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贵战略思维维有什么好的机构可以咨询吗?

学会用战略思维想问题办事情|全局|战略|思维_新浪新闻
学会用战略思维想问题办事情
学会用战略思维想问题办事情
●具备了战略思维能力,我们思考问题才会更系统、更周密,更有预见性 习主席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是否具备战略思维,能否从全局角度、战略高度思考问题,正确处理实践活动中各方面、各阶段的关系,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自古以来,战略思维就是干事创业的必备素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而后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为刘备集团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导。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面临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分析革命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革命从此峰回路转。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论调,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敌我力量对比的基础上,提出抗日持久战思想,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可以说,只有具备了高超战略思维,才能驾驭和掌控全局,推动形势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作为全局的组成部分,局部是以实现全局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追求的,同时,全局也为局部发展提供了根本指向。只有具备了战略思维能力,充分掌握了全局情况,站在全局高度看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局部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但风险挑战也十分严峻。各领域、各部门与事业全局之间的联系也更紧密。这就更加需要领导干部具备总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学会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更好地服从服务于国家和军队改革发展大局。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领导干部这方面能力尚有欠缺。有的落实决策指示,不从全局着眼,追求短期效应,不顾长远发展;有的解决矛盾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不到主要矛盾,抓不住要害,找不准突破口和着力点;有的筹划部署工作,站位不高,视野不宽,局限于一时一域的得失。凡此种种,导致工作中常把现象看成本质,把策略当成政策,有的甚至出现颠覆性错误,对事业全局产生影响。 目无全局的军队,即使能攻下几座城池,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全局性的东西需要有开阔视野、长远眼光才能看清楚,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善于把局部问题放在整体中加以思考,把当前的问题放在发展过程中加以思考,把具体问题上升到原则层面去思考。具备了战略思维能力,我们思考问题才会更系统、更周密,更有预见性。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任何决策都需要强有力的执行来实现其战略意图和价值,否则再高超的战略都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仅要在加强理论学习上下功夫,还要注重在实践中不断培养提高。要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培养战略思维习惯,善于从当前形势和未来趋势、上级意图和自身特点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判断,提高战略决策落实质量。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连载|管理者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运用。
一、战略思维的意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陈澹然(晚清学者)
战略思维对于企业高层的战略决策、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企业高层经理缺少战略思维,囿于细节而丢失战略观念,则组织发展可能会迷失方向,甚至导致管理失败、企业经营失败。
二、三种战略思维
企业战略管理中考虑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资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而这种考虑,被称为企业战略思维。战略思维的特点是整体性、前瞻性。
因此资源、竞争和顾客三者就构成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战略思维出发点。纵观各种战略管理理论,无不是从这三者出发来考虑企业的战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即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1.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
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企业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组合,企业可以获得超出行业平均利润的原因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在于它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这些能力与在行业中取胜所需要的能力结合起来。
2.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
过去20多年以来,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认为在决定企业盈利性的因素中,市场结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企业如何在五种竞争力量中确定合适的定位是取得优良业绩的关键。毕竟,企业需要比竞争对手拥有某些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因此,如何打败竞争对手、如何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成为这种战略思维的主要焦点。
3.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
随着实物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企业与顾客之间不仅仅是一种交易,而是转变成了一种关系,这样,维系顾客远比吸引顾客重要。网络盛行的今天更是如此,企业都把顾客维系作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因此,顾客在企业战略制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三、八个思维技能
管理者应该能够将机遇、挑战或者问题看作系统实体。系统实体包括投入、过程、产出,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因素,以及多种利益相关者。手头上的问题会看起来很简单,但一些细微之处,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变得相当突出。能暂时停下来考虑一下大局,拥有一个宏观的视角是成就一名优秀管理者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不是指在考虑问题或接收信息时,持以评判或否定态度。批判性思维指的是能够客观地观察或倾听,能够思考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和可信,能够根据手头的信息或事件进行谨慎的判断。这种能力要求管理者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谨慎思考,而不是草率地做出决定。
管理者必须创造性地思考,从而在工作和决策中培养新的思路和方法。创新思维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需要通过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此外,创新思维也意味鼓励整个团队的创造性思维。
管理者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空间”,“开放空间”在这里指的既是一个开放的物理空间,也是一个自由思考的思维空间。开放空间可以是一个普通的房间或者餐厅。鼓励不同部门的员工在工作时间里参观开放空间,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开放空间是一个开放区域,是一个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思考和分享知识的地方。在那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如果…会怎样?”这样类型的问题,并认真地进行辩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只听观点不看身份,不应该有老板和员工之分。开放式的空间可以让员工们了解其他人的工作内容,以及其他人的工作与他们自己的关系。
管理者可以通过技术、标准和报告机制来掌控活动或团队。但有时管理者们不妨放松一下控制。让员工有时间停下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公司,这是一件有益的举措。这样做,可以激发员工们产生想法和问题。大约每隔一个月左右,管理层应该花时间来客观地听取问题和想法,其中的一些问题和想法会包含有价值的信息。
这里的“环境”指的是公司的外部环境,它的市场和行业,而不是公司内部生态环境。环境审视(Environment Scanning,简称ES)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环境审视,即用战略的眼光和思维对环境进行跟踪和识别、监视和评估、洞察和辨析,以分清机会或威胁、机遇或危机,在战略管理中趋利避害。环境审视包括公司如何看待其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选择信息,然后根据信息作出对策。 ES具有多个层面,其中一般包括:客户、竞争对手、技术、金融市场、作为监管机构的政府、社会、生态、伦理、供应商、行业研究等。环境审视包括市场调研,SWOT分析(四点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和前景规划等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尤其是成功的企业,有一种倾向是变得孤立隔绝。很少有公司有正式的ES系统或用于监督企业外部环境的方法体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管理者必须对公司以外发生的活动、信息和发展具有环境感知,以帮助他们进行判断。管理者必须了解其所处的市场和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不只是事件,更重要的是趋势)。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建立一个“个人”ES系统,以随时了解自己公司的外部世界。
利益相关者意识
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会因你公司的决策和行动受到影响的人,而这些人,他们的决策和行动也会影响到你的公司。公司有许多利益相关者:客户,合作伙伴,分包商,竞争者,政府,供应商,金融机构,社区和环境等等。管理层的决策和行动影响到很多人,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周期内产生连锁反应。管理者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牢记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管理者必须拥有道德框架,来审视他们自己以及周围人的工作。能够自动感知正当性和不正当性是一个关键的管理素质。管理者判断上的错误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的倒闭,或者几十年品牌资产的消亡。
避免二分法思维
人们很容易将问题变成简单的命题:是或非,左或右,黑或白,免费或昂贵等。大多数问题都有细微差别,解决方法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分类法。避免二元思维是管理者的责任,在面对黑白之间的灰色领域时,要有意识去思考第三和第四种可能。
管理者每天都要面对众多数据、信息、事件、变化、谣言和政治,当这一切都混合在一起,管理层应该能够利用他们的直觉在乱麻中找到头绪。常识、洞察力和经验是支撑直觉的重要因素。在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依靠直觉进行决策尤其适用。
文章节选自:优聚YOUJ知识手册《运营入门手册》
知识共享平台是专为-2到2岁的职场人士打造的学习社区,提供系统化的岗位知识手册,并帮助建立自己的工作知识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w3cschool是一个专业的编程入门学习及技术文档查询网站,并且提供实用的编程工具。
帮助企业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库和团队协作中心。
今日搜狐热点战略思维的方式方法有哪些_百度知道
战略思维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year三大大2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year三大大2
采纳数:415
获赞数:338
参与团队:
战略思维方式是以战略概念 为基础的思维定势和思维运行的总和。这一定义中包括三个问题:一是思维基础,二是 思维定势,三是思维运行。这三个问题的有机结合,展示了战略思维方式的认识论本质。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亚马逊为什么能吞噬世界?贝索斯有一种独特的战略思维_凤凰科技
亚马逊为什么能吞噬世界?贝索斯有一种独特的战略思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亚马逊当下态势让人想到《孙子兵法》里的四个字:“风林火山”,意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原标题:亚马逊为什么能吞噬世界?贝索斯有这么一种独特的战略思维贝索斯虎嗅注:亚马逊当下态势让人想到《孙子兵法》里的四个字:&风林火山&,意为&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然而亚马逊是何以做到的?除了坚持投资长期,还有什么独特的战略思维?这里有篇文章或可一读。本文主要编译自Techcrunch网站上的文章《亚马逊为什么能吞噬世界》,编译者是微信公号小饭桌。编译者在介绍里说,&作者Zack Kantar曾是一个汽车零配件制造商,既为亚马逊供货,又是其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他对亚马逊做了长期深入的观察。他的核心观点是亚马逊势必横扫千军,传统零售只有缴械投降的份,因为亚马逊的底层密码是可以让这个组织不断焕发新生和活力的。而对于传统零售而言,即使想学电商,也可能只学来了皮毛,形似而神不似。&而Forbes 的作者Denise Lee 则针锋相对,针对上面那位作者Zack Kantar宣称的&亚马逊的流血战略和物流、仓储体系无法复制&的观点,DeniseLee指出,沃尔玛的商超网络生态将有利于这家公司缩小与亚马逊的差距。不管怎么样,亚马逊的业务与扩张逻辑值得好好梳理下。在虎嗅看来,Techcrunch这篇文章最独特的价值在于看到了一个角度:亚马逊之所以牛逼及能够持续扩张、突破边界,在于它坚决将公司内部的功能模块市场化,把它推向市场,以此获取业务的竞争力以及公司内的运作效率。这一点非常有启发。以下即小饭桌编译的《亚马逊为什么能吞噬世界》。业内有这样一种共识,由于亚马逊这只怪兽成长的太快太猛,零售业终于发展到瓶颈,并遭遇巨大损害。眼下,大家都在讨论:到底亚马逊的优势是不是可持续的?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试图复制亚马逊的模式,可他们究竟有没有可能冲击亚马逊的压倒性优势?我认为,亚马逊的核心商业逻辑细思恐极,能通吃零售世界一切。沃尔玛能战胜亚马逊么?&沃尔玛最近搞出一系列新动作,每个看起来都像是冲着亚马逊去的。比如,推出30天免邮服务,就是向Amazon Prime会员两日达(或1小时达)服务直接宣战;邀请第三方卖家入驻平台,对标的是亚马逊第三方商家服务;研发无人机,这也是亚马逊开的先河;Amazon Go实体零售店则是直接要冲击沃尔玛的老巢,沃尔玛必要反击。沃尔玛胜算大么?反正,沃尔玛有钱,可以通过买买买在五年内获取跟亚马逊类似的能力。而且,沃尔玛已经有了超过150家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的平米数加起来比亚马逊的仓储中心还大。沃尔玛利用这些配送中心和超过6000辆卡车,为其115,000多家店的补货、进货效率做了优化。而亚马逊的会员两日达业务能产生利润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客户和配送中心离得足够近。由此可见,沃尔玛的配送能力毋容置疑,它也有实力根据电商的仓储需求重塑其物流网络。另一方面,即便亚马逊已经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全布局(其中包括无人机、配送机器人、Amazon Flex这样众包模式的即时配送)这个市场中仍有大量&第三方&配送相关创业公司,能够给沃尔玛提供相应的帮助。亚马逊即便如此,我仍然认为亚马逊会在接下来的10年继续引领增长,没有一家零售商能阻止它横扫一切的步伐。因为亚马逊是地球上防御能力最强大的公司,而我们甚至还没有摸到他所支配领域的边界。贝佐斯的大杀器面对零售行业不断涌入的挑战者,贝佐斯的真正大杀器是,他将亚马逊的功能性业务都转化成了对外服务、营利的业务。亚马逊业务的每个环节都因为其&服务客户&的导向而存在。一旦这些功能性业务独立,开始产生营利,就意味着他们被暴露在外部竞争之下,被刺激出了新的活力。传统大公司总会面临这样的难题&&为了节省成本,公司放弃外包转而内包,或者直接把供应商或客户公司给并购了。结果,内部供应商忙于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企业的利润空间也随之缩减。我在汽车行业多年,看过太多这样的例子:汽车制造厂商总在好年景并购供应商,等到成本蹿升时赶紧剥离相关资产。一个诅咒是,一旦缺少外部竞争,机构就变得臃肿低效。可更大的诅咒是,每当公司试图通过引入外部竞争,比如竞标,或是开始仔细控制成本时,机构的官僚主义就变得更加严重。亚马逊试图逃脱这样的大公司诅咒,于是才有了亚马逊的网络服务产品AWS。这背后的逻辑是,亚马逊将公司的一部分机能扩展成平台,以此对抗公司内部日渐低效和技术发展停滞的问题。说起来也是时势造英雄,21世纪初期,企业级SaaS服务还并不普及,但亚马逊却在疯狂成长,于是不得不靠自己架构技术底层。去年,AWS业务全年营收122亿美金,运营利润31亿美元。AWS落地10多年后,亚马逊逐步将公司每个内部使用的工具和应用都重新架构,变成了可出售的外部服务。最近,AWS推出了亚马逊云端客服的新服务产品Amazon Connect,这是一个自助式的、基于云端的客服中心平台,它的基础是亚马逊自己的呼叫中心。它真正价值其实在于打磨、完善亚马逊自己的客服中心。所以就算Amazon Connect商业化失败了,亚马逊也能通过它的失败验证一些重要的问题。毕竟,在商业化的过程中,亚马逊可以沉淀下来一批量化指标和数据,比如业务营收多少,或者该业务到底有没有产生营收。用这样的办法一判断,亚马逊就能迅速发现自己开发、使用的工具,是不是已经显著地落后于竞争对手了。亚马逊用这种内部工具商业化、外部化的方式,来替代内部调研、审计这些浪费时间又官僚主义的办法,于是,亚马逊形成了一个能够产生现金流的反馈闭环模式,这样的方式,让它能够迅速发现内部的各种问题。有种说法是,你所赚的钱基本能反映你对这个世界所创造的价值,而亚马逊就在十几个领域里量化出了自己的价值。亚马逊会干掉沃尔玛和UPS么?现在,围绕着自己的整个生态系统,亚马逊向各个领域伸出了自己的触角,我认为,这些由企业内部长尾功能延伸出的外部服务,才是亚马逊真正难以被复制的部分。再举个例子,亚马逊的仓储服务(FBA)业务。通过FBA产品,亚马逊允许第三方卖家将货物放入亚马逊的仓储中心,客户一旦下单,亚马逊负责将货物运送,亚马逊甚至还提供退货及其他服务,价格很有竞争力。现在,FBA不仅对于亚马逊平台上出售的货物负责,卖家同样可以利用亚马逊的&多渠道仓配&服务,将非亚马逊订单配送至买家手中。举个例子,美国保温杯品牌Hydro Flask在电商平台Shopify上运营一家店铺,一旦用户在Shopify下单,由于Hydro Flask接入了FBA的外部接口,就会给亚马逊的FBA发送订单指令,FBA就将货物直接递送给买家。Hydro Flask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他们能够在中国生产产品,通过Flexport这样的货运代理将产品直接从工厂运送到亚马逊的仓库,这省去了自己运营管理仓库的烦恼。对于亚马逊而言,利益也是巨大的:1.更好的利用了闲置的仓储配送能力;2.增加运送量,可以跟UPS、联邦快递这样的物流供应商谈个更优价;3.能直接从仓配服务中获利,2017年第一季度,亚马逊从第三方卖家服务中获得的收入为64亿美元,占到了亚马逊总营收的25%。对亚马逊而言,这样做更深层的好处是,通过将内部功能性业务开放给外部用户,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战斗力。毕竟,仓储、配送是亚马逊最大的成本中心,这是个劳动力密集的领域,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人力冗余问题。顺带一提,我认为FBA服务很难出现其他替代者,就是沃尔玛也做不到。亚马逊能将成百上千卖家的货物混合摆放在一起,又能精准高效的找出用户下单的货品,这一套方法背后的技术和组织复杂性简直逆天。如果你的排列方式是按卖家品牌固定死的,那你想学亚马逊这套就更难了。这套系统能够将货物自动拆分、分配到最佳仓储中心,并规划出最优入库路线&&分配原则基于仓储容量、客户地域分布的历史数据等等,这可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FBA于2006年发布,也就意味着亚马逊在这上面下了11年的功夫。我认为,对FBA的巨大投资正是亚马逊过去10年始终无法盈利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或者,亚马逊就是选择不以此来盈利。最开始的时候,FBA的错误率非常高,我知道有不少卖家因为亚马逊在仓配过程中丢失了他们的货物,获得了上万美元的赔款。且不说那些巨大的技术挑战吧,有哪个零售商愿意长期承受如此巨大的库存损失?在我看来,不出5年,亚马逊就会开始做小包配送业务,这就是要跟UPS、联邦快递、美国邮政正面PK了。亚马逊已经开始运营旗下40架货机、数千货车所组成的战队,他们还建立了几十个分拣中心,以此降低对现有小配送站的依赖。而那些享受过他们既有服务的客户,很容易就能转化为他们新产品的用户。在此,亚马逊作为一个企业服务提供商,其超越其他竞争对手的一个关键优势是,他们不得不使用自己的产品。这一点是UPS、联邦快递、Rackspace(世界前三云计算中心之一)都无法与之相比。因为包裹丢失、损毁、递送延迟、软件难用和糟糕的假期运力安排,UPS饱受诟病,只能往回缩。愤怒的客户责怪零售商,零售商转头就开始骂UPS。当亚马逊成为了快递服务提供者,他们就会生出一种对订单的饥饿感,这让他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从诞生时起,这些功能性业务就不是仅仅是为了给亚马逊内部使用,所以才能发展起来。很多传统大公司在做技术底层架构的时候,因为考虑的只是自身短时期内的需求,往往沦为技术达人自high的玩意&&以至于外部的人看不懂,也无法用,更无法改进。亚马逊的&拜客户教&亚马逊内部有一个巨大的共识&&即便某些业务或功能是无法被商业化的,亚马逊都会想办法让他为自己的外部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亚马逊电商要知道,贝佐斯把亚马逊定位为&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将&客户崇拜&意识贯彻地彻底,而亚马逊有三类客户上帝,分别是:亚马逊电商用户,AWS上的开发者用户和第三方平台卖家。我再举个例子,是关于亚马逊的第三方网络服务开放接口(MWS API)的。通过这项服务,亚马逊的第三方卖家能够系统性的与亚马逊交换数据。亚马逊为卖家提供一项叫做&订阅API&(Subscriptions API)的服务,通过它,一旦有竞争对手调价,卖家会第一时间收到价格变动通知,就连亚马逊自营价格变动,也会被推送。亚马逊将这个本来帮助自己定价的工具外部化,为的就是让买家用户拿到尽可能低的价格。这催生出一个席卷整个第三方价格优化工具生态系统的新玩意,叫做&再定价&(repricers),这个工具利用MWS 开放接口自动反馈价格变动,以帮助第三方卖家最大化自己的销售(华尔街日报集团今年3月也推出了个类似逻辑的产品,用来辅助高频交易)。美妙的是,亚马逊根本不在乎是否卖家截胡了自己的价格&&毕竟,亚马逊能从卖家的成交中拿到12-15%的抽成,还能挣到卖家进驻FBA的仓储费。亚马逊真的正在系统性的把整个公司产品化,打磨那些被证明可行的业务,修补那些高潜力业务,再砍掉其他没什么意义的一切。这些,都让我想起了贝佐斯说过的一段话: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普通。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我告诉你,第二个问题才是更重要的&&因为你的商业策略要建构在一定时期内能稳定的基础之上&&在零售业。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低价,这一点未来10年不会变。他们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就算再过10年,也不可能有一个客户跳出来对我说:贝佐斯,我真的爱亚马逊,我就是希望你们的价格能再高一点,或者我爱亚马逊,我只是希望你们配送能再慢一点。品类丰富、低价、快捷配送正是亚马逊赢得零售战争的核心利器。通过亚马逊的第三方平台,卖家能以非常快的速度挂出数百万的热门商品,而亚马逊供应商团队发掘出新产品的速度却远远不及。亚马逊建起了一个高频交易平台,能够保证其价格的竞争力,而亚马逊能从中获得至少12%的利润。快速配送背后则是高效运营和配送成本极低,这两点的达成正是因为亚马逊开放其FBA给外部客户。应该没有人比亚马逊更理解《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他们引入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是他们在跟其他零售商竞争的过程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我的观点是,亚马逊无法超越。亚马逊花了10年时间完善FBA,即便沃尔玛能够花5年做到,亚马逊到时候又会在哪里呢?何况,我都没有展开讲那些亚马逊更不为人所致的项目,那些简直是对整个行业摧枯拉朽的项目。比如卖家仓储会员服务(Seller Fulfilled Prime),该项目能够让非FBA卖家加入Prime服务,对Prime买家提供产品服务;直派送(Direct Fulfillment)则允许卖家将产品从仓库直接派送给顾客,而不经过亚马逊配送中心。亚马逊亚马逊一手遮天确实难以被超越,不过我认为像Chewy.com这样的垂直细分领域零售商仍有巨大机会。在我看来,亚马逊最大的威胁将来自反垄断,不过鉴于目前亚马逊只占了零售市场一个很小的份额,或者我们消费实体产品的方式未来有可能发生变化,我认为那一天不会很快到来,但亚马逊依然有可能吃掉整个零售世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117183
播放数:47149
播放数:63009
播放数:164431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一、战略思维的内涵
1.战略思维理论依据
2.战略思维概念
3.战略思维中的几对关系
二、新时期运用战略思维新要求
1.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指向
2.自觉维护全局的大局意识
3.善于抓住重点的统筹兼顾
4.一切着眼于长远的高瞻远瞩
三、战略布局中的系统思维
1.系统与系统思维
2.工作要突出重点、系统推进
3.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知识点汇总
原理和观点
K01:战略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的辩证思维过程,其理论依据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K02:新时期运用战略思维需要从人民利益、大局意识、统筹兼顾和着眼长远四个方面考虑
K03:战略思维源自普遍联系的系统理论,包含着系统思维与全局意识
一、战略思维的内涵
1.战略思维理论依据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也是战略思维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一总观点,事物不仅处在普遍联系的系统中,而且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中把握事物的总体及其趋势,就必须把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既需要系统思维,又需要创新思维。一般来说,系统思维侧重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创新思维侧重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战略思维则要求把这两个方面内在地综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统—。战略的对象,既是一个系统联系的总体,又是一个变化发展的总体,如果没有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综合统一,就无法真正把握这一总体。
2.战略思维概念
简单地说,战略思维指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的辩证思维过程。它要求时间维度上的长远考虑,跳出眼前从长远看眼前;空间维度上的全局谋划,跳出局部从全局看局部;系统维度上的整体布局,跳出部分从整体看部分;它致力于解决根本性问题,努力占据发展的制高点,进而具有战略定力。
我们举个例子来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一是谋划全局与整体推进。“四个全面”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着力于解决我国发展起来后出现的新问题而设计和展开的。这一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目标牵引举措、举措支撑目标,相辅贯通、相得益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源泉;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可靠法治环境与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保证。二是战略眼光与战略定力。“四个全面”在时间上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规划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任务书和责任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在现阶段的具体化、实践化。“四个全面”是党治国理政的新思路、新方略,把握了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指明了我们继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现实路径,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昭示着我们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定力。
3.战略思维中的几对关系
运用战略思维,需要正确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重点与非重点、机遇与挑战、目标与手段的关系,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把握矛盾,处理矛盾,促进矛盾向有利方面的转化。
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我们的一切工作都会涉及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全局是由局部组成的,局部又是隶属于全局的,全局与局部缺一不可。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和着力点摆在全局上面:着眼全局,必须对工作有全局谋划,不可陷入事务主义;必须以大局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不可因小失大。
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战略实施是一个包含若干阶段的过程。某个阶段只能去做那些当前必须做又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可超越阶段;在实现某—阶段任务的时候,我们又不能忘记长远的战略目标,要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
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抓全局工作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战略重点。毛泽东同志指出,指挥全局的人以至任何一级首长,都一定要注意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关节,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
运用战略思维,必须把握好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的关系。我们要实现发展的战略日标,就要善于应对挑战、利用机遇,做到“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但这种趋势并非总是直线式的,而要经历曲折、迂回甚至一时的中断、逆转,这就是发展进程中的挑战。挑战与机遇往往又是共生共存的,化解了挑战,就可能迎来大的机遇;不能化解挑战或者被挑战压垮,已有的机遇也可能丧失。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识别机遇、把握机遇乃至创造机遇,同时也要重视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
运用战略思维,还必须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手段。对目标与手段进行可靠的筹划和合理的协调,是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目标与手段相匹配,就能够使形势向有利方面转化,最终达到在竞争中胜出的目的。
二、新时期运用战略思维新要求
1.坚持人民利益的价值指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依据国内外大局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从内政外交各个领域,在军事战略、文化战略、政治和经济建设战略、社会发展战略以及生态文明战略等多个方面,进一步阐明了战略思维的根本价值取向,即根本价值目标必须牢牢定位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上。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仅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和立党之本,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战略思维价值取向的核心。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战略价值目标,体现在国际战略上要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导向。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总体战略目标更是集中体现了人民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价值取向。
2.自觉维护全局的大局意识
进行战略思维,必须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争取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当二者出现矛盾时要牺牲局部利益而保证全局利益。习近平总书记一再重视要善于从全局视角看待问题。2012年11月8日,习近平同志参加党的十八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讲话指出,“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他强调在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有战略思维。在谈到改革工作时,他指出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3.善于抓住重点的统筹兼顾
进行战略思维,要统筹兼顾,但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确定战略重点,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全面改革并不是没有重点,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党的建设方面,也要抓住重点。2014年10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并发表讲话指出,“必须突出重点、聚焦问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党中央在谋划这次活动时认为,这次活动的重点是促使全党更好执行党的群众路线,而当前影响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害是作风问题,必须突出改进作风这个主题。而作风又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聚焦,我们就聚焦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党中央明确提出以反‘四风’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不搞面面俱到,打到了七寸。”
4.一切着眼于长远的高瞻远瞩
进行战略思维,还必须围绕实现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各个阶段的关系,使当前目标的实现为长远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必要时要牺牲眼前利益确保长远利益。这就是所谓“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他指出,“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13年2月28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干出来的都是实绩,广大干部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朝令夕改,那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和个人抱负、个人利益的关系,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三、战略布局中的系统思维
1.系统与系统思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此后这个问题由系统论再次深化,系统论提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和时序性特征,领导干部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运用系统思维:要有全局意识、协同意识,要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聚合各项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抓工作要注意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推进工作,要把握好力度与节奏,既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要有闲庭信步的定力。
按照这个原理,就不难理解系统思维了。系统思维指的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的思维方法。系统思维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从三个方面具体讲一讲。
2.工作要突出重点、系统推进
我们知道,系统内部各要素,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信息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这就告诉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都不能就事论事,而是要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出发,分析透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关键问题之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系统思维看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之间关系,同样会得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的相关性,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领域都是相互联系的。邓小平同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谈到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系统性问题,在强调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的同时,他清醒地分析道:“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事情要人来做,你提倡放权,他那里收权,你有什么办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
今天我们谈全面深化改革,从系统思维角度看,就必须把社会结构分析清楚,看看其中复杂关系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找到工作重点,做到有所侧重,又讲系统推进。2012年12月3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会的讲话中,对此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说:“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样是系统思维方法的现实运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讲器物各层面的发展,也讲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各个领域相互协调和相互推进的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统一,全面从严治党关乎从制度完善到个人修身各个层面的整个政治生态建设。而且“四个全面”中的这四个“全面”之间也是一种系统性关系,一体两翼加上党的坚强领导,其系统性不言而喻。
3.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系统论有个层次性原理,系统的层次性原理指的是,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因此,特定系统相对于它所属的更大的系统来说,它就成了那个更大的系统的要素了,如此一来,系统就分成为不同结构层次的系统序列。
顶层设计指的是,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或者某个项目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从系统的最高层次来规划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但是一项工作仅靠顶层设计是不够的,有了好的顶层设计,还要实际地贯彻下去,这就离不开不同系统层级的具体探索,因此,顶层设计必须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所谈的摸着石头过河,不是指根本的方向和目标还在摸索过程中,根本方向和目标在顶层设计中已经明确的了,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必须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战略思维什么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