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农业如何让农业更高效,更赚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将再次激活互联网农业创业,特别是自2015年伊始,如火如荼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支付方式的便捷,消费人群和购买渠道的增加,不少优质农副产品搭上了电商快车,在网上进行售卖,畅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不断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成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成为政府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

与此同时,继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要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消费升级,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电商作为新时代实体经济的新业态,它具有实体经济的商品交易属性,同时又“新”在销售模式上,增加了传统实体经济不具有的线上购物,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互联网+农村是大势所趋。

电子商务正快速发展,但在背后依然存在和面临诸多问题,像产品质量不高,“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差异让人产生不信任怀疑的态度,发展环境阻力大等。为了促进电商良性发展要在生产、销售、管理、服务上下功夫。

一是优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解决物流配送成本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积极构建农产品电商平台,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网点服务功能,建立覆盖县城、乡镇、乡村的三级配送体系,打通“最前一公里”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质量监管标准化建设。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过关,使农产品的产品标准、包装标准、配送标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为农产品网络销售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精准培训,培养农村电商专业人才,缓解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眼下,农村电商的专业人才太少,跟不上发展形势的需要,亟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开设系统的专业课程,特别是在职业道德上加强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诚信买卖、服务至上的农村电商专业人才。此外,要注重加强对创业者的创业安全保障,提供创业资金,加强创业指导,适当提高其收入,特别是物流行业。

三是学习先进经验,充分运用资源优势,杜绝千篇一律、品牌效应不明显的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走出去”学习,因地制宜发展电商文化。用精心的广告策划、产地新鲜发货、价格合理无中间差价、贴心的全程服务吸引顾客眼球,促进电商健康发展,唱响品牌。

“互联网+农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要认识到“互联网+农业”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要通过产业融合,相互取长补短,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实现农业产业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道路。同时,我们要充分汲取前期经验,善于总结,让“互联网+农业”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让农村经济紧跟时代的步伐。

“+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互联网+”助力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

互联网与农业,一个现代一个传统,但这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二者逐渐紧密结合起来,从对农业的深度改造开始,到颠覆农业的传统营销模式,再到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农业生产领域等方方面面。

就目前的实践看,“互联网+农业”主要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控制能力,并进一步畅通农业的市场信息渠道、流通渠道,使农业的产、供、销体系紧密结合,从而使农业的生产效率、品质、效益等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农业也可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走上一条智能化的发展道路,这将取决于互联网在农业中的渗透程度与实际运用融合程度。

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正因为互联网的普及而加速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运用互联网决策自己的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由于互联网的信息收集优势,大量农业相关的信息开始网上汇集,并出现专业分析,帮助农业生产经营决策。迄今为止,中国已有4万家农业类网站,演化出综合门型、研究分析、专业集成、产销对接等不同定位的农业网站,并进一步呈现加快细分的态势,不仅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次级行业已经分开,就是每个行业内部也逐渐专业化,玉米、马铃薯、牛、羊、猪等专业网站不断涌现。特别是近几年,农业新媒体开始活跃,微博、微信、手机平台相继出现,向纵深挺进。

互联网大大拉近农业产销之间的距离,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直接对接成为现实,这样有利于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扩大销售渠道,有效应对市场风险。随着的兴起,农产品流通领域互联网程度明显提高,国家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大部分实现了电子交易和结算;电商又进一步让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形态得到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微博、微信与电商结合来推销农产品的案例层出不穷,比如微营销中农产品的身影频频出现。

互联网在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中,越来越表现出不甘处于配角地位的特征,一步一步渗透并最终主导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近年出现的互联网营销让农业的发展方式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这颠覆了一般意义上的“生产–销售”模式,运用大数据分析定位消费者的需求,按照消费者的需求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让农产品不再卖货难。大量农业类众筹开始出现,互联网正让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互联网+农业”对中国影响深远。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这一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当然,互联网也不能在农业领域为所欲为,就像电商不能改变商业的基本逻辑一样,互联网并不能改变农业的自然属性,但只要遵循经济的、生态的、社会的规律,“互联网+农业”还会带来更多改变。这一切更加令人期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