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告诉你为什么中国一二线城市未来房价走势,请专家用数据告诉你不会崩盘

原标题:不是生意越来越难做,而是你看不懂世界发生了什么!(深度好文)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商业。

要想预知未来,你一定要先读懂过去。

因为很多“未来”都可以在“历史”里找到答案,这就是世界的最微妙之处。

读懂了这个趋势,你才能在未来的社会里如鱼得水!

1、分久必合——供销社

最近很热的一个词:新零售。如果商业是一个江湖,那“新零售”就是武林上备受追捧的葵花宝典,各路英雄好汉都在寻求这个武林绝学,企图能一下子成为绝世高手。然后用它打通自己的任督二脉,让自己的店面一夜之前遍布大街小巷。

其实,中国早就诞生过一个“超级连锁店”——供销社,它承担起了几亿人口生活用品的流通,是中国经济在那个时期一大支撑。

如果认真研究一下供销社的起源和发展,会有很多发现:

中国从封建社会结束到民主革命之前这段时期,一直都是凌乱、分散的商品经济。

毛泽东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没有合作传统的。

面对汹涌的世界变革大潮,他豪迈的说了一句话:合作起来!

到了后来的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多次论述过合作社的问题。由于革命从从农村开始的,毛泽东提出:可以依靠农民的“协作”、“分工”,互助合作发展农业合作社,改变一家一户旧有的生产关系,形成新的生产力。

这就是供销合作社的起源。

合作,是供销社的一大核心。

如何合作呢?供销社的原始积累是农民的股金,它是农民入股组建的,是农民自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属于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到了建国初期,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对供销社都有一系列重要指示,都强调了供销社是农民自己的组织这个性质。

1950年7月,中国刚一建国就成立了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统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供销、消费、信用、生产、渔业和手工业合作社。

1954年7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更名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供销合作社系统。

由于当时中国的建设重心都在农村,所以供销合作总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上下连接、纵横交错的全国性流通网络,不仅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形成了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而且起到了联结城乡、联系工农、稳定物价、保障供给的作用。

1982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商业部(商务部前身)合并,但保留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牌子,设立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保留了省以下供销合作社的独立组织系统。

从1982年到1988年,供销社先后进行了恢复“三性”(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五突破”(劳动制度、农民入股、经营范围、内部分配、价格管理)、“六个发展”(横向联合、农副产品加工等等)三个阶段性改革。

此时的中国,建设重心依然还在农村,而且刚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粮票、饭票退出历史,民众的需求一下子被打开,供销社进入黄金时期,从中央到省、县、乡、镇各地都设立了供销社机构。这时的供销社完全承担起了中国几亿农民的生活用品来源问题,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记得小时候,我家里有三个亲戚都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那个时候每个人需要缴纳大概8000块钱入股,然后在里面做售货员,每个月工资大概是300元左右,(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个工资在农村已经算不错了),在当时已经算是一份比较光鲜的职业了。而且那个的供销社被我们成为“百货大楼”,是镇上最好的建筑、最高端的购物场所。

另外有一点很关键:大家不要以为供销社就是农村的,只服务农民的,认为它跟现代商业牛马不相及,实际上它是中国经济在那个阶段最重要的产物,符合了中国现实和历史潮流,它的逻辑就是商业进化的逻辑。

情况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

2、合久必分——个体经济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们不断鼓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开始溜街串巷做买卖,也有人摆起了地摊,商品经济的形式开始多元化。

比如我记得小时候,农村的集市曾经发生这样的变化:最开始大家都喜欢去供销社买东西,后来街道两边的商店越来越多,摆摊的也越来越多,这些个体户售卖的部分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的优势,产品的形式也有了新颖之处,所以老百姓的购物形式也开始多元化。

这个趋势一直发展到至今,看看我们身边吧:淘宝、京东、微商、代购、直销、分销、返利等等各种形式的商品经济形式都出现了,而且门槛都很低,越来越多的人都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

这些模式显然更加灵活多变,供销社模式与之相比显然太震沉重了,因为它需要集中采购、集体经营。于是,供销社并没有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增长而正比例扩大,甚至很多乡镇级的供销社已经倒闭或者承包给私人经营。

当然,产品形式和渠道形式的多元化催促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但是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又开始面临了另外的问题:

产品虽然越来越多,但是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横行,鱼目混珠。渠道越来越丰富,但是各种骗局越来越多:比如刷单、假货是电商的顽疾;微商里也是各色骗子汇集,而且刷屏方式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很多分销和返利也被各种传销变相利用,总之各种商业乱象让我们眼花缭乱……

另外,产品生产端的无序化,导致盲目性生产,于是出现了产能过剩;而且生产端没有及时升级,导致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于是打起了价格战;即便产品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但是大家依然没有购买热情,因为产品本身没有升级,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这就是商品经济的现状。究其本质,是因为分散的私营经济并不能使社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因为人和人之间是对立竞争关系,而不是分工协作的关系。

于是:投机者越来越多,实干的人越来越少;模仿跟风的人越来越多,创新踏实的人越来越少;看重眼前利益的人越来越多,注重长远价值的人越来越少;

这还导致了另外的问题: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人与人之间的互不信任。

所以,分散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也是阶段性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经济一定会从分散的私营经济走向联合的集体经济。

3、分久必合——合作组织

历史从未改变,历史只在反复。

如果说未来的商品经济依然会走向联合,那么这种联合和之前的联合区别在哪里呢?

建国初期,我们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很多个体都还没有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就联合了起来,然后由集体统筹一切,集体采购集体派发,这时个体的特质就容易被埋没,个体的能力、特长也不到发展,再加上创造的价值也无法精确计算到个人,所以积极性也没办法得到鼓励,集体的水平从也会受很大限制,于是大家一起挨饿。

所以这个阶段的联合是机械式的联合,真正的联合一定要建立在个体有一定的独立性、个体强大到一定程度之上的。

当个体很容易在集体里找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这种联合才有意义。

这就需要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比如有了互联网,我们就跨过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各种界限,链接已经大于拥有,还实现了精准高效的点对点对接,个体价值能够得到记录,各种行业被进一步细分;比如当我们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不用再为温饱担忧,我们就会寻找精神需求,然后进行分工和协作,大家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这就是未来的联合。

传统的供销社模式,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民众自发入股,收益就归全体股东(民众),比如统一生产、采购、经营,把凌乱的商品秩序梳理成系统化。如果把这种模式再升级一下,就可以发现:未来是不需要公司的,未来只有合作组织。

那么未来的商业是什么样的呢?

既然供销社发源于农业,我们先以农业为例做一个描述:

未来一定有这样一个大合作组织,它可以将城市的流量引入农村、将农村的稀有珍品送人城市。在农村的这一端,让农民资源入股(土地和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成立合作社,集体化种植。在城市的这一端,开设大量社区实体店,以预订、锁定的方式让市民成为会员、成为股东,这就是消费金融,到了一定程度可以实现按需生产,回避了生产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同时让实体店的店长和优秀店员也成为实体店乃至合作社的股东,这就是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惠及每一方参与人员,让农民的产品卖上好价钱;让市民吃到好食材,同时也让店长和店员有一份可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这就是未来的农业生态合作组织。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比如快消品,在消费这一端要以众筹、入股的形式开设实体店,当然店长和优秀店员也应该占有股份,然后全体股东都可以享受到该店的收益。消费者入股的形式也锁定了一部分消费者,有了预订的订单,然后再交给生产端去生产,当然这里也包括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但是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一定都会一一满足。在生产端,也要让部分具有匠心的工程师、有一定能力的设计师、管理者成为股东(未来的工厂都会采用智能化生产,不再有普通工人,只有设计者和管理人员),这就是未来的快消品生态合作组织。

再比如在电子商业行业,随着和线下实体店的无限融合,未来线上应该以消费众筹、下单为主要目的,而线下实体店应该以产品体验、场景式体验为核心任务,双方一起努力为生产端提供消费数据,并在占股控制生产端,在生产环节享有话语权和决策权,从而倒逼生产端的升级,这就形式一个从生产到消费、从线上到线下的生态合作组织。

所以,我认为:未来的商品经济应该是这样的:

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一切以消费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场景体验式的服务、消费入股的合作形式,把消费者联合起来,不断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把这些需求(包括个性化、定制化)用大数据的形式传输给生产端,再通过劳动力、产品、设计、资金等资源入股的形式,把一切生产者联合起来;同时把所有的经营者也纳入其中,每一个参与的环节都能获得收益,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商业生态系统,这就是未来的合作组织。

这也是真正的“新零售

4、黄金股——九九归一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以前我们愿意去供销社买东西很简单,因为它有国家信用做背书,它是集体采购,是没有假货的。

现在我们不太相信网购,因为它没有信用背书,而且现实情况就是假货太多,这就是私营经济的一大弊端。

如何能让商品经济不放任发展、又有一定的活力呢?

英国的“黄金股”政策值得我们研究:

在20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初,英国政府在推行私有化道路时,考虑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后,政府可能再无权对企业进行干预和控制,而有的国企关系到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如果完全失控,就有可能出现不利影响,开创了 “黄金股”政策。

黄金股,它不代表任何财产权利,既没有股票收益权,也不能用来担保或抵押。但是它却享有公司重大经营决策中的“一票否决权”。比如如果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实施一项大规模并购方案都要经过“黄金股”持有者的最终同意,否则将不能通过。

这里最为典型的案例是英国电信。英国电信属于公用事业性质的企业,垄断了英国电信市场的99% 以上,这种企业政府当然需要控制,以防止其损害公众利益。于是英国政府对英国电信采取了“黄金股”制度,如果英国电信损害公众利益,例如装机费和通话费应该下降而不下降时,或是企业不能随着技术进步降低通话费用时等危害公众利益的时,作废英国电信的董事会决定,使其价格强制下降。当然,在一般的正常情况下,英国电信完全可以按股份制企业经营, “黄金股”不会参与干预,这就保证了企业的活力和收益。

利用这个政策,1984年英国工业部公开出售电信公司股权,英国电信通过上市实现国有资产私有化,成为全球首创并取得巨大成功。受此影响,欧洲各国纷纷响应,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波兰、葡萄牙等国家也都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广泛推行黄金股制度。亚洲的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也在试行黄金股制度过程中取得不错反响。

这种模式再加上PPP共建模式,政府就会从主导者变成监管者。

综上所述,这必然是一场深度的变革,整个社会正在从金字塔式的结构变成越来越扁平的合作组织,而且是各种无边界的组织,很多原来的雇佣关系、从属关系都会断裂,传统做生意的、赚差价的、投机的都很难再有空间,未来的商业逻辑是:你要想有存在价值,必须先能创造价值。人与人之间会以价值为纽带构建新的合作关系,在这场社会化大协作种,每一个人都有了主导自己命运的机会,或者这就是我们向往的自由和平等,以及大同世界。

北京家政公司听完线上课程融资启动200万!

50元听到通俗易懂的企业股权众筹,太实用,马上实用

报名即可赠送任意文件一份

马云持股7.4%却能掌控阿里巴巴,任正非持股不到1%却能手握大权,股权是老板的第一堂课 也是最后一堂课。如果你不懂股权,那么你企业一开始就决定了结束!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2000多亿?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关键是任正非不到2%的股权,如何还能控制公司?

相反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当年是如何被踢出局?

小肥羊把孩子养大了叫别人爹!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今晚学习主题内容】:

1、股权该如何分配,哪些人可以获得股份?

2、好朋友一起创业,如何书写出资协议才能不伤感情,不起纠纷?

3、常见的分配陷阱有哪些?

4、股权激励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5、如何设计一个让投资者脑洞大开的商业计划书?

6、如何通过以股权为纽带,整合上下游资源?

7、如何在做好分股权但在治理方面不放松?

8、家族企业应该如何规划企业股权结构,使企业有序经营?

9、如何将分错的股份收回来?

2,授课形式:语音+图片+文字+资料

4,学习费用:进群学习只需在线支付49元/人的费用即可。

5,纯干货分享,不讲理论,只讲干货与落地案例和方式方法。

8,名额有限: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和互动效率,每次仅限100位老总参与,超过人数,只能预约下次

9,只限企业家、董事长、法人、总经理、CEO、股东进群学习。

以下文章,将会在一个星期国内禁止宣传,马上查看!!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房价到底是降了还是没降的话题甚嚣尘上,总有记者能从四五线某楼盘找出例子,告诉你房价腰斩。但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国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一线楼市,依然坚挺。

分享一篇我朋友水水的好文,这里有关于楼市的一切答案:

去年一整年,北京房价暴涨引发朋友圈水深火热。

从清华硕士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到北上广深正在扼杀年轻人的创造力,再升华到到阶层上升通道的锁闭。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火烧火燎的苦大仇深,这日子没法过了。

没几天最强限购令出台,一轮悲天悯人总算收声。

想买的忽然买不了了,买得起的忽然买不起了。

贫富差距阶层差距瞬间被弱化,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才是普遍人性,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的幻觉就此升起。

那些哭着喊着买不起的人,这下开心了吧, 解恨了吧,睡得着了吧。

而在可预见的未来,今天因为政策被阻隔的这波人,一旦政策解禁(地球人都知道一定会解的)他们会立刻下手,新一轮报复性的上涨会开启,还可能是暴涨。

十年来每一次限购不都这样吗?历史规律从来没有意外。

而昨天抱怨买不起的人,彼时除了怀揣今天的同款怨念,买不起还是买不起。

全世界发达城市的房价都很贵呢,香港的房价是北京2倍。

大家都爱动不动说美国一百万人民币可以买到有天有地的大HOUSE,请不要用北京三环房价和美国鸟不拉屎的乡下相比好吗,一百万在中国的乡下也完全够修5层豪华别野还是奢华欧洲风,挨着田间大地开花结果傍晚有蜻蜓飞过。

摸摸良心你愿意去住吗?

纽约中央公园附近房价25万一平起,北京同级地段的数字差的有多远呢?

2、北京的房你买不起才正常

北京的房价和城市级别是否匹配你并不关心,你抱怨因为它和你的收入不匹配。

可是你凭什么觉得北京的房价该匹配你的收入?清北毕业又怎样。

现代社会的排序从来不取决于学历这个单一权重。你的收入是永远是和你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成正比。

机长的收入就是比生产波音零件的流水线基层工人高十倍,宇航员的收入就是比机长的收入再高十倍。

即使在教育这样高尚的行业里这个“势利”逻辑依然成立,一个普通小学老师工资

几千块,不是她创造的价值低而而是她的可被取代性很高,特级教师的工资就会翻倍,博导的收入会再翻几倍。

在每个领域里都是越向顶端人越少,越稀有则越贵。

而越向顶端,抵达的路径就越艰辛越残酷,需要流更多汗更多血,需要支付普通人难以想象的成本。

这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利益分配模型,每一个没有二代背景的北漂都应该感恩北京的运行逻辑是是尊重这个模型的,因此你才有改写命运的机会。

这项规则在中国的小城市则是不成立的,你懂的。

付出总能换来等量的货值,北京从来没有怀才不遇的人。

你愿意待在北京不就是基于这个游戏规则吗?不然难道是因为特别喜欢吃豆汁儿?

怎么房价一涨你就不认账了?

3、你年轻的时候可没想过要岁月静好

知道你现在一看到“30 岁那年我卖了北京的房带全家去大理定居”这样的文章就

苍山下的风,洱海上的星斗,喝茶晒太阳钻研一门无用的手艺,没有KPI,这特么才是人生啊。

玩命挤地铁每天花3 小时在上班路上你是不是傻。

别骗自己了。大理再好。 大理的自由是你想要的那种自由吗。想要早去了来北京干吗。

最初你揣着滚烫的欲望选择北京,你不在乎雾霾不在乎拥挤,那时你坚定要在这个城市博一个位置给自己。

你想要世俗的名利,想要食物链高处拥有一切之后的自由。

你明明还一无所有做梦都想要有钱想要买房。怎么忽然就向往岁月静好了。

人只有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是不需要演技的。

北京年薪百万的职位不够多吗,五百强高管的工作机会不够多吗。你说那些毕竟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的收入都追不上房价啊。

你那么想做“大多数”干嘛来北京啊,北京作为一个国家最牛逼的中心凭什么要用房价去讨好“大多数”啊,你对它贡献了什么了不得的价值啊。

非要从利益上讲,它只要伺候好精英阶层,建足够多的国际学校高档私立医院高级酒店餐厅,让他们住的舒服花钱花的舒服才能扑心扑命的贡献能力和价值最终才能转化成漂亮的GDP。

记住,北京之所以是北京,不是因为芸芸众生中的你,而是那些高学历高智商还特么用生命在工作在赚钱在推动人类进步的精英。

想要北京在乎你,凭什么?

4、为什么你总是生不逢时

你说你生不逢时,可是你忽略的是,无论是北京10 年前的五千还是5 年前的两万的房价,放在当时的收入水平上,都不是轻松的。

这些你眼中的“投机者”,他们写PPT 到凌晨4 点第二天准时开会为常态的时候,你在熬夜打魔兽筹划怎么不花钱用鼠标就能泡到游戏里的小妹妹。

他们一年读100 本书做了5 大本笔记的时候,你在追国产连续剧后来迷上了跑马拉松宗教还觉得自己很酷有信仰傲视朋友圈。

你偶尔加个班要吐槽“无良老板”几小时,你为领导的“监视”准备了从八卦一键切换工作屏的软件。你终于买了一本最近很热逼格很高的《人类简史》翻开一页拍照发朋友圈然后就此合上反正看不懂也根本没欲望去看懂。

于是你的上铺刚刚拿到了B 轮千万融资,你还在幽怨早上起不来床。

于是你冷眼旁观又百爪挠心的错过了四环,错过了亦庄和通州,然后连燕郊也买不起了。活该。

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作为杠杆,的确是成倍的放大了个人的价值,有产者更富有,贫穷者更贫穷。

而重点是,杠杆起效的前提是你得先具备原始价值,你自己是个鸭蛋送你100倍的杠杆结果还是零啊。

5、可以买不起,但不要耍赖

北京的房价够贵才配得上人类的野心和欲望。

你为什么留在北京?空气那么脏地铁那么挤东西那么难吃停车一小时20块。

是因为它的GDP 容量够大。因为它提供了中国最高的创投项目成功率,排第二位的上海比它低一倍。

这里集中了中国最庞大最优质的财富元素,最牛逼的团队和最牛逼的人。北京是野心家的乐园,梦想家的乐土。

它为你预设了一个没有限高的天花板,呈现了通向顶端的路途上所需要的天量资源。

只是,你有没有本事走这条路是你的事,你有没有能力去获得、配置这些资源是你的事。

北京的一切都摆在那里,堂堂正正。有的人披星戴月穿过荆棘去争取,而你在等待被好运砸中。

北京没有义务为任何人提供岁月静好。

记住,是你选择了北京。北京不欠你的。

别再说房价太高城市扼杀创造力这么幼稚的话了,所有历史和事实都刚好相反,一个城市和创造力相关的文化、科技领域的繁茂程度,从来都和经济的发达程度成正比。

为什么北京的文创产业量值中国第一,那些上了创业板的有趣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就没有一家诞生在在房价4000 块的铁岭呢?

文艺复兴最初也是萌芽在高冷的弗洛伦撒和米兰,而不是平静温暖的欧洲小镇。先有经济的极大繁荣才会促生思想、创造力的蓬勃生长。

不是北京的房价扼杀了创造力,是你本来就没有啥创造力。

明明是你自己没本事还要怪它对你不温柔,这个是无赖逻辑。

6、精英对自己的残忍你能忍吗

精英阶层的生活是很可怕的。

每天睡5 个小时是常态,一天飞2 个城市飞机上还要工作。半夜回家保姆都睡了

他们起的比你早睡的比你晚吃的比你少,抛开出身学历智商基因,他们的努力程度是令人发指的是反人类的。

他们舍得的是你在陌陌上乱勾搭的时间,舍得的是你花在逛淘宝上买爆款的精力。

他们确定了梦想就舍得拿命来博,他们没你那么惜命。

他们为了获取和维持体面的人生所舍得付出的一切代价,你都舍不得。

所以他们轻松买得起北京金融街的房而你在担心明年房东涨房租。

这无关高下,这是每个人为自己选择的人生,这是求仁得仁。

可是,你有什么资格觉得房价贵啊。

如果北京的房连你都能随随便便买的起,那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公平。

7、有退路不要,因为你对北京还有需求

北京房价那么贵,可你有退路的对不对。是谁逼你留下了?

你可以回到家乡的小城,三环一个洗手间的钱可以买一套长脸的大房子还送20 平米花园,你可以不必承担阶层的焦虑无奈,你可以轻松兑现你今天口口声声指望北京应该给予你的所有关于舒适感。

你说你以为我不想走啊,走的了吗?你说你早已经习惯了满大街24 小时便利店,习惯了京东一小时到家,习惯了进电梯都排队,习惯了大家都说普通话。

你又说你已经不能适应老家没有星巴克,不能接受大街上有人随地吐痰丢垃圾,不能忍受喝到吐血的酒桌文化,还有开个房都怕见熟人的零隐私人脉。

等等,你怎么什么都想要啊。

你既想要超级城市的便利和秩序,又想要小城市的平静和轻盈。你既要全额满足欲望,又要最低成本介入。

哪有这么好的事啊。人类世界的哪样东西是没有标价的?

你想要省力安稳不操心,就得付出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你渴望万丈红尘的精彩,就得付出动荡不安和十倍的血汗。

漫天的霓虹是很贵的,海量的机遇是很贵的,那些中国最顶级的展览和音乐会是很贵的。

那些小中城市根本无法承载的品位和生活方式是很贵的。你的下一代的成长背景是很贵的,清华低几十分的分数线是很贵的。

8、只有婴儿靠哭就能被满足需求,成年人都是要靠自己拿的

北京不是房价贵是北京本来就很贵,那些表面上免费的一切最终通过房价来让你买单而已。

北京的房价不是房子的价格,是你享用这座城市需要付出的成本。

买房从来不是刚需。高晓松金星罗永浩都不买房都活的特好。前提是,他们都买得起。

买不起也不是问题,只是你是否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支付这背后的不安全感。

如果你已经选择了加入这游戏,就不要叽歪,请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尊重它的游戏规则。

你该庆幸北京房价那么高,毕竟这种层面的“得不到买不起”可以那么理直气壮。

可是在北京,你买不起的真的只有房吗?

你一贫如洗的努力加上满满的抱怨,去对付一贫如洗的生活。

你跟不上的何止是房价的节奏,你跟不上的是北京的节奏。

你怨政府怨社会,抱怨自己没有被城市温柔对待。

不是抱怨没有用,是你的抱怨没有用。

只有精英阶层开始抱怨威胁要离开的时候。北京才会紧张。

比穷可怕一万倍的,是在穷人的逻辑里寻找快慰。

一个明码标价该用生命去ALL IN 的城市,如果你眼馋它的荣耀就请付出配得上它的努力。

最后想放一句鸡汤,沸腾的很过分,但我很喜欢:

「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实时交流,可添加阔老板个人微信:kuolaoban01

在市场大趋势下,大家都在等着房价下跌。但是就在大家满心期待之下,一盆冷水就泼了下来。9月15日,统计局公布了8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二手房价格变动数据,一眼望去只看到一个大写的“惊”字。从公布的数据看,除了极少数的几个城市出现了微跌之外,大多数的城市涨幅都在扩大。虽然,公布的统计数据不一定真实,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的市场趋势。

从2016年的调控政策开始,到现在已经持续两年时间了。除了政策更为精细化、专业化和严厉之外,范围也在逐渐的扩大。而且,除了政策的推广,相关部委也开始了专项整治约谈的工作。然而,从公布的统计数据看,显然没能起到太大的作用,也没有遏制房价的涨幅。官方的数据肯定还是经过修饰的,市场的真实数据肯定还要“惊人”。

住建部“三令五申”的问责机制,中央政治局“坚决遏制房价上涨”的态度,都没能阻止市场推涨房价的步伐。当然,有朋友可能会说被约谈的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滞涨的现象。但大家要想明白了,这些都是在强制的行政手段下被控制的,并不是市场的主动行为。后续,如果再有热点城市出现,住建部肯定会再次进行约谈。在这种强压下,市场的涨幅面积和幅度都会收窄。

相信很多朋友在看了这组数据之后都会担心未来的房价会不会再次大涨?以小编的角度来说,房价不可能再次出现大幅的涨动了。即使出现了房价的涨幅,也只是部分城市部分区域的小幅涨动。在之前小编的文章中,就提到过房价在现在的趋势下,很难有太大的作为。首先限制市场的就是“流动性”问题,在限购和限售模式的主导下,市场的流动性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这一轮调控,也许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长。

造成在力度空前的调控之下,大多数城市房价仍能微幅上涨态势的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高位横盘与微幅上涨是政府最愿意看到的结果。政府不能允许的是暴涨暴跌。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明白。另一方面是目前主流的调控政策都是从压制需求着手,而忽略了最为关键的增加廉价土地供应,也即增加供应、减低成本。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基于压制需求而出台的政策,无论怎么调整,都无法改变市场这个巨大的需求。尽管,需求被压制了,但并不表明它就不存在。

但是,另外一方面,购房的难度却也是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对现在的刚需来说,购房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上加难了。所以说,对于钱够的刚需来说一定不要再等了。选好区位和价格,该下手时就下手吧!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作者公众号

本文为吉屋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未来房价走势,请专家用数据告诉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