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爆雷最新统计要多久


在网易科技相继报道“小米推荐的P2P企业爆雷”,“小米已清查下架3000多金融类APP”之后,一些受害米粉向网易科技讲述了自己P2P踩雷全过程,他们有的还在上学,有的刚参加工作,损失从几千到十几万不等。

期望追回损失,他们组成了维权群,却被永久封停;他们在微博发帖维权,却被限流、删帖……维权之路颇为艰辛,看不到希望。

“我不指望小米能帮我们讨回多少钱,只求他们有点良心不要再推荐类似的广告。”某位在小米推荐的P2P平台,投了5万元人民币的米粉无奈表示。

但像他这样有着简单诉求的米粉并不多,很多米粉都认为小米平台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并帮助米粉维权。

网易科技询问了相关领域律师。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表示,这个责任比较难界定,如果小米只是单纯的推荐,则很难让其承担责任。但如果小米让用户认为是小米投资或与小米有关系,那有可能要承担部分责任。

以下为部分米粉自述P2P踩雷经历:

李逢(高中生、用学费去理财)

“我们还是相信雷军的”

网易科技接触到的第一位受害米粉是位高三学生,他在小米VIP体系的任务里和小米运动中看到了P2P推荐广告,感觉是小米的推荐应该没错,就在“繁锦财富”中投入了1万元,后续又投入了5000元和1000元。


“这是我自己攒了几年的钱,还搭进去了点学费。”李逢表示。但就在几个月前,他发现不对劲,然后从7月7号开始提现也不到账了,客服更是各种推脱,紧接着是就失联了。

“如果不是信任小米,我们也不会投资这些垃圾P2P平台。”李逢气愤的说道,“而且,我们做米粉好久了,觉得小米现在出息了,应该会给我们满意的解决方案,毕竟我们还是相信雷军的。”

直到现在,李逢仍然相信雷军会帮着他解决这些困难,哪怕不要收益,只是要回本钱。

王溪溪(211大学研究生)

“因为这件事,谁也不敢相信了”

王溪溪在接触网易科技记者之后,表现出了极度的不信任,反复确认笔者身份是否是媒体,在再三沟通之后,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王溪溪用的是小米手机,在今年4月份在小米运动APP上看到了“繁锦财富”,认为是小米推荐的,肯定错不了,就尝试着投了1000元。之后就有人电话王溪溪,并请求加其微信,微信标注为“小米运动繁锦财富客服王莉”。


图二:客服主动标注“小米运动”

该客服给王溪溪发了一张“仅限小米复投用户”的投资收益表格,1万元90天就可以赚1045元。因此,王溪溪又投了1万元。但在7月19日时,王溪溪尝试提现,但并未到账,当他联系客服时,客服告诉他“负责人已经进派出所了。”而在此之前两三天,客服还在尝试安抚这些用户。


图三:只针对小米复投用户的活动

“这个钱,是我从大学存到研究生的钱,我觉得给研究生群体丢人了。”王溪溪表示。

王溪溪是“小米P2P”维权群的一员,他经历了建群,被永久封停,重新建群的过程。他对网易科技表示:“我可以理解小米偶尔的运营失误,但他们事发后的态度,太不负责任、不发声、反而公关删帖,我觉得企业价值观有问题,不再信任。”

相比上一位李逢,王溪溪情绪更激动些。

林芝士(7年老米粉、11万积蓄全投)

林芝士一直在跟网易科技记者晒他在小米论坛中的等级和注册时间,以及他拥有的小米设备数量。他说他是小米社区2011年公测上线的第一批米粉。

这次,他投资了11万元,这是他工作以来几乎所有的积蓄。

“我在小米运动和VIP每日任务中看到的这些P2P企业,属于被米粉专属福利坑的。投了大概11万,在繁锦财富和米乐,差不多是我所有积蓄。”林芝士表示。

7月9日,林芝士发现了问题,第一时间找了P2P平台的工作人员,但根本没人理会,转而找到小米工作人员,也没能解决问题。“就是说了一大堆空话,说会协助调查。”

同样已参加工作的张好也是在小米运动中看到了小米推荐的P2P产品,因为是小米推荐,所以投入了5万元。由于工作攒下的钱不多,他还向家里要了点钱。

事到如今,对于能否将钱要回,或者小米是否给予赔偿,他已完全不抱希望。

“只求他们有点良心不要发类似的东西了。”张好最后表示,“如果小米有心,我是希望他们可以去积极和这些跑路平台地区的警察去跟进。”

多少人受害?小米已接到429起投诉

据上述米粉透露,他们的“小米P2P”维权群已经被永久封停数个,又重新建了数个,据了解,另外一个“XM家人”群也是重新建的新群。一个群有471人,一个群有459人,而且人数还在增加。当然,这两个群可能会有人员的重叠。

图五:米粉P2P维权群

而小米内部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截止7月23日,小米方面接到的相关P2P平台风险投诉的用户数量累计429人,涉及金额约4000万元。

并且,在接到用户投诉之后,小米第一时间下线了所有关于P2P推广的广告,全面清查了3000款金融类的应用。

除此之外,内部人士表示小米今后会对所有第三方广告推广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核和限制,强制进行更高频、更醒目的风险提示等,避免对用户产生误导的可能。

在与受害米粉的接触中,他们有的希望小米承担责任,有的已经不抱任何希望,有的甚至失去了对人的信任,总之,小米此次将面临严峻的信用危机。

那么,小米是否应该在此事件中承担责任呢?

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赵虎向网易科技表示,这个责任比较难界定,如果小米只是单纯的推荐,则很难让其承担责任。但如果小米让用户认为是小米投资或与小米有关系,那有可能要承担部分责任。

而一位不愿署名的律师也表示,如果让小米承担责任需要这几个因素:

1.是前期的审核,他们有没有审核过这些业务的风险?包括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有没有采取过进一步审查风险的措施;

第二,是在销售的过程中有没有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过夸大的宣传,或者在宣传中对产品的安全性,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了担保;

第三,就是销售当中有没有混淆,就是说明明销售的第三方的产品,但却包装成了小米自己的产品,让购买者误以为这是小米自己的产品,出于对小米的信任,而跟他做了这笔交易。

小米在在手机系统内置的“会员VIP”任务系统以及小米运动APP推荐中,有一些P2P理财平台的广告推送。除了广告推送之外,小米还给予注册或投资这些APP的用户给予奖励。比如“金柚发福利,米粉畅快拿”,米粉可以有200经验,和5个金币;投10万返26000…还有“米粉专享”。

“无论如何,这些产品出现问题,我觉得都是小米的业务审核部门在上线时,并没有对尽到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的责任。”该律师表示。

在得知小米推荐的28款产品中,有18款产品以上的存在问题时。他认为小米平台是难辞其咎的。

“他们对消费者肯定应该承担责任。理由很简单,至少他们的筛选是有疏忽的,不然怎么会出现这么高比例的问题产品。”该律师表示。

在对受害米粉采访结束后,米粉在不停的询问笔者: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注:文中提到的李逢、王溪溪、林芝士、张好应要求均为化名)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责任编辑:王凤枝_NT2541

最近很多小伙伴投资的P2P平台都爆雷了,因此报案维权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那么P2P跑路后从报案到立案需要多久呢?今天希财君就帮大家简单的来分析一下,各位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哦。

一、P2P跑路立案时间规定

根据相关规定显示,公安机关在接受刑事案件报案后,应该在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对于一些案情比较复杂的,可以延长到30日,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到60日。

而P2P跑路一般是涉嫌非法集资,同样属于刑事案件,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立案的时间取决于是否达到立案条件,时间规定反而影响较小。

也就是说,P2P跑路后从报案到立案可能只需要一天,也可能需要好几天甚至更久,但一般来说报案人数越多、涉及资金越多、影响越大的平台立案速度会更快。

二、P2P跑路实际案例

希财君整理了几个近期跑路的平台,看看它们从报案到立案一共花了多久。

一点金库从7月10日开始出现逾期的情况,随后就有投资者前往公安机关报案,警方于7月16日正式立案侦查。

也就是说一点金库从报案到立案花了5天左右的时间。

2018年7月16日抓钱猫平台爆雷,根据官网公告显示,警方于7月20日前已经正式立案侦查。

从投资者报案到立案,抓钱猫花了大概3天的时间。

根据警方发布的案情通报显示,银豆网跑路事件于2018年7月18日正式立案侦查,而它出问题的那天也是7月18日。

也就是说在银豆网CEO向警方报案的那天就立案了,花了不到1天的时间。

总结:从这些P2P平台跑路的实际案例来看,从报案到立案花费的时间基本在一周以内,快的话甚至当天就能立案。所以各位投资者最好是组织起来,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证据一起报案,这样才能加快警方立案的速度。

乔丹·贝尔福特在《华尔街之狼》里面说到:“投资理财世界可能处处陷阱,牛市,熊市,转角就遇风险。”这样的事情在2018年发生了。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P2P发展监测报告》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在运营P2P平台共2835家近一年P2P新增141家,死亡1407家,2018年上半年新增P2P平台36家,死亡721家。经济大环境不好带来P2P平台的直接爆雷。而爆雷又带来用户大面积的挤兑,最终造成了P2P平台大面积死亡,根据寻找中国创客统计,在6月1日至7月13日的42天里,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爆雷。就连准入门槛较高的平安背景的陆金所都出现了逾期的情况。

用户收到陆金所的逾期提醒短信

一、 贪婪导致用户青睐P2P,但实际用户别无选择

首先要说的是,所有被P2P爆雷套牢而血本无归的用户本质上都是被贪欲所蒙蔽了双眼的用户,在银行年利率只有3%,余额宝年利率只有4%的当下,P2P以10%甚至15%的年化收益率让众多的投资者铤而走险,投资者当然应该付最主要的责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特别是用户已经知道自己处于贪婪的情况下。

贪婪是人性的七宗罪,在《七宗罪》中,贪婪的律师最终被强迫割下一磅重的肉人流血过多而死,在《神曲》中贪婪的人呢需要下油锅煎熬,而损失大部分的财产对于P2P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惩罚,除了贪婪之外,P2P的用户到底是怎么入坑的呢?

P2P的用户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这些城市的用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理财知识的缺乏以及对风险的低厌恶性,用户很难理解基金的组合配置,对于这样需要基本面了解和操作来说,是用户心智巨大的挑战。

用户的资金增值只有有限的类别,银行存款、买房、民间借贷、互联网借贷。而银行存款利率太低,买房普通人的资本金又没有那么多,况且脱手困难,而民间借贷也需要资源和渠道,因此普通用户是没有资产增长渠道的,直到诞生了利率超过10%的P2P。

而且,即使是p2p,也可以在银行买到,本周上海银行就出现了代理的金融产品公司跑路而被投资者围攻的事情。

2、P2P的套路引发口碑传播

P2P可能是最会营销的互联网模式,和传销一样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对人性的“巧妙”利用,首先P2P会借助公信力平台背书,比如加入知名大机构或者国企事业单位背书,斐讯联合的联璧金融就套路了一批人,然后借助免费和低门槛高回报吸引用户,之后在用户测试期快速退回资金,然后运用老拉新奖励等方式来降低用户的接受度,进而以朋友信任做背书,最终在P2P平台越陷越深。

3、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信息不对称严重

对于三四线用户来说,信息不对称仍然广泛存在,投资者很难去甄别平台的可靠性,这也是为什么p2p模式及其依赖于口碑推荐,以及为什么暴雷之后是一批一批人中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p2p的传播模式像极了传销模式,在三四线城市发展迅速。

二、谁应该为投资失败负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归因有内归因和外归因两种。一般都是把成功的归因于内归因,失败的归因于外归因。所以,成功了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失败了都是有客观原因或者其它因素。这是心理因素,投资失败者会需要移情来减弱心理挫败,更重要的是要抓住能抓住的救命稻草。

在P2P爆雷之后,普通用户对于结果毫无办法,基本上资金都不太可能收回。所以这时候被套牢用户迫切的需要抓住救民稻草,以平复自己不安的内心。而对用户来说,有这么几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

1、反省自己的行为,认为并不贪婪。

用户第一件事是树立自己的弱者地位,表明自己是理性的投资行为,而并不是参与p2p。用户有这么几种,推锅的行为:1、表明自己已经从利率上规避了p2p,在几年前p2p有19%甚至20%以上的毛利,投资者现在惯用10%的p2p平台毛利来表明自己并不贪婪;2、表明p2p平台有政府和明星背书。p2p平台为了增加信任公信力会或多或少宣传和国企、甚至政府直接领导机构的关联(部分平台并没有此类关系),此时成了投资者的稻草。

2、将宣传平台与p2p硬关联,投诉宣传平台。

宣传平台是用户接触p2p的关键平台,p2p为了增加公信力通常会宣传自己和平台的关系,或者将宣传平台包装为自己平台的背书。用户在p2p平台暴雷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投资平台与p2p进行捆绑,试图让投资平台对其投资损失进行补偿,但往往而不得。因为对于广告平台来说,如果p2p资质齐全,那广告平台是没有任何责任的,除非广告平台在投资资格审查时并不尽责或将承担连带责任,但别忘记了广告投放必须要相关资质的,即使资质有问题,广告平台也可以帅锅给p2p企业。除非广告平台在资质审核上的确存在问题,且投资者集体诉讼,否则在媒体声讨投资平台基本毫无作用。

3、投诉相关部门的不作为。

投资失败者认为第二个负责对象是相关部门,因为相关部门并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去保证用户利益,且在事情发生后并未采取明显的举措,对于用户来说,公检法的流程都必须要让道投资失败者的资金追回诉求。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尝到P2P投资甜头之后,大多数的用户都挡不住高利率的诱惑,而将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投入进去,所以P2P暴雷几乎是让投资者血本无归,在巨大的惊惶面前,投资者只能希望抓到最后一根稻草。

三、消灭信息不对称才是缓解P2P暴雷的良药

先说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苦口婆心的对在亲戚群对自己的家人讲不要信那些“养生鸡汤”,最终的确非常有效,亲戚群再也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年轻人以为自己的科普达到了效果,最后却发现,亲戚们又建了另外一个群,继续探讨和分享养生鸡汤。

这样的故事不仅在养生鸡汤上存在,在传销,在P2P上面同样存在,类似这样依靠低星城市盈利的模式屡见不鲜,所以天津有一大片区域是专门的传销区域,相关部门取缔都没有用。而且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用户才会上当,很多教育水平较高的用户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会上当受骗。用户潜意识里对于高收入的追捧,对于朋友的信任,对于此类事件甄别能力的缺乏和不自信,让这些“欺骗”模式具有极为强大的生长土壤,而要真正的杜绝P2P事件,只有消灭信息不对称,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平台的宣传、相关部门的监管一起努力才有可能。

只有当用户有获得足够的信息,来甄别背后的运行规律,这样的事情才有可能杜绝。

理财需谨慎,投资有风险,这句话放在每一个P2P的网站上,但这就和每盒香烟上写的“吸烟有害健康”一样,是一句规避规定且无用的废话,只有消灭信息不对称,同时对金融行业加大监管,才有可能减少P2P暴雷事件的可能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理财爆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