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后是几月几号月入十万,什么行业

按照@居无竹提供的统计数据,2015年国内年收入超过120万的人口,大约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之间……也就是说,即便是图中的超人,也只不过可能是刚刚“够得着”而已……

不用说,“出人头地”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艰难的事情。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想:“若是十年前我看到这个问题会怎么想?”答案是:

“十年前的我,即便已经财富自由了,也觉得月入十万并不容易……”

我个人对财富自由的初级定义是:

你的收入超出你的生活支出一定程度,乃至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安全感。

十年前的我,除了主动收入(卖自己的时间讲课赚钱)之外,还有两本可以给我带来足够支撑所有生活支出的被动收入的书(事实上,其实其中一本就够了;被动收入这个词,到了十年后,我把它换成了“睡后收入”,即,哪怕你睡着,也会产生的收入……)。

即便如此,为什么我还是觉得“月入十万”很难呢?

因为这里面有个隐含的前提,要持续稳定的月入十万,而不是这个月十万、下个月没有了……十年前的我,真的没有足够的信心,也说实话确实想不到我那两本书在市场上可以卖十年以上,并且依然销量只增不减……

可实际上,想来想去,我个人觉得另外一个四个字的答案更为重要:

那一线希望,不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活到现在还劲儿劲儿的根本原因吗?

不仅可能,还有可能“成片地出现”。

我在很多场合提过,在SARS期间,我的新东方同事中有个小圈子,天天闲着没事儿只好打麻将;其中包括现在锤子科技的创始人罗永浩,现在的央视节目主持人张晓楠,现在的Cobuild基金创始人铁岭,现在的FreeS基金创始人李丰……那个时候的我们,谁都没有做到月入十万……不过,我们好像也从未想过要深入讨论“如何做到月入十万?”最终,我是这个圈子里最后一个跟上的人。

知乎上的答案已经很多了,在这里我就只说一点好了,说实话,这也是在我眼里最重要的一点:

2015年9月份的时候,我发了一篇文章,说,《在线教育的春天来了》。随后的时间里,我拜访了很多很多做在线教育的人,大家的数据都差不多:增长很快。

为什么呢?我有个很简单的解释:

更多人更愿意为获取知识付更高的费用了。

在线教育的数据增长很快,常常并不是因为做得好,做得对,只是因为有付费意愿的人更多了,愿意付更高价钱的人也更多了……大白话地讲,“你没发现知识收费更容易了吗?”

最近的三五年里,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2010年的时候,人们还习惯于用“在线”、“不在线”形容自己的上网状态,现在呢?仅仅几年过去,现在只有有电没电的区别(没信号的情况都越来越少了,无论是4G还是WIFI)……几年前国内的互联网上在线用户只不过几千万,现在呢?仅仅京上广深杭几个大城市里,就有几亿的终端一直有电……

终端密度大幅度提高这事儿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

过去,人们被知识无用所误导,多少有点自然:因为那些通过获取知识最终进入另外一个阶层的人,相当于在人群中消失不见了……大家看不到他们的变化和结果。

终端密度提高的表现之一就是,

无论什么事情,传播效率传播效果都获得了几何级数级别地提高……

举个例子:十年前某大学教授被嫖娼致死,很多人并不知道;十年后,雷阳事件感觉全人类都知道了……

在知识变现方面,我们不用提那些超乎寻常的例子(比如,小县城考进清华后来去了美国顶级大学再后来掌管了那个学校的基金这种例子),只说我亲自教过的学生:2008年-2012年这个期间,每年我都批量地送小朋友们去美国读本科(那时候我开了家留学咨询公司),时至今日,这些孩子毕业后年薪过百万的比比皆是,最损也有税后年薪十万美元。放在过去,他们的生活对其他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存在的,顶多是“传说”而已……所以,很多人还在被“读了那么多书却过不好这一生”之类的话糊弄。

然而,在终端密度极大提高的时代里就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人最终可以“看到”了……所以,今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反应过来,原来别人赚钱比自己多,真的是因为自己有很多事情不知道……所以,一部分人觉醒过来,开始重视知识,实际行动表现为:付费购买知识。

过去,也许真的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已经确定不是如此了。若是在这个转折点正在发挥效用的时候,你已经是个知识积累丰富的人,我猜,月入十万,可能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事情。

之前,有个答主@蓝海被扒皮,只好撤掉了他那被吐槽无数的答案:

为小区停车场的车,提供夜间除尘服务。每个车主每月只需缴纳100元钱,洗车店就可以利用晚上的空闲时间,派工人为它的车除尘,这样车主第二天早晨,就可以一尘不染地开车去上班,很多高端楼盘的商务人士为了面子,都肯花这点钱的,毕竟一个月才100元。如果你们小区有5000辆车,每辆车每个月100元,一个月你的营业额就是50万,一年下来营业额就是600万。……假设你们小区没有5000辆车,只有2500辆车,营业额就是:2500辆车×100元/月×12个月=300万,营业额300万-成本200万=100万。

很多人说的的月入十万,是站在一个打工阶层的视角来看问题。很多人工作后都非常努力,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不忘闲暇周末报各种培训班,甚至脱产回炉再造念MBA,这一切的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早日升职加薪,实现月入十万,甚至财务自由的梦想。

收入分配的要素按照优先级排序是:风险>资本>劳动。

对于单纯的打工者而言,往往其投入的要素是优先级最低的劳动,所以其在价值(收入)分配当中,也处于分配链的末端。

金融学里一个基本的理念是,所有资产定价都无法绕开风险这一核心要素,或者说资本资产的定价,就是对风险的定价,也没有什么大的问题。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之一CAPM就是讲述资本资产的定价,取决于它同整体市场的联动性(风险大小,行业里叫beta)。

这就是为什么在投资行业,往往绝对收益最高的是成功的天使投资,极端如MIH对腾讯公司的投资,3200万美元变为现在近600亿美金,回报2000倍,这一成绩全球投资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对风险是价值分配的第一优先要素的最好例证。

不承担风险,是不可能获得高回报的。同样地,成功的创业者后续获得的一系列财富,也属于利用其承担的风险,参与对价值的分配。

资本这一要素和风险往往是联接在一起的。但有时也可以是分离的,例如在Pre-IPO进入的资金,可能承担的风险就比较低,而早期的(互联网)创业者几乎不会凭借资本参与后续创业成功的分配。MIH类似的案例,则属于资本和风险相结合的情况,为多。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提到的那条真理如此普遍而纯粹。因为劳动的提供者,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如果失业算一个的话),无论公司经营情况如何,你总会获得规定的报酬。

另一个简单而纯粹的结论

打工者创造的价值,通过让渡风险,大部分转移给了老板(股东)。

企业价值的大部分是员工创造的,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没有哪个公司可以仅凭老板和几个管理层就能实现营业收入和增长。但只有老板承担了公司经营的风险,员工没有,甚至职业经理人也没有。

员工通过让渡自己创造价值的大部分给老板,同时也让渡企业经营的风险,这其实是一项公平的交易。

市场对风险的定价,以及由此形成的承担风险作为首要优先要素参与产出的分配,大概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果是某个人发明了这个规则,这个人足够拿一百次诺贝尔奖。

对风险的承担其实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之所在,在产出前面,以承担风险的多少来决定最终的报酬分配,也是整个经济和商业体系运转最公平的保障机制。

富二代,官二代,贪腐怎么解释呢?

如果你把各种二代和他们的家族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看,其实就很容易理解。贪腐官员,承担了落马的风险,政治生涯终结的风险,身败名裂的风险,所以他获得了应该有的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也是非常公平的。

离开风险的承担,你只能过一般人的生活

一般人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概率这件事是很准的。

你不会买彩票中500万,你不会成为比尔盖茨或者李嘉诚,你不会坐飞机掉下来,我们当中很少的人会创业成功,我们之中有30%的人会离婚,我们之中大部分人会活过65岁,你也不会娶到范冰冰,或者嫁给王思聪,当然,王健林或者马云也不会哪天碰巧想起你来和你谈个生意。

一般人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竞争会让你只能过上平均的生活。

你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利用闲暇充电,回学校读MBA,和上司同事处理好关系,这些都是一般人所谓努力的范畴。你会做,其他人一样会做,你读哈佛的MBA,别人读个耶鲁的斯坦福的,也并不比你差。

以上提到的这些努力,是没有门槛,或者说门槛是不高的,有太多的人冲进来和你做同样的努力,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努力的回报只能是一个平均的水平,这是竞争的均衡。这就好比,如果市场只有你一家卖菜的,你可以卖100块一斤,但是如果有100家卖菜的,你只能卖2块钱一斤。

你可能会说,买股票,或者至少上面描述的这样买股票,和赌博有什么分别?创业成功的概率那么小,一将功成万骨枯,和赌博有什么分别。没错,从承担风险这一点来讲,投资股票的持续成功,创业的成功,和赌博的确没有分别,不过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得明白一个简单但是很多人都会忽略的事实:

如果你永远只在一般人努力的范畴里努力,那么你努力的结果一定会被竞争拉平到平均水平,你永远也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甚至也很难实现月入十万。

只有你跳出这片“努力”的红海,开辟一个只有少数人涉足的蓝海,才可能真正取得大部分人都无法获取的回报,这种回报,是对你承担风险的溢价补偿。如果你贪图安逸,生性保守,那你最好趁早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

综上,要想获得高收入(如题目所言的月入十万),不承担风险,是永远不可能的。生活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揍的游戏,不要只盯着别人的收入,要看看别人背后承担了什么,你是否承担得起。

最后,请不要在留言区问这种问题:我承担风险了,可是也没见我赚了很多钱啊?这个问题就像是:我努力了,为什么也没成功?我默认你能分得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提到月入十万,显然是站在一个打工阶层的视角来看问题。很多人工作后都非常努力,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不忘闲暇周末报各种培训班,甚至脱产回炉再造念MBA,这一切的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早日升职加薪,实现月入十万,甚至财务自由的梦想。

然而残酷的是,这些方式,基本都无法让你达成月入十万的目标,更不用说财务自由。结论都是:此路不通!

反正,希望是自己给自己的东西,跟别人没关系。

小编先给大家郑重道个歉:不好意思做了回标题党。

就算全中国人民都生活在北上广深,大学985,人人刷知乎,毕业后要么当码农,要么做金融。

月薪平均数,讲真能到一万块就谢天谢地了。

月收入十万的,都不是普通人。

华为年入1500亿,撑起深圳GDP一片天,微信爆文“35岁财务崩盘”男主不过每月拿两万。

全世界横着走的“宇宙行”工行董事长,税前年薪你可以猜下有多少。

去年数据公布啪啪打肿你的脸:税前年薪55万,平均下来每月4万5。

两个工行董事长加起来都做不到月入十万,你还敢说能做到这件事的是普通人?

当然了,比宇宙第一大行董事长更牛逼的是迷蒙实习生助理,月入5万。

这样日天日地日空气的助理乘以2,诶嘿,刚好能凑出个十万月薪出来。

高顿职业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友情提示,别忘了:

阶梯纳税制,十万工资交完四金扣完税,到手也就6万8。

原来两个迷蒙助理也不能每月税后十万加,真是个令人悲伤的消息。

但肯定有人能做到这点的,对吧。

不然你游戏里一晚上就氪5万的人民币玩家,

情人节给女朋买了两个LV包包,

眼都不眨就买下百万豪车的人。

他们难道都不存在?这帮人是怎么做到的?

我们先不谈投胎技能满分,家里自带几亿的富二代,或者从小到大就有几套房的北上广土著。

就来谈谈好好工作,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给老板干活,月入十万到底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是个打工者,月入十万,就意味着年入120万。

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是平均收入最高的行业,那就拿基金经理来举例子,年入120万的话,就意味着税前收入200万。

有一件悲伤的事实,45%的税,七七八八五险一金乱七八糟一扣,到手其实也就110万左右吧。

高大上自带逼格金融业、每天手底下管理几个亿的基金经理,貌似手里也拿不到十万呢。

看看隔壁平安陆金所做风控的小伙伴,月平均15万起跳,你不想知道他们怎么做到的?

十万加收入,有两个必备条件:就是风险和不可替代性。

这很好理解,风险大的事情,回报多,风险小的事情,回报少。

不可替代更好理解,就看那帮小鲜肉和小鲜花吧。演技这种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无法评价,可观众就认他们,有他们收视率就蹭蹭往上涨,为了伺候观众老爷能怎么办呢?当然就是乖乖奉上几千万酬劳。

同理,陆金所那帮人管着互联网金融平台,稍有不慎,几亿人民币扔出去就听个响,风险大到压死人。

另外,风控本身国内几十万人才缺口,几千个拿着金融风险管理师证书的人就已经平均年薪70万,这帮风控界强者中的强者,拿个月薪十万,很难理解?

最后,敲下黑板,请将目光集中在两个字上——“平均”。

“月入十万”和“年入一百万”是两个性质。

前者这种均匀的现金流,做生意很少遇见;而高级管理人员谈的也是年薪。

基金经理虽然死工资每月拿不到这个数,可要是算上管理费抽成,追平陆金所那帮人恐怕无压力。

听到这里,是不是长舒一口气?那就赶紧擦擦眼泪,从陆家嘴写字楼洗手间里出来吧。

总之,小编最后替你总结下:

1. 十万月薪难难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 想要拿到,自身必须承担风险并具备不可替代性。

3. 必须转变自身观念:用年薪代替月薪,工资以外年终和福利,可大大降低月入十万难度。

望诸君早日财务自由,过上理想的生活,祝好。

▎本文作者Jade,来源高顿"金融早八点"。新主流金融领域观察者,为趣味、梦想和生活发声。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号:金融早八点(jr8dian)

原标题:这个暴利行业因“快感”而生,有人轻松月入几十万

摘要:这个行当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生命力绵延不绝。无论游戏开发商打击多么严厉,外挂编写者都有办法规避。加上市场需求巨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开挂“生产力”非但没有被遏制,甚至愈演愈烈。

“本人职业选手出身,强烈鄙视外挂行为...”

当上个月“实锤”直击斗鱼主播五五开(卢本伟)绝地求生开挂,遭到了五五开本人矢口否认后,粉丝和质疑网友的连番互怼,让“吃鸡”开挂成了热词,连带当初曝光他开挂的那段视屏最终都上了微博热搜。

事件过去已经一个多月。五五开在短暂的复播之后,被斗鱼官方勒令暂停,并因为其种种不当行为遭到平台100万元的罚款。外挂事件是真是假,明眼人自然是心中有数。但年收入千万元级别的“吃鸡”主播,恐怕要有不少因游戏外挂受到影响,发誓要摄屏摄手、网吧直播的恐怕要思量一下会不会收入暴跌了。不过,这些事件绝对不会影响到另一些人月入十万甚至百万元,他们就是外挂的始作俑者。

“(国内)玩家这么多,外挂是禁不了的,真正圈内顶尖的高手月入百万确实不稀奇。”自称已经决定要金盆洗手的Dane虽然未曾到达“百万级”,但在圈内也有过曾经的辉煌。得知懂懂笔记的小伙伴也在痴迷“吃鸡”,他给出了两个警告:一是绝对不会提供任何定制版外挂,给多少钱都不提供;二是在游戏里动不动就说带你“吃鸡”、带你“登顶”的,大部分都是开挂玩家,看似“高手操作”,实则飞天遁地漏洞百出,早晚被封。

从沟通中懂懂笔记了解到,这个行当不仅由来已久,而且生命力绵延不绝。无论游戏开发商打击多么严厉,外挂编写者都有办法规避。加上市场需求巨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开挂“生产力”非但没有被遏制,甚至愈演愈烈。

有人说,开挂虽无敌,但却没了玩游戏的意义。可实际上,破坏游戏规则本就是人的天性!

能带来“快感”的黑科技,其实并不神秘

“不少人都明白(玩游戏)作弊不好,但它的确能带来快感。”作为85后,Dane拥有20多年的游戏经历。从初中时代购买掌机上的“金手指”开始,他就与“外挂”结下了不解之缘。

痴迷游戏、学业荒废、父子反目、高考失利,Dane有着一段普通而平凡的过往。唯一有些不同的,他在玩游戏被人开挂暴虐后反而痴迷上了外挂教程。这位自学成才的外挂“小天才”,最早是在高中校园开启了自己的生意模式。

一直到北京奥运会前夕,技艺小成的Dane终于下决心在淘宝和拍拍上开了“专营店”,以网售自己制作的游戏外挂作为谋生的手段。“我两个店每个月的收入,比我爸的工资还高。”Dane告诉懂懂笔记,互联网为他打开了视野,也真正看到了商机,他回忆当年自己做的“穿越火线”透视外挂,一个月就能卖出几十套,获利近千元。这让高考后待业在家的小伙儿,头一次感受到了“外挂”江湖的魅力。

在决定将游戏和外挂当成终生职业后,Dane选择了就读编程专业的专科院校,希望利用更专业的编程知识,“武装”开发外挂的能力。于是乎,从单机、网游直到手游,Dane逐渐伴随游戏行业的变迁,走过了十余年的开挂历程。

“在这十年里,外挂(行业)可以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ane告诉懂懂笔记,随着十年前网游开始普及,游戏外挂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一些优秀的网游也被外挂软件毁掉。这都迫使众多游戏开发厂商,开始主动研发起了反外挂程序。那一段时间,挣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真的很难。

各大游戏厂商早期所开发的外挂检测程序,大多是独立运作的,所以Dane只需在外挂程序中加入阻止检测程序启动的指令,即可规避检测。这种圈内流行的方式使得游戏厂商不得不进一步将检测程序与游戏本身进行捆绑,扼杀外挂的流行。

“也就是说,通不过检测程序,或者程序被人为关闭,游戏也启动不了。”这一做法,的确让Dane和众多外挂编写者头疼了好一阵。在查阅了许多国内外专业的编程资料之后,他发现了官方的这些所谓的外挂检测程序,只能从运行数据中扫描并寻找出已知的修改项,如果修改项改变了的话,程序就检测不出来了,“因此,只要将修改的代码库更新下,换一种方式,外挂就又能使用了。”

但厂商为了维护游戏秩序,并确保有更多的玩家选择付费购买虚拟装备,对于外挂程序的检测力度也一再加强。只要发现有新的外挂上市,他们就会及时将修改特征加入检测程序。据Dane透露,有时候一个新的外挂开发出来,不足两个小时,就被官方检测程序“封杀”了,“更新速度最快,封杀力度最猛的外挂检测程序,当属腾讯的TP(TenProtect)了。”

于是,为了应对游戏官方各种“追杀”,Dane和许多同行一样,都开始摒弃“一次性”外挂的开发方式,取而代之的是能够不断升级的作弊程序。只要外挂代码被官方“封杀”,他们就会在短时间内开发出新的修改代码,并推送更新数据到用户电脑里的客户端。

虽然方便了用户,但这种可升级程序具有持续性,而且需要及时维护升级,其耗费的精力和成本远比早期外挂多得多,因此也就不能采用一次性的收费方式。

另外,2012年后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手游的兴起。这也让他感觉到市场需求的真正爆发。而过去这两年,游戏开发商与外挂制作方的猫鼠游戏也到达了高潮,角逐越来越激烈!这也迫使Dane开始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务客户,如何以更人性化的手段满足用户的需求。

“场外游戏的人会发现,前两年一些靠谱的外挂,早就按月收费了。”Dane告诉懂懂笔记,当玩家选择了包月套餐之后,就可以在当月内享受无限次升级。

以英雄联盟为例,单一躲避技能的外挂程序,包月价为600元,若官方更新了外挂检测程序,Dane和团队也会在短时间内,针对官方升级为玩家提供相应外挂更新服务,以避开游戏检测程序的查杀。“游戏越流行,价格就越高,这段时间跑普的‘吃鸡’外挂,价格普遍都在千元以上,但依旧有很多玩家购买,有的甚至购买了包年服务。”

Dane表示,随着“吃鸡”游戏的火爆,那些代理外挂的渠道商(外挂群主),月入几十万的比比皆是。

他也通过开发外挂程序,狠赚了一笔,并在番禺老家给父母买了一套高层复式。他在电话中还不忘沾沾自喜地告诉父母,自己在从事互联网行业,生意做得很好:“做游戏来钱比其他行业快多了,那些乡里的高考状元都不一定有我赚的多。”

实际上,这个行当中并不缺乏名校的高材生。在金钱的利诱下,许多IT行业的有才之士也热衷于“捞偏门”。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外挂编写者为了逃避游戏官方的检测和封杀,可谓是绞尽脑汁,却乐此不疲的为玩家奉上最新的外挂更新。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也同样适用。

自卑心理作祟,推动外挂市场永久繁荣

《龙之谷》、《地下城与勇士》、《穿越火线》等等,这些可以称得上网游界优秀的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作弊软件的摧残,大量引人入胜的内容情节,各种技巧性的游戏模式都被外挂毁了。

那么,既然外挂能够坏掉一款好游戏,破坏游戏里的竞技体验,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用户,想要购买外挂,在网友中逞一时之快呢?

Dane告诉懂懂,网上大量的“代练”群体可以算是外挂的大客户了,这部分商家为的只是能够高效的帮客户提升经验值,以此赚取可观的代刷费用,所以更不会注重任何游戏体验、用户体验。说白了,游戏和外挂,对于他们而言都是赚钱的工具罢了。

而除了“代练”之外,另一部分卖挂的玩家,却是在通过舞弊的方式,寻求生活的快感。Dane表示,这部分玩家在游戏里飞天遁地,体验别人所不能,为的就是看起来比别人强,“尤其是沉迷游戏的屌丝群体,他们在游戏里才能找到存在感。”当然,游戏主播界痴迷于“主播定制版外挂”,实则就是为了生意,与游戏心态无关。

他表示,自己曾经因为好奇心作祟,通过旗下的渠道代理,跟几位咨询买挂的大买家聊过天。他发现这些玩家中,大部分都是现实世界里的失败者,有的是没有正当职业却有钱有闲的年轻人,有的是家境普通却不求上进的小混混,也有不少在钢铁丛林中求生的漂泊一族......因为对于生活、社会有太多的不满,所以虚拟世界中,成了他们宣泄情绪的唯一渠道,“如果打游戏总是输给人家,那么别说宣泄了,只怕是会更郁闷。”

于是,在现实社会中没有能力“走后门”的他们,就希望能够在虚拟世界“走后门”,虽然买挂的花费并不少,但起码能够通过开挂在游戏中“高人一等”且战无不胜。虽然大量游戏玩家对于开挂的行为嗤之以鼻,但却丝毫不影响开挂者在游戏里的畅快感受。

“甚至有人告诉我,他开挂就是为了赢,既然赢了又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呢。”Dane说,有些玩家在现实中越失败,在外挂上的花费就越多,两者几乎能成正比。

“自卑”或许是部分玩家开挂的理由,但却不值得令人同情。在开挂者通过作弊将别人死死踩在脚下时,游戏中的所有人的游戏体验,都将因此而大打折扣。

或许此刻,大家才能深刻的了解到,为何真正的游戏玩家那么痛恨开挂者,更能感同身受的理解他们常说的一句话:“难道你弱,你还有理了?”

暴利下的外挂产业,同样面临残酷竞争

那么,既然市场有需求,就自然会有竞争。只不过让Dane感到头疼的是,近一年来,他们现在所面临的竞争对手,除了同行之外,甚至还有自称“官方”的外挂卖家。

有部分买家向Dane反映,某些淘宝店卖家曾向他们兜售所谓的“无敌挂”,与Dane所编写的外挂不同的是,这些所谓的“无敌挂”即便在游戏中,被其他玩家举报,也能够免于处罚免于封号。在买家的再三追问下,对方承认这是内部官方放出来的挂,有背书。

“这些挂,比我们卖的贵多了。”不信邪的他在淘宝上随意买了款游戏的所谓“无敌挂”,并亲自测试了一番。结果却让他十分惊讶,无论在游戏里,如何肆意开挂,引起其他玩家不满,自己的账号和外挂却不会被封禁,甚至也不会被踢下线,“用回我自己开发的,就秒被封。”

在经过种种验证之后,Dane不禁怀疑,这或许是部分游戏运营团队或内部人员,看到外挂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可观,于是就开始上演了一场“监守自盗”的好戏。

他告诉懂懂笔记,是否是游戏官方的行为暂时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无敌挂”将会对他的生意造成一定影响,“也只能感慨游戏玩家分三六九等,卖个外挂的也分高低上下。”

就连小学生都知道,“作弊”是一个贬义词,但却有很多人认为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作弊并不是什么大事。倘若我们将游戏视作玩家的“公共空间”,那么作弊开挂者的行为,却是损害了其他玩家在这个空间里的权益。虽然各大游戏厂商对于外挂的行为,都秉承着宁杀错不放过的心态,但却奈何不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外挂编写者,更拿那些企图监守自盗、别有用心之人无可奈何。

开发销售“外挂”本身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却因为其犯罪成本之低,取证难度高,而让编写者们越来越肆无忌惮。若要真正杜绝外挂行为,除了各大游戏厂商要加强监测之外,有关部门还需加强对于此类行为的监管,方能还玩家一个公平公正的游戏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年后是几月几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