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钱”可以熨平A股短期试述A股波动对A股市场发展的影响吗?

来自雪球&#xe6关注 北京汉和资本罗晓春:A股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土来自红刊财经
林伟萍短期的市场波动更多是资金博弈的结果,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长锁定期的产品设计可以以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来审视上市公司的长期成长逻辑及内在价值,从而做出从长期看富有远见的投资决策。因研究生期间读了一本巴菲特的传记,北京汉和资本投资总监罗晓春因此结缘价值投资,毕业后逐渐踏上了价值投资之路!本周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罗晓春表示,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最佳周期是3年甚至更长,长期趋势比短期趋势更好判断,长期价值投资赚的是企业增长的钱,而非赚市场波动的钱。此外,虽然中国A股市场通常被认为并不适合价值投资,但罗晓春却认为A股市场才是价值投资者的乐土。选股的核心逻辑:公司是否持续创造价值《红周刊》:中国内地的私募产品,封闭期多在半年或一年,发行三年锁定期的私募产品更是屈指可数。但据我所知,自去年开始,汉和资本已经不再接受之前锁定期一年产品的申购,新发产品全部改为本金锁定三年,且零固定管理费,仅靠业绩提成,您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罗晓春:新发产品全部改为三年锁定期,因为这与我们超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相匹配。短期的市场波动更多是资金博弈的结果,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长期锁定期的产品设计让我们得以坚持以更长的的时间维度来审视上市公司的长期成长逻辑及内在价值。并且我们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品种的时候,资金的性质是很重要的,比如用于投资5天的资金和用于投资5年的资金,应该选择投资的市场就是不一样的。那么回到权益类投资的本质,是获利于上市公司自身的成长,但是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肯定不是靠三个礼拜三个月来兑现的,太短期的资金其实并不适合投资于权益类市场。《红周刊》:也就是说,相比于规模,您更看重产品的业绩和投资回报。谈谈您在具体投资过程中的配置逻辑吧。罗晓春:我们选择标的的时候,会去考虑企业未来三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逻辑,同时要符合我们“大概率非对称”的方法论,即标的个股有9成概率未来三年能兑现至少一倍的涨幅,1成概率下跌,且下跌空间有限(不超过20%)。如果符合上述条件,那我们就会买入。但投资没有固定的模板,以我们持股组合为例,如果只看PE的话,有100倍以上的,也有个位数的;市值从几十亿到上万亿的也都有。但无论市值、PE还是单纯的财务数据,都不会构成我们选股的决定性因素。例如,从横向比较来看,假设一家上市公司从财务处理上,每年把所有研发费用全部资本化,另一家上市公司则将研发费用当年全部都直接计提掉,那即使这两家上市公司的PE值一样,它的价值肯定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上市公司A和B某年净利润均为20亿元,研发投入也均为20亿元,但这其中A公司20亿元研发费用在年报中是全部计提掉的,而B公司的20亿元研发费用是全部资本化的。如果A公司同样将20亿元研发费用资本化,那A公司的年度净利润将高达40亿元。回到权益类投资的本质,只要我们能够看清未来3年这支投资标的市值至少有翻倍的空间,其具体的兑现过程其实是无所谓的。短期投资者在思维问题上就容易有这个盲点,过度关注这个上市公司这个季度的业绩如何,下个季度业绩如何。而我们跨过所有这些东西,从更宏观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你这个企业到底该值多少钱,跟现在比有没有非常巨大的上涨空间?如果未来有4到5倍的上涨空间,而且兑现的时间在五年以内的话,那这就是个很好的标的。收益的另外一端就是风险。如果最糟的情况发生,那么它到底会跌多少?我们希望即使最糟的情况发生了,它基本上也不跌。A股市场本身就有巨大的α。所以你如果能做到这些的话,你自然就可以超越市场。《红周刊》:可以结合案例分析一下吗?罗晓春:我们2014年的时候买过一只汽车股A公司,现在已经不在我们的持仓中了。当时A公司收入200亿,与另一家行业龙头B公司是差不多的,但是市值只有B公司的1/5。A公司因为内部机制和少数股东的问题导致净利润率只有2%,B公司净利润率为12%,利润率的差异导致市值悬殊巨大。2014年7月的时候,公司新上任的董事长开始回收少数股东权益,提升利润率。我们看到了A公司管理改善的价值驱动因素,并且买入。赚了一倍之后卖出,卖出的原因是A公司的市值已经接近B公司的1/2了,如果再涨一倍需要做到像B公司一样的利润率,这个很难做到,A公司当时的收益风险比已经不高了。《红周刊》:从您旗下产品波动来看,产品回撤幅度较小。在投资过程中,您是如何控制风险的?罗晓春:在我们看来,简单的设置一个阿拉伯数字作为平仓止损线,并称之为风控是无效的。我们认同的风控理念是:价值是最好的风控。简单说,花1块钱去买价值5块钱的标的,而不是花1块钱去买价值5毛钱的标的,所以在买入前想明白标的到底价值几何很重要。在实践中,我们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做好事前风控上,因为无论事中事后的风控做了多少工作,终归是风险发生之后所做的补救措施。就像银行放贷一样,一定是事前做各种尽职调查,保证这笔贷款可以回款,而不是先想只能还80%的时候如何抽贷。因此,坚持去寻找价格大幅低于内在价值的投资标的,既是长期投资回报的来源,也是避免投资风险或损失的制胜法门。A股是价值投资的乐土《红周刊》:6月中旬以来,市场进入新一轮的调整,市场悲观情绪蔓延,但在部分价值投资者看来,下跌是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对此您如何看?罗晓春:首先,短期的市场波动更多是短期资金博弈的结果,对上市公司本身并没有增益和损害,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会去关注,但是不倾向于对短期不确定的市场发表展望,更多的还是着眼于更好判断的长期趋势。其次,波动本身也是资产的固有属性之一。长期来看,价格一定会回归价值,是价值决定市场风格。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价值被低估的标的,然后享受价值兑现的过程。《红周刊》:但面对市场巨大波动,真正能做到“无视”的,毕竟还是少数。罗晓春:是的,其实A股是非常适合做权益投资的,但中国股民的成绩“一成赚九成亏”,除了选股因素,很多投资者即使选到了大牛股也没有赚到钱。其实商业模式再好的公司也可能会出现一两个季度甚至一两年比较差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商业周期。遇到股价波动,最重要的是判断企业价值是否发生变化,只要企业未来价值提升的逻辑不变,短期的波动最终不会影响长期的结果。《红周刊》:您刚提到A股是非常适合做权益投资的,您的理由是什么?罗晓春:在我看来,未来中国股市将是全球最具投资价值的市场。我们可以对比中国与美国股市来看,首先,中国资本市场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较低的利率环境,充沛的流动性,股市整体的估值处于低位)。如用CAPM模型来看中国与美国市场的所有股票,美股作为一个整体,其盈利主要是靠β来实现的,α并不高,这意味着在美国想要跑赢指数其实很难。中国A股作为一个整体,虽然β指标确实很差,但存在巨大的α,因此A股其实可以说是价值投资的乐土。从博弈论的角度来说,一个正确的方法,用的人越少优势越大。A股9成是散户,机构中又有9成散户化,真正做价值投资的人少之又少。而正是因为A股市场不成熟,同时具有充足的流动性,使我们可以以低得离谱的价格买入并且以很高价格卖出。即使假设判断错误,仍可以依托流动性快速止损。对比中国与美国股市,显然A股更适合超长期价值投资。其次,从国家层面来讲,我们仍享受着一定的人口红利的基数,人均GDP上涨空间依旧较大,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有一定的空间,并且从管理层的国家意志,到中国从不缺乏的优秀的企业家们,再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让我们坚定地看好未来中国的发展。最后,关于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从1991第一次开打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了,这在我们看来,实际上是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向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发起冲击时必然发生的伴随性事件,是中国经济崛起带来的必然产物。此外,因为A股市场波动巨大,我们有可能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到10年前的亚马逊和Facebook,这在美国市场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在与人相关的领域寻找长期投资机会《红周刊》:从您在券商从业经历来看,涉及行业十分广泛,对于当前的A股市场板块机会,您如何看?罗晓春:就当前的市场而言,我觉得全市场其实都是有机会的,很多中小市值的股票现在来看,可能机会完全不会弱于大市值的公司。具体到投资领域,我们其实是无行业偏好的。在我们看来,未来会是一个行业内估值细化的过程,投资者要做的是坚持围绕每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综合考量概率、时间、空间三个维度去选择价值被低估的个股,并伴随这些优秀的上市公司成长,我们不会预先给自己限制在某个行业或者市值大小的标的上。大方向上,我们认为未来“与人相关”的企业会有机会,简单概括就是“to C”的业务模式,比如消费、医疗、金融服务等。中国有巨大的人口基数,而不同的人又有着各自不同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可能有医疗保健的需求,年轻人可能有出国旅游的需求等。《红周刊》:正如您所说,“to C”业务模式市场空间巨大,医药股也在此逻辑推动下,今年上半年“一枝独秀”,您如何看待未来医药股的投资机会?罗晓春:从长期来看,中国整体的医药和医疗行业会有非常巨大的发展空间,且一定会涌现出市值可以与美国医药公司比肩的公司。首先就医药市场而言,美国人口基数只有3亿多人,中国人口基数高达13.9亿人,虽然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比美国要低,但医药上的花费与人均GDP并不是完全正相关。我们认为中国未来整体的医药市场至少应该和美国持平,甚至比美国医药市场更大。其次,就医药股市值而言,美国大型制药公司总市值一般都在1万亿美元以上,甚至部分达到2万亿市值,而中国最大的医药公司市值也仅有2000多亿,只有人家的1/10。最后,中国药企在大分子、生物制药等部分创新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国内部分创新药临床疗效不弱于甚至强于境外的产品。中国的医药企业这些年的研发费用占比在逐步提升,并且中国本身人力成本低,临床试验的费用较低,这从全球的CRO、CMO产业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也可以看出来,此外,国内比较领先的医药公司都是拥有强大的布局,以及十多年储备积累的企业,国内审评加速以及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这些都利好医药行业长期的发展。《红周刊》:您刚才主要分析了创新药的投资逻辑,对于仿制药和中医药您如何看?罗晓春:仿制药方面,我们相信真正踏踏实实做产品的优质仿制药公司肯定也是有机会的,过往问题在于有的仿制药可能基本上跟原研药的疗效是一样的,毒副作用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但也有大量的仿制药,疗效严重弱于原研,而本身它的副作用要大很多,现在国家搞一致性评价都是在引导优胜劣汰的过程,优质的仿制药公司会在这个过程中胜出。中药类就比较复杂了,真是特别个案的事情了,要一个一个去分析,没有什么宏观的东西。人物介绍:罗晓春,北京汉和汉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拥有17年行业从业经历。他曾先后担任招商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中金公司机械行业及中小盘首席分析师。任职期间曾获得“新财富最佳行业分析师”、《中国证券报》“中国最佳证券分析师”。汉和资本于2018年荣获私募金牛“三年期股票策略管理公司”奖。新华网:透视养老目标基金 “长钱”或适当熨平A股短期波动_财经要闻 - 散户吧
热门推荐:
行业推荐:
机构推荐:
名家推荐:
黑马推荐:
当前位置 >
> 新华网:透视养老目标基金 “长钱”或适当熨平A股短期波动
新华网:透视养老目标基金 “长钱”或适当熨平A股短期波动
发布时间: 01:40来源:全球财经投资专家字号:
?并购格局现头部效应 华泰7亿收入拉开差距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编者按:8月6日,证监会核发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分别是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鹏华基金、中欧基金、富国基金、万家基金、广发基金、中银基金、银华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共计14家基金公司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对于这一新型投资工具,投资者该如何看待?养老目标基金怎么投?对A股市场有什么作用?新华网推出系列策划《透视养老目标基金》。
  透视养老目标基金:“长钱”或适当熨平A股短期波动
  养老目标基金终于揭开面纱。多位基金业内人士认为,养老目标基金给公募基金带来广阔市场,也为A股市场带来源头“活水”。
  立足长远,养老金的核心特征是“长期性”。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表示,“养老目标基金的存续时间长,缴费稳定持续,资金具有长期投资的属性,是资产管理行业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这有利于发挥长期价值投资优势,减少A股市场投机和股指剧烈波动,改善资本市场结构。”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南方基金认为,现阶段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细分行业龙头企业盈利能力突出,债券票息和收益率水平也处于有吸引力的水平,目前基础资产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债券市场都有非常高的配置价值,非常适合定位长期投资的养老目标产品的运作。
  “无论是横向与欧美主要股指比较,还是纵向与历史估值水平比较,当前A股大盘蓝筹股的估值较低,股息收益率高,且中小盘成长股估值风险也已大幅下降,A股市场价值股与成长股均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许欣说。
  前海开源基金公司总经理杨德龙表示,养老目标基金主要瞄准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投资者,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发行规模。养老目标基金的批准,可能会给市场带来长期增量的资金。
  许欣认为,“A股市场具有长期投资收益率高而短期波动性高的特征,因此养老目标基金作为一项长期投资,有望在分享A股市场长期投资价值的同时,力争通过长期投资适当熨平短期波动。”
  透视养老目标基金:如何树立养老投资观念?
  随着养老目标基金的问世,不少投资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投资工具?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投资者又该如何选择?
  投资者认识的误区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实际上,养老目标基金本质上是一种公募基金,属于金融产品。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基金中的基金)形式,主要是考虑到养老基金的目的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尽量保证本金的安全,FOF作为分散投资的品种与养老目标基金契合。而养老资金天然具有投资期限长、对短期流动性要求不高的属性。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现实生活中,个人投资者在养老投资方面还存在不少误区,亟待树立正确的养老投资观念。中欧基金副总经理许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要破除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即养老金要追求短期安全和每年盈利,“任何时候都不能亏损”,这种理解完全忽视了养老金投资的长期属性。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人们往往把价格的短期波动当成‘损失’,而短期的波动并不必然会造成真正的长期亏损。对于长期资金来说,随着投资期限的拉长,权益投资出现亏损的概率会快速下降。”许欣表示。
  “养老投资不能将安全性简单地理解为绝对保本,因为这种所谓的‘保本’行为,实质上只是转嫁风险。我们更要看到,养老金投资收益不足才是真正的潜在风险。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风险控制,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更多的是平衡好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许欣表示。
  养老目标基金是一项长期投资,因此更注重资金长期的保值增值。许欣表示,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本身就是一次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理解了养老投资的正确做法,开始对过往只“重安全”的养老金资产管理模式引入对于收益率的考量。
  投资者该怎么选?
  目前养老目标基金的投资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目标日期策略和目标风险策略。在首批14只养老目标基金中,目标日期策略为主力,这类基金以投资者退休日期为目标,根据不同生命阶段风险承受能力调整投资配置,如“华夏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鹏华养老目标日期2035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易方达汇诚养老目标日期2043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
  鹏华基金资产配置与基金投资部FOF投资副总监焦文龙表示,“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明确某一阶段的风险偏好,可以选择目标风险基金;如果明确退休时点,可以选择对应期限的目标日期基金。”
  “一般来说,投资者对风险偏好的识别可能比较模糊,甚至是容易发生变动的,而目标日期基金更接近一站式,投资者无需在不同的目标风险基金中进行切换。”焦文龙表示。
  风险同样不能忽视。养老目标基金具备适应养老需求的特点,投资人要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不同的产品。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表示:“应妥善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充分考虑投资者的年龄、风险承受能力等特征,并做好信息披露。”
  透视养老目标基金:安全与收益可以“双赢”吗?
  “养老”是每个人密切关注的话题。一直以来,百姓普遍偏好储蓄养老,但是晚年生活除了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还需要有应对各种支出的能力。
  昨日,证监会核发14家基金公司14只养老目标基金。对于这一新型投资工具,投资者该如何正确看待?
  “养老目标基金”被看做是个人养老储备的投资工具,是储蓄养老到投资养老观念转变的途径。投资者对“养老钱”的期望与谨慎对应着投资产品的收益与安全。当市场短期波动时,投资者会担忧,认为投资不安全,造成“不敢投”的窘境。 转自:散户吧 WWW.SANHUBA.COM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未雨绸缪、为老谋划,必须认清安全与收益的关系。那么,安全和收益是否可以“双赢”?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目标基金既要注意权益投资对短期业绩波动的影响,更要充分发挥权益投资养老金保值增值的作用。”
(小编:散户吧)
【】【】【】【】
?实探漩涡中的厦门楼市:有老房子整栋打折出售 开发商亏着也要卖!但真相是这样的
[黑马]拓维信息(002261)盘中异动 早盘大幅飙升7.40%
网络实名:散户吧 永久域名:www.sanhuba.com 广告赞助及删帖联系QQ:
散户吧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等资料均来自相关合作方及互联网,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并不构成投资建议。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第12页]&[]&[]&&&
  为什么A股是价投者的坟墓?
  A股真的有价值吗?为什么长期不涨?为什么9成股民亏钱,极少听说股民炒股发大财?
  为什么美股长期上涨,巴菲特推荐购买标准普尔被动指数基金?
  答案在这里。笔者耗费大量精力,从WIND+Bloomberg导出两国股市,从的30年,所有股票数据,用常识,对全样本分析。
  Bloomberg客服表示,只有千分之几的客户,曾要求导出过这么多数据。为什么笔者从来没见过券商做过这种分析,公布过这种数据?
  恐怕不在于难度,而在于公布了,就等于打脸,给我国证券投资行业拆台。
  一、A股是否有价值?(重要统计数据)
  笔者认为:
  第一、整体看,A股在过去29年并未创造价值,所以导致上证股指不佳;
  第二、局部看,有约5%左右公司创造了巨大价值,但早期要挑选出来并不容易,或现在价格过高。
  逻辑如下:
  笔者导出所有3,631只股票(含98只已退市股票),在过去29年的总收入+净利+三项现金流。
  整体净利率为8.6%,但剔除金融(银行+保险+券商)企业后,净利率仅为5.2%。再考虑普遍的财务作假或粉饰,实际需打8折,保守计算4.2%。
  同理,ROE为10.8%,剔除金融后为8.3%,打折后为6.6%。
  然后,看现金流。剔除金融后,实体企业的经营流入22.3万亿现金,但投资支出为-25.5万亿。中间差额为-3.2亿,表示花钱比赚多。最后,筹措流入8.7万亿,表示融资远超过回馈给股民的钱。
  正常结构的现金流结构应为:经营为正,投资为负,且经营流入远大于投资支出。所以,企业才能有现金盈余,并通过分红的方式,最终以筹措现金流出的方式,返还给股民。筹措为正,说明在向股民+银行融钱,筹措为负,说明在分红或归还贷款。
  简单说,A股企业赚的少+ 花的多 + 并且一直在吸血。是一个融资市。
  而调整后的净利率4.2%和ROE 8.3%,都远低于30年平均通胀10.3%。再加上实际现金流质量差,所以综合这些因素,导致A股相比美国等市场,长期涨幅靠后,熊多牛少。
  背后深刻原因包括:
  A.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或处于附加值的低端(内因)。想想看,如果上市公司都这样,那未上市的中小微企业,岂不是更糟。
  B.高通胀环境,年间复合通胀率高达10.3%(备注:历史通胀多少,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不多解释。前后顶多±1%,不影响结论。此外,就算从1990年开始计算起,数值也相差不多)。通胀是隐形赋税,完全吃掉了非金融实体企业,经调整后的净利率5.2%或ROE 6.6%(外因)。
  C.银行信贷扩张,企业融资成本过高(资金成本银行6.7% vs 非银金融10.9%,而实体企业ROE才6.6%),见银行超高净利率+ROE+净利润(外因)。A股总利润26万亿,剔除金融后,只有13万亿,一半没了。
  D.企业税负太重,2016年世行&PWC数据统计,中国企业综合税率(利润+工资+其它税收,占税前净利比值)高达67.3%,而日本47%,美国44%。或宏观税负(公共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社保净收入,占GDP比值高达39%,而日美约20%。而通过统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公司所需缴纳的各种税费支出,占税前利润的59%之多。(外因)
  E.A股创建之初是为解决国企脱困+融资问题,监管机构90年甚至参与国企报表造假,这在很大书籍+网络文献都有报道,这是公开的秘密。顶层设计有问题。此外,历史上仅有98只股票退市,占比仅2%。远低于美国水平,意味着落后产能并未退出,劣质股票退出渠道不畅,赖着不走(内因)。
  这也意味着:
  ① 我们无法学习像巴菲特建议购买追踪美国标普500指数基金的方式,去购买A股的很多指数基金。
  因为价格长期向价值回归和靠拢,A股企业总体太差,所以基金的长期回报会比较差,选错时间更可能亏损。买整个A股就是买国运的逻辑,不成立。还得依靠择时;
  ② 解释了8~9成股民亏钱,或很少听说股民赚大钱的原因。
  因为A股企业整体盈利质量低下,长期投资回报远低于长期通胀10.3%。价值创造能力不足,股价自然涨不起来。
  ③ 解释了为什么房价长期上涨,而股票不涨。
  因为货币超发更直接进入(全国平均房价涨幅和通胀保持高度一致,约10.3%),但不一定进入股市(股市价值创造能力不足)。而每隔5年一次的牛市,更多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货币现象。
  当然,A股里确实有极少数好行业+好公司,可惜比例很少,不到5%,且价格目前八成太高。其中,剔除金融后,+采掘行业,给股民创造巨大价值。历史上看,赚钱远超过花钱速度,且一直在分红。
  但回去过去看,也是很难预测的。因为我们无法把该数据穿越带去二三十年前。同时,这些行业或公司估值目前太高,好公司太贵,同样会导致投资失败。
  此外,一家,占据行业20%的净利,和50%现金分红。这也意味着早期在行业(共计90家企业)选到好股票,同样是一件很难的事。
  最后,A股是否有价值,值得投资吗?
  我认为,总体看没价值,但局部看有价值,但仅限于其中约5%的公司。所以这就是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原因,选中5%太难。就算选中,还面临价格问题。买贵了同样会亏。
  二、美股是否有价值?(重要统计数据)
  美国有两大股票市场,分别是纽约(NYSE)和(NASDAQ)证券交易所。笔者用同样方法进行分析。
  首先,导出范围和期间。两家交易所共计7,000多只股票(完整股票清单含美国本土上市企业 + 国外在美上市企业ADS + 如上已退市企业+ 如上A/B不同投票权股票)。
  由于Bloomberg导出完整数据存在困难,只能导出年间,美国本土上市4105只股票(含已退市股票,充分考虑到幸存者偏差),这并未包含国外ADS股票,再剔除极少数数据缺失股票+ A/B不同投票权重复股票,剩下3,835只。但总体能反映美股全貌及美国企业综合实力。
  从年间,美股3,835家的综合ROE11.9%,净利率6.7%,剔除金融后ROE 12.8%,净利率6.1%。剔除前后的差别不大。
  由于美股财务舞弊风险较小,违法成本极高,所以不做打折处理。两个指标比中国A股要优质,A股实体企业综合ROE8.3%,净利率4.2%。
  同时,美国近30年的年均通胀2.7%,或90年长期通胀年均3.2%。所以,调整通胀后企业真实ROE为9.2%(ROE 11.9% - 通胀2.7%)。
  而中国A股调整通胀后真实实体企业ROE为-2%(ROE8.3% - 通胀10.3%),或更乐观未打折后的ROE0.5%(ROE10.8%-通胀10.3%)。
  不管如何,两个ROE均不理想。
  其次,剔除金融后,美股实体经济经营现金净流入23万亿美元,投资支出16万亿美元。说明赚钱比花钱多。
  同时,筹措净流出4.9万亿,说明企业在归还银行贷款+给股民分红。这才是健康的现金流结构,净利润含金量高。
  美股大多数行业的筹措现金都是净流出,说明企业在归还贷款+分红,是健康迹象。仅汽车+可再生能源等行业等少数行业,需市场输血。
  最后,我们看看代表美国500只主要股票的标准普尔指数。从的30年间,指数复合增长率为7.8%。而该期间内,美股综合ROE为11.9%。说明企业核心净资产增长要高于同期标普指数增长。
  笔者认为,标普指数长期上涨的根本逻辑是:
  1)商业上,美股企业整体竞争力强,附加值高;
  2)财务上,体现在强劲ROE + 净利润 + 背后健康的三项现金流。
  这也是美国许多机构投资者,及巴菲特推荐购买标普被动指数基金的根本原因。因为大多数企业本身优质,所以标普指数才能上涨,买标普指数等于买入一揽子美国本土企业股票,或相当于美国的未来,最终长期通过复利赚大钱。
  而对比中国A股企业整体竞争力,及背后财报的真实质量,也就解释长期投资A股大多数股票,或基金大概率会亏钱的原因。因为大概率会碰到鬼。
  最后,寄语中国股民:
  寄语1:笔者认为,巴菲特践行的价值投资理论永不过时,同样适用于中国A股;
  寄语2:但由于A股公司歪瓜裂枣实在太多,真正有价值股票比例,比美股要少很多很多。这意味着,要在A股赚到钱,不论短期或长期,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A股价值投资者需要付出比美股投资者更多的智慧和耐心。
  寄语3:由于A股数据仅代表过去29年数据,而非未来。如果中国A股过去总体看,把它当做一家“A股有限公司”,总体没给股民带来价值。
  所以,根据投资中的均值回归现象,假如中国未来能,
  a.加快注册制的落地;
  b.完善股票的退市制度;
  c.减少企业税负+“以及各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难度,并努力维持相对低通胀的经营环境;  
  d.中国企业未来能完成产业升级转型,慢慢从低端到高端高附加值品,能从“贸工技”向“技工贸”模式转变;
  e.减少散户,机构投资部变多。
  如上几项不需要同时马上发生,但至少要持续改革+进步,那样,我觉得均值回归现象就会发生,A股开始创造真正价值。
  我相信这天终会到来,但不希望等待太久。(家富看投资 丁敏)
[]&[]&[]&[]&[]&[]&[]&[]&[]&[]&[]&[第12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A股市场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