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定投 指数基金哪个好

来自雪球&#xe6关注 定投指数基金来自& ,
一、最好的投资品种—股票
& & & & &投资者如果能承受30%左右浮动亏损,当然希望选择回报率最高的品种进行投资,那么相对容易变现的资产比如黄金、国债、企业债和股票,哪个长期收益率更高?& & & & 表1是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中统计美国各类资产从1802年到2006年的实际总体回报率,考虑到物价变化,反映的是实际购买力。经过两百多年洗礼,持有1美元现金到现在只能购买0.06美元商品,黄金基本能保值,国债与债券还能升值,只有股票收益率一骑绝尘。
& & & &那是不是只有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股票才如此高收益?西格尔教授又统计以前112年的世界各国股市,见表2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为5%,注意这是扣除通货膨胀后的真实回报率。简单起见只摘录几个主要国家数据,由此可见债券这个稳健投资的收益率扣除通胀后也所剩无几。
& & & & & 但还有房地产呢!最近十五年国内一二线城市平均房价涨幅10倍,北上广深更甚。但以后不可能出现如此涨幅,理由:1.这十五年是我国城镇化率快速发展时期,以后速度会明显减缓;2.人口结构老龄化;3.同期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最多三倍;4.即便十五年十倍年复合收益率也只有16.6%,后面演示如何在股市轻松获得。还有房产变现能力比证券略差,至于古玩等收藏品就更差,并且还需要强悍的专业知识。
二、指数基金与主动投资
& & & & &确定股票这个投资目标后,就要考虑收益率多少才算合格?先看有史以来最牛股神巴菲特的战绩:从1957年至2012年56年总收益35732倍,年复合收益率也仅有20.6%,每年具体收益率中只有2001年为-6.2%和2008年为-9.6%,其余54年都是正收益,超过50%收益率仅有1976年的59.3%。
& & & & 从巴神战绩中得出结论:1.长期年复合收益率20%就能取得巨大回报,但这是人类智慧的极限;2.在资本市场取得成功靠的不是高收益,而是不亏损,不信分别计算年复合增长20%和单数年增长50%双数年增长-10%的长期总收益率相差多少。
& & & & &大家谈起股市总说大盘如何,但真正投资很少有人购买指数基金,都会选择具体企业或主动型股票基金,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选择的企业或基金经理肯定能超越笨重的大盘指数。
& & & & &加州大学巴波与欧汀教授详细统计1991年至1997年美国三万五千名专业个人投资者的股票交易。期间美国标准普尔SP 500股票指数年复合收益率18%,相应指数基金年复合收益率17.8%(去掉每年0.2%交易费与管理费),而专业个人投资者年复合收益率仅16.1%,低于指数基金。
& & & & &那主动型基金呢?1980年至2001年美国共同基金(相当于我国主动型基金)数量超过1万个,只有2073家存活10年以上。这2千家基金选股风格各不相同,都想超越大盘指数,但10年中这些相对优秀的基金年复合收益率仅9.85%,同期美国所有上市公司加权指数平均年回报率18.26%。
& & & & 美国除共同基金还有约六千家对冲基金,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主要区别:投资对象与策略仅受基金与客户之间的合约限制,但客户必须财力雄厚,不能面向大众集资,有些类似中国的私募基金,既能做空也能做多不受管制。
& & & &不幸的是存活5年以上只有473家,这些佼佼者年复合收益率19.93%,高于同期共同基金的11.90%,但还是低于同期美国加权指数的27.02%。473家只有21%即101家收益率超过美国加权指数。
& & & & 以上这些数据只是基于存活10年的共同基金和存活5年的对冲基金,它们已经是幸存者,还有更多基金直接被淘汰。但即便是这些好学生,长期收益率还是不如指数基金,那刚刚兴起的中国基金业是否比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强些?
& & & & &以相对稳定的深综指为例,有据可查从日152.5点至日2272.17点,19年的年复合收益率15.28%,超过了GDP近20年10倍的增速,因此我国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暴利十五年的年复合收益率16.6%没啥了不起。
& & & & &上证指数由于中途加入大盘股太多导致指数失真,而且发行大盘股时基本都是牛市,大盘平均PE很高时计入指数,以后必然拖累指数大幅下跌,比如07年大牛市中国石油发行,加入上证指数时每股30多元PE近50倍,占指数权重20%以上,8年后的今天股价8元,要拖累上证多少点。即便这样被拖累的指数,从日的661点至日的4206点,这19年的年复合收益率也要10.23%
& & & & 主动型股票基金呢?由于我国基金历史较短只能比较十年。深综指从日的274点至日的2272.17点,十年总收益729%,年复合收益率23.56%,这十年存活下来的主动型股票基金共80家,其中超过深综指涨幅的只有14家占比17.5%。
三、剖析指数基金
& & & & 1.股神的忠告。“购买指数基金,然后努力工作”,股神巴菲特从不推荐具体投资标的,但推荐指数基金已经不下十次。1993年第一次推荐指数基金称“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业余投资者能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2007年巴菲特强调: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时间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中小投资者,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是最佳选择。2014年巴菲特毫不避讳地宣称:若立遗嘱其名下90%的现金将购买指数基金。
& & & & 巴神为什么一再推荐指数基金?其实源于对人性弱点——恐惧与贪婪的深刻理解,如果您无法比“市场先生”更了解企业并正确估值,就不要参加游戏。大多数投资者过于频繁交易、依靠“内幕”消息、盲目追涨杀跌,无法理性对待市场波动。投资指数基金能轻松分享所有企业创造的利润,不至于惨不忍睹。
& & & & &巴菲特推荐指数基金其实也是无奈,主动投资理念虽然简单却知易行难,投资理念、金融知识、投入精力等缺一不可,因此适合主动选股投资的永远只是少数人。投资者最需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圈”,与其选错时机、股票和盲目交易,不如退而求其次,购买指数基金获得稳定收益率。
& & & & 2.国内指数基金。不少投资者认为国内市场没有多少值得投资的企业,确实由于企业结构不完善以及估值太高等各种原因,国内值得投资的企业或许真不多。但如果没有出色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又想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果,只能投资指数基金,毕竟上市公司在国内属于出类拔萃。
& & & & 为什么不投资绩优股?普通投资者无法判断哪些是绩优股,而且这些绩优股真假难辨。众所周知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只代表历史成绩,无数事实证明通过财务报表来判断今后发展很难。经常出现某个企业股价跌到无人问津,过后却发现反而那是最好的介入时机。既然普通投资者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判断企业发展预期,还不如直接投资指数基金。
& & & & 但指数基金中也包括“蓝田股份”、“银广夏”这样的垃圾企业,风险也很大,可是主动选择就确定能避开?这恰恰体现了指数基金的最大优势,分散投资、持有所有企业反而风险最小。而且大盘指数并不是一成不变,会将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剔除,再补充合格的进入。比如美国道琼斯指数最初建立时40 点,只有12 家成分股,都是当时美国最顶尖的大企业,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只剩通用电气存活至今,而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道琼斯指数上涨 400 多倍。
& & & & &投资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策略,无需人为选股,完全回避投机取巧,基金经理没有自主交易机会。这种脑残投资法看似简单,长期却能战胜绝大多数依靠人为判断的主动型基金,这也是全世界资本市场几十年的定论。指数基金主要优势是分散投资与避免恐惧贪婪,交易成本和管理费也最低。
四、指数基金定投
& & & 1.定投。就是固定周期固定金额投资固定基金,比如每个月初第1个交易日投资1万元买入固定的某个基金,为了避免主动型基金的人为判断风险,定投通常选择指数基金。
& & & 基金定投这个模式来源于台湾,门槛不高、逻辑简单、风险分散。长期定投指数基金的原理:无论市场整体PE高低,都脑残式买入,由于每次投入金额固定,导致低位买入筹码的比例更高,这样投资的平均成本就比市场长期平均成本要低,收益率就等于成本的折价率+指数基金本身的增长率。
& & & & &定投通过小额多次买入指数基金,获得低于平均价的成本来平滑风险,获取长期投资收益率,因此不注重入市时机。但定投时间必须超过一个完整熊牛周期,这样成本最终趋于稳定,与入市时机的关联就小。
& & & & &最合适指数定投的市场环境:(1)牛短熊长,这样在较长熊市中能买入更多低PE筹码,平均成本更低:(2)估值波动大,这样更容易在高估值兑现利润。& & & & &定投最重要是坚持,不能因为市场波动就放弃,指数大跌时就是定投的黄金时刻。定投过程枯燥乏味:每月发薪水的第二天脑残式买入,然后等待下个月的那一天。最大障碍是心理作用和执行力,定投策略一旦制定必须一丝不苟执行,定投优势在于远离股市,完全不受市场情绪影响,暴跌暴涨都是浮云,任它雨打风吹,您却闲庭信步。
& & & & &2. 指数基金定投实战统计。国内最早ETF基金是2005年上市的50ETF,跟踪复制上证50指数,但该指数波动太小,就选择略晚一些日上市的红利ETF(510880),跟踪复制上证红利指数,成份股由股息率最高、现金分红最多的50只股票组成,是上证A股的核心优质资产,也是我本人的最爱,而且根据每年最新排名优胜劣汰,具有极为罕见的投资价值。
& & & & 截止日共9年定投红利ETF,每月第一个交易日固定金额买入,整个定投过程中只买不卖,所有价格用前复权计算与真实过程可能有微小差别,四种策略结果统计表3:
统计结果表明:
& & & (1)脑残式定投指数基金,比单纯持有收益率要高,总资金回撤率也要小;
& & & (2)低PE定投指数基金,明显提高收益率还能降低总资金回撤率,控制风险;
& & & (3)低PE定投不需要每个月都买入,因此投入资金总量要少些,实战时弥补对策可在15倍或10倍PE以下时,双倍甚至三倍资金量定投;
& & & &(4)至于获利了结,可以选择动态再平衡退出时机,在20 或30倍以上PE分批卖出,我个人以该指数历史平均PE的150%为标准。
& & & & & 3. 指数基金定投策略:这是工薪阶层的首选,初入职场的工薪族因为没有大量闲置资金可供投资,选择定投策略也是迫不得已,但未来每个月有薪酬作为稳定现金流收入。当然工薪族的定投可以灵活变通为定期不定额,因为未来薪酬也就是可投资额度会越来越高,比如每月收入的50%为定投额度。
& & & & &这种方法久经考验,无论是美国养老金(401K)计划,还是国内企业年金计划,都运用定投策略。但是请注意:定投策略有个变态的前提就是永续性,因此投资目标只能是指数基金。
& & & & &比如一百多年前美国道琼斯指数建立时有 12 家成分股,时至今日除通用电气其余11家都消失了。如果以个股或主动型基金为投资标的,经历一轮漫长熊牛周期后,可能投资标的已经灰飞烟灭,更不要奢望收益率。
五、具体定投标的
& & & & 1、红利ETF基金(510880):全称: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复制跟踪上证红利指数,成份股由股息率最高、现金分红最多的50只股票组成,是上证A股的核心优质资产,是最稳健的定投标的。如果您觉得红利ETF基金的成分股都是大块头,太笨重,可以选择下面华宝旗下的 ,包含了部分成长股。
& & & & 2、华宝
(501029):全称:华宝兴业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复制跟踪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指数。编制方法:
&= 1 \* GB3 & & & &①、样本空间:沪深两市全部有分红的非ST、*ST 股票,暂不包含创业板股票;
&= 2 \* GB3 & & & &②、过去6个月的平均日交易额不低于1千万人民币;
&= 3 \* GB3 & & & &③、过去3年的盈利增长必须为正;
&= 4 \* GB3 & & & ④、公司在过去12个月的净利润必须为正。
&= 5 \* GB3 & & & &⑤、股息率加权,且每只股票的权重不得超过3%,单个行业权重不超过33%,保证指数覆盖个股和行业的分散度,尽量避免因某一行业的集中分红,导致该行业权重过高。
& & &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的股票,按照当年股息率降序排列,选取100只股票构成指数成份股。该指数以股息率加权,使整个股票组合的股息率最大化。
& & & & 2、300 ETF基金(510300):全称: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复制跟踪沪深300指数,该指数样本选自沪深两个证券市场,成份股为市场中代表性好,流动性高,交易活跃的股票,能够反映市场主流投资的收益情况。也是比较稳健的定投标的。
& & & &3、创业ETF 基金(159952):全称:广发创业板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复制跟踪创业板指数,是较为激进的定投标的。
& & & &如果您不太熟悉国际市场,只想投资国内企业,但又不喜欢我大A股的风格,可以选择香港上市的国内企业指数基金。这两只也都是华宝旗下,用过华宝添益的同学们都知道,质地就不用我多介绍了:
& & & &4、 基金(SH:501021) :全称:华宝兴业标普香港上市中国中小盘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复制跟踪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中小盘指数,相当于国内的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基金。
& & & &5、 基金(SH:501301) :全称:华宝兴业港股通恒生中国(香港上市)25指数证券投资基金(LOF)。复制跟踪在香港上市的恒生中国25指数,相当于国内的红利指数基金。
还有海外投资需要的,可以定投:
& & & 6、纳指ETF基金 (SH:513100) :复制跟踪美国纳斯达克指数。
& & & 7、德国30基金 (SH:513030) :复制跟踪的德国30(DAX)指数,是德国股市市值最大、表现最好的30只蓝筹股,囊括宝马、大众等知名企业。
请 推荐!谢谢!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超实用!雪球大神口述:这样定投,能让收益多400%!
  雪球人气大V“持有封基”在现场分享了“智能定投”的理念,解读了适合广大工薪阶层的优化基金定投的方法。
  “持有封基”认为,随着股票数量爆发式增长,大部分的非专业投资者未来都会转向基金投资,与力推的指数基金不同,在国内市场,很多主动投资基金业绩可以战胜指数基金。在投资方向上,“持有封基”更看好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板块;在定投方法上,工薪阶层不能陷入低抛高吸、无法坚持投资纪律的误区,而“价值平均策略”定投要比“成本平均策略”更优,可以获取更好的投资收益。
  以下是雪球人气大V“持有封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雪球的网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这个环境下跟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演讲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普通投资者,所谓普通投资者主要是指70后、80后乃至于90后,每个月以工资收入作为主要现金流,95%以上的精力都放在各自的主业上,而且将来也不可能成为基金经理的这样一批投资者。
  对于这样一批投资者来说,我们应该怎样去投资理财?前面有很多演讲嘉宾都说到了定投指数基金,甚至我从2007年开始做量化的时候一个人觉得很孤独,我看很多基金经理今天都在讲量化,我今天试图用最朴素的语言给大家介绍智能定投。
  刚刚主持人也讲了,我们遇到的两个最大问题是:买什么以及怎么买。
  国内很多主动基金战胜了指数基金
  先来看买什么,巴菲特曾经说过,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我想大家也知道巴菲特的十年之约,通过买非常简单的指数基金战胜了专业投资者。
  对于我,已经离开职场,在职场打拼了将近40年的人士来说,我觉得我理解巴菲特可能跟其他人还不太一样,我经常听很多投资者说“巴菲特说”,巴菲特说要买指数基金,巴菲特说ROE是最好的指标,而我去看这些巴菲特的话时往往会用量化作为工具去验证巴菲特说的话是否正确。
  可以这样说,在市场,巴菲特说的这句话绝对是正确的,但是在中国市场,因为大部分散户投资者的存在,才导致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个现象,很多主动投资基金的业绩战胜了指数基金。
  但从长远来看,很残酷地说,个人投资者慢慢会退出直接投资股票这样一个市场。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记得上海刚刚开始有股市的时候,老股民都知道“老八股”,老股民都如数家珍,到了今天有3600多支股票,没有一个专业投资者能够熟悉所有的股票,将来慢慢大部分非专业的投资者都会往我们的基金投资转,对于我们的基金来说,刚才我看很多嘉宾都总结了基金投资的优势,这里我不再重复了,一是价格低廉,二是流动性比较好,不像很多个股。
  今天早上我还发了一个帖子,到今天为止总市值低于50亿的股票已经有1200多个,大概占整个A股的45%,而低于50亿的股票中位数的日均成交额已经跌到2000万了,而三年以前大概是9000万左右。萎缩得非常厉害,化趋势肯定越来越明显。
  看好家电,食品和医药行业
  我们再来看指数基金到底是怎样盈利的,这里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公式:
  1、企业利润增长。
  2、估值变化。我现在看到网上很多投资者经常给出“低估”(的指标),PE低估、PB低估,寄希望于价值回归,比如PE提升,原来PE只有10倍,到PE20倍,大家认可了,什么都没做,股价就上去了。
  3、股息率。对于股息率来说,现在有很受欢迎的红利指数。
  对于低估和成长这两个维度来说,很多人比较偏向于低估那块,我个人还是比较偏向于成长,我又要拿巴菲特说事,本来大家知道,巴菲特老师的策略是“捡烟蒂”的策略,靠低估选择股票,巴菲特早期受他影响,但后期慢慢改成了“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的公司”。我这里也比较推崇“以合理的价格去买入利润增长比较快的基金”。
  申万一级指数有28个行业,这28个行业差异非常大,为什么我以七年作为指标?不是说七年之痒,而是中国股市有一个规律,一个牛熊周期最长最长不超过七年,可能也跟古人所谓的“七年之痒”暗合。大家还记得上一轮牛市是什么时候吗?2015年上半年,股灾1.0、2.0、3.0、4.0就来了。其实到今天为止大家仔细算一下也不过三年。
  在这七年里,大家可以看到哪个板块增长最快?计算机板块。但我们看一下,计算机板块的ROE指标并不高,它主要是靠价值重估,PE增长了不少,这种靠价值重估的增长,其实我个人觉得它是没办法重复的,比如说,今天估值已经到了40倍,明天到50倍,后天还能到60倍吗?天花板总是有顶的,树木不可能长到天上去。
  除了这个板块以外,我比较看好后面三个申万一级的板块: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
  1、家用电器。格力、美的,很多大牛股都在家用电器板块里。
  2、食品饮料。民以食为天,最近榨菜、酱油这种最普通的食品都创造了历史新高,我自己也买了酱油。
  3、医药生物。
  大家发现没有?其实财富都已经在习大大的十九大报告里,因为我自己是党员,学习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里习大大说了最重要的一句话,“现在的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什么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就是消费升级,这三个行业,家用电器是不是代表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食品饮料、。
  但有些行业,包括军工、农业,你去看一下这些行业,它的ROE始终是非常低的水平,这些不是我们所选择的对象,而且退一万步说,这些行业可能在某些时候是高估的,但对于定投来说,这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定投打的是持久战,不是阵地战,也不是单一一场战斗,而是整个战役。
  低抛高吸是定投误区
  再来看一下,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品种才是最好的品种呢?
  跟我们选择一次投入去买基金、买股票的方法恰恰相反,我们选择基金有一个指标叫“回撤”,我们希望这个基金回撤越小越好。
  我先举个例子,我们假定有四个月:第一个月指数是1,第二个月指数涨到1.3(涨了30%),第三个月跌到0.7,第四个月回到1。按理说上下比例都是一样的,最后定投结果应该是回到原点,但实际上你们去计算一下,如果四个月“1,1,1,1”,根本不用计算,最后的收益是0。
  但如果第一个月是1,第二个月是1.3,第三个月0.7,第四个月回到1,那时候的收益率就很高了。而且正负越大,收益率越大,这个事实跟我们平时选基金的要求恰恰相反,但你要获得好的收益,一定要有强大的心脏,没有这个心脏,到1.3的时候一看形势大好,加仓,到0.7一看,就像前两天的“千股跌停”,减仓了。最后什么都没得到。
  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很多基金从头到尾其实是赚钱的基金,但绝大部分基民都是亏钱的,而且变成了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基金在高点时不断有人申购,而基金在低点时不断有人赎回。就像到了2015年上半年的时候,这时是基金申购最好的时候,基金经理其实是被大家绑架了,因为大量资金涌入,他没办法,只能买进。到了现在千股跌停,大量基民赎回,没有那么多现金,只能“割肉”,卖掉流动性最好的股票。
  因为基金买股票不可能像个人一样,2秒钟就把所有股票卖光了,他买股票都是上亿的,一下子卖不掉,找流动性更好的股票卖,卖了以后就导致他持有的另外一部分股票在基金净值里下降。所以你会觉得基金经理瞎说,他说他赚钱,怎么我亏了?肯定是我的钱被他赚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希望自己有强壮的心脏,增幅大的品种是我们选择最好的品种,但有一个前提,到终点趋势一定是向上的,比如第一个月净值1,第二个月0.9,第二个月0.8,第三个月0.6,一路下去,再好的定投可能都是亏的。
  我们定投基金是基于一个信念,希望中国经济永远向上,趋势向上,当然可能有几年的低估,有经济危机,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如果把时间放长,看改革开放40年,整个中国经济,我记得网上有一张图,非常震撼,中国经济从柱子的一点点,不断追追追,追上、追上日本、追上很多其它国家,直到仅仅次于美国。我觉得我们赶上了经济发展的好时光,看中国2000年的历史,这是人类历史上没有的GDP的增长速度。
  “价值平均策略”定投收益更优
  策略优化后收益翻4倍
  再来看“怎么买”,美国纳斯达克首席经济学家迈克尔?埃德尔森在1996年时写了一本书――《价值平均策略》,《价值平均策略》告诉我们怎样定投比普通定投更好。
  我先来解释一下,平时定投策略在迈克尔看来是“成本平均策略”,还是举刚才的例子,净值第一个月1,第二个月1.3,第三个月0.7,第四个月1,普通定投是什么?第一个月定投1000元,第二个月1000元,第三个月1000元,第四个月还是1000元,这样的定投是“成本平均策略”,每次定投的成本是一样的。
  很多投资者问能不能跌的时候多买一点,涨的时候少买一点?可以的,以什么策略来量化它呢?迈克尔提出了“价值平均策略”,什么叫“价值平均策略”,理论我不展开讲,举一个实际例子:
  第一个月净值1,如果第二个月净值是1.3,大家设想一下,第一个月我定投的1000元变成了1300,第二个月本来我要定投1000的,因为给我涨出来300块,所以实际上我只要定投700就可以了,反过来如果第二个月跌到0.7,第一个月投的1000变成了700块,本来第二个月要定投1000,现在还要补上300块,所以第二个月要定投1300块钱,依此类推。
  我们来看一下,以刚刚的四个月,第一个月1,第二个月1.3,第三个月0.7,第四个月1,来看成本平均策略,每个月定投1000块,它也有收益率,百分之四点几。但如果用了价值平均策略,花钱共投入3300多块,少于4000,但你的收益率要高达19%,整整翻了4倍,花了更少的钱获得更好的收益,那不是很理想的投资策略吗?所以价值平均策略后来被广泛应用。
  再来看价值平均策略,迈克尔在原著里没考虑到一个问题,我看老美的策略时要问一个为什么,看这个策略在中国是否可行,然后我经过大量数据回撤,觉得这个数据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当回撤到2008年还是2011年的时候,我需要的资金量是50倍之多,原来我定投1000元,最惨的时候我要定投它的50倍,也就是原来1000元,现在我要定投5万/月,而且还不知道下个月要定投多少,显然这个方案是不符合绝大部分工薪阶层实际情况的。
  所以我对迈克尔原来的方案做了一个改造,改成了有上下限,上限五倍,下限也是五倍。什么意思呢?原来定投1000元,如果算出来需要5万块,最多还是定投5000块,有一个上限。所以你们选择智能定投时一定要注意,原来准备1000块,你的卡上最高要有5000块的准备,当然这是极端情况,现在好像还没有发生。
  我建议大家选择有三年数据的,告诉你三年总共收益多少,普通收益是多少,大家可以去比较一下,计算到现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智能定投都远远超过普通定投,所以这也是我强烈推荐给大家的。
  场外定投更优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案例,人的贪婪和恐惧之心是很难战胜的,大家知道2011年是中国“股债双杀”的年份,当时我还在管渠道,有一次我给员工做培训,员工说“老师您不是做投资吗?给我们一点建议吧”,2011年有了,但还没有指数基金,很多基金都没有指数基金,只有的基金,当时我就推荐了中证500定投。我还说了两种方法:场内的,优点是费用比较低;场外的,优点是自动扣款。那时候定投申购费用还是很贵的,但它是自动的。
  结果到2015年,过去四年了,因为我自己也在同步定投,当时我定投的是南方中证500,我一看那时候确实实现翻番了,我就问了一下员工,很遗憾,只有三个员工坚持下来了,这三个员工100%都是用了场外的自动扣款。
  然后我问了一下没坚持下来的员工,有两种,一种是恐惧,当股市跌的时候他心里想是不是还会跌,自己就止损了。定投是不需要止损的。另一种是由于贪婪,他觉得今天跌、明天跌,后天是不是还要跌?后天明明是定投日,他想,我等下一天,等了下一天明天还跌,他想明天是否还会跌?涨了以后他觉得昨天便宜我不投,今天涨了我再投,我不是傻子吗?就这么一来二去,全军覆没。
  这就是人性。所以后来有人问我,“老师,定投到底场外好还是场内好?”我毫不犹豫地说,场外好,包括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坚持场外的定投。谢谢大家。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想了解更多关于《超实用!雪球大神口述:这样定投,能让收益多400%!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定投 指数基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