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开国皇帝都是怎么抓经济发展的?

在很多人眼中,北宋是一个繁荣、发达、开放以及具有诗意的时代。除了清明上河图的直观概念外,其实还有一个很不错的角度,那就是透过开国皇帝的性格和胸襟来俯视整个朝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北宋开国皇帝的为人处世之道,进而来了解这个伟大的朝代吧!

赵匡胤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难问题,问宰相赵普,赵普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准确地回答出,赵匡胤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赵匡胤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的。赵匡胤用人不问资历。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赵匡胤有一天召赵普问道:“从唐朝末世以来数十年,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赵普回答:“陛下讲了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造成天下的混乱,非别的原因,就是藩镇的权力太大,君弱而臣强罢了。今日如想要解决这样的情况,唯有削弱藩镇的权力,限制他们的财政,将他们的精兵没收,这样天下就会和平了。”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宰相赵普正在家中读书,忽报有客人来访。赵普十分惊疑,只好出门迎接只见三个人立于风雪中之。为首一人,除下头上斗笠,赫然乃是皇帝赵匡胤。赵普燃炭烧肉置酒以进,赵匡胤呼赵普的妻子为嫂,君臣甚为相得.谈话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汉的问题.赵普认为:“太原(北汉)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宋朝)独当之,不如等待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赵匡胤表示深合心意。

当初,宋太祖地位卑微时,赵普跟他交游,得了天下之后,赵普屡次谈起卑微时二人交往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太祖性格豁达,对赵普说:“假如在尘土中就可以辨识天子、宰相,那么人人都可以去访求了。”从此赵普不再谈论。

“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一次,宋太祖问赵普:“天下什么东西最大?”赵普没有立刻做出回答,他的头脑正在快速地思考着。他想,当然不可能是某种有形的东西了。那么,应回作父母最大呢,还是皇帝的皇权最大呢?就在赵普还没考虑好答案的时候,宋太祖又问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比其他物件都大”?赵普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世界上道理最大。”宋太祖当即拍手称赞说:“对,对,道理是人人都要遵守的,就是我当皇帝的,也要服从道理,你回答得妙极了。”

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虽然很爱嫉妒别人,但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宋朝初年,当宰相的人大多心胸狭窄、因循保守,赵普刚毅果断,没有能与他相比。宋太祖信任赵普,赵普也敢于在宋太祖面前坚持自己意见。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推荐一个人做官。接连两天,宋太祖没有同意。第三天赵普上朝的时候,又送上奏章,坚持要求宋太祖同意他的推荐,这下可触怒了宋太祖。宋太祖把奏章撕扔在地上。赵普脸色没有改变,跪在地上,不慌不忙地把扯碎的奏章拾起来,放在袖子里。退朝回家以后,赵普把扯碎的奏章粘接起来,过了几天,又带着它上朝交给宋太祖。太祖方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推荐的那个人。

再有一次,赵普要提拔一名官员,宋太祖不批准。赵普就像前次一样坚持自己意见。宋太祖说:“我就是不准,你能怎么样?”赵普说:“提拔人才,都是为国家着想,陛下怎能凭个人的好恶专断!”宋太祖听了,气得脸色变白,一甩袖就往内宫走。普不能入宫,坚持站在宫门外,过了很久,太祖终于同意。

泱泱中华古代史,从夏朝开启了世袭制后,虽然朝代更迭不断,但是世袭制的模式始终未变。然而,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史上最近的5个统一朝代,开国皇帝的传位模式,都是畸形的,开启的都是不正常的传位模式,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包括李世民、赵匡胤、忽必烈、朱元璋和皇太极,都是赫赫有名的君王。

唐,玄武事变,高祖无可奈何

隋朝末年,李渊攻占长安,相比于其他势力,李渊毫无疑问是隋末最有优势的。因为他本身是将领出身,又是皇亲,儿子们个个都是将才,又有许多贤臣附着,所以从起事到建立唐朝,只几年时间。然而在此期间,皇子各立功勋,群臣纷纷站队。而作为家翁,李渊对儿子相争之事是知情的,但是他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以至于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等到一方已无退路时,经过长达两天一夜的细心谋划,一场政变正在悄悄开始。从此后,李世民独掌大权,李渊没有其他选择,只能禅位给“新太子”,于是贞观之治拉开序幕。李渊和李世民的皇位传承,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宋,烛影斧声,太祖遗憾离世

唐朝在经历289载风雨后,终于灭亡,经过五代十国的纷乱,直到陈桥兵变,赵氏建立宋朝,统一的时代才再次到来。赵匡胤有宏图大志,希望恢复中原之强大,然而,壮志未酬,遗憾病逝。在经历“烛影斧声”的未解之谜后,赵光义正式继位。

那天夜晚,赵匡胤自知大限将近,召弟弟前来,房内只有2人,从屋外能看到烛火下的赵光义左闪右避,还能听到有斧声。总之一点可以确定,赵匡胤有儿子,这样的传位模式充满不正常的因素,更多的是,一种未知。

元,世祖驾崩,宗室大乱

当年,孛尔只斤家族的铁骑势不可挡,忽必烈坐拥汗位后,正式建立元朝,挥师南下中原,南宋逐渐走向消亡,忽必烈用他固有的蒙古思维,来统治着中原大地,这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是皇位几经传承。

忽必烈的太子名叫真金,少年有大志,能力出众,打仗勇猛无敌,而且尊重汉人,无奈被敌对党羽陷害,被忽必烈恫吓而死。忽必烈死后,黄金家族宗室大乱,最后为避免过多的流血,宗室大佬们推举忽必烈的孙子铁木尔来继承大统,元成宗正式走向历史舞台。忽必烈和铁木尔之间的传承,是游牧民族中比较多见的,但是偶然性很大。

明,太子早殇,打乱了所有计划。

元末的形势,和隋末类似,而元朝皇孙继位的情况,也同样出现在明朝。朱元璋带领淮西子弟,打败其他势力后,在南京建立明朝。这是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繁盛的王朝,朱元璋也是中国帝王中独具特色的人物。他整治吏治,嫉恶如仇,从社会最底层走向了最高层。然而不幸的是,他寄予厚望、所有大臣期盼的仁君楷模,朱标比他死的早,打乱了朱元璋的所有计划,他不得不扶持皇孙来继承大统。

朱元璋,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培养了一位看似及格的未来君王,他71岁那年,撒手而去,留下年轻的朱允文掌管尾大不掉的大明朝,于是只有几年时间,朱棣挥师到达南京,证明了朱元璋的错误。建文帝的继位,更多的是一种羽翼未丰。

清,皇太极猝死,福临黑马杀出

北在建州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一统各个部落,他的儿子皇太极建立大清,随着明朝气数已尽,清军铁骑直入山海关。然而在未入关之前,皇太极这位猛人带领女真各部大杀四方,对大明江山虎视眈眈,但是他未能如愿,因劳累过度,猝死关外。

皇太极死后,皇储未定,于是皇长子、皇十四弟两队人马激烈争夺,都希望得到多尔衮的支持。然而精明如孝庄,他和多尔衮暗中媾和,拥立年仅6岁的九皇子福临为黑马,2年后,这对孤儿寡母在多尔衮的裹挟下,顺利挥师入关,开启了大清王朝的关内统治。顺治的继位,是权利斗争中的产物。

中国历史上有个铁律,就是雄才大略的帝王,都处理不好皇位传承。唐高祖李渊,迫于无奈,传位于李世民,但有了贞观之治。赵匡胤传位疑云众多,但是赵光义也不是无能之辈,对北宋开疆僻壤作用很大。元成宗虽然不是忽必烈指定的继位人,也算励精图治,元朝在他的时期依然强盛。而建文帝草草继位而削藩,导致靖难之役,朱元璋若是看到这样的结果,应该会千古哀叹吧。顺治亲政后,也是一位明君,只是为情所困,舍弃万里江山而不顾。你对唐宋元明清,这5个大一统朝代,开国皇帝的传位之策,有何看法呢?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请问中国从最早的第一个朝代到最后一个,依次是什么?还有各朝的开国皇帝?
中国朝代列表(自秦朝开始)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嬴政(汉族)
汉朝(前202年——220年),刘邦(汉族)
三国·魏(220年——226年),曹丕(汉族)
三国·蜀(221年——223年),刘备(汉族)
三国·吴(222年——252年),孙权(汉族)
晋朝(265年——420年),司马炎(汉族)
十六国·成汉(304年——347年),李雄(汉族)
十六国·前赵(304年——329年),刘渊(匈奴族)
十六国·后赵(319年——351年),石勒(羯族)
十六国·前凉(300年——386年),张轨(汉族)
十六国·后凉(386年——403年),吕光(氐族)
十六国·南凉(397年——414年),拓跋乌孤(鲜卑族)
十六国·西凉(400年——421年),李皓(汉族)
十六国·北凉(397年——460年),段业(匈奴族)
十六国·前燕(285年——370年),慕容廆(鲜卑族)
十六国·后燕(384年——409年),慕容垂(鲜卑族)
十六国·南燕(398年——410年),慕容德(鲜卑族)
十六国·北燕(409年——436年),冯跋(汉族)
十六国·前秦(350年——394年),苻洪(氐族)
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姚苌(羌族)
十六国·西秦(385年——431年),乞伏国仁(鲜卑族)
十六国·胡夏(407年——431年),赫连勃勃(匈奴族)
南北朝·宋国(420年——479年),刘裕(汉族)
南北朝·齐国(479年——502年),萧道成(汉族)
南北朝·梁国(502年——557年),萧衍(汉族)
南北朝·陈国(557年——589年),陈霸先(汉族)
南北朝·北魏(386年——534年),拓跋珪(鲜卑族)
南北朝·东魏(534年——550年),元善见(鲜卑族)
南北朝·北齐(550年——559年),高洋(汉族)
南北朝·西魏(535年——556年),元宝炬(鲜卑族)
南北朝·北周(557年——581年),宇文觉(鲜卑族)
隋朝(581年——618年),杨坚(汉族)
唐朝(618年——907年),李渊(汉族)
五代十国·后梁(907年——923年),朱温(汉族)
五代十国·后唐(923年——936年),李存勖(汉族)
五代十国·后晋(936年——947年),石敬瑭(汉族)
五代十国·后汉(947年——950年),刘知远(汉族)
五代十国·后周(951年——960年),郭威(汉族)
五代十国·前蜀(907年——925年),王建(同名同姓人物,汉族)
五代十国·后蜀(934年——965年),孟知祥(汉族)
五代十国·吴国(904年——937年),杨行密(汉族)
五代十国·南唐(937年——975年),李昪(汉族)
五代十国·吴越(904年——978年),钱镠(汉族)
五代十国·闽国(909年——945年),王审知(汉族)
五代十国·楚国(897年——951年),马殷(汉族)
五代十国·南汉(911年——971年),刘隐(汉族)
五代十国·荆南(907年——963年),高季兴(汉族)
五代十国·北汉(951年——982年),刘旻(汉族)
高丽王朝(918年——1392年),王建(同名同姓人物,朝鲜族)
大理国(937年——1253年),段思平(白族)
辽朝(907年——1123年),耶律阿保机(契丹族)
宋朝(960年——1279年),赵匡胤(汉族)
西夏国(1038年——1227年),李元昊(羌族)
金朝(1115年——1234年),完颜旻(满族)
元朝(1206年——1388年),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族)
明朝(1368年——1662年),朱元璋(汉族)
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李成桂(朝鲜族)
清朝(1616年——1911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满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