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傅雷译本全集txt,谢大神!

  内容摘要:巴尔扎克《高老头》这部作品中高老头的父爱悲剧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本文试从欲望这一新角度阐释高老头父爱悲剧的成因,并以高老头父爱为例初探“欲望”主题在《人间喜剧》中的表现和意义。
  关键词:高老头 父爱悲剧 欲望 《人间喜剧》
  一.欲望错位的父爱悲剧
  上文提及“求不得”造成了高老头的悲剧,即高老头自身方面狂热的“求”和两个女儿对虚荣的狂热超过了对父亲的爱才使得高老头“不得”。这看似是两个方面,其实这两种狂热可以统一归结成“欲望”。
  1.欲望迁移下的畸形父爱
  高老头的欲望表现在他把两个女儿的幸福作为他唯一的所求,只要能让两个女儿幸福满足他将不惜牺牲一切,以致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父爱。
  从两个女儿小的时候开始高老头就对她们倾注了无尽的关爱。他聘请了最优秀的教师来培养她们的各种才艺,让她们学骑马,有自备车辆,生活的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养的情妇。虽然他富有每年六万法郎以上的进款,但自己花不了一千二,高里奥的乐事只在于满足女儿们的幻想:把女儿当作天使一样,甚至她们给他的痛苦,他也喜欢。只要开声口,父亲就会满足她们最奢侈的欲望,却只要求跟他亲热一下作为回敬。当两个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时,他给了每个女儿五六十万,让她们攀一门好亲事,舒舒服服的过日子。他自己只留下八千到一万法郎的进款。当她们在婚后遇到经济上的困难时,他毫无犹豫也毫无怨言地哭着毁掉心爱的银盘,卖掉了镀金的餐具……
  而他自己又是如何生活的呢?从刚搬到伏盖公寓时每年付一千二百法郎膳宿费,箱笼充实,服装被褥行头无不讲究,每年还有八千到一万法郎的进款。到过了不久,外出吃饭的次数减少到每月仅一两次。而快满第三年的时候,为节省开支,他搬上四层楼,每个月的房饭钱只有四十五法郎了,并戒掉了鼻烟,打发了理发匠,头上也不再扑粉。到了第四年则完全变了样。曾经六十二岁的他又胖又肥雄赳赳气昂昂,笑容也颇有青春气息看上去不满四十;如今忽然像七十老翁,龙龙钟钟,摇摇晃晃,面如死灰……
  不仅如此,他对两个女儿的爱近乎已经达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正如文本中写的那样:“高老头的盲目的感情,已经把他象狗一样的本能发展到出神入化。”不止一次地表达着对两个女儿的狂热之情:“当车子来的时候,我的心跳起来。她们顺便一笑,就象天上照下一道美丽的阳光,把世界镀了金。”“我喜欢替她们拉车的马,我愿意做她们膝上的小狗。她们快乐,我才觉得活得有意思。”“为了她们的快乐而快乐,比你自己快乐更快乐。”“我爱我的女儿,还胜过上帝爱人类”,足可见两个女儿的快乐便是他的全部。他甚至“躺在女儿脚下,亲她的脚,老半天钉着她的眼睛,把脑袋在她衣衫上厮磨,一个极年轻极温柔的情人一样疯魔。”这就已经是一种病态的呈现,带着明显的非正常父女之爱的占有欲。他甚至认为“做父亲的应该永远有钱,应该拉紧儿女的缰绳,象对付狡猾的马一样。”
  而是什么使得高老头对女儿有着超乎常人的父爱呢?是因为他把对早逝的深爱的妻子的爱转移到了两个女儿身上,使得她们满足了他所有的感情,才会使得疼爱女儿的感情在高里奥心中发展到荒谬的程度。根据弗洛伊德的移情机制来看,高老头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压抑欲望的无意识转移,主要是性欲迁移的表现。所以,他对两个女儿的爱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人伦父女之爱,而是把两个女儿作为自己欲望的对象,以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为最高追求。表面上看是爱女儿,实质上却是以满足女儿的欲望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现实却总是太过残酷,尽管高老头一直在拼尽全力也未能如愿。当他面对两个女儿经受着经济和婚姻的双重危机却无力再用源源不断的金钱去解决时,他痛苦着悲号着:“是的,我没有办法,除非去偷。可是我会去偷的呀;娜齐!会去偷的呀!”“这句凄惨的话表示父亲的感情无能为力,到了痛苦绝望的地步,象一个人临终的痰厥,也象一颗石子丢进深渊,显出它的深度。”不仅如此,他为了娜齐能不因在打扮上输给妹妹而伤心,让她拥有金线舞衫能“快快活活的消磨一晚,能花枝招展的去出风头”,他又卖掉了银搭扣和餐具,押了四百法郎的终身年金,并愿意让自己仅靠着吃面包过活……
  如果说高老头展现了欲望迁移下的畸形父爱,那么两个女儿则表现出欲望放纵下的虚假幸福。
  2.欲望放纵下的虚假幸福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虽然表面上过着令人艳羡的华丽生活,实际上却都是自己欲望的奴隶,饱受着欲望的煎熬。她们的欲望主要体现在情欲和虚荣两个方面,但又各有偏重。雷斯多伯爵夫人偏重情欲,但菲纳则偏重虚荣。因为她们最初的婚姻都基于金钱利益而非情感,所以她们注定失败的婚姻和人类正常的感情需求迫使她们只能以寻求婚外情的方式来满足情欲。而对于虚荣的追求,则是在当时巴黎浮华大风气的熏染和高老头从小对她们的骄纵之下产生的。正如作品中所提及的那样“在这儿,女人不但应当满足男人的心灵和肉体,而且还有更大的义务,要满足人生无数的虚荣”。
  就雷斯多伯爵夫人而言,她对情欲放肆的追逐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她自己和父亲的悲剧。“我为他牺牲了财产,荣誉,良心,孩子”,她费劲千辛万苦不遗余力地为情夫偿还债务,导致本就摇摇欲坠的婚姻彻底破灭,丈夫对她不再信任,连幼小的孩子们也受到牵连,甚至逼迫高老头卖掉了自己最后的餐具。又因为她伯爵夫人的身份,她别无选择地要竭尽全力去扮演好自己在上流社会光鲜亮丽的一面。“雷斯多非要她上那个舞会去,教全巴黎瞧瞧那些钻石”,所以她穿着金银线织锦缎的衣衫,戴着她的钻石,在鲍府的舞会上气概不凡,出尽风头”。“可是那些钻石决不会使她好受,而且也是最后一次穿戴了”,因为她钻石的光芒也掩饰不掉她放纵情欲后的悲哀生活的黯淡。
  而但菲纳的欲望更多的体现在她的虚荣心上。只要能让她进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客厅,“便是把圣·拉查街到葛勒南街一路上的灰土舐个干净也是愿意的”。“她认为特·玛赛能够帮她达到这个目的,便甘心情愿做他奴隶,把他缠得头痛”。她“在歌剧院有个侧面的包厢,也上喜剧院,常高声大笑引人家注意”,并因为雷斯多是旧家出身,身为他太太的姐姐进过宫了,贵族社会也承认了。但有钱又有魅力的但菲纳因此难过死了,“嫉妒咬着她的心,她跟姊姊貌合神离,比路人还不如”。不仅如此,她曾向拉斯蒂涅抱怨丈夫不给她足够的钱一事中提到“你看我有钱,阔绰,什么都不缺,至少在表面上。唉!你怎知道纽沁根连一个子儿都不让我支配!为了首饰,为了满足我的欲望所欠的债……救了我的面子,救了我的性命”。凡此种种可见她为了满足自己虚荣的欲望为混入上流社会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弄得姐妹不和,甚至把面子视作生命等同重要。   高老头倾尽所有却含恨而终,两个女儿也失去亲情爱情,耗尽财力心力去扮演上流社会浮华的一道光影,他们不尽的追求却都成了欲望的牺牲品。
  二.欲望脱节的成因分析
  虽然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欲望对象不同,但共同的是都可以借助钱这一媒介和手段来得以实现。高老头通过钱来让两个女儿满足,女儿们又用钱来满足情欲和自己的虚荣心。换言之,即两个女儿有用钱就可以满足的欲望才给高老头给女儿钱就能满足的欲望提供了可能性,也因此形成了两者间“环环相扣”的联系链条。在经济条件尚好的情况下,给女儿钱去满足她们的欲望之后高老头的欲望也就得以满足了,长此以往就使得他们间的父女关系产生了异化,金钱代替了情感成为了维系他们间正常父女关系的唯一纽带。所以一旦金钱链条断裂就势必影响这特殊父女间的关系。
  如果两个女儿用于满足自身欲望的金钱量在高老头所拥有的金钱范围内的话,即使这样的父女关系是非正常的,但至少在表面上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正像高老头父女在早期那样。但残酷的是,高老头的财富基本上是固定的了,并且伴随着“只出不进”的模式财产必然是与日俱减的。然而两个女儿的欲望则不同,虚荣需要她们用大量的金钱维持奢华的生活,情欲的代价则又是随机的,具有不定量耗费不定时发生的危险。正是由于高老头财产的有限和两个女儿欲望的无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注定了这个欲望链条的断裂和高老头悲剧的必然。
  高老头和两个女儿都有欲望,但为什么两个女儿的欲望如此的欲壑难填?又是为什么高老头的悲剧色彩尤为突出?
  完整的欲望包含着欲望“产生”和“消解”两个方面。
  精神分析学派的拉康的欲望理论认为欲望包含两层涵义,即“匮乏”和“欲求”。欲求就是指个体对欲望对象的追求,因为欲求暗示着自我的不足、混乱、非理性等,即欲望本身就是匮乏的一种表现。这广义上的匮乏指一种缺失,即没有什么才会想要什么。而狭义上的匮乏则具体指个体自我的某种缺失和社会中他人的期待,即弥补自己缺憾的情感需要和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
  高老头的欲望是最大化地满足女儿,这其实也是满足他自己。如前文所言,他不自觉地把对女儿的痴爱最为对亡妻的一种情感转移,以此来弥补自己情感上的缺失。而他的两个女儿的欲望是满足情欲和要分享上流社会的荣光,虚荣至上。一方面,她们的情欲追求是因没有得到正常婚姻之爱而去寻找的外界情感补给,其中高老头已经为但菲纳和拉斯蒂涅准备了新公寓,所以但菲纳在情欲方面的涉及比雷斯多伯爵夫人少。但相同的是,她们的情欲不单纯指找到真正爱她们的人来满足情感上的空缺,而仍然是建立在金钱和利益之上的,她们甚至落得“情财两空”的境地。比如但菲纳对拉斯蒂涅的爱其中的一部分就是拉斯蒂涅让她有机会去参加鲍赛昂子爵夫人的舞会。另一方面,她们追求虚荣的满足则主要是因为“欲望产生于社会”。科耶夫指出,真正的人性欲望不同于动物性的欲望,它指向的对象不是实在的物,而是他人的欲望。这种对欲望的欲望就是希望被他人所“欲望”,也就是希望被他人“承认”。因此,人性的欲望就是要求得到承认的欲望。所以,欲望是社会的产物,也就是说,欲望不是个人的“事务”,它总是在与其他主题的欲望的辩证关系中形成的。就两个女儿而言,阿娜斯大齐“很想当一个贵族太太”便嫁给了雷斯多伯爵,“跳进了高等社会”。但斐纳“喜欢金钱,嫁了纽沁根,一个原籍德国而在帝政时代封了男爵的银行家”,她的“虚荣简直象发狂一样,为了踏进圣·日耳曼区阀阅世家的大门,一个银行家的太太作什么牺牲都肯”。正是在那时把“能出入圣·日耳曼区贵族社会的妇女,被认为高人一等”的风气下,姐妹俩都想借光鲜的外表在公众场合出风头,来显示自己的门第和财产,去赢得他人的关注与羡慕,争取成为“小王宫的太太”之一。而她们之所以能凭借金钱来打入上流社会则有着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当时的贵族们虽在经济上优势渐失但始终保持着自己身为贵族的高姿态,贵气不减。而资产阶级借助经济的力量完成了自己社会地位的崛起,却任然摆脱不掉身份地位上与贵族有差距的心理自卑阴影。正是他们在“名”、“利”之间的各取所需酝酿了当时巴黎浮华的虚荣之风,痴迷于虚荣的他们既是这场闹剧不自觉的制造者又是最终的受害者。虽然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贵族的没落是历史的必然,但这毕竟不是一时间就可以完成的,贵族的顽强抵抗和资产阶级自身的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这样的风气长期存在就必然助长着两个女儿欲望的持续膨胀。
  而欲望的消解,则在于消解欲望,即不断地去追求欲望的满足,欲望的满足不在于欲望本身被实现而却正是在于追求的过程。
  一方面,欲望的追求要有度的限制。欲望,是社会的人基于一定的需要而产生对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事物的渴求。作为一种渴求,其本身不带有褒贬色彩,只是一个中性词。是欲望的对象和满足欲望的强烈程度决定了欲望的性质。欲望的对象既可以是物质、名利也可以是其他美好的东西,而且适度的欲望更是一种推动力,有助于成功。因此,对于欲望的态度也应和欲望的性质一致是中性的,其褒贬取决于欲望的对象和满足欲望的强烈程度。具体而言,只有强烈过分地追求错误的事物的欲望才是不值得提倡的。高老头爱女之心无可厚非,但因为是一种欲望迁移导致了他病态极端的父爱,这无形中加剧了其悲剧的悲情色彩,他的爱越是浓烈最终的饮恨而亡就越是惨烈,这正是强调对欲望要追求有度的映照。
  另一方面,在欲望的消解过程中,一次欲望的满足却正是下个欲望的开始,欲望的永远不可能被彻底满足和不断追求欲望的满足构成了无解的悖论。产生于个人缺失的欲望会在一次次的满足中越陷越深,高老头虽多但有限财产正是在一次次地满足女儿各种欲望中耗尽。而产生于社会的欲望的满足则与当时的社会紧密相关,适应社会潮流的欲望就能很快地得到消解并继续产生。而当时的巴黎正是滋生浮华的温床,在那个“有财便是德”的社会里,腐败黑暗的社会就像一只张着血盆大口的怪兽,不论多少金钱和虚荣都能被它不费气力地吞噬。所以,身处浮华巴黎之中的高老头两个女儿的欲望处在无尽快速的恶性循环之中,身处欲望黑洞之中的她们的欲望永远不可能被满足,只能成为虚荣的牺牲品。在高速转动着的利益转盘中,她们迷失于自己的欲望中,在不自觉中把深爱着她们的父亲越甩越远,把他所有的付出都看做理所当然,甚至不愿意去见他最后一面……   高老头的爱女欲望单一不变,两个女儿的欲望却随着社会的恶性发展持续膨胀;高老头在越陷越深的欲望消解中极端地追求着,而两个女儿却在欲望的黑洞里无法自拔,苦苦挣扎永远得不到满足。当时社会的不良风气滋生又助长了两个女儿的欲望,不断产生又不断消解,所以欲壑难填;高老头和女儿之间在欲望问题上的矛盾已经注定了他悲剧的必然,而他自身极端的追求方式则更加剧了他的悲剧色彩。
  三.《高老头》——人间“喜剧”的序幕
  纵观整部《人间喜剧》,《高老头》虽然在时间上不是最早发表的作品,但却在整部《人间喜剧》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高老头》发表之前,巴尔扎克在1830年发表《高利贷者》、1831年发表《驴皮记》、1833年12月发表《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来深刻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以及由这种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但直到1835年《高老头》的正式出版,才在真正意义上拉开了这惊心动魄、包罗万象的“人间喜剧”的大幕。《高老头》选取整个巴黎来作为故事的大背景,并集中出现了整部《人间喜剧》的几位线索性的关键角色,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脱冷等,即基于“人物再现”法的原型首次集体亮相。所以,《高老头》可谓是巴尔扎克1835年前作品的总结和之后作品的基石。
  《高老头》中的几个原型人物,也可以看做是整个《人间喜剧》中几个类型人物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各自不同的欲望可以看出作者对各种欲望的态度。这欲望主要分为以下四种,分别是:求金钱,求地位,求报复和求真爱。
  1.以“高老头”为代表
  这一类人是金钱的牺牲品,作者集中表现他们金钱的获得和使用。代表人物有高老头、葛朗台和高布塞克,具体而言,葛朗台和高布塞克的欲望表现为对金钱攫取的渴望,而高老头则是利用金钱来让两个女儿幸福以满足他的欲望。他们间共同的是早期的黑暗发家史,不同的是对金钱的“使用”。高老头用金钱作为实现自己父爱欲望的手段,最终没有了钱也就没有了女儿的“爱”,对他来说也就没有了一切;高布塞克则也是通过金钱为手段来摆布那些贵族来满足“主宰”的欲望,他宣称“我不费力地控制社会,社会却奈何我不得”,成为“人们命运的主宰”,金钱给了他“不可一世”的资本;葛朗台有着对金钱对“单纯”的欲望,他想要的就是金钱,他的吝啬使得他的金钱基本上未真正消耗,而仍是在不断地聚敛,最后以毁灭感情和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2.以“拉斯蒂涅”为代表
  这一类人多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他们的欲望主要是想通过女人的裙带来帮助自己早日爬上社会上流。代表人物有拉斯蒂涅、德·埃纽尔、吕西安和拉法埃尔。他们都有着一定的才华,个个雄心勃勃、锋芒毕露,拉斯蒂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在经过“人生三课”之后,他奋勇向上流社会发起攻击,凭着冷静机智和忍耐力,在巴黎的角斗场上左右逢源。从《高老头》中野心家的雏形发展到《纽沁根》中野心家的典型。靠着熟知证券交易奥秘,操纵交易所风云变幻,前后三次搞假倒闭,以散布谣言等巧妙手段掠夺了千家万户的财产,致使许多人家破人亡。“他的每一个银币都是由很多家庭的眼泪来偿付的”。
  但这些青年在最初登上社会舞台时还基本处于朦胧状态,他们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角色位置和所面临的社会的深不可测,是在欲望的膨胀之下才误入歧途的。他们是社会的牺牲品,是时代呈示给那个丑恶社会的最残忍的献祭。
  3.以“伏脱冷”为代表
  这一类人多是适应当时社会的“枭雄”,他们与社会水乳交融,相互需要,是极端自私自利、凶残冷酷的代名词。他们的欲望在于报复社会,代表人物有伏脱冷、泰伊番、德·埃斯巴侯爵夫人,夏倍上校夫人等。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伏脱冷。他有着极其复杂的人格,一方面嫉恶如仇,另一方面又同流合污甚至变本加厉。他在才智、敏锐、洞察社会方面堪称人才,像对抗着上帝的撒旦一样反叛者社会。他又有着极端自私冷酷的性格,以青年的身家性命为报复社会的手段,总是煽动涉世未深的青年,以金钱美女物质享受引诱他们铤而走险。在饱经社会风霜之后,他们深谙社会的潜规则,已与黑暗的社会融为一体,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4.以“鲍赛昂子爵夫人”为代表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两类人物的代表。
  一类是被时代排挤出历史舞台的贵族,他们的欲望在于想拥有金钱和爵位的双重满足,代表人物有鲍赛昂子爵夫人、爱米莉侯爵小姐和埃斯格里尼翁侯爵等。随着经济上的日渐没落,他们虽仍旧据傲于祖先的高贵门阀与血统,但也不得不从社会上层逐渐被挤兑到边缘地带。一方面,他们鄙夷资产者暴发户的粗俗和铜臭,一方面又在幻想恢复贵族的特权、梦想家财殷厚。自尊和高贵就是他们的生命,所以即使被时代遗弃、摒拒和放逐,他们也显示出高不可攀的贵气。“这个态度叫一般最麻木的人也看了佩服,犹如古时的罗马青年对一个含笑而死的斗兽士喝彩”,所以鲍赛昂子爵夫人最后的“告别”也才尤为令人印象深刻。
  另一类则是在金钱至上氛围下的爱情牺牲品,她们追求的爱情或是掺杂了利益因素的不再纯粹,或是因为不敌金钱力量的强大而以失败告终。她们的欲望不过是对正常情感的需要,代表人物有鲍赛昂子爵夫人、欧也妮、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和艾米丽等。一个刚刚得到封爵的暴发户家的小姐凭着“20万法朗的陪嫁”轻而易举地就把这个高傲优雅美丽的的贵妇人战胜了,她多年的情人瞿达侯爵为了那笔可观的嫁妆而毅然抛弃了她。而在《遭遗弃的女人》中,隐居在穷乡僻壤的鲍赛昂夫人的再一次被遗弃,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鲍赛昂子爵夫人在“金钱”这张王牌手下一败再败……
  综上所述可见,《高老头》真是《人家喜剧》这出欲望大片最好的预告篇和剪辑版。巴尔扎克借《人间喜剧》还当时巴黎社会以疯狂、糜烂、丑恶的原貌,揭示暴露着资产阶级的血腥发展之路,展现出欲望导演下,芸芸众生所演绎的金钱主题的人间“喜剧”……
  [1]《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京,2006年
  [2]《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英)安德鲁·本尼特 尼古拉·罗伊尔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文化研究关键词》,汪民安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4]《巴尔扎克研究》,苏成全编选,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室,1980年
  林芮莹,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学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让他的主人公被某种情欲甚至怪癖控制着……比如高老头的爱女,葛朗台的爱钱,贝姨的妒忌,邦斯的古董癖,于勒的好色,都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感情力量……

例如,贪婪和吝音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材料二  《官场现形记》,晚清李伯元著谴责小说,它由30多个相对独立的官场故事联缀起来,是清朝晚期文学代表作品之一。下面是《 官场现形记》 的部分故事梗概:

陕西同州府朝邑县赵温在远亲钱典史的陪同下进京赶考,因拜礼太少而会试落榜,最后只好在京城里用钱捐了个官,做了赵中书。钱典史出了一百两银子,得到徐都老爷的推荐信,赶往江西。谁知他所捐的差使已经有人,便又在黄知府差役的活动下谋了一个好差使。黄知府升了道台,正在得意之时,因为前边所办的案子被人告发,后来通过京城中友人的疏通,又花了一万两银子,终于了结。

江西代理巡抚何某,掉号“荷包”,平生爱钱。三弟“三荷包”同样是个无底洞。两个“荷包”分脏不均而失和,抖出以前许多卖官鬻爵的旧账。“三荷包”带着卖官所得的万两银子,买得山东胶州知府的位子。“三荷包”到任后,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巴结山东巡抚。外国人劝巡抚做生意,候补通判陶子尧趁机上条陈,大讲“整顿商务”,被巡抚派往上海购买机器。陶子尧在上海被编子魏翩仞、买办仇五科合伙骗去几万两银子,弄得狼狈不堪。幸好有山东试用府吏周因从中帮忙,此事才了结。周因得陶谢礼,前往浙江,协助旧交浙江巡抚刘中远办洋务。周与文案戴大理钩心斗角,互相拆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产生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简析《官场现形记》所包含的历史现象。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人间喜剧》和《官场现形记》的共同特点。

《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1、时代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革命和改革的年代,但相继成功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好景象,人们将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到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

①拜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叙事长诗《恰而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其中《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②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西风颂》,始终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一种乐观主义精神。名句有:“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③特点:想象力丰富的构思,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④评价有力的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为欧洲文坛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叶)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罪恶方面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赞誉此书为“近代的《伊利亚特》”。

③特点: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求一名著知识检测卷 关于 格列夫游记和简爱 以及 傅雷家书

2《简·爱》的作者是( )国女作家( )
3《简·爱》以第( )人称叙述,主人公( 0是孤女,成年后到( )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 )的尊敬和爱恋
4 "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相貌平平、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那么多,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本来就是如此."这是来自于( )的名言,是主人公的独白,也是小说主题的写照。
1、《简·爱》主人公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首先,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另一方面她又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旅行”、“求索”是贯穿小说的比喻。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2、《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主人公简·爱是孤女,成年后到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
3《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郎特。
1傅雷曾经翻译过巴尔扎克《 》中的大部分作品
4《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之作,作者真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中的“苦心孤诣”用法有什么错误?
1傅雷曾经翻译过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中的大部分作品
2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三十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主要有罗曼·罗兰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名人传》,巴尔扎克名著《人间喜剧》......
3爱子情深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傅雷的嘱咐
4苦心孤诣的意思是: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题中是为了形容傅雷的用心良苦,而不是苦心钻研
1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
2讲述的是英国船医( )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 )( )( )( )
1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2格列福 小人国 大人国 飞岛 慧骃国

工作人员会在48小时内处理,处理结果请关注系统通知,感谢您对百度知道的支持。

  • 1.回答无意义,对问题无帮助,例如:盲目复制、过于简略、低质等;
  • 2.内容明显错误、内容真实性存疑、内容过时;
  • 3.内容违反知道协议,可能涉及答非所问、灌水、偏激、攻击性等;
  • 4.部分问题下提交的回答需要审核,审核通过前会暂时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