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禾资本排名教育科技如何实现资源共享?

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背景:松禾资本是2007年发起设立的专业化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超过80亿元人民币,投资超过40亿元人民币,受托管企业超过160家,有36家企业实现超额收益、成功退出。
项目任务:官网改版(PC与移动端)
项目周期:15个工作日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一

原标题: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2月2日,松禾资本价值同盟年会在江苏张家港举办。江苏省张家港人民**与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张家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的发展。

松禾价值同盟年会自200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根据双方约定,张家港市通过市属国企成为松禾资本旗下基金的出资人,同时为松禾资本积极推介辖区内有潜力的优质高科技企业作为投资标的;松禾资本则积极推荐被投企业落户张家港,加速实现产业化发展,引荐知名投资公司落户张家港暨阳湖金融街,引导资本要素向张家港集聚,为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张家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戟说,松禾资本在过去十年的投资案例让张家港方面了解到松禾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上的专业性,同时松禾在推动自主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所付出的努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松禾在商业之外的情怀。希望通过与松禾资本这样的国内顶尖创投机构合作,推动张家港更快速、更高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换经济发展动力。

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表示,张家港市作为全国第三的经济百强县,主动谋求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宁愿阵痛,也要为张家港的未来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地区,正是松禾梦寐以求的伙伴!

松禾资本总部位于深圳,成立于2007年,投资团队组建于2000年,是中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创业投资机构之一,对于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有着多年的积累,不仅能够为被投企业提供资金,更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投后服务、有效的资源整合、积极的公共关系打造等。松禾资本是柔宇科技、光启科学、光峰光电等明星企业的天使投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二

中国银监会日前发文指出,银行业机构要服务好实体经济,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民生银行成立21年来,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己任,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方法,成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近两年来,民生银行认真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一是支持配合“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推出服务举措,包括:成立相关组织推动业务发展;加大对“一带一路”区域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金融、国际金融业务的开发支持力度;增加特殊产业群的信贷资源供应;着力推广PPP模式,支持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实行专项信贷额度及价格补贴;以及对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和行内政策准入要求的客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二是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包括: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定位,重点支持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基金等新模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性制度安排及差异化资源配置政策,引导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2016年末全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规模1170亿元,授信额4353亿元,贷款余额463亿元。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2009年以来,民生银行持续开拓小微金融服务领域,截至一季度末小微贷款余额3334亿元,继续在股份制银行中保持领先。研发“小微之家”线上服务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O2O模式的便捷服务流程;2014至2016年,仅“乐收银”业务,该行累计为小微客户垫付跨行收单交易手续费21亿元。

四是开展普惠金融。民生银行着力构建民生网络金融生态圈,为客户提供纯线上便捷开户、低门槛、高收益的金融产品,同时通过最先进科技手段防范互联网金融犯罪,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子账户服务。该行还坚持服务优惠和减费让利原则,坚持免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结算机具等费用。

五是积极推动金融扶贫,履行社会责任。该行制定专项扶贫计划和差异化扶贫方案,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增强扶贫对象“造血机能”;运用捐款、贷款、派驻挂职干部、强化银政合作等方式,为国家精准扶贫贡献金融力量。以教育帮扶工作为例,该行在甘肃省渭源、临洮,河南省封丘、滑县等四县累计捐款超过8046万元。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左四)、副行长石杰(左三)出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立足自身优势 服务重点领域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坚持从业务创新、风险防控、改革发展等方面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融资服务、金融创新等优势,不断增强服务首都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

北京分行坚持有保有压、有扶有控,通过多种投行类金融工具,支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中石化销售公司等央企、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投融资服务支持。

北京分行还将重点放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新能源汽车等科技型企业上,以产业基金、投贷联动、互联网金融等模式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截至2016年末,北京分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资产总规模近2000亿元,授信总额3500余亿元,贷款余额500余亿元,授信总额及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2%和18%。

结合国家各项战略政策,北京分行创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特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京津冀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开发建设提供融资服务;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与国外同业一起支持沿线高铁、水电等重大项目“走出去”;针对北京地区四个“核心功能”,支持北京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产业发展,相关产业的贷款占比已占北京分行全部贷款的20%以上;着力推广PPP业务模式,支持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北京分行还持续践行民生银行小微金融“互联网+”的发展理念。2015年以来,先后推出“二维码收银”和网乐贷、云快贷、“优房闪贷”等线上产品,优化了客户体验。截至5月末,北京分行已有约3500名客户通过“优房闪贷”在线申请贷款,金额累计达85亿元。

北京分行一方面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积极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与环保政策,聚焦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另一方面,用好核销、重组、转让等传统手段,多措并举处置不良资产。同时,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持续深化法治民生建设,做实做严全面风险管理。

另外,北京分行加快向差异化战略、特色化金融供给转变,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民生银行还对盈利模式、服务方式、风险管理等进行重大调整,全面夯实分行人力、资负、风险、科技、运营、成本控制等精细化管理基础,不断增强服务首都实体经济能力和质效。

创新金融产品 助推产业迭代

根据总行“三优一特”客户发展策略,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创新“商行+投行+交易银行”的业务模式,充分发挥信贷政策、融资服务、金融创新等优势,大力支持深圳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发展,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近年来,深圳分行在授信方面持续加大“两大一优”行业的业务开发力度,一方面支持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如中兴通讯、大族激光等,提升科研投入,提高行业地位;另一方面,对于优质成长型企业如智能机器人企业,分行也尝试通过授信投放,支持企业快速发展。

阳泉商行与融和科技集团的全面合作战略协议显示,这将是一项分为五个阶段实施、包含16个子项目在内的系统性工程,所有的项目都指向了一个目标:建设一个更全面、更高效的管理系统,以科技之力助推阳泉商行提升经营价值。

资料显示,位于山西东部的阳泉商行成立于2007年9月,近年来以市场化、规范化、集约化、股权结构多元化、资本化为方向,依靠现代化信息科技的支撑,在战略转型中提出了创建“精品银行”的目标。

目前该行下设19家营业网点,在山西省内投资发起了5家村镇银行,现有员工500余人,资产规模突破400亿元,连续多年实现了快速发展,各项监管指标达到或超过了监管标准,业已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金融主力军,是“山西省优秀企业”、“山西省模范单位”、“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先进集体”,被半月谈杂志社授予了“2016年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大奖”,荣获“阳泉市银行卡创新业务发展奖”第一名。

如今,融和科技集团携强大的金融科技工具而至,在未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将为阳泉商行重点打造三大工程:一是建立全面、深入的商业银行价值经营管理体系与应用;二是建立完全适合阳泉商行的“产融云”平台,共同推动阳泉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的融通发展;三是将向阳泉商行提供包括:监管信息、同业发展信息、竞争信息等各类数据,同时设定一系列专属经营分析模型,并负责数据落地。

在签约仪式上,阳泉商行董事长李首明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阳泉商行在内部管理、业务经营和金融服务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改革转型、市场拓展和激励约束等多个方面形成了经验做法和自身特色。目前,阳泉商行正在开展信息科技建设,这为双方合作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本次通过与融和科技集团的合作,发挥其在金融科技、价值管理、风险防控、知识转移和产融结合等领域的优势,以科技为带动,进一步促进阳泉商行的转型升级,进而为支持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希望双方加强协作,加快项目的落地实施,共同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并以此为纽带、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这次合作更是一次‘科技+金融’的高维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合作、强强联合!”融和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廖继全称,阳泉商行是一家锐意进取、发展迅猛的金融企业,融和科技集团则是一家以信息技术、金融运营服务为核心的“金融科技”企业,融和科技集团将竭尽全力、毫无保留的共享所有成果,和阳泉商行共同发展,服务好阳泉商行众多的客户,推动地方经济腾飞。

“规模”向“价值”升级

日前,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在调研40家银行2016年财务报表后,发布了《中国Top40家银行价值创造排行榜(2017)》。这份报告显示,银行依靠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结构正面临挑战,利率市场化预示着优胜劣汰的过程。报告提出,从“规模银行”升级为“价值银行”,以科技为支撑提升用户体验、优化资本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成为银行的转型之道。

“在科技浪潮的拍打下,传统银行稍有迟疑,可能便会错失发展良机。”作为一位金融管理信息化专家以及银行价值经营理念倡导者和领军人物,廖继全指出,当下越来越强烈的利率市场化趋势,使得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定价风险、业务转型风险的挑战。在这种境况下,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在发生变革,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积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定价机制,积极应对挑战。

9月28日,《中国银行业价值指数》报告发布。这份由融和科技集团旗下的融和研究院编制的报告对160多家中小商业银行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成长性、效益性5大类指标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商业银行具有较高成长性,但利息收入仍是中小银行创收的主力,而且城商行与农商行在成长路径上存在巨大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融和研究院是业界知名专家参与的企业价值经营与信息科技研究机构。工商银行原副行长、***博士、研究员张衢出任名誉院长,并聘请了一批金融行业与企业管理领域、著名高校、知名研究机构等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组成了专家委员会。

廖继全认为,当前中国银行业已经清晰认识到扩张规模应当有上限,长期来看,从以规模扩张的“规模经营”向以价值增值、不以规模论英雄的“价值经营”转型,是银行实现长期稳健经营的必由之路。

“价值”通过“产融云”辐射实体经济

“根据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新时期经济金融工作的指引方针、金融改革的各项政策精神以及2017年城商行年会传达出的会议精神,金融业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在此过程中持续深化改革,有效防控金融风险。这也是阳泉商行与融和科技集团战略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廖继全表示。

融和产融云是融和科技集团的专家们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精心构建的线上产业链投融资平台,可帮助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方)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方)的无缝连接,整合**机构与第三方增信机构,共同形成产业链金融生态圈;企业使用平台提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超级财务系统、ERP管理系统等,即可达到商业交易即服务(BaaS),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平台内的闭合循环,辅以融和科技集团风险管理技术,实现资产资金智能匹配,达到金融即服务(FaaS),彻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的问题,让企业经营良性循环,响应国家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大政方针,让金融普惠天下企业。

阳泉本地存在以煤为主,中小企业数量多但实力弱,融资成本高、难度大的特点,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因此,阳泉商行与融和科技集团决定在产融云方面加强合作,建立适合阳泉商行的“产融云”平台,利用大数据、区域链技术实现中小企业与银行的无缝对接,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切实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共同推动阳泉当地的支柱产业和相关企业的融通发展,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让企业经营良性循环,响应国家“金融回归本源”的方针政策。应当说,双方的合作可进一步拓展和深化阳泉商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也是融和科技集团价值经营理念通过产融云辐射实体经济的生动象征。

逾200家金融机构与融和科技集团合作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价值经营平台与产业金融云服务商,融和科技集团创立尚不足4年,却不断在市场攻城略地,客户数量与收入保持着100%~300%的增长速度,令业界十分惊讶。

如果细数融和科技集团的业务领域以及成长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何这家企业如此被业界所青睐。资料显示,融和科技集团成立于2014年1月,总部位于北京,基于金融科技(FinTech)为金融企业和产业金融提供“价值经营管理软件”+“产业金融云”+“金服技术平台”+“大数据服务”。该公司是“价值经营管理”理念与实践的首创者与推动者,也是“产业金融云”的金融科技领导厂商。融和科技集团的创始团队成员从事IT服务平均超过20年,丰富的行业经验很快将公司带领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之列,并使其成为北京市瞪羚企业、金融科技50强,获得北京市**创新基金支持。

从技术上来看,Fintech主要包含了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从业态角度来看,其主要包含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云联网保险、云联网信托、云联网征信、智能投顾、手机银行、移动金融、数字货币等等。有资料显示,2017年上半年,全球VC共投资了超496笔Fintech企业,投资金额高达80亿美元,从2015年以来每季度的投资都超过200笔,均处于高位。

凭借在“金融企业价值经营管理”、“产业金融”方面具备的完整管理解决方案,以及通过其独有的“大数据平台”和“ROMP开发平台”全面整合金融企业应用,融合商业银行外部经营及内部运营管理,融和科技集团自成立以来连续3年保持着100%业绩高增长,备受境内外资本关注,至今获得了5轮风险投资。

目前,融和科技集团拥有9家子公司,分别在北京和成都设立了2个研发中心,在上海、深圳、南京、成都、沈阳、西安、石家庄等建有8个办事处,现有员工人数超过400人。在立足银行业的基础上,公司目前正逐步向非银行金融企业发展,并战略性涉足企业金融,业务已覆盖25个省份,拥有250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客户、50多家大型央企、财务公司、企业等客户。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四

昨天下午,我区召开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上海松江)产融结合推进大会,促进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助推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构筑产融结合新高地。区委书记程向民出席会议并讲话。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前司长、新风天域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集团董事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兼执行总裁梁锦松,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工商银行上海分行行长顾国明等致辞。区政协**邵林初,云南省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雷,上海农商银行行长徐力,邮储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敬宗泉等出席。区委副书记刘其龙主持会议。程向民在讲话中指出

要秉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建共享产融结合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报告同时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松江把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思想自觉落实到行动自觉,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支持发展科创驱动的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要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不断在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科技创新环境上有新作为。松江坚持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要靠财富和金融的青睐和支持。松江今年百亿级重大项目投资达到870亿元,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投资体系,这与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密不可分。本次大会上,众多银行机构、基金公司、投资机构青睐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是财富、投资推动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的产融结合制度的重要创新。松江有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广阔空间载体,在要素共享和流动方面让市场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着力构建全球共享的协同创新平台,赢得了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前进动力。

要秉持改革破冰前行的先行者、排头兵理念,以制度创新构建开放共享的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产融结合新高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要素供给是导向。松江在资本要素供给中,优先供给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拉动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成效显著。在制度创新方面,松江是建设用地二级市场改革试点地区,将率先探索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出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发展的项目审批制度,使制度成本降到最低,项目落地效率最高。沪嘉杭G60科创走廊正展示着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的新动力,松江愿与投资界、实体经济与先进制造业领域的企业家们共同分享沪嘉杭G60科创走廊的美好未来。

实际上,经过多年探索,我区实体经济与金融产业已呈水乳交融之势。近年来,我区着力推进实体经济项目发展,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的投资总额不断攀升,这也得益于我区重视资本对于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的推动作用。

今年3月29日,我区召开G60科创走廊建设要素对接大会,发挥科创的财富效应,促进资本等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自由流动。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等8个平台项目签约落地,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12家重点企业揭牌。

在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带动下,松江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进中提质,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工业税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利润等指标增幅领跑上海各区;海尔、修正、超硅、清华启迪等一批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百亿级重大项目接踵而至,总投资超过870亿元。

这些新项目的背后,离不开各类投资基金的支撑。海尔智谷的崛起,就有一个规模33亿元的海尔产业基金作为基础。同时松江本地知名互金平台民爱贷在获得锦辉传播战略入股之后,也掀起资产端转型大幕,宣布以G60科创走廊为切入点和主要服务客户聚集区,开展园区融资合作,积极发挥自身互金平台优势,赋能实体经济。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与多个科创园区就中小微企业融资合作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产业基金集聚松江,催生了一大批首台套项目在G60科创走廊落地生根。由清华大学教授欧阳证领衔开发的中国第一台小型便携式Miniβ质谱仪,得益于启迪汇创投基金的资金扶持。由理想能源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开发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中国首台套光伏ALD生产设备,得到了正泰集团的基金投资。

在打造产融结合新高地的过程中,我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推动G60科创走廊产业投资结构迈向中高端。

一方面,我区主动淘汰落后产能。抓实加(产业转型升级)、减(198区域成片减量)、乘(创新驱动发展)、除(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四则运算,促进土地、人才等优质要素优先供给先进制造业项目,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去年以来淘汰劣势及污染企业3127家,建设用地减量立项和验收1.5万亩,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指标2/3用于先进制造业发展,主动调整1000亩房产用地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

另一方面,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我区以G60科创走廊为抓手,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智慧安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

海尔集团6月29日宣布,其在山东青岛以外的首个区域总部落地松江,投资100亿元以上,打造一个区域总部、六个功能板块,把“产城创”发展模式根植于松江。

科大智能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由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研究院、孵化器、智能机器人展示馆、生活配套和制造中心等组成。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上海创远仪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在我区设立一个“5G科创谷”,服务于5G通信产业,未来有望形成年税收5亿元、年收入50亿元的产业规模。

总投资200亿元的正泰启迪智电港也落户松江,致力于打造G60科创走廊“一廊九区”新引擎,成为上海创新生态示范引领新名片。

一批批先进制造业重大新设备、新产品孕育而生,正泰集团国内首台套国产化光伏生产设备投产,超硅半导体300毫米集成电路用晶体生长系统下线,豪威半导体全球首条12英寸硅基液晶显示芯片封测生产线建成,中国第一台小型便携式质谱仪在启迪科技园诞生。

我区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与先进制造业对接。

随着G60科创走廊聚焦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外金融机构的目光。华龙证券、超硅产业基金、信熹资本等将相继落地。我区与上海双创投资中心、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联手,共同设立了上海松江双创启迪母基金,一期资金总额达20亿元;上海临港松江股权投资基金已顺利完成基金一期3个项目5000万元的投资。松江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在近年来实现质的飞跃。

近两年来,G60科创走廊新增上市企业7家,74家挂牌新三板和上海股交中心,包括“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中国赛车第一股”的力盛赛车等。

目前全区共有上市企业19家,其中,主板上市10家,中小板2家,创业板5家,香港联交所上市2家。还有6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03家企业在股交中心挂牌。全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累计达104.7亿元,新三板企业获得机构投资金额达10.5亿元。

丽人丽妆、同策房产、新农饲料等企业也已进入IPO排队名单,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上市挂牌企业矩阵。

目前我区拥有各类金融机构150多家,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典当等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数据是产融结合成绩的最直接体现。今年1-10月,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6%,增幅位居全市第一。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8.4%,其中“6+X”产业集群产值增长16.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合同外资达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60%。工业固定资产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年,新增市场主体约4.2万家,其中来自苏浙沪的就有1.7万家,G60科创走廊聚集度、影响力不断提升。

来源:松江报(编辑略有修改)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五

为更好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国务院今日发布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消费引领,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

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打造集消费、理财、融资、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

支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

建设全国统一的消费者维权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对消费者进行金融等专业知识普及工作。

完善商会、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机构等专门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消费者、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的监督机制。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融合创新。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健全覆盖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更好发挥**投资和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模式,发展融资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1,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2,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3,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4,培育国际消费市场;5,完善消费补贴政策,推动由补供方转为补需方。

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及其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我国已进入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以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兴起为主要内容的新消费,及其催生的相关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为更好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现提出以下意见。

消费是最终需求,积极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满足并创造消费需求,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激活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实现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

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消费关系民生福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城乡居民的消费内容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消费质量和消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紧紧围绕居民消费升级谋发展、促发展,符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体现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民福利的改善。

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消费升级的方向是产业升级的重要导向。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等一系列转变。只有围绕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和创新有效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附加值,实现更有质量和效益的增长。

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是畅通经济良性循环体系、构建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必然选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构建经济循环新体系、增长动力新机制。只有从发展理念、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等深层次原因入手,破除市场竞争秩序不规范、消费环境不完善等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潜在需求向现实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发现和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消费环境改善和市场秩序规范释放新空间,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以创新驱动产品升级和产业发展,推动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有效对接,构建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更持久、更强劲的动力。

坚持消费引领,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顺应消费升级规律,坚持消费者优先,以新消费为牵引,催生新技术、新产业,使中国制造不仅能够适应市场、满足基本消费,还能引导市场、促进新消费,加快形成消费引领投资、激励创新、繁荣经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机制。

坚持创新驱动,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领全面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形成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花色品种多样、服务品质提升为导向,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

坚持市场主导,以公平竞争激发社会活力。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清除市场壁垒,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资源和要素高效配置。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完善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实现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安全消费,企业诚信守法、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制度保障,以体制创新培植持久动力。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系统性优化,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推动形成节约、理性、绿色、健康的现代生产消费方式,努力构建新消费引领新投资、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良好环境和长效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好利用全球要素和全球市场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更好利用全球商品和服务满足国内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三、消费升级重点领域和方向

我国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消费新热点、消费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消费升级,将引领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迅速成长,拓展未来发展新空间。

服务消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教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既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改善需求、又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社会创造力增强的服务消费迅速增长。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培训等教育培训消费,健康管理、体育健身、高端医疗、生物医药等健康消费,家政服务和老年用品、照料护理等养老产业及适老化改造,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内容等新兴文化产业及传统文化消费升级,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邮轮旅游、工业旅游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城乡社区服务平台、大型服务综合体等平台建设,发展空间广阔。

信息消费。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改变消费习惯、变革消费模式、重塑消费流程,催生跨区跨境、线上线下、体验分享等多种消费业态兴起。互联网与协同制造、机器人、汽车、商业零售、交通运输、农业、教育、医疗、旅游、文化、娱乐等产业跨界融合,在刺激信息消费、带动各领域消费的同时,也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绿色消费。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消费从生态有机食品向空气净化器、净水器、节能节水器具、绿色家电、绿色建材等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商品和服务拓展。这将推动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蓬勃发展,为生态农业、新能源、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领域技术研发、生产服务能力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投资创业机会。

时尚消费。随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的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加偏好体现个性特征的时尚品牌商品和服务,将推动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加速发展。同时,中高收入群体规模的壮大使得通用航空、邮轮等传统高端消费日益普及,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并激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需求。

品质消费。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特别是中等收入群体对消费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加安全实用、更为舒适美观、更有品味格调的品牌商品消费发展潜力巨大。这类消费涉及几乎所有传统消费品和服务,将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产品升级换代。

农村消费。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市消费示范效应扩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快速更新,农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家电类耐用消费品和家用轿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适宜农村地区的分布式能源、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水电路气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投资潜力巨大。

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

加快破除阻碍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维护全国统一市场和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以事业单位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服务业发展,以制度创新助推新兴产业发展,以推进人口城镇化为抓手壮大消费群体,激发市场内在活力。

(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系统清理地方保护和部门分割政策,消除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发展产业的制度障碍,严禁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设定歧视性准入条件。消除各种显性和隐性行政性垄断,加强反垄断执法,制定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自然垄断、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规范网络型自然垄断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二)加大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快推进公立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尽快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公共服务,**重在保基本,扩大向社会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比重,非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市场提供,鼓励社会资本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服务。全面放宽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取消各种不合理前置审批事项。积极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分领域逐步减少、放宽、放开对外资的限制。按照服务性质而不是所有制性质制定服务业发展政策,保障民办与公办机构在资格准入、职称评定、土地供给、财政支持、**采购、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公平发展。

(三)加强助推新兴领域发展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推进低空空域开放。调整完善有利于新技术应用、个性化生产方式发展、智能微电网等新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广泛拓展、使用权短期租赁等分享经济模式成长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医养结合等行业跨界融合以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在新兴领域避免出台事前干预性或限制性政策,建立企业从设立到退出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以及适应从业人员就业灵活、企业运营服务虚拟化等特点的管理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程序,为新兴业态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四)加快推进人口城镇化相关领域改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释放农业转移人口消费潜力。督促各地区抓紧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鼓励各地区放宽落户条件,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省会及以下城市要放开对吸收高校毕业生落户的限制,加快取消地级及以下城市对农业转移人口及其家属落户的限制。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制度和随迁子女就学保障机制。鼓励中小城市采取措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自用住房消费。

五、全面改善优化消费环境

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强质量监管,规范消费市场秩序,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和主体责任,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消费基础设施网络,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消费市场,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良好消费环境。

(五)全面提高标准化水平。健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重点领域及新兴业态的相关标准,强化农产品、食品、药品、家政、养老、健康、体育、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领域关键标准制修订,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关键标准研究制定。提高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水平一致性程度。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整合优化全国标准信息网络平台。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能力建设。

(六)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效率和精准度。在食品药品、儿童用品、日用品等领域建立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广泛运用大数据开展监测分析,建立健全产品质量风险监控和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实行企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公开制度,健全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缺陷产品强制召回、严重失信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完善商会、行业协会、征信机构、保险金融机构等专门机构和中介服务组织以及消费者、消费者组织、新闻媒体参与的监督机制。

(七)改善市场信用环境。推动建立健全信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充分利用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强违法失信行为信息的在线披露和共享。加快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实施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强制退出等制度,推进跨地区、跨部门信用奖惩联动。引导行业组织开展诚信自律等行业信用建设。全面推行明码标价、明码实价,依法严惩价格欺诈、质价不符等价格失信行为。

(八)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推动完善商品和服务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推动修订现行法律法规中不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条款。强化消费者权益司法保护,扩大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商品和服务范围。完善落实消费领域诉讼调解对接机制,探索构建消费纠纷独立非诉第三方调解组织。健全公益诉讼制度,适当扩大公益诉讼主体范围。加快建立跨境消费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完善和强化消费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等社会组织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作用。建设全国统一的消费者维权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加强对消费者进行金融等专业知识普及工作。

(九)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适应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形态变化,系统构建和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提升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加快网络提速降费。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在城市社区和村镇布局建设共同配送末端网点,提高“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效率。加快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自驾车房车营地、旅游厕所、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从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到主要景区交通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开辟跨区域旅游新路线和大通道。对各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实行最低配置规模限制,加快大众化全民健身和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城市停车场的布局和建设。合理规划建设通用机场、邮轮游艇码头等设施。

(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大幅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加快信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县级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健全覆盖农产品采收、产地处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提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十一)积极培育国际消费市场。依托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培育面向全球旅游消费者的国际消费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城市运用市场手段以购物节、旅游节、影视节、动漫节、读书季、时装周等为载体,提升各类国际文化体育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鼓励与周边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带动文化娱乐、旅游和体育等相关消费。畅通商品进口渠道,稳步发展进口商品直销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出台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的操作办法。扩大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范围,完善和落实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

六、创新并扩大有效供给

紧紧围绕消费升级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鼓励市场主体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适当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日用消费品进口,多渠道增加有效供给。

(十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推动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瞄准国际标准和细分市场需求,从提高产品功效、性能、适用性、可靠性和外观设计水平入手,全方位提高消费品质量。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行动计划,鼓励传统产业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数字化、精细化、柔性化转变;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行生态设计,加强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支持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引导制造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服务环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重点突破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建设,提升量传溯源、产业计量服务能力。健全国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市场应用机制,支持企业研发和推广应用重大创新产品。

(十三)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创新与应用,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更好满足智能化、个性化、时尚化消费需求,引领、创造和拓展新需求。培育壮大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三维(3D)打印、机器人、基因工程等产业加快发展,开拓消费新领域。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数字媒体等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消费品发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

(十四)大力发展服务业。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着力发展工业设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现代流通、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为制造业升级提供支撑。顺应生活消费方式向发展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的趋势,重点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贴近人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着力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跨业融合发展和集团化网络化经营。

(十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加强政策系统集成,完善创业创新服务链条,加快构建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生态,鼓励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依托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等创业创新资源密集区域,构建产业链、创新链与服务链协同发展支持体系,打造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大型共用实验装置以及数据资源、生物资源、知识和专利信息服务等科技服务平台。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支持发展创新工场和虚拟创新社区等新型孵化器,积极打造孵化与创业投资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开放式服务载体,为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提供支撑。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发展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惩处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跨境维权救援机制。

(十六)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服务升级。引导企业更加积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支持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良好信誉、打造知名品牌,培育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延长产业链条。支持企业运用新平台、新模式,提高消费便利性和市场占有率。鼓励企业提升市场分析研判、产品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拓展、参与全球竞争等能力。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化中小企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勇于创新、追求卓越。

(十七)适度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日用消费品进口。健全进口管理体制,完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免税政策,积极扩大新技术引进和关键设备、零部件进口;降低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研究调整化妆品等品目消费税征收范围,适度增加适应消费升级需求的日用消费品进口。积极解决电子商务在境内外发展的技术、政策等问题,加强标准、支付、物流、通关、计量检测、检验检疫、税收等方面的国际协调,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方式。

(十八)鼓励企业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大力推动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建设。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和优质服务承诺标志与管理制度,在教育、旅游、文化、产品“三包”、网络消费等重点领域开展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实施品牌价值提升工程,加大“中国精品”培育力度,丰富品牌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发展地理标志商标和知名品牌。保护和传承中华老字号,振兴中国传统手工艺。完善品牌维权与争端解决机制。引导企业健全商标品牌管理体系,鼓励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能够展示“中国制造”和“中国服务”优质形象的品牌与企业。

着眼于发挥制度优势、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行为,系统调整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加强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十九)强化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对新消费相关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对地方**和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作用。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激励地方**营造良好生活消费环境、重视服务业发展。落实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时推进医疗、养老等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严格落实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进一步简化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流程。按照有利于拉动国内消费、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推进消费税改革,研究完善主要适应企业对企业(B2B)交易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行邮税政策及征管措施。健全**采购政策体系,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支持民办社会事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绿色产品等发展。完善消费补贴政策,推动由补供方转为补需方,并重点用于具有市场培育效应和能够创造新需求的领域。

(二十)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金融服务与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融合创新。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健全覆盖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更好发挥**投资和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提高信贷支持创新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创新型非抵押类贷款模式,发展融资担保机构。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支持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打造集消费、理财、融资、投资等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至全国。鼓励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合医疗、养老、文化、旅游等行业和小微企业特点的保险险种,在产品“三包”、特种设备、重点消费品等领域大力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二十一)优化**投资结构。聚焦提供适应新消费新投资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创新投资方式,更好发挥**投资的引领、撬动和催化作用。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强适应新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建设,强化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望形成新增长点的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支持,充分发挥**投资对创新创业、技术改造、质量品牌建设等的带动作用。推动健全**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法律法规体系,创新**投资与市场投资的合作方式,明确并规范**和社会资本的权责利关系,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

(二十二)完善土地政策。按照优化用地结构、提升利用效率的要求,创新建设用地供给方式,更好满足新消费新投资项目用地需求。优化新增建设用地结构,加快实施有利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用地政策,重点保障新消费新投资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用地,适当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发展用地,多途径保障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移动通信基站等小型配套基础设施用地。优化存量建设用地结构,积极盘活低效利用建设用地。推广在建城市公交站场、大型批发市场、会展和文体中心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及综合利用。鼓励原用地企业利用存量房产和土地发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节能环保、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服务业。依法盘活农村建设用地存量,重点保障农村养老、文化及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用地。

(二十三)创新人才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促进人才流动,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扩大家政、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专业人才规模,加强信息、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环保等领域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既懂农业生产又懂电子商务的新型农民。推动医疗、教育、科技等领域人才以多种形式充分流动。完善医疗、养老服务护理人员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通过完善永久居留权、探索放宽国籍管理、创造宽松便利条件等措施加大对国际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

(二十四)健全环境政策体系。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强化节约环保意识,以健康节约绿色消费方式引导生产方式变革。完善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标识、认证等体系,开展绿色产品评价,**采购优先购买节能环保产品。鼓励购买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支持绿色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鼓励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能源,支持循环园区、低碳城市、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推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推动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化,建立完善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并主动顺应消费升级大趋势,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推动经济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推动系统清理并修订或废止不适应新消费新投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政策合力。要完善政策实施评估体系,综合运用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评价等多种方式,科学评估实施效果。加大督查力度,确保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六

“创新+资本”双轮驱动 华夏幸福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从北京到固安上班,再从固安回到北京的家,张德强已习惯了这样两地奔波的日子。

作为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负责人,张德强道出了其选择将第6代AMOLED项目落地固安的真正原因。

“显示产业是新兴行业,人才较为稀缺。而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幸福)运用‘PPP’模式打造的产业新城标杆——固安,距离北京较近,对高端人才具有吸引作用,且域内产业已有一定基础,吸引了上游一些供应链企业落户。” 张德强表示,在项目初期遇到资金、审批等难题时,作为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提供了一系列服务。再加上资金支持,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就此落地。

5月19日,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第五届中国OLED产业发展论坛上,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备受关注。张德强表示,万物皆显示,未来,所有地方都可能有显示,无法想象。

OLED显示技术正迎来产业爆发期

“全球OLED产业已进入到加速发展阶段,正在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竞争的焦点。”一众专家在全球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第五届中国OLED产业发展论坛上一致认为,OLED显示技术由于其契合智能终端轻薄、节能、柔性的发展趋势,正迎来产业的爆发期。

国家电子信息主管部门相关领导表示,在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下,OLED显示产业就是未来一个发展的新风口。在OLED产品市场,统计数字已接近200亿美元,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移动智能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未来的智能汽车都会大量地采用OLED显示。

“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力军。其中,AMOLED正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技术负责人黄秀颀表示,尤其从去年到现在开始,AMOLED已逐步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

据UBI Research 数据显示,2020年前AMOLED市场规模的增速不会低于20%,未来五年间,全球AMOLED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9%,2020年达到717亿美元。

“未来,柔性将成为整个终端设备首选的技术。” 京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显示器件事业Mobile SBU的市场总监魏星表示,现在大部分厂家都在投资的OLED是以柔性显示为主,除了OLED的全屏显示、高对比度、高纤时间等很多功能之外,还有轻薄、高的机械强度和自由的显示形态,是未来更符合消费者需求,更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技术。

“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大概会到十亿的量级,我们目前的年产能仅4亿,这个缺口是很大的。” 黄秀颀表示,有需求就会有机遇,谁能够开发出来技术领先,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且快速将这些最新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谁就能在未来的OLED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拥有更多市场“话语权”,进而改变全球新型显示产业的分工和市场格局。

作为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固安在推动科技转化方面已走在全省前列。据悉,2016年10月21日,总投资近300亿元的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开工,已吸引鼎材科技、翌光科技、维信诺等企业入驻。张德强表示,该项目填补了河北在OLED产业领域的空白,有望打造成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制造”的又一张新名片。

目前, OLED产业已成为国家振兴产业“十三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领域。国家创新发展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余健强调,未来,在显示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国家相关部门发出的具体的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两个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发展产业,防止出现无序、过热投资,包括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也表示,要科学客观认识OLED产业发展阶段,对技术升级换代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不能因为提了一个新的概念新的名词就盲目去追它。“很多地方不顾产业需求,不顾产业配套等客观性的要求进行了无序投资,要防范结构性的产能过剩。”

“创新+资本”驱动,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提速

“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河北省有关领导提出,要瞄准产业制高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上,作为国内领先的产业新城运营商,华夏幸福已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方法体系,除了提供全球招商、产业载体、行业圈层、政策及企业服务等多维度的产业服务外,华夏幸福还运用资本和创新双轮驱动。

具体来说,在资本层面上,华夏幸福联动金融资源,建成从天使、孵化、加速到并购、上市的全价值链、多层次的产业投资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助推其科技成果转化。

在创新层面上,华夏幸福秉持“全球技术—华夏加速—中国创造”的创新发展战略,通过孵化器、校企合作平台、研发机构等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加速成果转化。

“创新+资本”驱动下,华夏幸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凸显,科技转化成果遍地开花。其中,华夏幸福以固安云谷AMOLED项目为龙头,集聚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成为固安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的精彩之作。

业内人士认为,固安产业新城积极打造“全球技术商业化中心”,激发出固安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力,让固安向着全球科技成果转化的枢纽与中心加快迈进。这对其他区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借鉴意义。

除了固安云谷AMOLED项目外,今年4月,华夏幸福还成功亮相2017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并与战略合作伙伴太库科技进驻核心展区。外界一致认为,这是华夏幸福创新发展战略的再突破,亦是华夏幸福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打造完整产业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截至目前,华夏幸福已在6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超40个孵化器,与包括清华大学、中科院、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内的国内外30多家科研院所达成战略合作,和包括翌光科技、华电天仁在内的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深度对接,完善华夏幸福自身的产业平台生态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资源。

打造高端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没有哪个公司的成功是完全靠自己能成功的,一定要靠产业链整体的成功。” 黄秀颀建议,要以用户作为中心,面板厂和上下游厂商能够形成良好互动,使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能够实现流转,同时吸引更多产业层面的伙伴加入这个生态网,最终构建一个OLED产业的完整生态。

依据“一个产业园就是一个产业集群”的理念,华夏幸福以“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聚集”为目的,为固安产业新城谋求在原有的产业链条上,向上游纵深及向其他领域延伸,使各类产业彼此互动。

以新型显示为例,固安产业新城先后与维信诺、鼎材科技、翌光科技等一批国内相关领域顶尖企业开展了战略合作,通过引进最前沿的技术研发、产业化基地,完善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上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

随着云谷(固安)第6代AMOLED项目的建设,全球OLED产业的全新科技成果开始在固安高新区加速转化、商业化,并与原有新型产业项目形成了集群发展的良好态势。推进前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培育国内领先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固安OLED产业的发展路径被视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积极探索。

不仅仅是新型显示产业,近年来,固安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商业化。随着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固安已成为河北环京高新技术产业的隆起带。

以生物制药为例,通过承接首都的产业外溢,华夏幸福打造了固安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孵化器,构建以单克隆抗体与治疗性疫苗为特色产业。截至目前,固安肽谷已累计签约30余家企业,在孵科研项目达到35个。

张德强说,选择将项目落户固安,除了因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之外,还因为在华夏幸福的推动下固安产业新城的新型显示产业已初具规模,较好的产业基础为我们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通过15年深耕,固安县实现了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仅1.1亿元到2016年80.9亿元的迅猛飞跃。而其发展的背后,依靠的正是高端产业集群的有力支撑。

除了固安之外,华夏幸福为每个产业新城因地制宜打造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强的高端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华夏幸福聚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都市消费品、文化创意、生产性服务业10大行业,已成功打造了百余个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华夏幸福还为不同类别的落户企业匹配相应的承载平台,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产业服务。从产业研究规划、产业集群集聚、产业载体建设到产业服务运营,华夏幸福为区域提供产业升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解决方案。

权威观点 OLED显示产业是未来一个发展新风口

国家电子信息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彭红兵:十几年来,为了适应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在京东方、TCL、维信诺、天马等骨干企业的带领下,中国显示产业已实现转型。据权威机构统计,到今年一季度,产自中国内地的平板显示按面积算,市场占有率已上升到全球领先,到明年三季度,最多到明年年底,京东方一家企业在全球市场量占有率也将达到前列。

在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下,OLED显示产业就是未来一个发展的新风口。在OLED产品市场,统计数字已接近200亿美元,这还仅仅只是开始。移动智能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未来的智能汽车都会大量地采用OLED显示。因此,对于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向全球前列的显示产业来说,可能又面临着一个转型调整,并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

目前在显示行业有10个企业主体,分布在不同区域和城市,资源相对分散,主体不够集中,难以形成合力,特别是区域集聚效应和资源集聚度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多方位创新发展,集聚发展。此外,还要开放式发展。我们需要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平台,不断培育和发展生态链。未来,显示行业要围绕着“互联网+”,拓展到其他更多的应用领域,助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原动力、竞争力、凝聚力是赢得OLED未来竞争的关键

固安云谷第六代AMOLED技术负责人黄秀颀:随着AR、VI所有人工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机交互的界面对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显示产业已成为新工业革命的主力军。AMOLED正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尤其从去年到现在开始,AMOLED已逐步成为旗舰手机的标配。

有需求就会有机遇。谁能够开发出来技术前沿、质量过硬的产品,并且快速实现量产,在终端中应用,那他具有国际AMOLED产业竞争的话语权。为此,云谷固安第六代AMOLED应运而生。

原动力、竞争力、凝聚力是赢得OLED未来竞争的关键。通过AMOLED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与资本方面产业新城的开发运营,会形成有机融合,带动整个项目运作。此外,没有哪个公司的成功是完全靠自己能成功的,一定要靠产业链整体的成功。要以用户作为中心,面板厂和上下游厂商能够形成良好互动,使技术流、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能够实现流转,同时吸引更多产业层面的伙伴加入这个生态网,最终构建一个OLED产业的完整生态,同时使得产业协同价值能够实现最大化。

技术供给和结构性需求矛盾突出,阻碍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秘书长梁新清:未来10年~20年,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现代化的本质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和进步的历史。中国的现代化关键还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催生产业革命,进而引发社会的重大变革,为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一个新的空间,引发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首先,这将使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边界越来越模糊,甚至融为一个主体。第二更加关注个性化的定制,消费者可能会参与整个设计制造过程,甚至成为一个重要环节。生产方式将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生产转变。制造商供应链地理格局也都将会发生重大改变。

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确实在改变着全球的创新版图。但当前技术供给和结构性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技术的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的质量不高,许多科技成果难以转化,技术不具备系统的佩戴条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足,已成为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重大软肋。

另外,我们还存在创新路径依赖和创新技术依赖问题。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的生产力,突破制约路径依赖,补上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强的短板,是我们国家科技领域改革的一个重大任务。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要紧抓人才引进

国家创新发展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余健: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们要以重大项目的事实为依托,强化政策创新和成果的集成。固安引进的清华大学的AMOLED的项目,总投资接近300亿元,投资高难度大,重大项目的牵引非常重要。抓好成果转化,要处理好产业学研结合和创新创业创富结合。创新是根本,创业是目标,创富是动力。解决产权激励问题就能够抓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问题。

此外,要在人才引进上下更大的功夫。京南示范区的建设必须把人才引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推动科技创新,新型转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有一支规模适度,创新优良的人才队伍。未来,项目产业是跟着人才走,人才队伍的稳定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除了重视给人才干事业的机会,要更加重视居住、生活、基础教育、医疗、交通社区等方面的配套,让引进的人才能够呆得住,干的舒心。

从国际经验看,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都市人口和产业外溢是必然趋势。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提出,要沿京呼、京九、京张等铁路通道,建设若干个微中心,构建多点一城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讲,京南示范区的各个微中心要切实提高区域环境硬条件和软实力,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夯实人才基础。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七

        9月28日,江苏银行与京东金融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各自在金融和科技领域的优势,共同推进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场景金融等多个领域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江苏银行行长季明、京东金融CEO陈生强等双方高管共同见证了本次战略签约仪式。

        金融科技方兴未艾,正日益成为影响金融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在江苏银行与京东金融的此次战略合作中,金融科技就是一个重要看点。双方表示,将深化金融科技合作,在精准营销、大数据反欺诈、智能客服、数字化投资技术等多个领域发力,整合数据云、区块链等新技术以及网点渠道资源,联手打造新型金融科技生态。

深入合作源于丰厚积淀。本次签约双方都是国内金融科技领域的新锐力量。江苏银行一直致力于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在业内首创全线上、纯信用的“税e融”网贷产品,推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已通过同业合作推广到湖南、安徽、山东等全国10多个省区;与国家电网合作,推出基于电力数据的“电e融”,开创了“诚信用电、便捷贷款、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企业服务新模式。目前,该行已推出“汇e融”、“商e融”、“创e融”等“e融”系列产品10多个,线上化业务领跑银行同业。

        在金融科技领域,江苏银行今年也实现了多项业内第一:推出国内首个“投资+融资”一体化的线上综合服务模块“智能投顾”,启动全国首个物联网金融示范工程项目,在城商行中首家与国家信息中心开展信用信息共享……

        京东金融是一家定位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一直致力于将传统金融业务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相结合,通过与金融机构深度连接的方式,积极探索全新的金融科技发展模式。

        江苏银行行长季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江苏银行是全国首家与京东金融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城市商业银行,双方将站在更高的层次,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心态,着力放大各自在金融与电商领域的功能优势,使优势更优、长板更长,通过强强联合取得“1+1>2”的效应,打造金融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新标杆。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表示,京东金融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价值链上的核心流程环节,在为金融机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增加收入、降低风险、改善用户体验。京东金融与江苏银行此前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本次合作将在深度和广度上更进一步,为整个行业做出表率。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了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并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在江苏银行与京东金融的战略合作中,普惠金融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双方将利用科技手段,充分发挥网络及大数据技术优势,为个人用户提供消费信贷服务;探索共建支持三农的创新服务平台。双方还将在理财业务方面开展合作,丰富包括基金、保险、理财等在内的产品线,并在账户合作、支付业务、积分兑换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深入开展O2O理财合作,探索发布具有互联网特色的联名信用卡和借记卡。

近年来,江苏银行秉承“融创美好生活”的使命,服务大众融享生活,精心培育消费金融,创新推出卡易贷等颇具特色的金融产品;助力客户财富增值,综合理财能力位居城商行首位,为客户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就在本月,江苏银行在手机银行、直销银行、串串盈营销云平台刚刚上线了“车生活”服务平台,在业内率先提供全线上、智能化、便捷化的一站式智慧车主服务,让车主们“用车平台,有这一个就够了”。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应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此次江苏银行与京东金融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在供应链金融、授信业务、存管托管领域的合作,加强跨境金融、跨境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合作,合作开展ABS及资产包等业务,将京东的安全魔方和江苏银行的月光宝盒风控系统有效融合,提升企业征信、授信服务水平,打造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金融标杆。

        近年来,江苏银行牢固树立服务实体经济是银行天职的经营理念,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新兴产业,多方集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

        今年上半年,该行实贷增幅远远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平均增幅,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幅更是达到了27%,在江苏省明确的战略新兴产业名单中,有多达980户企业得到了江苏银行的授信服务,有效服务了供给侧改革,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八

利用高科技将一个虚拟的人物具象化,能听懂你的语言,读懂你的情绪,看懂你的行为,人工智能也许离你并不遥远。

为进一步推动南沙IAB产业发展,集聚更多人工智能科创企业落户南沙,继今年5月2017广州人工智能圆桌会议后,今天(11月17日),“AI新智元,领创云未来”2017南沙大湾区人工智能峰会正式举行。香江集团、微软(中国)、科大讯飞、三角兽科技、码隆科技、旷视科技等十多家国际知名的科创企业和金融产业领军企业共聚南沙,参加以“AI新智元,领创云未来”为主题的人工智能峰会。

本次活动由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支持,香江集团主办、微软(中国)协办。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广东省**,市**相关领导,香江集团董事长刘志强,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邹作基等嘉宾共同出席活动。

峰会上,“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以下简称为“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正式启动,11支经过路演考核的入孵入驻AI团队获授予首批入孵牌。香江集团与广州南沙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宣布共同发起1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创投基金。


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正式启动


南沙要充分双自联动优势 建设“AI+”新型智能城市

当前,广州大力实施IAB五年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南沙作为广州IAB战略的重要承载区,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今年5月3日,南沙与微软(中国)、香江集团联手引入了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截至目前,南沙已落户包括小马智行、同盾科技、科大讯飞、云从科技在内的近30家人工智能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南沙出台了全国竞争力的“1+1+10”产业政策,其中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团队落户、实验室筹建、成果转化、人才补助等制定了相关政策,团队最高可获得1亿元的奖励和补贴。

市**相关领导表示,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作为南沙实现人工智能梦的“技术钥匙”,开启了南沙探索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大门。南沙正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和一流人居环境,将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人才安居等工作,加快形成华南地区最佳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

市**相关领导期望,南沙将充分利用北邻大学城、东近深圳、西联珠西装备制造业重镇的独特区位,发挥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优势,依托已建成的国家物联网标识平台和超算中心,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集聚,进一步构建人工智能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一座面向未来的“AI+”新型智能城市。

微软打造首个AI孵化加速器

作为全球科技巨头,从2015年起,微软已与中国各级地方**及本地运营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出了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旨在积极推动“互联网+”与“双创”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目前,已在全国促成了24个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孵化器项目的落地和启动。

作为微软第18个孵化平台,也是首个瞄准人工智能前沿科技领域的平台,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注入了微软最新的Azure云技术成果,更凝聚了广州市**、南沙区**、香江集团最大的投入力量,因而受到微软的高度重视。

邹作基在峰会上表达了对**与香江集团的感谢,表示希望看到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在广州市南沙区生根开花。微软将配合南沙区**“1+1+10”政策,积极推进以“云物大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帮助和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以先进技术、产品、服务构建创新基础平台,以多方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创业腾飞。

微软(中国)首席运营官 邹作基发表讲话

香江迈步科技产业 孵化招募初现佳果

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也从产业导入方面阐述了科创产业的战略目标。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的香江集团,一直在谋求转型发展,而科技产业就是香江集团转型的重要方向。

翟美卿总裁在致辞时谈到,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四年前,香江集团紧随国家发展战略,提前部署广东自贸区,以创新金融服务平台为重点,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引领,通过产业互联网,以帮助企业产业升级,真正寻求到企业未来新的发展点。


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发表致辞讲话

事实上,香江与**、微软的三方合作模式,能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匹配,打造AI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共创新模式。香江集团将充分利用与广州南沙、微软合作的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充分利用**给予的优惠政策与微软先进的技术、资源,在南沙以及广州搭建起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环境,全面带领南沙以及广州的产业升级。翟美卿总裁期望,未来将“继续深度参与南沙区人工智能生态圈、科技产业金融生态圈的建设,为将广州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创新中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广州IAB战略落地的重要项目,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正式目前已成功招募了18支人工智能新锐,入孵团队已在落地于南沙香江国际金融中心,进行为期4~6个月的免租孵化。而在峰会上,11家通过路演考验的入孵入驻企业获颁首批入孵牌,他们是谷居VR、医和你、亿澳斯APS、搜搜3D、安重科技、盗梦科技、化学加、Viewsky、邮过共享仓、搜有趣、遇见空间。

设立南沙人工智能创投基金

今年5月,在由南沙主办的广州人工智能圆桌会议上,南沙与包括亚信、百度、雅虎、科大讯飞在内的18家人工智能企业、团队及专家签约,合作设立百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建设3万平方米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及3000亩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集聚地。

为了更加聚焦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的需求,以羊群效应带动整体产业发展,香江集团与广州南沙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签署南沙产投基金框架协议。协议显示,香江集团将率先利用27年的多元化产业背景以及超过20年的金融经验,发起1亿元的人工智能创投基金,专注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等行业领域,为创业团队及初创企业提供强大金融支持。由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专家组成投资团队,挖掘培育独角兽企业,在助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分享行业发展红利。

未来,在资本与产业、科技深度融合下,企业一旦入孵微软广州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将得到优质的双创资源,而香江亦能为南沙科技产业提供生生不息的产业力量:按计划,未来三年内,这里将孵化出50家企业,其中预计有15家团队拿到下一轮融资,产生1家独角兽企业;1家登陆新三板市场,三年孵化企业总估值达25亿。

南沙产投基金的香江方负责人透露,香江集团还有极大意愿参与广州市**、南沙区**百亿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以资本运营实力促进南沙人工智能跨越发展。

在本次峰会上,还邀请了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创新孵化总监程博士、三角兽科技创始人马宇驰、码隆科技创始人黄鼎隆、科大讯飞华南研究院院长刘舒、旷视科技**事业部总经理黄楠等人工智能业内大咖,分别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表演讲。而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香港德勤合伙人罗远江分别对泛人工智能的投资机会、高科技成长企业发表看法。此外,活动现场还举办了AI创业巅峰论坛,为南沙人工智能发展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香江集团与南沙产投共同发起

1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创投基金

《张家港与松禾资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精选九

建设上海总部,是中核的既定目标。

“一号央企”中核集团位于上海的第二总部,逐渐浮出水面。

11月8日,中核(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总价18.763亿元竞得上海市世博会地区会展及其商务A片区A02B-01、A02B-02地块,溢价率0.1%,楼板价28531元/平方米。上述地块出让面积18789.9平方米,东至高科西路,南至博成路,西至博展路,北至世博大道,规划用途为办公楼,出让年限50年。

中核(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股东方包括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电,601985.HK)、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中核宝原资产控股公司等,均为中核集团旗下企业。中核集团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主要从事核军工、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环保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和进出口业务,是目前国内投运核电和在建核电的主要投资方、核电技术开发主体、最重要的核电设计及工程总承包商、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和核电站出口商,也是是国内核燃料循环专营供应商。

根据规划,中核(上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在本次竞得的土地上规划建设地上建筑面积约为6.6万平方米的办公楼,项目预计在2018年底前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并具备入驻办公条件。

建设上海总部,是中核的既定目标。2015年6月,中核集团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的合作重点之一便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上海市**将积极支持中核集团建立集团第二总部,打造区域总部经济。未来五年,中核集团将把上海作为集团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大投资合作力度。

2015年12月,中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在世博片区注册成立,业务范围涵盖了融资租赁、租赁咨询担保、保理等业务,注册资本10亿元。这是中核集团和上海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首个落地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