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人投p2p吗网投有多少人?你们做的靠谱吗?

有很多的投资人问我,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投资互联网金融?也有的投资人问我,大叔我就这点钱,想理理财,投资什么最安全?还有的投资人问我,大叔我投了某某平台,现在监管了,会不会被查处?面对这些问题,我表示很无奈。这是投资人不了解平台的表现。

  原标题:P2P平台和投资人 你们真的相互了解吗?

  2017年,互联网金融开年并不平凡。这几天肥皂大叔看到的新闻不是这平台跑路了,就是那平台的骗局曝光了。然而最后为这些事情买单的永远都是投资人。肥皂大叔想说的问题是,2017年,当监管逐渐落地,当整个网贷行业优胜劣汰,当互联网金融有法可依,有序可循,还会不会出现“跑路、炸雷”的事情发生?还有多少投资人因平台“跑路”而“受伤”?从本质上讲,任何平台都会发生金融风险,而风险的初步成因藏在平台一点一滴的运营过程中,从资产端风险把控到投资人投资标的每一步,都会有风险可不断的累加。

  在去年,有很多的投资人问我,大叔,到底应该怎么样去投资互联网金融?也有的投资人问我,大叔我就这点钱,想理理财,投资什么最安全?还有的投资人问我,大叔我投了某某平台,现在监管了,会不会被查处?面对这些问题,我表示很无奈。这是投资人不了解平台的表现。或许很多投资人是没有“主见”的,看到别人投资自己也投资,看到别人投资P2P赚钱,自己也想去赚钱。我做过一个小调查,在调查对象中,60%的投资人并不明白自己投资的平台是干什么的,投资的是什么理财产品,只是“跟风、看背景、看规模”就投资了。而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投资人自身的认识有限,另一方面是平跟投资人缺乏沟通。平台没有给投资人一个“适合投资”的环境。平台只是为了单纯的卖出理财产品而去做P2P,并没有做好投资人的风险分类、风险测算。也没有给投资人设定、标注风险评定等级。如果把平台比喻做一本书的话,投资人就是书的读者。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都带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感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肥皂大叔要说的是,每个读者都会写下自己的观后感,那么每一本书的作者,是否了解你的读者呢?

  其实每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都不了解你的投资人们。而投资人也不完全了解自己投资的平台。作为平台来讲只会单纯的“卖理财,拉投资”。一个不考虑投资人风险的平台,势必不会走更远。作为投资人来讲,你也许看到的只是“高收益”,并没有发现投资风险,并不清楚投资的“标的”适合不适合我。

  有的平台就说了,大叔我们那么多的投资人怎么让我们去了解,所谓众口难调。也许距离产生美,才能更能够吸引。而我觉得,“距离产生美”并不是平台故作神秘的“营销”方式。金融本来就是触手可及的东西。你弄得越高大上,反而会让投资人难以接受。投资人一旦难以接受,就给“骗子们”可趁之机。骗子们会想,反正金融一般投资人不懂。我弄得越让人看不懂,投资人觉得我越专业,在骗子们看来,专业的=看不懂。

  所以,互联网金融想要长久的持续下去,除了合规这种“硬件”达标外,更重要的是,你需要了解你的投资人。你要明白如何在现行的条规下设计产品,才能让投资人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弄清楚投资人为什么而投资,是最重要的问题。很多人都说互联网金融有市场,是因为门槛低,投资人有投资需求。那么投资人到底是哪种需求?投资人除了看中互金利率还是其他的?这些都是将来互联网金融运营者需要弄明白的问题。

  很遗憾,目前为止,肥皂大叔并没有发现任何一家平台出具投资人调查报告,也没有任何一家平台对投资人做一个抽样的测评调查,也没有一家平台在开投资人见面会的时候,能踏踏实实的问问投资人,您为什么投资?您了解投资风险吗?也没有一个平台在自己官方网站醒目的位置提醒投资人“投资有风险”。平台只是说自己多么多么强大,体量有多少,有什么样的背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说句大实话,平台在这给投资人“画饼充饥”,“忽悠”投资人。平台的未来发展,还不是建立在投资人“安全投资、稳定投资”的基础之上。在不久的将来,“同质化”的互联网金融,还会靠着背景、注册资本等这些“招牌”吸引投资人吗?

  如果想要了解你的投资人,平台一定要在源头上做出改变。最起码也要给投资人来一个调查问卷吧。根据调查问卷来分类投资人,在从每个“标的”上标注风险等级。

  再跟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拿私人银行跟互联网金融做比较。我说,私人银行一般是服务高净值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群体对私人银行产生了依赖性。原因有二点,其一,认为银行可靠。其二,私人银行的理财配置能够让高净值客户获得较高的收益。这个较高的收益背后,是私人银行对高净值客户足够的了解程度。说白了,就是我知道你是谁,你来干什么,你想获得什么样的收益,能承受多大的风险。而这一点,我认为恰恰是互联网金融今后要学习的内容。远的不说,就从平台“雷”了以后,为什么有如此多的投资人受到损失。因为互联网金融考虑的不是投资人风险,而是如何把“理财”卖出去的问题。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只要有人买我的理财就是好投资人。注重销售,不注重投资人风险控制,风险爆发到头来还是害了投资人。

  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提出了:

  第二十六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向出借人以醒目方式提示网络借贷风险和禁止性行为,并经出借人确认。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对出借人的年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进行尽职评估,不得向未进行风险评估的出借人提供交易服务。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出借人实行分级管理,设置可动态调整的出借限额和出借标的限制。

  这里让对出借人做出禁止评估,其实就是让平台来了解你的投资人,了解投资人的目的就是让平台帮助投资人做好风险控制。标明哪些是风险高的“标的”,哪些是低风险的“标的”。在我看来,投资人调查问卷是双方沟通的第一步。平台对投资人设立调查问卷才能对投资人做出评估。做出评估以后才能相应的对平台自身的理财产品设置风险分类标注。现在各大平台都有不少“琳琅满目”的“标的”,有的是信用贷、有的是车房抵质押、有的是消费金融等等,每个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风险等级。并不是这些资产端都适合所有投资人来投资。反观投资人,这些资产端都被“挑花眼”了,到底哪些风险高,哪些风险低,哪个适合我?这不仅仅是自己要明白自己,还需要平台来帮助投资人区分。有的人或许会说,调查问卷只是个形式,有的投资人为了博取高收益的理财,依然会违背自己实际情况填写。肥皂大叔要说的是,大家忽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政策已经明确要求,投资人风险自担。我想大多数投资人都不乐意。那么投资人如何进行风险自担呢?说白了就是投资出现逾期“自认倒霉”。投资人凭什么“自认倒霉”呢?如果是投资人连自己买的什么样的“理财”、投资什么风险等级的“标的”都不知道,那凭什么让投资人自担风险呢?目前这个“锅”投资人还不能“背”。既然是风险自担,起码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平台不了解投资人的“风险承受度”一股脑的营销,投资人不知道投资“标的”的风险度,随意投资。出了风险,投资人还得自己担着,公平吗?

  我要说的是,投资人通过平台的调查问卷可以分级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更“精准”的投资,其实对自己来讲是一种“投资风控”。平台根据投资人的调查问卷来对投资人“分级”营销,是了解投资人,保护投资人不受损失,也是符合政策要求。希望“调查问卷”能在2017年落实在各个平台中。也希望投资人能根据自身情况实际填写,了解风险,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度。更希望平台能根据调查问卷了解你的投资人,分类投资人,帮助投资人做好风险控制。也许做足了这些工作,才会真正的有人愿意“风险自担”。

  在《中国合伙人》里面的有这样一句台词。

  “你签证被拒签是因为你不了解美国”。

  “你女朋友跟你分手,是因为你不了解女人”。

  “总之,你不了解你自己”。

  互相了解,是更好的了解自己。

  投资就好比是“找对象”一样。因为长相守,所以共承担。因为共承担,所以长相守。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双方了解、信任的基础之上。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前段时间巴菲特开股东大会,各种会议透露、巴菲特投资策略详解短评、甚至最小的8岁股东新闻刷屏了财经圈。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巴菲特?因为他是“股神”,炒股很牛,赚回很多很多很多钱。大家希望通过研究总结他的生平、他的投资策略,把他的特点和招数都学回来,让自己也能像他那样变得很有钱。

在P2P领域,当然也有一小波经验丰富,游刃有余的老玩家,我们投P2P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老玩家们的思维方式,总结他们的投资策略,归纳出一套投资模型。当我们在投资过程遇到具体细微的问题,就可以套入模型公式中,自己给自己解答。

我为什么想着要和大家一起归纳那些P2P大神的共同点,总结一套通用模板呢?第二个原因也是大家焦虑感太强了,我收到90%的粉丝留言都是“这个平台怎么样”,“这个平台可以重仓吗”,“某某平台你觉得怎样?我已经重仓了!”问的具体每个平台都不重样,无论是大平台还是小平台,都不乏迷茫的围观者,甚至不安的已投资者。

对于具体某个平台如何的问题,十分零碎,没办法一一作答,所以我尽量给大家总结通用模板。

一、当大神遇到“这个平台怎么样”时,通常会怎么想?

这个平台要不要投,有经验者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判断,不浪费多余的时间精力。这是鉴别能力问题。

基于近一两年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包括今年资管新规29号文等新规,首先排除不合规的。

首先,没上银行存管的平台PASS。这是个硬指标,也许有还没上存管但是侥幸有本身还不错的漏网之鱼,但是我们没必要尝试,毕竟好平台很多,我们的时间精力宝贵。

其次,看到还有活期产品的平台PASS。规定明确说明P2P不需挂活期产品,因为活期产品极有可能形成资金池,投资人资金流向无法一一对应,风险不可估。

最后,成交额太低,标的利率不在正常范围的PASS。成交额在1亿以下的不建议投,一来小平台产生道德风险的概率相对高,二来数据显示成交量1亿以上的平台多数在收益上升的趋势中,这是应合规化要求发真实长期标的结果,也就是说成交量1亿以上的平台比成交量小的平台合规性更好。收益年化在7-12%比较合理。收益太低证明平台资产端获取能力有限,业务不行,收益太高有可能超出借款方可承受范围,是不合理的。

也许有人会说以上三点过于粗暴简单,但我们的目标是在有限的时间精力内筛选出可靠的平台,宁愿筛掉“可能好”的,也不留下“可能差”的。

二、当大神遇到“这个平台可以重仓吗”时,通常会怎么想?

这涉及到资产配置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鸡蛋要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所以我不建议把50%以上的资金放在同一个平台里。但分散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意挑选几个P2P,每个投一部分就叫分散了。分散有地区分散法(北上广深的平台各投一部分),收益分散法(收益低中高的平台各投一部分),但我认为最靠谱的还是资产端分散法,不同的资产端,如车贷、消费贷,供应链金融,企业信贷,个人信贷都可以投一部分,其中有抵押物的标的可以多投,信贷类可以少投,这是从安全性的角度而言的。

三、当大神遇到“某某平台你觉得怎样?我已经重仓了!”时,通常会怎么想?

这是我最想谈的投资人心态问题,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三国刘备有句名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你选择了这个P2P平台,为什么又要怀疑它,钱都投出去了现在再起疑心对资金安全无用,不过是给自己生活徒增烦恼焦虑罢了。既然你在投它前有过怀疑,那为什么还要下手呢?

有人说我是投了才看到这个平台的“差评消息”的。我想说两点,一是行业中存在专门黑平台的写手,并以制造散布负面消息为威胁赚取公关费。他写的“黑文”,往往带着煽动性和目的性,如果你贸然相信,就是中了此类人的诡计。二是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有自信,如果你投这个平台是出于自己理性判断,投之前经过了上文两步的思考,大致筛选出较安全的平台和较稳健的资产配置,那你就要自信。为何不坚持自己,而宁愿相信来历不明的陌生人的风言风语呢?

学会理性的判断,你也能成为P2P中赚到最多的精英投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还有人投p2p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