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莫桑钻价值有几家生产商,分别是哪些厂家,莫桑钻价值的质量都怎么样?

原标题:每天一篇任正非:华为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上)| 第34篇

我们取得了共识,在冬天里改变竞争格局。并确立了改变竞争格局的四大法宝。

?来源:任正非在广东省委中心组“广东学习论坛”报告会上作的专题报告

?乔诺之声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华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蕴涵着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

华为公司的愿景是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使命是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

1、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

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下面围绕华为公司的愿景、使命和战略,讲讲华为公司是怎样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以及华为是如何围绕愿景、使命和战略对内对外进行管理和服务的。

在车轮发明前,人们主要靠步行进行交流,靠声音进行转播,那时候谈不上什么经济。

在车轮发明后,人们学会利用车和马进行交流,诞生了方圆五、六十公里的小区域经济,产生了小农经济的集市贸易,使封建成为可能。

在火车、轮船发明后,产生了工业经济,由于金融的载体作用以及产品的远距离运输,使资本主义成为可能。

在航空器发明后,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到上世纪70年代末达到了高峰。那时的经济是以核心制造为中心的工业经济,经济的附加值主要在产品的制造上。那时,日本、德国的经济达到了顶峰。

后来由于处理器(CPU)的发明,计算机开始普及,又由于光传输的发明与使用,形成了网络。

由于网络及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制造可以被剥离,并转移到低成本的国家,而且制造不再有高的利润。发达国家正在从工业化走向去工业化,从而导致核心制造时代结束。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德国开始衰落,美国开始强盛。这时主要附加值的利润产生在销售网络的构造中,销售网络的核心就是产品的研发与IPR(专利)

因此,未来的企业之争、国家之争就是IPR之争,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由于制造可以被剥离出来,销售与服务可以贴近市场,它们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经济的全球化不可避免。华为的愿景就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存在,来丰富人们的沟通、生活与经济发展,这也是华为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存在的社会价值。我们可以达到丰富人们的沟通和生活,也能够不断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华为自身也不可能回避全球化,也不可能有寻求保护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

因此,华为从一开始创建就呈全开放的心态。

在与西方公司的竞争中,华为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技术与管理的进步。因此,只有破除了狭隘的民族自尊心才是国际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华为自豪感才是职业化,只有破除了狭隘的品牌意识才是成熟化。当然网络也会对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这些破坏与影响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主要靠法律,以及人们的自律。

例如,互联网促进了技术的交流与进步,但也可能摧毁一个国家的正确价值观。罗马俱乐部的一份报告指出,未来能够颠覆这个世界秩序的,只有互联网。美国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未来20年有可能摧毁美国国家价值观的只有互联网。

以上是我们对愿景的理解。

我们在愿景部分最主要是讲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其实这里面也是讲未来网络对这个世界的作用。网络的存在使得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不仅对于我们华为是不可避免的,实际上是世界所有国家都不可避免的。

因此,这个时候希望封闭起来不要走全球化的道路,实际上是错的。

这个时候必须勇敢地面对全球化,发挥自己国家的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什么?过去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战争;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是工业制造,是关税、许可证及配额贸易。

这个时代是什么呢?由于网络的发明,市场和制造相分离,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市场手段是IPR,没有核心IPR的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被法律排斥。

承担制造的企业是不能随意卖出产品的,这就是IPR之争。

台湾工厂靠代工,主要靠大规模地生产、大规模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他们获得的利润大概毛利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左右;由于高科技IPR,使产品的毛利有可能达到百分之四五十或百分之五六十。因此将来的市场竞争就是IPR之争,就是未来的企业之争。所以将来没有核心IPR的国家,永远不会成为工业强国。

我们国家提出要自主创新,要用法律保护自主知识产权,这个口号是对的。但是我们太急功近利,也会丧失我们的竞争空间。

华为公司有五千多项专利,现在每一天我们产生三项专利,但是我们还没有一项是基本专利,只有少量几项应用型的准基本专利,而不是理论型的基础专利。理论基础型的基本专利,是发明、是创造一项技术的基础,应用型的基本专利就是改进了这项发明的应用。

这些基本专利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基本地位,没有得到专利拥有者的许可,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就违法。但这些专利拥有者也可能以公平的方式授予你许可,也可能以非常不公平的方式,你也不可能获得。因此如果你没有拥有基本专利,在市场上你就没有地位。

基本专利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使应用型的基本专利的成长过程也至少需要7-8年。因此,一项应用型基本专利从形成到产生价值大约需要7-10年。

我们有两项到三项准基本专利,在几年前申请的,还有两年左右以后才开始生效,所以专利形成的时间是很漫长的。而理论型的技术专利需要的时间更长,一般需要二三十年左右。例如,一项基本专利的形成过程:有先知、先觉者认识到一个真理,开始人们并不能很快地完全理解这些真知灼见,从事这种发明的人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有时反被人们认为他们疯疯癫癫的,以致发明者常常穷困潦倒。

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这些少数人是非常痛苦的。

经过若干年,有一些志同道合者,开始理解这项发明的理论意义,在相关理论上作出研究,形成一个发明族,这时又产生若干基本专利(基本专利与基本专利还有价值不同)。这个时间一般少则过去了8-10年,多则上百年,然后,大量的工程理论研究者开始进行实用性探讨,找到了理论与技术的相关关系,为产生技术产品打下了技术理论基础。这时才广泛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开始工业化的开发。到人们得到实用的产品少则经过20-30年。

基因理论的发明者孟德尔、摩尔根就是这样。基因理论提出后,沉睡了一百多年,突然有人发现了这个理论,喧哗了一阵后,又不知有什么作用,又沉寂了数十年,然后才得到发展。当代基因理论对遗传的影响,当我们真正搞明白了这项理论对经济的作用,它将不亚于50多年前,巴丁发明了半导体三级管对电子工业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的吴仲华在五十年代发现了叶轮三元流动理论,西方国家利用这个理论发明了喷气涡轮风扇发动机。邓小平同志七十年代到英国引进罗尔斯·罗伊斯(劳斯莱斯)发动机生产的时候,英国向我国转让了此项技术。邓小平同志感谢英国对中国的支持,结果英国的科学家全都站起来向中国致敬,因为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是中国人。小平同志回来找到这个人,才知道这个人在“五七干校”养猪。这个理论来自中国,但我们并没有重视申请专利。如果申请专利的话,我们中国在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有了一席之地。

还有,1958年,我们上海邮电一所就提出了蜂窝无线通讯,就是现在所有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基础的基础,也没有申请专利。因为那时连收音机都没有普及,谁会理解这项发明的巨大意义,想到这个东西今天会普及到全世界。所以,我们国家科技要走向繁荣,必须理解一下不被人理解的专家和科学家。

今天,在大学里,专家、教授们做着别人看来没什么效益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30万、50万支持一下,一百年以后说不定就是中国最大的福祉。我们主张国家拨款不要向企业倾斜,多给那些基础研究所和大学,我们搞应用科学的人要依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基础研究是国家的财富,基础研究的成果是国家的,每一个企业都能享受理论的阳光普照。

现在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二、三十年后会造成我国人才在数量上的优势,强大的科技后备大军,就能成为国家的支柱。我们也要宽容那些不能全面发展的学生,说不定那里面也有凡高、贝多芬……

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勇敢地开放自己,不要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积极与西方竞争,在竞争中学会管理。十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提过我们是民族的工业,因为我们必须是全球化的。如果我们把门关起来,靠保护自己生存,一旦开放,我们将一触即溃;同时我们努力用自己的产品支持全球化的实现。

十年以前,华为就提出:华为的追求是实现客户的梦想。历史证明,这已成为华为人共同的使命。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保护客户的投资,降低客户的Capex和 Opex,提高了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至今全球有超过1.5亿电话用户采用华为的设备。我们看到,正是由于华为的存在,丰富了人们的沟通和生活。

今天,华为形成了无线、固定网络、业务软件、传输、数据、终端等完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给客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及服务。全球有700多个运营商选择华为作为合作伙伴,华为和客户将共同面对未来的需求和挑战。

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1、真正认识到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

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但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惟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惟一理由!

既然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是客户,提供企业生存价值的是客户,企业就必须为客户服务。

现代企业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企业的供应链就是一条生态链,客户、合作者、供应商、制造商命运在一条船上。只有加强合作,关注客户、合作者的利益,追求多赢,企业才能活得长久。

因为,只有帮助客户实现他们的利益,华为才能在利益链条上找到华为的位置。只有真正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客户的压力与挑战,并为其提升竞争力提供满意的服务,客户才能与你的企业长期共同成长与合作,你才能活得更久。所以需要聚焦客户关注的挑战和压力,提供有竞争力的通信解决方案及服务。

2、真正认识到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产品过剩的时代,这与物质社会的规律不一致。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与欲望是无限的,而资源是有限的。而信息恰好反过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是有限的(人要睡觉,人口不能无限地增长……),而制造信息产品的资源是无限的。

我们不能无限地拔高人们对物质的需要,因为资源满足不了。我们也没有能力无限地刺激信息的需求,因为人还要睡觉。

技术创新到今天,很多人都已经伤痕累累了,为什么?由于互联网及芯片的巨大进步,促进了人们思维的进步,使人大脑的等效当量成千倍地增长。美国只有两亿人口,但是美国却相当于有4000亿个大脑。这些大脑一起运作,产生新的技术、新的知识和新的文化,它会大大超越人类真实需求。

因为人类的需求是随生理和心理进步而进步的,人的生理和心理进步是缓慢的。

因此过去一味像崇拜宗教一样崇拜技术,导致了很多公司全面破产。技术在哪一个阶段是最有效、最有作用呢?我们就是要去看清客户的需求,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卖得出去的东西,或略略抢先一点点市场的产品,才是客户的真正技术需求。超前太多的技术,当然也是人类的瑰宝,但必须牺牲自己来完成。

IT泡沫破灭的浪潮使世界损失了廿万亿美元的财富。从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几乎 100%的公司并不是技术不先进而死掉的,而是技术先进到别人还没有对它完全认识与认可,以至没有人来买,产品卖不出去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丧失了竞争力。许多领导世界潮流的技术,虽然是万米赛跑的领跑者,却不一定是赢家,反而为“清洗盐碱地”和推广新技术而付出大量的成本。

但是企业没有先进技术也不行。华为的观点是,在产品技术创新上,华为要保持技术领先,但只能是领先竞争对手半步,领先三步就会成为“先烈”,明确将技术导向战略转为客户需求导向战略。

通过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以这些解决方案引导开发出低成本、高增值的产品。盲目地在技术上引导创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为“先烈” 的。为此,华为一再强调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

以客户的需求为目标,以新的技术手段去实现客户的需求,技术只是一个工具。新技术一定是能促进质量好、服务好、成本低,非此是没有商业意义的。世界将来不会缺少高科技,缺少的是自然资源,这也许会成为真理。好几次在贝尔实验室交流的时候,他们问我华为为什么能成功。

我说我们理解了中国的客户需求,我借用了中国古时候婆婆给媳妇说的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来说明华为对技术与产品的看法

我们认为客户一般都是希望在已安装的设备上进一步改进功能,而不会因新技术的出现而抛弃现在的设备重建一个网。因此,当IT泡沫疯狂的时候,全球的主要通信设备制造厂家放弃了对现有的交换机的研究开发,而全面转入了未来的下一代NGN交换机研究时,我公司仍然继续对传统交换机的研究投入不动摇。

不幸的是全世界的运营商在IT泡沫破灭后,都是与中国电信的观点一致,不再盲目追求新技术,而更多地考虑网络的优化与建设成本,结果我公司在传统交换机供应量上,成了世界第一。

西方泡沫经济破灭后,西方公司又开始动摇了他们推崇的下一代NGN交换机,不知道世界下一步的潮流走向,有两年产生了前进的迷茫。又由于财务状况不好又开始大量裁员,以致精力顾不过来,我们却坚信NGN一定会取代传统的交换机的,只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NGN上也一直加大投入往前冲,下一代交换机我们又赶上他们,进入了世界前列。

传统交换机我司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十六,但下一代有可能就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二十八。这就是我们真正理解的客户需求,把客户需求看作真理,然后在世界市场上得到很好的结果。当时我们认为,不发达国家一定会走这条道路的。今天,发达国家也在走这样的路。

同时,我们反对盲目创新。

我们公司以前也是盲目创新的公司,也是非常崇拜技术的公司,我们从来不管客户需求,研究出好东西就反复给客户介绍,客户说的话根本听不进去,所以在NGN交换机上,犯了主观主义的严重错误,曾在中国市场上被赶出局。

后来,我们认识到自己错了,及时调整追赶,现在已经追赶上了,在国内外得到了大量使用,在中国重新获得了机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都接纳了我们,例如中国移动的T网全部是我们承建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 NGN网。盲目创新导致了很多西方公司的快速死亡。

高端的DWDM我们处在世界先进或领先位置。我们的光传输技术在四千六百多公里长的中间不需要电中继,世界最长的一个光环网也是我们公司提供的,在俄罗斯一万八千公里,其实这个技术是我们从美国花了四百万美金买的。

在泡沫经济破灭后,西方一些公司破产时,很多新技术舍不得丢掉,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发明烟消尘散,希望后人能够接着研究成功,我们参加拍卖,用投资者原投资不到1%的价格买到。我们想说明的是,技术并不像有些人那么认为是万能的,而是客户资源才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认为市场最重要,只要我们顺应了客户需求,就会成功。如果没有资源和市场,自己说得再好是没有用的。因此,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惟一理由,这要发自几万员工的内心,落实在行动上,而不是一句口号。

3、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流程、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

客户购买产品,一般都很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产品质量高、可靠稳定;

及时有效和高质量的售后服务;

产品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产品功能强大,能满足需要且价格有竞争力。

任何公司有可能很容易做到其中的一条,但要同时做到五条不容易。我们华为紧紧围绕着客户关注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将这五条内容渗透到公司的各个方面。

(1)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组织建设

为使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团队(EMT)能带领全公司实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目标,在经营管理团队专门设有战略与客户常务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承担务虚工作,通过务虚拨正公司的工作方向,董事会及管理团队在方向上达成共识,然后授权管理团队通过行政部门去决策。该委员会为EMT履行其在战略与客户方面的职责提供决策支撑,并帮助EMT确保客户需求驱动公司的整体战略及其实施。

在公司的行政组织结构中,建立了战略与Marketing体系,专注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分析,并基于客户需求确定产品投资计划和开发计划,以确保客户需求来驱动华为公司战略的实施。

在各产品线、各地区部建立Marketing组织,贴近客户倾听客户需求,确保客户需求能快速地反馈到公司并放入到产品的开发路标中。同时,明确贴近客户的组织是公司的“领导阶级”,是推动公司流程优化与组织改进的原动力。

华为的设备用到哪里,就把服务机构建到哪里,贴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在中国三十多个省市和三百多个地级市都建有我们的服务机构,我们可以了解到客户的需求,我们可以做出快速的反应,同时也可以听到客户对设备运用和使用等各个方面的一些具体的意见。现在,全球九十多个国家分别建有这种机构,整天与客户在一起,能够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以及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新的改进,都可以及时反馈到公司。

(2)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产品投资决策和产品开发决策

华为的投资决策是建立在对客户多渠道收集的大量市场需求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理解基础上的,并以此来确定是否投资及投资的节奏。已立项的产品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要基于客户需求来决定是否继续开发或停止或加快或放缓。

(3)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构筑客户关注的质量、成本、可服务性、可用性及可制造性。

任何产品一立项就成立由市场、开发、服务、制造、财务、采购、质量人员组成的团队(PDT),对产品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管理和决策,确保产品一推到市场就满足客户需求,通过服务、制造、财务、采购等流程后端部门的提前加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和体现了可安装、可维护、可制造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投资回报。并且产品一旦推出市场,全流程各环节都做好了准备,摆脱了开发部门开发产品,销售部门销售产品,制造部门生产产品,服务部门安装和维护产品的割裂状况,同时也摆脱了产品推出来后,全流程各环节不知道或没有准备好的状况。

(4)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人力资源及干部管理

客户满意度是从总裁到各级干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外部客户满意度是委托盖洛普公司帮助调查的。客户需求导向和为客户服务蕴含在干部、员工招聘、选拔、培训教育和考核评价之中,强化对客户服务贡献的关注,固化干部、员工选拔培养的素质模型,固化到招聘面试的模板中。我们给每一位刚进公司的员工培训时都要讲《谁杀死了合同》这个案例,因为所有的细节都有可能造成公司的崩溃。

我们注重人才选拔,但是名牌大学前几名的学生不考虑,因为我们不招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们很难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要让客户找到自己需求得到重视的感觉。现在很多人强调技能,其实比技能更重要的是意志力,比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品德,比品德更重要的是胸怀,胸怀有多大,天就有多大。

(5)基于客户需求导向的、高绩效的、静水潜流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表现为企业一系列的基本价值判断或价值主张,企业文化不是宣传口号,它必须根植于企业的组织、流程、制度、政策、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之中。多年来华为一直强调: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

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精神是可以转化为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这里的文化,不仅包含了知识、技术、管理、情操…… 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

华为文化承载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使得华为的客户需求导向的战略能够层层分解并融入到所有员工的每项工作之中。

不断强化“为客户服务是华为生存的惟一理由”,提升了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并深入人心。通过强化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价值评价体系和良好的激励机制,使得我们所有的目标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化的组织结构和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来保证满足客户需求。由此形成了静水潜流的基于客户导向的高绩效企业文化。华为文化的特征就是服务文化,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文化。

华为是一个功利组织,我们一切都是围绕商业利益的。

因为只有服务才能换来商业利益。服务的涵义是很广的,不仅仅指售后服务,从产品的研究、生产到产品生命终结前的优化升级,员工的思想意识、家庭生活等。我们要以服务来定队伍建设的宗旨。我们只有用优良的服务去争取用户的信任,从而创造了资源,这种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源泉。因此,服务贯穿于我们公司及个人生命的始终。

二、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1、真正认识到“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是提升客户效力和盈利能力的关键,也是华为的生存办法。

华为所处的通信行业属于投资类市场,客户购买通信网络设备往往要使用10-20年,而不像消费品一样使用年限较短。因此,客户购买设备时首先是选择伙伴,而不是设备,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双方合作,就需在一个相当长时间内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客户选择的合作伙伴不但要具有领先的技术水平,高度稳定可靠的产品,能快速响应其发展需求,而且还要服务好,这个企业有长远生存下去的可能。如果达不到前面几个条件,就是送给客户,客户也不要。

客户的要求就是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且要快速响应需求,这就是客户朴素的价值观,这也决定了华为的价值观。但是质量好、服务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往往意味着高成本,意味着高价格,客户又不能接受高价格,所以华为必须做到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才能达到和符合客户要求,才能生存下去。

当然,价格低就意味着只有做到内部运作成本低一条路,不仅在各个运作环节寻找优化,而且在人的工资薪酬上,要理智合理地控制,不然客户是不会接受你的员工的舒适的工作与生活,以及员工的高工资高成本,凌驾在他们头上。另一方面,客户只有获得质量好、服务好、价格低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同时合作伙伴又能快速响应其需求,才能提升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华为如何提升客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我们来看一下AlS案例。

1998年,我们公司和AIS合作时,AIS还是泰国一个小的移动运营商。通过华为公司快速响应AIS的需求,并提供质量好、服务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使AIS一跃成为泰国最大的运营商,并成为泰国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

1999年6月,AIS和DTAC同时推出了预付费业务。华为公司为AIS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及服务,先后8次对设备进行建设和扩容,帮助AIS把竞争对手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华为在60天内完成了设备的安装和测试,快速满足了AIS的需求,比起业界平均周期大大缩短,有力帮助了AIS领先对手快速抢占市场,构筑了竞争力。华为专门为AIS开发的高达80项的业务特性(AIS在发展过程的新需求),有效地提升了ARPU值,提高了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以再升科技为例,来给大家展示下我平时是怎么来分析一家企业的。对于再升科技的具体分析,大家可以来看看我分析得有没得道理?虽然近一年再升科技股价萎靡,我持有也快一年了,仅取得不到20%的收益,但我认为我花了大量力气的跟踪分析还是值得的,至少我认为我基本看清楚了这个行业以及这个企业内在的东西,在这一年里,我两次到再升现场调研,获得了不少珍贵的一手信息。第二部分就是来说说自己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基本面研究,挖掘成长股的感受。另,本人也就是一个普通散户,研究功力肯定是达不到专业人员的水平,各位高手就不要笑话我了哈。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注册在重庆市渝北区的一家高科技企业,注册资金5100万元,公司前身是注册于2007年6月的再升发展,2011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微纤维玻璃棉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公司生产的微纤维玻璃棉制品主要应用于洁净(目前主要为空气过滤)和节能保温(目前主要为冰箱、冰柜行业)领域。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玻璃纤维滤纸和真空绝热板芯材。公司是国内主要的玻璃纤维滤纸生产企业之一和国内首批生产真空绝热板芯材的企业之一。

      点评:2015年年初企业上市的时候产品主要为这两大类,尚且比较单一且没有介入下游市场。

      再升科技的行业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行业,从产品来说应用非常广阔,市场空间足够大。公司属于大行业中的小公司,属于细分行业的龙头,如果公司能借助上市的契机,横向和纵向发展,很有可能成为行业的巨头。

    (1)玻璃纤维滤纸细分行业的发展状况

 玻璃纤维滤纸作为过滤介质起源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的飞机导航仪器质量不稳定,返工率高,电子通讯设备需要频繁更换电子部件,雷达和潜水艇声纳系统也经常出现故障。经过研究发现,仅依靠无纺布或者合成纤维作为过滤介质无法为生产环境提供足够高的洁净度,从而造成电子元件质量不稳定、可靠性不高,由此玻璃纤维过滤介质应运而生。1940 年 10月, 玻璃纤维滤纸在美国取得专利。洁净技术产业从其诞生之初就与电子信息产业及核工业的关系密不可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国内玻璃纤维滤纸行业起步比较晚。2000年以来,我国电子、医疗、制药、食品、核电、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过滤器行业的发展,国内市场对玻璃纤维滤纸的需求迅速上升。

年,我国玻璃纤维滤纸的市场需求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截止2010年,全球玻璃纤维滤纸的市场需求为30,000吨,其中中国市场需求为6,000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因此,预计到2016年,全球市场对玻璃纤维滤纸的需求将达10万吨左右,其中中国市场需求将达到30000吨左右,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将达到30%左右。

未来玻璃纤维滤纸的增长主要在三方面,①国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拉动玻璃纤维滤纸需求增长。行业对产品的精度和纯度要求较高,需要在洁净度较高的生产环境中生产,因此,在工程项目投资中,洁净室投资往往占据一定的比例;②新版药品 GMP 论证的实施为玻璃纤维滤纸带来新的需求。从新版药品 GMP 认证的修订内容来看,本次新版药品 GMP 标准的制定按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③国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提高将为玻璃纤维滤纸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玻璃纤维滤纸对 2.5 微米以下颗粒的过滤效率较高,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玻璃纤维滤纸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点评:玻璃纤维滤纸作为过滤行业的基础性产品,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再升科技属于大军工范畴。

      真空绝热板最初使用在航空航天和军事等领域,防止飞机、导弹在冷热条件下产生失控。目前,真空绝热板已开始应用于冰箱、冰柜、船舶、公路和空中冷藏运输等民用领域。其中,冰箱、冰柜行业是真空绝热板未来应用最大的领域,目前(2013年)全球仅约有 3%的冰箱、冰柜使用真空绝热板作为保温材料。

NASA)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并进行设计的,其产品是以气相二氧化硅为芯材,将2英寸厚度的绝热板应用于6英寸厚的墙体上,并于1979年转化为产品专利。自此,真空绝热板的优良绝热性能开始为人们接受和应用。与玻璃纤维滤纸行业一样,国内对真空绝热板的研究和开发亦起步较晚。随着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家电生产企业将真空绝热板应用于冰箱等民用保温领域, 2008年以来,国内部分企业始批量生产真空绝热板及芯材。

2011年,全球真空绝热板市场规模达到32,000吨;随着各国对节能环保日益重视以及传统保温材料—硬质聚氨酯泡沫逐渐面临淘汰,预计真空绝热板市场规模将保持较高速增长,至2016年全球需求预计将达到12万吨左右2。芯材作为真空绝热板的核心部件之一,其重量约占真空绝热板总重量的75%。据此测算, 2011年全球真空绝热板芯材的需求量为24,000吨,到2015年真空绝热板芯材的需求量将达到8万吨左右。真空绝热板芯材行业属于冰箱产业链条中的细分产业,行业发展较晚、目前行业整体规模较小。 2012年,全球仅有3%的冰箱采用真空绝热版芯材,预计采用此材料将会快速发展。

        未来真空绝热板芯材的增长点在于:①强制性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真空绝热板芯材市场的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陆续推出强制性的节能环保政策以刺激节能环保类产品的发展。美国能源部( DOE)和美国环保署( EPA)共同推行“能源之星”计划,即对进入美国的产品进行节能和环保论证,并批准合格供应商使用“能源之星”标签。“能源之星”计划覆盖商业设备、家用电器、办公室设备、照明产品、房屋建材五大类约 60 种终端耗能产品。冰箱、冰柜的耗电量平均占美国家庭总耗电量的 9%至 25%左右,冰箱和冰柜成为美国家庭耗电量最大的产品之一。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以真空绝热板作为冰箱和冷柜的保温材料是有效提高冰箱、冷柜能效的手段。②含氢氯氟烃的硬质聚氨酯泡沫面临淘汰将拉动真空绝热板芯材的需求。真空绝热板芯材作为保温材料,拥有比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更好的保温性能,且节能环保,能够有效地替代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应用于保温要求较高的领域。随着含有 HCFCs 的硬质聚氨酯泡沫逐渐淘汰,在保温隔热领域真空绝热板的替代效应将日趋显现。③技术进步降低了真空绝热板的产品价格,促进了真空绝热板的推广应用。虽然真空绝热板导热系数低且不含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但是前些年,真空绝热板在冰箱上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因素。目前,真空绝热板的市场价格已经从2005年的1200元/平方米降到 100 元/平方米以下,这**降低了真空绝热板的使用成本,将有效促进家电企业使用真空绝热板作为保温材料。

        点评: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公司的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属于节能环保行业中的朝阳产业。从目前来看,目前该行业的需求主要是国外市场,但国内市场的需求在极大的增长中。属于大行业中的小行业,虽然小行业的天花板不高,但如果企业有机会有野心进入大行业范畴,则市场空间极大!属于好行业范畴!

        玻璃纤维滤纸行业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进入门槛比较高。目前,国际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玻璃纤维滤纸生产企业为数不多,主要包括美国的 H&V、Lydall、芬兰的 Ahlstrom、法国的 Dumas、日本的 Hokuetsu 等。2005年以来,随着过滤行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诞生了一批民营企业。虽然国内玻璃纤维滤纸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与国外知名企业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发展较快,在中低端玻璃纤维滤纸市场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玻璃纤维滤纸行业的专业性较强、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很少有新的企业进入该行业,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现有主要企业在技术、品质、产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能力及价格等方面的竞争。

       国外竞争企业中,2005年, H&V公司在苏州建立玻纤过滤纸生产厂。Ahlstrom公司在中国上海成立了区域性公司——奥斯龙纸业上海有限公司。

 国内企业中,再升科技主要竞争对手主要南京双威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目前主要从事电池隔板、玻璃纤维过滤材料、玻璃纤维绝热材料等产品的生产。该公司前身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第二研究设计所,成立于1964年。在国内玻璃纤维棉、电池隔板、过滤纸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该公司具有多项研究成果。

        点评:在玻璃纤维滤纸行业中,主要为几家企业的寡头竞争,再升科技在国内企业中,属于前两位的地位。

        真空绝热板行业是较新的行业,生产企业较少。目前,世界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真空绝热板芯材生产企业为数不多,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国外的一些大型家电企业,比如:东芝、松下、日立、 LG等大型知名家电品牌企业,其生产的真空绝热板及其芯材主要满足自身要求,同时,亦向其它真空绝热板和芯材生产企业采购真空绝热板和芯材。第二类为既生产真空绝热板又生产芯材的企业,如:中国的福建赛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宏大方圆玻璃棉有限公司等。第三类专业生产真空绝热板的企业,包括美国的DOUBLEDAY ACQUTSITIONS LLC ( ACUTEMP)、德国的Va-Q-Tek和国内的滁州银兴电气有限公司、成都思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联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第四类是专业生产真空绝热板芯材的企业,如公司、浙江兰良实业有限公司等。

        根据中国江苏省硅酸盐学会统计, 年,全球真空绝热板的需求量分别为 12,000 吨、 24,000 吨和 32,000 吨。真空绝热板芯材约占真空绝热板总重量的 75%,则 年,全球真空绝热板芯材的需求量分别约为 9,000 吨、18,000 吨、 24,000 吨。据此测算, 年,公司真空绝热板芯材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10.23%、 24.09%、 14.21%。发行人所处的真空绝热板芯材行业,属于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细分行业,发展较晚、行业整体规模较小。 经查询,目前没有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最新市场占有率或市场供需数据。

       点评:从上述描述看来,公司在真空绝热板和芯材行业中,也是处于排名非常靠前的位置。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两大板块的竞争对手中,并无重复的企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了,行业进入的壁垒较高,后来者基本没有办法再进入,除非是大资本花钱直接购买,因此这个行业就是主要几家企业在相互竞争。

       公司的两大主要产品,玻璃纤维滤纸和真空绝热板和芯材,其原材料均是玻璃纤维棉。公司于 2012 年和 2013 年分别收购宣汉正原和达州新材料的股权,开始涉足原材料微纤维玻璃棉的生产,除主要为公司生产玻璃纤维滤纸和真空绝热板芯材提供原材料,还少量对外直接销售微纤维玻璃棉。因此,可以说,再升已经把直接的上游企业整合了。

       玻璃棉的主要材料为各类矿物资,以及电力和天然气。我关注到一个细节,如下:

      公司在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的采购占比越来越大。计算了下,佳渝燃气的单价为2.24元每立方,凯源为2.28元每立方,而中石化为1.46元每立方。这个价差也太大了。因此我们也很能理解公司把玻璃棉的生产基地放在宣汉,因为那里天然气便宜啊!

       我们可以看出,再升的下游基本是出口,从公开的数据来看,直接出口约40%,加上间接出口,大约占比60%-70%。

   可以看出产能利用率是很高的,也就是说生产出来很快就会卖出去而不会形成大量存货。

     价格比较稳定。如果价格波动较大,会形成公司业绩的大起大落。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司在上市前,销售收入在慢慢的增长。利润率也比较稳定,但在2012年出现了反复,经过阅读招股说明书,是因为再升净化搬迁所致,而不是因为市场原因。

        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流一直为正,说明主营业务一直在赚钱盈利,投资活动一直为负,说明企业一直在扩张,筹资金额为正,但金额不大,说明企业在上市前的筹资能力还是一般。

       点评:从财务报表来看,是一份比较不错且干净的报表,作为一家非上市公司,能够做到资产负债率不高,现金流保持稳定,很不错了。

         1.郭茂先生, 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1970 年出生,工商管理硕士,中共党员。郭茂先生曾任江北化肥劳资科副科长、嘉陵玻纤董事、总经理(期间曾任重庆长江特种造纸厂厂长),再升发展董事长、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再盛德执行董事、经理。郭茂先生在玻璃纤维滤纸、 VIP 芯材等方面拥有技术专长。
         2.刘秀琴女士,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1973 年生,大专学历,注册税收筹划师。刘秀琴女士历任江北化肥财务处会计员,嘉陵玻纤办公室副主任,再升发展董事、副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
        3.陶伟先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1975 年出生,大专学历。陶伟先生曾任江北化肥员工,嘉陵玻纤总经理助理;再升发展副总经理,分管市场营销。现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宣汉正原董事。

       4.秦大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1981 年出生,大专学历。秦大江先生曾任广东东莞山一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生产部副部长, 嘉陵玻纤车间主任, 再升发展车间主任、厂长。现任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再升净化经理。秦大江先生主要从事非金属材料及纳米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研制和开发,产品标准的制定。

       点评:从以上资料看来,管理层均是从从江北化肥厂的老同事一起出来创业,在业内应该有丰富的经验。

       收购宣汉正原股权。宣汉正原主要从事微纤维玻璃棉的生产和销售,成立于 2010 年 12 月。宣汉正原成立时,公司持有其 60%股权。 2011 年 6 月,公司出于天然气供应、宣汉正原内部管理等原因,将持有的宣汉正原 35%股权按出资额转让给自然人黄缨;2012年 5 月,由于促使公司 2011 年转让宣汉正原部分股权的因素已消除,公司受让了宣汉正原部分股东持有的宣汉正原 45%股权,重新成为宣汉正原的控股股东,并持有其 70%股权。2013 年,鉴于宣汉正原的少数股东本身不参与宣汉正原的日常经营,本公司为更好的实施对宣汉正原的经营管理,经与少数股东反复协商,本公司收购了少数股东持有的宣汉正原股权,使之成为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收购达州中一股权。达州中一,原名达州新材料,主要从事离心法微纤维玻璃棉的生产和销售,高才洪、李宁和叶程龙三名自然人原持有其全部股权。 2013 年 2 月,公司收购了上述自然人持有的达州新材料全部股权,达州中一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项目1即为滤纸项目,设计产能2200吨,项目达产后, 若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材料价格和产品售价处于正常变动范围,且假设新增产能 100%实现对外销售的情况下,正常经营年份的该项目年平均可实现销售收入 12,100 万元、净利润 2,571.39 万元。

       项目2为真空绝热板芯材项目,设计产能5000吨,经测算,本项目达产后, 若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未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材料价格和产品售价处于正常变动范围,且假设新增产能 100%实现对外销售的情况下,正常经营年份的该项目年平均可实现销售收入 9,000 万元、净利润 1,322 万元。

        公司是一家非常简单的企业,股权简单,业务简单,专业专注。是一个非常大行业中的小公司,且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目前公司仅是一家生产原材料(棉)及中端产品(滤纸和芯材)的成长型企业,同时,管理层有多年的管理和专业经验,符合好行业和好企业。未来公司是否能成为行业巨头,横向和纵向发展,值得长期跟踪和关注。

(二)2015年年报跟踪分析

2015年,再升科技交出了一份略为平淡的年报,销售收入仅比上年新增了9.46%,但净利润增长了39.71%,但扣非后负新增14.1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大幅增长到了5100万元。但我同时又认为这是一份比较正常的报表,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上市第一年的报表,并未出现业绩大变脸的情况,说明这家公司并不是仅为上市圈钱而来,而且,第一年募投产能并未释放,因此业绩数据还靠以前的产能来维持,并且上市费用还得一次性承担。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分析报表中的东西吧。

       问题我们已经看出来了,主要出在VIP芯材销量下降的问题上,其他产量均正常增长。年报描述为:2015 年,公司玻璃纤维过滤纸、AGM 隔膜和微纤维玻璃棉的生产量和销量都较上年有所增长,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VIP 芯材由于市场对技术指标要求不断提升,厚度要求越来越薄而导热系数要求越来越低,因厚度低导致每平方米产品重量减少, VIP 芯材产品总产能降低和销售量略有减少; 玻璃纤维过滤纸由于规格型号上几百种,为满足市场需求,公司一般会储备 1.5 个月的库存需求量, 而微纤维玻璃棉的库存量为保障下游产品正常生产经营而作的储备。公司已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以及规模化生产来提升 VIP 芯材的毛利,满足市场的需求,保持 VIP 芯材市场技术先发优势。

        但看到一个亮点,即AGM隔板。这是新上的产品,在以前再升仅是试生产。2015年,实现了1283万元的销售收入,同比新增110%。AGM隔板是随着起停系统用蓄电池市场的兴起而产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真空绝热板芯材项目实施地点变更为宣汉,其他不变,截至年末,尚在投入修建之中,未形成产能。

     (1)与松下合资设立松下节能真空新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持股49%,标志着公司向VIP芯材更下游延升,同时打通松下冰箱的销售渠道。

      (2)设立再升盈科节能环保产业并购基金,为未来并购做准备。公司已经有借助上市公司资质来迅速做大的计划了。

      (3)投资设立重庆纤维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加大研发力量。

      上市第一年报表虽不怎么好看,但仔细推敲后还是很多亮点。公司各项项目均在稳步推进中,保持原观点不变,值得长期跟踪。静等各项产能释放。

       公司在IPO接近一年半后,成功通过证监会的非公开定增,募集7.7亿元资金,主要用于3个项目。

      高性能玻璃微纤维建设项目,在现有土地上扩建现有厂房的方式建设一座年产 2.5 万吨单元窑炉,配两条料道和两套集棉跑道,新增主要设备 166 台(套),形成年产 2.5 万吨的高性能玻璃微纤维的产能;以新购置土地建设厂房的方式建设一座年产 2.5 万吨单元窑炉,新增土地约 21.70 亩,配两条料道和两套集棉跑道,新增主要设备 166 台(套),形成年产 2.5 万吨的高性能玻璃微纤维的产能。即共计5万吨玻璃棉的产能。

       高比表面积电池隔膜建设项目,新征土地 20 亩( 13340 m2),建成生产线 3 条,根据项目生产工艺要求,拟购置主要设备 238 台(套),形成年产 6000 吨的高比表面积蓄电池隔膜的产能。

       高效无机真空绝热板衍生品建设项目,本项目拟新征土地 (合 38.58 亩,建设高效无机真空绝热板衍生品智能自动生产线 3 条,购置主要设备 58 台(套),并配套完善辅助设施和给排水、供电等公用工程。项目建成达产后,形成年产 1100 万㎡高效无机真空绝热板衍生品的生产能力。

 点评:再升通过定增,正式进军下游终端市场了。其中第一项,5万吨玻璃棉,即是为了终端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第二项,高比表面电池,是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从2014年的小规模生产到现在6000吨的大规模生产,继续在中端产品扩大产能。第三项,真空绝热板项目,是再升在VIP芯材的基础上再往下游产业链衍生。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以上三个项目若全部落地的话,将会给再升带来超过15亿元的销售收入。但实施过程估计会比较漫长。第一个玻璃棉项目最简单,最熟悉,估计很快可以形成5万吨的产能,在棉的产能保证后,就可以做AGM隔板项目了,因为这个项目经过年的试生产后,公司对产品及销售渠道就已经建立了,因此就可以大规模上了。最后一个是最难的,因为对于再升来说是一个新的东西,预计会在与松下合作比较顺畅后,对核心技术熟练后上马,应该是最后一个上的项目。整体预计会在2019年全部竣工,2020形成满产能运转。

       1.业绩。利润8000万元左右,扣非后100%增长,销售收入未公布,按照3季度报表2.3亿元,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在3.3亿元左右。

        按3季度报的数据,滤纸继续放量,实现33%的增幅,但VIP芯材继续萎缩,AGM继续放量,预计全年会达到4000万元。VIP 芯材收入降低是因为导热系数偏高的湿法工艺 VIP 芯材销售放缓,而公司采用新工艺制造的干法 VIP 芯材销售正逐步上升,报告期已累计实现对外销售 40 多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100%。因此,必须严重关注VIP芯材的销售情况。外销玻璃棉放量,因为自己用不完,因此外销,2.5万吨技改玻璃棉项目投产,实现产能释放。另外一条2.5万吨玻璃棉项目开工,预计2017年下半年试生产,2018年全面释放产能。

      因此,通过以上数据分析,除了VIP芯材,其余均在意料之中,稳步推进。

    (2)完成重庆纸研院收购80%的收购,又会新增产能。

    (3)德国哈弗参股。截至目前没有交割完成,但彰显了公司走向世界的决心。

    (4)设立常州子公司,为进军长三角做准备。

     (5)收购中山市鑫创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34%股权。为进军珠三角做准备。

在北京合资设立空气净化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公司占股51%。虽然该公司2017年应该不会有什么业绩,但彰显了公司进军商用、进军民用,进军终端空气净化市场的决心。而且是在北京这样一个雾霾极其严重的地方设立,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本人在2016年3月开始跟踪该公司以来,除了通过公开资料进行研究外,还两次到公司进行现场了解,认为该公司本身值得非常关注,是一家非常优秀的的小而美的公司。

      (2)随着IPO和定增项目的逐渐落地,可以确保未来几年内公司业绩高速增长无忧。

      (3) 公司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已经不能把公司定义为偏居重庆的公司,公司已经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地布局,未来还会有更多战略实施,德国的布局正在进行中。

      (4)公司是唯一一家在空气净化节能保温材料领域,从原材料到终端全链条布局的企业。

      (5)公司专业专注,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并没有去搞其他的非主营方面的事情。

      (6)管理层极其敬业。大年初四上班的管理层,长期加班,长期出差,非常敬业。

      当然,也有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地方,例如:VIP芯材的销售下滑态势什么时候能够扭转?定增项目何时才能实施等,需要持续跟踪关注,管理层是否能一直保持这种勤勉的工作作风?公司在高速扩张中,人力储备是否能跟上?

再升在2015年遭遇爆炒,至今没有突破之前的股价高点,2016年7月份见了当年的高点后,一直萎靡向下,2017年1月后,股价似乎有筑底的迹象。因此,该股在网上也被大家吐槽。是的,我认为这也正常,为什么?估值高啊!按照2015年的5100万的利润,目前PE高达130,按照2016年的估值,PE仍然还有80,的确是高估,再升不过是一家正在估值回归的成长型企业而已。同时,A股也是一个神奇的市场,很少有市值在30亿元以下的企业,很多垃圾股都是三四十亿的市值,这种情况在成熟市场根本没有办法想象。没办法,大A股就是这样。

      如何来评估这个公司到底值多少钱?我暂且说两个方向吧。如果耗得起时间,现在就可以入, 我预计2017年业绩的增长会让PE到50以下,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如果还想等,我认为50亿元市值以下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区域(但有可能真的到不了这个估值,除非意外事件)。估值是个神奇的东西。我宁愿要模糊的正确,这个就是再升的确是一家好公司,而不要精确的错误,即我的确不知道什么时候买入再升是最佳的时候。例如再升之类的成长型企业,在A股的上涨模式一般都是到了某个时点,然后狠狠的爆发一下,几个月就把上涨周期走完,然后又长时间横盘,横盘其实就是在等待业绩的跟上呢。但什么时候爆发呢?我不知道,谁也猜不准。唯有等待,耐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可以把一个牛股分为三个阶段,一就是在小市值阶段,这个时候就是最难的,但一旦挖出来了就是收益最丰厚的时候,我们权且叫牛一吧。这个时候,企业还很小,发展前景也不明朗,谁也说不准这个企业到底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光看年报有用吗?有用也没得用,看财务报表有用吗?有用也没得用。我认为在这个阶段必须超越报表去看这个企业,即必须要深入行业,深入产业,深入企业的战略,深入企业的管理层去研究这个企业到底是否有发展前途。因为企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如果只拘泥于财务报表的静态数据,很有可能就拿不住股票。因为有时候有些突发事情可能会导致某一两个季度的报表不好看,如果对行业及公司没有深入的分析和认识,很有可能就会丢掉筹码。而深入行业,深入产业去研究企业,的确对一般散户来说太难了。

 理论上来说,一只股票拿三四年,赚三四倍,那么做三次,10年就可以赚几十倍实现财务自由,可是,哪里有这么好的事情啊?在企业发展初期,谁又能准确判断企业会成长起来呢?包括企业创始人本身。虽然上述我对再升已经长时间跟踪这么久了,但我哪里敢说这只股一定会成为几年几倍的牛股?只能说从目前看来可能性比较大而已。唯有长时间的跟踪,跟踪,不断的证伪,不断的核实。

而企业发展到了200亿-500亿市值阶段,发展趋势已经显示出来了,但这个时候赚钱的空间也比牛一阶段小一些,这个就叫牛二阶段。这个时候相对要容易一点了,目前利亚德,大华股份,三聚环保等,都是处于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企业会遭遇估值杀,也就是估值比牛一阶段要小,一般来说20-30倍PE是比较合适的,因此很多牛二的股会在这个阶段停留很久,因为从高估值向中估值在变化。从平均50倍估值到平均20-30估值,利润收入每年还是在涨,但股价一直横盘。所以这个阶段

       而超过了500亿市值的股票,在往1000亿,2000亿进展的时候,估值会进一步的降低,甚至只有几倍估值,这个牛三阶段一般来说就是成熟股了,每年的分红都不菲,企业已经形成了垄断优势。目前的类似上海汽车、中国平安等就是这类,适合于追求稳健收益的资金来买这类看得见摸得着的股票,是很合适的,但已经很难获得几年几倍的超额收益了。

 所以最难的还是牛一阶段,要在海量的的股票中找到真正的成长股,得耗费大量的精力,所以说,累!我越来越觉得研究这个东西是个体力活,研究一家公司,他所有的公告都要看不说,光是一个招股说明书就是几百页,累计要看几千页的报告,还得百度很多专业知识来学习,打出来厚厚的一摞,眼睛都要看花。后续还要不断的跟踪,持续的研究,心里才会慢慢明白到底是否会真正的成长,所以说,真累啊!

最后我来简单说说我是怎么做研究的吧。海量股票我不能穷尽,我只有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找,首先我看的是行业,我只选择我熟悉的行业来研究,我目前就找大医疗,大消费,部分新型制造业方面的企业,其他行业我一律不看,经过初筛后,其次我就通过几个简单的指标再次筛选,例如市值,100亿元以上基本不看,资产负债率,超过50%基本不看,利润和销售收入增速,低于25%基本不看,等等指标进行再次筛选,第三个步骤就是留下的企业就来看招股说明书摘要,或者年报摘要,对于有感觉的就要认真研究下了,例如在论坛找券商的研报,找其他高人写的分析报告,再把年报完整版本或者招股说明书完整版本认真通读一遍进行筛选,经过又一轮筛选后,我一般会把这个步骤筛下来的企业纳入自己的股票池进行跟踪了,第四个步骤就是深入研究了,我会找很多相关的知识来学习,做研究笔记,到市场调研,或者是有机会就带着疑问到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到上市公司调研其实是最后一步了,主要就是去看看管理团队到底怎么样,人是否勤奋,然后通过公开资料没法研究透彻的疑问也可以同时咨询下,看对方如何做答。因为投公司实质上就是投人了,人不对头,企业再怎么也做不好。研究到了这个阶段,基本上心头就比较有底了,到底企业怎么样。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我是投资和投机相结合,投机服务于投资。我一直认为赚大钱是靠捂出来的,利用复利的力量,而不是进进出出做小差价做出来的。对于进了我核心股票池的企业,我一般会买那么一点点筹码作为观察仓,买少量筹码其实是为了更好的鞭策自己进行深入跟踪研究。这点观察仓一般来说就是投机仓位,一旦觉得不对,立马撤退。而在持续的跟踪研究中,最终确定某个阶段的重仓股,赚大钱就靠这少量的重仓股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桑钻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