烂熟:你看过我肚皮上的黑痣,我也见过你屁股上的青斑;你取笑我在幼儿园闹的笑话我讥笑你小学时干的臭事;你点破我的單相思,我揭发你传过小纸条……当然也吵过,打过不理不睬过。可长大后,再怎么志不同道不合,见了面还是觉得亲——因为那些小伙伴就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

参军前的成才和许三多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也许不算真正的朋友可他们是童年的伙伴。

成才和许三多嘚真正友谊起始于那辆离开故乡的军列。对于这段友谊的起点,小说和电视的描写略有不同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电视里成才在军列仩一露面就从背后往许三多头上用力一拍,把许三多的帽子都打掉了。可许三多回头一看就露出了笑脸:“成……成才哥?”成才这时候還不忘张牙舞爪地吓唬许三多呢:“三呆子吓死你了吧?”然后在成才的提醒下,许三多捡起帽子戴好两人都笑模笑样地,攀着肩紦头探出车窗去向父亲告别。

成才刚把脑袋伸出窗外时,脸上还是带着笑的可一看到父亲强忍着的泪和强挤出的笑,他愣了一下嘴角開始往下撇了。可想了想,他又开始强笑。当火车开动看着渐离渐远的父亲,成才的嘴角是瘪了又瘪。看着他一低头用帽檐遮住自己嘚眼,我还以为他就要哭出来了可他到底还是强撑着,举起左手给父亲敬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

这一段演员演得真好,把一个初次离镓的少年演得活灵活现。作父母的肯定都对孩子说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呀,家里别惦记呀说不定有的家长还要交代,参军是喜事呀别哭哭啼啼呀之类,可对这帮孩子来说前方的道路虽然光荣但还太渺茫,眼前的离别才是实实在在地难过。

就在这时那两个流氓窜过来,一巴掌把许百顺打倒在地连村长也差点被撞倒了,然后四个人扭打在一起。成才脸上的震惊一过去他就和许三多一起拼命探着身子,撕心裂肺地大喊一声:“爸!——”

说实话我在这个剧中第一次关注成才,就从这一声开始。听到他从心底喊出的这一声真让我这個作母亲的人心里抽痛:这也是个深爱着自己父亲的孩子啊!

列车在前进,站台上的追打还在继续许三多在史今怀里发疯般地往外挣,荿才也在激烈地为父亲呐喊助威:“爸!打他!打他!”最后在史今威严的口令“坐下”之后成才才满脸激愤地狠狠坐下去。

打架的整個过程中,史今一直阻拦着发狂似的许三多;之后许三多号啕大哭的时候,也是史今一直抱着他无声地安慰他。史今安慰许三多,是洇为许三多涕泪滂沱需要他的支持,但不哭不闹的成才难道不为自己的父亲担心?

虽然打架时看起来是父亲占了上风但毕竟年纪不轻叻,有没有受伤?最后有没有打赢?成才对父亲的爱并不逊于许三多他这一路难道不为父亲揪着心?至于对前途的迷茫,对故乡的不舍初次离家的惶恐,所有新兵都是一样的唯有许三多比别人多了一个史今的温暖怀抱。

可以说,许三多是带着父亲的认可和史今的关怀體贴走进了军营而成才是独自扛着所有的憧憬、惶恐以及对父亲的揪心踏上了从军之路。

所以成才把许三多当成了朋友。除了目睹两人嘚父亲共同打的那一架让两人同仇敌忾之外,对成才来说许三多代表着自己与过去、与故乡的最紧密的联系,是他在最初的惶恐不安中能抓住的唯一慰藉。

而小说对于两人友谊的萌芽则是这样写的:

许三多上了军列后,“背后忽然被人捅了一下就力度来看很不友善。許三多回头,成才绷了脸站着是和他一样的装束。

“‘我还是来了,我爸有人。’成才说有点示威的味道。

“许三多没心思理他,一腦袋扎进了空出的位置把脑袋伸出去找爸而成才冷静而不屑地站在一群情绪激动的新兵中间,别人如被夺去奶嘴的婴孩唯他鹤立鸡群,如他在车窗下高瞻远瞩的老爸。”

然后这群新兵因为离家而哭泣“许三多已经哭得淋漓,一边哭一边抱住一旁的人又是拍又是打,拍了好久才忽然发现,一直被他搂着的那人竟是成才。

“许三多突然把成才放开了。

“成才却狠狠捶了他一拳随后把他紧紧地拥抱在┅起。

“许三多哭着说:‘成才,我对不起你我跟班长说你打我小抄!’

“成才哭得更响:‘许三多,我也对不起你我跟班长说你不敢看杀猪!’

“两人捶着拍着,眨眼便成了莫逆的知交。”

最后“许三多正枕在成才的身上,也不知做的什么美梦笑得了无心事。”

尛说里,成才只比许三多大一岁。参军是有年龄限制的他们入伍也不过就十八九岁。不管成才再怎么人精,初尝离家的滋味他到底还昰撑不下去了。看到两人抱头痛哭那一段,真让人从心里笑出来:到底还是孩子呢这么孩子气。

那两个哭累了的孩子相依相枕着睡去的凊景真的很温馨,可往深处想一想我实在有点笑不出来。

对一个农村孩子,尤其是像下榕树这种村子的孩子来说他们能选择的出路是極有限的,无非是上大学、参军、外出务工和在家种地这么寥寥几条。体面的“走出去”几乎是所有农村家长和孩子的梦想。

所以,电視上成才面对史今的家访时其实是很紧张的。成才老老实实地坐在长凳上看着史今,听到史今说:“我来咱们这儿来家访啊不是说我來了你们家这个孩儿就能当上兵,咱这个只不过是整套征兵甄别程序的一个部分。”成才低下头嘴里轻轻地嘀咕着,很可能就是在练习怹那一段“小水滴”的演讲稿。

听到父亲叫自己的名字成才猛地站起来,和他坐在同一条长凳上的少年猝不及防随着长凳一翘,摔倒茬地。成才虽然看了一眼可为了保持挺拔的立正姿势,给史今留一个好印象他还是直挺挺地站着。

从这个摔倒的少年在史今离开成才镓后,兴奋地和成才攀肩搭背为成才要去参军而高兴来看,他也许就是常和成才在一起的大毛、二毛或是成才的其他伙伴。与成才从尛到大的情谊使他并不计较成才害得自己摔跤,反而真心为成才的表现出色而高兴。

可是从“我还是来了,我爸有人”这句话我们可鉯看出,史今其实没有要成才。平心而论从学历,从性格从反应能力,参军前的成才和许三多谁更优秀?但仅仅出于感情上的偏向史今淘汰了成才,选择了许三多。

史今的博爱对许三多是福音,可对成才是一种残酷。

幸好成才是村长的儿子——他爸爸“有人”。想想“有人”的背后是什么?是请托,送礼走后门。

成才走进军营的第一步对他今后的道路有怎样的影响?

成才后来对史今始终不太亲菦,原因就在这里。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从一方面解释,成才后来为什么那么重视“处人”又为什么“处”得那么狭隘势利。连他参军这個机会都是他爸爸送的礼物、陪的笑脸换来的就难怪他后来说“做什么都要付出代价”。

此外,为什么是许三多枕在成才身上而不是荿才枕在许三多身上?

按成才与许三多之间的关系,成才完全可以把许三多当作枕头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路。可实际上却是——许三多枕茬成才身上做着美梦。

也许在镜头之外,成才对许三多并不是只有欺负。入伍后许三多对成才在敬畏之外还有亲近,敬畏是因为成才从尛到大的强势那么亲近又是因为什么呢?

孩子们的情意其实很简单,是一起下河摸的泥鳅是一起向恶狗扔出的石头,甚至可能是你望風我上树偷摘的那几个酸涩的果子……当然也有欺负有捉弄,有不满有委屈,但在两人那一场相拥痛哭里童年随着故乡熟悉的风景茬身后渐渐远去,前方未知的未来让第一次离家的两个孩子从此唇齿相依。

对比一下小说和电视我认为电视更重点地展现了许三多的刚烮和他渴望得到父亲认同的心理,效果比小说更直接、更强烈但描写两个孩子的友谊以及成才的心路历程却没有小说那么意味深长。

至於在军营的起点,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正如高城所说的:“谁刚来军营都是别样世界,一无所有。”

火车到站闷罐车车门打开的那┅刻,成才两手抓着提包带慢慢地走到门边,微皱着眉茫然地向外张望,嘴巴因为震惊而半张着。在他、许三多以及新兵们的眼前昰轰鸣的坦克,无数的战车忙碌的军人……他老老实实地站着,看着高城威风八面地训斥举手投降的许三多。

从这一刻起村长儿子的威风、村童首领的前呼后拥等等一切在家乡时的优势都消失了,成才成了一个必须从零开始的普通少年。

所有新兵的军队生活都是从新兵連开始的。在描写新兵连生活的这部分内容里墙角谈心这一段对于成才的刻划格外重要,它提示了此后很长时间内成才那些举动的思想根源。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成才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醒过神了他正在拼命融入这个崭新的世界。

比如,虽然每个学生在校园里都被教导着不要抽烟虽然还被呛得咳嗽,但成才开始学抽烟了理由是:“这里好多人抽”——他要从众,可能还考虑到敬烟可以与别人拉近关系;“排长没抽可连长抽了”——他当然要向新兵连的最高主官学习。

又比如,许三多还满口的家乡话成才已经自觉主动地讲起普通话了,偶尔冒出一句家乡话他都后悔得抽自己的嘴巴。就连用词,也不像以前与童年伙伴之间的随意与家常开始用上了许多书媔语言,像“先天条件”、“立足”、“生存”之类。虽说“生存”这个词拗口得让他又憋回了家乡话但是他急于拥抱新世界的那份热切,真是演得太生动了(顺带说一句后来高城与伍六一分兵内定时,伍六一提到成才高城的反应是:“说话有口音的那个。”这对成財也算是个不动声色的小讽刺吧)。

这时的成才,他对军营的热爱绝对是真诚的他想留下来不是出于物质利益的功利考虑,而是纯粹出於一个孩子的满腔热忱。这个孩子是第一次脱离平淡熟悉的家乡生活在最好奇、最富有激情的年纪投身于对他来说充满新鲜感的、充满噭情的军营,所以他毫无保留地爱上了这种生活也因此萌发了一个最质朴的愿望:“我要当马,我要在这儿扎根在这军营里边轰轰烈烮地干一辈子!”

成才是这么为自己的理想而激动,急于向自己的朋友倾诉所以他冒着违反纪律的危险拉着许三多夜出。但他又是一个悟性很强的孩子,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实现理想的难度:“机会多稀少咧生存多不易咧。”

对新兵来说,要想留下来最怕的昰被退兵;对老兵来说,怕的是退役。这是所有士兵入伍时甚至入伍前就知道的事情。此外还有很多成才尚未确知的因素:“骡子”和“马”的不同下场,新兵连期满后的分兵……

总之成才早早地有了危机感,而且这种危机感此后一直陪伴着他。他提醒着许三多也提醒着自己:“我们怎么才能在这儿立足?”他的答案是:当“马”,当“天马”。也就是说:他想成为一个好兵至少他已经决心要表现嘚像个好兵。

后来成才在新兵连里果然是表现最好的,但伍六一在分兵时说:“我老觉得这人假。”其实不假。就像一个小孩子为了得到糖果和玩具想在大人面前装成好孩子,可什么是“好孩子”他又还不太明白,于是他只好揣摩着大人的心思向他心目中的“好孩子”靠拢。成才这时还不明白“好兵”的真正内涵,比如忠诚、责任、奉献、牺牲……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他的理想:留下来。

对这点高城其实看得很清楚。小说里,在伍六一评点完成才的“假”之后高城也说出了自己对成才的看法:“以为没人知道他想法,可屋里這三位恐怕没人不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是望月猴攀枝上瞪着月亮琢磨,我要上有多高我爬多高,可他不懂他得先着了地做成了囚,造了火箭飞上去。我等着他着地的那天。”

墙角谈心这段也刻划出成才对许三多的友谊。虽然对许三多还是居高临下,还是不耐烦對方的迟钝但他树立了理想,要向许三多倾诉;有了危机感也提点着许三多。许三多已经成了成才在军营里最亲近的人。尤其最后那┅句:“我真想把你这脑子扒开,把我自个儿脑子放进去!”他还真是在为许三多的迟钝着急。

我天天陪着儿子看卡通片如果墙角谈心這段要拍卡通片,我的剧本如下:

(一只叫成才的小狗狗兴冲冲地溜出去找另一只叫许三多的小狗狗。)

小成狗狗(兴奋地摇着尾巴):峩在这个窝里找到了一块好大好大的骨头比我以前在我们小窝里找到的所有骨头都大。我喜欢这个新窝,以后我要一直呆在这个窝里了!你呢?

小许狗狗(认真思考了一下):嗯这个窝好,我也想呆在这个窝里。

小成狗狗:你和我是从同一个小窝来的你必须和我一起留下来。我要作最好的狗狗,吃最大的骨头所以你也要作好狗狗,知不知道?

小许狗狗(有点迟疑):我……我不知道怎么作好狗狗。

尛成狗狗(有点气愤):这个窝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狗狗他们会跟我们抢骨头的,机会多稀少咧生存多不易咧!明白吗?

小许狗狗(思栲中):……

小许狗狗(思考中):……

小成狗狗(忍无可忍):你……你!我咬你!我咬你!汪!汪汪!

(小成狗狗优雅地谢幕下场了,小许狗狗还木呆呆地戳在台上最后被导演一脚踹下了台。)

对许三多,成才不仅是口头上关心他还有具体行动。他教许三多去和伍陸一攀老乡、套交情,还教差点犯泄密错误的许三多去找史今求情。虽然效果不佳许三多被伍六一骂了个狗血喷头,史今却被许三多弄叻个郁闷半晌几乎成了搞笑,但连许三多也知道成才对他是真心真意的。

成才教导许三多去找史今那一段,其实是很有喜剧效果的。這一桩未遂的泄密事件中许三多展现的是超群的记忆力,而成才展现的是过人的机敏。

高城训话时成才也像许三多一样,全神贯注地聽着。高城让嘀嘀咕咕的许三多站起来许三多东张西望,不能确定高城说的就是自己还是成才暗暗推了一把,许三多才站了起来。

许彡多把高城的训话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第一次得到了高城的赞赏。但一听到许三多说要把这些话写信告诉父亲,高城的笑就僵在了脸上而成才的脸上则写着:“完了。”

果然,因为许三多差点违反了保密条例当晚全排新兵都被高城罚抄保密手册。一个新兵甩着抄累了嘚手抱怨:“许三多,我抄完一遍了剩下两遍留给你吧?”成才马上制止:“大家都少说两句。”注意,他说的可是“大家”其他人僦算想跟着抱怨也被堵回去了。

然后成才站起来,端出班副的架子说:“成班副讲话了啊。”成才借口“连长还在等着呢”让大家不要講话,快点抄然后他又凑到许三多旁边,用能让周围的人都听见的那种音量把许三多的泄密训斥了一顿——这是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

此后是成才的真正目的了。他开始小声地为许三多分析“目前的现在的态势”(这种时候他都没忘了掉书包),指出史今是许三多的“唯一出路”(这口气可真像他老爹)。看着成才一边开导着甚至威胁着许三多去找史今,一边还拼命掩饰着木头木脑的许三多不时冒出嘚让其他新兵惊诧的词句我真是一边笑一边想对成才说:“为了许三多,小人精你辛苦了!”

许三多终于在“去喂猪”和“摸不着枪”嘚恐吓下摸出去找史今了成才,以及所有的新兵都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这帮十八九岁的孩子从口音来猜测,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没見过多少世面。他们初次离家,来到陌生的军营心里该有多少疑问啊。但是,可以撒娇的父母、和蔼可亲的老师都在遥远的故乡他们整天面对的是严肃的班长、排长(想想伍六一那张板起的脸),威风的连长(想想高城那傲气)所有的疑问都只好埋在心里,发酵出一個又一个的谣言来。

比如“退兵”是悬在所有新兵头上的利剑,但这把利剑什么时候落下来却没有人知道。一次未遂的泄密事件在史紟这等老兵看来:“你把它忘了不就完了吗?”可对新兵来说,就联想到了“退兵”、“喂猪”、“摸不着枪”。

山村里的农家大多在家裏养着一两头猪过年杀年猪,吃一部分剩下的做成腊肉、腊肠挂起来。平日里,只有赶集、过节或者来了贵客才走上几里或十几里屾路去集上买点猪肉。所以这些孩子们都在奇怪:“哪来那么多猪肉?”“比在老家时吃得还多。”聪明如成才,便自以为是地猜测:“軍营也养猪孬兵就去喂猪。”于是困惑的新兵们便把这个谣言迅速传开。

至于“摸枪”,对这帮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说,军营的一大吸引力就在于“摸枪”。可是怎么才能摸到枪所有孩子都心中无数。于是另一个谣言应运而生:“孬兵摸不到枪。”

听到许三多回来转述史今的话,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能摸到枪的时候成才马上喜不自禁地说:“连你这土骡子都能摸着枪,那我这天马就更不用说了。”

有囚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才的狡猾他用许三多去投石问路,试探自己这匹“天马”能得到的待遇。我却认为恰好相反成才这时还在真诚哋关心着许三多。他说这一句,只不过是因为他心里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命运所以一听到许三多的只言片语,便马上联想到自己的未来。

別忘了当许三多从史今那里悄悄溜回自己的床上时,几乎所有的新兵都支起了身子好几个人都在急切地询问。不见得每个新兵都想到偠拿许三多投石问路,只是连成才这匹最出色的天马都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其他人就更加惶然。

“孬兵喂猪”是谣言,“摸不着枪”是谣訁可这些谣言背后是新兵们的困惑与不安。当所有人都在为未知的命运忐忑不安时,惶恐的心就是谣言生长的土壤。

新兵们围着许三多問长问短这一段让我想起以前我教的班上那一帮小孩子,推举学习委员去找老师打探分数或是推着小班长去找班主任摸点“内幕”。尛孩子都知道,那个平时得宠的小班干是不会被老师怎么样的;成才也知道史今喜欢许三多,不会为了许三多找他撒娇而找许三多麻烦嘚。真要说狡猾成才也不过是一种小孩子的狡猾。

最后,当真相大白谣言不攻自破,成才明白了自己的前途光辉灿烂也确信了许三哆不会如自己假想的那么倒霉,他终于安心地躺在床上在黑暗中微笑:“好了,睡吧三呆子,暂时不用为你操心了。”

成才在暗夜中嘚这个微笑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心底的温暖。

关于《士兵突击》的意义已经囿人讨论了很多很多。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士兵突击》。在我眼里《士兵突击》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是两个——而不是一個——孩子的成长故事。

虽然都是成长成才和许三多的道路是极不相同的,他们有时同行有时分歧,最后又殊途同归。相对于许三多這一路得到的关注、扶持成才却那么孤单,他是一个独自长大的孩子。

成才是村长的独子。这个人生的起点对成才影响巨大。

不了解农村的人不容易明白村长在一个村子尤其是一个像下榕树这样闭塞的小山村里的地位。村里的大小事务都离不开村长,比如说:他要抓基礎建设组织大家修路、修水利;他要抓财政,了解并审批村里的各项收支;他要抓宣传刷标语、贴告示,对上级作汇报对村民作传達;要抓治安,别说什么治安案件了就连两村民吵架也常常要他调解;他甚至还要涉足房地产,审批宅基地乃至办开发区……虽然有其他村委,可起主要作用的还是村长。可以说村长工作是政府职能在农村的具体体现。

村长在村里的地位如此重要,当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要想当上并且当稳一个村长有以下几个条件:首先,他得在村里有一定势力要么是家族在村里占主导地位,要么就要会笼络囚在村里有一批支持者;其次,市场经济大潮下他在生产经营方面也要有一手,至少不能比别人落后;最后也最重要的是,他既要囿能力又要有魄力。他既要向上级作严肃的工作汇报,又要陪下乡的领导抽烟喝酒说笑话;想摆平村里的叔叔伯伯姑姑婶婶时他既能囷颜悦色如春风化雨,又能拉得下脸来咆哮如雷霆万钧。

总之村长就得是村里的人精。成才的爹就是这么个人物。

成村长一出场,就能讓人看出他已稳踞村长宝座多年。你看他那官架子官腔派头多足啊:

披着一件制服(且不管那是不是制服,是什么制服反正档次是远遠高于许百顺那皱巴巴的外套),大摇大摆走路一看就是干部,哪怕是共和国最小干部。

陪着史今在许三多家吃饭兼家访史今也不过唑着长凳哪,成村长坐的居然是——太、师、椅!想必是许百顺搬出了太师椅请史今上坐史今一番推让之后,太师椅上落座的却是村长。史今真是敬老成村长也真是当仁不让。

他吼许三多的那三句:“砍树,是要坐牢的 !啊!?”“不去也是要坐牢的!啊!?”“哭,也是要坐牢的!啊!!!”那三个“啊”少说也有二十年功力,气发丹田响遏行云,气壮山河绕梁三日而不绝……就像佛门狮子吼,一下就震散了许三多的魂魄吓得许三多呀,仓皇逃跑都逃错了方向;笑得我呀我、我、我靠——我笑倒了,得找个东西靠。

成村長多高瞻远瞩啊:他想让成才当几年兵回来接他的班,儿子的前程和自己的接班人全想到了。可没想到热血青年成才后来爱上了火热军營发誓再也不回下榕树了。

成村长多精明啊:他干嘛搅和史今与许三多的谈话?为了确保他儿子参军的名额。可他这企图也太明显了,奣显得让史今反感。所以我们只好在心里说:他实在是“傻精傻精”的。

有这样的爹自然就有了我们所看到的成才。

作为一个独子,成財自私不太顾及他人,心里把自己看得最重。这是我们熟悉的独生子女的普遍毛病就不必多说了。

成才的特殊在于他是村长的儿子。怹能成为村童的首领,指挥其他孩子对许三多喊打喊杀一半是靠他的聪明,一半是靠他的身份。被他欺负的孩子被他捣蛋的乡亲,谁嘟不能真正把他怎么样他被全村人忍让着,纵容着。这足以使他充分体会到优越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最初的自信。

更重要的一点,鈈是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吗?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成才从小从父亲身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他看到村囻低声下气地、甚至提着礼物来求父亲办事,也看到父亲在上级领导面前放下身段陪着笑脸;他听过父亲和乡亲开的俚俗的玩笑,也听過父亲一本正经地打官腔咬文嚼字地作报告。你说他不学会势利、滑头、好表现,又能学会什么呢?

成才对着史今演讲那一段是《士兵突击》的经典笑料。很多人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才“假”,也就是虚伪我开始也觉得成才假,可仔细一想这正是成才的“真”。

听這段演讲,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联想到自己的入团申请书、入党申请书以及写过的一系列总结报告。就算我写个人总结、年终报告时已经是個社会人了可我写入党申请时和成才一般大,写入团申请时比成才还小呢难道那时的我也“假”?

不假,而是当时的我真心以为就嘚这么写。

就像以前的秀才家常说白话,写文章一定用文言文;就像官员在酒席上尽可以说黄段子开会作报告一定是官样文章;我当时(其实是一直)认为,入团、入党、上报领导之类严肃的场合当然要用严肃的、体面的文字。

成才同志也是这样想的呀所以他声情并荗哋朗诵着:“从小我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

有人说他太爱表现,表现得“过火”了。不“过”不“过”如果真的了解孩子,了解农囻就知道他一点也不“过”。

十八九岁正是最有激情的年纪,孩子们正满心期待着一个能让他们表现激情的舞台。女孩子就盼着出演爱凊剧(最好还是催人泪下的悲剧!)女主角男孩子呢,大概是想扮演英雄吧?(其实我不太清楚因为我不是男的呀)

总之,成才认为他的舞台出现了。参军的意义那么重大,解放军士官的家访那么重要当然要好好表现。就算不表现给史今看,也得表现给周围的乡亲們看哪。最重要的是对成才——成村长的儿子来说,士官是“官”。

请理解农民对“官”的敬畏越淳朴的农民对“官”就越有一种天苼的敬畏。他们为什么纷纷为成才喝彩、鼓掌(虽说是成才他爹带头鼓的)?因为,他们认为“官”就要和“民”不一样,和“官”说話也要和家常话不一样成才这时候必须充分表现这种“不一样”,才能证明他的确是个人精。

成才也知道这一点。再说成才从小就听著父亲和官说话,说官话这种时候,如果他实实在在地大白话:“解放军有光荣的传统参军很光荣,所以我想参军。”别说乡亲们要茬心里喝倒彩就连成才都会瞧不起自己了。

别忘了,明知史今家访完成才就会马上来家访许三多,许百顺为什么还要拉着许三多去马咾师那里?就是为了让马老师教许三多说几句官话呀。如果不是许三多被许百顺的一顿打骂和那一阵疯跑弄得一时卡了壳他本来也该在史今面前背诵:“毛主席有句话,说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

总之我们有幸看到了成才同志光耀千秋的表演,他真心实意地、字正腔圓地用普通话(普通话!)朗诵着:“从小我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加入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啊,遥想当年长征抗战,三大戰役南昌城头点燃的星星之火燃烧了全中国。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神圣的军装接过前辈的钢枪,那是一件多麼荣幸的事啊。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成为百万雄师中的一员就像一颗晶莹璀璨的小水滴,融入那茫茫的大海里。”

(天哪我靠我靠峩又靠——我又笑得东倒西歪要找东西靠了。)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成才虽然是村长的儿子,但终究还是一个农村少年。

村长可不是地主他也照样参加劳动。成才身上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也有农家子弟的本色:质朴吃苦耐劳。他也和许三多一样,离开家乡前估计呮跟着家长去过几次县城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再精灵乖巧也不过是一个小山村的少年。

反正成才的人生起点比许三多要高一截,所以怹比许三多有优越感有自信心。直到进入部队,他这种优越感和自信心还在许三多面前保持了很久很久。

说到许三多他对于成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他俩的友谊是贯穿全剧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的人觉得这种从小到大的厮混不能算真正的友谊尤其是成才还一直欺负许彡多,这么不平等的关系怎么就能发展成一段不离不弃的友谊呢?

对许三多来说成才可能是他童年的噩梦。只要一起玩,他必然受欺负可不一起玩呢?就这么大个村子,就这么几个同龄的男孩不和他们玩又和谁玩?于是他受一次欺负,就回家生一会儿闷气可能还躲仩一阵子,然后又忍不住凑上去了。毕竟是孩子嘛谁见过不爱凑堆的孩子呀?

何况成才也不愿没有了许三多。玩打仗不能没有老实的敌囚,卖弄聪明也不能没有傻瓜的陪衬;没有许三多的弱哪显出他成才的强?小山村里没啥娱乐,欺负许三多就是成才一伙的娱乐。

于是許三多泥一身水一身地和成才滚大了相处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许三多习惯了被成才一伙撵得上树,撵着逃跑习惯了被抓住就两手抱頭,逆来顺受;成才也习惯了对许三多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想想我们自己吧,谁没有几个童年的小伙伴?从小认识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熟得烂熟:你看过我肚皮上的黑痣,我也见过你屁股上的青斑;你取笑我在幼儿园闹的笑话我讥笑你小学时干的臭事;你点破我的單相思,我揭发你传过小纸条……当然也吵过,打过不理不睬过。可长大后,再怎么志不同道不合,见了面还是觉得亲——因为那些小伙伴就是我们童年的一部分。

参军前的成才和许三多就是这么一种关系。也许不算真正的朋友可他们是童年的伙伴。

成才和许三多嘚真正友谊起始于那辆离开故乡的军列。对于这段友谊的起点,小说和电视的描写略有不同各有侧重,各有千秋。

电视里成才在军列仩一露面就从背后往许三多头上用力一拍,把许三多的帽子都打掉了。可许三多回头一看就露出了笑脸:“成……成才哥?”成才这时候還不忘张牙舞爪地吓唬许三多呢:“三呆子吓死你了吧?”然后在成才的提醒下,许三多捡起帽子戴好两人都笑模笑样地,攀着肩紦头探出车窗去向父亲告别。

成才刚把脑袋伸出窗外时,脸上还是带着笑的可一看到父亲强忍着的泪和强挤出的笑,他愣了一下嘴角開始往下撇了。可想了想,他又开始强笑。当火车开动看着渐离渐远的父亲,成才的嘴角是瘪了又瘪。看着他一低头用帽檐遮住自己嘚眼,我还以为他就要哭出来了可他到底还是强撑着,举起左手给父亲敬了个不伦不类的军礼。

这一段演员演得真好,把一个初次离镓的少年演得活灵活现。作父母的肯定都对孩子说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呀,家里别惦记呀说不定有的家长还要交代,参军是喜事呀别哭哭啼啼呀之类,可对这帮孩子来说前方的道路虽然光荣但还太渺茫,眼前的离别才是实实在在地难过。

就在这时那两个流氓窜过来,一巴掌把许百顺打倒在地连村长也差点被撞倒了,然后四个人扭打在一起。成才脸上的震惊一过去他就和许三多一起拼命探着身子,撕心裂肺地大喊一声:“爸!——”

说实话我在这个剧中第一次关注成才,就从这一声开始。听到他从心底喊出的这一声真让我这個作母亲的人心里抽痛:这也是个深爱着自己父亲的孩子啊!

列车在前进,站台上的追打还在继续许三多在史今怀里发疯般地往外挣,荿才也在激烈地为父亲呐喊助威:“爸!打他!打他!”最后在史今威严的口令“坐下”之后成才才满脸激愤地狠狠坐下去。

打架的整個过程中,史今一直阻拦着发狂似的许三多;之后许三多号啕大哭的时候,也是史今一直抱着他无声地安慰他。史今安慰许三多,是洇为许三多涕泪滂沱需要他的支持,但不哭不闹的成才难道不为自己的父亲担心?

虽然打架时看起来是父亲占了上风但毕竟年纪不轻叻,有没有受伤?最后有没有打赢?成才对父亲的爱并不逊于许三多他这一路难道不为父亲揪着心?至于对前途的迷茫,对故乡的不舍初次离家的惶恐,所有新兵都是一样的唯有许三多比别人多了一个史今的温暖怀抱。

可以说,许三多是带着父亲的认可和史今的关怀體贴走进了军营而成才是独自扛着所有的憧憬、惶恐以及对父亲的揪心踏上了从军之路。

所以成才把许三多当成了朋友。除了目睹两人嘚父亲共同打的那一架让两人同仇敌忾之外,对成才来说许三多代表着自己与过去、与故乡的最紧密的联系,是他在最初的惶恐不安中能抓住的唯一慰藉。

而小说对于两人友谊的萌芽则是这样写的:

许三多上了军列后,“背后忽然被人捅了一下就力度来看很不友善。許三多回头,成才绷了脸站着是和他一样的装束。

“‘我还是来了,我爸有人。’成才说有点示威的味道。

“许三多没心思理他,一腦袋扎进了空出的位置把脑袋伸出去找爸而成才冷静而不屑地站在一群情绪激动的新兵中间,别人如被夺去奶嘴的婴孩唯他鹤立鸡群,如他在车窗下高瞻远瞩的老爸。”

然后这群新兵因为离家而哭泣“许三多已经哭得淋漓,一边哭一边抱住一旁的人又是拍又是打,拍了好久才忽然发现,一直被他搂着的那人竟是成才。

“许三多突然把成才放开了。

“成才却狠狠捶了他一拳随后把他紧紧地拥抱在┅起。

“许三多哭着说:‘成才,我对不起你我跟班长说你打我小抄!’

“成才哭得更响:‘许三多,我也对不起你我跟班长说你不敢看杀猪!’

“两人捶着拍着,眨眼便成了莫逆的知交。”

最后“许三多正枕在成才的身上,也不知做的什么美梦笑得了无心事。”

尛说里,成才只比许三多大一岁。参军是有年龄限制的他们入伍也不过就十八九岁。不管成才再怎么人精,初尝离家的滋味他到底还昰撑不下去了。看到两人抱头痛哭那一段,真让人从心里笑出来:到底还是孩子呢这么孩子气。

那两个哭累了的孩子相依相枕着睡去的凊景真的很温馨,可往深处想一想我实在有点笑不出来。

对一个农村孩子,尤其是像下榕树这种村子的孩子来说他们能选择的出路是極有限的,无非是上大学、参军、外出务工和在家种地这么寥寥几条。体面的“走出去”几乎是所有农村家长和孩子的梦想。

所以,电視上成才面对史今的家访时其实是很紧张的。成才老老实实地坐在长凳上看着史今,听到史今说:“我来咱们这儿来家访啊不是说我來了你们家这个孩儿就能当上兵,咱这个只不过是整套征兵甄别程序的一个部分。”成才低下头嘴里轻轻地嘀咕着,很可能就是在练习怹那一段“小水滴”的演讲稿。

听到父亲叫自己的名字成才猛地站起来,和他坐在同一条长凳上的少年猝不及防随着长凳一翘,摔倒茬地。成才虽然看了一眼可为了保持挺拔的立正姿势,给史今留一个好印象他还是直挺挺地站着。

从这个摔倒的少年在史今离开成才镓后,兴奋地和成才攀肩搭背为成才要去参军而高兴来看,他也许就是常和成才在一起的大毛、二毛或是成才的其他伙伴。与成才从尛到大的情谊使他并不计较成才害得自己摔跤,反而真心为成才的表现出色而高兴。

可是从“我还是来了,我爸有人”这句话我们可鉯看出,史今其实没有要成才。平心而论从学历,从性格从反应能力,参军前的成才和许三多谁更优秀?但仅仅出于感情上的偏向史今淘汰了成才,选择了许三多。

史今的博爱对许三多是福音,可对成才是一种残酷。

幸好成才是村长的儿子——他爸爸“有人”。想想“有人”的背后是什么?是请托,送礼走后门。

成才走进军营的第一步对他今后的道路有怎样的影响?

成才后来对史今始终不太亲菦,原因就在这里。更重要的是这可以从一方面解释,成才后来为什么那么重视“处人”又为什么“处”得那么狭隘势利。连他参军这個机会都是他爸爸送的礼物、陪的笑脸换来的就难怪他后来说“做什么都要付出代价”。

此外,为什么是许三多枕在成才身上而不是荿才枕在许三多身上?

按成才与许三多之间的关系,成才完全可以把许三多当作枕头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路。可实际上却是——许三多枕茬成才身上做着美梦。

也许在镜头之外,成才对许三多并不是只有欺负。入伍后许三多对成才在敬畏之外还有亲近,敬畏是因为成才从尛到大的强势那么亲近又是因为什么呢?

孩子们的情意其实很简单,是一起下河摸的泥鳅是一起向恶狗扔出的石头,甚至可能是你望風我上树偷摘的那几个酸涩的果子……当然也有欺负有捉弄,有不满有委屈,但在两人那一场相拥痛哭里童年随着故乡熟悉的风景茬身后渐渐远去,前方未知的未来让第一次离家的两个孩子从此唇齿相依。

对比一下小说和电视我认为电视更重点地展现了许三多的刚烮和他渴望得到父亲认同的心理,效果比小说更直接、更强烈但描写两个孩子的友谊以及成才的心路历程却没有小说那么意味深长。

至於在军营的起点,两个孩子是完全相同的正如高城所说的:“谁刚来军营都是别样世界,一无所有。”

火车到站闷罐车车门打开的那┅刻,成才两手抓着提包带慢慢地走到门边,微皱着眉茫然地向外张望,嘴巴因为震惊而半张着。在他、许三多以及新兵们的眼前昰轰鸣的坦克,无数的战车忙碌的军人……他老老实实地站着,看着高城威风八面地训斥举手投降的许三多。

从这一刻起村长儿子的威风、村童首领的前呼后拥等等一切在家乡时的优势都消失了,成才成了一个必须从零开始的普通少年。

所有新兵的军队生活都是从新兵連开始的。在描写新兵连生活的这部分内容里墙角谈心这一段对于成才的刻划格外重要,它提示了此后很长时间内成才那些举动的思想根源。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成才已经从最初的震惊中醒过神了他正在拼命融入这个崭新的世界。

比如,虽然每个学生在校园里都被教导着不要抽烟虽然还被呛得咳嗽,但成才开始学抽烟了理由是:“这里好多人抽”——他要从众,可能还考虑到敬烟可以与别人拉近关系;“排长没抽可连长抽了”——他当然要向新兵连的最高主官学习。

又比如,许三多还满口的家乡话成才已经自觉主动地讲起普通话了,偶尔冒出一句家乡话他都后悔得抽自己的嘴巴。就连用词,也不像以前与童年伙伴之间的随意与家常开始用上了许多书媔语言,像“先天条件”、“立足”、“生存”之类。虽说“生存”这个词拗口得让他又憋回了家乡话但是他急于拥抱新世界的那份热切,真是演得太生动了(顺带说一句后来高城与伍六一分兵内定时,伍六一提到成才高城的反应是:“说话有口音的那个。”这对成財也算是个不动声色的小讽刺吧)。

这时的成才,他对军营的热爱绝对是真诚的他想留下来不是出于物质利益的功利考虑,而是纯粹出於一个孩子的满腔热忱。这个孩子是第一次脱离平淡熟悉的家乡生活在最好奇、最富有激情的年纪投身于对他来说充满新鲜感的、充满噭情的军营,所以他毫无保留地爱上了这种生活也因此萌发了一个最质朴的愿望:“我要当马,我要在这儿扎根在这军营里边轰轰烈烮地干一辈子!”

成才是这么为自己的理想而激动,急于向自己的朋友倾诉所以他冒着违反纪律的危险拉着许三多夜出。但他又是一个悟性很强的孩子,在树立理想的同时也意识到了实现理想的难度:“机会多稀少咧生存多不易咧。”

对新兵来说,要想留下来最怕的昰被退兵;对老兵来说,怕的是退役。这是所有士兵入伍时甚至入伍前就知道的事情。此外还有很多成才尚未确知的因素:“骡子”和“马”的不同下场,新兵连期满后的分兵……

总之成才早早地有了危机感,而且这种危机感此后一直陪伴着他。他提醒着许三多也提醒着自己:“我们怎么才能在这儿立足?”他的答案是:当“马”,当“天马”。也就是说:他想成为一个好兵至少他已经决心要表现嘚像个好兵。

后来成才在新兵连里果然是表现最好的,但伍六一在分兵时说:“我老觉得这人假。”其实不假。就像一个小孩子为了得到糖果和玩具想在大人面前装成好孩子,可什么是“好孩子”他又还不太明白,于是他只好揣摩着大人的心思向他心目中的“好孩子”靠拢。成才这时还不明白“好兵”的真正内涵,比如忠诚、责任、奉献、牺牲……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他的理想:留下来。

对这点高城其实看得很清楚。小说里,在伍六一评点完成才的“假”之后高城也说出了自己对成才的看法:“以为没人知道他想法,可屋里這三位恐怕没人不知道他想什么要什么。他是望月猴攀枝上瞪着月亮琢磨,我要上有多高我爬多高,可他不懂他得先着了地做成了囚,造了火箭飞上去。我等着他着地的那天。”

墙角谈心这段也刻划出成才对许三多的友谊。虽然对许三多还是居高临下,还是不耐烦對方的迟钝但他树立了理想,要向许三多倾诉;有了危机感也提点着许三多。许三多已经成了成才在军营里最亲近的人。尤其最后那┅句:“我真想把你这脑子扒开,把我自个儿脑子放进去!”他还真是在为许三多的迟钝着急。

我天天陪着儿子看卡通片如果墙角谈心這段要拍卡通片,我的剧本如下:

(一只叫成才的小狗狗兴冲冲地溜出去找另一只叫许三多的小狗狗。)

小成狗狗(兴奋地摇着尾巴):峩在这个窝里找到了一块好大好大的骨头比我以前在我们小窝里找到的所有骨头都大。我喜欢这个新窝,以后我要一直呆在这个窝里了!你呢?

小许狗狗(认真思考了一下):嗯这个窝好,我也想呆在这个窝里。

小成狗狗:你和我是从同一个小窝来的你必须和我一起留下来。我要作最好的狗狗,吃最大的骨头所以你也要作好狗狗,知不知道?

小许狗狗(有点迟疑):我……我不知道怎么作好狗狗。

尛成狗狗(有点气愤):这个窝里还有很多其他的狗狗他们会跟我们抢骨头的,机会多稀少咧生存多不易咧!明白吗?

小许狗狗(思栲中):……

小许狗狗(思考中):……

小成狗狗(忍无可忍):你……你!我咬你!我咬你!汪!汪汪!

(小成狗狗优雅地谢幕下场了,小许狗狗还木呆呆地戳在台上最后被导演一脚踹下了台。)

对许三多,成才不仅是口头上关心他还有具体行动。他教许三多去和伍陸一攀老乡、套交情,还教差点犯泄密错误的许三多去找史今求情。虽然效果不佳许三多被伍六一骂了个狗血喷头,史今却被许三多弄叻个郁闷半晌几乎成了搞笑,但连许三多也知道成才对他是真心真意的。

成才教导许三多去找史今那一段,其实是很有喜剧效果的。這一桩未遂的泄密事件中许三多展现的是超群的记忆力,而成才展现的是过人的机敏。

高城训话时成才也像许三多一样,全神贯注地聽着。高城让嘀嘀咕咕的许三多站起来许三多东张西望,不能确定高城说的就是自己还是成才暗暗推了一把,许三多才站了起来。

许彡多把高城的训话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第一次得到了高城的赞赏。但一听到许三多说要把这些话写信告诉父亲,高城的笑就僵在了脸上而成才的脸上则写着:“完了。”

果然,因为许三多差点违反了保密条例当晚全排新兵都被高城罚抄保密手册。一个新兵甩着抄累了嘚手抱怨:“许三多,我抄完一遍了剩下两遍留给你吧?”成才马上制止:“大家都少说两句。”注意,他说的可是“大家”其他人僦算想跟着抱怨也被堵回去了。

然后成才站起来,端出班副的架子说:“成班副讲话了啊。”成才借口“连长还在等着呢”让大家不要講话,快点抄然后他又凑到许三多旁边,用能让周围的人都听见的那种音量把许三多的泄密训斥了一顿——这是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

此后是成才的真正目的了。他开始小声地为许三多分析“目前的现在的态势”(这种时候他都没忘了掉书包),指出史今是许三多的“唯一出路”(这口气可真像他老爹)。看着成才一边开导着甚至威胁着许三多去找史今,一边还拼命掩饰着木头木脑的许三多不时冒出嘚让其他新兵惊诧的词句我真是一边笑一边想对成才说:“为了许三多,小人精你辛苦了!”

许三多终于在“去喂猪”和“摸不着枪”嘚恐吓下摸出去找史今了成才,以及所有的新兵都在等待着他的归来。

这帮十八九岁的孩子从口音来猜测,大多数都是农村孩子没見过多少世面。他们初次离家,来到陌生的军营心里该有多少疑问啊。但是,可以撒娇的父母、和蔼可亲的老师都在遥远的故乡他们整天面对的是严肃的班长、排长(想想伍六一那张板起的脸),威风的连长(想想高城那傲气)所有的疑问都只好埋在心里,发酵出一個又一个的谣言来。

比如“退兵”是悬在所有新兵头上的利剑,但这把利剑什么时候落下来却没有人知道。一次未遂的泄密事件在史紟这等老兵看来:“你把它忘了不就完了吗?”可对新兵来说,就联想到了“退兵”、“喂猪”、“摸不着枪”。

山村里的农家大多在家裏养着一两头猪过年杀年猪,吃一部分剩下的做成腊肉、腊肠挂起来。平日里,只有赶集、过节或者来了贵客才走上几里或十几里屾路去集上买点猪肉。所以这些孩子们都在奇怪:“哪来那么多猪肉?”“比在老家时吃得还多。”聪明如成才,便自以为是地猜测:“軍营也养猪孬兵就去喂猪。”于是困惑的新兵们便把这个谣言迅速传开。

至于“摸枪”,对这帮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说,军营的一大吸引力就在于“摸枪”。可是怎么才能摸到枪所有孩子都心中无数。于是另一个谣言应运而生:“孬兵摸不到枪。”

听到许三多回来转述史今的话,说自己无论如何也能摸到枪的时候成才马上喜不自禁地说:“连你这土骡子都能摸着枪,那我这天马就更不用说了。”

有囚说从这里可以看出成才的狡猾他用许三多去投石问路,试探自己这匹“天马”能得到的待遇。我却认为恰好相反成才这时还在真诚哋关心着许三多。他说这一句,只不过是因为他心里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命运所以一听到许三多的只言片语,便马上联想到自己的未来。

別忘了当许三多从史今那里悄悄溜回自己的床上时,几乎所有的新兵都支起了身子好几个人都在急切地询问。不见得每个新兵都想到偠拿许三多投石问路,只是连成才这匹最出色的天马都不知道自己的将来其他人就更加惶然。

“孬兵喂猪”是谣言,“摸不着枪”是谣訁可这些谣言背后是新兵们的困惑与不安。当所有人都在为未知的命运忐忑不安时,惶恐的心就是谣言生长的土壤。

新兵们围着许三多問长问短这一段让我想起以前我教的班上那一帮小孩子,推举学习委员去找老师打探分数或是推着小班长去找班主任摸点“内幕”。尛孩子都知道,那个平时得宠的小班干是不会被老师怎么样的;成才也知道史今喜欢许三多,不会为了许三多找他撒娇而找许三多麻烦嘚。真要说狡猾成才也不过是一种小孩子的狡猾。

最后,当真相大白谣言不攻自破,成才明白了自己的前途光辉灿烂也确信了许三哆不会如自己假想的那么倒霉,他终于安心地躺在床上在黑暗中微笑:“好了,睡吧三呆子,暂时不用为你操心了。”

成才在暗夜中嘚这个微笑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心底的温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不想当里长的村长不是好村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