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合伙人提出局开店以后,提出有工资,这种情况我能拒绝吗?

法律类认证行家 推荐于

自1983年开始至2004年在惠安县个私协会负责普法工作,现退休在家,业余做法律咨询解答服务。

合伙人出资比例决定股金盈利的分红,合伙人只要参加公司管理业务营运的都要有工资的,不管有无盈利都要发放,按照工作职务分工不同来发,具体数额可以协商。其所发放工资应当计入公司营运成本。这样有利于合伙人日常生活费用保证,同时在公司可以体现按劳取酬的工作制度。

本回答由法律法规分类达人 胡海天推荐

工资是每个月都要发的 具体发多少可以根据他们在公司的职位

例如你们定的总监8000 经理5000 他们属于哪个职位就发相应的工资

这个和分红是不一起算的,即使没有盈利,也是要发的

他的小汽车你们公司可以让他凭加油的发票和修理的发票来报销

毕竟是股东,这点小权利应该有的,报销之后怎么处理就是你们会计的事情了

我们公司就是这样处理的,有个台湾的股东,每次来机票之类的全部邮寄过来,然后我们公司把钱打他账户上,这些都是小钱,还是把关系处理好了才能挣大钱哦,个人认为不是很妥当,小公司很会因为一点小钱搞的鸡飞狗跳的,最后大家一拍两散,还是上面的说法三个人的工资一个月多少钱呢,或者可以给他们定个基本工资,每个月发这么多,剩下的绩效,根据年底公司效益的好坏进行核算,这样能每个月省下点

作为员工都是应该按月发工资的,但是既然是工资那么只与你的工作有关。但是我建议你们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合伙人之间都不要发工资,这不是法律问题而是而是工资的多寡会造成矛盾,像我们公司就是不发工资的,因为遇到你的第二个问题不发工资的话就没什么问题。

如果你们要给合伙人发工资那么就是没有盈利是也应该发

像我们公司的话一般是按月发补贴,既平均数而不是那发票邮票来报销,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多报,小公司很难说这样的小龌龊会不会导致离心的

1. 它们是否应该每月发放工资?有没有发放的标准(即是否按分红比例定工资)

要发放工资,按岗位发放,不时按股份.股份只关系到分红.

2. 如果公司没有盈利的情况下是否也应该发放工资?

应该发放,并且纳入运营成本的薪酬会计成本核算.不应该以盈利与否区分.

3. 因B方有小汽车,但不完全是工作用途,这应该怎么样发放补贴(即报销)?

适当发放一些私车公用的车补.按业务量报销邮费即可.

作为员工都是应该按月发工资的,但是既然是工资那么只与你的工作有关。但是我建议你们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合伙人之间都不要发工资,这不是法律问题而是而是工资的多寡会造成矛盾,像我们公司就是不发工资的,因为遇到你的第二个问题不发工资的话就没什么问题。

合伙人只要参加公司管理业务发展的都要有工资的,按职位不同来发。不管有无盈利都要。有小车的不管公与私,只要在业务范围或者业务区域里所产生的油费路费都给报销,就当车辆的折旧费啊,再买辆车或者租辆也是要开销的啊。合作需要平等,平衡好利益关系。商量沟通好才能有发展嘛。

合伙人是给工资还是给股份?怎么给?

分享到微信QQ空间微博人人网更多

  我想开家小饭店,在城郊结合的地方,自己的房子靠着路,投入大约在10万左右,我以前没干过不知道前景怎么样,我有个伙计从小玩到大的,他以前干的是大厨做了5、6年,什么都懂,但是他这两年因为一些原因没做厨师了,干了别的工作,现在工资每月4500没休假,我想拉他一起干,他只能出人没啥钱,这个店的未来是挣钱还是赔钱我没干过没什么谱,我们这里大厨的工资在之间,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拉他合伙,我该开工资还是给股份,开工资的话给多少?给股份的话又是怎么给?是分红还是直接让他占资产啊?谢谢大家了。

  合伙人是给工资还是给股份?怎么给?

  观点1:先介绍下我自己,我是财务人员,混迹与于上市餐饮公司,集团公司下面餐饮公司,连锁中小型餐饮公司六七年,自己合伙开过快餐店,图文店。对于你这种,个人建议给先工资,毕竟他要生活,再按照整个盈利给多少比例的分红,这里不是说给股份,股份是要承担亏损的,他要拿钱出来投资的,他不想干了你是要退股份的钱给他的。当然还有一种说法给干股,虽然他不投钱,但是他不干了,退出也可以要求你给股份的钱的。所以综合来说,还是给工资,然后再按一定比例分给他利润,既能保证他基本生活,也能调动积极性,考虑为你怎么把生意做起来,他也满意,也省了你给股之后,股权纠纷这些麻烦。

  观点2:感谢邀请,我觉得应该从两个方面看待!

  第一如果对方不出任何资产只是劳动力入股,给予对方50%净利润作为分红,表面上看不错其实不妥,原因如下,如果生意不好,对方随时可以拍屁股走人。生意火爆你是出资方,分对方的分红过高你又心有不甘。而且因为成本核算,双方很容易闹矛盾

  第二,建议合作方式还是以分红加底薪为主,调动他的积极性。合伙人生意必须要区分主次,也就是有一个人说了算。一个好厨师未必是一个好老板,而一个好老板未必对餐饮行业有深入的了解!

  虽然他只付出劳动 但是同时又在分红你的利润,从责任和积极性上来说,有很大的促进。如果饭店生意火,你付出的要比单纯请一个厨师要多,又有何妨?定个双方容易接受的底薪,比如三千外加20%左右的分红。

  合伙创业,最主要的是开心和凝聚力,不要为了一点点的小利润 , 而争的面红耳赤的。小的舍 , 可以换来, 长远的发展和创业的成功!

  观点3:我现就是跟别人合伙、转让费四十w,加上装修,设备,共投八十万、三合伙,合作有段时间了、我主要负责技术、整体经营状况,他们负责看店,进购,现合作挺好,各施其职、如果,他发现问题及是讲,我发现问题及是处理,每个星期开一次股东会、在这星期,他认为,有好的建议,好的产品等、.我们以开会、商量角度去解决。任何人,在合作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必须有一份协议,走到一起,合作是一种缘份、必须要有共同进退的一颗心、不然就会、合作不愉快,散伙……

  观点4:谢邀:怎样分股取决于每个公司的性质和每个公司的价格,每个公司的架构都不一样。

  但是入股的性质,都大致一样,第一,主要是资金入股,第二,产品入股,第三技术入股,第四纯劳动力入股。

  怎样分红取决于怎样入股,我和朋友,分的就是一个,利润净分红。什么叫利润净分红都知道就是纯利润纯盈利。

  现在很多东西都是采用,股份制分红制这一方法,来控制公司人才的一个流失率,以保证公司的人员的减少流动。但是做股份分红,这必须是要要有一定成熟,经验和成熟,资金的公司才去做,否则不是只要是个店或者是个小公司,你就去做股份分红,这样冒的风险是很大的。

  股份制,做得好的公司会越做越大,做的不好,可能一夜之间,可能半年之后,就会人走财散

  最主要的是找到,意趣相投,有共同目标,有意向有想法,有愿景的人在一起做事,这样相信不管做什么,只要开心快乐并保着制度。公司与人,才会越走越远,越整走越向上。

  观点5:不管你是如何考虑的。首先不要提股份的问题。还有他几年没有干了,说明他的手艺也不会好到哪里?没有钱更说明这几年他能力有欠缺。可以招一个大厨,让他来帮工,开工资如果能够坚持下去。就慢慢的换了。然后再说合伙的事情。上去谈股说明你没有管理过公司,以为每一个人都是讲道理的。其实有时候不是朋友亲人不讲道理,而是另一个人或者其他人煽风点火的。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见到钱而不眼红,见到美女而不发情。

加载中,请稍候......

“要谨慎的选择一个创业公司,如果选错了,真的是进退两难。”

在看完《一群被“浮躁”毁掉的95后神奇少年》一文后,读者黄锐明主动找到懂懂笔记,并表示在互联网行业类似这样不靠谱的创业公司其实有很多,但它毁掉的不仅仅是创始人本身,更多的是被“骗”进来一起创业的合伙人。

而他,恰恰就是深圳大量创业合伙人中的一员。

“人生最宝贵的青春都付出在这里了,看着身边的同龄人一个个月入过万,组织了家庭,我却每个月拿几千块钱,依旧独身一人。”如今,锐明守着一家前途未卜的创业公司,拿着根本无法兑现分红的期权协议,想着创始人曾经规划的一幅幅蓝图,不知道应该选择离开还是继续坚持。

他的好友,同样是创业合伙人的庞杰告诉懂懂,现在放弃意味着浪费了过去几年的青春,不放弃却又不知道所坚守的项目能否会真的有所回报,“几次想着离开,但最后总打退堂鼓。”

打工,意味着生意是老板的;合伙,则意味则事业是自己的,所有的付出都在投资自己的未来。这使得大量追梦的打工者,不惜放弃稳定的工作,成为了一名“事业”的合伙人。

但那些“期权”、“股权”甚至“发展空间”,真的能给“合伙人”一个美好的未来吗?或许从锐明和庞杰的故事里,大家能够有所启发。

拿着应届生的薪水,却操着合伙人的心

“来了你们就不是给我打工的,而是合伙人。”

三年前,冲着这句话,锐明和庞杰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初创企业。他们告诉懂懂笔记,入职时这家公司刚刚成立,创始人是位80后。其主力业务是一个叫“停车管家”的APP应用。锐明负责项目的宣传推广,庞杰负责活动策划。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从大企业离职,选择这样一家初创企业时,他们都表示,大企业稳定但晋升空间小,而小企业有不可估量的前景和可能。

“刚开始工资只有4000元。”锐明说,三年前4000元在深圳只能保证基本的温饱,和应届生的薪酬水平差不多,租个房子就没了一半,至于攒钱那是想都别想。但创始人承诺在转正后给他们每人5%的期权,深深吸引着他们,哪怕两个人合租一间关外的城中村房,也要留下来为“事业”奋斗,“这是自己创业最简单的方式了,不用投资之外,还有基本工资。”

公司太小,自然不可能为所欲为,很多工作上的职能交叉,让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争取项目的天使轮融资,锐明和庞杰需要做大量的PPT,并将公司形象进行一系列包装,尽可能让投资人看到“希望”的一面。

“忙了两个月,终于有了回报。”庞杰告诉懂懂笔记,在技术部门刷了注册用户和留存数据之后,公司拿到了天使轮融资。与此同时,他和锐明也提前转正,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期权,“所谓的期权,虽然只是CEO签字的一份协议,但我们都很高兴,因为我们是(公司的)事业合伙人了。”

在庆功酒会上喝得酩酊大醉的两人,都在感慨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让他们如此简单就能拥有一份能够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天使轮融资之后,公司的停车业务似乎也停滞了。

“因为CEO觉得这项业务可上升空间不大,所以不想花太多心思在上面。”锐明说,那个时候刚好外卖应用大热,所以创始人打算开发一个只服务深圳区域的外卖应用,试图在还没完全普及的外送市场分得一杯羹,“他告诉我们,哪怕最后没市场,只要有用户和数据,就能卖钱。”

在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之后,外卖应用正式上线了,然而锐明和庞杰又再一次承担了项目对外的形象工作,不停修改PPT也让他们俩喘不过气来,因为创始人又想通过这个应用的名义,再融一笔资金进来。

“说融资是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但用现在的词来讲,就是‘PPT创业’。”锐明告诉懂懂,仅仅一年时间,他和庞杰就连续接触了多个新的互联网项目,而且每个项目只要能够“圈”到投资人的钱,就开始停滞了。

“这样下去,所有项目没有产出,对公司来说是很危险的一件事。” 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庞杰选择离开了公司。而锐明却因为放不下期权而留下来。

因为默认了自己是“事业”的一份子,所以公司任何一个战略决策,都有可能影响到个人未来所能收获的成果。但锐明其实是只有期权、股权却没有决策权的所谓合伙人,只能无力的跟着决策层所指定的方向执行,不能决定公司的方向,只能暗自期盼公司的战略布局是正确的,“被创业”有时候比打工更盲目。

那些从未兑现的承诺,成了合伙人坚守的希望

在承接了庞杰部分工作之后,锐明工资涨到了5000元每月。另一方面,“裸辞”的庞杰也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为了有更多上升机会的他,依旧选择进入初创公司。

“还是期权加工资的形式,但和之前有很大不同。”庞杰告诉懂懂笔记,他新入职的这家电商公司,已经有成熟的业务板块,主要从事的是海外代购,并在淘宝和京东上都拥有店铺,销量业绩也比较稳定,“我主要还是负责线上活动的策划。”

正当庞杰在积极习惯新公司的工作时,“留守”原企业的锐明却开始遇到新的问题。因为资本市场渐渐趋于理性,加上许多“烂尾”项目让公司整体声誉受损,所以创始人的“PPT创业”计划也宣告失败。没有了“忽悠”来的资金收入之后,创始人不得不开始想办法,筛选可快速变现的项目养活公司,并补上亏空的“窟窿”。

“因为CEO套了钱在前海买了房,所以压力挺大,每天都逼着我们想办法(变现)。”锐明告诉懂懂笔记,在老板的焦虑之下,每天开会讨论,耗费了职能部门大量的时间,为的就是从众多已有项目里找出一到两个可以实现快速盈利,“说起来简单,之前很多项目都是虚的,想盈利可不简单。”

最终,公司的战略主线回到了最初的停车应用上。为了能够尽快让公司有流动资金进入,创始人要求所有员工,都有义务承担起部分业务职能,而锐明则被派到业务部门,负责联系有可能合作的停车场,洽谈入驻平台的业务。

“因为公司盈利我也有分红,所以就当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创业讲究不了太多。”于是他欣然接受了公司的安排。但心急的创始人每天都会要求所有人汇报进度,过强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显然让锐明有点透不过气,“(创始人)总洗脑说潜能是逼出来的,但我们每天连轴转十几个小时都在工作,也快到极限了。”

就在所有同事怨声载道、部分成员选择离开的时候,锐明率先与龙岗某物业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物业旗下管理的近二十个小区停车场均顺利入驻了平台,实现停车位预约与联网支付功能。

“一时间我就被捧成了功臣。”实现了业务突破之后,他得到了创始人的嘉奖,顺利晋升为公司市场总监,成了所有同事努力的榜样。然而,合作小区的总量并不大,能为平台带来真实用户十分有限,所能创造的利润收益,也还不够填上之前亏损的坑,“连续几个季度下来之后,账面依旧是亏损的,大家也没能拿到分红,但业务压力却更大了。”

锐明在为拓展合作而发愁时,庞杰的公司也开始遇到新的危机。因为海外代购项目扩张太快,加上A轮融资迟迟未能谈妥,所以资金紧张,员工工资已经拖欠了一个月。早就成为核心管理层的庞杰,更是被“以身作则”为由,拖欠了三个月工资了。

“单是员工工资,公司每月支出就超过80万。”庞杰告诉懂懂笔记,虽然他是创始人嘴里的“合伙人”,但分红没拿到不说,这一年也是光涨职位不涨薪,“投入了这么多心罚,也是个核心管理层了,就想再坚持看看。”

很多进入创企的合伙人都会想,公司成功了,就能收获丰厚的回报,公司失败了,最多重新回归社会,找份工作一样能活。但当自己投入了精力之后,却会觉得已经很难割舍这份前途未卜的“事业”了。就像庞杰说的,梦想总要有的,或许,哪天项目就成功了?

乱投医的创始人,让“合伙人”进退两难

“困难都是暂时的,大家要看得够远,公司是大家的。”

庞杰告诉懂懂笔记,这句话是创始人在公司资金最紧缺的时候,用来挽留他们的。在公司里呆了两年之后,他却发现,业务的发展、公司的规模,都与创始人当初所描绘的差了十万八千里。

“期权分红没实现,跨国公司没做到,挂牌上市也没有,发展战略还三天两头换一次。”他向懂懂笔记展示了一份2016年度企业的工作规划,在密密麻麻的条目中,仅有一条是在年内实现了的,其余的计划都在各种战略调整的过程中,被忽略了,“本来规划是机密文件,但压根没实现的规划也就毫无秘密可言。”

然而,从今年开始,创始人把公司业务开展不顺的原因,归结为工作计划没有执行到位,并要求每个部门每个月都要提交大量工作计划,而且每份工作计划都要经过大量“论证”,如果通不过,部门还要继续修改、细化,直到创始人感觉满意为止。

“于是,我们各部门都在领导的带领下,为了做计划而做计划。”他表示,每个季度做计划就花掉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论证甚至连续几天都在开会,而且通过之后还要细化到日计划继续论证,“CEO总觉得支付工资就要得到丰满的工作内容。但相反,我们每天、每月、每个季度剩下可以做落地工作的时间很少。”

而最终,没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实现计划落地,创始人则又将问题归咎到执行上,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死循环。就当庞杰在思考这是否是企业管理的个例时,锐明也陷入了为了计划而计划的漩涡中。

“更惨的是,我们几乎每个月都会改变战略。”因为停车项目收益慢,满足不了公司日常运营开销,所以总是举棋不定的创始人开始不停开拓新的业务,不停寻找新的合作,每每画出来的“大饼”,就需要所有人想办法实现。但每个项目商业计划做出来之后,就会有新的发展方向又诞生了,公司越困难,战略改变就越多,“或许从他(创始人)的角度来说,他觉得这么多项目,有一个成型就能够盘活整个公司。”

为了拯救公司,加班成了庞杰和锐明的日常,但已经成为公司核心管理层的他们,依旧拿着几千元的工资,面对这飞涨的物价而苦苦煎熬着。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所谓的“合伙人”还不如一个拿着固定工资的“打工者”。

“锐明三十,我三十二了,都到了而立之年。”庞杰告诉懂懂笔记,这几年身边很多创业公司,都因为盲目转型或者内耗而倒下了,他们两人的企业也维持得很艰难,但因为习惯了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所以期盼着有朝一日,那张盖着印章的期权协议能够兑现分红,公司能够像创始人说的那样实现上市,自己也能走向人生巅峰,“当初也都想赌一把,赌对了我们都是成功者。”

说创业容易,但许多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少了一份坚持。有多少企业在憧憬未来,画着“大饼”的路上轰然倒下了,而那些没倒下的,却是通过计划和不停改变的战略,在尝试“续命”。大量的打工者因为“期权”、“股权”,甚至“晋升空间”的诱惑,成了不计回报的“合伙人”,跟着创始人驰骋在未知的路上,也燃烧着自己的青春。

或许有人觉得,这是一种历练。但待过两家创业公司的庞杰却表示,收获经验的前提是要跟对人。如果遇上不靠谱的创始人,那么除了付出时间和精力之外,并不会有任何收获,能成为小米那样成功的创业公司毕竟是少数。

“现在想想,没有效益的初创公司,说期权股权都是扯淡。”交流的最后,锐明感慨着自己逝去的那三年青春,“三十了,事业上我立不起来,但也很难下决心离开,生怕离开后它就成功了。”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把合伙人提出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