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为什么会出现p2p雷潮维稳

曾经有一个投资人只投不保本的。
通过工具认真筛选,扣除,他最终的参考年化参考能到14%。
但他并不满足,找到了深圳一个资深量化投研团队开发了一个量化工具,然后综合参考年化跑到了18%。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网叔点财(wsdc2046)
但是他现在放弃了拍拍贷。一个原因是拍拍贷规则变了:
先是做了曹操贷,原本的拍拍贷是一个自由市场,现在自由市场的管理员自己放贷了……
也就是一直以来所说的“裁判不能自己做运动员”。
然后是推出了大量的赔标(参考年化12%),高息散数量和质量都一定程度上下降了。再好的策略,市场的标的供给跟不上了。
另一个原因是在拍拍贷改变规则之后,再精密的量化工具都很难做到参考年化18%了。而他投资收益的底线是18%。
这个人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
而这个量化团队一个位核心成员,这几天在深圳有幸认识。聊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如何让投资人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真实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比如如何有一套心理选择题去判断的真实还款意愿。
过去,我们对于P2P的认知一直是次级债、XX债。
不过这次在深圳,也遇到一个小型的P2P公司在跟网商银行抢客户,因为它的放款参考比网商还低那么一点,平均在9-10%之间。
更令人神奇的,这家P2P公司的平均参考年化收益只有5%,这么低的收益居然也做到了3亿的存量资金。
在网叔的眼里,这样的收益和这样的风险肯定不成正比的,毕竟国家信用兜底的一些小型银行的长期储蓄也有5%的参考年化。但这样的玩法,也非常值得让人思考。
危机的本质是“信心危机”。
金融的信心危机带来的是“”。
事实上,P2P因为其点对点的属性,在“挤兑”面前还相对可以抗的更久一点。
但“理财计划”无人承接这么一波,也让很多平台的线上运营非常难受。
“某某平台到期退不出来,要了……”
整个互联网舆论环境,充斥着这样的恐慌、又有点不负责任的声音。
而没有新的资金流入,业务端的停摆带来的没有收入压力、贷后管理压力也考验着每一个P2P机构业务端的生存能力。
但不管怎么样,业务真实可靠,一个P2P即便运营抗不住,通过三方贷后管理,依然不会让投资人损失太多。
行业的流动性危机,某种意义也是对于一些明显有的市场“出清”。
如果挪做他用,一旦借款到期大额资金收不回来,这个时候很可能就直接裸泳了。
暴雷的那天。有从业者跟网叔说:“P2P完了。”
某P2P平台,上午还有几百万净流入,下午就接近0入账了。
但网叔觉得:这种说法过了。
但一轮市场的大洗牌再说难免。平台、从业者、投资者……
当然,真正洗牌的是我们对于P2P的认知和风险控制手段。
投之家体量不大。
但它的暴雷,代表着P2P行业最权威的机构和三方机构过去所有的对于P2P平台的手段“破产”。
再加上这一波爆了很多中型和原来口碑不错的平台,进一步让其他的三方、评级、自媒体的公信力***折损。
信心危机的背后,是投资人不知道还能信谁?
平台的话不能信,各种形式的三方的话更不敢相信。
一般投资人又没有太多风险分辨能力。
这个时候,如果再遇到一批抓眼球大于一切的媒体人“唯恐天下不乱的报道”。
前几天新X财经的报道就非常恶劣,还死不删稿……
如此环境,恐惧和挤兑才会那么严重……
除了不再暴雷,这次为危机真正过去的核心这么几点:
2、投资端对于P2P风控体系的重建。
3、投资人的成熟。
不想多谈时间,但如果P2P本身有价值,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那么时间真的是最好解药。
第二点是我想重点谈的。
即投资端对于P2P风控体系的重建。
这一点包括2部分,一是三方和媒体对于P2P平台的风险评分把控和监管。二是单个投资人对于P2P风险的识别能力的平均值的提升。
而未来的重建基础,是更加权威的金融三方机构的产生。
P2P投资端的发展是伴随着投资端风险识别能力的提升。
2012年大家看资产。
2013年大家看小贷、担保,如果有个做P2P就是高大上。
2014年大家看风投、国资,喜欢车贷资产。
2015年大家继续看风投、国资,主板上市公司成了新的风向标。
2016年三方评级的公信力崛起,投资人开始有量化背景等“权重”意识。
2017年新媒体开始作为风险识别的补充进一步参与风控端。
2018年大雷潮,告诉大家这样的进步依然不够……
甚至很多投资人觉得,自己的投资失败是被这些风控方法和风控参与主体坑了……
投资人的成熟:
成熟的投资人至少有2个特点,一个是敬畏风险,一个是明白再低的风险都是有概率和不可控之处的,需要给自己留后路。
这些天,深圳平台暴雷,有人在电梯里割腕自杀,有人则选择跳楼。
投P2P如果需要承受以生命为代价的无限风险,那么你不干嘛不去印假币,反正出事都是死,但回报率完全不一样。
另外,奉劝那些套信用卡、银行借钱投P2P的朋友。5-6个点的,2倍以上的风险……
不知说过多少次的一个血淋淋的事实,2011年左右网叔认识的不下几个圈内投友,现在还有联系、能看到的所剩无几。大部分都在一次次的雷潮中隐姓埋名,也有直接上船参与P2P平台经营的,结果也多是车毁人亡。
四个字:敬畏风险。
当然,投资的成熟从来是个体的成熟,独立思考能力的产生。
能把投资做好的人,一般来讲人生也不会过的太差。
不管投资者和各种三方有多努力,P2P行业的:
截止到今日,依然是一个无法摘掉的毒瘤。
最讽刺的事就是最大、最权威的三方旗下的P2P平台,最终的结局居然是被人做局诈骗20个亿而声誉扫地。
2016年以来,随着监管的大规模介入,网叔本以为P2P行业的道德风险不再成为这个领域投资的主流风险了。
显然幼稚了。
之后出现了更加令人惊悚的温州帮。e租宝是明骗,稍微成熟一点的投资人一般都能发现。温州帮是暗度陈仓的玩法,利用X家这个最大三方,笼络被认为P2P最后的一块信用基石——主板上市公司,再控制若干个几十亿存量的中等P2P平台,一切都那么令人细思极恐。
那么,P2P道德风险挥之不去的根源在哪里?
不断突破边界的欲望与不设防的机制。
P2P领域的道德风险说到底两个,+自融。
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没啥好说的,也相对好发现。
回头看,自融才是最根深蒂固、最恐怖的毒瘤。
自融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能畅通无阻,还是不断突破边界的欲望和无法对边界进行有效防守的机制。
自融主要有那么几种情况:
(1)屌丝创业P2P,没钱做运营和广告投放,自融点钱。
(2)P2P运营到一半,坏账兜不住,自融点钱兑付。
(3)在传统的企业陷入困境,开个或者收个、甚至收几个P2P当提款机用于经营或者其他倒腾。
(4)一开始P2P做的规规矩矩但没赚钱,未来迷茫,看到其他投资机会,内心一个哆嗦就自融点钱做其他事情去了。
(1)理论上不应该进来;(2)应该马上良性;(3)又是不应该进来:(4)则不能给他任何机会。
离钱太近,人性和欲望经不起任何考验。
道德风险,唯一能对其进行有效遏制的不是P2P三方机构和新媒体,而是健全的监管制度。
曾经网叔“隐姓埋名”经常怼一些庞氏和自融理财平台。
一次遇到个很诡异的事情。
疯狂怼完之后没几天,我住的地方的门缝里被塞了一个小纸条:
“要么现在闭嘴,要么从此以后都闭嘴”。
这件事之后,网叔就想明白了2个事件:
(1)互联网上无隐私,想安全就尽量低调、不要泄露任何有效信息。
(2)跟恶势力搏斗这种事情,还是需要国家机器。普通老百姓,被买凶干掉太容易了。一般庞氏和自融平台老板手上哪个不握有几亿以上的资金。
而黑市上,一条人命估计也就百来万。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所以不要期待别人去做英雄。因为这根本就是期待别人拿命来博取一部分人的谈资。
同时所有的三方和新媒体业务非常容易被收买,甚至有些还主动去求“收买”。
最近行业动荡。有些平台会主动安排中间人跟你联系:未来一年内如果对我绝口不提,就可以拿5万的封口费,什么都不需要干。
还有些平台如果你涉及负面,则是直接砸真金白银来搞定。
另外,这个行业某些新媒体把敲诈有问题平台这种“劫富济贫”的营生做的如火纯青,动不动开价50万删一个稿子,几乎也是行业众所周知的事情。
没有国家监管强势介入的情况下,对于问题平台,再有节操的三方做久了,能做到也就是躲的远远的。所谓独善其身。
投之家暴雷已经半个多月了。
7月初以来,国家开始强势介入P2P行业,利用各种手段稳住局面。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警方已经对P2P的平台的核心高管做了备案,护照什么都做不了备案。
基本上已经很难了。
既然跑不了,有问题就硬抗吧。
目前,监管部门要求有问题端倪的平台必须上报。
从业者圈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
某平台上表:抗不住了,请领导允许我。
监管部门回:不允许“困难”,办法总比问题多……
那么回头讲,这次危机到底严重不严重?
答:说严重蛮严重。但并非致命。
对P2P发展产生致命影响的是借款端的恶化。而借款的恶化本质是中国经济的恶化。
毕竟,P2P核心用户是个人、小微企业。和经营贷。
换句话讲,P2P不行了的前提是大家都不敢借钱消费了,个体户和小企业没有活路了。
众所周知,现在中国经济不太好,但还远没有上面说的那样。
换句话讲,这次危机的本质还是因为若干个问题平台的引爆,引发的投资端的信心危机。现在是大家短期不P2P了,以及不敢投进一步引发一些问题多的平台产生各种风险。
这种情况,对于市场的影响更多的是洗牌。
一部分问题平台被洗掉,为其激进冒进付出代价。
一部分投资人因为市场的波动牺牲,或者再也不敢进来。
另外,现金储备不够的平台也面临一定程度的重创。
但市场的根基,市场根本没有受任何影响。有人退出就会有小的、新的借款公司去填补。
事实上,到2018年,整个市场越来越有利于P2P的发展。
去年,产品——风靡一时,其本质就是一款没有官方审核借款资质的纯P2P。操作下来,线上借款需要非常旺盛,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
(1)横行;
(2)一些放贷人套路借款人,出现了10个G的事件。
(3)问题。
另一方面,互联网三方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和等的出现,去年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热潮。
现金贷的基本理念还是高收益覆盖高风险。但某种意义讲,也反应出线上纯信用小额放贷市场的可行性。
监管对于P2P的定位一直是,并且要求。如果这个行业有未来的话,目前阶段的、暗刚兑可能只是一个过渡期。
去刚兑之后的市场会怎么样,投资参考收益率又会怎么样?
什么样的平台,什么样的投资人,又是未来市场最大的赢家?
这个问题留给对于这个行业还有点信心的朋友。
最后,作为投资人聊两句。
投资款锁在车上非常难受,如果下不来,大家还是先安淡一点吧。
尽量不要去制造自己所投资平台的恐慌。
比如计划类到期后,平台信心不够的话,是退不出来……
信心这件事,力所能及的就是少说2句坏话,劝其他投友也少说两句坏话。
沉默是金。
在的路,网叔已经成了全民公敌,把投资人、新媒体同行,若干个平台老板全得罪了。
但为了活着,自己的投资安然无恙:
继续搬砖维稳……
叔有话说:
1、有任何问题,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网叔点财),后台留言,我会帮忙解答。
2、知识学习与进阶、、平台内幕,你想要的内容公众号内均有,带你从小白进阶为大牛。
3、大家普遍关心的平台,每周会深度分析几个,供大家参考。
作者简介:网叔,资深人士。独立,理性。热爱钱更在乎良善。闲来聊两句常识,骂几个混蛋,喝两杯小酒。网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兽请绕道。
关注网叔,微信公众号:网叔点财(wsdc2046),了解更多P2P资讯。
输入金额1-100元
打赏收益归作者所有,网贷之家不抽取任何分成。
金币(发帖回帖可获得金币噢~)P2P暴雷潮,这个雷你避过了嘛?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江南皮革厂倒闭了,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江南皮革厂倒闭了”,还记得这首如雷贯耳的歌曲嘛?至今传唱度还很高。近期互联网金融行业暴雷堪比此歌曲,42天,全国共有108家平台暴雷。众多投资者维权无门,一时间人心惶惶。
暴雷后各路人在做什么?
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最热闹的就是段子手。
“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分散投资,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台: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真是心酸又好笑,这么有才的嘛。真正的大佬们会告诉你分散投资是分散在股票、基金、存款、保险等方式。
(图片为维权现场,来源于网络)
有网友评论称:现在维权真是满大街,并且一个个训练有素,穿着统一的T恤衫,拉条幅,现在是不是做T血衫生意比较赚钱。段子手们捧着西瓜,吹着空调,看热闹不嫌事大,不过这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致富之路呀。
最惨的当属事发公司员工,老板跑路了,全部身家都投资在自家平台,工作也没有了。总结来说就是一边维权,一边被骂,还要一边找工作。忍不住同情你们,没有人比你们干惨了。当然这其中也有典型人物,永利宝的小编率先起义,用官方微博呼吁投资者报警,大概身家也投在自家平台了吧,评论里全是安慰,在这个雷声滚滚的夏日里,也是很暖心了。
最关键的人物当属投资者本人了,不禁想问暴雷之后能做什么?第一时间报警,然而警察立案之后迟迟没有回音。想去事发公司要个说法,路途遥远,公司也早已人去楼空,能搬走的东西大概都被员工搬完了。建立维权群,发现有很多比自已更惨的小伙伴,也只是寻求心理安慰罢了。更可恶的是,竟然有人利用维权群继续行骗,差评君称他的同事加入维权群后,群主呼吁大家集资请律师,拿到大家的集资之后,群主将全员禁言,骂了大家之后消失。在大家血淋淋的伤口上又插了一刀。什么都不做,对不起自已辛辛苦苦存的钱,做了却发现依然没有用,只能自认倒霉。
谁的责任?
北上广深无一幸免,全部暴雷。根据媒体报道,在6月1日至7月13日的42天里暴雷的平台涉及资金就达千亿,很想知道这些资金的去向,但大家可能也说不清楚。这么多平台暴雷,投资者损失惨重,到底是谁的责任?
P2P刚兴起的时候,各大平台几乎是野蛮式生长,各项法律监管措施也没有跟上,然而突然有一天要求你必须符合规范,导致很多平台觉得自已无法达到要求,就“自爆”了。多家平台暴雷给出的说辞就是监管趋严,网贷行业环境恶化,投资者信心不足。外部环境的压力的确有,但是平台也有很大的责任,平台坏账很多,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甚至很多平台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骗取钱财。也有很多人认为投资者贪图利益,结果失去本金,是必然的。
众说纷纭,各有各的说法。只希望投资者的钱能追回一部分,还存续的平台能加强风险控制能力,保证资金安全。
至于后续P2P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P2P爆雷潮留“后遗症” 引发信任危机
资金只出不入 债转规模飙升在p2p集中暴雷之后,投资人的不安情绪上升,提现和转让资金数量明显增多。有大型网贷人士透露,现在就是全力催收,争取资金最大限度地回笼。催收员最辛苦,催收的资金保证了平台的运转。据统计,截至7月31日,交易规模排名前50的网贷平台,待收余额共计4067亿元;仅7月29日一天,这些平台的资金净流出就达5.75亿元,且其中只有7家平台有少量资金流入。7月份网贷成交额环比骤降25%从六月份,网贷行业就开始频频暴雷,不断有负责人跑路,问题平台数量直线上升。网贷平台的集中暴雷也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声誉,投资人对平台的信任度下降。从第一网贷获取的7月份P2P网贷行业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P2P网贷成交额1425.65亿元,同比骤降61.26%,环比大降25.28%。有分析人士认为,初期出现的爆雷潮可能是个别平台的经营模式问题,如涉嫌自融、假标、庞氏骗局等。但频频爆雷,很多正常经营的平台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次的大规模集中爆雷正是行业的一种洗牌,把问题的网贷平台集中清理,正规经营的行业更应该小心谨慎,保证信息的透明度,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这次风暴之后是更好的发展。有人说,这次爆雷潮是一次非常好的投资人教育,毕竟国内投资人群体几乎都是不成熟的投资心态。一个成熟的投资人,首先不会把资金all in 在一个平台上;其次懂得高收益高风险;第三懂得为自己的投资决策承担责任,毕竟那是你自己的钱;第四,学会解读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变化。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window.channel_name.you1.id,
container: s,
size: '750,60',
display: 'inlay-fix'
else if(window.channel_name.you1.type=='union')
var cpro_id = window.channel_name.you1.
document.write('
数据加载中...媒体:严防P2P“雷潮”波及无辜 引发风险_网易财经
媒体:严防P2P“雷潮”波及无辜 引发风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严防P2P“雷潮”波及无辜 引发风险)
摘要:许多P2P平台到了今年前半年终于撑不住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7月9日,深圳钱爸爸、杭州PP基金均在官网挂出停止运营的公告,称受监管政策收紧、备案延期、投资人恐慌挤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平台出现回款延迟现象,平台将暂停运营。冉学东许多P2P平台到了今年前半年终于撑不住了,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7月9日,深圳钱爸爸、杭州PP基金均在官网挂出停止运营的公告,称受监管政策收紧、备案延期、投资人恐慌挤兑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平台出现回款延迟现象,平台将暂停运营。近期P2P平台连连暴雷,据不完全统计,不到10天已经有30多家平台宣布停止运营。上述两家平台均已经完成商业银行的银行第三方,深圳钱爸爸的存管银行是平安银行,杭州PP激进的存管银行是晋商银行。官网数据显示,两家平台的累计交易规模加起来超过700亿元。P2P平台的银行存款是一道坎,银行上线存管成本达几百万甚至千万的都有,银行对资质要求也比较高,业内有这种说法,如果能够迈过存款这道坎,那么离合规备案就不远了,因为上线存管比监管层规定的合规条件还要细。如果能够上线存款,平台存活下来的希望就非常大。最近关门清算的好多平台就是因为过不了存款这道坎,失去信心,关门大吉的。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截止去年年末完成银行存管的平台大约600多家,这在目前还在正常运营的不到2000家平台中,数字不算多。如果经过存管银行的平台都宣布停止运营,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个别平台的问题,可能是投资者对整个行业的信心松动。笔者发现公安机关在类似“案情通告”中对于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基本描述均是“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或者“涉嫌非法集资存款犯罪”,这表明了公安机关的基本态度,对现存的P2P平台负责人心理压力不可谓不小。更加可怕的还在后边,钱爸爸的公告称:“随着近年来国家宏观经济的下滑,互联网政策的收紧及备案延期,行业大规模负面爆发等问题,已对互联网行业造成了结构性的危机,整体环境下借款人还款意愿逐步下降,也让很多投资人产生紧张情绪,大量用户集中申请提现造成平台出款工作量增大积压,这直接导致了近期平台部分出借者回款延迟的现象。”这个公告中透露的一点,尤其需要重视:由于近期大量平台出现问题,导致投资者对网贷行业整体的信用问题产生动摇,可能导致全行业的信任危机,不论好平台坏平台,引发投资者集中挤兑,就可能引发整体的金融风险。金融业的流动运行类似水流,相互依存,相互连接,互金平台大面积出现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金融行业可能会面临风险,投资人信心动摇对于本就脆弱的股市、楼市的行情,对于某些资质差,风险大的小银行都存在负面影响。互金平台接二连三的出现问题,有一个很大的宏观经济背景,到了2018年,高层对于中国经济杠杆过高越来越担忧,过高的杠杆也已经开始严重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企业的盈利都用来还债,不能进行再投资,经济就会倒退,而且一旦出现一致的做空预期,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去年年末发布的《资管新规》开始严格执行,去刚性兑付,银行表外资产转表内,这是扎扎实实的去杠杆,市场资金面开始收紧,尽管看市场利率还不高,但是机构不会給资质差的机构钱,一些评级差的公司债出现违约,尤其是民营的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到如今还在不断出现风险事件。接着就是P2P平台,正规金融机构一旦不给资金,资金链就开始断裂。再加上国际局势发生动荡,近期中美贸易战打响,投资人对经济未来发展也产生一定的怀疑,不论股市、债市还是近期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国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会议,就是为了应对以上局势。尽管政策的不确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P2P平台监管政策已经延期三次,本次本来是6月份完成备案,许多平台为此付出极大精力和成本,但最终不了了之,这对行业和投资者心理造成不确定性,急需监管予以明确。
为稳定市场预期,布置下一步的工作,近日,人民银行会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召开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动员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安排,再用一到两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潘功胜强调,整治下一阶段工作极为关键,要聚焦重点业态、区域和机构,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从会议精神看,尽管层可定了互联网金融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但是更加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行业负面消息的加速传播,影响市场心理,波及优良平台,引发风险。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武_NF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8年,果真是轮回的10年,从1998、 2008 到现在,广东人最喜欢的数字8充满着不吉利,动荡频频,老百姓慌的一比。
  已经融入到了老百姓日常理财中的互联网金融(p2p),今年集中大爆发。雷声滚滚,天地色变。
  多少百亿平台纷纷爆雷,虽然说百亿非常之夸大,但是百亿的交易规模,要知道这是有多少投资人曾经上过这趟车,最后有人幸运下车,有人不幸运的没下车,就成为了最后的接棒者。
  虽然我没有去统计这些到底有多少规模,但是我知道,现在投资p2p的人基本上都是25-40岁的人居多,也就是说,是这些工作消费的主力人群的钱被爆啦。那么我们可以想象有多少家庭因此而心情不好,吵架,本来想撸个羊毛,最后被反撸。
  再加上现在的高房价,二孩,小孩教育的成本一直上升。瞬间就让这批中坚人群陷入一个财务的陷阱。难以自拔。
  我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只能在最后奉劝一下各位还在投资p2p的朋友们,以我对p2p这个行业的了解,雷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建立p2p平台的这些人,其实我们深扒一下,会发现,其实都不算是资深金融行业出身的,更不能说是资深金融风控部门出身的。那么你可想而知金融资产的本身质地会如何。
  而我们看p2p平台的营销,其实基本上都是电商的那一套,各家p2p平台都喜欢去招BAT的人员,特别是A的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p2p的运营手段风声火起。他们了解金融吗,抱歉,他们不了解。
  2、资产本身
  我们可以看到,能到银行贷款的,绝对不会到p2p来借钱,能走信托资管的,不会来p2p借钱,能有一定信用的,会在亲戚朋友借钱周转,不会来p2p借钱。所以,最后到p2p来借钱的都是什么质量。当然这个也不全是这样,但大部分都这样。
  3、投资人到底有多少资金是投入到了借款人,呵呵,有平台可能有80%以上,但是凤毛麟角,多数是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投入到了他认为需要钱的项目或者其它里面。
  另外一个,这些投入到借款人中到底有多少坏账率和逾期,各大平台说的0逾期,其实是骗鬼的,除非脑袋被驴踢了才会相信。那平台为什么还这么说呢,无非就是告诉你,我平台很安全。其实内里面到底是个什么鬼,只有实际控制人才知道。
  4、运营成本持续高企
  p2p发展的这些年,行业人员工资薪资高企,动辄百万年薪。其实呵呵。另外希望在p2p平台里面扒一层皮的人大把都在,卖平台技术的、撸羊毛的、做电子凭证的、云平台的、支付公司手续费、存管银行费用、媒体爆料的,各种各样的运营费用,其实这些都要谁来支付,如果有线下,高昂的销售人员提成。这些,投资人,你知道吗。
  还有就是资金空转,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平台里面有活期、月度、季度的产品呢,一方面是标准化产品,比较容易让用户选购,另外一方面就是资金错配,资产错配。而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平台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周转。我们知道,联璧金融为什么倒掉,就是因为周转资金跟不上,突然爆掉。而这些资金没有任何收益,但是需要支付投资人的利息,这个运营费用也是不小的。
  5、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cover掉这些资产呢,其实只有现金贷,而且只有远超36%利息的现金贷,才可能cover掉这个坏账成本。其它的,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扯淡的。
  6、所以如果你有一点判断能力,其实就知道,这个行业为什么会爆雷,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爆雷是必然的,只是早和晚的区别。
  7、还有人要说,这波是被温州人搞坏啦。其实你有知道吗,为什么这些平台都要卖身呢,是因为我上面说的这些原因,他们发现自己玩不下去了。所以希望能卖身赶紧撤,而且他们也都知道,新来的主也不会是什么善良的主,也是期望能尽快的度过那一段交割的过程,但是很遗憾,他们没躲过。
  所以这个行业参与的人,其实都清晰他们在做什么,但是,无法下车,因为资金窟窿已经形成,早晚都是个死,所以看看到底能拖多久。
  8、关于良性退出,这tmd就是一个大忽悠,扯淡,有很多自媒体还在为良性退出叫好,你们也不摸着自己的良心去看看,良性退出的退出计划是个什么鬼,动辄3年完成兑付计划,首期兑付1-5%。这tmd就是扯淡。这比直接跑路还恶劣。如果是跑路,那么经侦介入清算,然后兑付,投资人还能拿回来个20-50%。
  良性退出,反正都有窟窿,赶紧的转移资产,然后在那高唱,是因为行业原因而导致,然后在哪逍遥的装被伤害,其实tmd早就在笑,这帮sb,还不抓我,还让我逍遥自在,最后我拿钱逍遥的等着最后的最后,或许不用坐牢。
  9、关于行业自律,其实说白了,就是一群快要溺死的p2p行业从业人员,希望傻白甜的投资人继续的接棒,让他们暂时度过这波。
  其实真的你是在做p2p,说白了,你把投资人对应的投资去向说清楚,钱到没到借款人手上去,一笔笔的算好。哪些项目逾期。再怎么样,窟窿都不会很大。
  但是可惜的是,没人敢这样,为什么不敢呢,呵呵,不说大家现在也清楚啦。
  10、关于谁来负责,其实从行业本身和政策提出本身来说,我觉得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小企业需要快速的借款,他们可以承受更高的利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现有金融体系的一个良好补充,但是,不幸的是,这些都被利欲熏心的人给玩坏啦。
  11、关于责任,个人是觉得,重罚,无信不立,既然敢出来拿这个高薪,既然敢这么卷走投资人的钱,那么就需要承担什么样的风险。收益和风险匹配。这个总归错不了的。
  最后,说下,老百姓现在到底能投资什么,我要说的是,避险吧,缩头乌龟并不是什么坏事。银行5%左右的理财产品,定期存款产品。买了不就好了吗
  如果你还要和我说,5%太低,8-10%是基本的,我只能说,哥们帮不了你了,你自生自灭吧!!!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雷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