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IPO是哪个六大事务所IPO

小米IPO是哪个事务所做的_百度知道
小米IPO是哪个事务所做的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金融类认证行家
金融类行家
采纳数:325
获赞数:1527
经济学学士,通过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从业证书,4年证券从业拥有丰富的证券经验,3年的私募股权投资经
律所:世达国际律师事务所;会所: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小米集团香港上市,联席保荐人为中信里昂证券、高盛、摩根士丹利。
为你推荐: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米雷军提2000亿没有公司估值引争议 若IPO上市成功将成中国首富-八八伍财经微信扫一扫,然后点击屏幕右上角的分享按钮小米雷军提2000亿没有公司估值引争议 若IPO上市成功将成中国首富来源:885财经
14:45:58收藏(0)点赞(0)摘要:小米雷军提2000亿没有公司估值引争议,目前,小米科技(下称小米)已为其即将到来的上市选定高盛和大摩这两家投行作为主承销商,若IPO上市成功将成中国首富...  小米雷军提2000亿没有公司估值引争议,目前,小米科技(下称小米)已为其即将到来的上市选定高盛和大摩这两家投行作为主承销商,若IPO上市成功将成中国首富;那么此前与格力董明珠的对赌将谁胜谁负呢,悬念再起。  对于上市,小米公司内部人士称:“目前公司尚未确定上市时间及地点,只是在做前期准备。”  虽然小米上市的具体细节还未敲定,但毫无疑问,一旦小米上市,其估值和规模都将大幅提升。  而在5年前,雷军和格力电器(下称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许下的一场10亿元的赌局轰动业界。对于谁输谁赢,外界也一直议论纷纷。如今双方赌约期限还剩一年,格力还是那个格力,而小米却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小米。  小米冲刺IPO  高估值引争议  近日有消息称,小米最早将于2018年下半年进行IPO,挂牌地点或选择香港。业内普遍认为小米将带来一场可受全球瞩目的IPO。消息显示,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在内的数十家中外投行,都参与了这场激烈的承销商资格竞逐,并且参加的承销商数字可能会继续扩大。  不过小米方面并未过多对此事进行评论,其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处于(上市)筹备阶段。”  此前,小米已进行了多轮融资,2014年12月份,小米完成第五轮11亿美元融资,彼时,小米估值为450亿美元。而如今随着小米上市的消息传出,其估值方案也在业界传出了多个版本。一些投行的方案对其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有消息称,雷军于去年11月份与投行接触时提出了2000亿美元估值的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按照这一估值,成立仅8年的中国本土企业小米将有望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如果顺利上市,其亦或将成为今年全球规模最大首发上市的科技公司。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小米靠什么支撑2000亿美元的估值提出疑问。  将小米的市值、营收与国内互联网巨头百度来比较:1月16日收盘,百度的市值约为878亿美元,而小米上市后如若能达到2000亿美元的估值,则将是百度的2倍之多。百度前三季度营收为612亿元,全年有望超过700亿元。而小米即使在2017年完成1000亿元营收目标的情况下,其营收也仅为百度的1.5倍。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既没有高营收,也没有高利润,小米拿什么支撑这一估值?  不过,如若小米成功上市,其无疑将掀起一场造富盛宴。数据显示,目前雷军为小米科技的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为77.8022%。如果上述2000亿美元为投前估值,那么持股比例为77.8%的雷军身家将超过1556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  董明珠和雷军对赌  谁是赢家?  随着小米IPO的速度加快,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也频繁被市场提及。不过谁输谁赢,业界还未有定论。  2013年年底,雷军和董明珠以10亿元为赌注,赌5年内小米的销售额能否超过格力。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4年,两位大佬和其背后的企业之间暗战不断,却谁也没有退让的意思。然而,距离两者赌约的到期也仅有1年。  从营收来看,小米曾公布其2015年营收为780亿元,但其并未公布2016年营收情况。2017年年初小米直接宣布其全年营收目标为1000亿元。小米一位发言人称,小米2017年营收业绩有望突破1000亿元。  而格力电器2016年营收为1101.13亿元,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格力电器营收达到约1500亿元。  家电业专家刘步尘表示:“董明珠曾表示格力每年营收增长比例为20%,其2017年如若达到1500亿元的营收,那么格力在2018年的营收将达到1800亿元。而今年小米的营收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单从营收规模来看,小米目前与格力电器相差很大。那么,最终可能是董明珠赢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小米一旦上市则估值有望超过1000亿美元,甚至达到2000亿美元,其更有成长性。  “目前格力的营收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依靠空调产业,其智能设备等新产业还在培育之中。从未来的市值和规模的成长性来看,小米更胜一筹。”刘步尘认为。  当初雷军与董明珠定下赌约时,小米的营收约300亿元(2013年),而如今小米的营收若能达到1000亿元,则是4年前营收的3倍之多,小米与格力在营收上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产业经济观察家洪仕斌告诉记者:“如果小米IPO成功,则其市值将远超格力。而IPO成功,也将助推小米在产业上的扩张,给小米的规模提升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此外,多年来格力一直发挥稳定,其智能设备等新兴产业也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ipo的发行要求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核准已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  3、公开发行的股份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4、股本总额超过4亿元的,公开发行的比例为10%以上。  5、公司在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IPO对股市影响  第一、强化了股市的融资色彩。虽说不能实现融资的股市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但是对长期以来过分重视融资的市场而言,就应该区别对待。据统计,近10年A股市场的融资是现金分红的1.76倍。尽管近两年市场通过IPO融资的数额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但是再融资的现象却持续升温。在前十个月时间内,再融资金额达到了IPO金额的2.81倍。约有46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再融资预案。预计抽血达到1073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市场稍有回暖,一些再融资大户又开始进行圈钱活动。如在本月27日,中国平安(601318)一项不超过260亿元的可转债募集计划通过了审批。前一段时间,民生银行(600016)发行的200亿可转债也通过了获准。面对这样一个股息率较低的市场,融资现象却频繁出现,试问A股的吸引力何在?若IPO重启,只会A股的融资现象推向新的高潮。  第二、打击了股民的投资信心。股市必向下!随着利空政策的陆续推出,股民的持股信心也必下降。  第三、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IPO重启难免会牵涉到不少的问题,如股票的“三高现象”、部分企业力求上市而出现造假的行为等等。假设一家企业上市前的PE值约15倍,而未来三年公司的净利润会以30%的增速增长。也就是说,股民以15倍左右的PE长期持有,未来仍可取得不错的收益率。然而,该股上市后就得到了热炒,PE值飙升至50倍的水平,严重透支了企业的增长预期。这时,股民选择买入并长期持有,亏损的概率相当大。因此,在缺乏严格监管的前提下,IPO重启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价值投资的本质。  第四、助长了利益输送等关键问题。谈及此点,我们很容易联想到IPO的四大辅助机构,分别是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IPO咨询机构。从细分工作来看,证券公司主要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对公开发行募集文件进行核查,并出具保荐意见等;律师事务所主要对发行上市相关法律问题出具法律意见;会计师事务所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盈利预期等作出专业意见等;而IPO咨询机构对企业融资服务、引入战略投资者等相关问题提供服务。以负责证券发行承销工作的机构为例,承销费用属于机构争取的主要利益。也就是说,承销费用越高,机构取得的利益越大。  根据资料显示,主板和中小板市场的承销费用约5%,而创业板企业IPO的承销费用约总募资额的3%。如果机构通过某种方式实现企业的超募现象,则机构获得的承销费用会随之增长,利益输送也就由此产生。另外,股市“寻租”现象也是导致上述问题的逐渐恶化。甚至出现一种现象,如部分企业不符合上市的条件,却通过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顺利IPO,最后实现圈钱的目的等等。  更多精彩财经资讯尽在作者:巴巴五,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885.com/a/164254.html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有好文章,并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报道,请告诉我们!关注《八八伍财经》公众号,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投资脉搏相关文章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共条评论热门词条热门推荐热门要闻财经网红金价做空需谨慎!三大重要因素将轰炸市场?有投资朋友找到我,说自己刚进入这个市场不久,跟着别人操作几次之后小赚以为这个市场很好赚钱,但之后就是一直亏损现在连本带利已经亏了几万美金,一发不可收拾黄金走势分析及建议及K线图常见见底信号详解山高不厌攀,水深不厌潜,学精不厌苦:学无止境!经验靠总结,...特朗普表示特金会如期举行避险消退下周黄金走势预测6月2日讯周五现货黄金开盘在1298.51美元/盎司,鉴于...进场就错下单就亏,要怎么才能赚钱呢?一些亏损的投资者总是无法忘记过去,在进行新交易时总是想着这次我要将以前的亏损...财经学堂12041149112014911523174621151916分享到朋友圈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小米IPO最新消息:保荐人是谁 小米上市哪些股票或受益?_牛仔网 > 小米IPO最新消息:保荐人是谁 小米上市哪些股票或受益?小米上市近在眼前,最快5月初提交IPO申请。最近几个月来,有关小米即将上市的消息反复传出,从各方面迹象看小米的确准备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就看何时在何地、价值几何了。25日的小米6X发布会上,当雷军宣布小米董事会作出重要决定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要宣布上市了,结果是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超过5%。据《香港经济日报》最新报道,小米最快可能在下周也就是5月初,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其实上周就有港媒报道,小米最快将于5月初赴港上市。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最近也明确表示,小米、蚂蚁金服都会在香港港上市,而如果小米不在港上市,它会感到惊讶。另有报道称,小米还在同时考虑以CDR(中国存托凭证)的形式,在内地同步上市。对于小米上市,很多人更关心的还是市值和估值,说法也是不尽相同,港媒称小米估值可达650-700亿美元,还有说法称小米有信心将自己的估值做到1000亿美元以上。关于小米赴港上市的传闻甚嚣尘上已久,至今未见有任何新动向。近日,据媒体报道,小米上市的主要投行目前已最终确定。据悉,小米IPO保荐人花落三家,分别为中信、高盛、摩根斯丹利。关于中资投行中信证券的加入,与之前传闻原本为中金不一样。对小米IPO熟悉的知情人士对腾讯《一线》表示,这是因为某关键人士极力推荐及要求小米的IPO保荐人中方为中信证券。小米IPO保荐人花落三家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信源对腾讯《一线》表示,当下市传小米估值超1000亿美元,称或将为今年最大IPO,因此,除了上述三家投行外,承销团里也包括了部分在港中资投行。过去的这段时间,腾讯《一线》获悉,在港的多家中资投行都在努力,甚至频繁往北京跑,希望能够在小米IPO的单子中分得一杯羹。小米上市哪些股票或受益?卓翼科技(002369):日,随着三季度消费电子的旺季到来,卓翼科技逐渐步入产能吃紧的状态。尤其是负责小米移动电源的天津工厂,其供货量一直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下半年甚至可能出现产能不足。华东科技(000727):2010年11月,公司为快速实现现有电阻式触摸屏向高端电容式触摸屏的升级换代,满足发展的需要,拟建设1.5G电容屏生产线,项目实施为期3年,计划建成年产能超过600万片3.5英寸目标产品的高性能可多指触控的投射电容式触摸屏专业生产线。奋达科技(002681):奋达科技正在为小米代工生产一款新品soundbar,预计年产量超70万台。经奋达科技证代确认,公司正在与小米合作研发一款新品soundbar。另据一位接近公司的业内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小米给奋达下的订单为6-7万台每月,预计将用于今年5月新一代小米电视中搭售。普路通(002769):日,普路通周一在全景网互动平台上透露,公司为乐视手机及其它部分产品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 & & 北京银行(601169):北京银行与小米公司签署移动互联网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渠道拓展等多个方向探讨合作。更多股市详情请关注股市直播()
上一篇:下一篇:重庆东金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177) 重庆市江北嘴江北城聚贤街25号金融城3号T3栋19楼2号渝公网安备 73号 渝B2- 渝ICP备号-3 Copyright & 66.cn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米上市的主要投行目前已最终确定。 不同信源表示,此次负责小米赴港IPO的保荐人,中资投行为中信证券,外资保荐人为高盛和摩根斯丹利。(腾讯《一线》)
  【推荐阅读】小米再传5月赴港上市 为何抛出硬件利润不超5%承诺
  传闻一轮又一轮:千亿美元估值猜想,国际投行入场,证监会高层约谈,赴港IPO+CDR双向选择,把小米推到了上市的浪尖。
  一位香港的投行人士向时报君
  小米上市的主要投行目前已最终确定。 不同信源表示,此次负责小米赴港IPO的保荐人,中资投行为中信证券,外资保荐人为高盛和摩根斯丹利。(腾讯《一线》)
  【推荐阅读】
  传闻一轮又一轮:千亿美元估值猜想,国际投行入场,证监会高层约谈,赴港IPO+CDR双向选择,把小米推到了上市的浪尖。
  一位香港的投行人士向时报君透露,小米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企业八九不离十,VC圈子也正在对小米的股份进行疯狂“扫货”,还拿不到额度。
  4月25日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放言未来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不超过5%,如有超过的部分,将超过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雷布斯这是唱的哪出戏?
  小米又双叒叕传5月赴港上市
  这些年,小米经历了“成长-衰退-逆转”的逆袭之路。从专注于智能手机到互联网电视以及智能硬件生态链建设,小米用了8年时间,从创业公司向科技独角兽的转变,小米的每一次传言上市,市场都赋予了极大的关注。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小米可能在下周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估值介乎650亿美元~700亿美元之间。但这个说法,时报君在采访过程中并未得到小米方的正式回应。
  小米赴港上市的背景则是,4月24日港交所宣布,决定大致落实《上市规则修订咨询文件》的建议,将于下周一(4月30日)起接受上市申请。
  港交所还规定,欲采纳AB股(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时,相关拟上市公司上市最低预期市值不得少于400亿港元,如果预期市值低于400亿港元,申请人在最近一个财政年度必须录得10亿港元的收益。此外,不同投票权只可以给予上市公司在上市时或者上市后的董事,且不同投票权不可超过普通股投票权的10倍,接下来的悬念是,谁是第一家?
  香港一位投行人士向时报君透露,小米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企业八九不离十,VC圈子此时正在对小米的股份疯狂“扫货”,还拿不到额度。外资投行方面,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牵头主承,估值还在调整中,但应该在千亿美元以下。
  近年来,小米打造的生态帝国渐渐显露,各项指标均符合港交所关于同股不同权上市的规定。2010年创立,小米在8年内迅速成长,2017年手机销量超9240万台,增长74%,年收入超1000亿元。除手机外,小米将业务不断延伸,形成生态链。在生态链硬件上,2017年小米生态链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在软件与互联网服务上,小米应用商店在国内 Android 应用商店中已经跃居第四;在新零售上,相继成立了线上小米商城,线下“小米之家”等。
  自成立以来,小米估值实现了爆炸式增长,从2010年的2.5亿美元,到2014年的E轮融资时450亿美元,上涨了180倍。
  (数据来源:天眼查)
  小米上市预期增强的另一推断来自于雷军的系列言论。早在2016年,雷军还对外提及“五年内不上市”。然而,时至2017年,雷军被再次问及上市时间表之际,以“会在业务比较舒服的时候IPO。”
  小米手机目前的强势复苏态势,也符合业内“恰处于稳中向好的上升预期通道中,可以给资本市场打开想象力‘窗户’”的认知。
  而在小米体系之外,雷军在“批量”辞去其他职务,疑似为IPO铺路。在去年6月及今年3月,雷军分别卸任欢聚时代、猎豹移动董事长席位,去年12月迅雷董事长则从邹胜龙变更为主管电视业务的高级副总裁王川。至此,雷军不再是其他上市公司董事长或法人的身份。
  对此,有分析认为,雷军密集辞职,或因交易所在审核小米IPO申请时,需盘点雷军的资产和关联资产,雷军辞去多职,有利于IPO的进度,省去很多中间程序。
  “对于小米这样成长型科技公司,港交所也极力争取其在港上市,一方面是同股不同权的改革需要重要公司作好领头羊,另一方面能够与腾讯共同壮大港股科技股的声势。”海通证券分析师郑宏达表示。
  雷军 “5%的决定”,是上市前的一场秀?
  4月25日,小米6X发布会上,雷军透露小米刚刚通过了董事会决议:小米硬件税后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如有超过的部分,将超过部分全部返还给用户。
  雷军自称这个决议是在为小米定下未来八年甚至八十年后的道路。“小米要做成伟大的公司,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许几年后我不做CEO了,小米也成了全球第一,但我们仍然会坚持这条道路。”雷军说。
  小米为何会提出这一硬件的利润率指标?
  小米目前硬件的净利润率是多少?此前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份Pre—IPO的融资推介材料,里面有一项关键数据:小米2015年亏损9.8亿元,2016年盈利9.13亿元,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仅为2.8%,相比之下,小米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2017年盈利75.82亿元,小米硬件的净利润率为6.5%。
  请注意,雷军在发布会上明确说的是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并不是产品毛利润率,深圳某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位会计师向时报君分析,企业所谓净利润率,就是用企业营收减去成本、费用和企业所得税等后,得到的一个最终财务数据。意味着剔除与硬件产品相关的成本和费用,而“综合”二字则显现了成本和费用不仅仅指硬件产品本身的物料和生产成本,还包括研发、营销、管理等在内。
  那么5%的综合净利润率,对于国产手机行业来说很低吗?
  我们将小米的这个数据与华为进行比较。华为是近年来国产手机厂商的领头羊,营收和利润都表现不错。2017年华为营收6036亿元,净利润475亿元,净利润率为7.87%。众所周知,除手机业务外华为的业务包括通信设备、企业业务,后两者的利润较高,华为手机业务的净利润率其实不到7.8%,而小米以智能手机为主业,它如能达到雷军所说的5%净利润率,那么将有望和华为手机业务的净利润率相当。
  不难看出,雷军设定的5%纯利润率,虽然听起来很低,但绝不是国产厂商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需要企业付出极大努力才能实现。
  所以,你以为雷军就会卖卖手机,唱唱《Are you OK ?》人家好歹也是拒绝过马云,能把写程序升华为写诗,中国最早一批教父级程序员的呢,没准5%的决定,是为其IPO后的市值增加创造了噱头?
  其声明低利润率或者说将利润让与用户,从营销的角度很容易获得小米手机以用户利益为第一的形象和认同,进而促进其手机的销售,同时再次掩饰了其在高端市场品牌认知度与友商的差距。
  他在消费者心目中强化低价格、高性价比形象的同时,还巧妙地为小米留下了足够的硬件利润空间。雷军给小米划了一个外界看来很低但实际较高的5%净利润率标准线,为自己的企业做了一次成功的营销。
Copyright (C) 2017 JRJ.COM All Rights Reserved小米IPO后,谁会是下一个小米?_商讯_产经频道首页_财经网 - CAIJING.COM.CN
当前位置:
个股查询:
小米IPO后,谁会是下一个小米?
本文来源于zhonghuawang 
近期最大的新闻,莫过于一直宣称不上市的小米,突然计划上市了。
小米递交上市申请后,也被公认为将是今年全球最大规模IPO。多家券商认为小米IPO上市后的估值可达到700&1100亿美元,更有甚者给出1629亿美元的估值。小米市值很有可能一跃超过530亿美元京东和900亿美元的百度,成为仅次于腾讯、阿里的中国第三大科技股。
小米近年财务数据表现亮眼。招股书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收入分别为668.11亿元、684.34.亿元和1,146.25亿元;经营利润为13.73亿元、37.85亿元和122.15亿元。2017年,小米收入同比增长67.5%,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22.7%。
被&忽视&的亮点:IoT业务
仅仅八年时间,小米成就辉煌。有媒体指出,在国际科技巨头中,实现千亿元营收,苹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国内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腾讯用了17年,华为用了21年,而小米仅用了7年。
然而,不少人也从招股书中华丽的数字中读出了隐忧。小米过去三年(和2017)的营收构成上看,智能手机分别占据了其营收的80.4%、71.3%及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分别占据其总营收的13.0%,18.1%,20.5%。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分别占据了4.9%、9.6%、8.6%。且不论小米是不是雷军曾反复强调的互联网公司,其中占营收核心的智能手机业务每年都呈下滑趋势,加之互联网服务业务也一直维持低占比,实在称不上小米的营收核心。而从外部环境看,IDC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61亿部,同比下降2.4%;而国内的市场下滑更为明显;Counterpoint的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18年第一季度放缓,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21%。
业界公认的是,中国的手机市场从增量变成存量,市场增长步入尾声已成定局。小米之前所以在第一季度取得佳绩,海外市场贡献了不少力量。但是从竞争环境上看,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闫占孟此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小米在海外市场上,手机和智能硬件会继续增长;而中国市场手机增长不明显,但是IoT智能家居有增量。对比招股书中公布的数据,小米的IoT业务总营收占比连续三年稳步增长,而小米的IoT生态链布局几乎可以算是这次招股书中的亮点。
小米打造&屋内世界&智能生态平台
小米的成功,与其说是抓住了手机换机潮中用户开始追求性价比的思维转变,不如说是抓住了IoT这个代表未来的大趋势。2017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基本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长9.31%。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统计,到2018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到2022年将接近72376亿元。IoT将进入井喷式的发展期。
在小米的三大业务中,IoT的存在更像是一种粘合剂,将其他业务整合,将业务壁垒打破,进而实现整体发展与提高。
在招股书的公开信中,雷军解释了小米的定位: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 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小米已建成全球最大消费类 IoT 平台,截止2017年11月,小米IoT平台联网设备超过一亿台,日活跃设备超过1000万台。
正是IoT平台缔造了小米的&生态链&,盘活数据资产,打通全产业链,打通硬件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的流通渠道。无论是&用户参与的互联网开发模式&,还是小米线上线下一体的高效新零售,小米IoT业务构建的&生态链&公司集群的力量不容小觑。 通过布局生态链,完成了一条智能硬件与&屋内世界&的产业链。
万亿级&屋外&市场:特斯联将成为下一个小米
小米的上市也让不少人开始思考:究竟哪个行业,哪种业务思路最有可能产生下一个小米?在分析完小米的商业布局之后,我们似乎能从中窥见以下几个线索:
第一、AIoT行业是下一个引爆点,核心在&屋外&。
AI的介入让IoT有了连接的&大脑&,AIoT融合AI技术和IoT技术,通过物联网产生、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
也正是看重AIoT的市场前景,2017年11月,小米宣布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但2017年以后,真正能让AIoT如鱼得水的场景并非消费级布局,而是向包括车联网、城市物联、智能化建筑等一系列To B(Business商业)和To G(Government政府)渗透,AIoT也从&屋内场景&逐步向&屋外&发展。目前国内已产生了专注AIoT城市级场景的布局公司,包括BAT、华为、智能物联网平台特斯联科技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毫无疑问,AIoT生态布局或将成为下一个千亿市值推手,下一个小米将在AIoT领域产生。
第二、平台赋能,生态增值
AIoT是个万亿级的市场,术业有专攻者更具优势,一个公司如果可以整合处于行业各链条其他公司的技术与应用,便会发挥更强大的势能。如果说小米IoT平台代表了&屋内世界&的全产业链平台,目前业界公认&屋外&的小米&&特斯联科技也通过生态平台的布局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特斯联科技一直深耕&城市和建筑&,将自身定位于&城市级智能物联网生态平台&,非常重视应用平台及技术落地;同时,它利用资源、技术优势,吸引在各个领域技术领先的合作伙伴,各自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以&未来城市&&未来建筑&&特斯联金融&为主模块的AIoT平台生态。
特斯联智能物联网的生态闭环可以这样定义:建筑与城市作为切入点,以用户为核心,打通不同纬度的场景,从而实现从屋里到屋外的更广泛的链接。这种闭环带来的实际落地效应也正在凸显,在和商汤科技的合作中,商汤科技将其定义为战略级合作伙伴。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之前曾经表示,商汤科技正是看中特斯联为商汤科技带来的赋能作用。
第三、应用落地是重中之重
AIoT时代来临后,场景应用成为主旋律。在中国,近几年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雪亮工程、智慧城市建设积累了广泛的包括建筑、社区、城市的场景连接基础。这是块巨大的行业蛋糕,谁能将产品方案应用落地,切实帮助客户解决场景中实际问题,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谁就能迅速商业变现。这最后一公里看似近在咫尺,却是衡量各家护城河深浅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BAT、华为、中国移动等巨头纷纷投身各地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巨头无法做到精深的细分领域,特斯联科技、海康威视、云从科技等科技新贵也通过强大的落地能力创造出自身独一无二的价值。以特斯联科技为例,在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获得业内头部客户十亿量级的订单,已在全国30个省区的70座城市实现落地服务智能项目逾8200个,覆盖物业面积近7亿平方米,在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成功落地大量实际案例,构建出自身强大的&护城河&。
有媒体指出:对于小米而言,手机业务关乎企业存亡,物联网业务则代表能走多远。谁会成为下一个小米?或许尚难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个产业革命会由AIoT引领。特斯联科技等一批耕耘于AIoT应用与落地的行业&实践家&,或将诞生出下一个小米。
(编辑:姚道辉)
财经网微评论(人参与)
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条)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资格IPO的事务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