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新零售做的好的韩国水果加汽水做法品牌有哪些

精耕细作&五大产业
瑞和投资主要投资五大领域:文化旅游、养老养生、生态农业、新能源及体育产业。自成立以来,孜孜不倦深耕细作,因专注而更专业 。
根植吉林&布局全国
瑞和投资以长春为核心点,现已覆盖该长春、四平、延吉、松原全省布局,为谋求更高发展,同步在北京设立分布,以实现全国性布局。
长春市瑞和投资有限公司(下称:瑞和投资),是一家专业从事实业投资的企业,注册资金人民币5千万元。自创立以来十余年,砥砺前行,瑞和投资以房地产投资、教育产业投资、股权投资、体育产业投资和文化旅游投资5大业务板块,构建起以房...
Talent Philosoph
有攸归,以为认
心证意,以为信
享共赢,以为赢
尔不群,以为越
Branch Company
News Center
汇源濒临退市、金丝猴被低价售卖……那些被外资“折腾”过的民族品牌还有救吗?
中国本土奶糖品牌金丝猴脱离美国好时回归河南老家;26岁的汇源果汁或将面临被退市风险……近期,这些80、90后耳熟能详的品牌最新动态,让人们不由得又想起那些年命运坎坷的民族品牌:小护士、北冰洋汽水、南孚电池等等,这些被外资“折腾”过的民族品牌在新零售当道、移动互联网改变商业格局的当下,还有救吗?汇源果汁:26岁提前遭遇“中年危机”
近期,26岁的民族品牌汇源果汁正在提前遭遇一场“中年危机”,这源自一份公告。
7月20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若不能在日前完成复牌条件,港交所将展开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程序。也就是说,汇源果汁或将面临被退市的风险。与此同时,汇源果汁还面临着严峻的债务压力。汇源果汁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汇源果汁已连续6年扣非净利润亏损。同时公司负债不断增加,汇源公告显示,截止至日,汇源总负债为114亿元。
要知道,曾经的汇源果汁是何等的辉煌。10年前,可口可乐曾以近180亿港元对汇源果汁发起收购,但最终因未通过反垄断调查而未能如愿。
而如今,汇源果汁市值仅53.97亿港元。此时又面临退市风险,这与今年3月的一份“公告”不无联系。
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汇源果汁于日至日期间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短期贷款,以便北京汇源饮料应付临时营运资金需要及还债。根据协议,汇源果汁合计向北京汇源饮料提供约人民币42.82亿元的短期贷款。
这也成为了引发汇源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北京汇源饮料是汇源果汁执行董事兼实控人朱新礼旗下的公司,二者存在关联关系,因此上述交易属于关联交易。然而汇源果汁的这笔巨额贷款并没有申报、公告及得到独立股东批准,已违反联交所相关上市规则。由于涉嫌违反香港上市规则中关于关联交易申报、股东批准及披露的条款,汇源果汁自4月3日起停牌至今。
这次危机让很多媒体又想起朱新礼十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把企业当儿子养,但要当猪卖。”不知今天的朱新礼如果想起十年前的这句话会作何感想。金丝猴:辗转四年,终于重回河南老家
日,好时公司发布“总经理来信”称,“为了应对中国市场所出现的变化,好时决定将金丝猴出售给河南御翔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河南御翔食品也发布公告称,“全资收购了四年前被好时收购的金丝猴企业和品牌”。
在被美国巧克力巨头好时收购4年后,中国本土奶糖品牌金丝猴终于重回河南老家。
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国人眼中的奶糖品牌金丝猴,其前身只是1992年时一个小的社区电器厂。两年后通过收购上海蓬莱食品厂,正式踏入奶糖行业,这才有了大家所知晓的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近十年的发展,金丝猴奶糖甚至与老牌奶糖品牌大白兔可以一争高下。为了更好地拓展全国市场,2004年金丝猴将总部从河南迁入上海,从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财经天下》周刊梳理,2008年金丝猴由“上海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改制为“上海金丝猴股份有限公司”,准备上市。2009年,新天域资本、中银国际、北京科桥三家私募股权基金为金丝猴注资2.4亿元。这一年,金丝猴的销售额也由2007年的15亿元涨至近20亿元。
资本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搭上资本快车的金丝猴在之后的几年中,盲目搞投入、出台了一些不适合发展的营销政策,使公司受到巨额亏损,让本已准备就绪的上市计划,不得不在2012年搁浅。最终,金丝猴没有逃过被外资收购的命运。2014年12月,美国巧克力制造商好时宣布斥资35亿元收购上海金丝猴公司80%的股份。2016年2月,好时又以2.353亿元收购了金丝猴剩下的20%股权。
然而,金丝猴没能打破国产品牌被外资收购后,被市场“抛弃”的魔咒,金丝猴的市场份额一度降至1%。去年5月,金丝猴130名办事处主任与1000余名经销商发出联名信,爆出“好时公司拖欠被辞退员工的提成、奖金、股金及全国经销商遗留费用、未解决库存等,共计拖欠约2.7亿元”。金丝猴的危机彻底爆发。
有相关人士向《中国经营报》透露,在2018年6月份,好时出售金丝猴的报价为2.6亿元,此次最终达成的交易实际上应在2亿元左右。或许对于金丝猴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结果。是否能够重整旗鼓,让我们拭目以待。小护士:行业老三“铺路”后被雪藏
创立于1992年的小护士,原为深圳丽斯达日化公司旗下的著名化妆品品牌。根据全球著名市场调查研究公司AC尼尔森2003年的统计,小护士在国内的品牌认知度高达99%,占当年护肤品市场份额4.6%,是仅次于玉兰油和大宝的国内第三大品牌。
2003年底,小护士被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收购。欧莱雅曾宣布要推出全新的小护士系列产品,并要把小护士发展成为中国第一大护肤品牌。鉴于小护士和卡尼尔定价、消费人群定位都相仿,而小护士当时在全国有28万个销售网点,其销售渠道、生产基地和市场信息都对卡尼尔的顺利进入有着巨大帮助,所以很多人担心欧莱雅收购小护士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卡尼尔铺路。
尽管欧莱雅一直否认收购小护士是“阴谋”,但短短数年时间,曾经的第三大品牌已经在市面上看不到任何广告和产品了。网络上也只有一些零散的销售网店在出售两三种小护士的仿制产品。无货和假货成了小护士的现状。南孚电池:20年风雨历程,最终借壳新三板
历经近20年的沉浮,成立于1988年的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今天的全国电池生产行业仍然首屈一指。然而,这个驰名中外的老牌电池品牌,却有着一段曲折的“卖身史”。
南孚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福州南平电池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8年,其与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福建兴业银行(现兴业银行)联姻成立了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在1993年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高能锌锰电池设备后,南孚电池由此进入高速发展期。1999年,在南平市政府引进外资的政策导向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波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2003年8月,南孚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2005年宝洁并购吉列公司,南孚电池又变成宝洁旗下子公司。2014年11月,鼎晖投资从宝洁公司手中将南孚电池回购。
在沉浸了一年多后,2016年年初,南孚电池借壳亚锦科技登陆新三板。南孚电池此前本有机会上市,却因外资方不肯让步最终导致上市搁浅。至此,南孚电池的“卖身史”告一段落!乐百氏:被收购16年后再次易主
相信在许多80后的童年记忆里,乐百氏和AD钙奶一定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乐百氏是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驰名商标,也曾是闻名中国的民族品牌,其曾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保健品、乳制品、饮料是该企业几大品牌,乐百氏奶、乐百氏纯净水、矿泉水都是该品牌的产品。然而,现在能日常看到的只有乐百氏的纯净水。
1989年,何伯权和4个伙伴创办了“中山市乐百氏保健制品有限公司”,经过研发陆续推出了
“乐百氏”乳酸奶、乐百氏纯净水、矿泉水、乐百氏柠檬茶、乌龙茶等多个产品,乐百氏的名气和营收也随着这些明星产品的推出不断增长。不过1998年,乐百氏的业绩开始下滑,便意图寻求合作伙伴。就这样,2000年达能以23.8亿美元收购了乐百氏92%的股权,何伯权及其合伙人则仅占3%。日,一手创办乐百氏的何伯权在乐百氏召开的特别会议上宣布,他将和五位创业者集体辞职。至此,乐百氏彻底易主。
2016年11月,达能宣布将整体出售乐百氏。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乐百氏法人股东由达能和安基投资有限公司变更为盈投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嘉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富荣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16年前,乐百氏被达能收购。16年后,乐百氏又再次回到中国人手中。在这16年中,乐百氏在中国瓶装水市场份额排名中早已跌出前十名,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乐百氏的创始人何伯权也从一名创业者变为天使投资人。在被拥有净水器业务的盈投控股收回来后,这个老牌企业能否调整业务,重新起航,未来值得关注!娃哈哈:一场民族品牌保卫战的胜利
被达能收购的老牌企业除乐百氏外,另一知名事件即达能强行并购娃哈哈。
2007年4月,达能欲以低价并购娃哈哈39家非合资公司51%股权事件曝光,由此“达娃之争”开始了。事件最初缘于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
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达能与百富勤通过在境外设立投资公司向娃哈哈出资的方式合计持股51%,但百富勤后因破产将其在投资公司的股权卖给达能,从而使达能成为持有娃哈哈合资公司51%股权的控股地位。后达能提出转让娃哈哈商标权给其投资公司,以40亿强购彼时总资产56亿的娃哈哈等一系列过分要求。
此事件曝光后,引发一些列关注,据资料显示,健力宝董事长等商界人士纷纷发表声援支持宗庆后,支持保护民族品牌。最终,在经历了数次判决后,达能失败。最终,达能所持51%股权被中方合资伙伴接手。至此,这场民族品牌保卫战以胜利告终。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此前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但整个娃哈哈集团经营、生产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宗庆后手里。北冰洋汽水:曾被雪藏,洗去铅华,获得新生
北冰洋汽水目前是北京玻璃瓶装汽水中的“王者”,这个来北京必喝的汽水也经历过被雪藏的命运。
上世纪80年代一统北京饮料市场的“北冰洋汽水”在1994年与百事可乐合资成立了百事-北冰洋饮料有限公司。资料显示,百事陆续将旗下诸多碳酸饮料成功打入中国市场,但风靡了半个多世纪的“北冰洋白熊”却遭到雪藏,直至停产。1998年,百事-北冰洋公司因长期亏损等原因被注销。
2007年,中方和百事公司艰难交涉,要求收回“北冰洋”。最终,这场谈判以“4年内不以北冰洋品牌生产任何碳酸饮料产品”为条件,使得北冰洋品牌经营权再次回到国人手中,这个条件也是北冰洋近几年才重新火起来的真正原因。结语
纵观以上盘点,我们发现,很多民族品牌在发展的道路上,常常摆脱不了破产和被外资收购的命运,在迅速崛起后,却又突然间被市场遗忘,如同鲜活的生命突然枯萎,留给人们深深的震撼。被外资收购的本土民族品牌,也大多难逃消亡和被雪藏的命运。正应了那句“过去有多辉煌,如今就有多落寞”。国产品牌要如何做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参考来源:
汇源果汁现退市危机!曾错过可口可乐天价收购,如今连年亏损、违规借贷、债台高筑…(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罗曼)
10年前,汇源拒绝可口可乐180亿港元收购,如今债务过百亿,濒临退市(来源:创业家 作者:周一)
负债百亿、面临退市,汇源果汁如何被“榨干”?(来源:电商内幕,作者:范向东)
从风光无限到淡出市场的六大民族品牌:五谷道场树敌太多 春都火腿肠自毁长城(来源:投中网,作者:杨晔)
金丝猴团队遭好时大清洗 前途仍旧待考?(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被耍的金丝猴奶糖:外资30亿收购2亿贱卖,前股东被曝截留提成(来源: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吴晓宇)
长春市南关区生态广场2099号伟峰东第11栋2206室
长春瑞和投资集团年销6亿后,北冰洋再推PET瓶装新品,要带领国产汽水再登巅峰?年销6亿后,北冰洋再推PET瓶装新品,要带领国产汽水再登巅峰?创业家传媒百家号近日,继罐装汽水之后北冰洋又推出了PET瓶装汽水,产品规格为350ml/瓶,共有桔汁汽水和橙汁汽水两款。全新的包装保留了经典的北极熊形象,现代感十足。玻璃装的品质,更易携的包装,能够满足办公、运动、郊游等更加多元化的使用场景。老品牌纷纷重现江湖,国产汽水复兴在即 2011年11月,在市场上消失许久的汽水品牌北冰洋重现江湖,并在两个月内实现盈利,2012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2014年销售额过亿元,甚至出现断货,截止2017年底,北冰洋全年实现营业额6亿元,利润2.2亿元
,由此引发了众商家对“怀旧经济”的关注。北冰洋能够重新回归市场,得益于其在品牌回归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从功能、情感与社交三个层面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北冰洋又主动拥抱新零售,布局餐饮渠道,开拓电商,玩转新营销方式,因此快速实现了在市场上的重新立足。其实,像北冰洋一样,有很多老汽水品牌都曾经历过合资、重组,甚至是淡出市场,但如今,重庆的“天府可乐”、青岛的“崂山”、陕西的“冰峰”等纷纷重回市场,玩转情怀的同时,又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开始大举外扩,拓展全国市场,得到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全国各地又有哪些知名的汽水品牌呢?1.北京 北冰洋汽水 2.西安 冰峰汽水 3.上海 正广和盐汽水 4.天津 山海关汽水 5.广州 亚洲汽水 6.青岛 崂山可乐 7.重庆 天府可乐 8.哈尔滨 大白梨汽水 9.吉林 宏宝莱汽水 10.太原 太钢汽水 11.沈阳 八王寺汽水 12.大连 大连汽水 13.洛阳 海碧汽水 14.呼和浩特 大窑汽水 15.武汉 二厂汽水 16.阳泉 维尔康汽水 17.新疆 亚洲之星汽水 18.沧州 沧冷气水 本文来自经销商微刊,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创业家传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全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再做一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电话归属地:(邯郸)
可乐现调机是由可乐机机头、糖浆泵、气流分控表、滤水器等主要配件以及底柜组成,配备BIB包装的糖浆可以实现现场调制碳酸饮料。
适用原料:可乐糖浆、雪碧糖浆 、醒目糖浆、芬达糖浆 期待你的来电 ****** 用于;汉堡店、网吧,水吧,自助,快餐,员工食堂,电影院,电玩城,歌厅ktv,以及其它,成本低,节省库房,操做简单,有需要可乐机的,请尽快联系我,提供上门安装,免费维修,公司直接发货。可乐糖浆和气瓶直接送到店里。
温馨提示:
1.该信息有爱问分类用户发布,其真实,合法,有效性有发布者负责,爱问分类仅展现供用户浏览。
2.在交易或签订合同前,任何要求预付定金,保证金,转账行动均存在风险,谨防上当受骗。
邯郸碳酸饮料相关信息
猜你喜欢的邯郸碳酸饮料信息这个几经起伏的新国货品牌,为何与新零售网红盒马走到了一起?
这个夏天的光明冰淇淋,为什么几近从上海消失?而偏偏为什么盒马有卖?
文 | 万德乾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中国民族品牌过去70年有哪些兴衰变化?
2、为什么上海光明冷饮大规模在市场退缩?
3、盒马带给光明生机与新零售有什么关系?
盒马大了。
有时候它能带给消费者的便利,连它自己都未曾预料。
就像你不经意间的一句鼓励,可能让你困惑已久的好友,瞬间豁然开朗。你会觉得你不过做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对别人却是拨云见日般的收获。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亦大。稍微具有同等价值观的个人和公司,都不会吝啬带给身边人正向的能量。盒马,也是如此。
今年夏天的盒马,对上海老牌食品企业(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有限公司)的光明冷饮,还有上海市民来说,也有那么一次不经意间的困惑解题。
就在伊利、蒙牛、和路雪这些国内外大牌,垄断了国内包装冰淇淋渠道时,上海市民深感很买不到上海老味道冰淇淋——光明牌冷饮时,光明冷饮发公告告诉大家,其实盒马一直有卖。
这个夏天的光明冰淇淋,为什么几近从上海消失?而偏偏为什么盒马有卖?
这是盒马买手制采购模式的“无心插柳”,也是盒马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优势的“水到渠成”。
上海光明背后的商业变迁史
上海光明是民族品牌,这点毫无疑问。你也可以叫它上海老字号,新国货品牌。
这个有着鲜明中国发展特色的上海老牌食品企业,在近70年的时间里,一度扮演着国民日常食品供应的第一品牌。尤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光明在牛奶、啤酒两大品类上,“喝牛奶,找光明;喝啤酒,找光明”的民生食品工程上,有着国民第一食品品牌之称。
无数人的童年记忆:上海光明派冰砖
食品工业是计划经济年代,中央定位给上海轻工业第一城的代表产业之一。光明作为民族品牌代表之一,前50年几经时代变迁,经历了计划统筹、供销改制、中央地方财政分流等几次的宏观大环境变化,上海光明和中国很多地方品牌一样,迎来了改革开放后,市场化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高度市场化竞争。
上海光明在它的前任董事长王佳芬的带领下,虽然持之不懈的在维持光明的竞争优势,但在企业所有制背景,以及高度市场化之后,加上资本和品牌的力量催生,上海光明面对法国达能、内蒙古乳业优势的前后包夹,光明的市场份额在最近20年,开始逐渐落后于其他品牌。
光明乳业竭尽全力维持着内蒙古两家品牌之外,全国乳业第三名的地位。但是,光明冷饮(冰淇淋)产品线,就没有那么日子好过了。
乳业和冷饮,虽然都是大乳业产业,但在产品特性和渠道管理上,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发现,乳业的商品分层更多,消耗量巨大,消费场景更多元,主要渠道涵盖大中小零售业态。尤其是在大业态,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卖场,还具有很好的零售价格优势。在光明企业内部,乳业至今也是集团的第一产业。
冷饮不同一样,季节性特征过强的商品,销售渠道偏向便利店、夫妻老婆店等社区小业态,门店储存条件高,需要全年冰冻。和路雪和内蒙古两家品牌,借助资本的优势和市场化企业的灵活度,利用夫妻老婆店的两个特点——小本买卖买不起冰箱、小店面积搁不下冰箱,以卖冰淇淋送冰箱,送遮阳伞的排他式渠道渗透,瓜分了整个冷饮市场。
这是快消企业一贯的经营策略,也是快消品行业一贯的渠道管理策略。君不见加多宝、广药在凉茶市场;哇哈哈、农夫山泉在纯净水市场;可口、百事在饮料市场;宝洁、联合利华在洗护用品市场……
这是市场自由竞争的合理结果。这种故事在中国30年商业历史上,已经在各个行业上演了无数次。
中国冰淇淋销售最广的常见渠道:社区夫妻老婆店
只是,人,和人的欲望和需求,一直在变化。
80后,是中国5000年历史以来,第一个被赋予完整年代标签的社会群体。这种年代标签的完整性和规模量,远远超过上山下乡背景的“老三届”知青群体(共和国的同龄人),还有大规模下海经商的“92派”民营企业家群体(任正非、柳传志、陈东升、王石等)。
80后的出生和童年几乎同步改革开放,80后的少年历经中国全面走向市场化经济,80后的进入成年段同步了全球互联网大潮,80后的职场和婚姻同步了中国房地产爆发、全球化加速、消费升级潮等。
发生于2015年至今的中国消费升级潮,其实就是80后群体接管了家庭支出主导权,并充当了全社会消费中坚力量后,才带动起来的潮流。
一定意义上来说,80后对今天以及今后全社会消费潮流的影响力量,很大很重要。包括冷饮冰淇淋、上海光明乳业、盒马鲜生。
因为,80后也是中国第一代集体在童年阶段,品尝购买冰淇淋的群体。
为什么盒马和光明走在了一起?
冷饮冰淇淋,对儿童又着魔鬼般的诱惑。冰淇淋(包括糖类食品)、烟酒、包包、养生保健,涵盖了中国男女老少的四大神物,是很多人的生活之光、生命之火。
如果有什么新的神物加入,那必须是手机及用手机购物。这和盒马有关,一会在细说。
儿童嗜甜食,冰淇淋这种甜腻、冰镇,包含了奶制品细滑和香甜口感的食品,简直就是夏天放暑假的儿童,每天守着冰箱的唯一精神寄托。
而食物这种东西,对人又有着终生的记忆效应。很多人的青少年记忆,往往在视觉、听觉之外,还有很强的味觉、嗅觉记忆。按照陈丹青的说法,人的肠胃,是有记忆的。很多中国人出国的两大不方便,除了语言,就是吃不惯国外的食物。
《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认为,冷饮冰淇淋作为商品,和啤酒、汽水一样,都有着标签鲜明的品牌附加效应。就像上海光明一样,纵然是在中央计划经济鼎盛时期,品牌也是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基本构成。光明品牌,就诞生于共和国初期的1950年。正如上文所述,冰淇淋的品牌,在供销改制和财政包干的时代变迁中,完全是一个地方品牌的产物。
因此,今天已是全面接管社会生产和消费主体的80后,对童年的肠胃记忆,带来对冰淇淋的品牌记忆;而这种品牌记忆背后的地方品牌产业,又让80后对地方品牌的记忆,与地方文化打通了内在联系。
简单的说,就是上海人将上海光明冰淇淋,当作上海地方文化符号的一部分。
这种从一个食品,一种生活习惯,升级到对品牌的忠诚度,再到地方文化的捍卫和坚持,内在的有机关系,已经在中国多个地方的多个领域,频繁发生。
比如北京的80后,对北冰洋汽水、燕京啤酒、北京国安、北京首钢的狂热支持。形成地方文化标签的品牌,对本地人来说,他们也会上升到“生活之光、生命之火”的高度,坚持对某种儿童时代记忆的品牌坚持。
也因为这样,很多地方快消类品牌,在过去的10年,享受着时代变化的红利,主打“新国货”的商业便利,重新焕发了品牌的生机。
上海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重新找到市场增量的机会,也离不开以上原因。
但是冰淇淋不一样。就像上文所述,它在小店的渠道拓展和存放设备(冰箱)的厂商补贴,以及短半径送货(冷链物流局限)、季节性需求的特性,让这篇市场的地方品牌,生存空间并没有想象的大。
逐渐消失于大众的视野,很可能是很多品牌的最终结局。
神奇的是,盒马居然出现了。
盒马和光明同在上海的地利巧合,让盒马的买手制(不需要厂商进场上架费),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商业模式,让光明和盒马,上神奇的走在了一起。
其实光明走进盒马好几年了。上海本地人以前没有注意到,今年才特别注意到的原因,是因为光明在盒马之外的小店业态,越来越少。少到本地人不得不在各种渠道,向光明问出了一个很“惊悚”的问题:
我们可以上哪儿买到光明冰砖?
光明也急了!赶紧跟大家说,盒马还可以买到。
图为上海光明于7月21日发出关于“买不到货”的声明
盒马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不经意间的经营方式,带给一个城市的消费者,一个城市的品牌和地方文化,有着这么应急的便利贡献。
原因也不奇怪。答案还是在盒马的买手制、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近即时配送。
冰淇淋这种食品,购买决策和食用要求,有着很强的随机性和应急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突然想吃了,就巴不得马上要吃到。
这也是为什么,遍布全社会每个角落的夫妻老婆店,依然占领者冷硬冰淇淋市场绝对份额的原因。
光明在盒马从出现和爆红,一是盒马不收光明的进场上架费(如同小店免费送冰箱),渠道拓展上给了光明留存的机会。而盒马线上线下一体的短半径即时配送,让原来电商渠道(比如光明天猫旗舰店)也不具有渠道转移能力。当然,天猫超市的一小时达,现在也可以在上海即时下单购买。
从这点来说,今天的盒马,越来越有本地生活服务版“万能的淘宝”意思。
因为2018年这个夏天,盒马发生在上海的光明冷饮的便利故事,同样可以发生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只要盒马把门店开到了那里。
很多无法电商化,又很难在全社会消费升级和高度竞争环境下留存的地方品牌,地方制造,很可能在盒马这个新物种里,找到老品牌的新活法。
从这个意义来说,80后带动的消费升级背后,还有80后崇尚的消费差异化、个性化,将是带给盒马和众多类似光明品牌,重新在地方生活方式,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上,一次次获得合作的品牌生机。
- 商务合作&内容转载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新零售时代的专业媒体。加“老板小秘书 (微信号: )”,带你入群。
新零售时代的专业媒体。加“老板小秘书 (微信号: )”,带你入群。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能喝汽水饮料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