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到底什么样的能活

原标题:反思|雷潮后什么样的P2P才能活下来?

P2P网贷行业从六月突然开始蔓延雷潮,连续几家平台清盘退出。虽然在此次雷潮中那些合规合法、运营良好的平台实感委屈,需要花大把精力来安抚用户的情绪,但不少用户的信心仍然在舆论中逐渐削减。面对行业的这种情况,究竟什么样的P2P平台才能在行业的舆论动荡中留存下来?

反思这次雷潮,我们发现出现问题的平台多是那些涉及自融、或高返投机、或严重不合规等本身有问题的平台。当前的雷潮也是行业自身净化、去伪存真的必然过程,不过,我们可以从平台的以下特征去关注哪一类是优质平台。

平台对金融严谨,产品及流程设计合规

互联网金融强调的还是金融为主,在这一波雷潮,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跑雷平台对金融缺乏严谨的态度,不注重产品的规范性,因而风险控制也无从谈起。

比如说起在网贷平台的活期产品,相信大多数投资客户对这一类产品偏爱有佳。因为这一类产品最大的优点是流动性非常好,随投随取,然而它也存在最大的风险。正所谓,成也活期,败也活期。因为活期是个资金池模式,这样才能让投资人体验那么的好,才能想退就退,而资金池模式的流动性风险需要大规模资金,控制不好到最后就会造成刚性兑付流动性的地步。因为太在乎产品体验,不敬畏金融,不在乎合规,产品设计不符合规范,结果大概率是不得善终。

如果通过锁定期的方式限定高频债转,避免随时提取,通过债权转让的方式执行退出,资金去向及债权匹配明确,可预防大批客户同时挤兑。像ppmoney,宜人贷,钱盆网等平台都用的债转模式。最近大家都看到钱盆网在被一些媒体黑,但是它到现在还正常运营,只是受行业舆论影响,业务规模放缓让债权转让退出慢了,影响了客户体验,总体上,坚持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没有改变,也不属于本身的业务风险。所以,产品的合规设置在关键时候就体现出来它的重要性了。

平台对合规的态度,是做好透明的信息披露

对P2P网贷行业来说,信息披露不止是监管要求,更是合规态度和平台实力的最直接展示方式之一。设想,假如一个平台合规良好有实力,最想做的就是直接将信息披露给投资人了解,吸引潜在客户,更何况监管还有硬性要求。平台的合规进展、银行存管、信息披露、数据状况、舆情口碑、风控水平等信息都可以从信披中了解到。

作为投资人用心了解后就会发现,国内所有的P2P平台中,合规性较好的平台如钱盆网、人人贷等,信息披露都是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背后我们看到谁有实力和态度且能确保标的真实,严格监管后行业淘汰掉一些伪P2P平台。

在此次行业浪潮中,合规平台才能生存,伪装平台无处遁形,行业持续与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平台与投资人的共同努力,最终合规运营保持对金融严谨的态度就是平台未来发展的底气。

众财汇致力于分享财经资讯,汇聚行业精英智慧,推送文章如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删除。

摘要以2013年余额宝诞生为标志,这波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公众知名度最高、创业公司最多、社会影响最惨烈的模式当属P2P。可是当我们回顾P2P短短三年左右的历史,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诡异的矛盾。

  以2013年余额宝诞生为标志,这波互联网金融浪潮中公众知名度最高、创业公司最多、社会影响最惨烈的模式当属P2P。可是当我们回顾P2P短短三年左右的历史,会发现其中充满了诡异的矛盾。

  在P2P这个词诞生之前,民间借贷就始终在做这样的业务,小额信贷和普惠金融都在2006年前后诞生,却始终没能获得类似P2P的影响力;在P2P这个词诞生之后,又天生不受待见,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号称自己是不同于P2P的创新模式,包括坑了整个行业的某租宝就始终吹嘘自己是A2P;在P2P这个词臭大街之后,监管部门仍然需要在寻找直接掐死和放任自流的中间点,这个行业造成了严重社会后果却又必须继续存在。

  我们可以说P2P已死,因为这个热词以及他背后的资本浪潮已不复存在;但我们也可以说P2P永生,因为他在做得事情未曾中断并以其他名号延续。本文选择的三个案例,由于最近舆论环境实在不友好,他们的名字分别以老资格P2P、最大牌P2P和创业者P2P代替,稍微熟悉这个行业的朋友很容易看出具体指谁。

  一、老资格P2P:上个时代的幸存者

  老资格P2P的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0年前从华尔街回来创业做金融,那时候还没有P2P这个词。这些年对P2P的种种质疑,这家老资格P2P从十年前就开始遇到了,稳扎稳打这些年攒下了深厚的线下优势,并且依靠这样的优势成为第一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P2P公司。

  为什么会允许老资格P2P发展10年呢?何止P2P,只要监管部门设立机构白名单,可以轻松灭掉银行体系之外的所有非法理财渠道。老资格P2P能够在10年前就存在,以及现在不能把P2P全部灭掉,是因为监管部门不能这么做。具体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P2P模式的根源有法律保障。老资格P2P采取的最初模式叫债权转让模式。不管一个国家的金融管制再严厉,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借贷关系总是受法律保护的。企业家以个人身份先把钱借给需要用钱的人,这个合同显然是合法的;然后企业家再把债券转让给需要投资拿收益的人,这个合同也是合法的。别管这么做是不是绕过了金融监管,只要不违反国家对高利贷的规定,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受到法律保护。

  从这个角度看,P2P的根源是有着上千年传统的民间借贷,老资格P2P只是试图把水面下的民间借贷做成一门合法生意。现在倒回去看,他们抓住的时间点很好。再早一点,会成为非法集资的先烈;再晚一点,没有足够的线下积累应对互联网带来的P2P变革;如果拖到现在,窗口期已经彻底关闭了。

  另一方面,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进行了全方位的金融改革。此时的银行不再包揽一切,需要有银行之外的机构来满足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靠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太小的需求满足不了,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农村信贷,本来就不是大型银行擅长的领域。剩下的这些空隙,是把它们推向摸不着的银行体系,还是推向看不见的地下金融?

  监管部门实际上没有能力真正消灭非法集资,只能把这些永远存在的真实金融需求从地上赶回地下。十年前也有大量其他机构试图填上银行体系留下的空隙,尤其是“穷人的银行家”尤努斯带来小额信贷的风潮,但能活到现在的所剩无几。老资格P2P一路走来如履薄冰,终于等到“普惠金融”正式写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未来监管政策还有可能继续收紧,但已经不可能倒退十年前彻底的金融抑制状态了。

  二、最大牌P2P:大集团的华丽转身

  面对金融抑制,以银行为核心的传统金融体系也被束手束脚,特别是囊括银行、保险、证券的混业经营始终受到严格限制,国内到现在也只有少数几家真正接近混业经营的综合金融集团。最大牌P2P就是这个综合金融集团内部的创业项目。

  由于大集团的信用背书,最大牌P2P从一开始就拥有超越P2P的信用等级。曾经有一家评级公司对P2P行业进行评级,这份评级结果遭到全行业抵制,其中大家公认的笑柄,是把最大牌P2P也列入信用不高的行列。能做到这一步其实也并不难,除了这家最大牌P2P,也有银行直接下水做了自己的P2P平台,或者把自己的贷款项目搬到某个更像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上去。

  之所以说最大牌P2P成功,是因为他通过借助大集团的金字招牌在P2P项目成功之后,迅速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能够像互联网公司那样运营流量的理财平台,并且反过来收购大集团的小贷业务进行整合。从大集团的角度来看,最大牌P2P作为成功的内部创业项目,不仅为集团提供了一个高估值的互联网平台,还整合优化了集团内的小贷业务。现在的大集团股价是金融机构市盈率,如果能部分享受科技公司的估值逻辑,这个让股价上涨的动力可比金融行业强太多了。

  这个大集团的内部创业也不是成功率有多高,旗下的APP最多的时候能数出40多个,生存下来的成功产品两只手数的过来。问题是这样的组织弹性有几家大金融机构可以做到呢?创新必然伴随高失败率,能看清楚的未来也轮不到你创新。那么多资金更雄厚、招牌更闪亮的大型银行,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求稳,不会犯什么大错,但也别指望内部能获得最大牌P2P这样的成功。

  三、创业者P2P:创业者的互联网机遇

  从2013年余额宝掀起互联网金融浪潮以来,大量互联网资本和优秀的人才涌入这一行,在这个短短的政策宽松期内做到了前人无法想象的事业。这里提到的创业者P2P,创始人最初是互联网行业的工程师,因为喜欢琢磨信用卡和商旅常客,在微信公众号初期获得了众多支持者,最终自己创业做投资公司。

  你可以说他外行,但从2014年到现在两年多时间里,这位工程师出身的创业者确确实实干了金融家的活儿。创业者P2P深度进入保理行业,成为一家香港上市金融公司的基石投资者的基石投资者,在撮合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上做得风生水起,最近还刚刚把资金完全交给银行托管。这两件事其实非常不容易,就算你认为P2P是高风险行业,也该清楚更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更严格的管理流程会让出问题的概率大大降低。

  我和这位创业者私下聊天的时候,他总是强调自己不是做P2P,是在做互联网投行。尽管他想做的事业和其他P2P平台不一样,但他准确抓住了P2P这互联网金融波浪潮的种种机遇,无疑是P2P浪潮的受益者。他这样背后没有大集团的创业者想进入金融行业非常困难,如果早几年创业,需要像老资格P2P那样在黑暗中摸索;如果拖到2016年再创业,窗口期已过也很难做大。

  作为一个身在银行的传统老顽固,我可以感觉这位创业者越来越像金融家了。几年前的他虽然精通信用卡和航旅常客,但还是典型的互联网行业程序员思维。几年创业磨练下来,他熟悉了保理业务流程,脑子里全是做实业的中小企业,整天琢磨怎么把各种资金供求撮合到一起。归根到底,金融就是资源跨期配置这么简单。

  而且他是我身边对中国经济未来最乐观的人。我实在听够了媒体对房地产的抱怨和未来中国崩溃的预测,在他这里可以听到各种抓住未来趋势的企业、各样通过奋斗成功的创业者以及关于金融资产的新想法。同时他还坚信科技进步很快就能让人类寿命超过150岁,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为将来一百多年的人生提前准备。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我喜欢这样积极向上的乐观。我希望这个国家能多点乐观的创业者,少点坚持唱衰的预言家和死气沉沉的大机构。创业者P2P从2014年开始用股债结合的方式支持一家科技公司, 到2016年底这家企业单月税前利润已经能达到1亿元。如果指望这家公司靠传统银行贷款做大就困难了,银行也不能指望自己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能够发现成长型公司,通过适合它的金融机构找到适合的资金支持方式,才是一个健康的金融体系。

  四、谁能活到下一个时代?

  不止P2P,连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可能也要死了 。如果你仔细看这些赶时髦的媒体,FinTech这个莫名其妙的缩写出现频率已经越来越高。新词汇没有带来任何新内容,无论是以小额信贷为核心的那套普惠金融理论,还是区块链当头牌的技术先锋,没有哪一个是2013年之后的全新产物。东西永远是这么些东西,反正换名字也不是给行业内的人看。

  金融业没有万无一失,投行界的百年老店雷曼兄弟都能倒闭,找不到任何教条能够保证一家金融机构绝对安全——成立时间长不行,背靠大集团不行,技术先进不行,包括政府和国企背景同样也不行。我最欣赏的老资格P2P、最大牌P2P和创业者P2P同样如此,生存几率更高不代表肯定能活到下一个时代。

  不过我可以非常确定,哪怕再严厉的监管或更严重的市场崩溃,这个身处“一行三会”监管体系边缘的行业肯定能生存下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样分块而治的金融体系一定会走向混业金融。到了那个时候,不管是叫P2P还是FinTech或其它什么玩意,能够在笨重的大型金融机构之外多留点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遗产。现在给老资格P2P、最大牌P2P和创业者P2P多点发展机会,肯定没法大一统的金融底层生态就可以有稍微长期的积累,不用每次都重新开始打地基。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媒网立场

近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如火如荼,填补了传统金融行业中的空白领域,P2P理财等概念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但也出现非法集资、不良贷款等问题。从2016年国务院组织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央行、证监会等多个部门联合行动,出台了近20项的监管新规,对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虚拟货币交易等六大领域展开了集中排查整治,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天刊登的两篇报道从行业监管整治角度,为公众展现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7月14日,深圳公安局的一则公告证实了深圳“投之家”平台爆雷的传言,“投之家”不过是爆雷的一家平台而已。7月9日,钱爸爸发布暂停运营公告,该平台累计交易额突破325亿元;同时,多多理财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失去控制。7月7日,银票网控制人投案,平台累计成交额140亿元,用户超69万。7月6日—7日,杭州公安局对佑米金融、杭州祺天优贷、牛板金、杭州云端金融等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立案侦查……

互联网金融行业加强监管之后,不断有P2P公司跑路、挤兑、自首……P2P行业是不是已经到了生死关头?到底什么样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

过半平台不合规引发爆雷潮

据网贷之家发布的网贷(P2P)行业2018年6月北上广地区平台运营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上海、广东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数量跌破1000家,总计998家。6月上海地区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位居榜首,共计21家,北京和广东停业及问题平台各有10家。

7月的前半个月,P2P行业问题还在不断暴露,超过40家P2P平台相继爆雷。根据第三方数据,涉及资金超过1200亿元。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中心主任杨东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近期,网贷行业惊现爆雷潮,这种情况可能是受到当前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网贷平台的倒闭问题在于这些平台违规做了信用中介,导致风险加大。

“网贷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就要像媒婆一样只是撮合,那么投资失败了就与平台无关。但实际上,网贷平台还做了信用中介的工作,比如担保、代偿等。”杨东说,此外,平台在审核资产端时不够谨慎和专业,导致资产端项目跑路、还不起钱,平台的不良资产越来越多,内部管理和运营成本不断增加,最终运营运转遇到困难。

中金公司的最新报告称,预计P2P退潮或将仍将持续2—3年,3年后正常运转平台预计不超过200家,仅为目前运营平台数量的10%左右。而目前大部分P2P网贷平台业务仍不合规,当前1836家运营平台中仍有约60%的平台尚未完成银行存管,即存在资金池和挪用资金的可能。

“经过几年的整治,网贷行业变得更加规范,有些不规范的平台不能继续生存下去,自然就出现倒闭现象。”杨东说。

P2P发展走过一个完整周期

自2012年P2P自产生发展至今,从异军突起到野蛮生长再到行业洗牌,该行业已走过了一个完整的起伏周期。尤其是近两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网贷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信息披露指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指引》《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等一系列监管规范出台,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爱钱进CEO蔡园竹说,与许多行业发展的历程相似,互联网金融也会经历一个野蛮生长、监管介入、行业洗牌、稳定发展的过程;而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正处在爆发式增长、监管介入之后的洗牌阶段。

中金公司的报告显示,预计新一轮对P2P的监管细则及现场检查即将开启,或在2019年6月前完成进一步的整改验收。其后将进一步完善准入制度或者进行牌照发放监管,而不仅仅是备案。

央行近期也表示,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的业态,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清理完成时间将延长至2019年6月。

杨东认为,就网贷平台的整改、备案而言,备案延期也是给监管部门赢得监管时间。“我国的地方政府监管水平和监管能力差距较大,所以备案延期有利于统一监管标准的出台。像北上广这样条件成熟的地区可先进行备案,其他条件不成熟的地区慢慢进行。”还要建立全国性的大数据监控体系,在原来监管体系、监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监管思维、监管手段、监管模式,通过监管科技(RegTech)加强监管。比如大数据风控体系,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推动监管的进步和发展,这是国家中央和地方监管部门需要大力推动的技术驱动型监管机制。

“当下的舆论环境更多关注问题平台,而缺乏真正对行业的深度解读,投资者应从行业的本质出发,进行理智投资决策。”蔡园竹说。

蔡园竹表示,普通投资者在做投资决策时并没有那么多辅助工具,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不少普通投资者单一追求更高的收益,往往没有进行谨慎思考。“其实,投资是门技术活,投资者还是要尽可能掌握更多知识,帮助自己进行判断,远离危险平台。”

那么,如何才能远离危险平台?蔡园竹建议投资者要从多方面去判断,如平台是否涉嫌自融,许多披着P2P外衣的不合规平台往往都是假的套壳平台,而所谓的P2P业务,其实就是给平台背后的关联公司融资;还要看其是否透明化运营,包括信息透明和资金透明,也就是说,借款人合同里要包含详细的借款人信息,并可对其进行查验,以判断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看其是否触碰行业红线,根据监管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给P2P行业划定了13条“红线”,投资者在选择平台时,可以对应相应的监管红线对平台进行筛选,比如平台是否接入银行存管等。

蔡园竹强调,除了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警惕、抵制诱惑,互联网金融企业自律仍为第一要务。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短时间内的集中爆雷未必是坏事,这是行业进行自我净化的一个正常阶段。”杨东说,P2P行业为“小有闲钱”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投资渠道,同时也向有短期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弹药”。在行业不断吐故纳新之后,迎接投资者的也将是更健康开放的投资环境。

蔡园竹也表示,合规和风控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核心所在,很多平台成立之初也秉承了合规的初心,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就变形了。因此,对于行业头部优质平台来说,只有在未来行业日益走向规范的过程中顺势而为、迎头赶上,最终才能在竞争和规范发展中脱颖而出。

杨东说:“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它。”P2P行业能够覆盖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提供资金支持的领域,也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缩影。相关部门应加快行业整改的工作进度,将符合整改要求的平台做好备案登记,缓解市场紧张情绪,避免行业恐慌,同时推动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高效、小额、自动化的小额信贷司法解决方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网站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