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复利达在百度投放视屏led广告屏投放, 10美元既可投资,不知道真假,可以玩吗?

Fn复利广告包,每天看十条广告(6/10分钟)每天躺赚500美金(人民币7汇率结算)。想入团每人每天稳定复利增长吗_百度贴吧
Fn复利广告包,每天看十条广告(6/10分钟)每天躺赚500
Fn复利广告包,每天看十条广告(6/10分钟)每天躺赚500美金(人民币7汇率结算)。想入团每人每天稳定复利增长吗?[勾引]
FutureNet公司位于欧洲波兰,成立四年多,全球设立有多家运营公司。业务遍布全球190多个国家,100多万付费会员。它是全新的社交媒体平台,在本领域世界排名第一,是欧洲非常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FutureNet是一家管理公司的广告、游戏和网上购物、数字货币的盈利模式,通过大量的会员包括脸谱网、Instagram和YouTube,提供先进的社交软件,第三方服务平台,广告业务,在线商城等,虚拟货币等,矩阵式的先进商业模式前所未有,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哪些行业适合投放抖音渠道?
哪些商品在抖音卖得火?
目前哪些广告主在抖音投放比较火?
这里以4月24日-5月14日期间所追踪到的抖音平台上的广告投放数据为依据,分析抖音信息流视频广告投放趋势。
数据说明:本文仅以安卓客户端的信息流视频广告为依据,不含ios端及抖音非信息流视频广告的数据。
一、抖音平台信息流视频广告概览
1、横版视频形式占比55.8%,过半数的广告以应用下载为推广目的
4月24日-5月14日期间,共追踪到抖音媒体渠道2650个信息流视频广告。
1)横版视频形式占比55.8%:尽管抖音原生内容以竖屏广告为主,但短视频广告的横竖版视频区别不明显。
2)应用下载类型的广告占比接近50%:在落地页推广目的方面,以应用下载类型的广告为主(广告占比49.4%),其次为电商销售(28.2%)。下文会对落地页的不同推广目的进一步分析。
2、戏/文化娱乐/护肤美容为抖音渠道热门投放行业
所追踪到的广告创意,基于机器算法分析广告所属行业,整理广告数投放占比Top10行业如下图。
其中游戏行业广告数投放占比最高,为34.48%,且游戏以展示游戏场景为主,因为在投放形式方面以横版视频投放为主。而各主流渠道比较热门的金融行业广告仅占比1.32%,甚至未能名列Top10。此外,除文化娱乐类,护肤美容类则以竖版视频为主之外,其他行业的横竖版视频占比区别不明显。
二、盘点哪些商品在抖音卖得火
1、抖音拥抱&阿里&,超60%的电商销售来源于天猫商城或淘宝网
电商销售类型的广告,指的是广告落地页为该产品的购买详情页,可直接在线购买。针对电商销售类型的广告落地页进行分析,发现来源于天猫商城及淘宝网的链接最多,总占比超过60%,可预见后续抖音在发展&电商销售&与阿里更深度合作的潜力。而基于头条建站落地页工具的电商销售广告仅占比2.80%,侧面反映抖音对外部电商渠道的兼容性。
2、电商销售中,护肤美容行业广告占比最高
电商销售类型的广告,指的是广告落地页为该产品的购买详情页,可直接在线购买。
在电商销售中,护肤美容行业的广告占比最高,为25.0%,销售品类以面膜,洗面奶为主,男士护肤系列广告也成为抖音亮点。抖音带火了&答案茶&&海底捞&,也吸引了更多本地餐饮娱乐服务的商家投放,餐饮食品类投放占比16.7%,且以本地服务为主。而母婴儿童,萌宠系列的广告投放相对其他渠道占比更高。
三、盘点抖音渠道投放最多的应用
1、Faceu 激萌领衔抖音平台应用(非游戏)投放风云榜
4月24日-5月14日期间,共追踪到106款(非游戏)应用共计523个广告,以各应用的广告投放数排序,整理Top10应用(非游戏)投放风云榜如下图。
在(非游戏)应用中,美颜自拍神器《Faceu 激萌》投放广告数最多,期间共有36个广告在投,其中86%为竖版视频样式。
其视频内容以功能展示以为主,以90后甜美女生形象演示特色功能的使用界面,代入用户使用场景,辅之以活泼,轻快型的音乐,符合抖音&年轻化&,&潮流化&的特性。此外,Faceu的广告投放渠道情况,抖音的广告占比超过80%,也是其目前重点投放的渠道。
2、盘点广告投放游戏风云榜,三国策略手游《全民主公H5》强势刷屏
4月24日-5月14日期间,共追踪到247款游戏共计914个广告,按照广告投放数排序,输出Top10游戏投放风云榜如下图。
在Top10游戏排行榜中,有四款游戏为三国题材,也包括了位居榜首的的策略游戏《全民主公H5》。而近期热播的烈火如歌同名手游,在抖音上也有较多的信息流视频的广告的投放。
3、仙侠,三国为抖音平台游戏广告主要题材
在&游戏类型方面,抖音上投放广告的游戏依然是以角色扮演类为主,游戏数量占比71.66%,而策略类型的游戏位列第二,游戏数量占比23.89%。
在游戏题材方面,在整体投放广告的247款游戏中,&&三国&等题材的游戏较为广泛,游戏数量占比为11.7%,西游题材的游戏则占比7%。而在角色扮演类游戏中,以仙侠/武侠等玄幻题材游戏为主,游戏数量占比为51.98%;
相关文章推荐7.5K48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650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K42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s.click.taobao.com/kYMP3Sw首先,我认为理财的理念没有对错之分,只有是否合适之说,一定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不要过度追求超高收益。我先讲一个故事,大家可以熟悉一下金融中的一些概念是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的,并且一定要掌握这些概念。小明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线城市找了一份月薪6K的工作,一个月刨除房租(2k),伙食(1k),日常消费(2k),一个月能够剩余1k。这个时候小明想每个月都有1k盈余,可以进行理财,这个时候小明第一反应是去找收益率高(7%以上至上不封顶)的金融产品,他发现有股票、期货、基金、私募、信托、资产管理计划等等,同时他发现虽然这个收益率高,但是投资门槛大(资金门槛、知识门槛等),不确定性高,有的产品时间也长。想了一下还是放弃了。于是他去找收益率相对中等(4.5%-7%)的金融产品,发现了P2P、银行非保本理财和保本理财,他发现这几个产品收益率虽然中等,但是投资金额小,不确定性相对小,时间也不长,所以他花300块买了p2p(不敢买多是因为听说p2p会跑路),还有700块买了余额宝或者理财通,为什么没买银行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呢?因为银行保本理财和非保本理财是有5w的起购金额。上面提到的余额宝实际上是货币基金,是一种购买门槛低、流动性高、收益比较低的产品,非常适合小明在这个阶段的理财选择……通过上面这个小故事我们引入以下六个金融的概念:资金成本:上述故事中小明一个月赚6k的成本包括房租、伙食、日常消费,所以6k的资金成本是5k,也就是说小明需要花费5k来赚6k元;再比如说,生活中你去银行借款,银行贷款利息是5%这个5%就是资金成本。案例:可以通过银行借款,一般的消费贷款是6%,可借贷最高额度30w。可以投资短期的国债逆回购(持有国债的人,可以在市场上卖出国债获得短期资金,到期后再买回,这是一个没有风险的投资产品,一般证券公司的APP上可以直接操作,如果在沪市交易起步金额是10w,如果是深市交易起步金额是1000元),在一些时候国债短期逆回购的收益率可以达到15%左右,如果购买7天的国债你回购,你就可以赚9%的收益点差,这种时候一年有4-5次,一般是在每个季度最后的工作日。收益金额=300000元*(15%-6%)/365天*7天=517.8元。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可以拿到资金成本比较低的资金呢?1、在银行认可的单位上班:公务员、国企、银行;2、收入比较高,年收入30w以上;3、有房子;4、通过成立公司等等每个银行都不一样。相对来说第一个比较容易达到,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最好还是要综合考虑。流动性:本来的定义是指偿债的能力,这里我举个例子:就是如果你所有的钱都放在银行定期存款里,你家人突然生病需要一笔钱,这个时候你一下子也拿不出来,不是说你没钱,而是你的钱在定期存款里拿不出来,这样你的流动性就出现问题了。一般的解释就是你购买的理财产品期限太长。余额宝的流动性就比较好,因为随时都可以取出来,所以小明会把大部分钱放在余额宝里。案例:小明如果每个月都有1000元的余额,一年后攒下1.2w,很多人喜欢把钱放在余额宝里,觉得钱没有闲着,而且还有收益,有需要就可以拿来用。但实际上我认为不算是很好的理财方式。因为如果确定知道这笔钱不太会用或者强制自己储蓄,那为什么要存在余额宝里,拿平均只有4%的收益。我给出的意见就是如果确定钱不用,且风险偏好比较低,那我建议购买流动性比较差的银行非保本理财,一年可以多赚1-2%,注意买的时候看一下起购金额。如果你又想要高收益,又想要高流动性,一般是很难达到的,但是也不是没有,我给老东家免费做个广告,可以去北京银行购买他的《7日淘金》产品,5w起购,7天一个循环,收益率在4.7-5.1%,每周结息,而且每周可取,秒杀余额宝。杠杆率:上面这个故事没有讲到杠杆率,这里补充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杠杆,出现在住房按揭这个业务中。比如一套房的总价是1000w,首付是300w,按揭700w,按揭利率是5%,那么杠杆率就是20倍,因为你只要一年支付5%*700W=35w,就能撬动700w的资金。案例:你的父母可能只知道买银行的定期存款,那么一年只有3%左右的收益,你完全可以说服你父母,让你来操作他们的存款,并且保证一年给他们5%的收益。你依靠父母对你的信任就可以5%的资金成本拿到一笔钱,这里就是20倍的杠杆。然后你可以购买银行非保本理财,大概是5.5%左右的收益率,如果达不到,你可以降低给你父母的收益率承诺,或者寻找更高收益的非保理财。(对于父母是农村里的朋友,应该很能体会)案例2:上面那个是比较简单的案例,下面讲一个复杂的应用。一般在金融市场中,杠杆率的体现是这样的。我有一个项目要投资,投资金额是10亿,收益率在7%左右,但是我没有10亿,我只有1亿,那么剩下的9亿怎么办呢?我请一个人帮我融资,把我这个项目写个说明,然后找投资人,并且承诺,我自己的1个亿可以作为劣后资金(也就是说,如果这个项目亏钱,我用我的1亿保证投资人的本息安全,跟我们股票中的配资很像。)然后投资人(可以是1个或者是多个)分析后愿意给我投资9亿元资金,并且要求利息是6.5%。在这里我用1亿元的劣后资金,就获得了9亿元的投资,这里就做了一个杠杆。有朋友可能会问,我的投资收益率是7%,资金成本是6.5%,也不赚钱啊?那我们来算一下。整个项目我投资一年的收益是:10亿*7%*1年=7000w,我的资金成本:9亿*6.5%*1年=5850w,我的利润是50w,而且真正拿出来的钱是1亿,那我的收益率是1150w/1亿元=11.50%那如果我只拿出5千万,然后融资到10亿,我的收益率就是16.5%,所以杠杆越高收益率越高。(当然案例2也是比较简单的,还有更多玩法)收益率:这个比较简单,就不解释了。这里讲一下收益率跟什么有关;风险越高收益率越高,流动性越差收益率越高(1年期的银行理财比1个月的理财高);杠杆率越高收益率越高。所以有人跟你说如果一个产品收益率特别高的时候你就要分析,是不是时间特别长,是不是风险特别大(也就是说资金流向的最底层是什么地方),是不是杠杆特别高(比如优先劣后的分层)?案例:讲一下市场上的收益率情况吧,然后大家根据情况去机构的官网上找产品就可以了。(先提出一个概念,投资收益率低于多少不算亏本?很多人认为要跑赢通胀率,我认为这个比较太麻烦,因为通胀率每个月都在变,而且通胀率是个加权计算的概念,不是很直观,比如房价的涨价很高,但是我国的通胀并不高。那么跟什么比较呢?我认为应该跟无风险报酬率做比较。无风险报酬率: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风险的投资产品回报率,一般来说我们所说的无风险报酬率就是至国债的利率。我在网上找了个比较直观的公告,这里可以看到我国3年期的国债利率是3.9%,5年期的国债利率是4.22%,因为国债是国家信用,所以我们认为国债的风险很低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你买的银行保本理财收益是3.8%,且期限大于3年期,那么你这笔投资就是失败的,因为银行信用不如国家信用,你给银行钱的承担的风险相对给国家钱承担的风险更大,但是收益率却更低,这样看来是很不合理的。)也就是说低于国债收益的产品就可以不看了,比如银行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大额存单等等。4%-5%:1、货币基金;2、银行保本理财5%-6%:1、银行非保本理财;2、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关于银行非保本理财我再说扩展一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的非保理财、城商行资产规模1200亿以上,农商行资产规模1000亿以上的非保理财都可以放心买,不用担心银行倒闭。记得2017年中的时候民泰银行6个月的非保本理财可以达到6%。银行越小非保本理财的收益越高(至于为什么,这里有不扩展了)6%-7.5%:1、信托;2、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3、p2p(信托和资产管理计划有购买门槛,p2p如果真的要买就买大型的,购买金额不要太多,以短期1-3个月为主)7.5%以上:1、股票型基金或者混合型基金;2、股票二级市场;3、私募基金;4、股权投资;5、股债结合的信托等;小于7.5%的产品基本上是固定收益的,但是大于7.5%的基本是权益性的。这类产品的收益一般是要持有至少1年以上才能看出收益,长期持有的话10-20%左右的收益率都是可以达到的,一般情况下我会设置一个止盈点,比如盈利15%就卖,亏损不卖,会一直买或者转其他基金。如果你想短期暴富,我建议你去做二道贩子更快。风险:可以理解为不确定性,比如p2p会跑路就是风险,银行不进行保本就是风险。对于正规机构,那么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对于某些p2p产品、私募产品就不是了,基本就是让你交智商税的,不过你可以放心,因为100w的起购点,你可能还没有机会交智商税。搞懂上面几个概念之后,才是题主关心的资产配置的问题。在资产配置之前,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资产收益率的目标,一般来说你能达到7%的收益率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一开始心不要大,一步一步来。当然如果你的投资资金超过100w就有更多选择。题主1年有7-8w的资金留存,设定7%年化收益率,期限为1年。那么我们的配置应该是银行非保本理财和基金的组合(其他的产品按目前题主很难加进去,也没法做杠杆),具体比例是多少要大致算一下。假设基金年化收益为15%,如果没有达到就继续持有,记住一定不能拿出来。银行非保本年化收益率为5%。投资基金的金额为x,投资银行非保的金额为y;X+y=815%X+5%y=7%*8X=1.6 ;y=6.4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如果你想要1年15%的年化收益率,那么就放大基金的投资,股票投资的话在投基金的时候你会学习到的,所以不要瞎买;最后讲一下这个1.6w该怎么投基金。很多人讲要定投,这个没错,但是这个是之后的事情。选基金的时候最笨的方法就是选沪深300、上证50等等被动型基金选1-2个,这些基金的走势是跟随国家经济的,而不是跟随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还有就是同样概念的产品一定要买大公司的。建仓的时候可能要1个月的时间,不要一次性就买了1.6w,一开始可以买500,然后有下跌就继续补仓,大跌就多补,下跌就少补,上涨不补仓,这样可以保证持仓成本降低,直到满仓,之后可以通过定投来继续降低成本。讲到定投,我建议给自己定好一个月多少额度,还是要找下跌的机会去买,因为定投有的时候可会买在高点的,这个完全没必要,因为基金当天的涨跌是可以预测到的。如果可以做杠杆的话,注意到题主报销比较多,题主可以在信用卡免息期的时候,不要过早还款,可以放在余额宝或者流动性比较高的地方赚取收益,到期后再还款。以上是我个人对于理财的理解,总结起来就跟做菜一样,喜欢咸的就加盐,喜欢甜的就加糖。也欢迎各位多多指教和建议。赞同 88210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转载请注明。&br&&br&======================&br&更新:&br&Trump的税改可能取消Personal exemption。&b&如果被取消&/b&,那么短期内回国关于交401k的rule of thumb是:&/p&&ul&&li&当前边际税率(含联邦、州、地方)高过37%的,投满401k&/li&&li&否则,拿满公司401k match即可。&/li&&/ul&&p&======================&br&&br&我觉得应该交,我每年目前是Max-Out 401k的,并且也不排除回国的可能性。&/p&&p&你可以参考下我的思路和计算过程。为便于计算,以下假设&/p&&ul&&li&你工作时的联邦边际税率为28%这一档&/li&&li&你工作时的州税边际税率大概8%&/li&&li&年化收益率4%,且全部为短期收益&/li&&li&401k annual cap为18000。&/li&&li&没有绿卡(回国后将按照非税务居民的标准交联邦税)&/li&&/ul&&p&&br&&/p&&p&看一个对401k极不友好的worst case scenario:公司没有match(拿不到match),1年后回国(不打算在美国呆,买房和退休递延的好处享受不到),回国后3年内取出全部401k(交罚金也要把钱取出来)。&/p&&p&在这种对401k相当不利的情况下,现在第一年年初收入18000刀,投不投401k?&/p&&ul&&ul&&li&如果不投401k:那今年这18000刀算作收入,你今年末账户余额为 18000 *(1+0.04)*(1-0.28-0.08)=11980.8。第二年回国,状态变为非税务居民,根据中美税收协定,此后投资得利只要交10%的税(回国前短期收益应并入收入税计算)。因此第4年末你的账户里有+0.04*0.9)^3=13321.87&br&&/li&&li&如果投401k:今年投入18000刀到401k,年末401k账户余额为1.04)=18720。&br&第二年回国,之后每年年末从401k里取出4000刀,即用完每年个人免税额(Personal exemption)。&br&最后一年全部取出。&/li&&ul&&li&第二年末:&br&401k账户:1.04)-&br&投资账户:=3600&/li&&li&第三年末:&br&401k账户:1.04)-.8&br&投资账户:+.04*0.9)=7329.6&/li&&li&第四年末:&br&401k账户:0&br&投资账户:+0.04*0.9)++(+0.04)-*0.7=16082.99&/li&&/ul&&/ul&&/ul&&p&综上,即使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投401k仍然比不投401k好,多拿了2700刀。&br&&br&&/p&&p&为什么?&/p&&p&不投401k,你得到的好处是:&/p&&ol&&li&&b&免交10%罚金&/b&。&/li&&li&工作时边际税收为28%。若投401k则取出时为非税居民,税率一刀切为30%。&b&省下了2%的联邦税&/b&&/li&&/ol&&p&而投401k,你得到的好处包括:&/p&&ol&&li&18000刀延期到了你回国之后再交税,一年一年取,可以享受&b&每年的4000刀个人免税额度(Personal Exemption)&/b&。&/li&&li&18000刀延期到了回国之后再交税,此时你不再是任何一州的居民,&b&免去了州税8%&/b&。&/li&&li&&b&当钱在401k账户内时,无资本得利税&/b&。取出后为10%。这是复利,&b&长期来看相当可观&/b&。&/li&&/ol&&p&&br&&/p&&p&注意以上计算还是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并没有考虑到401k的其他好处,包括:&/p&&ol&&li&公司match(如果有的话,公司match多少你赚多少,free money)&/li&&li&回国如不急需用钱,一直把钱在401k里放着(拿出来前一直享受0资本得利税)&/li&&li&如果打算60岁之后取出,则连10%罚金都可以免了。且每年可以取出4000刀放到Roth IRA里,这些钱既不用交罚金还不用交税!(401k到Roth IRA都是退休账户无罚金,每年前4000刀非税居民个人免税额度不交税)&/li&&li&年化收益率4%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年化越高,对存401k越有利,因401k帐号内的投资收益不收税。&/li&&li&如果有绿卡,则有利有弊,此处假设你的中国的收入依照中美协定以中国的收入税完全抵扣了美国收入税。&/li&&ol&&li&(利)首先归国后的收入税会在一个非常低的tax bucket里,取401k时,可以享受税收递延的好处(工作时税率28%,海归之后估计只有20%)&/li&&li&(利)每年的免税额度骤升至10000以上(个人免税额Personal exemption + 标准抵扣额Standard Deduction)&/li&&li&(弊)如果取出401k也不放入IRA,则投资收益要收税,且不适用中美协定的10%优惠税率。&/li&&/ol&&li&如果未来想法有变,不想回国了,那更要存401k了。。买房什么的都用得上。&/li&&/ol&&p&&br&&/p&&h2&&b&==========海龟如何处理401k===============&/b&&/h2&&p&最后,说一下我认为最好的海龟的401k处理方法:&/p&&p&前提是不急用,放好多年投资,最好是60岁后以退休金形式取出。当然这个方案也有紧急情况下的取钱策略。&br&&/p&&p&&b&在职期间:&/b&&/p&&ul&&li&每年投满401k,目的是:&/li&&ul&&li&吃满公司match(如果有的话)&/li&&li&享受0资本得利税(别小看这一点,经年累月后是将是最大的好处)&/li&&li&规避州税(税收递延到海龟后,而海龟后不需要交州税)&/li&&li&注意,401k的重要好处之一 联邦收入税递延的好处 海龟享受不到!因回国后算非税务居民,联邦税一刀切为30%,一般要比工作时的税要高。(除非有绿卡,或者工作期间年收入&200k)&/li&&/ul&&li&在此基础上,如有余钱,投满Roth IRA,目的同401k的第2项&/li&&li&注意:若收入过高,不能投Roth IRA。请上网搜索“Backdoor Roth IRA”&/li&&/ul&&p&&b&回国后:&/b&&/p&&ul&&li&每年从401k中取出4000刀,通过一个Traditional IRA,convert到Roth IRA账户中,目的是:&/li&&ul&&li&利用每年的Nonresident Personal Exemption额度,免税将 税前的钱 变为 税后的钱。&/li&&li&取出的4000刀要放入Roth IRA的原因是:&/li&&ul&&li&继续享受0资本得利税的好处&/li&&li&避免提前支取退休储蓄导致的罚款&/li&&li&注意:这个过程略tricky,请仔细研究&/li&&/ul&&/ul&&/ul&&p&&b&回国后急用钱时:&/b&&/p&&ul&&li&优先支取非退休账户的资金,然后是Roth IRA里的本金部分&/li&&ul&&li&支取Roth IRA本金部分无罚金,不收税,但取出后失去0资本得利税的好处且不能再放回&/li&&/ul&&/ul&
转载请注明。 ====================== 更新: Trump的税改可能取消Personal exemption。如果被取消,那么短期内回国关于交401k的rule of thumb是:当前边际税率(含联邦、州、地方)高过37%的,投满401k否则,拿满公司401k match即可。==========…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cf7b9624abb00154eabbe087aae8e59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cf7b9624abb00154eabbe087aae8e59_r.jpg&&&/figure&&p&我有一个同事,叫做大头仔,前两天他给我看了一个关于如何做好销售的ppt,他曾经是阿里巴巴一个优秀的sales,但看完ppt后我大吃一惊,在整个课件中我几乎找不到有任何以往工作的影子,阿里的直销在业界是非常有名的,心态的激励,制度的设计,直销的方法和技巧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实践,这些他都有经历和参与其中,但在这个课件中我看到了心理学,nlp,教练技术,成功学等等的影子,唯独没有看到阿里的影子,我问大头仔,你是怎么做到的,他说最近学了很多的东西,在走向讲师这条道路上他希望能够“去阿里化”,不是大家都说选择一个新的职业和岗位的时候要“从零开始“吗?我哈哈大笑:你错了,大错特错!如此太浪费你过往那些有价值的经验和经历了,要想攀登更高的山峰,已在山坡上了,又何必下山从头开始呢?&br&&/p&&p&由此我想到了一个经济学的名词,叫做“复利”,复利是指在每经过一个计息期后,都要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以计算下期的利息。这样,在每一个计息期,上一个计息期的利息都将成为生息的本金,即以利生利,也就是俗称的“利滚利”。搞怪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间最大的能量是复利,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是复利,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如何应用于职场或是人生呢?&/p&&p&?&strong&NO.1 &/strong&&strong&时间去哪儿了?&/strong& ?&/p&&p&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运用复利的原则,我们第一步就要来检视在自己曾经的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的时间是放在了哪里?是销售产品,是培训员工,是接触客户,还是具体的技术工作?如果那份工作并不是让你非常的不喜欢的话,那么在这个领域五年,你就可能成为了专家,十年,你就可以成为大师,我们往往高估自己在一年里面的成就,而远远低估了自己在十年中的成就,沉下心来,在一个行业,一个岗位,一个职责多待一些时间,让自己的时间价值可以累积和叠加,从而形成复利的滚动。&/p&&p&?&strong&NO.2 &/strong&&strong& 资源的优势评估&/strong& ?&/p&&p&创业也好,进行下一份工作的选择也好,首先我们要评估在当下,我们自己所拥有最大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可能和上一份工作不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完全可以是同一批客户啊。比如说我们在刚做培训的时候,我们最大的客户群体就是中国的外贸企业,而这些企业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的公司中,我们销售电子商务平台给他们,从此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培训的方向。在这种优势资源之下,我们就会比其它的培训公司更容易起步,也更容易建立信任感,相对而言市场推广成本也会低很多。这样的话,也把之前所曾经投入的时间,人脉,又做了一次二度开发和运用,也是一种“利滚利”的体现。&/p&&p&?&strong&NO.3 &/strong&&strong& 把一个人活成是一个队伍&/strong& ?&/p&&p&美国一位作家写了本书叫《双重职业》,中间提出一个概念叫“斜杠青年”,指的是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人群,他们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利用才艺的优势做一些喜欢的事情,并赚得多一份收入。这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不管老板们喜欢或是不喜欢,都很难避免这样的情况。有人利用自己在行业的经验,在行家或是有牛这样的平台上用知识赚钱,有人利用自己的颜值和艺术天分在直播上赚钱,有人利用自己的文字功底在公众号上写文章,赚取的打赏费超过工资,有一位朋友在企业中做着HR的相关工作,但利用自己对于PPT的爱好和深入研究,成为这个领域的网上专家,每个月都可以通过PPT的创新模板售卖赚取多一份收入。他们通常是一个个体,但身兼多职,好象活出了一个队伍的模样。&/p&&p&最为惊讶的是,对这些人进行调研后,尽管发现他们并没有把百分百的精力投入到目前在职的这个固定工作中,但是他们在本岗位的工作表现却往往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并且因为他们在思维上的开阔及创新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就价值。&/p&&p&资产增值的关键是复利,个人发展也是如此,让你曾经的经验,感动和成功,变成你的本金,让每一次学习成长和新的职位,不断的扩大充实本金,为下一个台阶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循环往复,生生不息。&/p&
我有一个同事,叫做大头仔,前两天他给我看了一个关于如何做好销售的ppt,他曾经是阿里巴巴一个优秀的sales,但看完ppt后我大吃一惊,在整个课件中我几乎找不到有任何以往工作的影子,阿里的直销在业界是非常有名的,心态的激励,制度的设计,直销的方法和…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ef7d2fcca4084962bdd9cc63bb4d554_b.jp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ef7d2fcca4084962bdd9cc63bb4d554_r.jpg&&&/figure&&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b079cf37b9c46c2005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2& data-rawheight=&6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b079cf37b9c46c20054_r.jpg&&&/figure&&p&&br&&/p&&p&&br&&/p&&p&假设我2006年时存了一笔钱。&br&&/p&&p&&br&&/p&&p&这笔钱每年有6%的收益。&/p&&p&&br&&/p&&p&现在是2018年。我看了一眼账户余额,有100万人民币。&/p&&p&&br&&/p&&p&请大家猜一下,我2006年需要存多少钱,才能以6%的年均复利在12年后的今天获得100万元人民币?&/p&&p&&br&&/p&&p&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b&复利&/b&”这个概念。&/p&&p&&br&&/p&&p&&br&&/p&&p&1 &/p&&p&什么是复利?&/p&&p&&br&&/p&&p&&b&复利率法&/b&(英文:compound interest),是一种计算利息的方法。按照这种方法,利息除了会根据本金计算外,新得到的利息同样可以生息,因此俗称“利滚利”、“驴打滚”或“利叠利”。只要计算利息的周期越密,财富增长越快,而随着年期越长,复利效应亦会越为明显。&/p&&p&相信在各种理财文章轮番轰炸的今天,没有人不理解复利的意思。&/p&&p&&br&&/p&&p&我随手在微信中搜索了“复利”这个关键词,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标题:&/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aabbab6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1& data-rawheight=&6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aabbab62_r.jpg&&&/figure&&p&&br&&/p&&p&&br&&/p&&p&文中举的例子都是这样的:&/p&&p&&br&&/p&&p&一张纸假设它足够大,对折,再对折,共64次,会有多高?有人回答一米高,有人说10米,有人说一座大厦那么高。&/p&&p&其实还是要算了才会勉强相信它的长度:&/p&&p&同上,纸张最后是
层厚,以一本字典为例,500页的字典,厚0.045M,( / 500 ) ×0.045= 万公里。&/p&&p&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38.4万公里。&/p&&p&或者这样的:&/p&&p&&br&&/p&&p&&b&一份工作,假如有两种薪资报酬:&/b& &/p&&p&A:一个月给你30万元,每天给你1万元。&br&B:按天发放,第一天给你一分钱,然后,后一天是前一天的 2 倍。&/p&&p&(选择A? 还是选择B?你会选择哪种?)&/p&&p&&br&&/p&&p&&b&答案:b 一分&/b& &/p&&p&&br&&/p&&p&&b&选择B的朋友请看下面结果:&/b&&/p&&p&&b&第1天:0.01元&/b&&/p&&p&&b&第2天:0.02元&/b&&/p&&p&&b&第3天:0.04元&/b&&/p&&p&&b&第4天:0.08元&/b&&/p&&p&&b&第5天:0.16元&/b&&/p&&p&&b&第6天:0.32元&/b&&/p&&p&&b&第7天:0.64元&/b&&/p&&p&&b&第8天:1.28元&/b&&/p&&p&&b&第9天:2.56元&/b&&/p&&p&&b&第10天:5.12&/b&&/p&&p&&b&第11天:10.24&/b&&/p&&p&&b&第12天:20.48&/b&&/p&&p&&b&第13天:40.96&/b&&/p&&p&&b&第14天:81.92&/b&&/p&&p&&b&第15天:163.84&/b&&/p&&p&&b&第16天:327.68&/b&&/p&&p&&b&第17天:655.36&/b&&/p&&p&&b&第18天:1310.72&/b&&/p&&p&&b&第19天:2621.44&/b&&/p&&p&&b&第20天:5242.88&/b&&/p&&p&&b&第21天:10485.76&/b&&/p&&p&&b&第22天:20971.52&/b&&/p&&p&&b&第23天:41943.04&/b&&/p&&p&&b&第24天:83886.08&/b&&/p&&p&&b&第25天:&/b&&/p&&p&&b&第26天:&/b&&/p&&p&&b&第27天:&/b&&/p&&p&&b&第28天:&/b&&/p&&p&&b&第29天:&/b&&/p&&p&&b&第30天:&/b&&/p&&p&&b&30天合计:元,明白了吗?这就是倍增的力量!复利的威力!&/b&&/p&&p&看明白了吗?这就是&复利&的威力!&/p&&p&&br&&/p&&p&难怪爱因斯坦都把&复利&称为&b&世界第八大奇迹&/b&!&/p&&p&&br&&/p&&p&&br&&/p&&p&2 &/p&&p&让我们回到开篇的问题:&/p&&p&&br&&/p&&p&请大家猜一下,&b&我2006年需要存多少钱,才能以6%的年均复利在12年后的今天获得100万元人民币?&/b&&/p&&p&我把这个问题贴在群里问了几个朋友。&/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1ea697f798f2db27430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1ea697f798f2db27430de_r.jpg&&&/figure&&p&&br&&/p&&p&&br&&/p&&p&大部分人的回答是5万。少数人回答15-20万左右。是啊,看完上面的故事,在爱因斯坦的光环下,1分钱都能变成1000万,这时间虽然不长,也有12年了。6%看起来低,也已经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了对吧?&/p&&p&&br&&/p&&p&大家猜猜实际上需要存多少钱?&/p&&p&&br&&/p&&p&&b&答案是49.7万。&/b&&/p&&p&&br&&/p&&p&也就是说,你在2006年真金白银地存下50万块钱,经历了长达12年的漫长的6%复利增长,你才能得到100万。&/p&&p&&br&&/p&&p&2006年的50万元可以在北京五道口华清嘉园买一套两居室;2018年的100万元能买什么,就不用我再说了吧?&/p&&p&&br&&/p&&p&这就是神奇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复利。&/p&&p&&br&&/p&&p&3 &/p&&p&为什么故事里的复利如此神奇,而用实际数据倒推出来的结果却又如此稀松平常呢?&/p&&p&&br&&/p&&p&&b&因为“复利”的价值被有意夸大了。&/b&&/p&&p&&br&&/p&&p&所有关于复利的计算,其实非常简单,就两个限制条件:增长率和持续时间。&/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cd8a149e71ed27416e6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94&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cd8a149e71ed27416e6b_r.jpg&&&/figure&&p&&br&&/p&&p&&br&&/p&&p&&br&&/p&&p&&b&增长率&/b&&/p&&p&&br&&/p&&p&故事里的“复利”,增长率都是100%:不管是工资每天涨一倍,还是一张纸折一下;而现实中的财富增长率呢?即便是巴菲特,他的年化收益率也只能做到19%左右。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做到6%-8%的年化收益率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p&&p&&br&&/p&&p&这个收益率还没有减去通货膨胀和随着时间推移产生的货币贬值。&/p&&p&&br&&/p&&p&12年前的50万和12年后的50万,在经济学概念里已经不是等价的货币资产了;后者由于上述原因的贬值,实际价值已经远远小于12年前。即便这个数字由于复利变成了100万,计算上这些贬值,几乎可以算得上是负收益。&/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e7e4088fdb7fad6f1ac9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2&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e7e4088fdb7fad6f1ac9f_r.jpg&&&/figure&&p&&br&&/p&&p&&br&&/p&&p&&br&&/p&&p&&b&持续时间&/b&&/p&&p&&br&&/p&&p&现实世界中,大家在提到收益率的时候,通常都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而前文所述的寓言故事则不然:那个发工资的故事,是每天发给你一次工资;那个折纸的故事更是直接把时间成本隐去:翻一下纸需要多久?几秒钟吧。于是在现实世界中要以“年”记的时间周期,变成了天和秒。一个月就是30个周期;转眼间纸就被对折了64次。而这背后的数学模型如果放在现实中用以计算财富的复利增长,则分别是30年周期和64年周期。&/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f99c8dbb1525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8& data-rawheight=&6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f99c8dbb1525e_r.jpg&&&/figure&&p&&br&&/p&&p&&br&&/p&&p&&br&&/p&&p&&b&人生有几个30年?&/b& &/p&&p&&br&&/p&&p&用一个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实现的高收益率,再把这些收益需要的时间周期缩短到令人忽略不计的程度,这些带着明显洗脑倾向的寓言故事就这样编成了。&/p&&p&&br&&/p&&p&我们读了太多太多类似的故事,以至于已经相信了复利的魔力。也就不奇怪在开始的那个问题中,大家给出的答案大多低得离谱--&b&因为我们已经开始相信复利可以创造惊人的财富,甚至可以财务自由,直至完成阶级跨越。&/b&&/p&&p&&br&&/p&&p&4 那么,是谁在反复地传播这些夸大复利的故事呢?&br&&/p&&p&&br&&/p&&p&让我们打开前文提到的那几篇公众号,拖到最后:&/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6f43db19dbd430e890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6f43db19dbd430e8909_r.jpg&&&/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6c056fbcc35a5adbbe1208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70& data-rawheight=&1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6c056fbcc35a5adbbe1208a_r.jpg&&&/figure&&p&&br&&/p&&p&&br&&/p&&p&是的,在宣扬复利,美化复利的,就是这些人: &/p&&p&&br&&/p&&p&卖&b&理财产品&/b&的,和卖&b&保险&/b&的。&/p&&p&&br&&/p&&p&5 理财产品的荒谬大家都很清楚了,今天我们来重点讲讲保险。&br&&/p&&p&&br&&/p&&p&几乎所有理财教科书都告诉我们:家庭资产配置里,保险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保险对于对冲意外带来的风险十分重要等等。&/p&&p&&br&&/p&&p&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保险也越来越关注。剥去各种复杂的外壳,其实寿险主要分为两种:消费型保险和返还型保险。(分红型保险其实约等于购买理财产品,也就不用再讲了。)&/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e05f9f3e2278d68feda6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4&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e05f9f3e2278d68feda6d_r.jpg&&&/figure&&p&&br&&/p&&p&&br&&/p&&p&&br&&/p&&p&理解起来也很容易:消费型保险你交的钱全部是保费,如果没出险,不会返还,类似车险;返还型保险则不同,你所交的钱会存在一个账户里,如果没有出险,到一个指定期限,比如50年后,你所交的金额会以本金的100%-120%返还给你。&/p&&p&&br&&/p&&p&几乎所有保险销售人员都会极力推荐你购买返还型保险;而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的第一反应也是购买返还型保险。销售力推的原因很简单:返还型保险的销售提成高嘛。而消费者的感受中,仿佛我交的这些钱是被“储蓄”起来了,而并没有被花掉,感觉明显更划算啊。&/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1020f79caccd6b9f18ea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1020f79caccd6b9f18ea2_r.jpg&&&/figure&&p&&br&&/p&&p&&br&&/p&&p&&br&&/p&&p&实则不然。&/p&&p&&br&&/p&&p&不管是返还型还是消费型,当你的保障额度相同时,同一地区的保险公司计算出来的每年保费是几乎一样的,这是保险公司的精算师通过该地区平均寿命等多个因素计算出来的数字,跟你买什么保险类型无关。所以消费型保险就是直接用现金支付了这部分保费。&/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3ac0be263f462d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1& data-rawheight=&6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3ac0be263f462d4_r.jpg&&&/figure&&p&&br&&/p&&p&&br&&/p&&p&&br&&/p&&p&而返还型保险呢?很简单。你在用这比钱的利息支付保费。由于返还型保险可以锁定足够长的持续时间(通常都在30-50年以上),因此这类保险的复利收益还是可以覆盖掉你的保费的。而你现在看起来很诱人的每月返还你的那些钱,实际上由于钱的通货膨胀和随时间贬值属性,其真实价值已经所剩无几。&/p&&p&&br&&/p&&p&而显而易见地,&b&要想达到同样的保额,返还型保险需要缴交的费用,远远高于消费型保险。&/b&&/p&&p&&br&&/p&&p&我们当然需要购买保险,但那实际上是为了对冲未来数年乃至十几年内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并不是为了数十年后可以得到一笔钱。&/p&&p&&br&&/p&&p&在你年轻最需要钱的时候,&b&你用几倍的成本选择了看似更划算的返还型保险,以换取退休后看似诱人实则价值寥寥的本金利息返还&/b&,这就是返还型保险最大的骗局。&/p&&p&&br&&/p&&p&&br&&/p&&p&6 &/p&&p&&b&复利是一个经典的经济学概念,本身并不荒谬。&/b&大部分人对理财和投资的兴趣很多都开始于对复利的认知和了解。复利的增长方式也告诉我们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才会有最好的结果和回报。但是当这种概念被滥用、编成段子和小故事来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成为劣质保险和理财产品的帮凶时,我们有义务站出来,帮大家敲几下计算器,算一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复利。&/p&&p&&br&&/p&&p&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复利?&/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6a2ab8b6ba7a3eb229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13&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6a2ab8b6ba7a3eb2295_r.jpg&&&/figure&&p&&br&&/p&&p&&br&&/p&&p&我们既不要对复利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盲目乐观,也不应唾弃复利而放弃积累和投资,转向消费主义。我们恰恰需要做的是,正视复利。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坚持,把获得复利的时间延长,把收益率提高。&/p&&p&&br&&/p&&p&正如我之前的文章“&u&&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wNTk3MTM4OA%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d0ce46ae0fcb4%26chksm%3D9b15cfc6ac218e510acefb104d5deace0aa1ed55c8cf0a91530e2de%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工资越涨越不够花?你可能已经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a&&/u&”中提到的:&/p&&p&&br&&/p&&p&&br&&/p&&p&&b&资产投入是一个长期行为,你获得的不是短期的立刻满足,你需要对抗的是长期的坚持,才能获得资产收入里最迷人的部分:复利。要想获得复利,最需要投入的是时间。所以投资这件事,学习的越早越好,开始的越早越好。&/b&&/p&&p&&br&&/p&&p&最后,复利是人类第八大奇迹?&/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39e61edb653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39e61edb6532_r.jpg&&&/figure&&p&&br&&/p&&p&爱因斯坦:我没说过这话。&/p&&p&&br&&/p&&p&&b&--The End--&/b&&/p&&p&&/p&&p&&/p&
假设我2006年时存了一笔钱。 这笔钱每年有6%的收益。 现在是2018年。我看了一眼账户余额,有100万人民币。 请大家猜一下,我2006年需要存多少钱,才能以6%的年均复利在12年后的今天获得100万元人民币?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复利”这个概念。 1 什么是复利? …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02fa003d5b09fb2a8ca2_b.jpg&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3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02fa003d5b09fb2a8ca2_r.jpg&&&/figure&&p&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芒格也将复利作为最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他说“&strong&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很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strong&”。虽然表面上似乎很多人懂得这个道理,但理解和运用的深刻程度应该是大不相同的。&/p&&p&&strong&我们再重温一下那个当年中学课本上古老的复利故事:&/strong&&/p&&p&话说在古印度,有一位叫西萨的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国王甚为喜欢,于是龙颜大悦之下就要好好地赏赐一番,就问西萨有什么要求。西萨就说了:“陛下,臣别无所求,只想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1个小格里放1粒麦子,在第2个小格里放2粒,第3个小格里放4粒,以此类推,以后每一小格放置的小麦数量都是前一小格小麦数量的2倍。然后请您把这样摆满棋盘上的所有64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国王在不察之下,认为这个要求真是一点也不过分,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是当属下搬来一袋袋的小麦开始计数后,国王才郁闷地发现:自己被这个宰相给“算计”了一把,因为就算把全印度甚至全世界的麦粒拿来,也满足不了宰相的要求,自己虽然贵为国王,富甲天下,同样是无可奈何。有人计算过,按照这种方式填满整个棋盘大约需要820亿吨大麦,按照现在全球大麦产量来看,大概550年才能满足那个聪明的国际象棋发明家。这是一个何等巨大的数字啊,大到令人瞠目结舌!&/p&&p&&strong&上面的故事说明,复利是从直觉上感觉不到的,我们一般会表现的和国王一样,1粒麦子不断double,在一个小小的棋盘上能有多少呢?确实,一开始也不容看出来,可怕的效应在我们看不到的远方。&/strong&&/p&&p&&strong&从直觉上感觉不到的事情,从短期看不出来差别的事情,容易被大多数人忽视。如果你利用了别人看不到的自然界的力量,那就拥有的巨大的优势。&/strong&&/p&&p&对于投资,不同的收益率经过一定年份,可达到何种程度,见下表(35%以上就不用列了,因为没人能达到,巴菲特是50年复利20%)。&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3cdb8c90cfd0_b.jpg&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3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3cdb8c90cfd0_r.jpg&&&/figure&&p&复利的公式很简单: &strong&Y= x(1+r)^n&/strong&,Y是最终的结果,x是初始值,r是收益率,n是复利进行的年份。根据此公式,关于复利,有如下几个结论:&/p&&p&&b&初始值越高,复利的结果越大&/b&。所以,滚雪球时,一开始雪球的大小是很重要的。现在的每1万块钱,如果保持20%收益率,经过30年,会变成237万。量入为出,不必要花的钱坚决不花,因为每少花1万,用于投资的话,将来都是很大一笔钱。巴菲特刚创业时,有能力买房子却租房子住,他说“我手上的钱买了房子,就像工匠丢了工具一样”。&/p&&p&&b&收益率对复利结果影响巨大,微小的收益率差异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也能产生结果的巨大差异&/b&。15%的收益率,20年后,资金将变成原来的16.37倍,20%的收益率将变成原来的38.34倍,二者只相差1倍;而50年,15%的收益率将变成1083.66倍,20%的收益率变成9100.44倍,二者相差8倍。可以说,提升收益率,是投资者每天奋斗、研究的主要目标。&/p&&p&&b&复利最怕的是大额的亏损,同时要尽量拒绝摩擦力的干扰&/b&。复利公式中的“+”号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想象,无论前面50年积累到多高的程度,第51年亏损100%,一切将前功尽弃(投资组合必须避免归零的可能性,投资体系不可有巨大漏洞)。比尔·米勒尽管前面很多年很成功,一次性大额亏损,都将收益变的非常平庸。同时,在滚雪球的过程中,尽力避免税收等摩擦力的干扰。查理·芒格亲自算过一笔账:如果你打算进行一笔为期30年,年化15%收益的投资,并在卖出股票时交税35%。如果最后交税的话,年化收益将是13.3%,而如果每年都卖出交税的话,30年的年化收益是9.75%。3.5%的收益率差异,在30年的时间会是巨大差异。&/p&&p&&b&复利进行的年数,极其关键&/b&&b&。&/b&20%的年化收益,10年变成6倍,20年变成30倍,50年变成9100倍。最后5年的收益,将近前面45年的2倍。15%的年化收益进行50年,最后5年的收益超过前面45年的努力。这个效应非常震惊!n的作用有两点启示:一是将滚雪球的时间尽可能地延长,做投资一定要锻炼身体,健康长寿,做企业要追求基业长青;二是老年时的财富是最多的,年轻时是默默无闻的。对财富运用和社会的影响力,在老年时是最大的。这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财富结构和消费能力、身体能力是不匹配的。但如果能保持一定收益率,比如20%,假设100万起步,20年后将近4000万,而在职场奋斗的人永远都达不到这个规模。虽然投资的大部分财富是老年时获得的,但如果能保持20%的收益率,中年时就可以超越社会上绝大部分做财富加法的人。不同的人生,一个是指数式增长,一个是加法式增长,不可同日而语。还有重要的是,投资也趁早,开悟也趁早呀!&/p&&p&&b&复利还有一个特征,规模越大,保持以前的收益率就越难&/b&。常识就是,雪球滚得越大,行进的速度会越慢。因为规模太大,不得不很分散,适合的投资机会更少,对股价会产生影响。在达到一定规模之前,规模和收益理论上是没有关系的。当前中国股市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也可以承受极大的规模,这个规模的临界点是不需要担忧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是巴菲特、芒格担忧的问题,和我们无关。&/p&&p&*******************&/p&&p&复利的奇迹,对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同样有重大的启发。芒格说,&strong&要争取每天睡觉前,都比醒来时聪明一点点&/strong&。这句话太重要了。这是个人成长中的复利效应。假设现在自己的水平是1,每天进步1%,则1年后:&/p&&p&每天毫无长进的结果:1.00&/p&&p&每天不断进步的结果:1.01^365=37.78
&/p&&p&每天退步1%:0.99^365=0.025&/p&&p&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01^3*0.99^2)^73=2.04&/p&&p&以上的复利结果同样是震惊的:对于每天努力一点点的人,一年后将比以前的自己优秀38倍;而每天退步的人,将自己的才华消耗殆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毅力坚持的人,一年后只进步了1倍。这说明每天坚持学习,对自己严要求,假以时日,个人能力的进步上将超过自己想象,这就是复利的力量。第一次见到上面的计算,我本人是非常震撼的!&/p&&p&&strong&《股市进阶之道》一书的作者李杰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strong&&/p&&p&“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也是差异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那就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p&&p&每天都比前一天聪明一点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当然也充满乐趣。不仅仅是勤奋努力,还需系统地去研究学习、增长智慧的方法,掌握“元认知”。&/p&&p&&b&文章于&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valueinvesting&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价值投资”,以及微信公众号(jingyifund)同步更新。&/b&&/p&
爱因斯坦说,复利是人类的第八大奇迹。芒格也将复利作为最重要的思维模型之一,他说“理解复利的魔力和获得它的困难是理解很多事情的核心和灵魂”。虽然表面上似乎很多人懂得这个道理,但理解和运用的深刻程度应该是大不相同的。我们再重温一下那个当年中学…
&p&这两天芯片到处被刷屏,似乎大家一说到造芯片就自动脑补为“造处理器”,而且还得对标英特尔或者高通的顶级处理器;就好比盖一座大楼,直接讨论怎么盖第20层,底下19层就不管了。&/p&&p&个人觉得,首先还得看底下这19层盖得怎么样。&/p&&p&1. 先说无源器件,也就是电阻、电容、电感之类。它们虽然大多不是半导体器件,严格地说不能算“芯片”,但按数量来算,前两者却是电子产品里用得最多的。&/p&&p&我随便找了几个之前的设计,电阻电容的数量都占了元器件总数的60%~80%。&/p&&p&这些东西的生产厂家有哪些呢?常用的贴片阻容主要有台湾的国巨、厚声,日本的村田、TDK,韩国的三星。大陆有风华、宇阳等几家企业,产品线还算齐全;坏消息是三星之类一旦宣布涨价,市场上主要产品立刻全线上涨,用户一点办法也没有。比如最常用的0.1u贴片电容,最近一年左右就从一分钱左右涨到了将近两毛,十几倍的涨幅,能这么涨的除了比特币也没谁了。&/p&&p&至于部分特殊型号,国内水平就很有限了,比如钽电容,国内有顺络等厂家生产,但是说到钽电容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美国AVX,精密电位器就是美国Bourns,精密电阻就是美国Vishay,聚酯电容就是德国WIMA。这些领域国内要赶上还得很久。&/p&&p&2. 分立器件,包括二三极管、场效应管、可控硅、IGBT等。国内江苏长电、乐山无线电等厂家已经有能力生产绝大部分的中低端型号,但高端、特殊型号还得找德国Infineon(原西门子半导体,兼并了IR)、美国IXYS、荷兰NXP(原飞利浦半导体)、美国Vishay、日本Renesas(原NEC半导体)等。&/p&&p&ps. 这几天高通要兼并NXP,世界几大国都批准了,只有中国还没批,估计是要恶心美国一下。&/p&&p&3. 电源管理器件,比如各种线性/开关稳压芯片,类似上面的分立器件,国内有贝岭、芯龙、如韵、微盟、华润矽威、拓威、富满等大批厂家,有能力生产大部分中低端型号,某些方面比如移动电源专用的3.6V锂电升5V输出芯片是世界一流的。不过高端一点的型号还是得找美国TI,MPS等几家。&/p&&p&4. 数字逻辑器件,比如各种74/4000系列门电路之类,国内基本都能生产。高端一点的型号得找荷兰NXP和美国TI之类。&/p&&p&5. 可编程逻辑器件,或者说CPLD/FPGA,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领域。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是可以编程改变内部逻辑的芯片。一个裸片什么功能都没有,但如果写一个CPU的逻辑进去,它就成了CPU。写个视频解码器的逻辑进去,它就能解码高清影音了。所以现在实际上设计数字逻辑芯片的工作都是在CPLD/FPGA上进行的。&/p&&p&这么重要的器件,基本上全世界只用三家公司的产品,&b&美国Altera(最近被Intel兼并),美国Xilinx,美国Lattice&/b&。他们卖的不光是芯片,而是软硬件一体的整个开发体系,离开他们的体系很难玩转。可见美国对关键技术领域抓得够紧。&/p&&p&好消息是,国内已经有了安路科技等几家自主CPLD/FPGA厂商,起步不久,前景还是光明的。&/p&&p&6. 存储器,包括大家比较了解的内存和闪存等。国内贝岭、复旦、兆易等几家厂商可以生产不少的低端型号,但是高端一点的产品基本被三星、美光等几家垄断。国内紫光等厂商据说很快就能投产国产DRAM,是不是忽悠等明年这时候看吧。&/p&&p&7. 运算放大器,单列出来是因为这东西的应用领域太广了。可惜国内只能生产少数低端型号。稍微主流一点的就得找美国TI/意法ST/荷兰NXP,至于高端型号基本是美国TI和美国ADI的天下,还有就是MAXIM,也是美国的。大概国内一是不够重视,二是这东西真不如数字芯片那么好抄,NB芯片的作者基本都是几十年经验的大胡子爷爷,原样克隆出来的芯片基本很难达到原版的指标。&/p&&p&8. 模数转换器,这是另一个绝望的领域,绝望程度甚至比处理器领域还要严重。&/p&&p&国内有若干厂商可以生产低端产品,用于电子秤之类。中端以上产品就得找美国TI,美国ADI,美国Microchip,美国CirrusLogic之类了(全是美国的)。高速高精度的模数转换器美国长期对中国禁运,据说是为了防止中国用来制造相控阵雷达。&/p&&p&国内厂家有希望的只有时代民芯等少数几家,起步不久,要赶上美国估计还得很长时间。&/p&&p&9. 微控制器和处理器(前者一般称为单片机)。感谢intel的8051专利在1998年到期,国内能生产51系列单片机的厂家估计有几十家,取得ARM的Cortex-M系列授权的厂家也有几十家,可以说整体实力还是很强的。&/p&&p&国际上单片机出货量前几名一直是日本Renesas、美国Microchip(PIC系列)、荷兰NXP,但硬件工程师圈子里最流行的除了51,长期是美国Atmel的AVR(本来差不多已经过时,靠arduino再次流行),再就是最近10年左右迅速赶上的意法ST STM8和STM32了。国内兆易、灵动、贝特莱等厂家有STM32的兼容产品,部分性能还稍强一些;此外就是台湾的Holtek和新唐(从华邦拆分)等厂家了。&/p&&p&至于处理器,还是要感谢ARM的授权,全世界生产ARM各系列处理器的公司超过一万家,国内至少有几十家。个人觉得做得最好的还是全志、瑞芯微、炬芯等几家,再加上MIPS阵营的君正之类。应用场合从复读机之类到MP3 、机顶盒、平板电脑等,虽然还是略显低端,但人家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处理器。特别是全志,自从树莓派火了,国内外出现了大批香橙派、香蕉派、荔枝派之类仿品,除了Intel Atom以外大部分都是全志的方案。&/p&&p&麒麟之类就不要吹得太过火了,和全志、瑞芯微的产品没有本质区别,但是除了华为没见别家产品用过,没有横向比较。麒麟好就好在毕竟是真东西,能在市场上证明自己,比龙芯之流强得多。吹龙芯如何如何的, 请列举自己亲朋好友中有谁用过龙芯的任何产品.&/p&&p&10. 代工生产能力:有些企业有自己的完整生产线,设计生产都能做,比如Intel;有些企业只做设计,由其他企业生产,比如AMD;还有些企业也为其他企业生产芯片,比如台积电和联电,三星也接代工业务(比如苹果)。这方面台湾是绝对的世界第一,前十名里占了四名,韩国除了三星还有东部高科,国内则有中芯和华虹两家,也算实力不错。&/p&&p&最后说一句,不必太悲观,虽然上面大部分产品单独一类拿出来不如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但是国内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有产品加起来,整体实力实际上已经远超欧洲、韩国、台湾,和日本估计互有胜负(可能我们略强一些)。如果从地球上瞬间抹掉美国, 韩国和台湾的半导体业跟着就废了, 欧洲半残, 只剩我们和日本还能基本保持现有水平.&/p&&p&只有美国的优势是压倒性的,然而过五年十年再看,优势估计会比今天小很多了。&/p&&p&&br&&/p&&p&-----------再补充一个---------------------&/p&&p&11. 只做设计, 不生产产品的公司: 一共也没几家, ARM的介绍见链接: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一文看懂ARM公司&/a&. &/p&&p&除了ARM就是MIPS,
早先声势很大, 最近几年似乎走了下坡路. 再就是开源界的RISC-V, 现在动静不大, 但还在上升期. &/p&&p&它们纯粹是软实力的体现, 国内的差距实在太大.&/p&
这两天芯片到处被刷屏,似乎大家一说到造芯片就自动脑补为“造处理器”,而且还得对标英特尔或者高通的顶级处理器;就好比盖一座大楼,直接讨论怎么盖第20层,底下19层就不管了。个人觉得,首先还得看底下这19层盖得怎么样。1. 先说无源器件,也就是电阻、…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bdc78f531cc7cf7e0db5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5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bdc78f531cc7cf7e0db5_r.jpg&&&/figure&&p&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纷争闹得沸沸扬扬,用满城风雨不足以形容,简直是满地球风雨。中美双方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互放狠话,级别和烈度都令人乍舌,连我们一向和稀泥大法最666的外交部门都强硬得让人觉得自己仿佛穿越了,说好的韬光养晦呢?&/p&&p&当下贸易争端互放狠话,但表示谈判窗口还开着的阶段,是典型的Chicken Game。这不是吃鸡游戏的意思,比较流行的翻译是“胆小鬼博弈”,比谁是弱鸡。&/p&&p&(可参考&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guokr.com/article/9467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胆小鬼博弈:如何假装死磕到底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a&)&/p&&p&在胆小鬼博弈中,我们假定双方可以采取的策略只有 2 种:死磕到底(用Dare或D表示)或者认怂(用Chicken或C表示),双方(甲、乙)采取不同策略的收益可以用下表来表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94cfd53d38a497f95ba0bf25a7f6f8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37& data-rawheight=&1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37&&&figcaption&胆小鬼博弈的PayOff表&/figcaption&&/figure&&p&一起认怂,大家都当无事发生过,一切照旧。如果有一方死磕,另一方认怂,则死磕方获胜认怂方失败,被占一点便宜。而如果双方都是死磕到底,那双方都要支付非常惨痛的代价,没有赢家。&/p&&p&用更形象一点的例子来说,一条赛道上两辆赛车朝对方高速行驶赌命,如果有一方认怂转弯,则另外一方获得所有赌注。如果两个人都认怂,则当没事发生过。当然如果两个人都死磕到底,则两个人都会车毁人亡,钱什么的就都没有意义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1d94b08ad62ae53ba3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1d94b08ad62ae53ba38_r.jpg&&&/figure&&p&这个博弈里没有哪方有特别的优势,除了车毁人亡之外都是总体最优的。如果一个博弈有唯一的纳什均衡点就好预测了,但这里没有唯一的均衡点。这里甲乙双方是完全对等的,最优的结果是自己不认怂,对方认怂,可两边都如此的话,就必然是一个互不认怂的局面,看到最后一刻快要车毁人亡的一瞬间,谁更没有底气。&/p&&p&通常而言,这个时候需要检查一下互相的底牌筹码,比如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总体出口多少,美国向中国出口占比又有多少。但这毕竟是最后一步,一力降十会硬碰硬,不好看又异常危险。在这个博弈结构里有更好的策略吗?&/p&&p&单从博弈的结构上看是没有的,因为双方的选择完全是对等的。但胆小鬼博弈有一个额外的解,即把有选择变成没选择。当一方没有选择的时候,另一方的决策也就确定了。如果一方只能认怂,那么另外一方必然就会死磕获得收益。相应的,如果一方只能死磕,则另外一方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认怂。&/p&&p&回到我们的赌命赛车游戏中,要想胜利的做法是,当两边开始告诉互相疾驰的时候,把方向盘拆下来扔到窗外给对方看见,让对方相信我这里已经没有改变的可能性。这样对面的决策就没什么空间了,必然怂。不给自己选择的人反而会赢。&/p&&p&换言之,&b&让对方相信自己已经失控的一方,会赢&/b&。&/p&&p&这听上去很疯狂,更疯狂的是,在机制不透明的决策过程中,拆方向盘这个动作具体行为是让对方相信自己疯了,彻底失控了,我这里就是想克制也是没办法了。&/p&&p&所以转换为:&b&让对方相信自己疯了的一方,会赢。&/b&&/p&&p&那中美两边谁看上去比较疯,比较失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4b33b5b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4b33b5bf_r.jpg&&&/figure&&p&看到网上沸沸扬扬骂特朗普疯子,蠢蛋,屁都不懂,表示要给特朗普上经济学基础课的义和团民们,只能让我佩服这工作确实到位。&/p&&p&当然胆小鬼博弈重点是让别人相信自己这里不会怂,大家争取的还是对方让一步的息事宁人,重新归于平静,都不希望真的车毁人亡。话要放狠,不能真的去撞,启动调查走流程什么的都可以,体现“制度优势”立马真的提高关税是很蠢很蠢的行为。&/p&&p&正确的姿势,无论对手看上去多不靠谱,不要相信对手是真的疯了。对方真的不给自己任何选择余地的证据要很强才行,坚持不怂是对的,但千万别真的下手,这个默契不能破。&/p&&p&(关于博弈论方面的,&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a&里提到的耶鲁大学公开课了解一下)&/p&&hr&&p&就贸易战本身而言,局就是如此。但美国方面为什么要发动贸易战呢?为什么要挑事呢?是特朗普的个人情怀吗?显然不是的。&/p&&p&在所有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里,我发现所有人讨论的主体单位都是国家,中国怎么这么样,美国怎么怎么样,中国想要什么什么,美国的目的是个啥啥啥。&/p&&p&说的好像一个国家是一个人一样,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不是铁板一块的,也不是上下一心的,无论什么制度都如此。&/p&&p&每个人和组织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行事,一个国家内部有不同的利益集团,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看美国和中国都是收益的,但并不代表没人损失。&/p&&p&如果你是美国的资本家,手上有许多跨国公司的股权,那么将工作外包到中国的工厂去,你可以节约很多成本,提高资本效率。如果你是中国的工人,原来没有工打到变成加班注意别猝死也受益的,当然厂长本人和地方政府等一系列人比工人赚的还要多。可美国本土的工人在这场效率提升的“互惠”活动中是输家。&/p&&p&所以拿国家作为单位去考虑,中美的贸易是两利的,没事搞什么贸易战,纯粹是脑子抽。但当你把国家拆开来,拆成一个个利益集团,则全球化效率提升这个过程中是有人赢有人输的,不是简单的Win-Win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15afe65fef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500& data-rawheight=&2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15afe65fefe_r.jpg&&&/figure&&p&美国的工人阶级(用这个词作为某组织的对手方感觉怪怪的)是美国政治急于改变现状的一股力量,要夺回被中国人“抢走”的饭碗。这样说来,川普是个大工头,给美国工人们找工作的吗?&/p&&p&如果这样假设,把矛头指向中国明显是找错对手,因为要转移工作的发起人主要是美国的资本家集团,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率,中国因为效率高所以给中国,如果有其他地方效率好过中国,是不太会多顾忌面子问题的。故而是阶级矛盾,不是什么国别的斗争。要求和中国打贸易战完全是张冠李戴的。&/p&&p&换言之,就是和中国的贸易搞僵掉,跨国资本控股的公司也要去找其他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除非美国本体是除中国外的最有效率的地方,否则干掉中国的外贸何益于美国本国就业?&/p&&p&那既然如此,操的是哪门子闲心,吃饭睡觉外没事干打一顿豆豆?国家决策当然不会如此随意,川普能洞悉美国社会的深层次矛盾,在强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下,以政治素人的身份一举成功问鼎白宫,不是疯子也不是蠢货。自己就是大资本家的川普,也不是不知道资本家利益的点在什么地方。&/p&&p&再仔细回过来看川普的讲话,发起所谓“贸易战”的诉求是&b&减少贸易逆差&/b&。当500亿美元没有能搞定的时候,就说要加1000亿。给人的感觉是数字上比较随意,细细想一下,贸易战应该是个结构性的东西,关于卖什么不让卖什么,买什么不让买什么,怎么会只关心总数额的大小。500亿的清单里是罗列得清清楚楚,什么行业什么商品,加个1000亿难道是所有商品都再*2吗?这是小孩子过家家吗?&/p&&p&唯一合理的解释是:&b&川普根本不关心具体是什么行业,什么商品。&/b&&/p&&p&既不是要给美国工人找工作,也不是要在具体某些行业某些商品上找优势,那关心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在一开始川普自己就明说了:&b&减少贸易逆差额&/b&。&/p&&p&贸易顺差就是好,贸易逆差就是不好?现今距离重商主义经济学已经很多年了,这种老皇历已经没人翻了。那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p&&hr&&p&我的看法是,挑起贸易争端的根本动机不是工作岗位也不是行业壁垒,而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故而给其他国家豁免,矛头单指中国,而不是所有有比较优势的国家。&/p&&p&中国正在积极去杠杆的过程中,货币的独立性在这个时刻尤为关键,如何在高速运动的列车上拆换轮子是一件高难度的精细活。我国的货币发行制度,人民币抵押物最大项依然是外汇储备(参考&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关于货币最简单的逻辑&/a&),外汇储备不仅仅是要满足日常的经常项开支,有其重大的货币政策稳定性的基石作用。&/p&&p&在这个节骨眼上,美联储开始了自己的加息进程和缩表计划(参考&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缩表是什么鬼?&/a&),也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减少美元的供应总量并且提升美元的利率,这对于以美元作为发行基石的所有央行而言,就是一次被动的跟进缩表行为。去杠杆的过程中,货币发行的基础抵押物减少,是一种何等痛苦的实践。货币的供应不是简单的央行印印印,而是由抵押物发行的高能基础货币进行派生的信贷过程(参考&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货币或许能无中生有,但财富不能&/a&),&b&去杠杆最害怕的是货币供应的突然缩量,造成债务通缩螺旋,无异于釜底抽薪。(&/b&&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关于债务结构最简单的逻辑&/a&&b&)&/b&所以货币政策的主权如今生死攸关。&/p&&p&根据不可能三角(参考&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有人兜底就安全了吗?瑞士央行风暴小议。&/a&),当一国又要汇率稳定又要货币主权的时候,就必须要实行强硬的资本管制。事实也确实那么做了,很多技术细节做得粗糙又蛮横,但大尺度的决策上必须如此,外汇储备保卫战严防死守。&/p&&p&轰轰烈烈的外汇保卫战好歹算扛下来了,去年对美出口岁入5000亿美元,但外汇保卫战死守的3万亿还是3万亿。说明其他项下实际流出至少5000亿美元,全靠外贸顺差填。&/p&&p&说得再直白一点,外汇储备最重要的擎天柱,定海神针是中国逆天的外汇顺差,靠这一项的天量与高速增长,勉强填满了其他所有七七八八的窟窿。而货币发行的基础也赖于此,故而外贸顺差不仅仅是汇率稳定的基石和底线,亦是整个中国经济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王牌底牌。&b&外贸顺差从来没有像如今这样举足轻重。&/b&&/p&&p&川普要釜底抽薪,抽的就是这一条薪。&/p&&p&他是个直白人,一开始的政策目标就不是多少行业回归美国,就是要中国减少贸易顺差。也不关心具体什么行业什么商品,越多越好,加1000亿管他是什么行业。&/p&&p&对于美国而言,Made in China 大大降低了美国人的生活消费成本,打贸易战的代价是美国的物价会上升。特别是川普基本盘的非高收入人群最难受,但在给你们把工作从中国抢回来的口号中,不能忍受没有Made in China的变成了“工贼”。&/p&&p&是的,这个神奇的角度下,川普携着汹涌的民意实现了金融垄断阶级最需要的美元周期的运作。最后美工人忍受着生活成本上升且依然没多少产业回归,资本家阶级则顺利实现目标,&b&这里根本不是以国别作为单位的&/b&。阶级斗争这个词曾经被以令人发指的程度被滥用,但并不代表阶级斗争不存在。&/p&&p&视角回到美联储,在美国就业率已经向好的情况下,美联储政策要盯的就只剩下CPI。如果贸易战打响,CPI走高则加息和缩表的速度幅度就会加大。&/p&&hr&&p&无论大国情结如何自我膨胀,天天我兔我兔的小粉红们如何情绪高涨,美元依然是当今世界的储备货币,人民币不是。人民币的发行基础依然有赖于外汇储备,在去杠杆的进程中,美元加息+缩表+减少中国的外汇顺差,根本不是什么阴谋,而是摆明的打劫。&/p&&p&造成如今这种被动局面的根本原则在于制度设计上,没有及早对货币发行制度过于依赖外汇储备有准备,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资本管制上。这是只看表面,不看实质的补锅法(厚黑学博大精深)。藏得越好,守得越牢,最后损失越多。&/p&&blockquote&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blockquote&&p&去杠杆的决心和动作都是令人惊艳的,由衷赞叹,五星好评。对于外部来的汹涌大招,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不讨论对策了,相信领导人有比我更好的办法。&/p&&p&最后,祝愿祖国渡过时艰,繁荣昌盛。&/p&&p&&/p&
最近中美之间的贸易纷争闹得沸沸扬扬,用满城风雨不足以形容,简直是满地球风雨。中美双方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互放狠话,级别和烈度都令人乍舌,连我们一向和稀泥大法最666的外交部门都强硬得让人觉得自己仿佛穿越了,说好的韬光养晦呢?当下贸易争…
&p&《十九大和两会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势。》&/p&&p&日,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教授演讲内容:&br&&br&非常高兴和各位一起做一个分享。&br&&br&今天的题目是十九大和两会之后中国经济的走势。&/p&&p&十九大、两会都已经相继闭幕,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情况,人们都非常关注。&br&&br&经济走势的分析,最关注两个问题:第一,风险在哪里。风险必须搞清楚,如果搞不清楚,风险要真爆发,那经济可能会出现连续十年的倒退,而且可能没有预案。第二,增长点在哪里。下面对未来经济走势的探讨,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br&&br&一、寻找未来风险&br&&br&风险在哪里,决策层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共识。我们未来的风险将主要在金融领域,所以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过去我们对未来风险判断,很长时间也认为是在增长,所以长期讲稳增长、保增长,甚至2008年提出要保8。当时之所以稳增长、保增长是一个主题,其实我们判断风险在增长。但现在对未来风险的判断,认为在金融领域,所以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2018年三大战役第一个战役就是防范金融风险。&br&&br&防范金融风险可能是未来中国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怎么样防范金融风险?国际教训看,金融风险爆发往往从五个方面的因素引起。中国防范金融风险,也有五大方向。&br&&br&第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快。什么是资产价格?中国统计资产价格就两个,股票价格、房子价格。理论上讲,房地产市场泡沫,既要防止股价涨太快,也要防止房价涨太快。但这次所讲的抑制泡沫是指房地产,不是指股市。&br&&br&因为我们预测未来三五年内,中国股市是一个缓慢上升的状态,也就是慢牛,不会出现所谓泡沫。&br&&br&三个原因:&br&&br&第一,现在证券监管部门把监控作为第一要务。内部交易、买壳、卖壳,资本大颚的行为极其关注,再加上大数据,使得监管部门任何时候发现任何一支股票在那个地方出现异常波动。&br&&br&第二,现在监管部门对场外配资非常关注。我们国家有两大资金池:银行、保险。保险资金和银行资金是重大的资本市场之外的资金池。现在对这两大资金池的监控,非常到位。在这种条件下,股价涨得太快的可能性基本不大。&br&&br&第三,IPO的快速推进。最快时一个星期上十家公司,慢一点一个星期有一两家。这样的上市速度,我们估计股价涨太多的可能性基本不大。前一段时间由于改革停止了IPO,要把审核制变成注册制。现在明确提出IPO进行过程中也是改革。只要IPO能够持续推进,股价涨太多的可能性也不大。&br&&br&这三个原因导致未来股市基本上是慢牛,缓慢上升。&br&&br&现在最关注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担心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引起金融风险。之前参加过不少内部研讨会,人们讨论未来的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时,许多人都判定是房地产。现在最担心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会带来一场金融风险。&br&&br&我们关注房地产是不是形成泡沫,泡沫有的多大,最关注一个数字,住房供给的刚性需求,就是买了是用来住的。如果住房供给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就会形成。判断房地产有没有泡沫,有多大,最主要的指标就是住房供给刚性需求。如果平均每家五套房了,泡沫一定破了,要房子干吗。但房地产产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经常是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br&&br&因为房子只要有居住的功能,就会有另外两个属性,金融属性、投资属性。这两种属性一定会产生两个需求,投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这种需求拉动了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性需求。一旦住房供给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泡沫形成。&br&&br&日本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就是住房供给过多超过需求。日本房地产泡沫产生于1985年,引发了1990年的日本金融危机。&br&&br&日本为什么在1985年形成房地产泡沫?三个原因:第一,1985年日本彻底完成了工业化城市。人们有钱,不知道投资什么。好像现在有人老问我,不买房投资什么。这时候银行就来,你们买房,买了以后抵押给银行,根据你们抵押的数量再给你们放贷,你们还可以继续投资买房。有钱人买房子不断投资,背后不是刚性需求,是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拉动了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需。&br&&br&第二,1985年美国要剪日本的羊毛,美国这个国家,谁富了就剪谁的羊毛,好像现在要剪我们的羊毛一样。当时迫使日本政府签了一个《广场协议》,日本政府承诺未来五年内日元每年升值5%。这条规定导致大量外资涌向日本。因为在日本什么都不干都有5%回报。外资投资房地产根本不是为了刚性需求,是投资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拉动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需。&br&&br&第三,1985年让日本修改《建筑法》。日本原来的建筑法明确规定旧房子以维修为主,修改之后可以把旧房子炸掉,原来两层现在盖七十层。这三个原因导致日本的住房供给大规模上升。到1989年时,有一些日本精英发现要出问题了,住房供给似乎过多超过刚性需求,如果继续超过,就会引发泡沫,就建议日本政府紧缩。&br&&br&1989年3月份日本开始紧缩,首先把股市泡沫挤破,大量上市公司亏损。上市公司为了弥补亏损,大规模抛出房子。像现在的常识公司一样,紧接着外资要离开日本了,也大规规模抛出自己手里的房子。这时候不知道谁给日本出一个馊主意,实行房产税。这时候大量房产多的个人也开始抛售房子。几股力量,上市公司、外资、房子多的个人。一下让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的现象成为现实。1990年泡沫挤破了,导致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br&&br&我前年在东京调研时发现北京房子卖掉一套,在东京可以买三套。因为很便宜,房子多。中国房地产泡沫如果挤破了,后果比日本要严重多了。因为我们个人财富的65%是房产。一旦挤破,所有人财富将缩水,而且所有财富都以现在的价格为基础,一旦大幅度下跌,必然导致信用关系断裂,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br&&br&所以我们提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抑制有两层意思,一个是不能继续吹大,继续吹大未来将很麻烦。另外一层,现在也不能挤破,因为现在挤破现在就很麻烦。既不能现在挤破也不能继续吹大,就抑制资产泡沫。&br&&br&提出中晚期对策和长效机制相结合。&br&&br&中短期对策有两个政策,一个是严格控制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这两股需求拉动住房供给,一定会让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就是现在的限购限贷。现在这股冲动很强烈,一旦放开一定会让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刚性需求。跟大家在底下调研,冲动很强,一线城市每家可以买两套,现在是在大家都想买第三套的时候。因为他觉得好像只有房子才可以抵制通胀。所以人们都有冲动,想进入第三套、地四套,进入投机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如果不限制,最终这股需求拉动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性需求,所以会持续限购限贷。&br&&br&第二个政策着力点,约束开发商。开发商不能继续盖下去,这样无限制的继续盖总有一天盖出一个大泡沫出来。李嘉诚先生讲在中国大陆如果不约束盖房子,继续让盖,那十年后中国最不值钱的就是房子。因为供给远远超过刚性需求,所以要约束开发商。两条办法,拿别人的钱盖你只有收益没有风险,拿你的钱盖你会衡量一下这是不是超过刚需了,还要不要盖。&br&&br&2018年将持续严格控制开发商。另外一个办法,控制新房价。我国现有房地产制度,新房价格是政府控制。用这个办法约束开发者。比如让地价高于房价,让面粉价高于面包,你还盖不盖。已经出现这个情况了,我上次去调研,一家企业拿地时算过帐,一平米卖6万都不赚,卖7万才赚,最后政府说只准卖4万。这就是现在很多地王没有入市,因为入市就赔。这个约束很强,估计会继续用这个办法来控制。对开发商的约束行为,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新房价。这是两大政策着力点,控制投机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一个是约束开发商。让住房供给与刚性关系保持在正常上,不能继续增长了。但压力很大。&br&&br&我最近调研时经常听到三种声音。一种声音是老百姓老问我,我不买房子拿钱干啥。第二种声音是地方政府,说不搞地产,不卖地,财政怎么办。第三种声音,开发商说我只会盖房子,别的事也不会干,不盖房子干嘛。都是要求盖房子,都是极度利益,总有一天为这种利益冲突会搞出大泡沫,住房供给远远超过刚性需求,站在国家层面要站在更高层面看,那就是一定要协调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这种泡沫不能持续再进行,要维系才行。&br&&br&这是一个中短期对策,另外一个叫长效机制。比如说共有产权、租售同权、调整一线城市空间布局、房产税等等,都属于长效机制。现在要推出长效机制。比如调整一线城市空间布局,北京率先开始,就是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实际上是调整北京的重大举措。北京如果无限制的聚集资源,最后大城市病将越来越严重,交通、拥堵、雾霾、民生短缺,一系列大城市病暴露出来。2010年时曾经讨论过要不要迁都,但迁都这块不能随便聊,这是国运的事情,不能随便迁都。去年3月份决定不迁都了,迁非首都功能,就是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br&&br&什么叫非首都功能?你先搞清楚什么叫首都功能。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政治中心;第二,国际交往中心;第三,文化中心;第四,科学创新中心。这四条叫首都功能。除此之外都叫非首都功能。&br&&br&第一,经济中心不是首都功能。经济中心不是首都功能,这么多企业办在北京干什么。流通类企业、制造业企业、总部类,都将迁往雄安新区。&br&&br&第二,教育中心不是首都功能。大学也得迁,尤其职业教育为特征的大学。我估计清华、北大不会迁,但是扩大规模不行,要扩大规模可以,在外地办分校。深圳市委书记说欢迎清华、北大大深圳办学校。这可以扩大规模,北京不可以。像美国加州大学分校比总部还办得好。&br&&br&第三,金融中心不是首都功能。这么多金融中心搬到北京一样要迁。&br&&br&第四,医疗中心不是首都功能。现在北京医院看病的病人里80%都是外地人。分解医疗资源,所以北京的好医院在北京都不能扩大规模,要扩大可以,在外地办分院,等等之类的功能都将转向雄安新区甚至全国各地。&br&&br&最近我看有些超出我的想象,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也要迁离北京。那就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严厉。这么多功能前往雄安新区,这么多功能走了,人就走了,人走了就不人口总量控制住了。&br&&br&实际上雄安新区一箭双雕。一方面分解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一方面建出一个新首都出来。一箭双雕,北京已经开始。北京开始了,上海、广州、深圳怎么办?一线城市怎么办?恐怕要研究一下调整空间布局的问题。&br&&br&上海未来真要走向自由港的话,一些功能恐怕也得想办法要剥离下来。谁来承载上海的一线功能?未来的长三角一定会重新讨论空间布局。这样才符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一定要综合考虑长三角的空间布局。&br&&br&广州、深圳提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央也同意了,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它叫粤港澳大湾区,不是现在的粤港澳湾区。大湾区,是向粤东发展还是向粤西发展,都会遇到它的问题。这次调整空间布局从一线城市开始。对一线城市将会产生多大的影响。&br&&br&再比如房地产税,今年两会讨论最热烈的话题是房地产税。讨论的热点不是要不要上,是讨论怎么上的问题。告诉大家房地产税要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ed广告屏多少钱一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