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了实际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怎么算分配率和工资

请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好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
关于制造型企业员工薪资模式的探讨
从管理的角度看,应该制定怎样的薪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本文作者系广东高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中心 殷胜军如何调动员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稳定性,使企业在职员工时刻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生产改善与效率提升上,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现代工资理论研究表明工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功能。其作为一种经济激励的手段既是企业对员工提供的收入,同时也是企业的成本支出。代表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对于员工而言这种交换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年的研究从长期看员工不会为了企业给出的低薪酬、低回报而努力工作。无论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支付结构、支付形式,无论我们请了怎么样的咨询公司进行激励辅导,但地员来讲他看重的是实际收入和收益。另外,员工看到的是种公平,如何给出一个让员工感到满意而双公平的薪酬管理体系也是带动员工积极性并留住优秀员工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企业也需要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薪酬制度,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从管理的角度上,我们应该制定怎样的薪资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呢?对于一般制造型企业来讲大多会取采取两种薪资管理办法。一、计时制(绩效奖金)模式,是指按照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工资的一种方式。计时工资可分为:月工资制、日工资制和小时工资制。二、计件制模式,是指按照工人生产的合格产品的数量或完成的一定作业量,根据一定的计件单价计算劳动报酬的一种工资形式。它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与计时工资的区别在于它是间接地用劳动时间(即由一定时间的劳动所凝结的产品数量)来计量员工的劳动,而不是直接按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计量,因此,计件工资能较准确地反映员工的实际劳动量。 它由工作劳动定额(工时定额、产量定额)和计件单价所组成。就这两种模式那个更适合企业的发展,我们做一下分析:一、计件工资制的分析计件制是美国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1Tayl or)在1895年针对工人的“磨洋工”提出了差别计件工资制度,作为“部分解决劳动力问题的进一步措施”。这个计划包括三部分内容:1. 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2. 差别计件工资制;3. “把钱付给人而不是职位”。泰罗认为,如果采用差别计件工资,一旦工作标准确定下来,差别计件制就能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使得达不到标准的工人只能获得很低的工资率,同时付给确实达到标准的工人以较高的报酬。所以从他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五点优点:1、激励性强,很好地体现多劳多得原则;2、促进员工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及个人劳动效率。3、有助于控制企业固定人工成本支出: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奖励性薪酬不被自动累积到员工基本薪酬中去,如果想重复性地获得同样的奖励,就必须像原来一样努力;4、降低监督成本:不需要为了维持某种合理的生产水平而对员工进行过多的直接监督,员工会受到一种内在的激励自己去控制工作速度;5、操作简单,容易沟通:一般而言,员工绩效产出容易衡量,而不是以主观的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但是计件工资也有一定的缺点:一、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计件制只适用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类岗位,对管理类和知识类岗位不适用(绩效难准确客观衡量)。计件制能够较好的鼓励个人绩效,但对于团队绩效比个人工作方式更重要的企业计件制是不适合的。1、产出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能够准确衡量:一般来讲,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进行生产的企业和工种最适宜采用计件工资制 ;机械化和手工操作并用,或是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产品数量能够计量的工种或单位,也可以采用计件工资制 。但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较高,产品品种复杂,数量不易计量的生产单位和工种,一般不宜采用计件工资2、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工人主观努力 :工人的生产成绩大小主要取决于本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充分有效地利用工时, 但是生产成果的多少与工人的操作没有直接或密切联系的生产单位或工种,一般不适合采用计件工资制 。3、具有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并能够检验产品质量: 凡是没有产品质量标准或质量标准不明确,难于严格检验产品质量的单位或工种,不宜实行计件工资制。4、具有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比较健全的原始记录统计制度,有严格的计量标准。5、只适用于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类岗位,对管理类和知识类岗位不适用(绩效难准确客观衡量),鼓励个人绩效,对于团队绩效比个人工作方式更有利的企业而言,个人绩效激励计划不利于培养团队协助精神、形成团队工作方式;二、设计和维持可被员工接受的绩效衡量标准困难:尤其是产出标准的变动很可能会造成员工对企业的不信任感,即使这样的变动有充分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此外,由于担心新技术可能会导致产出标准的改变(提高),因此,员工也不愿意提出采用新的生产方法的建议,甚至会产生抵制新技术应用的倾向;同样道理,一些有经验的老员工为了保持自己的相对生产率优势,也不愿意对新员工的在职培训提供必要的帮助;三、不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该模式,往往导致员工只做有利于他们获得报酬的事情,而对于其他事情则倾向于不管不问,最主要的体现是,员工对产出数量最大化的关注可能会与企业对产品质量以及客户服务水平的关注形成冲突(大多数情况下薪酬核定标准以产出数量为基础,产出质量只作为限定性要求,员工只会追求达到质量要求这一最低水平,而不会主动去提高产品质量);此外,还可能会导致员工不注意设备的保养和维护、滥用设备,或者浪费生产资源来达成绩效。四、不利于培养员工掌握多种技能:该激励模式与要求员工掌握多种不同的技能以及积极解决问题的目标不一致,如果学习新技术必然牺牲效率和产品以及由此决定的短期收入;五、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冲突:在现代精益生产模式(LM/LP/TPS)下,计件工资制的激励模式与精益生产理念倡导的目标相互冲突。1、在精益生产条件下,生产效率的改善着眼于整个生产系统效率的提升,而不是生产员工个人效率的提升,有时过高的个人效率容易造成过量生产而牺牲整体效率;2、精益生产体系下,提倡是一种准时化生产模式,每个工站的过量生产、过早生产都是一种浪费;3、精益生产体系下提倡多能工的培养,精益生产需要形成一支技能全面、灵活主动、能够解决问题的适应现代竞争要的劳动力队伍。培养多技能员工是均衡生产、缩小生产批量,进而缩短生产周期的有效手段。培养多技能员工是均衡生产、缩小生产批量,进而缩短生产周期的有效手段。以上计件制的不足更多的时候正是计时制(绩效奖金)模式的一个优点,下面我们对计时制也做一个优缺点的分析:二、计时工资制的分析相对于计件生产,计时生产倒是方便多了,也就是说,员工一天需要工作多少时间,然后拿多少工资。这样的话,公司的人资计算工资就可以很方便的给每一位员工计算工资了。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计时制主要根据员工的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员工的薪资,绩效激励主要与团队或个人的KPI考核得分挂钩,完成产品的数量或工作量只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所以计时制收入相对稳定,员工安全感强。二、通过KPI考核的牵引员工不止关注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还兼顾质量、设备、材料消耗及持续改进等;这样更有利于多技能工、新员工的培养,岗位轮换,人员的跨班组、跨车间调动与调配;有利于组织工厂及团队力量进行系统改善。三、有利于生产节拍的控制,通过线平衡的调整能够更好的做好生产进度的控制。同计件制一样,计时制也有一定的缺点,它的弊端主要存在于:一、不利于员工激励:因为计时制是根据人员的多少与上班时间的多少来计算工资的所以计时制员工间的收入差距不大,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出现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二、管理成本高:同时对员工偷懒的监计控成本高会提也。对于管理人员评估员工间绩效水平的难度会大大加大。部分员工工作强度不高,有充分的时间可以休息,但是同样可以拿到别人一样水平的工资,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工作效率不高:因为计时制各生产单位对产能的压力小,车间没有竞争,效率就不能提高,这样公司就没有良好的收益。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很清楚计件制与计时制的优劣。现在我们通过如下雷达图分析可以看到利用计时制可以较好的控制生产品质与生产节拍;利用计件制我们可以较好的激励员工从而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为了兼顾以上计件制与计时制的优缺点。我所在的团队在实际管理运用中提出了三级管理运作模式。并对不同的生产车间采用不用的管理机制,现面我将就这一管理思维呈现给大家并希望各位给出更好的管理意见:我们把整个制造部门分成了三个层级:基层员工、基层管理、中高层管理。这三个层级在实际的生产运作中其实担负着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分工。中高层管理者一方面协调企业利益和员工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组织的活力和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他们通过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增强企业的稳定性,提高组织的凝聚力,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传达上级计划、指示,直接分配每一个成员的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随时协调下属的活动,控制工作进度,做好现场管理。生产对基层管理者的现场技术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但并不要求其拥有统筹全局的能力。而对于员工最多的是一个执行者,要求的是作业熟练与个人技能的提升。三级关系如下图因为所有问题的发现与改善都会体现在制造费用与人工费用的降低上,所以中高层的管理要对成本负责。对于这部分的管理我会另写一篇文章论述我的观点在此不做详细讨论。对于我们的基层员工的激励我们把产线的组织型式分成了两类,如上文所述产出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能够准确衡量、主要依靠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进行生产的。如:线材的加工、铝壳刷油、材料加工等可以独立作业完成的工中推行计件制其计件公式为:月度工资总额=∑(本月完成每品种产品产量X该产品计件单价)+岗位津贴+全勤奖+工龄奖+质考核奖金-品质扣款1.在生产过程中IPQC抽检到不良品时需把当前生产的产品返工,如IPQC第2次抽检仍有不良品或不配合返工,IPQC有权要求停机返工,直至产品无不良品后方可开机重新生产。(注:所有不良返工需由当事责任人无条件返工)2.当月IPQC抽检不良品2单内每单扣除当天计件工资5%;抽检不良3单(包含3单)以上每单扣除当天计件工资10%,并扣除当月岗位补贴150元,以上含装配车间修理不良及投诉返工等。3.当月批量不良1单扣当日工资50元,并扣除当月岗位补贴150元。第2单扣除当日工资100元,每递增1单批量不良上浮50元,以此类推。4.当月发生重大品质问题,如首件未签名或不按要求作业,当日工资扣除15%,并取消当月岗位补贴150元。当然为了确保员工的收入新员工入厂前期可以按计时制工作,当员工达到一定熟练成度时给于转计件的模式。例如:本月某员工生产合格产品A1000件,A产品每件单价为1元,生产合格产品B1500件,B产品每件单价2元,则该员工本月计件工资=0X2=4000元如果这个员工在工厂已服务2年,并全勤。当然因个人有一次批量不良要返工则员工实际工资是:4000+50(全勤)+100(工龄)+0(品质考核)-50(品质扣款)=4100元当然团队内部还有一部分员工的工资不是直接由本人的产量或作业量确定,而是由他所服务员工的劳动成果来确定。它适用于那些同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一线员工劳动有密切关联系的不直接生产产品的辅助员工如,配料员、生产组长等。在直接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情况下,为了加强辅助员工和直接生产员工的协作配合,改善供应服务工作,为直接生产员工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提供良好的条件。对于团队的这类员工的工资计算则是:工人工资=团队日平均工资*系数*上班时间(不得超出小组平均上班时的10%)+岗位补贴-品质扣款对于不能够量个人量化的生产单位则可以推行集体计件制或超产制。这个既可以省去了生产IE人员对各工站的工价测评,也省去了生产单位对每个工站产能的统计并有利于生产单位内部的协调与团结。其薪酬体系兼顾了收入稳定性和足够的激励性,最终达成公司及个人双赢的氛围。如:装配流水生产线我们当前的计算公式如下:薪资构成=基本工资+KPI绩效工资+超产奖-品质扣款超产奖=(实际UPP-目标UPP)*(标准产能/实际UPP)*(单小时工价/目标UPP)UPP指单人单小时的标准产能,标准产能=实际产能*产品系数例如:我们给B拉的目标UPP 为8,实际达成了8.5的目标,当月B拉生产a 产品30000台系数为0.85b产品50000台系数为1.05,工厂当前单小时工价为15元则这条拉的超产奖金为:超产奖=(8.5-8)*((+)/8.5)*15/8=8602.9元公司规定:拉长分配超产奖的20%,技术员分配10%,组长分配25%,员工分配45%这样生产线拉长的奖金为:%=1720.58元(足够的激励性)相反如果当月此生产线没有达标则将没有一分钱的奖金分配。首先,通过以上分配改革实际上生产团队内部就形成了一个效率提升铁三角。在制度上把团队的效率与利益捆绑从而使团队内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得到更好的发挥,并使的一个团队在整体上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其次,通过以上分配的改革满足了员工的心理诉求,希望有一个安全的收入保障同时也希望得到成果分享。这样员工的安全感和积极性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虽然,当前计时加超产的模式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大家更多的看重的是小团队的收益,并且很容易造成短视现象。所以说任何一种管理制度都有其利弊但做为一个管理都我们要尽可能的做到趋利弊害,用一种创造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协调好车间的生产方法,从而帮助公司提升竞争力,也是实现管理者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标签:&&&2018安徽注册会计师《财管》第十四章公式汇总
14:57:22 |  
安徽中公教育为您提供安徽省会计考试信息,备考资料。了解更多资讯请加入安徽省会计招聘考试。关注安徽中公教育微信(), 随时随地查看各类招考资讯 ;还可以。
&会计考试&:|&&||&&|&
2018年注册会计师备考进入倒计时,注会财管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记忆,只有记住并理解了公式,才能在考试中运用自如,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中公会计小编整理了2018注册会计师考试《财管》第十四章公式,快来查漏补缺、加深记忆吧!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
1.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2.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3.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4.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Q实&(P实-P标)
5.量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Q实-Q标)&P标
6.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7.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8.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9.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10.二因素分析法
(1)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2)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11.三因素分析法
(1)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能量
(2)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3)效率差异
=(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更多资讯请查看 &&
责任编辑(周金花)
相关文章推荐
提问人:花开彼岸已解决
提问人:米米的晴天|03-27已解决
提问人:世辉网络|03-27已解决
提问人:54jingtian|03-27已解决交通运输业会计公式
运输业总产值
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现行总产值-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工作量&(报告期平均单位-基期平均单价)
     或=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工作量&基期平均单价
运输业净产值
1、&&用生产法计算运输业净产值,其计算公式为:
运输业净产值=现价运输业总产值-现价运输业总产值中的物质消耗价值
2、用分配法计算运输业净产值,其计算公式为:
运输业净产值=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息支出+其他
运输业增加值
运输业增加值=工资+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税金+营运利润+利息支出+其他+固定资金折旧
      =运输业净产值+固定资产折旧
旅客运输量
旅客运输量=∑(实际运送每一旅客&该旅客起程与到达港站间距离)
货物运输量
货物运输量=∑(每批货物的重量&该批货物的里程)
旅额周转量
旅额周转量=∑(不同运送距离的旅客人数&相应的运距)
货物周转量
货物周转量=∑(每批货物重量&该批货物相应的运距)
货物(旅客)平均运距
货物平均运距(公里)=货物周转量(吨公里)/货运量(吨)
旅客平均运距(公里)=旅客周转量(人公里)/客运量
港口吞吐量
港口吞吐量=货物吞吐量+旅客进出港人数
货物装卸量
货物装卸量=装上车(船、机)的货物量+卸下车(船、机)的货物量
货物装卸自然吨
装卸自然吨=(装卸量-港口消耗的物资)/2+港内消耗物资
货物操作系数
操作系数=操作量/装卸工时数
装卸工时效率
装卸工时效率=操作量/装卸工时数
运输密度=某区段的货物周转量/某区段的路线长度
运货密度=实际完成的货物周转量/路线长度
客运密度=旅客周转量/线路总长度
完好率=完好车日/总车日&100%
工作率=工作车日/总车日&100%
停驶率=停驶车日/总车日&100%
里程利用率
里程利用率=载货(客)行程/总行程&100%
车辆载重量利用率
车辆载重量利用率=(自载换算周转量/重载行程吨位公里)&100%
营运速度 
营运速度(公里/小时)=总行程/出车时间
技术速度=总行程/行驶程间
实载率=自载换算周转量/总行程载重量&100%
拖运率=(挂车换算周转率/主挂车换算周转量)&100%
汽车(挂车)单车产量=自载换算周转量/汽车(挂车)平均车数
单车产量=汽、挂换算周转量合计/汽车平均车数
车吨(客)位产量
汽车(挂车)车吨(客)位产量=(汽车(挂车)自载的换算周转量/汽(挂)车总车吨(客)位日数)&日历日数
车吨(客)位产量=(汽车(挂车)换算周转量合计/汽车总车吨(客)位日数)&日历日数
        =汽、挂车换算周转量合计/汽车平均总吨(客)位
总行程载重量
总行程载重量=∑总行程&核定吨(客)位
平均总吨(客)位
平均总吨(客)位=报告期总吨(客)位日/报告期日历日数
平均工作车班
平均工作车班=工作车班数/工作车日
会计基础公式汇总
会计方程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账户余额平衡公式
资产、费用账户期末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期初余额+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增加数-资产、费用账户本期减少数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期初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的本期增加数-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净收益账户本期减少数
借贷记账法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增减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1、差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科目增方余额-资金占用类科目减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增方金额-资金来源类科目减方金额
2、余额平衡法
资金占用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资金来源类各科目期末余额之和
资金收付记账法的平衡关系
资金来源总额-资金运用总额=资金结存总额
1、发生额差额平衡
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来源及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发生额合计-资金结存类科目付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平衡
资金来源类科目收方余额-资金运用类科目付方余额=资金结存类科目收方余额
复式反收付记账法平衡关系
1、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或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
2、所有账户收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付方余额合计
企业未达账项的调节方法
&&&双方余额调节法
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
&&&单方余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银行对账单余额
或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差额调节法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对账单余额=(企业已收,银行未收的项目-企业已付,银行未付的项目)-(银行已收,企业未收的项目-银行已付企业未付的项目)
库存现金限额
库存现金限额=前一个月的平均每天支付数额&限定天数
赊销净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当期实际赊销净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估计坏账的百分比=(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收回)/估计赊销净额
应帐账款余额百分比法
坏账损失估计数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估计坏账百分比
期末坏账准备账户应调整的数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坏账准备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坏账准备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估计的坏账损失数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
应收票据贴现净额=应收票据到期价值-贴现息
应收票据到期价值=面值(不带息票)=面值+利息(带息票据)
贴现息=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存货计价方法
1、先进先出法
2、后进先出法
3、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期末结存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期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期初结存存货的数量+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库存存货成本=库存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发货前库存存货总成本-发出存货的成本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货前结存存货总成本+本次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次收货
         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发出存货数量&当前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存货成本差异
1、存货成本差异额=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的计划成本
2、存货的成本差异率=(期初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成本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存货的成本差异率
4、发出存货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分摊的成本差异额
间接费用的分配
1、按定额耗用量的比例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各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各种产品的单位耗用定额&该产品的实际产量
分配率=应分配的费用/全部产品的定额耗用量
2、按实际耗用的工时分配间接费用
各种产品应分配的间接费用=该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分配率
分配率=间接工资总额/全部产品生产工时总数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各受益部门(产品)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该部门(产品)的受益数量
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费用总额/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总量
2、一次交互分配法
材料费用分配
1、重量(体积、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产量或体积)&分配率
分配率=应分配的材料费用/各种产品的加工重量(产量或体积)
2、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材料单价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数量=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该种产品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3、标准产量比例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
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某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系数)
标准产品的单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的标准产量
外购动力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生产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生产工时之和
2、机器工作小时比例法
某产品动力用电费用=该产品机器工时&电力费用分配率
电力费用分配率=车间动力用电费用总额/该车间各种产品机器工时之和
制造费用分配
1、生产工时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的生产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时总数
2、机器工时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机器工时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机器工时总数
3、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总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生产工人工资总数
4、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比例法
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耗用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原料及主要材料成本总额
5、直接费用比例法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的直接费用数额&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直接费用总额
6、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某种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数&计划分配率
计划分配率=年度制造费用计划总额/年度预计产量的定额标准
7、累计分配法
已完工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已完工该种产品全部分配标准数&制造费用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期初费用结存数+本期费用发生数)/(期初未完工产品累计分配标准数+本期发生的分配标准数)
在产品成本
1、约当产量法
期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总成本=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3、定额耗用量比例法
期末在产品成本=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完工产品数量&完工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
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的单位定额耗费
分配率=(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成本)/(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期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
某成本项目还原数=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的某成本项目数额&成本还原率
成本还原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上一步骤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
成本标准=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成本标准=单位产品用量标准&直接材料价格标准
直接工资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工资分配率标准
制造费用成本标准=单位产品工时标准&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标准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实际产量&成本标准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
2、直接工资成本差异
直接工资成本差异=直接工资实际成本-直接工资标准成本
        =工资率差异+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3、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发生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可控差异+能量差异
可控差异=实际发生制造费用-标准工时弹性预算
能量差异=标准工时弹性预算-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农业会计公式汇总
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农业产值+林业产值+牧业产值+副业产值+渔业产值
农业净产值:
农业净产值=农业总产值-物质消耗的价值
农业增加值:
1、&&生产法:
农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种子、饲料、肥料等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向非物质生
产部门支付的劳务价值+农业固定资产折旧
2、&&收入法:
农业增加值=∑各种收入+固定资产折旧
农业总成本:
农业收入总成本=各项费用/(农业收入/100)
农产品单位产量成本:
农产品单位产量成本=(农作物生产总成本-副产品成本)/产品产量
&=农作物主产品总成本/产业产量
主要产品总成本=农作物生产总成本&主产品产量/(主产品产量+副产品产值)
农产品单位面积成本:
农产品单位面积成本=农作物生产总费用/作物播种面积
农业机械投入产出率:
农业机械投入产出率=总收入/(农业机械折旧费+燃料费+农机维修费+管理费)
农机作业效率:
拖拉机平均小时作业量=拖拉机作业量/拖拉机工作小时数
拖拉机平均班次作业量=拖拉机作业量/拖拉机工作班次
拖拉机平均每马力小时作业量=拖拉机作业量/拖拉机工作小时马力数
拖拉机工作小时马力=拖拉机马力数&工作小时数
农机完好率:
某种农机完好率=某种农机设备完好台数/改种农机总台数&100%
燃油消耗率:
燃油消耗率=报告期内拖拉机总耗油量(公斤)/同期拖拉机作业总时间(小时)
& =报告期内拖拉机总耗油量(公斤)/同期拖拉机完成的总作业量(标准亩)
拖拉机作业亩成本:
拖拉机作业亩成本=报告期拖拉机作业费用额/报告期拖拉机作业量(作业亩)
拖拉机利用率
1、&&拖拉机出勤率=拖拉机出勤台数/拖拉机实有台数&100%
2、&&拖拉机班内时间利用率=班内实际作业时间/出勤班次总时间&100%
3、&&拖拉机平均作业量=报告期内完成的总额量(标准亩)/同期拖拉机平均台数
4、&&拖拉机班次生产率=报告期内实际完成的总作业量(标准亩)/同期拖拉机作业班次&&
垦植指数:
垦值指数=耕地面积/土地面积&100%
土地可垦率:
土地可垦率=(耕地面积+可垦荒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复种面积:
土地复种面积=全年各季的播种面积之和-耕地面积
土地复种指数:
土地复种指数=全年各季农作物耕种面积/耕地面积
农业土地利用率:
农业土地利用率=已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已经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可利用的农业土地面积&100%
种子利用率:
种子利用率=保苗株数所需种子量/播种量&100%
优良品种推广程度:
优良品种推广程度=各品种优良品种所占百分比之和/品种数
农产品商品率:
农产品上商品率=农产品产品量/农产品总产量
交售产品完成率:
交售产品完成率=实际交售数量/计划规定交售数&100%
农产品比价:
农产品比价=粮食收购价/某种重要经济作物收购价
工农业商品比价:
综合交换比价=工业品零售价格户数/农业品收购价格指数
单项交换比价=某种工业品零售价格/某种农产品收购价格
农产品产地销售价格:
农产品产地销售价格=产地收购价格+流通费用+利润+税金
农产品调拨价格:
农产品调拨价格=(进货价格&数量+调拨费用+利润)/调拨数量
粮油平均单价:
粮油平均单价=实交各种粮油总金额/实交各种粮油总数量
超购粮油加价款
超购粮油加价款=超购粮油总值&加价率
林木蓄积量:
林木蓄积量=平均每株林木材积量&单位面积上平均株数&林木占地总面积
林产品生产率
&林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某种林产品实际采收总量/该种林产品的实际采收面积
&平均每株林木的收获量=某种林产品的实际采收总量/该种林产品的实际采收株数
森林覆盖率:
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林产品单位面积产量:
林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报告期内林产品实际采收量/实际采收面积
造林成活率:
造林成活率=成活株数/造林总株数&100%
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
单位面积立木蓄积量=立木蓄积量/林地总面积&100%
单位立木成本:
单位立木成本=每亩作业总成本(费用)/每亩立木蓄积量&100%
造材出材率:
造材出材率=原木体积/消耗的原条体积&100%
林产品采收率
林产品采收率=(实际采收数/可能采收量)&100%
林产品采收率=[实际亩采收数/(实际亩采收数+平均亩漏采量)]&100%
果树生产成本
水果斤成本=(生产费用总额-副产品价值)/水果总产量
果树亩成本=实际总成本/栽种面积
苗圃生产成本计算:
不包括起苗费用的每株成本=起苗前生产费用总额/(起苗株数+未起用株数)
起用部分树苗的成本=每株成本&起用株数+起苗费用
未起用部分树苗的成本=每株成本&未起用株数
不包括起苗费用的每亩成本=起苗前生产费用总额/(起用面积+未起用面积)
起用部分树苗的成本=亩成本&起用面积+起苗费用
未起用部分树苗成本=亩成本&未起用面积
畜产量=畜禽数&报告期内平均每头(只)畜禽产量
畜产率=畜产品产量/生产该畜产量的牲畜数
畜产率=畜产品产量/产品畜饲养头数
牲畜商品率:
牲畜商品率=出售的牲畜数/牲畜总增数&100%
牲畜商品率=出售的牲畜数/出栏的牲畜数
平均饲养头数:
平均饲养头数=报告期饲养头目数/报告期日历日数
牲畜净增率:
牲畜净增率=(年末牲畜头数-年初牲畜头数)/年初牲畜头数&100%
配种率=(已参加过配种的母畜数/应参加配种的母畜灵数)&100%
受胎率=(已受胎的母畜数/参加配种的母畜数)&100%
母畜繁殖率
母畜繁殖率=(报告期内繁殖的仔畜头数/报告期初能繁殖的母畜头数)&100%
仔畜成活率
仔畜成活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出生的仔畜总头数)&100%
牲畜死亡率
牲畜死亡率=(年内牲畜死亡头数/年内平均牲畜头数)&100%
成畜保全率
成畜保全率=(已越冬度春而存活的成畜头数/入冬前成畜总头数)&100%
育肥率=(本期增重量/本期饲养头数)&100%
出栏头数和出栏率
出栏率=(报告期内牲畜出栏头数/报告期初全部牲畜头数)&100%
畜禽生产总成本
畜禽生产总成本=期内饲养费用+期初存栏价值+调入、购入畜禽价值-调出、售出畜禽价值-期末存栏价值
畜禽增值额
畜禽增值额=年末存栏价值+调出的价值-年初存栏价值-购入调入的价值
猪的产值=(本年净增加头数/2+年内屠宰和净调出的肥猪头数)&每头肥猪的价格
本年净增加头数=年末生猪存栏头数-年初生猪存栏头数
羊的产值=(本年净增加只数+本年屠宰和调出只数+本年死亡只数/3)&每只成羊价格
养猪成本:
基本猪群仔猪的活量单体成本=(年初未断奶仔猪的成本+本年基本猪群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本年断奶仔猪离群的总活重+年末界存仔猪的总活量)
离群仔猪的活重总成本=离群仔猪的总活量&基本猪群仔猪的活量单位成本
幼猪及育肥猪增重单位成本=(该群本年饲养费用-副产品价值)/该群本年增重量
幼猪及育肥猪群的活重总成本=年初结存成本+本年购入转入的成本+该群本年的饲养
费用-副产品价值
幼猪及育肥猪活重单位成本=该群的活重总成本/该群的活重量
幼猪及育肥猪群的饲养日成本=该群本期饲养费用/该群本期饲养日数
商品资金计划指标
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计算时商品资金实际结存额+(预期报告期期末购进额+预计报告期调入额+预计报告期加工成品收回额)-(预计报告期期末销售及调出额-报告期毛利额+预计报告期加工原料付出额+预计报告期商品损耗额)
计划期末商品资金=(预计计划期初商品资金结存额+计划期购进额+计划期调入额+计划期加工成品收回额)-(计划期销售及调出额-计划期毛利额+计划期加工原料付出额+计划期商品损耗额)
在途现金=平均每日销售额&现金销售的比重&每日未及送存银行的比重
委托银行收款资金
委托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平均每日销售额(进价)&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
托收货款平均在途天数=平均委托收款占用额/平均每日托收销售额
托收银行收款资金=计划期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的销售额(进价)&委托银行收款平均余额占销售的比重(%)
商品资金周转率
商品资金周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占用额
商品资金周转天数=(平均商品资金占用额&报告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
      或 =报告期天数/商品资金周转次数
商品销售成本
&&&批发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在实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
&加权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单价=(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初结存商品数量+本期收入商品数量-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数量)
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以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乘经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商品金额,再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2)最后进价法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数量*主要进货地区的最后一次进货单价
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本期非销售付出商品金额-期末结存商品金额
(3)分批实际进价法
每批商品销售成本=每批商品实际进货单价&每批商品销售数量
(4)毛利率计算法
商品销售毛利=本用商品销售额&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商品销售成本=本月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毛利
或     =本月商品销售额&(1-上季实际或本季计划毛利率)
&&&零售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已销售商品成本=期初结存商品金额+本期收入商品金额-期末盘存商品金额
&综合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差价率=[月末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月末库存商品余额+本月商品销售额)]&100%
&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月末结账前某类(柜、组)商品进销差价余额/(月末某类(柜、组)库存商品余额+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100%
某类(柜、组)已销商品进销差价=本月某类(柜、组)商品销售额&某类(柜、组)商品差价率
&实际差价计算法
按每种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
库存商品进价金额=∑(各种库存商品进货单价&各种结存商品数量)
库存商品进销差价=库存商品售价金额-库存商品进价金额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
按每类商品计算时,其计算公式为:
某类商品进价总额=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1+某类商品进销差价率)
某类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某类商品售价总金额-某类商品进价总金额
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进销差价=各类商品期末库存应保留的进销差价之和
已销商品进销差价=结账前进销差价余额-全部库存商品应保留的进销差价
商品流通费用分摊额
1、按商品存销金额(或数量)比例分摊。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末库存商品应分摊的费用=期末应分摊的费用总额&期末商品结存余额/(期末商品结存余额+本期商品销售进价总额)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费用=期末应分摊的费用总额&本期商品销售进价总额/(期末商品结存余额+本期商品销售进价总额)
2、按大类商品的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比例分摊,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大类商品应分摊的费用=不能直接记入的间接费用&(某大类商品本月营业收入(成本)/本月全  部商品营业收入(成本)
按率推算运杂费=计划期商品购进总额&(上期实际费用率+或-计划期费用增减率)
火车和轮船运费=运输商品的计费重量&运费率
汽车运费=计费重量&运输里程&运费率
自有仓库保管费=每月开支&计划期月数
租赁仓库保管费=(每月租金+每周管理费)&计划期月数
委托保管费=委托保管商品吨数&每吨天费率&计划期天数
全部保管费=自有仓库保管费+租赁仓库保管费+委托保管费
商业劳动生产率
日劳动生产率=日平均商品纯(总)销售额/月平均职工人数
日平均商品纯(总)销售额=本月商品纯(总)销售额/25.5
月(季、年)劳动生产率=月(季、年)商品纯(总)销售额/月(季、年)平均职工人数
售货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商品纯(总)销售额/报告期售货员平均人数
单位商品纯(总)销售额所需劳动量=报告期平均职工人数/报告期商品纯(总)销售额
费用率=(费用总额/商品纯(总)销售额)&100%
费用额=商品纯(总)销售额&费用率
某项费用比重=(某项费用额/费用总额)&100%
费用节约(或浪费)额
费用节约(或浪费)额=商品纯(总)销售额&(本期费用率-计划或上期费用率)
流通费用率升降程度
流通费用率升降程度=基期流通费用率-报告期流通费用率
流通费用率升降速度
流通费用率升降速度=流通费用率升降程度/基期流通费用率
商品损耗率
商品损耗率=(商品损耗额/商品纯销售额)&100%
商品损耗额
商品损耗额=商品纯销售额&商品损耗率
商品销售毛利额
商品销售毛利额=商品纯销售额&商品损耗率
商品销售毛利率
商品销售毛利率=(商品销售毛利额/商品纯(总)销售额)&100%
商品经营利润额
商品经营利润额=商品销售毛利额-商品流通费-销售税金
   或=商品销售总额-商品销售成本-商品流通费-销售税金
商品经营利润率
商品经营利润率=(商品经营利润额/商品纯(总)销售额)&100%
工业品产地批发价格
工业品产地批发价格=[(出厂价格+市内运杂费)&(1+周转天数&日利息率)]/[(1-损耗率)&(1-经营管理费率-利润率)]
产地批发价格=出厂价格&(1+进销差率)
进销差率=(批发价格-出厂价格)/批发价格&100%
  或=(批发价格-进货价格)/过货价格&100%
工业品销地批发价格
销地理论批发价格=[进货成本&(1+商品在途天数&日利息率)]/[(1-损耗率)&(1-经营管理费率-利润率)]
销地批发价格=(起算地批发价格+运杂费)/(1-综合差率)
    或 =(起算地批发价格+运杂费)&(1+综合差率)  
    或=起算地批发价格&(1+包括运杂费的综合差率)
    或=起算地批发价格&(1+综合差率)+运杂费
工业品调拔价格
工业品调拔价格=供货单位所在地当月&(1-调拔折扣率)
     或 =供货单位收购价格或进货价格(1+调拔加价率)
工业品零售价格
理论零售价格=[(批发价格+市内搬运费)&(1+周转天数+日利息率)]/[(1-伤耗率)&(1-零售税率-零售经营费率-纯利率)]
零售价格=批发价格&(1+批零差率)
  或=批发价格/(1-零批差率)
批零差率=(零售价格-批发价格)/批发价格&100%
  或 =(批零差价/批发价格)&100%
零批差率=(批零差价/零售价格)&100%
工业品质量差价
质量差价=比较品价格-标准品价格
比较品价格=标准品价格+或-质量差价金额
   或 =标准品价格&(1+或-质量差率)
   或=标准品价格&质量比率
质量差率=(比较品价格-标准品价格)/标准品价格&100%
质量比率=(比较品价格/标准品价格)&100%
商品销售额
预测全期商品销售总额=预测日止累计商品销售额+预计今后日平均销售额&预测日以后的营业天数
商品购进额
预测全期商品购进总额=预测日止累计商品购进额+预测今后日平均进货额+预测日以后的营业天数
商品储备额
预测期末商品储备额=期初商品储备额+预测全期商品购进总额-预测全期商品销售总额
商品流转次数
商品流转次数=商品纯销售额/商品资金平均余额
商品流转天数
商品流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商品流转次数
     或=(商品资金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商品纯销售额
进口盈亏额
进口盈亏额=进口销售收入-进口成本
     =进口销售收入-进口处汇支出&外汇牌价-各项费用开支
进口每美元赔赚额
进口每美元赔赚额=自营进口商品盈亏额(人民币)/自营进口商品外汇支出(折合美元)
基本建设拨款额:
基本建设拨款额=基本建设投资额+新增为以后年度储备-动员内部资源
单位工程概算值:
单位工程概算值=单位工程直接费+单位工程施工管理费+单位工程独立费用
单位工程直接费=∑(扩大分部工程数量&概算单价)
单位工程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标准&计算基数
单位工程独立费用=独立费用标准& 计算基数
单位工程综合概算值:
单位工程概算值=∑(单位工程概算值+设备、工具、器具数量&预算单位)
概(预)算单价:
扩大部分工程、分项工程每个计量单位的概(预)算单价=∑(工日数&工资标准)
+∑(材料用量&材料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 台班单价)
基本建设结余资金:
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基本建设拨款合计+投资效果合计
本年投资完成额:
本年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支出合计-应核销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数-其他单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以前年度拨款额:
以前年度拨款额=在建工程年初数+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年初数 
机械配件资金定额:
机械配件资金定额=(上年度机械配件耗用额&计划年度机械设备台数&定额天数)/上年度机械设备台数&360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工程成本计划节约额)&(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用+法定利润
   或=预算成本+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预算成本:
预算成本=工程造价-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安全工程投资完成额:
报告期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用)
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
报告期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
人工费分配:
某工区当日计时工人每工日工资=某工区当月计时工人工资合计/工区当月实际耗用工日总数
某成本核算应分摊的工资=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计时工人实际用工日数&该工区本月计时工人每工日工资
工程实际成本:
本期已完工程实际成本=期初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本期施工费用发生额-期末未完工程实际成本
工程质量合格品率:
工程质量合格品率=合格(含优良)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验收鉴定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100%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
工程质量优良品率=优良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验收鉴定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数)&100%
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价款收入-工程实际成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
平行结转分步法:
某车间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本月生产费用+月初未完工产品成本)&产成品耗用本车间半成品数量/
                  (本月完工半成品产量+月末本车间在产品折合半成品数量)
未完施工成本:
月末未完施工的预算成本=未完工程折合成已完工程实物量&该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单价
某工序单价=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单价&某工序的费用占预算单价的百分比
未完施工预算成本=∑(未完工程中某工序完成量&该工序单价)
平均建设工期:
平均建设工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建设工期之和/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
全员年平均竣工面积=全年完成的房屋竣工面积数量/全部职工年平均人数
机械使用费核算:
某机械每台班实际成本=该机械每天(或机组、类别)本月发生费用总额/该机械每台(或机组、类别)本月实际工作台班数
某机械完成每一单位工程量的机械使用量=该机械每台(或机组)本月发生费用总额/该机械每台(或机组)本月实际完成工程量
某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某机械完成每一单位工程量的机械使用费&该成本核算对象本月实际完成工程量
返工损失率:
返工损失率(万分之几)=自年初累计返工损失金额/自年初累计自行完成工作量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金=全年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余额/全年完成建安工作量&100%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流动资金: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流动资金=报告期流动资金平均余额/报告期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100%
材料成本差异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某类工程(或产品,劳务)应分配的管理费=实际发生的施工管理费总额&某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各类工程(产品,劳务)成本中人工费总额
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建筑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建筑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直接费成本/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总额
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应分配的管理费=安装工程成本应分配的管理费总额&某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的人工费/安装工程的人工费总额
附属企业成本计算的程序:
完工产品总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期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均衡施工率:
均衡施工率=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间实际完成工作量总和(超计划部分不计)/该时期内各单位时间计划工作量总和&100%
或   =一定时期内各单位时间实际完成计划工作量百分比(超计划时只按100%计)/该时期内各单位时间之和
竣工投产率:
竣工投产率=报告期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100%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报告期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00%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
建筑安装工人劳动生产率=报告期自行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报告期建筑安装工人平均人数
大堆材料耗用数:
各工程本月实际耗用数合计=月初结存数+本月收入数-本月调出数-月末盘点数
某工程项目本月实际耗用数=该工程项目本月定额耗用数&各工程项目本月实际耗用数合计/各工程项目本月定额耗用数合计
施工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
每百元建安工作量占用固定资产=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价值/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
每元固定资产完成建安工作量=本期完成的建安工作量/全部固定资产平均价值
施工企业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报告期实现的利润总额/相应的生产成本总额&100%
    或=工程结算利润/已结算工程实际成本&100%
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
施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报告期自行完成工作量/报告期全部职工平均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的全部职工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季度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预收工程款:
预收工程款=本期(旬、半月)完成工程款-应扣还的预收备料款
预付备料款:
工程备料款数额=[(年度建安工作量&主要材料比重)/年度施工天数]&材料储备天数
施工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工程结算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
施工机械利用率:
施工机械制度利用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日历利用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实际工作台日数/报告期日历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完好率:
施工机械日历完好率=(报告期机械设备日历完好台数/报告期日历台日数)&100%
施工机械制度完好率=(报告期机械设备制度完好台日数/报告期制度台日数)&100%
竣工工程全优率:
竣工工程全优率=(报告期竣工的全优工程个数(或面积数)之和/报告期竣工工程个数(或面积数)之和
基本建设拨款:
基本建设拨款=基本建设投资额+为下年度储备资金-动员内部资源数
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建筑工程单位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施工管理费
单位工程直接费=∑(每一扩大分项工程直接费&扩大分项工程数量)
每一扩大分项工程的直接费=∑(预算价格&工料和施工机械消耗量)
人工费=相应等级的工资标准&∑工日数
材料费=∑(预算价格&材料消耗量)
施工机械使用费=∑(台班预算价格&施工机械台班数量)
设备及安装工程概算造价:
设备及其安装工程概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施工管理费+设备、工器具和生产家具购置费
工程项目概算造价:
工程项目概算造价=∑单位工程概算造价
建设工程的总概算造价:
建设工程的总概算造价=∑工程项目的概算造价+其他工程和费用
施工图预算:
工程项目预算造价=∑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包括在该项目内的设备和工器具购置费+其他工程和费用
单位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工程直接费用+施工管理费+独立费+法定利润
单位工程直接费=∑(每一分项工程直接费&分项工程数量)
每一分项工程直接费=∑(预算价格&工料和施工机械消耗量)
本年投资完成额:
本年投资完成额=基本建设支出合计-应核销其他支出-在建工程年初数-其他单位移交的未完工程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
应收已完工程款资金定额=[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全年建筑安装工作量-工程成本计划节约额)&(垫付期+凭证流转期)]/全年施工天数
建设项目贷款期限:
建设项目贷款期限=用款期+还款期
还款期=贷款总额/[全年可用于还本付息资金数-(投资总额&年利率)/2]
建设项目贷款总额:
建设项目贷款数总额=投资总额&[1+年利率&(用款期+1)/2]
年度新增利润:
年度新增利润=(新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投产后预计全年利润)/(原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新增固定资产价值)
  缩短还款期:
  缩短还款期(月)=应交财政的基建收入用于归还借款金额/(借款总额/合同规定的还款月数)
建筑工程投资额:
  建筑工程投资额=按预算单价计算的直接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法定(计划)利润
         =∑(分部、分顶工程实际完成量&预算单价)&(1+其他直接费率)&(1+间接费率)&[1+法定(计划)利润率]
&&&工序比重法
某工序完成的投资额=该工序预算价值&该工序实际完成进度
         =该工序预算价值&(该工序实际完成量/该工序预算工程量)
某工序预算价值=分项工程预算价值&该工序比重
某工序比重=(某工序耗用的工料费/分项工程工料费)&100%
&&&扩大单价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扩大分部、分项工程完成额&扩大预算单价)&(1+其他直接费率)&(1+间接费率)&(1+法定利润率)
扩大预算单价=相关联分部、分项工程预算直接费之和/其中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预算工程量
&&&部位进度法
建筑工程投资额=单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单位建筑工程完成进度%
安装工程投资额
&&&一般计算公式
安装工程投资额={[(实际完成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单价)+(已完工程基本工资&施工管理费率)]&
(1+其他间接费率)}&(1+法定利润率)
=∑(实际完成实物量&安装工程预算单价)
&&&工程进度法
安装工程投资额=单位工程全部预算价值&单位工程完成进度%
&&&工日进度法
安装工程投资额=完成的定额工日&每工产值
完成的定额工日=∑(已完工的实物工程量&单位工程定额用工)
每工产值(每工工作量)=安装费/定额用工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算成本+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直接费+间接费+独立费用+法定利润
建筑安装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特种基金-法定利润
未完工程成本:
&&&实物盘存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材料盘存数量&实际单价&(1+辅助材料预算定率)+估计投工工资
辅助材料预算定率=辅助材料预算总值/全部材料预算总值&100%
&&&减差计算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已领用材料价值-工程材料预算总值&形象进度)+估计投工工资
&&&工序比重估计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计算单价&(1-尚未施工工序作业的比重)
=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分部工程量&(分部工程预算单价&已施工工序作业占全部工序作业的比重
&&&追加用工估价法
未完工程实际成本=未完工程的盘点工程量&预算工料单价-[(估计工程返工需用工数&平均工资)+(估计追加消耗材料&材料单价)]
&&&比值计算法
未完工程成本=单位工程预算总成本&(实际进度-结算极限进度)&实际成本系数
实际成本系数=账面实际成本总额/(预算总成本&实际进度%
&&&约当产量法
未完工程成本=未完工程约当分部已完工程数量&分部工程工料预算单价
&=(月初未完工程账面实际成本+本月发生的实际成本)&月末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本月实际已完工的工程数量+月末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
未完工程约当已完工程数量=∑(各未完工程实际完成分部工程量&该分部工程单价占扩大分部工程总价的%)
&=∑(各分部分项完成工程量&各分部分项完成分项工序作业的比重)
& =经盘点核实的未完工程数量&(1-尚未施工的工序比重)
已完建筑工程成本:
已完建筑工程成本=∑(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
已完安装工程成本:
已完安装工程成本=∑(实际完成实物量&预算单价)+(已完工程的基本工资&间接费率)
周转材料摊销:
&&&分期摊销法
&&&周转材料每期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的%)/预计使用年限
&&&分次摊销法
周转材料每次摊销额=周转材料计划成本&(1-残值占计划成本的%)/预计使用次数
&&&定额摊销法
本期周转材料摊销额=本期完成的实物工程量&预算规定的周转材料消耗定额
施工机械使用费:
&&&机械台班分配法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某种机械使用费=该种机械台班实际成本&该受益对象实用机械台班数
某种机械台班实际成本=该种机械实际总成本/该种机械实际工作台班总数
&&&完成产量分配法
&某种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某种机械使用费=该种机械单位产量实际成本&该受益对象实际完成产量
&某种机械单位产量实际成本=该种机械实际总成本/该种机械实际完成工作量总数
&&&系数分配法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机械使用费=该受益对象的机械费预算成本&(机械使用费实际总成本/工程的机械费预算总成本)
&=该受益对象使用该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该类机械使用费分配数
使用某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该类各种机械实际使用台班&各该种机械台班定额单价)
某类机械使用费分配系数=该类机械使用费实际总成本/使用该类机械的定额总成本
施工管理费的分配
&&&直接费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建筑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之各)&该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
&&&人工费成本比例分配法
某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
&&&两次分配法
建筑或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与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各建筑或安装工程的人工费
某建筑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费总额/各建筑工程的直接费成本之各)&该安装工程的直接费成本
某安装工程应分配的施工管理费=(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费总额/各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该安装工程的人工费之和
基本建设物资需要量
&&&按工程投资额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工程投资总额(万元)&每万元投资该种建筑材料的消耗定额
&&&按建筑安装工作量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建筑安装工作量(万元)&每万元建筑安装工作量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按实物工作量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实物工程量&单位工程量该种材料消耗定额
&&&动态分析法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上期该种材料实际消耗量/上期实际完成工程量)&本期计划工程量&材料消耗&
&&&增减系数
&&&按类似工程计算
某种建筑材料的计划需要量=类似工程该种材料消耗定额&计划工程量&调整系数
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
工资含量包干金额=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产值&产值工资含量系数
产值工资含量系数=(核定范围内的工资总额/核定范围内的建筑施工总产值)&100%
房屋造价=报告期竣工房屋的价值(元)/报告期竣工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
建筑安装工程价款
&建筑安装工程价款=∑[(已完分部分项工程数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定额)&(1+计划利润率)]/(1-营业税率)
工程结算利润
工程结算利润=工程价款收入-(工程价款收入&变动成本率)-固定成本-营业税金
     =工程价款收入&(1-变动成本率-营业税率)-固定成本
设计周期=全年设计项目总投资/当年完成设计项目投资
    =全年设计项目个数/当年完成设计项目个数
1、按投资额计算
建设周期=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施工项目全年完成投资
=(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竣工单项工程与未开工的单项工程投资)/当年完成投资额
=施工项目中当年正在施工的各单项工程计划投资额之和/当年完成投资额
2、按建设项目计算
建设周期=全年施工项目个数/全年建成投产项目个数
3、按生产能力计算
建设周期=全年施工规模/全年新增生产能力
4、按房屋建筑面积计算
建设周期=房屋施工面积(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平方米)
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
单位工程平均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个数
平均每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百平方米)
平均每万元预算造价的施工工期=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工期之和/本期竣工同类单位工程预算造价之和(万元)
竣工单位工程工期完成率
单位工程工期完成率=(该单位工程实际工期/该单位工程定额工期)&100%
=(期内按定额工期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期内按定额工期应竣工的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
实行工程承包合同面
实行工程承包合同面=(报告期签有合同的竣工单位工程个数/报告期全部竣工单位工程个数)&100%
         =(报告期签有合同的竣工房屋建筑面积/报告期全部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0%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
工程承包合同履行率=(本期内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合同件数/本期内应竣工的工程合同件数)&100%
        =(本期内如期和提前完成的合同的建筑面积之和/本期应完成的合同的建筑面积之和)&100%
=(本期内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本期内按合同应竣工的单位工程个数)&100%
=(本期内按合同如期和提前竣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本期内按合同应竣工单位工程建筑面积之和)&100%
单位工程全优率
单位工程全优率=本期评为全优的单位(或面积)/本期验收鉴定的单位工程个数(或面积)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
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率=[工程成本降低(或超支)额/预算成本]&100%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预算成本]&100%
            =(实际成本/预算成本&100%
建设成本率
建设成本率=(建设成本累计/基本建设拨款累计)&100%
月施工面积=本月新开工面积+上月转入本期施工的面积+前期停建本月恢复施工的面积
自年初累计施工面积=自年初累计新开工面积+上年末转入本年施工的面积+前期停建本年恢复施工的面积
期末在建面积=本期累计施工面积-本年累计竣工面积-本期停建面积
计划年生产能力
计划年生产能力=计划年初生产能力(包括上年末投资建设新增加的年生产能力)+[(计划期挖潜革新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投产时期/全年工作时期))+基本建设新增加的年生产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百分率&(投产日期/全年工作时期)-报废的年生产能力&(报废日期/全年工作时期)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
单位投资新增生产能力=某行业本期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某行业本期基本建设投资总额
停缓建系数
停缓建系数=(报告期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报告期部分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报告期全部停缓建项目个数/报告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
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本期房屋建筑竣工面积/本期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00%
建设项目竣工率
建设项目竣工率=(本期竣工项目个数/本期施工项目个数) &100%
建设项目投产率
建设项目投产率=(本期全部建成投产项目个数/本期施工建设项目个数) &100%
建筑系数=(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其他设施占地面积)/厂区占地总面积
工程配套率
工程配套率=(报告期交工单位工程中已配套个数/报告期交工单位工程总数)&100%
配套竣工交验率
配套竣工交验率=(实际配套交工工程项目数/计划配套交工工程项目数)&100%
施工机械化程度
施工机械化程度=∑(机械化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工人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机械化完成的实物工程量&定额工日)]
&&&=(机械化完成的各种实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额计算的应用工日/人工完成与机械完成的各种实物工程量按人工定额计算的应用工日)&100%
某工种工程机械化程度
某工种工程机械化程度=(某项工程机械化完成实物工程量/某项工程完成的全部实物工程量)&100%
综合机械化程度
综合机械化程度=∑(各工程机械和人工完成的总的实物工程量&各该种工程的定额工日系数)/∑(各工种工程机械和人工完成的总的实物工程量&各该工种工程的定额工日系数)&100%
定额工日系数=某一单位工程量的定额工日/标准的单位工程量的定额工日
生产装备率
生产装备率=(本年全部机械设备平均价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施工装备率=(本年施工机械平均价值/本年自行完成工作量)&100%
建筑机械能力利用率
建筑机械台班能力利用率=(实际完成台班产量/定额台班产量)&100%
建筑机械年生产能力利用率=(实际完成年产量/定额年产量)&100%
饭店经营利润计划
1、&&直接计算法。其计算公式为:
饭店计划期经营利润=∑(某营业项目计划收入-某营业项目计划营业成本-某营业项目计划营业费用-某营业项目计划税金)
2、因素测算法。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确定基期经营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基期经营利润=基期1~3季度实际经营利润+基期第4季度预计经营利润
第二步,测定各项因素变化对经营利润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接待量变化增减经营利润=∑[(计划期接待量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某项营业收入-基期某项营业收入)&基期经营利润率]
价格变化增减经营利润=∑(基期接待量按计划期价格计算的某项营业收入-基期某项营业收入)&(1-税率)]
成本费用变化增减经营利润=计划期饭店营业收入总额&(计划期成本费用率-基期成本费用率)
税率变化增减经营利润=∑[计划期某项营业收入&(计划期税率-基期税率)]
计划期经营利润总额=基期经营利润+或-计划期上述各项经营利润增减额
饭店信用期限
增量利润=(新增收入-新增变动成本)-(增加应收帐款的信贷费用-坏帐损失)
    =(新增收入&边际利润率)-(增量投资&利率)-(营业收入&坏帐损失率)
产生应收帐款所需增加的资金即增量投资=原先营业收入由于收款期变化成为应收帐款所需增加资金+新增营业收入部分应收帐款所需增加的资金
          =(平均收款期的变化&原先日均收入)+(新的平均收款期&日均增量收入&变动成本率)
饭店营业成本
饭店营业成本=餐饮部成本 +商品进价成本+商品进价成本+车队的营业成本 +洗涤部成本+其他成本
商品进价成本=商品进价+进口税金+购进外汇差价+支付委托外贸部门代理进口的手续费
饭店营业收入
饭店营业收入=基本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客房收入+餐饮收入+洗衣收入+商品销售收入+长途电话服务费收入
计划期客房总接待能力
计划期可供出租客房总间天数=客房数&计划期天数
年度客房营业收入
年度客房营业收入=可供出租客房总间天数&预计客房平均出租率&预计平均房价
计划期餐厅总接待能力
餐厅餐位总数=餐位数&餐次&计划期天数
收入费用率
收入费用率=(餐饮费用/餐饮销售收入)&100%
餐厅实际接待量
餐位利用率=(就餐人次/餐位数量)&100%
餐厅收入=餐位数量&报告期天数&餐位利用率&人均消费额
人均消费额=餐厅营业收入/就餐人次
餐饮经营利润
餐饮经营利润=餐饮营业收入-餐饮营业成本-餐饮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餐饮利润=餐饮营业收入&(毛利率-税率)-餐饮营业费用
    =(餐位数量&报告期天数&餐位利用率&人均消费额)&(毛利率-税率)-餐饮营业费用
客房用品储备额
额房用品储备额=∑(某种用品日均消耗量&单价&储备日数)
一次性用品日均消耗量=客房间数&平均出租率&单间配备量
多次性使用日均消耗量=(客房间数&平均出租率&单间配备量)/单件用品平均使用日数]]
储备日数=在途日数+验收日数+整理准备日数+供应间隔日数+保险日数
某种用品供应间隔日数=最合理的加工生产批量/该种用品日均消耗量
客房出租率
客房出租率=计算期客房实际出租间天数/(可出租客房数量&计算期天数)&100%
客房每天平均成本
客房每天平均成本=(旅店每月总成本/全部可供出租房间总面积(平方米)&30)&客房面积(平方米)
客房出租价格
客房出租价格=客房成本 /(1-毛利率)
客房周转率
客房周转率(客房出租率)=计算期内客房出租间次/(全部可供出租间数&计算期天数)&100%
            =计算期内客房营业收入/(全部可供出租客房收入&计算期天数)&100%
床位周转率
床位周转率(次数)=计算期内接待旅客人次/实有床位数
床位周转率(天数)=(实有床位数&计算期天数)/计算期内接待旅客人次
旅游饭店房价的计算
平均房价=客房营业收入/客房计划出租间天数
客房计划出租间天数=可供出租的客房数&客房出租率&365天
客房经营利润
客房经营利润=客房租金收入-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某类客房可出租数量&计算期天数&出租率&间天可变费用)-客房不变费用总额
客房变动费用总额
客房变动费用总额=客房数&报告期天数&出租率&间天变动费用
间天变动费用=报告期客房变动费用总额/(客房数&报告期天数&出租率)
客房出租成本
每间客房每天平均出租成本=[平均成本&(1-客房闲置率&变动成本率)]/客房出租率
客房闲置率=1-客房出租率
客房租金收入率
客房租金收入率=(报告期客房租金实际收入总额/报告期应收客房租金总额)&100%
    =报告期客房租金实际收入总额/∑(某类客房数量&某类客房日租金&报告期天数)
旅行社组团业务成本费用总额
组团业务成本费用总额=∑[(某旅游路线旅游者人数&每人日综合服务旨拨付标准&行程日数)+(某旅游线旅游者人数&人均交通费金额)]+营业费用总额
旅行社组团收入
旅行社组团收入=∑(某等级旅行团人数&日平均收费标准&境内停留天数+城市间交通费)
旅行社组团经营利润
旅行社组团经营利润=(入境人次&平均日收费标准&平均停留天数)+入境人数&人均交通费-(入境人次&平均日拨款标准&平均实际停留天数)-交通费支出-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旅行社接团业务成本
旅行社接团业务成本=∑[某等级旅行团人数&(日人均房费+日人均餐费+日人均车费+日人均杂费)&停留天数]+营业费用 
某等级旅行团房费总额
某等级旅行团房费总额=某等级旅行团人数&日人均房费支出&住宿天数
旅行社接团收入
旅行社接团收入=∑(某等级旅行团人数&日综合服务费收费标准&停留天数)
旅行社接团经营利润
旅行社接团经营利润=(接待人次&人均日综合服务费标准&人均停留天数)-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接待人次-优惠人次)&人均日综合服务费标准&平均停留天数]-(接待人次&人均日房、餐、车、杂费支出&停留天数)-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旅游业利润总额
旅游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或-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旅游业经营利润
旅游业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旅游业营业利润
旅游业营业利润=经营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旅游企业成本主要消耗指标
人天房、餐、车费平均支出数=计划期某等级旅行团房、餐车费支出总额/(计划期某等级旅行团人数&平均停留天数)
客房出租间天针织品消耗=∑(某种针织品计划期领用量&单价)/(可供出租客房数量&计划期天数&出租率)
旅游企业标准成本
人天成本=旅行社计划期接团成本预计总额/∑(接待某类旅行团预计总人数&平均停留天数)
百公里成本=某车型计划期费用总额/(某车型车辆数量&每辆车平均行驶公里)&100%
百元营业额成本=餐厅(或商场)计划期成本总额/餐厅(或商场)计划期营业收入总额&100
间天出租成本=年计划客房费用总额/(可出租客房&365天&出租率)
旅游商品差价率
旅游商品差价率=(旅游商品差价金额/旅游商品计算基价)&100%
旅游商品批零差价
顺加批零差率=(批零差价/批发价格)&100%
倒扣批零差率=(批零差价/零售价格)&100%
旅游收入=旅游人次数&平均每人次收入
旅游收入增长速度
旅游收入增长速度=(旅游人次指数/平均每人次收入指数)-1
平均每人次外汇收入额
平均每人次外汇收入额=旅游外汇收入总额/来华旅游者人次
单位时间旅游外汇收入额
单位时间旅游外汇收入额=(一定时期旅游外汇收入总额/一定时期来华旅游者人次)&平均每个旅游者停留天数
旅游创汇率
旅游创汇率=(旅游者购买包价以外的商品与服务的外汇收入/旅游包价收入(或购买单位旅游商品的外汇收入)&100%
旅游投资回收率
旅游投资回收率=(年平均盈利额/投资总额(计划或实际))&100%
国际旅游者平均费用水平
国际旅游者平均消费水平=报告期接待国际旅游人数的消费总额/报告期接待国际旅游人数
国内平均每人次旅游收入额
国内平均每人次旅游收入额=国内旅游营业收入/国内旅游者人次
平均每个职工创收入
平均每个职工创收入=旅游总收入/职工平均人数
平均每个职工创外汇
平均每个职工创外汇=旅游外汇收入(美元)/旅游职工平均人数
平均每天接待旅游人数
开放期平均每天接待旅游人数=报告期每天接待旅游人数之和/报告期实际开放天数
报告期平均每天接待旅游人数=报告期每天接待旅游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
 =(报告期每天接待旅游人数之和/报告期实际开放天数)&(报告期实际开放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
 =开放期平均每天接待人数&时间开放率
 =开放期平均每天接待旅游人数&开放天数计划完成率&计划开放率
时间开放率=报告期开放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
计划开放率=计划期计划开放天数/计划期日历天数
旅游密度系数
旅游密度系数=单位面积的实际旅游人数/单位面积的标准人数(或极限人数)
实有床位利用率
报告期旅游饭店实有床位利用率=(报告期每天住宿人数之和/报告期每天实有床位数之和)&100%
报告期启用床位利用率=(报告期每天住宿人数之和/报告期每天启用床位数之和)&100%
启用床位数=实有床位数-因维修而暂时停业启用的客房床位数
旅游车辆利用率
实有车辆可用率=(完好车辆数/实有车辆数)&100%
完好车辆使用率=(实际使用(运营)车辆数/完好车辆数)&100%
实有车辆使用车=(实际使用(运营)车辆数/实有车辆数)&100%
=实有车辆可用率&完好车辆使用率
车辆日历时间利用率=(车辆实际使用时间/车辆日历时间)&100%
饮食品成本毛利率
成本毛利率=(销售价-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100%
     =(毛利额/原材料成本)&100%
食品净料出成率
净料出成率=(净料量/毛料量)&100%
食品净料成本
生净料实际成本=毛料实际成本-副料数量&副料单价
熟净料实际成本=毛料实际成本-副料数量&副料单价+调味品成本
& 股份制企业会计公式
股份公司净资产
公司净资产=公司资产-公司负债
     =股本+公积金+集体福利基金+未分配利润
股票市价=每股股票年股利额/资本市场年利率
普通股面值
普通股面值=公司章程规定核定资本额/公司章程规定发行股份数
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
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公司资产净值-优先股股本)/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资产总额-负债总额)-优先股股本]/(普通股股本总额/每股面值)
股票的投资价值
某种股票的投资价值=(年股利额+年末股票市价)/(1+要求的年投资报酬率)
债券发行溢介或折价直线摊销法
某期溢价(或)折价摊销额=发行债券溢价(或折价)金额/债券计息期数
债券发行溢价或折价实际利率摊销法
某期债券溢价摊销额=该期应付利息费用-该期实际利息费用
      =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期初债券面值+期初未摊溢价)&债券发行日利率
某期债券折价摊销额=该期实际利息费用-该期应付利息费用
      =(期初债券面值-期初未摊折价)&债券发行日利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附息应收票据利息
利息=票据面值&票据期&利率
应收票据贴现
1、附息应收票据贴现的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贴息=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2、不附息应收票据贴现的有关计算公式如下:
贴息=面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实得款额=到期值-贴息
销货净额百分比法
某期坏帐损失=(预计坏帐损失/预计赊销净额)&本期赊销净额
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
本期坏帐损失累计数=(预计坏帐损失预计应收帐款余额)&本期应收帐款余额
存货的毛利估价法
期末存货=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销货成本
销货成本=销货-销货毛利
销货毛利=销货&毛利率
存货的零售价盘存估价法
期末存货估计成本=按零售价计算的期末存货&(可供销售商品的成本总额/可供销售商品的零售价总额)
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损失)+营业处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经营毛利-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进货费用-营业税金
经营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存货平均余额/销货成本)&365天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额(税后利润)
股利分派率
股利分派率=[每股股利/每股收益额(每股税后利润)]&100%
证券的期货交易
最终结算金额=[(卖出价格-买进价格)&票面金额]/100-委托手续费
证券的信用交易
卖出证券的结算金额=损益差额-委托手续费-证券交易税-利息+贷股费-管理费
买入证券的结算金额=损益差额-委托手续费-证券交易税+利息-贷股费-管理费
股票理论价格
股票价格=购买后第一年每股预计股息/(市场利率-每股股息年增长率)
债券直接收益率
债券直接收益率=(年利息收入/购买价格)&100%
债券认购者收益率
债券认购者收益率=[年利息+(票面金额-发行价格)/偿还期限]/发行价格&100%
债券持有期收益率
债券持有期收益率=[年利息+(卖出价格-购买价格)/持有期]/购买价格&100%
上海静安股价指数
静安股价指数=(计算日股票综合成交价/基日股票综合成交价)&100%
计算日股票综合成交价=计算日单种股票平均成交价之和/基日上市股票种数
单种股票平均成交价=该种股票成交总金额/该种股票成交总股数
深圳股价指数
深圳股价指数=(现时成份股总市值/基日成份股总市值)&100
令日即时指数=上市收市指数&(今日现时总市价/上日收市总市价)
今日现时总市价=各成分股市价&发行股数
上海证交所股价指数
上海证交所股价指数=(本日市价总值/基期市价总值)&100%
日本证券市场股价指数
当天指数=(每天时价总值/基准时价总值)&100
道.琼期股票价格综合指数
道.琼斯股价指数=新的股票价格总额/旧的股票价格平均数
标准-普尔式股票价格综合指数
股票价格指数=∑(每种股票价格&已发行数量)/基期的市价总值(3年的平均数)&10
股票风险程度
风险系数=(该种证券的预期报酬-该期报酬中非风险部分)/(整体市场证券的组合预期报酬+该期报酬中的非风险部分)
已售证券实际成本
某种证券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结存实际成本+本期买进实际成本)/(期初结存票面价值+本期买进票面价值)
本期卖出该种证券的实际成本=本期卖出证券票面价值总额&证券加要平均单位成本
已售证券分摊差价
某种证券的差价率=(期初证券差价+本期买进证券的买价)/(期初证券票面价值+本期买进证券票面价值)&100%
本期卖出该种证券应分摊的差价=本期卖出证券票面价值&差价率
交通运输业会计公式
运输业总产值
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总产值=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现行总产值-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工作量&(报告期平均单位-基期平均单价)
     或=报告期某种运输业务工作量&基期平均单价
运输业净产值
1、&&用生产法计算运输业净产值,其计算公式为:
运输业净产值=现价运输业总产值-现价运输业总产值中的物质消耗价值
2、用分配法计算运输业净产值,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工时比例分配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