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转账对方未收款时能撤回吗帐转错人对方确认收款了怎么办

不小心微信转账转错人,对方收了钱不还,甚至还删好友、拉黑。近日,广东黄先生微信转账8万元转错人的事情,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表示,已和那名用户联系并进行沟通,正在配合警方一起解决此问题。

随着我国网络支付的发展,这样的现象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在社会生活中,不少人还是有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无法掌握到当事人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导致黄先生追讨无门,微信客服、公安、法院都表示无能为力。那么,和其他网络支付平台比起来,微信支付的产品设计是否存在缺陷?当事人还有哪些救济途径,可以追回转错的钱?

广东的黄先生不久前通过微信给表妹转账,结果将8万元转进了微信昵称与表妹一样的他人账户。事发之后,对方不仅不还钱,还将黄先生拉黑。微信客服让黄先生与对方自行协商,但黄先生不知道对方任何真实身份信息,公安和法院因此都表示无法立案。根据媒体的报道,微信支付已引导用户到法院立案,并将配合执法部门协助取证。

这件事情引起社会广泛讨论。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的事情在多个地方也发生过。河南焦作市民程先生于近日通过微信平台关联的银行卡,给微信名为“大海”的朋友转账。然而程先生手误转错了人,此“大海”非彼“大海”,转了一千元。程先生说:“没有备注,也没有仔细看,后来朋友打电话问为什么还没有给他转钱,才知道转错了。对方把我微信删了,后来发信息、打电话都没回。”

这位程先生求助腾讯微信,遇到的困难和广东的那位黄先生一样,陷入四处碰壁的困境。专业律师吴林妍说,虽然收到款项的一方涉嫌非法侵占,但首先是转款人有一定过错。腾讯集团市场与公关部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由于涉及用户隐私,微信方面无法向转账人提供收款人的任何信息。

腾讯公关的相关人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是互联网公司的底线。他们要对所有用户负责,只要司法机关要求微信官方协助,他们肯定义不容辞,但如果是个人需要,不能突破底线。


目前,支付宝和微信是我国网络支付和转账的主力军。记者对比这两个平台的转账方式发现,微信转账时,只显示对方姓名的最后一个字,前面的都用星号代替。输入转账金额后,进一步确认时,必须输入密码或指纹。而在转给支付宝账户时,记者输入账号后,对方昵称后面标注了真实姓名,还提供“点此认证”的选项,点击后,需要输入正确的姓氏才能转账。相比之下,支付宝比微信多给了转账者一个确认对方身份的环节,降低了转错人的概率。

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对此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了媒体的这种对比,但因两种产品的基因不一样,设计产品的出发点不同,不能简单对比。“支付宝是基于电商,基于交易的,我们本身是一个社交的平台,对用户的隐私保护更严格,大家使用的频率更高。”

根据央行防范电信诈骗有关要求,不少银行都提示客户在限定时间内可以申请撤销汇款。但记者注意到,微信和支付宝都有提示,转账发起后,资金将无法撤回。

有律师认为,微信转错账可以走诉讼等途径。首先起诉微信,要求告知对方的真实身份。然后再起诉对方,要求返回不当得利。至于法院会不会判微信提供用户真实信息,这位律师认为胜诉的可能性比较大。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岳屾山律师分析认为,这类事情的确陷入了“死循环”,微信的做法倒也无可厚非。

岳屾山律师认为,微信方面可以从中主动做更多工作,动员对方把钱退出来,但如果从中协调不成,会比较棘手。希望微信可以加强用户转账安全方面的设计。相关部门相应调整规定,比如在诉讼过程中或在司法程序中进行简化,或者像通过网络而不知对方真实身份时,起诉时有相应的变通规定,这样便于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法律问题。

有网友疑问,目前通过银行ATM机转账,24小时可以撤回。微信的产品设计是否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有转账“反悔”功能,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微信钱包设内有“2小时到账”和“24小时到账”的时间设计,但没有撤回功能,因为微信主打社交,支付特点就是即时交易。腾讯公关部相关人员也表示,即使未来产品有相关调整,也和这件事情没有直接关联,他们只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产品的设计。

声明:本栏目内容为互联网自动转载,如有冒犯您可以联系我们删除,电话:。

亲以后微信付款的还是不要用转账多动下手点击右上角收款输入金额让对方扫二维码就好了。

  微信转错账,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说,微信转错账在防患于未然层面,主要是个消费者体验的问题,微信方面可以做得很多,那事后补救则是个具体的法律问题,这方面相关部门当积极作为。

  微信转账,一不小心转错了,对方拿了钱,拒不归还,立马拉黑。这种事时常见诸报端。

  这该怎么办呢?从此前的报道来看,把钱要回来还真的挺难的。

  像微信方面的常见答复是:“转账一旦成功发送是无法撤回的,如果对方在24小时内未领取,资金会原路退回。如收款方已确认收款,建议您联系收款方协商;若您与收款方协商无果,您可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我司会全力配合人民法院或公安机关等调查取证。”

  很多派出所则可能答复:因为是自己不小心转错的,不属于经济犯罪,不便立案调查,建议直接去法院起诉那名微信网友。

  到了法院,得到的反馈则可能是:由于只知道虚拟网名,不知道真实姓名和身份,法院无法受理,转款人必须通过其他渠道掌握了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才能起诉对方。

  这样事情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那么,这个死结到底该如何解开呢?

  微信在技术上确实存在改进空间

  最近,媒体从浙江省工商局获悉,该局针对近期多起消费者微信转错账维权难事件,由省消保委出面,向方面发出书面《建议函》,并于7月23日进行面对面约谈。腾讯于8月1日回函书面承诺对微信支付予以整改。

  微信转款,或者只需要输入对方昵称,或者直接在对话框中选择转款,其步骤都非常简单。而转款画面,通常只会出现昵称与真实姓名的最后一个字——这很容易搞错。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微信转账不等于银行转账。在现实中,除了扫码支付以外,的确存在发生在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转账行为。不显示全名、仅仅显示最后一个字,有其合理性。从这个角度看,浙江消保委提出的要求转账人填全被转账人姓名的措施,也可能让很多人被迫交出隐私。

  不过,微信的确可以增加一些提示性的环节,或者稍微增加一个步骤,并且可以通过转款双方之间的聊天频次(仅仅是频次,而不是具体内容),来推断双方的熟稔程度。

  当下,按央行防范电信诈骗有关要求,不少银行都要提示客户在限定时间内可以申请撤销。从这个角度看,微信也可参照这点,再增加一个限定时间之后才能到账,限定时间之内可撤回的选项。

  但这只能是着眼防患于未然,至于事后补救方面,微信可做的的确很少。

  生活总是复杂而多变的。转账双方之间的情况非常复杂,比如,甲转账的意图是真实的,只是后来反悔;或者甲与乙进行了非法交易,转账付款之后反悔等等。

  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况意味着,仅仅以转错款为由微信要求对方的真实姓名,对收款人的确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从这个角度,腾讯以隐私为由拒绝告知被转款人的真实身份信息,是对的。否则,一旦潜在风险变为现实风险,腾讯也少不了因为泄露客户隐私负上责任。

  更重要的是,微信不是公权力机构,对双方并不具备强制力,转款与收款人双方都是平等的。所以,转款人隐藏各种意图对腾讯撒谎,就如同对一个普通人撒谎一样,没有任何法律风险。

  打破转错账死结,警方要作为

  但当站在转款人面前的是一个警察的时候,情况就大不一样。

  首先,非法交易转款,然后反悔;或者意图以转错款为由知道对方姓名的情况,就会因为警方的威慑力而根本不会出现。而且,警方是公权力机构,对警方撒谎,会承担法律责任。

  更重要的是,不当得利虽然不属于刑法范畴,但即便是民事领域,警方也有帮助公民的法定义务。更何况,转错款的情况中,有些本身就涉嫌诈骗。

  如果说,微信转错账在防患于未然层面,主要是个消费者体验的问题,微信方面可以做得很多,那事后补救则是个具体的法律问题,这方面相关部门当积极作为。

  在解决诸如此类问题中,虽然市场也尽力解决问题,比如此次腾讯就表示整改,但市场毕竟有失灵之处,这意味着市场解决这类问题是低效的、高成本的,这些领域应是政府发挥力量的地方。

  因此,打破各方踢皮球死结,切实解决微信转错账问题,还在于企业与公安机关、法院形成合力,在事前、事中、事后明晰自身责任,切实推动该问题的解决。

  □刘远举(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转账对方未收款时能撤回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