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洗牌会p2p雷潮还要持续多久久

眼下,随着“爆雷”的不断延续以及逾期平台数量的增多,行业成交量与资金流入均呈下滑趋势。北京互金协会秘书长郭大刚表示,债转股是平台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方案。“可行性取决于债权人的信心。但需要债转股,一定是平台在交易结构、流动性等方面出现了问

  原标题:债转股能否成为P2P良性退出方案?

  “五年专业运营,银行资金存管。”这是P2P平台爱投资不久前在电视剧《上海女子图鉴》投放的中插广告。然而,彼时的广告明星平台,近日却由于出现项目逾期发布公告,抛出“债转股”方案。

  北京互金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债转股是平台转型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方案。“可行性取决于债权人的信心。但需要债转股,一定是平台在交易结构、流动性等方面出现了问题。”

  眼下,随着“爆雷”的不断延续以及逾期平台数量的增多,行业成交量与资金流入均呈下滑趋势。融360监测数据显示,上周网贷行业成交量为405.17亿元,较前周环比下降5.90%,当周资金净流出额达40.47亿元,其中14家平台资金净流出额均超过亿元。

  监管细则悬而未定、流动性趋紧、投资者信心缺失,网贷行业正迎来生死大考。

  “债转股”能否成为良性退出方案

  爱投资方面称,由于流动性吃紧,目前大量实体企业面临困难,在保障机构自身流动性能力相对有限且市场环境又影响相关资产处置变现速度之时,爱投资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以保障出借人的权益。

  具体解决方案为:一是,发起针对爱投资平台借款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及并购投资基金,对其中优质的中小企业进行债转股扶持,降低其负债率,增强其流动性和经营能力,以便尽快恢复到良性发展的道路上来;二是,发起针对不同第三方保障机构的债转股有限合伙基金,给保障机构时间和空间处理待处置资产变现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同时成立专项小组敦促企业正常还款。

  另外,对不同意债转股的债权人,爱投资债权转让市场将联合债权人代表及行业协会发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共同协商债权处置方案等。爱投资表示,会通过上述方案配合落地执行,用不超过36个月的时间帮助出借人完成项目回款。

  其实,除了爱投资外,此前很多平台也提出“债转股”的操作方案。

  中国银行法学研究会理事肖飒认为,散户多为跟风投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较弱,“建议采取购买债权,结束借贷关系;中大户也可以考虑‘债转股’,但不是全部都变成‘股’,而是一部分短期借贷变成中长期借贷,另一部分转化成对直接用款企业的股权(或者平台其他产业的股权)”。

  她同时提出,“对于股权的认识,必须通透。”股权是没有保障的,只能依赖企业自身发展,因此投资人要慎重考虑。

  “如果平台资金链即将出现断裂,到期项目无法按时兑付,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度过当前困境,化解未来风险。”某P2P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但“债转股”也许会造成投资人信心急剧下跌,投资人更想变现而不是想成为股东。

  “‘债转股’并不太能让人接受,因为平台是对债权而非股权负责,监管应鼓励平台做正常业务,而不是非正常业务。”郭大刚称。

  投资者信心缺失,债转数量显著提升

  P2P爆雷不断,带来了投资者信心的缺失。近期,记者发现各平台债权转让数量显著提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一旦出现大量的债转,对平台来说是致命打击。”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期有些平台债转利率畸高,有的高达40%到50%,投资人的心态可想而知。”

  郭大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债转数量显著提高是资金撤离的现象,并不正常,这是投资人非理性的行为。“当整个市场处于非常规状态,在流动性紧缺下,这些情况已经不是金融行为,而是心理行为。”

  7月17日,北京互金协会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密切关注债权转让的年化利率,下线停发活期类产品,合理配置期限结构。19日,协会向会员单位下发《加强业务合规性的风险提示函》,明确提出P2P网贷平台不得向投资者提供“理财计划”类违规产品,要求所有北京地区的P2P网络借贷平台立即下线“理财计划”类产品。

  此前《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下称“57号文”)也明确指出,以活期、定期理财产品的形式对接债权转让标的,由于可能造成资金和资产的期限错配,应当认定为违规。

  网利宝CRO陈文达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理财计划”即集合标,平台将散标或债权转让标打包发售,投资人授予平台决策权,由平台自动匹配债权。该类产品具有购买便利、资产分散等特点,对于不少出借人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同时该类产品也存在期限错配、资金池的风险。

  陈文达认为,在当前国内经济下行、网贷行业流动性趋紧的大背景下,“理财计划”类产品的风险逐渐凸显,北京互金协会要求辖区内网贷平台全面下线“理财计划”,也是传递出监管层积极防范风险、稳定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图和决心。

  上海互金协会发布的《上海地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合规专家解读与释义》也显示,在监管实践中,对于“活期产品监管”,监管倾向于认为“一切活期产品均构成期限拆分”。“活期”效果仅可通过“投资人间债转”方式实现。

  平台自救,监管密集发声遏制“雷潮”

  自6月以来,多地出现P2P平台“爆雷”、“跑路”等负面信息,这些平台多为涉及自融、发虚假标的、资金池等违规平台,逾越了网贷信息中介的本分。

  “投资人避险撤出,或者避险往头部平台集中,两种情况比较明显。”上述P2P从业者表示。

  但受利空影响,头部平台的日子也并不好过。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9日收盘,信而富、和信贷、趣店、拍拍贷、51信用卡、维信金科、简普科技等7家上市互金企业均跌破发行价。

  其中,信而富收盘1.96美元(发行价为6美元)、和信贷收盘9.98美元(发行价10美元)、拍拍贷收盘3.99美元(发行价13美元)、趣店收盘7.91美元(发行价24美元)、51信用卡收盘8.16港元(发行价8.5港元)、维信金科收盘17.88港元(发行价20港元)、简普科技收盘5.47美元(发行价8美元)。

  甚至有投资人反映,某上市互金企业也出现兑付困难,提现迟迟不到账的情况已经发生。在此背景下,一些平台开启“自救”模式,稳定投资者情绪。

  例如,7月19日,拍拍贷发布《网站运营方注册资本金增资实缴的预公告》显示,拍拍贷股东和管理团队决定将注册资本金增至10亿元,在1个月内完成实缴。

  “平台并购也是维系平台发展的一个可行性方案。”某行业头部平台对记者表示,并购需要对平台的合规性进行充分尽调。

  多地互金协会也密集发声,表示将采取相应措施应对行业风险。

  7月19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办公室在京召开座谈会,会议表示将加快推进行业风险缓释机制建设,规范行业风险缓释标准,提升应对风险事件处理能力,合力化解行业风险;同时,加快推进“白名单”机制建设,推进分级分类工作,动态监测网贷机构的合规性,有效预防及化解风险。

  郭大刚表示,风险缓释基金并不是担保机制,而是对有真实标的但短期流动性出现问题的协会会员机构提供的服务,以及稳定退出时需要的外部服务保障。

  “我们认为监管的大方向是没有问题的,备案延期带来市场情绪波动,不合规平台的出清也很正常。更希望此时监管能够发声,有具体的细则落地,希望政策越快落地越好,平台现在确实很迷茫。”某平台从业者对记者表示。

在国内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中,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波雷潮出现,在雷潮席卷之下,倒下的平台数不甚数。据统计网贷行业从出现至今,一出现6406家,但经过多年的洗礼下已有4805家平台被踢出局了。目前行业中能够正常运营的已经跌破到1600家左右,并且在随着合规检查的推进和备案验收的工作,俄日来还会有一大批平台会被淘汰。

那么在经过这么多次雷潮的席卷之后,依然还正常运营、屹立不倒的平台,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都会有着哪些特征呢?

过去市场中很少有平台是有远见的,大部分的平台都是监管走一步,然后再跟着走一步,甚至还有些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还想钻漏洞,只不过这样的平台最终只会走向末路。反而那些面对监管积极配合政策,及时调整业务,取消那些违规理财业务,以合规发展为己任,降低自身风险的平台,面对雷潮风险自然就会小很多了。

金融行业中任何的平台对于资金的稳定都是非常看重的,因此监管也再三的强调要求下架所有的活期类或类活期类的业务,必进一旦出现状况,这样的平台是最容易受到挤兑危机的。而那些影响较小的平台在这一方面都有着较好的管理,合规稳定的产品是平台资金稳定性的一种保障。

当网贷行业一旦出现雷潮危机,不论是任何的平台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不论是遭遇挤兑还是流入资金量减少,但总之是考验平台的运营能力以及风险处置能力。而那些风险处置得当的平台,能够在雷潮后一最短的时间重获得投资人的信赖,反之则会被迫清盘退出。

当然那些能够挺过雷潮而不倒的平台一定还有这坚持网贷原则,坚持线上小额信贷业务、有实力且同时规模相对较小、开展综合性业务等特点。面对着日渐完善的网贷政策,行业的洗牌终将会结束,届时能够存留下来的平台必将会更加的稳定和值得信赖。

标签:合规的P2P网贷平台 P2P网贷平台特征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李嘉诚

据最新第三方平台数据统计,7月份新增问题P2P平台253家;该期间,P2P网贷行业成交额达1521.93亿元,环比下降11.10%,贷款余额为11047.34亿元,环比下降9.75%。不断出现问题爆雷平台,资金净流出,P2P网贷行业似乎迎来了拐点。 

网贷平台爆雷的三个阶段

如果给爆雷的P2P平台做个划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一、“高返”雷和“自融”雷 这类爆雷平台是引爆此次行业爆雷潮的“罪魁祸首”,开端则是6月份的唐小僧和联璧金融等爆雷事件。

所谓“高返”即以高额投资返利吸引用户参与投资,由此形成了专业的“羊毛党”和“高返渠道”,比如车主无忧和财迷之家等。这类渠道上推广的平台大多年化收益高得吓人,首投年化收益高达50%甚至100%,吸引了众多“羊毛党”聚集。而客观经济规律下,没有任何正常的借款项目可以达到这个收益回报率,唯有自融才可能支持平台如此之高的推广成本,在风险到来之际应声而倒的首先就是这类自融+高返平台。 

二、挤兑雷 在“高返”平台连续爆雷之后,“羊毛党”纷纷选择跳车逃命,由于“羊毛党”大多数是网络活跃用户,他们的“发声”也第一时间在各第三方网站形成舆论效应。一时间,各大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纷纷报道P2P爆雷事件,其中不乏为了流量而恶意夸大抹黑的自媒体。面对行业负面舆论激增,不少普通投资人也选择暂时观望或“下车”。

在这个过程中,P2P平台此前用来吸引用户的“活期产品”和“理财计划”产品反而成了压死平台的最后一棵稻草。此类活期产品运转的关键在于资金流动性,在行业负面舆论影响下,投资人纷纷选择赎回,而接盘者却寥寥无几,流动性转入停滞,平台在无力垫付之下形成爆雷。 

三、逾期坏账雷 逾期坏账是每个平台都正常存在的现象,但由于国内投资者不成熟,P2P平台在国内发展过程中大多采取刚性兑付,即由平台垫付逾期坏账资金,但平台的垫付能力往往是有限的。

爆雷潮之后,不少借款人也嗅到了“机会”,据悉网上目前已形成借款人抱团集体恶意逾期以求拖垮平台逃避追债的现象,即逃废债。一旦出现大面积逾期坏账,超出平台刚性兑付能力,平台只能选择爆雷。 

监管备案政策明晰 逃废债危机隐现

自6月份的备案工作延期以来,监管方一直未出台新的正式备案政策。而记者最新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备案工作即将迎来转机。上述小组透露,下一步整改工作将从九个方面展开,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部署行业检查和企业自查。有关部门近期将以“一个办法、三个指引”为依据印发现场检查细化标准,组织行业检查和企业自查。

在检查验收工作中,经有关部门认定,基本符合信息中介定位和各项标准的机构将接入信息披露和产品登记系统,继续开展网络借贷业务。经过一段时间运行检验后,条件成熟的机构可按要求申请备案。以此推测,P2P备案可能不会立即落地,但即将步入正轨。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平台方,目前都可谓急迫渴望监管备案政策的落地,平台方需要备案证明自身,投资人需要备案来回复对P2P投资市场的信心,监管备案政策的明朗,无疑给爆雷潮下的P2P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

此外,整治工作中还特别提到要严厉打击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行为。对于借本次风险事件进行恶意逃废债的借款人,要给予打击、纳入征信系统、建立失信惩戒制度等。

以往的问题平台爆雷之后,由于平台运营系统瘫痪,其真实借款业务部分无人催收,借款人突然发现可以不用还钱了!这给了部分借款人一种错觉:只要拖垮平台就可以不用还钱了!于是纷纷建群抱团恶意逾期以求拖垮平台从而逃避还款。在国家严打暴力催收之下,平台在应对此类恶意逾期时,往往显得有心无力,“你能奈我何?”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已有部分正常运营平台受到逃废债影响,出现违约逾期增多现象。如何帮助平台有效处理此类逃废债现象,亦是监管方应该慎重考虑的一个问题。

P2P应回归本质 坚持信息中介

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P2P网贷在提高了民间资金利用率的同时,给普通投资人提供了一种新的低门槛投资方式。但是在国内P2P发展的过程中,居心不良之心利用了P2P为自己非法集资提供便利,而广大投资人由于缺乏辨别能力上当受骗。

在爆雷潮和备案落地之后,P2P行业必将重新洗牌,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平台方,也必将走向成熟。一方面,P2P投资虽然门槛较低,但不意味着无门槛,投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来判断风险,收益越高必然意味着更高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行业以爆雷方式释放风险之后,P2P应该回归本质——信息中介,良性P2P平台的根基在于业务真实,过度的金融创新已被市场证明不可取。对此往来金服CEO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P2P未来发展的方向是真正做到“平台帮出借用户筛选借款客户”,而在这其中出借需要自担风险或承担一部分风险,金融创新的方向在于利用工具如大数据、行业联合征信等手段不断降低项目风险性,以此提高平台竞争力,这才是真正的P2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雷潮还要持续多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