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法系的形成与特点经济已经世界第二了,为什么在欧美和港

法系与法律体系的区分。

【回复】法系是在对各国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历史渊源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概念。

当代世界主要法系有三个: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法律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法系。其他的法系还有伊斯兰法系、印度法系、中华法系、犹太法系、非洲法系等。对资本主义法影响最大的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主要区别在于:

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是成文法系,其法律以成文法即制定法的方式存在。英美法系的法律渊源既包括各种制定法,也包括判例。

2.法律适用不同。前者习惯用演绎形式,后者习惯用归纳的形式。

3.判例地位不同。前者不是正式渊源,后者是法

4.法律分类不同。前者分为公法和私法,后者分为普通法、平衡法。

5.法律编纂不同。前者倾向法典形式,后者倾向单行法。

6.诉讼程序不同。前者的诉讼程序以法官为重心,具有纠问程序的特点。后者的诉讼程序以原告、被告及其辩护人和代理人为重心,具有抗辩式的特点,同时还存在陪审团制度。

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主要由七个法律部门和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构成。

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个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是: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由此可知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不属于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本书是司法部2005年度科研项目“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和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建设资助出版项目“法律移植论”的最终成果。本书主要围绕五个部分进行:一是对古代法律世界中法律移植的状况进行考证,作出说明。本书第一章做了这个工作;二是以世界上三大法系,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作为法律移植的典范,进行系统梳理,揭示其发展的脉络。这构成了本书第二、第三、第四章的内容;三是对中国近现代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移植外国法律的情况进行阐述,并得出若干有启发意义的结论(第五、第六、第七章);四是我们已经处在全球化时代,因此,目前研究法律移植的问题,必须将其放入全球化的进程中考察,这就是第八章的内容;五是对以上整个的研究需要作出一些总结,并对与法律移植相关的一些问题作出理论上的说明,这就是第九章的任务。  本书是司法部科研项目“法律移植与法律本土化”的最终成果。本书主要围绕五个部分展开论述:一是对古代法律世界中法律移植的状况进行考证,作出说明;二是将世界上三大法系,即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伊斯兰法系,作为法律移植的典范,进行系统梳理,揭示其发展的脉络;三是对中国近现代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移植外国法律的情况进行阐述,并得出若干有启发意义的结论;四是在我国已经处在全球化时代的背景下,研究法律移植必须将其放入全球化的过程和视野中考察,本书对此作了非常详尽的阐述;五是对以上研究作出理论总结,并对与法律移植相关的一些学术问题,作出理论上的说明。全书体系完整,语言流畅,观点鲜明,资料翔实,是近年来法律移植和本土化研究领域中的一部创新之作。【作者简介】  何勤华,男,1955年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部留学。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学史》(三卷)、《20世纪日本法学》、《法律文化史谭》、《律学考》等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三十余篇。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199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第一章古代法形成发展中的继受与移植
第一节古代巴比伦的法律移植活动
第二节亚述与赫梯法律的承前启后
第三节希伯来民事规约对古代西亚地区民事规范的移植
第四节西方基督教世界对希伯来法的吸收、移植
第二章法律移植与大陆法系
第一节大陆法系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章法律移植与英美法系
第一节英美法系的概念与特征
第四章法律移植与伊斯兰法系
第二节伊斯兰法系的形成
第三节伊斯兰法系的扩张
第四节两大西方法系与伊斯兰法系的交流与融合
第五章近现代中国对大陆法的移植
第一节晚清法制变革与大陆法的初步移植
第二节民国时期法制建设与大陆法影响的加深
第三节新中国法制建设与大陆法的影响
第六章近现代中国对英美法的移植
第一节晚清法制变革与移植英美法
第二节民国时期法制建设与移植英美法
第三节新中国法制建设与英美法的影响
第七章近现代中国对苏联法的移植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以俄为师”时期对苏联法的移植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结合国情逐渐移植苏联法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移植苏联法
第四节近现代中国移植苏联法原因的反思
第八章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移植与本土化
第一节全球化背景的学理分析
第二节法律视角下的全球化
第三节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移植
第四节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移植的新特点
第五节留给本土化的思考
第九章法律移植与本土化相关问题综述
第一节法律移植与本土化若干问题辨析
第二节法学移植和其他社会科学移植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节法律移植理论对中国法学发展的贡献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前身为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译书局翻译“西学”教科书和其他图书,编书处编纂“中学”教科书,北京大学的出版活动从此开始。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坚持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繁荣学术,服务社会的办社宗旨,坚持立足北大、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开放办社模式,坚持“教材优先,学术为本,争创一流”的办社方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声誉的大学出版社。

【摘要】:质证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质证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大陆法系国家质证制度显示出很多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质证制度的特征。而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在很多方面都与大陆法系国家相似,如果从两大法系中寻找更容易借鉴的质证制度,大陆法系质证制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法国、日本三国的质证制度,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质证制度的内涵和模式的基本介绍。笔者围绕质证的主体、对象、内容等要素界定质证的概念,并对质证模式的划分进行简要概述。笔者着重分析了两大法系质证模式与诉讼模式的划分,澄清了为何两大法系同属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而具有不同的质证模式。第二、三、四部分分别是德国、法国和日本质证制度的详细介绍与分析。大陆法系强调成文法,因此笔者首先介绍了德、法、日三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质证程序的规定,然后对其质证制度进行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的深层分析。大陆法系国家质证制度有一定的共性,但在具体的质证规则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笔者在分析各国的质证程序时,着重于动态分析各国质证制度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在分析角度上,笔者选取了多种角度对质证相关制度进行分析,例如,各国司法改革的历程,法律文化基础,法律文化移植等方面。文章第五部分是大陆法系国家质证制度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笔者对外国质证制度进行总结后着眼国内,认为我国质证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质证制度的差距在于法律原则、质证程序、相关制度三个层面上,因此,在我国质证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到约束性辩论原则的贯彻,其次在具体程序的设计上,要在法官程序控制权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之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另外证据制度、审判制度、法官制度等相关制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1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朱海蓉;;[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埃德加·伊塞尔曼,赵珺妮;[J];德国研究;2003年04期
莫彩蓉;[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王胜伟,喻煌,胡昇;[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侯登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王亚明;;[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王亚明;黄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李学宽;郭志远;;[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沈雪中;糜方强;楼丽;赵宝琦;;[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王荣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叶国平;;[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宁静波;;[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睿丽;;[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杨衍宇;刘曦;;[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张保生;王进喜;吴洪淇;;[A];中国法学三十年()[C];2008年
饶世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笑侠;[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06期
赵钢;[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程宗璋;[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1期
宁新海;[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齐树洁,黄斌;[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王永风;;[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蒙晓毅;陶建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应山;刘碧洲;;[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张小满;;[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陈新;;[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庄依众;;[A];激浊扬清——廉政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赵海怡;李斌;;[A];《制度经济学研究》第二辑[C];2003年
吕树军;;[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许永杰;贺宝健;;[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毛永红;;[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刘萍;;[A];2006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郭宏鹏 实习生 王雄 通讯员刘宏;[N];法制日报;2004年
高邮市人民法院 龙启祥;[N];扬州日报;2005年
河南省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 博爱县人民法院 郭春明 皇真理;[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陆法系的形成与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