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B2B行业选择哪个细分行业龙头股好啊?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分别作为中国和美国最大的电商龙头,在发展上具有诸多相似的成功基因,同时也具有各自独特的成功特征。本文着重分析阿里和亚马逊成功的最核心因素,希望为当前的电商研究和投资提供一定的借鉴。

我们将营收增速同资本支出比和投资支出比结合来反映两家电商巨头的发展历程。亚马逊作为前瞻者,在之前各年度主要通过内涵式固定资产投资来实现扩张,包括前期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之后的AWS云服务建设;自2017年开始亚马逊通过外延式并购开始线下零售布局。阿里作为快速反应者,自2012年开始开启自建+投资双驱动模式,在电商红利逐渐衰减的同时,着力于社交娱乐、新零售、物流方面的布局。

把握瞬息万变中的不变本质。对于零售行业来说,无论市场怎么改变,无限品类、极致地价、极速配送永远都是不变的主题,而对此的坚守也是两家电商成功的原因。具体来看,一是全品类覆盖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选择,淘宝作为平台电商本身就具有全品类覆盖的优势,而以书籍自营起家的亚马逊,自2000年开始开放第三方卖家平台(Marketplace),2016年5月底,第三方卖家sku数已达打开千禧一代的市场,同时通过收购本地物流公司,提升最后一公里物流效率。沃尔玛将广布全美的门店(90%美国居民能在居住10英里的范围内找到一家沃尔玛门店),逐渐变为线上购物的线下提货点和订单配送中心,还推出员工下班“顺风车”送货,大大提升了物流效率,沃尔玛两天内免运费的门槛已由最初的50美元将至35美元,而且无需缴纳会员费,也对亚马逊Prime会员两天免费送货造成冲击。挤压了亚马逊在物流建立的优势,面对传统零售业的激烈竞争,Whole Foods的加入,减少了亚马逊在线下渠道的竞争劣势,收购Whole Foods之后,全美80%的居民能在居住范围10英里内找到一家Whole Foods门店,弥补了亚马逊对沃尔玛竞争劣势,这些线下门店将与亚马逊遍布全美的各级物流中心发挥协同效应,形成一张巨大的线下物流网,提升物流效率,直面行业痛点。

)跨境零售业务(速卖通、Lazada和天猫国际)和跨境批发业务(alibaba.com),其中,在2017年,国内零售业务对营收的贡献达到78%。长期投资创新业务增长较快,2017年阿里云同比增长121%,数字娱乐业务增长271%。但创新业务尚未盈利,短期内对业绩将产生负面影响。

(三)亚马逊:利润大幅度增加,自由现金流是战略重心

2015年之前亚马逊长期保持不盈利或者在零利润上下徘徊。2017年尽管亚马逊的利润达到39.3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但增幅主要得益于亚马逊历史净利润过低。例如,2014年亚马逊亏损2.41亿美元。相比过千亿美元的营收,亚马逊的利润可谓少之又少。相比于利润,亚马逊更加强调提升自由现金流以支持公司长期发展,提升股东利益。在亚马逊的战略考量中,利润水平并不能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相反,充足的自由现金流允许亚马逊进行长期的战略投资,形成生态圈效应。虽然,2017年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有所下降,但仍然十分充裕。

(四)阿里巴巴:2017利润有所下滑,但长期增长稳健

2017年阿里巴巴净利润达到436.75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有所下滑。对非核心业务的长期投资和非核心业务持续亏损是拉低阿里净利润的关键因素,公司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对创新业务的投资超过500亿美元。此外,公司的自由现金流稳步增涨,CAGR达到51%。

透过行业影响因素来看,我们跟踪研究发现,国家食品安全及市场自身需要的加大使得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持续不断发展,行业前景方面可谓潜力广阔,但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一行业由于实力企业的介入及行业公司差异明显,其行业竞争也同期加大的迹象较为突出。

1、发展数据显示行业前景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信息显示:我国的冷链市场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同时,中冷联盟发布的2017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冷库总容量为3610万吨,冷藏车保有量为74637辆,其中自有冷藏车为31643辆,企业整合社会冷藏车42994辆。相比较2016年的3035万吨,冷库总容量增长18.9%;相比较2016年冷藏车保有量为76527辆,冷藏车总量减少2.5%;其中自有冷藏车总量减少16.3%,社会冷藏车增加11.6%。

我国冷链行业发展迅速,冷链物流企业百强总收入持续增长,但行业发展很不均衡,冷链物流行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整体呈现散乱小的状态。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近年在不断增长,而这与其政策背景、企业及食品安全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从细分领域来看,其仍然体现较大的发展潜力,比如医药冷链方面,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第一大原材料出口国。2017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3%,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药物流总额将达到3.8万亿元,而冷链运输的药品市场规模或可达到1200亿元。

2、实力企业介入推动行业升级

我们研究发现,政策的支持对于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第二类是便利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第三类是促进农副产品流通的相关政策。从三类政策的延伸与广度来看,其具有较强的广度与覆盖面。这使得实力企业不断加码介入,也推动了行业升级。

表1:部分介入冷链物流行业的实力企业情况

企业简称基本情况京东在仓储实力方面,截至2018年5月,京东物流已在10个城市(沈阳、北京、郑州、武汉、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成都、广州)建成13个冷链仓,B2C网络覆盖超过300个城市,仓库日均订单处理能力达百万件。京东仓库覆盖深冷(-22°C以下)、冷冻(-18°C,主要储存阿根廷红虾、跑步鸡等)、冷藏(0-4°C,主要放置水果、蔬菜、奶制品等)、控温(10-15°C;16-25°C)四大温层。除了自营的冷仓,京东还和部分供应商之间合作建立了协同仓,仓库由供应商在原产地建立,但其中应用的管理系统、作业流程、培训工作和物流冷链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则由京东提供,通过缩短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发,48小时送达。顺丰顺丰的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生鲜、医药两个业务板块。2017年度冷运业务的同比增速为59.7%,仅次于同城配业务和重货业务增速,是顺丰新业务中的强势板块。截至2017年末,()冷运网络覆盖104个城市及周边区域,其中有51座食品冷库、108条食品运输干线,3座医药冷库、12条医药干线,贯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核心城市,定制化包装、高蓄能冷媒温控技术,仓储温度、湿度异常预警监测系统,GROUND陆运资源交易平台衔接车辆GPS全球定位系统及车载温控实时监测系统,与顺丰冷链网络无缝对接,提供专业 、高效的运输服务。苏宁2018年,苏宁大力进行多城市冷链仓布局,2月,苏宁建成使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八个城市的冷链仓,5月,杭州、重庆、深圳、济南、武汉、合肥、福州7个冷链仓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6月,苏宁物流位于南京的冷链仓完成搬仓升级,仓库规模增大三倍,6月底,苏宁新增徐州、天津量大冷链仓。截至2018年7月,苏宁物流全国冷链仓达到17座,全国覆盖范围达到173城申通2017年度申通先后引进了8家B2B仓储客户产品为牛羊肉、冰激凌、冷饮、鲜奶等。引进冷链配送类客户75家,分别为:商超类、经销商、仓储型、门店类等。目前冷链业务的运作情况良好,平均库存SKU450个,库存利用率达到90%,2017年日均入库量为2445,平均日出库量为2426,库存准确率为95%。……_  注:和信研究依据中国物流产业网相关信息整理

如果我们将视野放会发现,我国冷链特流行业的经营主要以区域为主,与国际龙头企业相比,缺少全国性及世界级的经营范围。比如全球第一大冷链企业—美冷,拥有将近22%的全球冷链物流市场份额,在美国九个州的不同地点提供地区性及全国性的分销服务。再比如作为全球食品温控仓储行业规模最大公司之一的普菲斯公司,已在美国设计、建造、运营27座先进大型冷库,并逐步在亚洲、非洲以及南美洲开展全球冷链仓储服务运营。

从目前市场自身情况来看,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冷链百强企业合计大约只占市场份额的不足5%。此外,冷藏车合规数量不多,“假”冷藏车市面上仍然存在,很多二手海柜改装冷藏车还在路面上跑。可以预计,劣势企业或经营水平有限的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将在未来面临较大的竞争劣势。

美国冷链物流仓储前五强:普菲斯冷库、美国冷藏公司(USCS)、AbleFreight等公司冷库容量占到美国63.4%,集中度相对较高,而我国尚没有一家可以面向全国的冷链仓储企业。之所以如此,源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模式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在专业分工明细层面上。

和信研究认为,区域性的发展阶段或在未来体现出升级全国性,甚至世界级的冷链物流公司,在此背景下,行业的竞争将体现出明显的集中态势,进而加大行业竞争的格局,这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化的竞争态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将不断体现,一些小的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将面临淘汰或重组。

总体来看,冷链物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从事工业设备相关的细分公司如海容冷链、四方冷链、凯雪冷链等也将体现较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冷链物流行业的实力企业介入,也将推动行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加大,以体现优胜劣汰的一种市场格局。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创新技术、产业政策、企业经营水平等

原标题:未来十年最赚钱的16大行业

回顾历史的长河,全球经济的发展一直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推动。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哪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大数据+零售”、“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

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

同时,养老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

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

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

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分行业龙头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