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父母给我BOA的可以替父母办储蓄卡吗汇钱怎么操作?有懂得大神来教一下吗!

百家号是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为内容创...| 总评分0.0| | 浏览量 0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又是九月开学季,相信各位14飞越成功的Gter 们都已经来到美帝了吧。


首先,欢迎你们来到这个这个腐朽又自由的帝国主义世界[误]。。。
或许部分在东西海岸大城市的 Gter 们已经发现,这边居然和帝都没啥两样[大误]。。。

出国留学,钱绝对是排名前三重要的大事!说到钱,那就绝对无法避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各种支付系统打交道。笔者朋友最近新来美帝,对于很多东西都不熟悉,所以难免出错而花掉一些冤枉钱。

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老大,世界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度,美帝的金融服务比国内要便利得多。相信在来美以前,大家都听说过:

“美帝的信用卡怎么怎么好,回扣优惠多么多么丰富(信用卡攻略参见小达版主的帖子:),美国是一个怎样讲信用的国度,我们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信用记录,尽量积攒一个完美的信用历史云云。”

其实,美帝的金融机构五花八门,支付手段多样。借债购物不仅仅有信用卡,还有汽车贷款,大型购物贷款等。现金结算不仅仅有活期储蓄的借记卡,还有支票,银行电汇,现金实时电汇等等。它们的运作规则各有各的不同,如果你对它们的一些程序不熟悉的话,很容易被 charge 多余的手续费用。

当然,这还是小事,但美帝的金融系统也不是绝对安全无漏洞的,美帝人也并不都是好人,诈骗犯和国内一样到处都是,没有一些常识储备的话,在你专注于高压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对周遭的防范心有所懈怠的时候,就很容易着了坏人的道,如果因此而丢掉大笔钱财和降低个人信用记录那就损失大了——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不少见,尤其在留学生群体中。所以,我决定在这里发一个帖子给大家小小的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希望看到的筒子们能避免走弯路和花冤枉钱。

OK,废话少叙,开始正题,黑儿喂狗~~~

首先先从现金支付账户说起。


美帝日常的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现金支付了,20美元的票子已经算是大面额钞票。平常大家都是拿出各种各样的或塑料或金属的卡片来支付种种花销。所以每当你看到有人在买东西时候掏出了一张 “本杰明。富兰克林” 来,那么他多半就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估计也就是中国大陆来的。
所以,大家如果对此有所介怀,那么还是建议你们尽早去银行办理一个 checking account,将自己手里的现金都存进去,既安全又方便。很多美国银行办理新的 checking account 都会有丰厚的回扣。目前比较丰厚的优惠有(点击链接可以了解详细信息),回扣从 100刀 到 150 刀不等。

Card。此时你在美国就差不多不用现金也能畅通无阻了,基本上所有支付都可以通过这张卡来实现。有些银行也会附赠两到三本支票本,而另一些银行需要你付钱定制支票本——它们也可以当作现金来进行支付,但是这里要格外小心,因为银行系统对于支票一般有至少七天的确认时间,这个期间被坏人利用,我会在后文具体说明。

最后一个号码是你收到的 Debit 卡的卡号。它们三者用途不同。

account number:代表你的现今账户,同一银行不同账户一般后四位的号码不同。

这两个号码在进行银行汇款类型相关的支付类型时候使用。有了这两个号码,你远在国内的父母就可以给你汇款。另外,在你交学费,支付每月水电或者其他每个月都会支付的规律款项也要用到这个号码。如果你有 Assistant 或者 fellowship 等收入,对你最方便的拿薪水的方式叫做 Direct Deposit,在网上设置的时候也要用到这两个号码。

debit card number: 代表你所持有的借记卡。如果你的卡丢失,损毁,或者被盗刷,向银行申请补办或换卡,你所拿到的新卡卡号会与旧卡不同。这个号码一般在你进行网购的时候使用——大多数的 Debit card 会通过 Visa 或 Mastercard 这两大支付系统进行付款。在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要把 account number 与 debit card number 混淆,在向有些机构(比如学校,政府部门,法院等)进行支付的时候如果按照 debit card number 付款,该机构会收取 5 到 20 刀不等的手续费,而你如果用支票,现金,或者在网上通过提供 routing number + account number 进行电汇支付就可以免去手续费——我的朋友就是因为缴学费的时候把 debit card number 提交了而多付了 20刀 的手续费(这在馆子里可以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了!)。

本帖就先讨论这三个内容,以后我还会发帖讨论贷款的申请以及信用记录的创建,积攒和维持。

2013年2月13日我的美国银行(以下美国银行均用BOA表述)账户余额突然变为0了,我收到邮件警报通知,于是我登陆BOA账户,发现BOA把我的账户冻结。我打电话询问,BOA说我账户有一笔转账是欺诈,我问BOA是什么原因,BOA不告诉我,说汇款对方举报欺诈。我告诉BOA,不可能是欺诈,那笔汇款是我和先生一起去办的,于是对方说,那就是你先生举报欺诈。正巧,老公就在我旁边,于是我让老公和BOA通话,老公说他从没有举报过欺诈。他们询问了老公的身份信息后,于是BOA电话端说,需要我老公到BOA的营业网点确认身份,否则不能告诉我为什么冻结了我的账户。(BOA冻结了我的账户,竟然不给我理由,如果汇款给我的人不是我老公,而是其他人,不容易联系到,难道冻结我的账户,都不能给我一个理由。)

  晚上到家后,老公上网查询他的账户也被冻结。(关于这个账户的故事我后面再说)

  2013年1月15日,我们去BOA营业网点,营业网点工作人员听我们说了情况后,首先的态度是这个他们处理不了,需要我们自己打电话解决。13号和BOA的电话结束时说需要我们去网点,于是我告诉BOA,这个事情必须她来沟通解决。于是BOA工作人员开始打电话,了解情况。查询了我的账户,查询了我老公的身份,问我老公是否给BOA打电话举报过欺诈,他说没有,对方工作人员看看我,又看看他问,“真的没有?”我老公说,“没有。”对方工作人员又看看我,又看看他,眼神耐人寻味。于是她又开始核实我老公身份,给了一个电话,不是他的,查看了他的护照,号码似乎也不对。于是她又开始打电话,大概一个多小时后,她给了我们一个联系人,似乎是BOA负责欺诈部门的工作人员,叫Ofelia Vilches。她说休斯顿时间10:30am,Ofelia会和我们联系,我们也可以和她直接联系。至此,BOA还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解释为什么我和老公的账户都被冻结。

  2013年1月15日10:40am,我们回到办公室,没有等到Ofelia的电话,我打给她,电话接通,得知她就是13日和我们通最后一个电话、指控我欺诈的那位BOA工作人员。于是我们的对话开始了,总结如下。

  我:请告诉我,我的账户发生了什么事?

  Ofelia:你们把别人账户的钱转给自己了。(这说什么呢,我和我先生怎么能把别人的钱转给自己?)

  我:不可能呀,这笔汇款我和先生是在BOA网点的柜台办理的。

  Ofelia:你们转了别人的钱。

  我:这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在柜台办理,他用护照办理的,怎么可能转了别人的钱?

  Ofelia:可能是柜台操作人员,转了别人的钱给你们,但是你老公不知道他账户有多少余额吗?我需要和你先生通话,我不能和你说了。

  于是我去叫正在开会的老公来讲电话,老公接上电话。

  Ofelia:你们用了别人账户的钱,你不知道吗?你的账户余额有多少钱?

  老公:我不记得我的账户余额。

  (好现在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我先生账户的故事:

  2012年4月我先生的BOA借记卡过期,于是他去BOA申请新卡,但这个卡从未收到。2012年8月初,他二次去BOA申请借记卡,这个卡还是没有收到。随后就是8月底,我和他同去BOA办理业务,因为他一直没有收到银行卡,而且这个账户7、8年前在加州开的,几乎不怎么用,网上银行密码他也忘了,所以卡里资金是什么情况他没印象了,于是我们同去柜台,询问余额,办理业务,被银行质疑的汇款就发生在这次。)

  Ofelia:你怎么能不记得你的账户余额?

  老公:我真的不记得了。

  Ofelia:我们每次都给你寄银行账单,你怎么能不知道?

  老公:我没有收到过,而且我两次去银行申请新卡,都没有收到,账户余额多少没印象了,才去柜台询问及办理业务。

  Ofelia:你的账户没有那么多余额,你怎么能用别人的钱?

  老公:请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

  Ofelia:你们从别人账户转走了钱。

  老公:怎么发生的,我们在银行柜台办理,用了我的护照。

  Ofelia:可能是我们柜台工作人员出错,给你们转了别人的钱。

  老公:你的意思是BOA出错把别人的钱转给我夫人了。

  Ofelia:我的意思是,你们用了别人账户的钱,你自己账户有多少余额你不知道吗?

  此后的对话Ofelia就一直和我们玩文字游戏,就不承认BOA有错,而一再质问老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账户余额多少,而用了别人的钱。

  Ofelia:你知道你们拿了多少钱吗?你还欠BOA多少钱吗?(语气强硬)

  电话端Ofelia给我了一个总额,让我确认是否正确。她说的数字我们需要核实,因为那天办了几笔业务,已经几个月过去了,平时老公的账户,他从来不打理,也不记得具体金额。于是我要求她给我所有发生金额的单据,我确认后再讨论。

  挂了和Ofelia的电话,我和老公开始分析整件事的过程:

  2012年4月和8月两次去BOA营业网点申请新卡,但银行都寄出,我们从未收到。于是12年8月底,我们拿着老公护照去柜台办理业务,BOA工作人员出错把别人的钱转给我们了,我分析是个和老公同名的人。

  我们美国公司的合伙人,正巧认识BOA的一个VP,于是给他打电话询问,沟通后,对方给的反馈是:BOA在加州有好几个和老公同名的账户,他们出错把另一个账户的钱转给我了,所以建议我们立刻偿还欠BOA的钱,如果不及时处理,他们将向信用评级机构举报我们。

  这通电话后,一切都非常清晰了。

  BOA一开始冻结我的账户,是因为BOA以为我欺诈。后来发现我的老公是那个给我汇款的人,但不是那个举报的人,于是冻结了我老公的账户。后来他们发现自己出错,汇了别人的钱,但是始终没有承认自己出错,而一再质问我先生怎么能不知道自己账户余额。

  可笑,我先生不知道自己账户余额,是他马虎,但是BOA作为银行也不知道他的账户余额,而且转了别人的钱给我,这就是严重的错误,而且处理事件中,态度一直非常强硬,一直当我们是诈骗犯对待。因为我们是外国人,英文非母语,不能用英文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BOA一直和我们玩文字游戏,从来没有承认BOA有错,而一再指责我先生没有理由不知道自己账户余额。

  试想一下,有没有如下事情的可能,如果当日我们去存款,而被BOA工作人员存入了别人的账户,像老公这样的马虎人,从来不关心自己账户余额的,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存款已经进入别人的账户。再试想一下,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如果他们是这样一个不严谨的工作方式,又是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处里态度,BOA离关门还远吗?

  人在海外遇到这样的事,人生地不熟,有理也被欺负,说的不好听一点,我认为BOA是在侮辱我们的人格。这个中间BOA工作人员对我们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中间是否有对外国人的歧视。

  海外生活被严重误读的八件事

  国内又掀起了一轮移民热,甚至有人比较在北京买房和移民海外哪个值的问题,感觉目前海外生活的层面有些是被严重误读了。比如说:


1、国外工作机会一大把。

  现在很多人让孩子在大学阶段出国留学,很大原因是因为国内大学生目前的就业难问题。但是看目前美国加拿大的就业机会一样不容乐观,尤其是国际学 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感觉过去我们学政治课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现在有切身的体会。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特别多的人会失业。有些中坚力量如果是在 国内工作,不管是国企还是外企,基本都不会受到失业的打击,但是国外就不一样,很多人在一辈子的工作经历中会有多次的失业机会。这一点,没有足够的心理准 备是不行的。


2、国外老百姓都很有钱。

  最早人们对于海外生活的印象,就是遍地是黄金。我不知道几十年前美国是不是这样,但是现在在国外赚钱尤其是赚大钱绝对不比国内容易。那种以为在海外读书之后就能很容易找到工作赚大钱的想法很不现实。比如温哥华,一般的本科毕业生也就是4/5万的年薪,逐渐涨到6/7万就不错了。其他地方可能会高一些,但是8万以上相对来讲也不容易。尤其是高薪部分的高税收,使得绝大部分国外普通人的家庭年收入不可能太高。从这一点上来说,国外的工薪族要比国内多,能象国内那样大把存钱的人并不多。记得有人向国外的亲戚借钱,不借还不高兴。其实生活在国外的人都知道,没有存款还有房贷是国外人生活的常态。


3、国外生活舒适加浪漫。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到哪都没错。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你的经济实力决定了生活质量。国外人的生活主旋律也是为生存而奋斗,只不过奋斗的 过程中会享受舒适和浪漫。这里面尤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国外保证基本生存的费用要远比国内高。比如加拿大要想保证基本的生存,至少要有2万多加币来 保证。这个费用基本上是恒定的,你的生活水平如何基本上就看你赚的钱和这个数字之间的关系了。换句话来说,如果你一年能挣20万人民币,在国内生活要比这 里舒适得多。但是如果你能挣的钱远远超出这个部分,那剩下的越多,你对国外的感受就会越好。同样一个人,做留学生的时候感觉国外的生活像老鼠,等到找了好 工作,一下子感觉象天堂,这些都不奇怪。


4、国外房子很好很便宜。

  如果和目前变态的中国房价相比,国外的房子确实很便宜,尤其是相对应于社会的平均收入。但是,国外大部分的中产阶级也是一辈子奋斗一套房,并且绝对不可能毕业就买房。那些现金全款买房的不可能是靠国外工资过日子的普通老百姓。只不过,国外的地广人稀决定了他们穷人也能住house,而这个house的内在含义在国内外还是不大一样的。如果你听说谁谁谁在国外买了一个house,绝对不能像在国内一样把这人划到富人阶层去,就好比说在国外开个宝马很平常一样。国外很多房子年头很久远,虽然质量很好不会出现轻体裂缝之类事情,但内部的设施不完善也是很常见的事。尤其是国外的房子一切修修补补都要自己搞定,否则养房费用惊人,这个难度在国内的时候远远想不到。


5、国外教育让孩子都成材。

  国外教育有很多层面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并不能保证到了国外都成才。国外教育所谓的精英教育是有一定的比例基数的,也就是只有15%左右的孩子会 上好大学,向精英方向培养,剩下的基本就是社会的基石。也正因为这一点,国外教育特别注重公民教育、尊重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如果你想 让自己的孩子成材,成为顶尖人才,那就要自己格外投入才行。从这一点上来讲,把孩子送国外贵族私立学校或者排名好的公校会有点用,但是决不是送去了就一定 会有最后的结果。尤其是那些在国内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不喜欢学习的孩子,说到了国外就自然成了好学生也基本是天方夜谭。


6、到了国外英语自然就能好。

  学英语要环境,没错,但是认为到了国外有了语言环境英语自然好,同样是个非常大的误区。包括孩子,同样是生长在这边的,英语水平也是天地之别。这一点,和国人的语文程度差别之大同样的道理。到国外学英语的价值在于在国外你能看到人家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足够的材料(包括书籍),然后可以按照这个方法继续往前走。这是真正价值的核心所在。很多小留学生过来之后根本不重视阅读,靠一些皮毛就觉得自己英语如何如何好,家长看到孩子口语不错就以为英语有多棒甚至对孩子有了不切实际的要求,这就象有些国内的农村孩子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口语很好但中文也并不好一个道理。英语要想学好,和中文学习一样,每个年级有每个年级的要求,要一直坚持才行。


7、国外教育太松散,中国基础教育最扎实。

  这一点,我感觉只能说国内外教育和国内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都不一样。国外普通公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格公民,是为了让金字塔的基石更牢固。 如果如果你想让孩子成为塔尖,那就需要家长自己想办法,额外付出努力。同样国内的基础教育可以为孩子读更高的学位奠定基础,但是对于顶尖人才所需要的创造 力、想象力确有损害,而且对孩子真正的自信心、领导力、演讲口才、独立精神(中西方早教的五点根本区别,童子军:加拿大孩子的必修课)培养都有欠缺。而且 国内教育对于孩子将来成为普通人的基本技能和良好心态培养也还存在很多问题。


8、国外吸毒、酗酒、暴力犯罪严重。

  自从我写了加拿大教育好的层面,有人留言就说国外吸毒、酗酒、暴力犯罪的问题。尤其是加拿大孩子吸毒的博文出来以后,有人惊呼不能送孩子去加拿大了。实际上,这仅仅是国外生活的一个层面,谈不上是主流,甚至我们平时都感觉不到。但是,如果想让孩子出来,必须对这些有所了解,了解不好的方面并且想办法去避免,才是最值得做的事情。

  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在国外生活最大的收获是人可以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不浮躁、不盲从,对家的幸福感体会得更彻底。而且,对人对事,都可以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分析判断,对孩子未来的发展,也有了和过去不一样的认识。但是,每个人对生活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有人说,人这一辈子不就是要出人头地嘛,如果是这样的想法,国外生活或许真的不是一个好选择。

  中国人移民后的凄凉自白:国外不是什么天堂

  作者南桥撰文:斯坦福大学博士王庆根学业和事业都很成功,却因抑郁症自杀,留下儿女。他的经历和我惊人相似,美国生存的压力究竟有多大?移民后为什么还会抑郁?

  南大校友王庆根,原为奥赛金牌得主,斯坦福大学化学博士,Paypal的首席工程师,可以说学业和事业都很成功,却因抑郁症自杀,留下一双儿女。

  王博士的经历和我惊人地相似,我自己还苟活着,但同病相怜,觉得我们这些在美国生活得时间比较久的人,有必要多说说自己实际的生活状况,让其余的人做选择的时候,起码多一些参考。

  我不知王博士的离世究竟是什么原因,但不妨借题发挥,顺着“压力”这个话题,说说在美国生存的压力。

  国内报道,多强调王走上绝路,是因工作压力太大。表面上看这似是最合理的解释,但未必有普遍意义。就我自己的体验,海外中国人的隐形压力不止工作。

  事实上,工作压力有时候还算次要。美国职场环境相对宽松,大部分美国上司处事随和。做同类工作,可能在国内的压力更大。当然我这里说的一切话都是笼统的说法,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那看不见的让人崩溃的压力究竟来自何方?我最近就遇到几个人,也抱怨说自己快得忧郁症了。原因和工作本身无关,倒是都牵涉到海外生活的孤立无助,或是紧张的家庭关系。

  这种紧张来源有很多,比如孩子上学。美国学校通常三点下课。很多地方又规定,不到法定年龄,孩子不可无大人陪伴,单独在家。如果夫妻双方都上班,孩子的接送和安全就成了大问题。

  另外,美国的暑假长达三个多月,这中间孩子怎么办?有的送回国,有的请国内祖父母来带,有的花钱请人, 有的送往暑期的各种夏令营。每一种方法,都非常折腾。

  美国人自己也有这些问题,但他们毕竟是本地人,解决办法更多。有些是夫妇的一方把工作辞掉,或者换成兼职工作,时间上灵活起来,以便照顾孩子的起居和接送。

  目前来说,美国经济萧条,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即便这样,妇女在家不上班,也是常态,所有人都理解,她们自己也坦然。

  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太太,被人指责“一辈子没工作过”,能谈什么经济?这个说法,反倒让罗姆尼得分。罗姆尼太太说她家中要负责五个孩子,这不叫工作什么叫工作?这个说法赢得了很多选民的认同。

  美国的纳税是根据全家收入来算的。除非真能挣到钱,否则,考虑到纳税、雇人看孩子成本,孩子成长中家长参与的欠缺等多方面原因,去工作反而得不偿失。

  如果孩子多,夫妻一方收入不高,那还不如别去上班。一定有那么一个公式,让我们计算到工作与不工作的成本-收益平衡点在哪里。

  第一代移民多为“孝顺”所累

  这也不仅是经济问题,个人自我认知和心态调整也很重要。来自我们大陆的家庭,心态一关就很难过。不少家庭里,夫妻在美国生活久了,可因地制宜,适应当地环境。

  但国内父母甚至其他亲戚的聒噪,则是新的一重压力。有些老年人一辈子下来,除了工作挣钱,找不到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可以去寄托人生的意义,也无法理解美国这边的情况,用国内环境下的心态,乱出主意。

  他们有的是为了面子,希望告诉他人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某某地方上班,不希望邻居同事亲戚朋友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没工作”。

  他们不知道,这有时候是为了家庭的整体利益作出的一种主动选择。子女有时候出于孝顺,只好依从,好让国内父母显摆,小家庭的苦只有自己去尝。

  也有的父母观念错误,比如“不要在家吃闲饭”,“不要吃丈夫的饭”,硬是劝子女去上班。中国家庭,很多是一方出来读书,一方陪读,有了机会另外一方去读书,本来拿学位就有早晚,不是都能顺利找到理想工作。

  有的家庭为了省几个钱,让国内老人过来带孩子。这会使得带孩子的问题表面上缓解,但是这会生出很多新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是医疗,在美国,保险通常只保“核心家庭”,亦即配偶和孩子。来访的父母不算dependent. 只能去另买保险。保险公司遇到这种既不是美国公民又不是年轻力壮的人投保,保险费通常很昂贵。

  很多家庭看情况还行,就去侥幸赌一把,不去买,但一旦父母在美国生病,又没有保险,最终医疗费惊人,甚至一下子就能把小家庭拖垮。

  这种风险,一些来访老人可能并不知道,有时候也不能理解。遇到这类问题,甚至在子女本来就已经压力重重的时候,因为自己不满而抱怨,让子女的家庭平添矛盾,使得人到中年、夹心饼干一样的他们痛苦不堪。

  美国人在家庭关系中把夫妻关系摆在首要位置,夫妻关系和谐,子女会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之下,父母亲也可放心地安度晚年。

  中国舍本逐末,教孝不教慈,把孝道摆第一位,甚至孝道压倒人道,把很多其它的关系给扭曲了。

  久而久之,家庭的裂痕越来越大,小家庭又为了儿女或者父母的面子,强忍着在一起,形成过也过不好,离也离不了的亚婚姻。到了海外,在新的文化环境之下,这种冲突越发明显。

  另外一个压力源是工作许可的问题。美国的移民是一个复杂、漫长而又头痛的过程,人在美国扎下根来并不容易,有时候也没有必要,因为现在在国内,出国旅游、访学、商务也越来越容易。如果选择移民,除结婚和投资的渠道外,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未来面临的是职业移民。

  这方面大部分人的过程相差无几:大家先读书,然后找工作,根据工作,一层层办工作许可,每一次都是一场小小的战斗。

  要是读博士,起码得四五年时间搭进去。然后利用一年到一年半(因专业而异)的“职业实习期”(OPT),此间可合法找工作。

  OPT是比较临时的工作身份,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得尽快转成工作签证。工作签证需要雇主帮你申请,雇主不肯,你只好再去找肯帮你办的雇主。工作签证三年一延,最多七年。

  这期间,大家努力去办理绿卡。绿卡办理分几个优先顺序,杰出人才办得很快,这要看你的学位(多为博士学位),学术成果等。

  余下类别多有根据国别的签证配额排期(相当于“入户指标”),排到了才可办理。这排期三五年是常事。排期中,不可轻易改变工作,这让很多人只好接受不满意的工作,这中间离开美国再回来,还要花钱申请Advance parole, "Parole"也是犯人假释的意思,真是“移民监”了。

  几番折腾下来,到最终不再受“身份”限制,搞不好就八九年甚至十几年过去了。好多人当年的梦想,早已灰飞烟灭。大家只好把兴趣放到孩子和房子身上。

  自我的丧失,对一个人来说是很凄凉的事。坦白地说,很多第一代移民的人生基本上就这样荒废了。能自我安慰的一点,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不需要这样再来折腾。

  出国是有风险的事,各位需要慎重。我倒不反对移民这件事本身,但是需要好好权衡。千万不要有童话思维,认为到了美国,就可以“永远幸福生活”了。很多问题,不会因为你飞越了太平洋,就可以永久地留在身后。

  目前喊移民的中产家庭很多。遇到一个问题,人们解决的办法,一为抗争,一为逃离(fight or flight)。来美国十年了,我发觉flight也不是长久之计。

  但愿我们都去努力,让中国的教育和各方面大环境能好起来,日后大家的志向,会从“美国梦”,转移到“中国梦”上面。

  我想我能做的,是尽量去介绍美国的教育,好让我们教育各界人士去取长补短,让日后的教育者、家长和儿童,对他人的模式,不再是只能望洋兴叹。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网站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目的在于传递信息。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生活


乞讨者,好像全世界都有,美国也不例外!


  美国人的微笑很真诚。美国人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不会掩饰。


  美国人从小就在地毯上摸爬滚打,什么螨虫,什么寄生虫,根本不当回事儿!


  美国人对甜点小吃什么的,毫无抵抗力!


  美国人很有耐心,等待时很安静、很悠闲!那怕飞机晚点,也不紧不慢,悠闲自得!


  美国人有时很无聊,晒晒太阳,喝杯咖啡,就满足的不得了!


  一个三明治、一瓶饮料、席地而坐,大吃大喝,这样的场景是家常便饭!饭前便后要洗手是国人的理论,美国没这事儿!


美国一堆乱七八糟的法律誓死保护着妇女儿童的权利,让她们成为美国社会最爽的阶层!所以,在美国男士结婚要慎重,一旦结了,别无选择,对你老婆孩子好点吧!


  奶油、巧克力、冰激凌等等,在美国就是“毒品”,因为她们绝对离不开这些!


  在中国看似无聊的举动,在美国却大行其道!美国人的娱乐值很低,一点点事就能让他们兴奋的手舞足蹈!



  美国的公共设施很节俭,缝缝补补又十年很适合美国!


  美国人爱开Party,也爱扎堆去餐厅或酒吧


  美国人喜欢加长车!


几个学生在华盛顿白宫门前的草坪上玩后仰翻!美国学生除了像PSP或者游戏机什么的,家里能给你玩乐的钱很少,你得自己挣!美国学生很崇尚运动和挑战,所以这种玩法很受欢迎!


  带狗旅行已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在那里,狗狗会受到主人细心的呵护!还有许多动物保护协会,很多狗狗都配有GPS狗环!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没车就没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以替父母办储蓄卡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