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已的钱存在银行,但我银行卡号不记得了怎么查询存在那个银行了,这种情况因该怎么查询钱存在那个银行

  其实这类情况的话&&是现实逼人把钱存银行的,因为工资是发在银行卡的,这也是常识吧?你不能避过这个常识。依法依规办事才是银行该做的,银行如果擅自处理存款,事后出现出现纠纷呢?评判该不该给将存款继承给老人,核查是否有其他继承人诉求和是否有遗嘱,这就是法院该办的。
  &我跟老伴相差十几岁,这是我的钱,但因为她比我小,所以让她去存的,用的她的名字,只是密码搞不太清楚了。我以为是她的生日,后来估计可能是用我的生日做了密码,阴差阳错没有取出来。我们上无父母,下无子女,我是唯一继承人。&王老先生虽然已近百岁,但思维却很清晰。
  就我个人而已,支持老先生,我觉得法律这方面的规定是不是该修改一下,否则这种忘记密码或是亲人突然离世的情况太多,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却拿不回来就给了银行,这种规定也的确是有点过分了。
  现在的银行正遭遇虚拟货币的冲击,我也喜欢支付宝,因为它用你银行活期储蓄的方式,支付你定期储蓄的利息,而且多两三倍,注意,不是理财的方式哦,不是理财的方式,不是理财的方式,重要的话说三遍,用你活期储蓄的方式,拿到你理财方式的钱。
  在支付宝接近或者将要接近资金上限的时候为什么不去跟他们解释,谈判,来行使监管的职能?而是事后才这个禁止,那个不行?是不是喝酒了?过后酒醒了才明白过来,才去阻止的?滞后这个词是不是这么来的?
  你这问得有意思,为什么还有人把钱存银行?即使再坏的人,也会有人爱,这道理你明白吗?关键看存储的用户是不是愿意存银行还是被迫的,支付宝表示,我就看着,我不说话每次我银行卡发工资,第一时间转到支付宝,为啥呢?你猜,你肯定能猜出来,就怕故意假装猜不出来。这个也是呵呵,目前为止,存钱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家里,一个人银行,支付宝也是经过银行转存的,所以,存到银行是没办法的选择。我也觉得银行有要求是对的,但这种证明关系的东西,我觉得并不复杂,有问题的是这种简单的事情,老百姓必须用两年跑无数次,花钱顾律师才能解决。这点普通老百姓谁受得了。
  让鲐背之年的老人独自到处奔波还在这说风凉话,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但愿你们老无所依。如果说银行不好为老人直接办理过过户,也可以给予适当正确引导,不作为就很可恨了。如果老人在奔波办理中过世,这个钱还有什么意义?然后钱的去向?
相关文章推荐存在银行的钱,真的会丢吗?_检察日报社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05版:法治评论
| 标题导航 |
存在银行的钱,真的会丢吗?
近期发生多起储户存款在银行“不翼而飞”事件,暴露了银行管理失范。银行难逃民事赔偿责任,而储户面对“贴息存款”等高额回报诱惑也须提高防范意识
2013年,广东中山一名储户700多万元存款被银行工作人员盗取。
图片来源:热点快报网
&&&&与购买其他理财产品获利相比,目前银行的存款利息处于较低水平,但把钱存入银行,仍然是多数百姓认可的最安全可靠的理财之道。然而,近期频频发生的储户存款在银行“不翼而飞”事件,却不免让人们对银行的安全性开始产生怀疑。1月16日,某网站以《存款“丢了”索赔“几乎不可能”》为题转载新华社的一篇调查报道被不断转发后,更搞得人心惶惶:“我存在银行的钱安全吗?以后还敢存银行吗?”&&&&&存在银行的钱真的会丢吗?丢了的钱还能找回来吗?找不回来的钱银行会负责赔偿吗?本报记者就此走访金融法律专家、银行业内人士及相关从业律师,对此类事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存款丢失事件频发&&&&&去年12月2日,人民网以《储户亿元存款被转走,中国银行一支行长被批捕》为题,报道了南京市民沈某的亿元存款在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两家支行被转走,涉案的昆山蓬朗支行原行长周某被检察机关批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两天后,人民网又以《中国银行再遭投诉,多储户巨额存款被莫名转走》为题,报道了多名储户巨额存款被中国银行苏州分行违规转走。这两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今年1月15日,新华社“新华视点”刊发以《42名储户9500万存款丢失,多地银行存款屡失踪》为题的调查报道。报道称,近日多地银行存款频频“失踪”:浙江杭州42位银行储户放在银行的数千万元存款仅剩少许甚至被清零;泸州老窖等知名企业存款也出现异常,近3个月就有存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的5亿元不知去向。&&&&&记者发现,存款在银行失踪的事,并不是近年才有的新鲜事——&&&&&2005年5月,湖南省衡阳市的胡某将1500万元以单位的名义存入工行湖南衡阳白沙州支行,两个月后,发现这笔存款被人冒领。&&&&&2008年6月,浙江省台州市的张女士存入工商银行江苏扬中支行900万元,不久她去银行查询,却被告知900万元已被人用U盾通过网上银行业务转走。&&&&&2011年4月,辽宁省沈阳市的赵女士在中国银行辽宁省盘锦市兴隆大街支行存入1000万元,一个月后,发现自己的账户只剩下1元。&&&&&2013年11月,浙江省义乌市的刘先生在某国有银行宁波奉化城东支行存了250万元。最近,他发现自己的存折账户上只剩4元。&&&&&那么,这些丢了的存款,能否索赔追回呢?在前述新华社报道,一位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实的情况是,‘几乎不可能’”。有网站在转载这篇报道时以《存款丢了,索赔几乎不可能》做标题,一时间网上网下一片躁动——“银行怎么会这么不靠谱?难道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存银行都不安全了?”&&&&&失踪的钱去了哪里?&&&&&记者对以上公开报道的存款丢失事件逐一细究:南京沈某的近亿元存款,是被昆山蓬朗支行原行长周某分别转给了邱某和苏州的一家商务会所;湖南省衡阳市的胡某的1500万元,冒领人是白沙州支行行长的弟弟吴某;而转走浙江省台州市张女士900万元的,正是银行营业部的主任何某;将辽宁沈阳赵女士1000万元转走的是兴隆大街支行的行长李某……&&&&&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郭华,曾担任过多年中级法院经济审判庭法官,有丰富的经济案件审判经验。他分析,储户在银行的存款失踪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银行工作人员通过内部违规操作,将储户的存款转入他人的账户;二是银行工作人员与企业公司等人员勾结,储户存款并没有进入银行系统而是直接挪作他用;三是储户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忽悠下,存款变成保险理财等产品,如果不能保本获利,有可能会亏本;最后一种情况比较常见,不法分子通过攻击网银或者通过伪造银行票证甚至伪造银行卡等方式盗取储户存款。前两种情形中,有些是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偿还个人债务挪用储户存款,更多的情况是,有的银行为了获取高额中介费、手续费将储户存款直接转给需要用钱的企事业公司或个人,甚至参与民间借贷,在银行系统外“体外循环”。“体外循环”的运作方式是银行利用资金周转中的时间差,“拆东墙补西墙”,将储户的存款转给其他用资人。如果周转不灵到时无法补上,就会出现储户取款时发现存款不知所踪。&&&&&郭华介绍,过去,银行业务就是存款、取款、外汇等业务;现在银行业务范围越来越大,既可以代理各种理财产品,也可以代理保险业务。这种混业经营的状态,对银行在管理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存款失踪事件频频发生,既有银行为了追求规模盲目扩张而制度规范没有跟进的原因,也有银行使用的技术远远落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因素。如有的银行柜员机因存在系统缺陷不能识别出伪卡,导致客户存款被盗。此外,银行过分追逐效益忽视对客户利益保护,不断追逐金融创新而忽视金融安全带来的风险,而对于这些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应有的防范,从而导致银行资金不断出现不安全的问题。&&&&&存款丢失,责任谁担?&&&&&存款在银行“蒸发”了,责任由谁承担呢?郭华告诉记者,“银行与储户属于平等民事主体或者市场交易主体,对于储户不存在过错的,银行没有尽到最大安全保障职责的,应当由银行承担全部责任。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存在误导客户,而储户为了追求额外利益造成的损失,应当根据银行与客户之间交易的地位及其过错程度来确定各自承担的责任。对于银行工作人员即使是所谓的银行‘临时工’因违规操作造成的,即使构成刑事犯罪,也应先由银行对客户承担责任,再由银行进行内部追偿。不应也不宜采用所谓的‘先刑后民’,等待涉案款项追回后再进行民事补偿。”&&&&&“银行与储户间的存款纠纷情况十分复杂,每一个案例都要看证据,依据过错原则划分双方的责任。用一句‘存款丢失,索赔几乎不可能’一概而论作出判断,并不客观,而一些媒体不认真调查就把这个判断做成醒目标题,耸人听闻,同样是一种缺乏职业精神,对公众不负责的态度。”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爱文说。&&&&&“正常的取款存款,出现丢失储户存款的可能性很小。即便出了问题,只要银行与储户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存款关系,银行一般难辞其咎。”据李爱文介绍,早在1997年,最高法院就发布了《关于审理存单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对金融机构与存款人之间产生的存单纠纷的认定与处理作了详尽规定。比如对“持有人以真实凭证为证据提起诉讼的”情况,处理办法是“如金融机构不能提供证明存款关系不真实的证据,或仅以金融机构底单的记载内容与上述凭证记载内容不符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应认定持有人与金融机构间存款关系成立,金融机构应当承担兑付款项的义务”。&&&&&在近期曝出的多起存款在银行“不翼而飞”事件中,记者发现,情况似乎并不那么简单。这些储户都觉得自己横遭噩运,但细究每一起事件的来龙去脉,就会发现这些事件又有极其雷同的异常。比如,储户往往是由朋友或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存款数额畸高,动辄一次存入几百上千万元;存钱的银行很多都不是在自己生活地;去存款时接待人几乎都是银行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向他们许诺的利息远远高于银行的正常利息,甚至有人存款刚入银行,当场就会收到银行的返点……不少储户还提到“贴息存款”这个词。&&&&&某商业银行上海总行法律合规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贴息存款指的是除去原有的银行利息外,另外根据存款金额给予储户的利息部分。这是一些银行为了高息揽储而采用的违规行为。储户受高息回报诱惑时,也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资金可能处于高风险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储户也可能会承担一定责任。&&&&&“失踪的钱找不回来的情形也确实有可能存在。”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红一说,“从民事角度看,如果是合同纠纷案件,现有的审判思路是按银行和储户各自过错比例分担损失,储户过错大,得到的赔偿自然就少。如果是侵权案件,由于不同法官对侵权责任法第34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的理解不尽相同,可能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只有在法院认定银行工作人员行为是‘执行工作任务’构成职务侵权时,银行才承担雇用人责任,对储户进行赔偿,否则由涉案银行工作人员个人承担责任。如果银行工作人员无力赔偿,储户损失则难以弥补。如果是涉及银行工作人员盗窃、诈骗等刑事犯罪导致储户受损的‘民刑交叉’案件,一旦涉案犯罪嫌疑人在逃案件迟迟未能侦破,而纠纷处理时又固守‘先刑后民’原则(即先处理完刑事案件后才处理民事纠纷),储户有可能长期得不到赔偿;另外,实践中有些储户持有的合同因银行工作人员刑事犯罪原因被判定无效,银行也不承担责任,而由涉案犯罪的银行工作人员承担个人责任,犯罪人如果将钱财挥霍一空,储户的钱就找不回来了。”&&&&&完善立法,加强内控&&&&&“现在有关银行方面的法律法规,多数是由金融部门参与起草的所谓部门立法。部门立法必然带来对部门利益的过分保护问题。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即使存在一些保护客户权益的条款,多数也是原则性的,甚至宣言式的,可操作性不强。”郭华说。&&&&&“这类案件最大难点就是举证问题。在审判实践中,法官遵循的是民事诉讼‘谁主张谁举证’原则,而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具有准公共属性。银行对于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远高于一般企业,银行具有高于储户的交易地位,其责任构成中除了一般的民事责任,应该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法定责任。仅从民法角度判断银行责任,不利于促使银行提高技术,增加安全性的需求。”王红一介绍说,目前许多国家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采用的是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应该增加相应的条款,更注重保护储户利益,加大银行责任,以符合规范和发展金融行业的要求。”&&&&&郭华也提出,只有加大银行的法律责任,才能促使银行不断提高管理与检测水平,加强系统技术更新与安全设备的投入,不断促使银行减少资金流动中的漏洞以及降低银行和客户的风险。如果允许银行推卸或者推脱责任,其存在的风险不仅不能降低,还会导致银行在此方面更加放松管理与防范,给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机,最终对银行和客户均不利。&&&&&“在每一起存款失踪事件中,都能看到银行管理存在的漏洞。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才可能从源头上杜绝银行存款不翼而飞事件的一再发生。”一位业内人士说。&&&&&“把客户的资金转到外部,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里根本不可能发生。”某国有银行新加坡支行的一名职员告诉记者,中行苏州支行储户亿元存款被转走事件,他们银行也已经通报。但这种事在新加坡几乎不会发生,因为一是法律比较健全,二是银行内部管理十分严格。比如,每笔大额款项出入都要有两人当面和客户确认,执行交易时也需要两人。客户的所有文件监督人员都会再次检查,如有任何差错都计入个人的绩效考核,轻则影响奖金,重则影响饭碗。银行从业人员一旦出现污点,在本行业就没法做下去了。因为用人单位聘用人的时候会查询前雇主的评语、信用记录等,稍有嫌疑都不会用。再如,理财人员上岗前要考若干执照,监管审核通过才行。执业过程中,除了本支行的审核,管理部门有专门的监督人员对所做业务进行合格检查。监管部门还会经常暗查,检查是否有违规行为。&&&&&“新加坡犯罪成本很高,银行违规事件很少。客户可以随时投诉,写个邮件给金融管理局很方便。如果属实,银行也会受到处罚,严重的会被停业。所以人们对合规经营的理解不是嘴上说的。”这位职员说。&&&&&“银行基本上是安全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的存在。”一位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储户,到银行存款一定要在银行场所内,在银行的营业时间内进行,不要轻易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高利息产品的推销;对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各种存款形式,更要提高戒备。银行卡里的钱怎么办
如果你家里人知道有钱存在银行里,就可以去公证处开一个查询银行存款函,查出你在银行的存款,然后去公证处开继承公证书,或者走法院请法院判决遗产由谁继承,然后去银行过户。当然如果你家里人并不知道你有存款,也可以提出要求查询银行账户。法院和公安都可以查询你在银行的存款。
问题是,大部分法院或者公安都只查询你在当地的存款,比如你在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存了1万,户籍在江西。你去世了,你爸妈想起来了在江西去查询,工商银行一般也只反馈你在江西的存款情况。很多银行是不会反馈你在外地银行的存款情况的,那么你父母就不知道这个钱了。当然除非你父母特别要求银行查询。而且得一家一家银行全部查遍。工行的就不知道你在农行的钱,也不知道你在中国银行的钱。
顺便说下,如果你的父母要求本地法院或者公安去查询你在外地的存款,但是又不能提供具体你在那家银行有存款的线索,一般法院或者公安都会拒绝,因为根据查询要求,必须要两个以上司法人员到场查询,这个太麻烦了银行各种情况分析。
首先,在假设下,意外死亡并且家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账户上的钱会成为睡眠存款,不会有人主动通知你的继承人,理论上这些钱是待分割的遗产,但根本无人领取也就归银行所用,实际上就等于收归银行;
展开剩余80%
在有人知情(希望是继承人)且银行卡(存折)、密码俱全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网银、ATM机或到柜台领取,银行甚至不作任何实质上的审核;
在继承人知情且已办理死亡销户、上缴身份证,又不知道银行卡、密码的情况下,必须所有继承人到公证处办理公正手续才能领取,这意味着卡内金额甚至有可能不足以支付公正费用》(注意各银行内部规定不同,有些银行甚至连法院判决书都不认,而公证处不同于法院,它的收费标准可不低);
在情况3中银行卡余额不抵公正手续及交通、误工等各项费用时,选择放弃领取卡内余额而转为睡眠存款,回到情况1,这也是绝大多数家庭可能遇到的情况。所以,如果存款数目不大,在考虑到各种情况下,钱实际上是被银行吸收了。如果数目大的,就得开各种证明,证明“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但是天朝的办事效率你懂的。而且以上基础还要建立在亲人知晓有这笔钱的情况下。
支付宝和微信里的钱怎么办
小伙伴们在议论时,还列举了诸如支付宝、QQ登记注册时的协议。八豆研究发现,根据这些大家平时并不曾细读的协议,遭遇“意外”的网友家属想拿回网上遗产,还比较困难。
比如,《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四部分第三项第5条就规定:“为了防止资源占用,如您连续12个月未使用您的支付宝登录名或支付宝认可的其他方式登录过您的会员号或账户,支付宝会对该会员号或账户进行注销,您将不能再通过该支付宝登录名登录本网站或使用相关会员号或者账户。如该会员号或账户有关联的理财产品、待处理交易或余额,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请您按照支付宝提示的方式进行操作。”
与此类似的还有微信、QQ等账号,比如在《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第七款第二和五条就规定:“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用户完成申请注册手续后,仅获得微信账号的使用权,且该使用权仅属于初始申请注册人。同时,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微信账号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微信账号。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通过受赠、继承、承租、受让或者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微信账号。”“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以免造成资源浪费,由此带来的任何损失均由用户自行承担。”
这条协议,大家注册时都会点击“同意”,但基本无人仔细阅读。
由此可见,拥有支付宝且突然去世的用户,按照协议规定,里面的钱将会一直被动地冻结在该用户的账户里,等待着他(她)的亲人来认领,且理论上,支付宝“会协助您处理”。但在现实生活中,支付宝如何协助你,在世的亲人如何知道这个有钱的账户,还是个未知数。
同样,作为微信、QQ、微信公众号等工具的 “初始申请注册人”,如果去世后,按协议规定,所有权归腾讯所有,且“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这个号最终会被腾讯回收,那相应的微信钱包又会面临何种命运?也是个未知数。
金融学教授的建议
广东某高校金融学教授称,根据有些协议的规定,一些账号可能会在长期未登录后被收回,甚至注销,那么钱的归宿在哪里,现在确实没有明确的规定,面对新生事物,法律也有滞后的地方。
“我倒是建议立法,上升到法律层面来,在一定时限里已被注销的账号,里面超过一定的金额,平台提供方应主动联系当事人,或者定期公布。”该教授解释称,瑞士银行向来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著称,但在今年上半年,瑞士立法机关修改了有关银行内“被遗忘”的资金的相关法律条款,瑞士的银行家们不得不打破“保密”制度,在互联网上公布了一份约2600人的名单,希望通过此举为那些被遗忘在银行里的存款寻找到主人。
公证处:互联网公司要修补BUG
南京公证处相关人士认为,这个问题有两种情形,一是支付宝或者微信等账户持有人突然离世,家人知晓其账户里有资金,该怎么办?另一种是账户持有人突然离世,家属不知道其账户里还有大量资金,这该怎么办?
先说第一种情形,国家目前对于“虚拟财产”还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法律界也没有定论。主流观点是依照《继承法》,对具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不可以继承,如个人聊天工具QQ、MSN、网络ID等。而没有人身性质的网络遗产则可以继承,如网上店铺、作品版权和游戏币等。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太难。
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形,南京公证处相关人士认为,这就需要互联网公司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和自律。办法有三:一是互联网公司针对这种情形,设立专门账户保管,然后积极寻找账户持有人或者家属,但有弊端,前提是不能与公司自有账户混合,防止新问题出现,比如说某一天互联网公司倒闭,资产混合导致去世用户账户资金流失;二是互联网公司主动与银监会或者人民银行第三方网络金融管理部门联系;三是在公证处办理提存公证业务,并积极寻找持有人或继承人。
我们要如何防范
在网络投资和理财愈发兴盛,但是立法和监管制度尚未健全。又如何防范上述情况发生?
提前做好账户信息档案。将你投资的理财网站和平台的账号和密码进行备份,并告知一位至亲的人(父母、子女或另一半)。
网络理财或投资时,信息一定要真实,最好使用真名,真实的信息在以后的沟通中更容易占有利位置。
P2P平台投资,网站通常有一份电子版投资协议,在投资之后可以自己打印一份备用,无论是用作法律维权或者其他用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我爸爸把钱存在银行,现在把钱全部取了,我哥哥在拿我爸爸的身份证去去银行查存了多少钱。请问工作人员_百度知道
我爸爸把钱存在银行,现在把钱全部取了,我哥哥在拿我爸爸的身份证去去银行查存了多少钱。请问工作人员
告诉我哥哥吗?...
告诉我哥哥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280
获赞数:484
把户口本也拿去啊,证明你哥是你爸儿子。然后银行会问你爸怎么呢,也要如实回答,银行会看情况的。
我爸已经去世了,就是不想让我哥哥知道他有钱,他在世把钱全部给了我弟弟。我想问一下,这样我哥哥把手续带全,也可以问到我爸爸存了多少钱的事吗?
你是弟弟吧?
还是夹在中间?
银行卡有找到吗??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宗教类行家
采纳数:928
获赞数:6680
坚定的佛弟子。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管理学院民工家属系
查不了。这个必须是本人拿着身份证到柜台才行。或者直接拿卡用密码到柜员机上查。
采纳数:378
获赞数:918
只有本人持有效身份证到银行柜台才能查询个人帐户信息,其它个人无权查看
liutianfu_sz
liutianfu_sz
采纳数:22
获赞数:24
擅长:暂未定制
知道密码可以查,甚至可以直接拨打银行电话查询。否则需要本人才能查。
有密码有身份正就可以
其他4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国家真的允许银行倒闭了 但你知道你的钱怎么办吗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近,银监会正在加快推出破产条例,这意味着银行不倒的神话即将成为过去。所以,你千万不要以为不做投资不理财,你的钱放在银行存着就很安全。现在连国家都允许未来银行破产倒闭了,你存钱的思维也必须跟着改变。
  银行破产处置方案即将落地
  8月8日,九寨沟发生了地震,很快地震这件事把另外一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淹没了。
  那天,有消息爆出银监会正在起草《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这件事,其实真的是一件重磅级的事情。
  消息的内容是加快推出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条例,换个说法,也就是关于商业银行也可以申请破产以及破产后出现的纠纷怎么处置的条例。
  早在今年5月时,银监会公布的《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中就已经提到银行破产风险的条例,也就是说快的话你能在今年看到商业银行破产的处置方案了。
  很快吧,没剩几个月的时间了,而且银监会表示到时会在条例里面考虑使用终止净额结算权力。
  所谓终止净额是指在双方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尤其是商业银行出现破产情形时,商业银行有权提前终止双方之间的所有交易,并对所有被提前终止的交易进行净额结算。
  就是商业银行经营出现问题,资不抵债了,它在申请破产后,可以提前把所有正在交易的业务都终止了,进行清算。
  什么理财还没到期啊,什么贷款还没到期啊,统统没用,只要破产都可以提前终止。
  出来混还是要还的
  很多人不了解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作为一个存钱的金融机构,怎么会破产。
  其实,商业银行就是个中间商,吸收储户的存款,支付存款利息,然后把这些存款再贷出去,收取贷款利息,从中赚取利差,只是后来渐渐地衍生了很多更为复杂的。
  但是它的根是不变的,存款就是它的负债,贷款就是它的资产,既然是一个经营性的机构,就可能存在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的情况出现,只是一直以来政府都在兜底而已。
  在经历了08年的次贷危机后,各国央行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利率调到低得不能再低,不断放水,向市场投入大量货币。
  这就苦了我们普通(,)啊,这原本辛辛苦苦打工赚钱,就是想放在银行生点利息,结果当时利率这么低,存了等于没存。
  而对于举债的人来说,都在偷偷窃喜,借贷成本那么低,钱又多,想怎么借就怎么借,借一年都才那么点利息。
  结果,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断加杠杆,不断举债,通过债务驱动经济发展,渐渐的形成了现在这个毒瘤模式:实体经济没多大起色,钱又多到可以不断借新填旧,靠着央妈放的水,滋养金融业。
  要不然看看今年全球最赚钱的企业,在第一名苹果之后,就是中国四大行了。
  老百姓没多大受益,反倒肥了一大帮金融机构。
  但是,你以为央妈放出去的水就是泼出去的水,不用收回吗?不可能的,现在美联储要把放出去的水慢慢收回去了,央妈今年也在逐渐收回这些水。
  要知道,央妈放给金融机构的水都是这些金融机构的负债,如果到期了,央妈可是要连本带息都收回去的。
  而一直以来,依靠金融业的膨胀,很多人不思进取,沉迷在货币宽松这颗大毒瘤上,企业靠着举债生存,金融机构靠着央妈放的水随意放贷,习惯安逸的日子后,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
  不过风水轮流转啊,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的,欧美经济在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一直处于走出泥潭的阶段,如今开始有点复苏的味道,但自己也得活,不会给太多机会给我们。
  另外由于长期缺乏品牌创新和投资过热的问题,很多企业经营不善,产能过剩的现象很严重。这两年开始出现企业破产老板跑路,商业银行给这些企业的贷款收不回来了。
  但商业银行跟央妈借的本息要还,百姓存款和利息也要还。
  运气好的商业银行靠着之前赚到的利差收入,还能撑一撑,运气不好的可能由于大量贷款跑路或者来个储户挤兑,就只能等着破产了。
  这些看似风光的金融机构,底子里其实现在都是一个个随时都会爆炸的债务坑。
  现在银监会怕的就是出现这些情况,如果都要政府兜底,到时候把政府也拖爆了,银监会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监管层当然很清楚,不能为了它们而造成更严重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只能让那些该破产的商业银行破产,而破产就只能按新规矩办。
  救赎,到底有多大用?
  其实早在次贷危机之前,国务院就开始酝酿要制定破产的条例,历时两年时间,在各种争议中基本成稿。
  但是当时全球金融危机蔓延,而引爆点正是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为了稳定市场信息,国家不想因为银行破产条例引起国内恐慌,所以就中止了。
  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在去年底今年初央妈开始收紧银根后,市场上关于商业银行的各种问题又开始暴露在我们的眼前了。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发生,比如有人觉得银行大连分行的存款利率高,可是存进去大额存款却被质押冻结了,估计自己挂了还拿不出钱来。还有什么招行金葵花高净值客户存款不翼而飞。
  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到底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谁能知道呢,又不是内部人员,新闻也只是一笔带过。反正让吃瓜群众一脸懵逼,只能以后小心点咯,不要随便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不过我认为,接下来同类的事情,可能在全球央行货币收紧的浪潮中会不断的发生,特别是发生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商业银行。
  其实近年来,各大媒体已经早早就有风声传出,商业银行破产条例将继续起草完善,而在此之前,《存款条例》在2015年已经开始实施了。
  现在,银监会已经嗅到了一丝的气味,要把中止已久的商业银行破产风险处置快马加鞭的完成。
  一旦处置方案出来了,代表了在国家层面已经同意商业银行进行破产处置,那你的存款要怎么做才会安全,你知道吗?
  按照《存款保险条例》的相关政策,在商业银行破产后,只有受到存款保险额度保障的部分才能赔偿,即最高赔偿50万元,超过部分只能按照剩余清算财产中,按比例给予赔偿。
  所以,50万元之内的存款,商业银行破产基本上是不受影响的,如果你的存款高过这个数值,如果真的出现一堆商业银行申请破产的时间点,就可能需要考虑分散存款了。
  当然,存款也要找安全性较高的商业银行,不要因为地方性城商银行利率高,就一股脑的跑去存款,他们的风险比传统的四大行要高多了。
  而且四大行的存款规模足够大,再不济,政府也会兜底,不然以四大行的体量,一旦出问题不兜底,就变成下一个雷曼兄弟了。
  同时也要警惕这些易爆银行的理财,一旦他们破产了,就会被提前进行终止和清算,能不能兑付都是个问题,一不小心就成了打破刚兑的刀下亡魂。
  当然,对于允许商业银行破产也不用过于紧张,毕竟在市场化的情况下,美国等一系列国家都是允许商业银行破产的。
  08年次贷危机就是个例子,破产的还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而且在09年美国就有超过140家银行破产。
  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学会武装保护自己,既然躲不了,也不能硬生生的趟浑水。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菜鸟理财
(责任编辑:王姝睿 HF059)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国家真的允许银行倒闭了 但你知道你的钱怎么办吗》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记得银行卡号怎么补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