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年轻人买房建议:一生创业90载,给奋斗中年轻人的几点建议

现在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涨,房价在涨,房租也在涨!不仅现在涨,以前也在涨,以后可能还会涨。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不仅仅买不起房,而且还租不起房!作为年轻人都很着急,以前吧想着不买房,好歹还可以租房住,自己可怜巴巴的工资,够支付租金吧!如今不抓紧买房,租房也租不起.......所以到底买不买房?买房吧,要借钱或贷款买房,压力很大;不买吧,未来更加买不起!到底该不该买房,我们看看大佬们怎么说吧!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未来房子如葱如树叶。将来中国最便宜的东西可能就是房子了,年轻人不要买房。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过去8年中国的房价一直呈上涨态势,未来中国最便宜的就是房子”马云不止一次说过这话,年轻人不要买房,十年后房子就像树叶。树叶也好,大葱也好,还是白菜也罢,总之就是要表达房子会越来越不值钱。2、李嘉诚

华人首富李嘉诚:年轻人别急着买房,十年后,房子将一文不值!李嘉诚还告诫年轻人不要把买房看得太重,“如果女孩子说没有房就不结婚,如果是我我就会说,不如趁年轻你再找一个吧。不可能很年轻就要买房。”3、潘石屹

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房地产行业的基本面已经不太支持市场大涨了。年轻人不要急着买房子,租房是一种共享经济。4、王思聪[图片]王健林之子王思聪:租售比不合理,租房更合适。花光父母积蓄贷款买房,在经济上是愚蠢的选择。5、曹德旺著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在接受央视财经新媒体专访时,对于不少人买很多房子保值的做法,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及早卖掉多余的房子,以后卖不掉也租不出去,还要交管理费。[

曹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全国都在推广不动产登记政策,实际上就是在为未来房产税的出台做准备,而这也是长效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持有三套房子以上的人很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多余的房子都要被征税,要是欠着房贷,还租不出去,再来个税费,就真让持有人有的受了。6.冯仑

]冯仑说,中国老百姓有买房的传统,希望人人都拥有一套房,这是非常不现实的。“究竟是房子限制了你的自由,还是你的内心不自由误导了你对房子的看法。我们中国人的平均买房年龄是27岁,美国平均买房年龄则是41岁,中国人均GDP是1万美金,美国则是5万美金左右,27岁买房本身就是做了一个你承受不住的决定。”7、宗毅 芬尼科技创始人兼CEO宗毅:有理想的年轻人,不要轻易买房子,一套房子足以毁掉一个大英雄……8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房地产现在到了以刚性需求为主的阶段,房子还这么贵,就需要注意了。80后、90后这批人担负着民族复兴重任,不该让他们为房子发愁,这样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9、柳传志 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年轻人别着急买房。现在有的年轻人看到房子越来越贵,就急着要买房子。其实真的可以改变方式,租房住。10、罗振宇曾说:“20多岁年轻人不要买房,占有房产是存量思维,存量思维就是穷人思维”,但实际上,罗胖是一个很擅长房产投资的达人,2001年,他非常激进的高杠杆买了第一套房,2003年又看准低点时机入手了第二套房。正是这两套房,奠定了他央视生涯和创业之路的原始基础。 打工打工十年一场空,成就老板不如自己找出路,实现人生财富自由,喂新:一五八零八五六七九八四】11、王石早在2014年,王石就对中国楼市泡沫表示担忧。他曾提醒道,“一线、接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态势同80年代末的日本泡沫经济的高地价、房价何其相似”!王石也抛出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网友:这些大佬个个都是成功人士,哪里能体会到年轻人的苦衷?反正他们又不缺房子住。网友:成功人士纷纷建议年轻人不用急着买房,但如果你理解为不买房了拿就是你的问题了。其实,他们并不是阻止你买房,而是劝诫年轻人还是要干点正事。由于所处的格局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最终有不同的选择,但无论是哪种选择,并没有对错。网友:今天在路上听朋友说到最近某楼盘开盘抢房的盛况,其中并没有多少真的是刚需。不得不说,人们对于房子投资的属性过分狂热造成了今天这种情况,太多人买房并不是为了真正的居住,而是追求房子带来的价值增值刺激。网友:而所有买房背后的真相就是,买房依托这几年房地产的火网友:大佬们是奋斗过来的,他们当然懂得奋斗的必要性。所以他们给出不用急着买房的箴言实际上是不要让大家迷茫,为了房子放弃一切,根本上不是买不买房的问题,而是不要为了房子放弃自己的理想。听了这些大佬的话,相信不少人不屑一顾,甚至认为这些大佬都是成功人士,哪里能体会到年轻人的苦衷?小编认为,大家想问题的角度不同,格局不同,认识自然不同。这些大佬可能站在了社会发展的高度,而每个个体都是考虑自己。谁对谁错?好像都没错。看看这些大佬们为什么都建议年轻人不用急着买房呢?小编认为他们并非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格局更高我们一定会说,你们当然不缺房子,所以才让大家不要急着买房呢!可以确实少奋斗几年,而越买房就越有钱。

]最后,小编跟大家说,如果你只顾眼前的,那真的我们必须屈于现实,因为你等不了十年八年,千万别听这些大佬的。如果你不在乎眼前,那么我可以说,将来一定不会像今天一样,不要说土地和房子是稀缺的,终有一天房子会不值钱,活久见。

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香港中环长江集团中心举行发布会

今年已有 90 岁高龄的李嘉诚

缓步走上职业生涯中最后谢幕的舞台

这位“李超人”宣布自己正式退休

集团主席一职将由长子李泽钜接任

他以非凡的努力谱写人生

以智慧应对各种考验、磨砺自我

此次发布会一改往常发布业绩环节

李嘉诚便首先作开场白:

“各位朋友,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决定。我将在主持5月10日股东大会后,正式离任集团主席的位置。回望过去,非常感恩,一生能够有这福份创立长江集团,能够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能够服务社会,这是我最大的光荣。我衷心感谢多年来大家对我的厚爱和支持,一点一滴,尽在心头。往后,我会做集团的资深顾问,同时会披上新的战衣,全力投入基金会的工作,特别是医疗和教育方面,襄助社群推动改革。再次衷心多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

再“见”李嘉诚,他依然神采奕奕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

记者走进长江集团中心70楼会议室

“大家好,我是李嘉诚。”

在记者询问他对撤资传言有何看法时

“我的家在香港,‘长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远不会离开香港。

对于他准备何时退休的问题

我已做好退休准备,但还没有定出具体的退休时间。

于长江集团中心再“见”李嘉诚

从跟随父母逃难到香港当学徒

李嘉诚的奋斗人生有着太多的故事

记者试图勾勒出李嘉诚的一部人生小传

“抢学问”和“抢时间”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在广东潮州的书香世家出生,父亲李云经是一位小学校长。不足5岁时,李嘉诚就被祖母安排入读小学,正式开始学校生活。李嘉诚很勤奋,算术是他的强项,常常考取前三名。他也喜欢历史和古典文学,从中学习做人道理。

人生各个阶段都会有难处,但我最难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亲病逝,不足15岁的我要挑起照顾母亲和弟妹的重担,当时还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险程度。但我还是充满信心,告诉自己:我身为大儿子,要支撑这一家人的生活,还要为了前途‘抢学问’。那些年,我除了干活,就是在别人用来生火的废书堆中找书看,修完中学课程。直到如今,我每天晚上都要看书,了解新的科技知识及与事业有关的资讯。

卢沟桥事变发生,日军全面侵华。当时李嘉诚正在念初中第一年。战火烧到潮汕,李嘉诚父亲带着一家五口跑到城外20多公里一处山区避难。1940年冬天,为避战乱,他们逃难到香港,租了一间木板隔间房暂居。几个月后,为了省钱,一家人搬到父亲工作的塑料表带公司留宿。

起先,李嘉诚在父亲工作的公司当小学徒。1941年,日军侵占香港。李氏一家在港谋生困难,李嘉诚母亲带着他的弟妹回潮州,李嘉诚则跟随父亲留在香港。到香港约一年后,李云经发现自己染上肺结核病,住进医院治疗。李嘉诚每天从公司拿一份伙食供父亲两餐食用,风雨不改。他照顾父亲,又要打工负担全家。

看到书上的介绍,李嘉诚发现自己也有肺结核病的全部病征。为了不让父亲担心,他隐瞒自己的病情,每天清早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和晒太阳,以增强抵抗力。

在缺医少药的境况下,李云经辞世。在父亲去世前一天,李嘉诚明白自己的责任,以坚决的口吻说:“我们一家人,一定会过得很好。”李云经当时听后,没再说什么,但儿子从他的眼神可以肯定,父亲心里一定很安慰。为肩负供养家人的重担,李嘉诚在塑料表带公司由学徒转为全职工作。

父亲走了之后,李嘉诚独自在香港,他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但学习有关塑料工业的知识,还买来原本用作燃料的旧书,包括初中至大学一年级教科书及《辞海》等“抢学问”,还有“抢时间”,尽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自修学习的努力,让李嘉诚在工作上取得突破。16岁,文书同事生病,老板急需发出数封重要信函。在同事推荐下,李嘉诚协助撰写六七封信。老板在满意之余,更对他懂得会计和使用算盘感到惊讶,擢升其负责管理存放贵重手表和表带的货仓。17岁,李嘉诚主动调职成为塑料表带批发推销员,每天工作16小时,他的表现最出色,生意额比排第二名的同事多出7倍。

凭着勤奋努力,18岁的李嘉诚在短时间内升任经理。他肺结核病发,幸好在其病发前3天,医院刚好引进特效药链霉素。他注射后,在医院休养差不多一个月,便初步痊愈可出院。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针药治疗,他渐渐康复过来,治好了肺结核病。

19岁,李嘉诚升任总经理,负责管理两三百名工人及20名写字楼职员。他拿到的薪金倍增,比家中所需的开销要多许多。下班回家,他请老师帮他补习英文。

在管理工厂过程中,李嘉诚积累了对塑料工业的市场动向及生产技术的丰富经验,为未来的成功建立了基础,后来他决定创业,开启了新的人生阶段。

从创办塑料厂到涉足地产业

22岁的李嘉诚用自己多年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5万港元,成立长江塑料厂,以“长江”命名,寓意不择细流、汇聚百川。

厂房不大,除了用作生产之外,李嘉诚另辟一个阁楼做写字楼,晚上就睡在厂内一个储物室。工厂24小时不停运作,由第一年起每年均有盈利。

1950年代美国的塑料工业最为发达,李嘉诚经常订阅美国塑料工业杂志《Modern Plastics(现代塑料)》,藉以了解塑料工业的最新发展、世界市场和产品新趋势,他从中学到塑料行业不少东西。

那时,香港普遍采用的塑料模机多属注射式(injection moding),即将塑胶溶液注入模内。有一次李嘉诚在杂志上看到一部机器,可将模内未成形的胶管注入压缩空气,制成塑胶瓶或玩具,但机器售价需2万港元,那时香港尚未引进这种机器。李嘉诚认为利用这部机器生产塑胶瓶的前景很好,只是当时经济能力有限,于是决定尝试自行研制。

他在思考怎么造模时,突然看见旁边有一个可乐玻璃瓶,于是灵机一触,将瓶口折断。他把制好的既软又热的胶管放入可乐玻璃瓶内,然后把汽水吸管插入压缩空气机喷气口,轻轻一吹,不用3秒,胶管沿着透明的玻璃瓶膨胀,形成塑胶瓶的模样。这种自制方法虽然简陋,但价钱只是杂志上那部机器的十分之一。

李嘉诚的工厂开始生产塑料玩具及塑料日常用品,后来从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意大利生产塑料花的报道,说估计这种产品将来一定会大受欢迎。经研究,李嘉诚看到塑料花的发展前景,于是改造及扩大厂房,大量生产塑料花。1956年,香港当时只有两家工厂专门做塑料花,李嘉诚的长江塑料厂是其中一家。当工厂业务初步成功后,李嘉诚养成阅读其他公司年报的习惯。

李嘉诚意识到香港地少人多,土地求过于供,于是开始涉足地产业,投得香港北角及柴湾用作建厂的地皮,他也开始投资美国股票。1964年,北角及柴湾的长江工业大厦同日落成启用,长江塑料厂正式改名长江工业有限公司,是全港营业额最大的塑料厂。

70年代初,李嘉诚认为塑料花甚至整个塑料工业会被新兴工业所取代,决定在未被淘汰前将工厂结束。与此同时,李嘉诚的地产业务发展迅速,所得利润已远超于工厂业务,因此正式成立长江地产有限公司。1972年,李嘉诚感到一间公司要发展得快便一定要上市,此乃筹集资金、发展公司的最佳途径,故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易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以3元的订价于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获得超额认购于创业板上市。第二年,推出全球首创的 24 小时全广东话财经信息电台新城财经台。2002年,和黄宣布全球第三代移动多媒体电讯业务(3G)的品牌设计详情;长江生命科技集团实现上市。

其后,和黄在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爱尔兰、澳大利亚及香港推出 3G 流动视像与多媒体服务;屈臣氏集团、和记黄埔不断开展海外收购,包括保健与美容产品连锁店和港口码头等业务;由长江基建牵头的财团完成收购并成立新公司,成为英国最大的配电商,服务范围覆盖伦敦、英国东南部及东部……

5月25日,李嘉诚于集团股东周年大会后,谈及其资产分配,表示长和系与赫斯基将交予Victor(指其长子李泽钜),至于Richard(其小儿子李泽楷),李嘉诚则会以巨额资金支持其发展事业。

长江集团宣布重组,合并了长实与和黄的业务,并创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以持有非房地产业务,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以持有房地产业务,藉以取得更现代化架构和更高效运作模式。

此外,李嘉诚与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共持有赫斯基能源约 70%股权。由赫斯基能源和中海油在南海合作的荔湾天然气项目,为内地及香港市场提供天然气。

李嘉诚经常留意新科技发展,了解其价值,他觉得,无论经营任何行业的人,都要留意和认识科技发展,否则会错过很多机会。

新潮的移动支付,已成为李嘉诚投资的方向。2017年,长江和记与蚂蚁金服宣布组成合资企业,共同运营电子货币包“支付宝HK”,进一步整合在线和线下的支付服务。

最新统计,长江集团业务遍及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员工人数超过32万人。

李嘉诚画上了职业生涯的句点

来源 | 南方+客户端、中国新闻网

发布会上记者问到:“未来年轻人的机会在哪里?”,他回答道:“知识改变命运,还要与时俱进,多接触新事物,不要在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偶然,而是在不断地学习中遇到机会,付出、改变并执行,才有可能换来想要的结果!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嘉诚年轻人买房建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