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态园2018规划周边的商业配套怎么样啊?

青岛中德生态园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发布《青岛中德生态园先行启动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最新公示内容,中德生态园的二期规划范围北至黄张路,南至原黄岛分区规划大夼一号线与2号疏港高速,东至珠宋路,西至规划团结支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48.90 公顷。

人口规模与建设规模方面,依据《青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启动区概念规划》与《韩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对本片区的要求以及现状条件的分析,规划园区居住用地97.07公顷,规划居住人口规模约为5万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48.90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683.07公顷。

对韩战略为主线   打造中韩创新合作先导区
从发展定位来看,本区域以“对韩战略新兴产业合作,提升对韩合作等级”为发展主线,将率先打造以新兴产业合作、服务贸易、健康医疗三大功能为主的中韩创新合作先导区。


生态之城——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体现文化内涵,注意山、水、河、城的有机联系,体现显山、露水、透绿的空间关系;以绿色空间主导和创造都市价值,重视低碳、生态、节能技术的应用与绿色智慧发展,积极推动绿色基建及建筑,在高敏感的城市环境下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积极的、连续的绿化公园体系,提高工作、生活环境质量。

文化之城——大力促进中韩传统文化与青岛地域特色文化的多元融合,强调多元文化的发展,塑造独具特色的中韩文化园区,努力实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和谐统一。


创新之城——未来西海岸新区产业

创新发展的战略空间,积极营造创新空间、创新环境,加强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应用城市建设的先进技术。
园区形成产城拥山|廊道贯通|两轴三心|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


从规划布局来看,园区将总体形成“产城拥山,廊道贯通,两轴三心,组团布局”的空间结构。


产城拥山——规划以园区中部山体为生态核心,作为产业空间与城市生活空间的自然隔离屏障,形成南城北产拥抱老君塔山、抓马山的整体空间格局。


廊道贯通——规划依山就势,依托小珠山水库——老君塔山——马连前沟水库——朱郭水库打造一条山海贯通的生态廊道,串联园区内各处生态节点,形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两轴三心——两轴:沿团结路的产业发展轴,沿殷大路的贸易服务轴;三心:园区北部的科创研发服务中心,南部的医疗康体服务中心与贸易合作服务中心。


组团布局方面,园区将结合现状高速、铁路等自然分割与功能布局,规划区形成相关联通的五大特色功能组团。

新兴制造产业组团:位于青连铁路北侧,面积4.8km2,主要以智能机械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装备制造业为主。围绕朱郭水库打造水上公园,结合公园建设航天科创培训中心。


研发创新产业组团:位于青连铁路东南侧,青兰高速以北区域,面积约5.6km2 ,主要以航空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通讯与节能环保等国家新兴战略产业为主,围绕水库打造北部产业科创服务中心,积极推进园区工业4.0等智能产业建设。


生态休闲疗养组团:位于青兰高速与疏港三号线中间区域,面积约3.2km2 ,该区域以生态涵养为主,打造区域城市绿肺。充分利用可建设用地空间,重点布局创意设计、旅游度假、休闲观光等服务设施。


医疗康体服务组团:位于疏港三号线以南,小珠山水库北侧,规划生态廊道西侧,规划建设面积约1.0km2 ,远期结合新区建设用地布局继续向西部拓展。主要布局专科医疗、康体养老、教育培训、高档居住、特色文化旅游等功能设施。


贸易合作服务组团:位于疏港三号线以南,规划生态廊道以东,珠宋路两侧,面积约1.0km2 ,作为园区南部区域建设启动区、中韩贸易合作服务功能主要承载区,布局离岸金融、免税店、奥特莱斯、保险咨询等贸易服务业。


【延伸阅读】青岛中德生态园简介


中德生态园位于胶州湾西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北侧近邻环湾高速,已通车的胶州湾跨海大桥作为直接通往中德生态园的高速公路从园区穿过,距流亭国际机场、青岛北客站约40分钟车程,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基地北侧为北部产业新城,南侧为国际生态智慧城,周边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建设开发条件良好,已有市政道路等配套设施初具基础,为中德生态园未来的拓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地南靠青岛国际生态智慧城,西依小珠山风景区,南侧为牧马山生态绿地公园,牧马山的最高峰大顶子海拔351米,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地块背景。


青岛中德生态园将按照开拓创新、生态优先、产业对接、集约建设、合作共赢的原则,高点定位,科学谋划,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智能区和生态文明示范区。青岛中德生态园的开发与建设,是青岛市深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机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承载着浓厚德国情结,体现欧洲当代最高规划标准,汇集高端产业的国际一流水平生态科技园区将会出现在胶州湾西海岸。

中德生态园借鉴德国莱茵模式建设产城融合园区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

一是科学规划定位,打造产城融合的田园环境。借鉴德国莱茵模式,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版块,通过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科学设定产业、商住和绿化用地比例,探索构建宜居宜业的生态示范城区,实现“产城一体化、职住平衡”的发展,形成“亦城亦乡、非城非乡”的田园环境,让居民和工作既享受了配套完善的高品质城市生活,又能领略惬意的田园风光。二是坚持标准先行,做到标准立园。制定三套指标体系,统筹统领园区绿色低碳建设,设置碳排放指标“天花板”倒逼各项工作,其中20余项指标涉及人居环境的建设。园区积极组织与德方标准对接活动,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创建,已形成包含16项内容的绿色生态建设标准体系。德国最大评估机构TUV NORD认定,中德生态园的标准符合国际生态园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代表了国际生态园建设标准的先进水平。三是实施规划引领,强化规划管控。引入德国先进规划设计理念,高标准编制园区概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产业、交通、市政、能源、绿色建筑等37项规划,并将园区生态、低碳、智慧建设理念全面落入控规,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建设。四是构建低碳生态产业体系。坚持高技术含量、高生产率、高贡献率,低资源消耗、低碳排放、低环境影响的原则,引进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产业,构建低碳生态产业体系。目前,产业类型基本形成梯次,已签约德国空客直升机、华大基因、西门子、德国钢琴等项目40余个,在谈项目50余个。其中,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项目11个,总投资162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12个,总投资40亿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德生态园2018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