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超时外卖小哥确认用的一个虚假确认到店是什么软件

一位外卖小哥嫌出餐速度太慢,然后……竟然自己就上上上手了。。一个被送餐事业耽误的厨师。

戴着头盔,穿着制服,骑着电动车,座椅上放着保温箱,这就是“外卖小哥”的行头。

“喂,我点的外卖到哪儿了?”

“快了快了,马上就到。”

“几分钟几分钟,马上就到。”

上面的对话,写字楼里的订餐一族应该都不陌生。无论你用的是美团外卖、饿了么还是刚刚被收购的百度外卖,中午总得有个电话来自外卖小哥。

就是这些外卖小哥每天穿行在大街小巷,撑起了一个年交易额超2000亿元的市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仅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这3家外卖企业,在全国就有超过400万名注册骑手从事接单送单业务。门槛低、自由、多劳多得、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投身这个行业。

近日,一段外卖小哥自己在厨房炒菜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

被外卖事业耽误的大厨……

都是大厨师傅炒出来的吗?


一位身穿黄衣的外卖小哥正在认真的颠勺中

有网友称:“被外卖事业耽误的大厨!”

以后外卖平台是不是该显示:

骑手:等不起我还炒不起么?!

你们这些抡勺的心里还没点数了?

为了赚钱,争分夺秒的外卖小哥为了可以多送几个外卖,操碎了心。

不过,针对这则视频美团最新回应:根据美团外卖配送员行为规范,外卖配送员不能进入后厨。视频中的情况美团正在调查。

外卖行业一直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外卖小哥的送餐工作,除了面对日晒雨淋外,还伴有交通事故频发。

据统计,南京市今年上半年共发生涉及外卖送餐电动车各类交通事故3242起,3人死亡,2473人受伤。

另外,一则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送餐外卖行业的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共76起,其中“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各占26%。

广东、北京、哈尔滨、福州......关于外卖配送员发生事故的新闻近两年就没断过。

一头是顾客的反复催单,另一头是公司严苛的考核制度,都是外卖小哥头顶的高压线,他们为了生计也是纷纷"开挂",能快就快。

外卖小哥脚踩“风火轮”狂奔背后的辛酸

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交易规模近两年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交易规模已经达到459.5亿元,环比增长28.1%。据艾媒咨询的报告预测,2017年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将达2045.6亿元,用户将突破3亿。

南方都市报今年4月曾向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的外卖小哥发放了1000多份问卷,调查发现:

传说中的“月入过万”在广州众多的外卖小哥中只是凤毛麟角,不足1%,超过85%的外卖小哥月收入不足7000元。

超过96%的小哥会告诉你,他们每天起码要工作6小时,甚至近三成的小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最早的6点半就开始出门派送早餐,最晚的12点也还能接到消夜外卖单,在这个以“吃货”自豪的城市,从早到晚外卖小哥都不敢懈怠。

该调查还显示,每20个小哥中,就有3个遭遇过交通意外。

按照近日公布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预估送达时间包括:在外卖配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前端显示的时间,由外卖配送员到达商户、在商户取餐品以及配送至消费者所耗费的时间总和。

粗略算下来,外卖配送小哥想要在半小时内准时送餐,或许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配送距离在3公里以内;

②订单对象是快餐/速食/零食/饮品等可以快速出餐的商家;

③路况良好,红绿灯少;

④熟悉路段,熟悉商家,熟悉用户地址;

⑤商家不在商场内,顾客楼层不等电梯;

⑥商家非网红店,不排队;

⑦非用餐高峰期......

外卖行业的这种制度设计,使得广大外卖小哥为了抢时间,为了多跑几趟单,为了能多赚点钱,为了不被用户给差评,不被扣工钱,“一路狂奔”就成为他们的普遍选择。

如何让配送员“慢”下来

新兴行业,规则经常变,整个行业的规范都在完善。聚众扎堆聊天、行驶中操作手机、闯红灯这样的“质量事故”都被纳入考核范围。

作为一名配送员,违规若干次,就将除名。不管是骑手被撞身亡的悲剧,还是等电梯急哭的视频,都触碰到城市人内心的柔软处,很多人呼吁要让外卖配送员慢一点。

但面对被资本看好的这个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巨大市场,“慢”许多时候不是一名骑手或一家公司可以左右的。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秦红雨曾对媒体表示,外卖小哥电动车“一路狂奔”,根源还在于这个岗位不合理的付酬方式,更多是单一的计件工资,只有改变外卖小哥的工作待遇和计酬方式,将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更多基本保障,才能让送餐员的车子慢下来。

外卖小哥确实不容易,对于他们的迟到,多一份理解,少一次催单,他们的安全就会多一分!但外卖小哥自身也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可能抢先了几分钟,却付出沉重的代价……

来源:互联网的一些事(ID:imyixieshi)综合每日经济新闻、南方都市报、江苏新闻 & 猎云网.

本文链接: (转载请保留)

外卖最新规定发布!吃货们笑了,外卖小哥却哭了...

  城市 生活 娱乐 人文

  城市 生活 娱乐 人文

  顾不上下楼吃饭怎么办?

  既不想做饭又不想被曝晒怎么办?

  想来份小龙虾当夜宵怎么办?

  “以前夏日愁三餐,餐厅厨房像蒸笼。如今全靠APP,一键下单坐等吃。”――随着外卖平台的迅猛发展,许多消费者爱上了这种便捷的点餐方式,也让奥地利媒体惊呼:中国人不再自己做饭!

  中国外卖用户达2.95亿!外卖新规下月实施

  小编注意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了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95亿。

  另有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外卖市场整体交易额达843.2亿元,平均每天外卖就要吃掉将近10亿元!

  外卖配送服务市场迅猛发展,也催生出不少问题。据央广网此前报道,杭州市场监管局在今年巡查了三家知名外卖平台,发现存在问题商户134家,主要存在证照未公示、存在无证无照经营现象;餐饮许可证有效期过期现象、不按经营范围进行经营、证照地址不符等现象。

  虽然部分外卖商家已经有了自己的规章制度,但一家一套标准,千差万别,难以维持整个外卖行业的稳定发展。将于9月1日起实施的《外卖配送服务规范》,正好填补了外卖行业管理制度上的空白。

  外卖行业新规:“外卖小哥”不得进屋,不能收小费

  据人民网消息,8月5日,《外卖配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T/CCPITC-SC007―2017)在北京发布。该《规范》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联合外卖配送平台共同起草,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

  小编了解到,该《规范》主要内容有5个方面:

  商户应在10分钟内确认订单;

  外卖配送员到达消费者门口应轻声敲门;

  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

  配送员应年满18周岁;

  配送员禁止收取小费行为等。

  另外,《规范》条例还规定了外卖服务机构具备法人资质、固定办公场所,要求外卖配送服务队伍要规模化,配送人员使用的配送车、配送箱、头盔等都要符合规定。

  据上海观察,上述《规范》中,“配送员禁止收取小费行为”这条引发讨论。不少网友觉得外卖小哥工作辛苦,给他们送点水果、饮料,甚至是小费也是天经地义:

  @彭蕊艳秋梅:配送员真的超忙,昨天中午点外卖的时候地址没写清楚害配送员以为是隔壁小区。中午太阳特别毒,心里很抱歉就切了块西瓜准备开门给他,结果他连忙拒绝说赶时间没吃就跑了。

  大河网网友“kimi汉”:有时候下雨或者大太阳天,我都会主动给小费或者买一瓶冰镇饮料给小哥。力所能及的行动,也是对劳动的尊重。

  网友“正义的小伙伴Paul”:但逢恶劣天气,我觉得可以给送餐员一些小费。

  在《北京青年报》评论员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卖超时外卖小哥确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