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蝴蝶兰组培配方室生产方案?

蝴蝶兰组培过程?谢谢_百度知道
蝴蝶兰组培过程?谢谢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获赞数:192
擅长:暂未定制
蝴蝶兰的栽培 -------------------------------------------------------------------------------- 一、生物学特性蝴蝶兰原产亚洲热带地区。常野生于热带高温、多湿的中低海拔山林中—生长适温白天 25~28℃;,晚间18—20℃:当夏季35℃以卜高温或冬季 10℃以下低温,蝴蝶兰则停止生长若持续低温,根部停止吸水,形成生理性缺水,植株就会死亡。但蝴蝶兰花芽分化不需高温,以16—18℃为宜。蝴蝶兰喜高湿的环境,如空气湿度小,则叶面容易发生失水状态,因此,栽培蝴蝶兰最怕空气干燥和干热风。阳光对蝴蝶兰的生长发育是非常有利的。因此,冬季需充足的光照,蝴蝶兰叶片生长健壮,花朵色彩鲜艳。但夏季长时间的强光直射,对叶片有灼伤现象,需用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 二、繁殖方法常用分株和组培繁殖。分株繁殖:在春季新芽萌发以前或开花后进行。此时,养分集中,抗病力强。一般结合换盆进行,将母株从盆里托出,少伤根叶,把兰苗轻轻掰开,选用2—3株直接盆栽。若夏季高温季节分株,容易腐烂、。冬季分株由于气温略低,发根恢复较慢,组培繁殖:蝴蝶兰为单轴类的兰科植物,很少有侧芽产生,只能用幼苗或成苗的茎尖作外植体。也可用叶片培养。通过产生愈伤组织再分化出芽球体;一般来说,株龄越小,叶片越嫩,越容易产生愈伤组织,分化的芽球体数量就多 三、栽培管理蝴蝶兰为附生性兰花,盆栽基质必须疏松、排水和透气,常用苔藓、蕨根、树皮块、椰壳或蛭石等新株栽植后30—40天长出新根-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花芽形成至开花期,多施磷钾肥、并经常在地面、叶面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对茎叶生长十分有利每年5~ 6月花后新恨开始生长时换盆,温度应在20—25℃;蝴蝶兰花序长,花朵大,盆裁时需立支架,以防止倾倒,影响花容、 四、病虫害防治常见有褐斑病和软腐病,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和粉虱危害,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杀。
采纳数:39
获赞数:144
我厂生产各类组培瓶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蝴蝶兰组培生产技术及污染防治技术报告.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专业:现代设施农业
班级: 10设施2班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技学院专题报告
蝴蝶兰组培生产技术及污染防治
院:生物科技学院
业:现代设施农业
名:秦政文
级:10设施2班
指导教师:韩阳花
二О一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1.蝴蝶兰组培技术 4
1.2母瓶增值(F瓶阶段) 5
1.3中母瓶(H瓶阶段) 5
1.4子瓶(K瓶阶段) 6
2.蝴蝶兰组培造成污染的原因 6
2.1操作人员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6
2.2湿度过大 9
2.3培养瓶瓶盖的选择不合理 9
2.4其他原因 10
3.蝴蝶兰组培污染的防治方法 10
3.1.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10
3.2湿度的控制 10
3.3硅胶圈盖的使用 11
3.4其它方面 12
4发展前景及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近年来,花卉产业在我国逐渐兴起,蝴蝶兰以品种丰富、花色鲜艳、花期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盆花中流行之首,正因为如此,市场上大的需求量致使蝴蝶兰工厂化模式生产,由于蝴蝶兰靠自然无性繁殖,繁殖率极低,所以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组织培养技术的手段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本文根据自身实习经验,总结出一套详细的瓶苗操作技术流程规范并重点从防治瓶苗污染为内容,从操作规范、湿度控制、瓶盖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的方案,旨在降低瓶苗生产的污染率,促进工厂化生产,并希望能够给企业及今后从事组培生产的行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工厂化 防治污染 操作规范 湿度控制 瓶盖选择
蝴蝶兰属兰科蝴蝶兰属植物,该属约有40余个原种,分布于亚洲与大洋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云南南部、西藏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及台湾为该属植物的最北分界线。其多生于阴湿多雾的热带森林中离地3-5m的树干上,也有生长于溪涧旁的湿石上,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蝴蝶兰为典型的单茎型附生兰,植株很少发生侧枝,分株繁殖系数极低;其种子内不含胚乳,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发芽率极低,故自身的营养繁殖和种子繁殖均难以满足大量的繁殖需要。种子无菌播种萌发产生的实生苗变异性大,不能良好的保持也会出现品种退化的现象,进而导致种苗质量差。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蝴蝶兰快速繁殖可以缩短繁育周期,获得大量成株,并且可以保持优良性状,维护种质资源。目前,蝴蝶兰快繁途径主要利用各种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Protocorm-like body. PLB),进而诱导分生苗实现快繁,不经愈伤组织直接诱导丛生芽实现。
蝴蝶兰的组培技术运用于工厂化才能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因此在组培生产中操作技术及培养管理不容忽视,又因蝴蝶兰种苗繁殖主要采用组织培养,在此之中瓶苗的无菌生产是组培技术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组织培养中,无菌生产过程中避免不了产生污染,为提高瓶苗的成活率,促进工厂化的生产,降低污染率是重要途径,本文把实习工作中的组培技术实践介绍给大家,着重从防治瓶苗的污染为内容,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促进工厂化生产。
1.蝴蝶兰组培技术
蝴蝶兰瓶苗主要分四个阶段:1.诱导;2.母瓶增值;3.中母瓶;4.子瓶
状态:(1)长约2cm的带饱满腋芽的切段或1-1.5cm长的花梗节间;
(2)芽苗上的无菌叶片;
操作方法:(1)将消毒后的长约15cm的花梗,用消毒后的剪刀将中部的花梗剪成长约2cm带饱满腋芽的切段或1-1.5cm长的花梗节间;
(2)无菌叶片切成0.5cm见方即可
培养目标:(1)用花梗诱出营养芽;
(2)用叶(主要用的外植体)诱导出PLB(类原球茎);就是说让离体外植体诱导出营养芽或类原球茎;
培养基种类:(1)MS+BA 3.0-5.0mg/L和改良MS培养基+6-BA 5-7.5mg/L+NAA 0.5-1.0mg/L+CM(或香蕉泥、马铃薯汁)15%;
(2)MS+NAA 5.0mg/L+KT 10mg/L+10%CM;
培养条件:(1)花梗接种于试管(建议原因单株不易交叉污染,节省空间),暗培养7-14d后,置于25-28℃、光强lx、光照10-12h/d;
(2)PLB可以接种于无菌瓶中,置于25℃、光强500lx、光照16h/d下培养;
培养结果:(1)3-4周腋芽膨大变绿,6-8周腋芽伸长并在基部产生丛芽,30d长出小叶,55d后长出4-5片叶的单株小芽苗;
(2)30d后叶片切口四周萌发许多原球茎;
1.2母瓶增值(F瓶阶段)
状态:花梗产生的丛生芽与叶片产生的原球茎;
操作方法:(1)丛生芽,单株1cm以下(含1cm)将附生的芽(双芽)一起转接,1cm以上切分开转接,切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关注今日:0 | 主题:66979
微信扫一扫
【求助】请帮忙看看,这些蝴蝶兰组培移栽苗到底是怎么了
页码直达:
这个帖子发布于3年零278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前几天逛逛公司的兰花仓,看到些奇怪的现象,想请大家帮忙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了,是水肥不当、温度过高、病虫害、还是变异?以下1张照片是叶片会出现线条状斑纹。这些苗在小苗期是好的,换2.5寸后慢慢就出现这种状况。在这些带条纹的苗周围没有出现相似的状况,都是单个存在的。以下3张照片是3.5寸大苗的新叶叶片下半部会出现黄绿色,叶背正常。下面2张照片是3.5寸的老苗。之前生长正常,剪花梗后,新长出来的叶片开始出现卷曲或者筒状畸形。下面1张照片是苗在正常生长过程中,叶片自然翻转过来,同一品种有5%出现这样的状况。以下3张是去年剪过花梗的老苗,剪花梗前生长正常。今年催花后,有花梗抽出,但是不抽长,顶芽慢慢萌发,成为腋生侧芽。
不知道邀请谁?试试他们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收起全部有料回复
病害的发生大多由于高温,高湿,空气不洁和通风不良所致。低温多湿,或阳光不足的阴雨天,也是最容易发生,但无前者情形严重,在此情况下,兰花大多生长太快,组织柔弱,致使各种病菌容易自叶子的气孔中穿入体内。如果管理得当,兰株生长强健,各种病虫害就不易发生,但是病菌随风到处飞散,或早已有各种病菌存在兰花的叶面和茎上,只因环境条件不合,未能发生繁衍,倘若环境一旦适合,即迅速自气孔或伤处穿入组织内,及至发觉,已成病害,所以病虫与环境及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为害兰花的病菌,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细菌(Bacteria),多在植物组织内繁殖,成熟后,即于叶面或患处分泌出如水滴状,因浇水,手触,昆虫及植株与植株的接触,而发生传染。
第二种是真菌(Fungus),是由像蜘蛛网体的菌丝,在兰花叶和茎内生长,生长的时候,迅速破坏植物组织,此类真菌唯一可看到的现象只有它的孢子,此种孢子,就像细菌一样可以传染各个植体。
第三种就是病毒(Virus),是一种生理与组织上的病害。
各种病菌,在春秋两季病菌的活动力较弱,所以在这两个季节可以每两至三星期施用一次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来预防,而在夏季则是病菌活动力最强的时候,可以一至两个星期喷洒一次杀菌粉稀释液,而可湿性杀菌粉都会在植株上留下药斑,可加入展着剂合并使用,并保持叶片的净洁,所有的杀菌粉皆只能将在植株体外的病菌消灭,若是感染到真菌病时所有的患处应立即切除,已入侵于植株体内的病菌,是无法被杀菌粉所左右的,目前的杀菌粉是只能预防,并不能根治。
由于植物它不像动物,动物在受了伤,经过治疗伤口会慢慢的癒合,但是,植物一但有了病害后,经过治疗,叶子的叶肉组织再也不会长出来了,病症就会一直留在那边,直到那片有病症的叶子老化掉落。 一、真菌病害
侵害蝴蝶兰植株的真菌有1、Phytophthora Palmivora;2、Phytophthora Parasiticao,这两种真菌在夏季高温多湿的季节最为猖獗,所有蝴蝶兰的植株也在此季受害最大,所以,前面一直强调栽培环境的重要,一般受真菌感染的病株,刚开始用肉眼可观察得到时,已是墨绿色向光透明的小斑污点,此污体快速很快,若发现蝴蝶兰有这种情况时,需要立即用刀剪去除患部,而去除的面积,需要较污渍点周边各宽10mm左右,以防有少部分真菌已侵入良好的组织内,但仍用肉眼无法辨别,所以去除部分必须连带周围的一些好的组织,其去除用的刀剪,刃部在使用前后,皆需用75%的酒精消毒,伤口亦用酒精擦拭涂抹,因酒精能烧灼伤口表面的细胞,亦能消灭任何附着于伤口的细菌,经涂抹酒精后的伤口,于第二、三天便可看到一层烧灼干瘪后的白色形成层,这表示受破坏的伤口已无碍了,不再受外来的细菌侵入和伤害。
经真菌感染后的株体,其患部用手轻触后表皮即破裂出水,并带有腥味,若真菌感染到叶心部位,这一棵蝴蝶兰需用立即将受感染的部位割除,以求保命,若没有发觉或不在意,那么这一棵蝴蝶兰可能回天乏术,对于普通品种来说,可能不必惋惜,若对于名种,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虽然被割除生长部位的植株,其侧芽也不一定能完全成活,但只要切除后的伤口立即用75%酒精涂抹,一般长出侧芽的机会有七成以上,但在切除患部后,其给水量要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将患株置放于光线较弱的地方,以利其侧芽长出。患处经切除后,需妥善处理,以防真菌扩散,最好用火烧掉,或浸于消毒水中,当然,火烧是最经济又省事。
虽然经试验,根部无法直径受真菌感染,但却能由叶片或株茎感染至根部。在适当的环境下,整盆的聚合苗,只要有一棵小苗受到感染,而不将其处理,在两三天内整盆的小苗都会受到真菌侵袭,而全部死亡。所以建议用大聚合盆的兰友,需要注意这个缺点。 二、细菌性斑点病 症状
此病主要是由Cercospora菌所造成,发生在叶上,叶面上散布着5mm~10mm大小的淡黄色圆形状病斑,叶的背面伴着尘土状的霉,变黑色斑点,此黑色的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此病发生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在蝴蝶兰中一些较惧光惧热的品种,像是P.lueddemanniana, P.mariae, P. micholitzii ... 等,最容易发生,此病多会伴随着肥伤,药伤,日烧病发生,是由于浇水所造成,初发生时,一般均会以可湿性粉剂治疗,但病情仍会持续恶化,令人感觉无法控制,最后叶肉组织坏死,变成有如烧灼后的黑色。 防治方法 1、进入夏季时,注意种植场所通风,利用晚间浇水。 2、施肥时直接浇灌盆内,尽量避免喷洒叶面。 3、有发病的植株,移至通风阴凉处。 三、白绢病 症状
最初老叶软化变黄,逐渐枯干,蔓延到心部而死亡。
1、发现症状时,用刀切除有病斑的假球茎,连同栽植的盆器、植料、用火烧毁。
留下健康的假球茎,用清水洗净,再侵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硫酸铜10分钟消毒,再栽入新植料中,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茎基,隔7天浇1次。 四、花瓣灰斑病 危害症状
花及萼片,病征为小圆色斑点。 防治方法
预防重要,开花初期每隔1~2个月喷施一次下列药剂:
50%扑灭宁可湿粉剂、50%依普同可湿性粉剂,23.7%福元精水悬粉、50%益发剂。(欲使用之药剂先试喷少许植株,确定对蝴蝶兰花朵无药害后再喷施)。 五、斑点病 (Uredo Japanica B. et.C.or spot) 症状
此病多发于兰花的叶上,发病初期是叶上有直径约2~3mm的圆形黑褐色斑点,会腐烂局部或是整个组织,是一种真菌病,其传染则是由叶下的孢子。此病多发生于低温,多湿的天气且通风不良。 防治方法 1、使叶面常保持干燥。 2、阴湿或寒冷天气的晚上勿浇水。 3、使养兰的处所保持通风,勿使多湿的空气淤滞。 六、炭疽病 症状 种植太密,通风不良、水分失调或伤口病原容易侵入发生。患病初期叶片产生褐色凹陷小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中央有坏疽现象。 防治方法 1、种植勿太密,光照、排水、通风需良好。 2、养成健壮植株,勿日灼、寒害、药害、肥害。 3、切除患部,每隔2周喷洒代森锰锌500倍液或克菌丹500~600倍液,作为平时预防。 4、治疗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咪鲜胺3000倍液,每周喷洒1次。七、褐腐病 (Bacillus Cypriped) 症状
是兰花病害中最厉害的一种,初期发病在叶或茎内显有肉桂色,或淡焦褐色,渐次变为浓褐色表面呈皱折状,周边如淡色水湿状。此病发展极快,早晨尚为一淡焦褐色斑点,中午已使受害部变为黄白色,至下午或翌晨则已全株变为褐色而腐烂。它是一种细菌性病,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各季,尤以春夏之季梅雨期最甚,因雨期空气中湿气甚多,兰株生长快速,叶肉组织柔弱,一但得病,极易蔓延。 防治方法 1、如发现病害尚未扩大时,即将发病部份剪除,切除部份可以用杀菌粉直接涂抹,并应停止浇水一周。 2、如发现全株受害,将全株一同丢弃或烧毁。 3、在梅雨季或是雨季时,经常喷洒杀菌粉约1000倍稀释液预防。 4、常使养殖场所阳光充分,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 八、生理性病害 【低温黄斑】 症状
白花品系发生率高。小苗叶表上为黄色斑点,成株则为圆形黄斑呈单一圆或同心圆状。 防治
冬季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以上。择黄圆斑发生率较低的品系作为育种及繁殖的亲本。 【日烧烫伤】 症状
叶黄,严重者变成黑色之焦状或白色之褪色斑。烫伤部位长出新叶后有变形之现象。 防治
尽量减少温室内之光线强度,浇水时尽量沾到叶上。 【低温寒害】 症状
叶基部出现水浸状黄绿色之症状,数日后呈白色之凹陷干枯状,严重者叶随后即脱落。 防治
低温出现时,做好保温预防工作。 【药害】 防治
蝴蝶兰对药剂抵抗力较弱,使用前应小规模试用1~2次。尽量避免药剂混用。 九、软腐病 症状特点
病斑可发生于叶片任何部位,一般情况下叶柄基部较多,发生于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大,呈椭圆形或圆形病斑,并迅速扩大为淡褐腐烂斑,从叶背侵入的病原菌,叶面呈黄色病斑。从根茎处侵入病原菌,则整株迅速变黄。软腐病腐烂处发出臭气,接着被害部崩溃,内含物流出,病部呈纸状干涸。病斑向外扩展速度,平均每24小时5~10厘米,2~3天后,全叶软腐溃烂。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部可向其他叶片和根区蔓延,引起全株腐烂死亡。 病原
为一种欧式杆菌属细菌;短杆状,两端较圆,大小为(1.2~1.9)微米×(0.5~0.9)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2~4条,不产生荚膜和芽孢。将患有此病的病叶组织一小块,最好是取自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切下,放在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玻片轻压后,立即放在显微镜低倍视野下检查,切口处常有大量混浊的细菌溢流出。 发病特点
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气候条件对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掌握、运用这些规律,加强栽培管理,对于软腐病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不同季节对软腐病的影响:蝴蝶兰软腐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即所谓蝴蝶兰休眠季节,软腐病发生较轻,荫棚栽培蝴碟兰软腐病每日株发病率为0.01%~0.02%,且在器官内扩展蔓延速度慢;3~4月份后,蝴蝶兰进入生长季节,其发病速度明显加快。系统调查(每周2次)4~6月每日平均新增发病株率分别为0.08%,0.17%,0.30%,特别是高温、闷热天气,若棚内抽风效果不好,发病株率可增至0.83%,如不及时采取喷水降温、抽风通气等措施,软腐病流行势头会更加强劲。 2、水分管理:蝴蝶兰是喜湿、不耐高(低)温的植物,空气湿度高、有微风的环境最有利生长。因此,高温季节,以水调温,以水增湿很重要。一般晴天每周浇水两次,要求浇透。每天还要求喷水一次,喷湿叶面即可,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不要浇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根部透气,降低抗病性。浇水宜选上午较好,下午、傍晚不适于浇水,否则会使叶面留水过夜,有利于软腐病发生。水质对软腐病的发生影响也很大,一般认为以雨水、溪水、山塘水浇水较好,但从病害防治角度考虑,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质、无沙粒,水中含沙问题要特别关注,在源头加纱布过滤,用含沙水浇花,会直接伤害叶表,引起软腐病侵入。 3、通气管理:利用通风设施,在闷热天气保持微风吹拂,非常重要。通气可调节湿度,在喷水后,可防止叶面长期积水,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通气良好,还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如果与喷水措施综合应用,降温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兰花生长。通气还可降低兰棚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强兰花的抗病性。据我们调查,凡通气设施条件较好的栽培点,软腐病的发病都相对较轻,兰花长势也较好。华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就要开启通气设施直至秋末为止,视情况关闭。一般情况下,白天开启,晚上关闭,晴天开启,雨天关闭,但在无风、闷热条件下,雨天晚上也应开启。如条件允许安装自动抽风调控设施更好。 4、品种及长势:一般来说,红花品种、叶片蜡质层较厚的品种较抗病。栽培条件好,当年没有开过花、生长旺盛的植株较为抗病,幼苗期抗病性较好。 防治方法
蝴蝶兰软腐病防治,栽培防治是基础,药剂防治是保证,两个方面都很重要。栽培防治方面,要求改善栽培设施,特别是遮光、降温、通气设施。遮光、降温、通气条件好,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兰花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繁殖、侵染的生态条件。这样蝴蝶兰生长旺盛,抵抗力增强,而病害发生、发展又处于一种相对被抑制的状态,病害就可得到有效的控制。药剂防治方面要注意: 1、及时处理发病植株,减少传染源:处理发病植株方法是:首先剪去发病部位或组织,一般从病斑边缘5~10厘米的病健交接处剪除,因这里虽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属于中毒层,内已潜伏病菌。病部剪除后,在剪口处用高浓度药剂涂抹处理,即用杀菌剂100倍液500m1+200万单位链霉素+少许肥皂粉混合涂抹,这样可及时阻断病害进一步扩展。试验证明,通过这一方法处理,97%以上的病斑不再扩展。而不作这种阻断处理的对照,很快连根带叶全部软腐死亡。对有些重病病株,甚至叶片全部感病的植株,全部剪去病叶后,在基部侵注20mg/L6-BA加lOmg/LGA处理,一个月内大部分可萌发新芽,挽回部分损失。 2、喷药保护试验:共选用8种供试药剂,在病毒流行的6月份,每周喷药一次,以链霉素400万单位如15公斤水作对照,一个月发现下列药剂及配方喷雾,防治效果明显,即: 青枯清(惠阳通化有限公司产)600倍液; 青枯净(深圳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产)500倍液; 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浙江东风农药厂产)400倍液; 青枯清1000倍液13kg+链霉素200万单位。 注意:喷药时间,上午较好,下午或傍晚不宜喷药,因此时喷药,晚上叶面保持水层,有利于病害侵入。还可以用少许肥皂粉混合涂株,这样可及时阻断病害侵入。
十、病毒病
现在已经有记载的多达20种以上,国内兰花中感染到的病毒最少有6种以上,而且会有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而感染到病毒的兰株叶片会有紫红色,黄色块状病斑,叶表凹陷或是前嵌纹病症,在花器上会造成花瓣退色或畸形。如有感染到病毒的植株,目前是没有药剂可以医治,建议是丢弃销毁。十一、凹斑病 (Mesophyll collapse) 症状
此病初发时,叶面发生黄色的斑驳,继而呈现凹刻痕,再而显现较为深长不规则凹陷,经 Robert Doyle Curry 先生研究,先以为是蕙兰毒素病(Cymlidium Mosaic Virus),但为隐性反应,再经研究,始知冬季温室内温度高,而水温低,伤害叶面,并伴以黄色,黑色及褐色菌类及细菌苞子所致。 防治方法
冬天温室勿用冷水浇花或是提高水温。 十二、叶锈病 (Rust Disease) 症状
多种兰花都有可能被锈病侵袭的可能,此种病象,初期大多呈红黄或黑褐色斑点,如自斑点取些孢子,则呈橘红色,乃锈病菌类所致,久之则全叶甚至全株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 1、此病多于高温时发生,其分散多因风吹孢子及浇水溅及,故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浇水。 2、不可使花盆长期干燥。 3、切除并烧毁病叶。 4、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十三、灰霉病 症状
台湾地区2~4月间,室外温度低而室内温度高,或下雨时花朵容易感染此病,尤其卡特兰及蝴蝶兰最明显。
最初花瓣上有很小褐色斑,严重时会使花瓣枯萎。
1、5月以后气温逐渐上升,本病自然逐渐减少。
2、发现花瓣有病斑时,应加强白天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3、平时预防用25%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5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克菌丹1000倍液,定期喷施。
4、治疗时可用50%氯硝胺1000倍液、5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喷洒1次。 十四、根腐病 (Root rot) 症状
此病是由 Pellicularia felementora 菌所造成,因其侵入根茎内而使其根腐,对幼苗之根为害最快,老株则较为缓慢。 防治方法 1、切除病根或换盆。 2、喷洒杀菌粉。 十五、镰刀病 症状
由镰刀菌所引起,感染此病叶片产生黄斑,并转黑穿孔,周围组织逐渐黄化,而其他部份继续生长造成向病灶处弯曲,形状似镰刀而得名。 防治方法 1、维持养兰处所的空气流通,不使湿热淤积。 2、使兰花充分受光。 3、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4、旧植材腐化要换新植材料,旧的材料容易孳生病菌。 十六、水湿病 症状
本病常显于初开的洋兰花瓣上,形状如水湿痕迹,自小片逐渐扩大,以致全花萎谢,而缩短花期,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和不健康的植株上。 防治方式 1、维持养兰处所的空气流通,不使湿热淤积。 2、使兰花充分受光。 3、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十七、叶枯病(疮痂病) (Cladosporium Orchideorum) 症状
初期于叶尖呈赤褐色,逐渐蔓延全叶及茎部,则成黑褐色,并使受害部份坚硬如疣状,宛如疮痂,发生原因也是因为空气中多湿所致,病源属于真菌类。 防治方法 1、勿使养殖环境过于郁湿,并应注意通风。 2、经常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3、如已有被感染的患部,应切除,以防传染。 十八、黑腐病(兰花疫病) (Block Rot or Phytophthora) 症状
为现在养兰最严重的兰病,尤以蝴蝶兰最甚,蝴蝶兰一经感染此病,常致全株腐烂而死, 其病源菌为 Phytophthora palmiala 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可使小苗发生立枯腐,成株叶黑斑或心腐。 防治方法 1、种植兰室需通风,降低温度,浇灌良于喷洒,勿使水滴飞溅,雨后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2、如有感染,即除去病叶腐株。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查到一个蝴蝶兰花叶病,可以参考一下:链接如下:http://zhibao.yuanlin.com/bchDetail.aspx?ID=735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病害的发生大多由于高温,高湿,空气不洁和通风不良所致。低温多湿,或阳光不足的阴雨天,也是最容易发生,但无前者情形严重,在此情况下,兰花大多生长太快,组织柔弱,致使各种病菌容易自叶子的气孔中穿入体内。如果管理得当,兰株生长强健,各种病虫害就不易发生,但是病菌随风到处飞散,或早已有各种病菌存在兰花的叶面和茎上,只因环境条件不合,未能发生繁衍,倘若环境一旦适合,即迅速自气孔或伤处穿入组织内,及至发觉,已成病害,所以病虫与环境及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为害兰花的病菌,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细菌(Bacteria),多在植物组织内繁殖,成熟后,即于叶面或患处分泌出如水滴状,因浇水,手触,昆虫及植株与植株的接触,而发生传染。
第二种是真菌(Fungus),是由像蜘蛛网体的菌丝,在兰花叶和茎内生长,生长的时候,迅速破坏植物组织,此类真菌唯一可看到的现象只有它的孢子,此种孢子,就像细菌一样可以传染各个植体。
第三种就是病毒(Virus),是一种生理与组织上的病害。
各种病菌,在春秋两季病菌的活动力较弱,所以在这两个季节可以每两至三星期施用一次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来预防,而在夏季则是病菌活动力最强的时候,可以一至两个星期喷洒一次杀菌粉稀释液,而可湿性杀菌粉都会在植株上留下药斑,可加入展着剂合并使用,并保持叶片的净洁,所有的杀菌粉皆只能将在植株体外的病菌消灭,若是感染到真菌病时所有的患处应立即切除,已入侵于植株体内的病菌,是无法被杀菌粉所左右的,目前的杀菌粉是只能预防,并不能根治。
由于植物它不像动物,动物在受了伤,经过治疗伤口会慢慢的癒合,但是,植物一但有了病害后,经过治疗,叶子的叶肉组织再也不会长出来了,病症就会一直留在那边,直到那片有病症的叶子老化掉落。 一、真菌病害
侵害蝴蝶兰植株的真菌有1、Phytophthora Palmivora;2、Phytophthora Parasiticao,这两种真菌在夏季高温多湿的季节最为猖獗,所有蝴蝶兰的植株也在此季受害最大,所以,前面一直强调栽培环境的重要,一般受真菌感染的病株,刚开始用肉眼可观察得到时,已是墨绿色向光透明的小斑污点,此污体快速很快,若发现蝴蝶兰有这种情况时,需要立即用刀剪去除患部,而去除的面积,需要较污渍点周边各宽10mm左右,以防有少部分真菌已侵入良好的组织内,但仍用肉眼无法辨别,所以去除部分必须连带周围的一些好的组织,其去除用的刀剪,刃部在使用前后,皆需用75%的酒精消毒,伤口亦用酒精擦拭涂抹,因酒精能烧灼伤口表面的细胞,亦能消灭任何附着于伤口的细菌,经涂抹酒精后的伤口,于第二、三天便可看到一层烧灼干瘪后的白色形成层,这表示受破坏的伤口已无碍了,不再受外来的细菌侵入和伤害。
经真菌感染后的株体,其患部用手轻触后表皮即破裂出水,并带有腥味,若真菌感染到叶心部位,这一棵蝴蝶兰需用立即将受感染的部位割除,以求保命,若没有发觉或不在意,那么这一棵蝴蝶兰可能回天乏术,对于普通品种来说,可能不必惋惜,若对于名种,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虽然被割除生长部位的植株,其侧芽也不一定能完全成活,但只要切除后的伤口立即用75%酒精涂抹,一般长出侧芽的机会有七成以上,但在切除患部后,其给水量要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将患株置放于光线较弱的地方,以利其侧芽长出。患处经切除后,需妥善处理,以防真菌扩散,最好用火烧掉,或浸于消毒水中,当然,火烧是最经济又省事。
虽然经试验,根部无法直径受真菌感染,但却能由叶片或株茎感染至根部。在适当的环境下,整盆的聚合苗,只要有一棵小苗受到感染,而不将其处理,在两三天内整盆的小苗都会受到真菌侵袭,而全部死亡。所以建议用大聚合盆的兰友,需要注意这个缺点。 二、细菌性斑点病 症状
此病主要是由Cercospora菌所造成,发生在叶上,叶面上散布着5mm~10mm大小的淡黄色圆形状病斑,叶的背面伴着尘土状的霉,变黑色斑点,此黑色的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此病发生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在蝴蝶兰中一些较惧光惧热的品种,像是P.lueddemanniana, P.mariae, P. micholitzii ... 等,最容易发生,此病多会伴随着肥伤,药伤,日烧病发生,是由于浇水所造成,初发生时,一般均会以可湿性粉剂治疗,但病情仍会持续恶化,令人感觉无法控制,最后叶肉组织坏死,变成有如烧灼后的黑色。 防治方法 1、进入夏季时,注意种植场所通风,利用晚间浇水。 2、施肥时直接浇灌盆内,尽量避免喷洒叶面。 3、有发病的植株,移至通风阴凉处。 三、白绢病 症状
最初老叶软化变黄,逐渐枯干,蔓延到心部而死亡。
1、发现症状时,用刀切除有病斑的假球茎,连同栽植的盆器、植料、用火烧毁。
留下健康的假球茎,用清水洗净,再侵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硫酸铜10分钟消毒,再栽入新植料中,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茎基,隔7天浇1次。 四、花瓣灰斑病 危害症状
花及萼片,病征为小圆色斑点。 防治方法
预防重要,开花初期每隔1~2个月喷施一次下列药剂:
50%扑灭宁可湿粉剂、50%依普同可湿性粉剂,23.7%福元精水悬粉、50%益发剂。(欲使用之药剂先试喷少许植株,确定对蝴蝶兰花朵无药害后再喷施)。 五、斑点病 (Uredo Japanica B. et.C.or spot) 症状
此病多发于兰花的叶上,发病初期是叶上有直径约2~3mm的圆形黑褐色斑点,会腐烂局部或是整个组织,是一种真菌病,其传染则是由叶下的孢子。此病多发生于低温,多湿的天气且通风不良。 防治方法 1、使叶面常保持干燥。 2、阴湿或寒冷天气的晚上勿浇水。 3、使养兰的处所保持通风,勿使多湿的空气淤滞。 六、炭疽病 症状 种植太密,通风不良、水分失调或伤口病原容易侵入发生。患病初期叶片产生褐色凹陷小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中央有坏疽现象。 防治方法 1、种植勿太密,光照、排水、通风需良好。 2、养成健壮植株,勿日灼、寒害、药害、肥害。 3、切除患部,每隔2周喷洒代森锰锌500倍液或克菌丹500~600倍液,作为平时预防。 4、治疗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咪鲜胺3000倍液,每周喷洒1次。七、褐腐病 (Bacillus Cypriped) 症状
是兰花病害中最厉害的一种,初期发病在叶或茎内显有肉桂色,或淡焦褐色,渐次变为浓褐色表面呈皱折状,周边如淡色水湿状。此病发展极快,早晨尚为一淡焦褐色斑点,中午已使受害部变为黄白色,至下午或翌晨则已全株变为褐色而腐烂。它是一种细菌性病,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各季,尤以春夏之季梅雨期最甚,因雨期空气中湿气甚多,兰株生长快速,叶肉组织柔弱,一但得病,极易蔓延。 防治方法 1、如发现病害尚未扩大时,即将发病部份剪除,切除部份可以用杀菌粉直接涂抹,并应停止浇水一周。 2、如发现全株受害,将全株一同丢弃或烧毁。 3、在梅雨季或是雨季时,经常喷洒杀菌粉约1000倍稀释液预防。 4、常使养殖场所阳光充分,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 八、生理性病害 【低温黄斑】 症状
白花品系发生率高。小苗叶表上为黄色斑点,成株则为圆形黄斑呈单一圆或同心圆状。 防治
冬季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以上。择黄圆斑发生率较低的品系作为育种及繁殖的亲本。 【日烧烫伤】 症状
叶黄,严重者变成黑色之焦状或白色之褪色斑。烫伤部位长出新叶后有变形之现象。 防治
尽量减少温室内之光线强度,浇水时尽量沾到叶上。 【低温寒害】 症状
叶基部出现水浸状黄绿色之症状,数日后呈白色之凹陷干枯状,严重者叶随后即脱落。 防治
低温出现时,做好保温预防工作。 【药害】 防治
蝴蝶兰对药剂抵抗力较弱,使用前应小规模试用1~2次。尽量避免药剂混用。 九、软腐病 症状特点
病斑可发生于叶片任何部位,一般情况下叶柄基部较多,发生于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大,呈椭圆形或圆形病斑,并迅速扩大为淡褐腐烂斑,从叶背侵入的病原菌,叶面呈黄色病斑。从根茎处侵入病原菌,则整株迅速变黄。软腐病腐烂处发出臭气,接着被害部崩溃,内含物流出,病部呈纸状干涸。病斑向外扩展速度,平均每24小时5~10厘米,2~3天后,全叶软腐溃烂。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部可向其他叶片和根区蔓延,引起全株腐烂死亡。 病原
为一种欧式杆菌属细菌;短杆状,两端较圆,大小为(1.2~1.9)微米×(0.5~0.9)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2~4条,不产生荚膜和芽孢。将患有此病的病叶组织一小块,最好是取自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切下,放在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玻片轻压后,立即放在显微镜低倍视野下检查,切口处常有大量混浊的细菌溢流出。 发病特点
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气候条件对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掌握、运用这些规律,加强栽培管理,对于软腐病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不同季节对软腐病的影响:蝴蝶兰软腐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即所谓蝴蝶兰休眠季节,软腐病发生较轻,荫棚栽培蝴碟兰软腐病每日株发病率为0.01%~0.02%,且在器官内扩展蔓延速度慢;3~4月份后,蝴蝶兰进入生长季节,其发病速度明显加快。系统调查(每周2次)4~6月每日平均新增发病株率分别为0.08%,0.17%,0.30%,特别是高温、闷热天气,若棚内抽风效果不好,发病株率可增至0.83%,如不及时采取喷水降温、抽风通气等措施,软腐病流行势头会更加强劲。 2、水分管理:蝴蝶兰是喜湿、不耐高(低)温的植物,空气湿度高、有微风的环境最有利生长。因此,高温季节,以水调温,以水增湿很重要。一般晴天每周浇水两次,要求浇透。每天还要求喷水一次,喷湿叶面即可,主要是增加空气湿度,不要浇得太多,否则会影响根部透气,降低抗病性。浇水宜选上午较好,下午、傍晚不适于浇水,否则会使叶面留水过夜,有利于软腐病发生。水质对软腐病的发生影响也很大,一般认为以雨水、溪水、山塘水浇水较好,但从病害防治角度考虑,要求水质清洁无污染、无杂质、无沙粒,水中含沙问题要特别关注,在源头加纱布过滤,用含沙水浇花,会直接伤害叶表,引起软腐病侵入。 3、通气管理:利用通风设施,在闷热天气保持微风吹拂,非常重要。通气可调节湿度,在喷水后,可防止叶面长期积水,减少病菌侵染机会;通气良好,还有一定的降温作用,如果与喷水措施综合应用,降温效果更明显,有利于兰花生长。通气还可降低兰棚内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强兰花的抗病性。据我们调查,凡通气设施条件较好的栽培点,软腐病的发病都相对较轻,兰花长势也较好。华南地区,一般在4月中下旬就要开启通气设施直至秋末为止,视情况关闭。一般情况下,白天开启,晚上关闭,晴天开启,雨天关闭,但在无风、闷热条件下,雨天晚上也应开启。如条件允许安装自动抽风调控设施更好。 4、品种及长势:一般来说,红花品种、叶片蜡质层较厚的品种较抗病。栽培条件好,当年没有开过花、生长旺盛的植株较为抗病,幼苗期抗病性较好。 防治方法
蝴蝶兰软腐病防治,栽培防治是基础,药剂防治是保证,两个方面都很重要。栽培防治方面,要求改善栽培设施,特别是遮光、降温、通气设施。遮光、降温、通气条件好,能形成一个有利于兰花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繁殖、侵染的生态条件。这样蝴蝶兰生长旺盛,抵抗力增强,而病害发生、发展又处于一种相对被抑制的状态,病害就可得到有效的控制。药剂防治方面要注意: 1、及时处理发病植株,减少传染源:处理发病植株方法是:首先剪去发病部位或组织,一般从病斑边缘5~10厘米的病健交接处剪除,因这里虽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属于中毒层,内已潜伏病菌。病部剪除后,在剪口处用高浓度药剂涂抹处理,即用杀菌剂100倍液500m1+200万单位链霉素+少许肥皂粉混合涂抹,这样可及时阻断病害进一步扩展。试验证明,通过这一方法处理,97%以上的病斑不再扩展。而不作这种阻断处理的对照,很快连根带叶全部软腐死亡。对有些重病病株,甚至叶片全部感病的植株,全部剪去病叶后,在基部侵注20mg/L6-BA加lOmg/LGA处理,一个月内大部分可萌发新芽,挽回部分损失。 2、喷药保护试验:共选用8种供试药剂,在病毒流行的6月份,每周喷药一次,以链霉素400万单位如15公斤水作对照,一个月发现下列药剂及配方喷雾,防治效果明显,即: 青枯清(惠阳通化有限公司产)600倍液; 青枯净(深圳瑞德丰农药有限公司产)500倍液; 20%叶枯宁可湿性粉剂(浙江东风农药厂产)400倍液; 青枯清1000倍液13kg+链霉素200万单位。 注意:喷药时间,上午较好,下午或傍晚不宜喷药,因此时喷药,晚上叶面保持水层,有利于病害侵入。还可以用少许肥皂粉混合涂株,这样可及时阻断病害侵入。
十、病毒病
现在已经有记载的多达20种以上,国内兰花中感染到的病毒最少有6种以上,而且会有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而感染到病毒的兰株叶片会有紫红色,黄色块状病斑,叶表凹陷或是前嵌纹病症,在花器上会造成花瓣退色或畸形。如有感染到病毒的植株,目前是没有药剂可以医治,建议是丢弃销毁。十一、凹斑病 (Mesophyll collapse) 症状
此病初发时,叶面发生黄色的斑驳,继而呈现凹刻痕,再而显现较为深长不规则凹陷,经 Robert Doyle Curry 先生研究,先以为是蕙兰毒素病(Cymlidium Mosaic Virus),但为隐性反应,再经研究,始知冬季温室内温度高,而水温低,伤害叶面,并伴以黄色,黑色及褐色菌类及细菌苞子所致。 防治方法
冬天温室勿用冷水浇花或是提高水温。 十二、叶锈病 (Rust Disease) 症状
多种兰花都有可能被锈病侵袭的可能,此种病象,初期大多呈红黄或黑褐色斑点,如自斑点取些孢子,则呈橘红色,乃锈病菌类所致,久之则全叶甚至全株干枯而死。 防治方法 1、此病多于高温时发生,其分散多因风吹孢子及浇水溅及,故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浇水。 2、不可使花盆长期干燥。 3、切除并烧毁病叶。 4、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十三、灰霉病 症状
台湾地区2~4月间,室外温度低而室内温度高,或下雨时花朵容易感染此病,尤其卡特兰及蝴蝶兰最明显。
最初花瓣上有很小褐色斑,严重时会使花瓣枯萎。
1、5月以后气温逐渐上升,本病自然逐渐减少。
2、发现花瓣有病斑时,应加强白天通风、降低室内湿度。
3、平时预防用25%粉锈宁乳剂1500倍液、5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或克菌丹1000倍液,定期喷施。
4、治疗时可用50%氯硝胺1000倍液、50%代森锰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周喷洒1次。 十四、根腐病 (Root rot) 症状
此病是由 Pellicularia felementora 菌所造成,因其侵入根茎内而使其根腐,对幼苗之根为害最快,老株则较为缓慢。 防治方法 1、切除病根或换盆。 2、喷洒杀菌粉。 十五、镰刀病 症状
由镰刀菌所引起,感染此病叶片产生黄斑,并转黑穿孔,周围组织逐渐黄化,而其他部份继续生长造成向病灶处弯曲,形状似镰刀而得名。 防治方法 1、维持养兰处所的空气流通,不使湿热淤积。 2、使兰花充分受光。 3、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4、旧植材腐化要换新植材料,旧的材料容易孳生病菌。 十六、水湿病 症状
本病常显于初开的洋兰花瓣上,形状如水湿痕迹,自小片逐渐扩大,以致全花萎谢,而缩短花期,多发生在高温多湿的环境和不健康的植株上。 防治方式 1、维持养兰处所的空气流通,不使湿热淤积。 2、使兰花充分受光。 3、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十七、叶枯病(疮痂病) (Cladosporium Orchideorum) 症状
初期于叶尖呈赤褐色,逐渐蔓延全叶及茎部,则成黑褐色,并使受害部份坚硬如疣状,宛如疮痂,发生原因也是因为空气中多湿所致,病源属于真菌类。 防治方法 1、勿使养殖环境过于郁湿,并应注意通风。 2、经常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3、如已有被感染的患部,应切除,以防传染。 十八、黑腐病(兰花疫病) (Block Rot or Phytophthora) 症状
为现在养兰最严重的兰病,尤以蝴蝶兰最甚,蝴蝶兰一经感染此病,常致全株腐烂而死, 其病源菌为 Phytophthora palmiala 和Phytophthora parasitica,可使小苗发生立枯腐,成株叶黑斑或心腐。 防治方法 1、种植兰室需通风,降低温度,浇灌良于喷洒,勿使水滴飞溅,雨后喷洒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预防。 2、如有感染,即除去病叶腐株。
微信扫一扫
广告宣传推广
政治敏感、违法虚假信息
恶意灌水、重复发帖
违规侵权、站友争执
附件异常、链接失效
关于丁香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兰组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