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格力空调哪个好为什么要回购呢,市值决定行业地位.格力

美的干这件事,把董明珠甩掉好几条街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作者:冰川思想库
  摘要:受限于体制机制、风险评估、决策赋权等因素,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问题上,确实不如民企大胆、灵活。虽说近年来国企一直是海外并购的主体,但其并购活动经常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如承担国家战略合作任务、扮演政经交流角色等,这也使得一些国企海外并购最终陷入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搜狐财经思想库:让思维有乐趣,让思想有力量!汇集顶尖财经智库,分享深刻透彻的调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识,为网友提供思想洞见和专业分析。)
  魏英杰
  强者对强者发出的要约
  5月18日晚,发布公告,拟斥资不超过40亿欧元现金(折合人民币292亿元),要约收购全球领先的巨头库卡集团。
  消息正式披露后,在国内引起极大关注。在海外市场,当天库卡集团股价大涨30%,直逼要约收购价115欧元。
  美的此前已持有库卡13.5%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292亿元是除去这部分股份外,拥有这家公司100%股权所需资金。美的的收购意图是至少获得库卡30%以上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美的表示,收购的资金为银团贷款及公司的自有资金。据悉,美的目前至少持有400亿元以上自有资金。若美的实现全面收购,将是中国在德国迄今以来最大的收购行为。
  再来看库卡集团的情况。据介绍,库卡集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德国企业,是公认的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其他三家分别是总部在瑞士的ABB集团,日本的安川(YASKAWA)和发那科(FANUC)。
  1994年之后,库卡机器人开始大批量进入中国市场。2014年,库卡在亚洲业务总部上海建立了欧洲之外的首座机器人生产基地。
  库卡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机器人(Robotics)板块、系统(Systems)板块、瑞仕格(Swisslog)板块。简单讲就是制造工业机器人、提供系统集成以及解决方案。
  汽车行业是库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汽车制造领域,库卡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和欧洲均为第一,在一般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欧洲前三名,在系统解决方案的市场份额美国排名第一,欧洲排名第二。
  上面这些介绍,有些偏官方说辞。库卡可能并没有表面看的那么风光。
  如在运营方面,库卡集团在2014年、2015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0.96亿欧元、29.66亿欧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810万欧元、8680万欧元。销售增长近9亿欧元,净利润仅增加不到2千万欧元。
  还有就是库卡的股权变动比较厉害。比如现在的第一大股东福伊特集团(Voith)是2014年12月才入主库卡,为财务投资者;美的也是今年增持后变成第二大股东。
  目前这桩收购在德国国内遭到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德国联邦政府副发言人维尔茨在6月1日表示,这归根结底是一个企业自身的决定,德国政府将尊重企业的决定。美的仍有可能实现收购目的。
  美的收购库卡背后的大棋局
  这桩收购背后,反映了美的近年来谋变求新的思维。主导这场变革的应是美的掌门人、职业经理人方洪波。
  按照美的的说法,这次交易将是美的推进“双智”战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开辟“第二条跑道”,推进集团全球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深入全面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关键一步。
  这些都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近年来提出企业发展战略理念。
  方洪波生于1967年,毕业于华大师范大学历史系,1992年加入美的,从编企业内刊做起,一路干到美的集团董事长。2012年,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和方洪波完成权力交接,何退居二线,其子何剑峰进入董事会,仅担任董事。
  方洪波接班后,成功将美的带入世界500强企业,实现净利润突破100亿元。今年3月,美的发布2015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384.41亿元,同比减少2.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07亿元,同比增长20.99%。营收小幅下降,利润增长,形象表明家电行业目前正进入整体下滑、面临剧变的状况。
  这几年,方洪波不止一次谈到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去年,方洪波直言“所有的中国家电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失效”,必须进行差异化竞争、自我革命。他提出,“现有的业务、跑道,把它加固、翻新、拓宽、延长。同时要有第二跑道……”创建第二跑道,就是“寻找新的业务,跨界业务”。
  这番话是在美的与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日本安川电机实现合作之前说的。去年8月,美的一口气和安川合资成立两个子公司,分别是服务机器人公司和安川美的工业机器人公司,总投资共计4亿元。
  美的还有两桩交易值得关注:一桩是收购日本东芝白色家电部门及相关技术专利;另一桩是入股安徽一家本土机器人厂商埃夫特公司,成为第三大股东。这两起并购都发生在今年3月份。
  在发出收购库卡要约前,美的的这些布局都指向方洪波的战略调整。比如收购东芝,目的就是加固美的传统业务领域,和安川合作、入股埃夫特就是创建“第二跑道”。
  既然有了安川,美的为何还要收购库卡?因为美的和安川合作的两家子公司,一家是专注于3C领域的系统集成,另一家是服务机器人,而库卡致力于汽车制造业机器人,优势各有不同。此外,库卡旗下的瑞仕格是全球领先的仓储及配送物流系统集成商,有助于优化美的物流体系。
  更关键是,库卡的基因对美的的工业机器人布局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可更好地构建美的在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四大家族”中,其他三家的股权结构相对更加复杂,有的市值过于庞大,还有的并不是专门致力于工业机器人业务。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市值规模适中的库卡,确实是美的实现战略投资的优质标的公司。
  格力的选择
  美的进军工业机器人领域,走的是从“为我所用”到“为我所有”的路径。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有数十年,这时候介入研发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恐怕不太容易。美的显然是考虑到这点,而采取合资、入股或控股方式,尽最大化地实现战略目标,抢占风口位置。
  而美的的冤家对手,走的是自主研发的道路。
  格力和美的都是国内家电领域巨头,在家用空调领域,格力长年处于领先地位。但专注于空调领域既是格力的优势,也是劣势。特别是在家电行业全面滑坡的今天,格力就显得力不从心。
  今年4月,格力发布2016年年报显示:2015年格力电器营业总收入1005.64亿元、较上一年度的1400.05亿元下降2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5.32亿元、同比下降11.5%。这是格力电器自1996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
  无论从营收还是净利润,格力都已完败于在家电领域全面开花的美的。哪怕是在格力的核心业务空调领域,美的中央空调业务也已超过格力。2015年美的中央空调以126亿元的销售收入排位第一,高出第二名的格力10亿元;市场占有率18.5%,高出格力2.5个百分点。
  格力这两年也在寻求业务突破。比如进军手机领域,以及最近停牌打算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珠海银隆是一家专门从事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车驱动系统总成的高科技企业。格力想借此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这桩收购尚未见分晓,且先不说。格力进军手机领域,却已成为一桩全民娱乐事件。这款传说中的手机尚未上市,以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为开机画面的消息,就让许多消费者胆战心惊。
  近日,董明珠女士又表示,格力手机二代产品计划于今年6月上市(可一代究竟在哪里?),目标是每天卖10万台……虽说这次不会再有董明珠头像的开机画面,但据说可以在机身后面刻字。
  在最近一次访谈中,董明珠评论了美的收购库卡的行动。她表示,真正的创新是自主研发。“技术是没有止境的,你控股了又怎么样?今天买来了先进技术,不等于你明天还是先进的。”
  董明珠还表示:“我是比较认可任正非做企业的态度,不受外界干扰,自己搞自主创新研发。”
  由此可见,董明珠偏向于搞自主研发。格力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就是延续了这种思维。
  格力较早就有“机器换人”的规划。2012年,格力进一步制定了自动化的发展计划,决定以“3至5年实现无人车间”为目标,走“重点突破,分期实施”的自动化道路。但这显然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构想,和董明珠后来所说的“格力不仅要自己完成机器换人,还要帮助别人机器换人”,并不是一回事。
  格力正式进军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领域,是2015年成立了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提出要将工业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作为该公司未来的两大研究领域来规划布局。当年8月,格力在武汉成立首个智能装备产业园。
  董明珠表示,“宁可慢三年,也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可实际上,2015年4月,格力就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ABB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巧合的是,就在去年8月美的与安川合资成立机器人公司的同一天,格力高调公开其自主研发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只不过,自动化流水线上正干得“热火朝天”的高性能六轴机器人来自ABB集团,只有“生产线”由格力自主设计研发……换言之,格力做的顶多是集成方案(恐怕还不是系统集成)。
  也是在当月,ABB在珠海设立机器人公司。这为珠海制造业提供了不少方便。
  今年初,在董明珠宣布要“帮助别人机器换人,开辟家电制造以外的第二条跑道”的同一篇报道中,格力模具车间工程师无意中戳破真相。
  这位工程师坦承,目前格力的开模设备主要从瑞士、德国进口,由于机器的精密度非常高,并要配合相关程序才能运行,“就算买回来拆开研究也很难复制,更不用说实现量产了”。
  看来,格力在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自主研发”路径,必将是一次艰难的旅程。尤其是与在这一领域浸淫数十年的国外巨头相比,格力短期内恐怕难以取得优势地位。
  中国智造的希望在民企
  格力集团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珠海市国资委掌握绝对控股权,但其运营机制相对灵活。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也是一名职业经理人,与方洪波一样,都是在2012年接棒起跑。
  客观而言,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美的所采取的收购、入股模式,与格力走的自主研发道路,原本没有高低之分,二者都是通往成功的可行路径。问题只在于,在面对现实形势与具体问题时,能否灵活运用,精准发力。与美的一样,格力手头也拥有数百亿元自有资金,但格力却没有通过收购来快速完成技术积累,这可能让格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落后于对手。
  董明珠可能没有意识到,她所欣赏的华为,成立以后就一直专注于电信行业,始终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正如任正非所说,华为没有秘密,就一个字,“傻”!就是认准方向,朝着目标,傻干、傻付出、傻投入。
  格力在空调领域,原本也做到了这种专注。但行业的现状以及市场的竞争,并不容许格力继续专注下去。这样的话,格力就不得不走上新的竞争跑道了。只不过,当美的玩多元化的时候,格力玩的是专注,而当美的玩资本投资、跨界收购时,格力玩的却是自主研发。
  这背后有什么制度层面的原因吗?这种机制差异性显然存在。相形之下,美的比格力更有玩资本投资的基因。美的创始人何享健及其子何剑锋都是此道高手。此前国内股市震荡时,有人发现,何享健及其子在A股市场投资规模高达上千亿元,俨然一个“隐形美的”。
  更好玩的是,何享健父子连格力电器的股票都买。格力电器2015年年报显示,其第十大股东为宁波普罗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这正是何享健父子持有的公司。美的与格力多年相杀众所皆知,而今却在资本市场玩了一出相爱的戏码。
  这说明,方洪波出手收购库卡,即便没有经过何享健授意,也较易为其所接受。在美的发出收购要约公告后,美的集团董事会很快就批准了这项交易。
  受限于体制机制、风险评估、决策赋权等因素,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问题上,确实不如民企大胆、灵活。虽说近年来国企一直是海外并购的主体,但其并购活动经常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如承担国家战略合作任务、扮演政经交流角色等,这也使得一些国企海外并购最终陷入困境。
  机器人产业是高端制造的高地,也是中国制造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动力。国内对智能制造产业非常重视。去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并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
  上个月,国家工信部等三部委又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规划》明确,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并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可以想见,未来在这领域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中国已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这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基础。在我看来,决战机器人产业,就必须抛弃所谓“自主研发”的传统观念,而要大胆地采取让一切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有的战略手段,在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与服务上,尽快占领制高点,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就此而论,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加快中国智造转型步伐,希望在民企。
  编者注: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出自微信公众号“冰川思想库” 公众号ID:bingchuansxk
(责任编辑:邓新华 UF051)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股神说详情
相对美的和格力,海尔的市值为什么差这么多?
&12-29 10:52
相对美的和格力,海尔的市值为什么差这么多?
上市公司青岛海尔只是整个海尔集团旗下一个子公司,你不能拿海尔一个子公司的市值去和整个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总公司市值相比。截至12月28日,青岛海尔总市值为1144亿元,格力电器为2648亿元,美的集团为3612亿元。但是仅凭市值而言,你不能说投资人更看好美的和格力,不看好青岛海尔。因为公司市值=利润x市盈率,而青岛海尔的利润仅约是美的和格力的三分之一,所以市值上偏低。但是青岛海尔当前的市盈率是要高于格力电器的。根据wind数据显示,12月27日,青岛海尔、格力和美的电器的市盈率分别为16.35倍, 13.22倍和21.1倍。也就是青岛海尔的估值并不比格力低。青岛海尔市值低是因为利润低。根据wind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青岛海尔和格力电器的营业收入都在1100亿元以上,差距不大,美的集团因为收购了几家公司并表,营业收入高过两家公司。然后从利润上看,青岛海尔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只有56.82亿元,而美的与格力的净利润在150亿元左右。但是之前已经说过,青岛海尔只是海尔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并不能代表海尔集团整体。如果拿整个海尔集团计算,2016年海尔集团的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是要超过美的和格力的。不过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也并不是把集团所有的资产都注入了上市公司,例如美的集团和格力集团还有地产业务。所以不能简单的论三家集团谁高谁低。
全部评论(1)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在线客服工作时间:
工作日 9:00 - 21:00
客服电话:
工作日 9:00 - 18:00格力和美的为什么斗得这么凶? - 土巴兔新闻中心
格力和美的为什么斗得这么凶?
17:14:40&&来源:华商韬略微信公众号(hstl8888)
  “格力”与“美的”越演越烈的相煎大戏背后,表面看是这两家相距不到200公里,同为千亿级规模的大企业,在市场上越来越全面的短兵相接,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两家曾经那么不同的公司,正越来越趋向同质化的发展路径。  两个微博小卒拱出的商业大战  1月20日,家电业爆出一条大新闻,严格地说,是一场舆论大战的前戏。一位注册名为“陈进1982”的微博用户,在其微博发布了一封《举报函》,实名举报“美的”学术造假,欺骗有关部和消费者。    敏感的媒体很快弄清了陈进的身份:格力电器标准管理部部长助理,并预感到这是“格力”对“美的”清算,进而对他进行了采访。  陈进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曾以公司名义向有关部门投诉微博中举报的事件,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而且“美的”还凭借造假获得了奖项。因为新一年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又要开始了,所以他决定用微博公开举报,“希望国家撤销其(美的)在2014年获得的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同时,陈进还向媒体强调,这纯属个人行为。  被举报的“美的”显然不认为陈进的行为只是他个人的意思,并火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就在陈进举报“美的”的第三天,一位注册名为“工程师李猛”的微博用户通过其微博账户发帖,举报“格力”2011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项目涉嫌造假。    后经查实,“工程师李猛”实为“美的”员工李猛。他的这个动作,也直接让两家企业的战斗升级并公开化:1月29日上午,“格力”宣布,为维护名誉,公司已在总部所在地珠海香洲区法院起诉美的工程师李猛。而“美的”也毫不示弱,于当天下午宣布自己已在佛山市顺德区法院对格力的陈进提起了诉讼。    目前,两起诉讼案还没有结果,但两个微博小卒的战斗已升级到两大董事长的公开骂战:  先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全国“两会”上指责美的:“美的一晚一度电,到一晚低至1度电,类似这样的技术,还可以去领国家科技进步奖,用这样的头衔来去骗我们消费者,我认为是悲哀的事情。”    之后是“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在上海美的经销商大会上,不但直接回应格力的指责,而且暗指格力恶意炒作破坏产业环境。  方洪波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件事,在获奖之前已经被多次举报,进行了多次评测,最后还是获奖了。我们持开放态度,欢迎国家任何机构、全世界任何机构来进行论证,我们不惧怕,关于这件事这是第一。”    同时,他还点评批名格力“多年来在各种场合对我们进行指责和攻击。”并称“现在家电产业竞争环境不太好,为什么?牛鬼蛇神太多。”“最近有些企业对我们的指责就是典型的焦虑症,完全失去了风度、品格甚至人格。”  华商韬略得到的更多信息显示:事实上,“格力”与“美的”最近这些年,几乎是年年都在掐:2013年,“格力”以“美的”涉嫌侵犯其注册商标专用权起诉“美的”;2014年,董明珠公开指出“美的”广告中的“一晚一度电”是欺骗消费者;2015年,“格力”称自己抓了两名进入该公司车间用手机偷拍的“美的”员工。  只不过,从去年开始,格力对“美的”的攻势开始更加激烈,董明珠更直接开口就用骗子来形容“美的”,其中最著名的言论就是,称“”和“美的”的合作,是两个骗子走到一起,是小偷集团。  殊途同归之后的同质化路径  “格力”和“美的”为什么要如此互掐,并在最近两年变本加厉地把战斗升级?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认为,其表面原因是两家公司在市场上越来越全面的短兵相接,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两家曾经那么不同的公司,正越来越趋向同质化的发展路径。  甚至,如果两家公司不改变各自的目标与风格,我们现在看到的,只不过是更血腥战斗的序曲。  虽然都是著名企业,我们还是首先简单认识一下两家公司。看看他们如何介绍自己(图片均截自官方网站,如看不清,可点击图片放大查阅),以及他们最近3年的业绩(图片截自证券交易软件公开信息),并以此来讨论他们的不同与趋同。  这是“格力”的企业简介:    这是“格力”的业绩表现:    这是“美的”的企业简介:    这是“美的”的业绩表现:    对比两家公司的自我介绍与业绩报告,结合公司自我介绍基本上是什么强就侧重夸什么的普遍规律,基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2015年以前:  1、“格力”相对“美的”而言,在技术与创新上更有追求、也更实力并且具备优势。这不但可以从董明珠的各种言论找到答案,也可以从两家公司官方网站的内容侧重上清晰可见:“格力”不但开篇就强调“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是没有脊梁的企业”,更用了一大段篇幅来介绍自己在技术上的成绩与优势。而美的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着墨,包括“一晚低至1度电”也只字未提。  2、“美的”相对“格力”而言,摊子铺得更大,其拥有的员工规模、产品种类、品牌数量,甚至海外销售版图,都大大超过格力。从“美的”的自我介绍中可以看出,这几乎是一家白电行业及的全能公司。其网站强调的也是,公司拥有中国最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产业链和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家电产品群。  3、“格力”相对“美的”而言,经营绩效要高得多。从营业收入看,虽然2012年至今,“美的”一直领先于格力,但对其员工规模、品牌数量而言,其人均收入及单个品牌收入显然不及“格力”的高。而在净利润水平上,格力就更是在人均效益和品牌效益上甩出“美的”几条街。一个简单的数据是:2014年,“美的”近11万员工只获得净利润105亿,而只有员工7万多名的“格力”却实现了141亿的净利润。这其中尤其值得点赞的是:格力是国有企业,美的是民营企业。一家国有企业能在完全竞争的环境,创造比民营企业更高的人均效益,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也可能是中国唯一的案例。  这3个结论的背后,实际上是两家公司曾经那么不同的发展策略与道路。在企业做大做强的路径上,一直有着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争论。从上面3个结论可以看出,格力曾经的道路是先做强再做大:依靠核心技术、领先品牌,在空调业异军突起,并创造出全球第一销量和超级利润,进而以质取胜;而美的显然更倾向于先做大再做强,在众多产品线上全面出击并培育众多品牌,进而量为先,以多制胜。  但观察可以发现,这种不同的局面正在被迅速地改变。  当两家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殊途同归,双双成为千亿级企业之后,他们应该是都明白了一个其实简单的道理:要造就一家真正卓越的伟大企业并持续发展,“大”和“强”都是缺一不可。因而,曾经的不同变成越来越趋同:“格力”正努力把摊子铺大,而“美的”也越来越重视效率的提高。  于是我们看到,3年前还表示要“专注空调”的董明珠,不但让格力拥有了已在官网凸显的TOSOT、晶弘以及手机、生活电器、冰箱等产品,而且还雄心勃勃地要进军机器人产业,新近更爆出收购珠海银隆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新闻。  而今天,董明珠再次火爆朋友圈,她所推销的主打产品,除了自己的自媒体,不是空调,不是手机,也不是冰箱,而是一款。而电饭煲正是“美的”多年全国销量第一的一个生活电器主打产品。    “格力”迈向多元化,甚至比“美的”更迅猛依靠多元化努力“做大”的同时,“美的”却在不断补齐“做强”的功课,向“格力”的技术、品质和效率进军。  方洪波在回应“格力”指责时就同时对外表示,“美的”从2011年开始,就已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过去几年“美的”不但没有新增一家工厂、一条生产线,而且还关厂退还政府多达6000亩的土地,进而将集团做到了总资产1400多亿,现金就有800多亿的水平。与此同时,方洪波也强调:“美的”将利用40个研发基地和手握巨额现金的优势加大研发,“不投到工厂、产能,就投到研发上。”    格力越来越多元化,“美的”越来越像格力那样注重效率和效益,也在两家公司披露的最新业绩报告中初见端倪:2015年第三季度,一直营收大于“格力”却利润低于“格力”的“美的”,第一次实现了营收和利润双双超过“格力”的成绩。当期,“格力”营业收入为815.2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7.16%;净利润为97.7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74%;而“美的”则实现营业总收入1120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净利润110.12亿元,同比增长23%。  相比这种形势逆转,另一个数据则让“格力”更加紧张而且必须设防:2015上半年,“格力”的空调业务营业收入不到420亿元,但“美的”的空调业务营收却做到了428亿元。“美的”的空调业务营收超过“格力”,这更是多年来的第一次。  多元化还在培育中,空调大本营却被“美的”如此威逼。这就不难理解从来争强好胜的董明珠,为什么如此拼命扩张,又如此对“美的”重拳出击了。  如何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关于“格力”与“美的”的恩怨情仇,“美的”是否是骗子?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了解不多,也不便多过多评价。  但我们保持两个鲜明态度:1、支持良性竞争,2、反对恶性斗争。商业一定有竞争,但斗争则无必要,内斗更无必要。  这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的理解是:竞争是竞相做好自己(产品和服务),强调通过创造差异化的新价值赢得自己的成功,并在成功的同时引领行业乃至社会的进步。斗争则不那么强调做好自己,而是把心思用在产品与服务之外,千方百计地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是一个不创造新价值而“把你的变成我的”的游戏。  竞争是靠追求更好的自己来超越别人,斗争是靠打败别人来满足自己。竞争让自己和同行与社会双赢,斗争则将让自己和行业俱损乃至拖累社会。  如果“美的”真的存在欺骗消费者,盗用“格力”的技术来抢夺应该属于“格力”的,我们支持格力穷追猛打,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如果“美的”的“一晚一度电”是真实的,格力通过诬陷打击“美的”,我们支持“美的”坚决还击,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如果是半斤对八两,我们认为两家这样量级的企业,都不应该拿弹弓打对方的玻璃,因为玻璃是个易碎品。  但无论这样,我们最希望的还是一定有一家在撒谎的两家企业,都能靠良性竞争,在已然走上的世界舞台,展现中国人的创造智慧和中国造的魅力。  这些年的一个深刻体会是,中国企业的各种内斗战已是对中国经济很大的一个伤害。无论价格战,还是抹黑战,打到最后,都是一个价值毁灭战。你不让我挣钱,我让你更不挣钱,最后大家都不挣钱;你说我的产品有问题,我说你的产品更有问题,最后是消费者对所有这类产品都不信任。  这种仗,如果继续打,打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打出一个中国人不相信中国的产品,世界也无法摘掉看待中国产品的有色。甚至有企业打价格战,打出亏死自己,也要先饿死同行的口号,让这种企业活下来,比让他倒闭对经济的伤害还要大。  曾经有位央企董事长在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微信公众号:hstl8888)的拜访中悲愤不已。他的企业千辛万苦在印度获得了一个130亿的大单。董事长说,按这个做下来,也就差不多10来亿的利润。但与对方签订合同的前一天,一家中国同行杀出来,同样的东西直接开价110亿,一招杀到大家都活不去。  企业不能停止运转,上万员工要有活干。迫于无奈,这个董事长以更低的价格把单子抢了回来。“大家都没钱挣了,骨肉相残啊。”他哀叹道。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去,但若带着国内打完国际打的这种思维往外走,即使某些企业一时成了赢家,也会让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依然只能当个仍人宰割,甚至不等人宰割,就自相残杀的廉价劳动力。  因此,我们不愿“格力”赢,也不愿“美的”赢,而是希望“格力”和“美的”一起赢。不但要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还要让中国造赚到世界的钱。  原标题:你说我骗,我说你假,格力和美的为什么斗得这么凶  【拓展阅读】    
土巴兔新闻官方微信关注后天天有料
土巴兔微信服务号让装修,快捷、方便、贴心
输入您的房屋面积
输入号码报价结果将发送到您的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票逆回购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