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沙湖欢乐水世界未来发展,现在圈的闲置地都十年了还没有建设项目

特色小镇打造之“浔龙河模式”
来源:中财智略
其一,在于浔龙河的亮点在于顶层设计与产业布局的高度本地化;其二,在于党建和民生与特色小镇开发运营的高度融合性。
一、“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缘起
浔龙河艺术小镇座落在湖南省长沙县双河村,离机场23公里、武广高铁站30公里,属于大城市聚焦半小时车程以内的小山村。
该村生态资源基础好,现有土地总面积11584亩,户籍人口1562人,资源禀赋呈现“两多两少”的特点,即“山多、水多、田少、人少”,山多田少制约了村里农业经济发展。
2010年,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双河村柳中辉书记开始谋划打造浔龙河生态小城镇。起初,很多人包括政府领导都认为这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幻想,但他不忘初心,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最终引入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打造浔龙河生态艺术特色小镇。
二、“浔龙河”特在哪里
浔龙河的定位是为当地农民提供城市生活品质,为都市人提供田园休闲生活,打造生态、旅游、宜居为纽带的田园综合体。
特色小镇的核心在产业。浔龙河通过不断的实践,以万亩原生山水为依托,再现故湘风景为主旨,强调小镇的“城镇化、乡村形、旅游核”,针对“原住民、探访民和回归民”,布局形成五大产业:
第一,生态农业。将村里的农田发展成生态农业,通过生态农业种植加工,做产品标准、品牌,跟长沙市的农改超相结合,形成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投资樱花谷、云田谷等特色生态林业植物园项目,通过运营吸引人气,现在节假日基本维持2-3万人/天的客流量。
第二,文化产业。浔龙河目前在做三个文化产业品牌:1、利用村民的集中居住区发展浔龙河的乡镇民族文化村,将乡村的饮食、建筑和民俗发展成为民俗品牌;2、2018年是田汉先生诞辰120周年,把田汉故居建成田汉文化园和大剧院,挖掘田汉文化,做成文化品牌;3、引进湖南卫视金鹰卡通,购买麦咭品牌的IP线下基地授权,同时把湖南卫视的多个节目录制的基地落户在浔龙河,将其转化成梦工厂、水上世界、农场和众创空间。如此,文化产业层次便丰满起来,既有浔龙河村的民俗品牌,也有田汉的文化品牌,再加上线上线下亲子娱乐的品牌。
第三,教育产业。1、浔龙河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北师大在长沙的附属学校落户在浔龙河,形成幼儿园、小学、初中和当地的高中和国际学校结合的教育品牌。2、湖南省军区将浔龙河童勋营作为国防素质教育基地,成为长沙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3、因为浔龙河是全国十个农村改革教学点,同时也是北师大南方五省教师培训的基地,二者结合,形成职业培训的基地。如此,形成了以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国防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产业体系。
第四,全域旅游。浔龙河作为湖南省重点的全域旅游示范基地,专门成立文旅公司,将10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的空间和产业发展,尤其是域名管控,都通过全域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浔龙河与中国联通合作,作为中国第一个智慧社区的互联网平台,所有人到浔龙河里面,不管是吃住玩购学,都是线上消费、线下体验,以及线下一卡通的体制,形成全域旅游产业。
第五,乡村地产。特色小镇核心在产业,也不能排斥乡村地产。一个城镇化的文旅特色小镇,必须要依靠5万左右的常住人口和300万左右的流动游客来予以支撑。常住人口为小镇产业发展提供劳动力和消费支撑,而解决常住人口问题就必须依托乡村地产的发展。浔龙河后期大致有2500亩住宅用地,分别作为教育文化地产、休闲度假地产和养生养老相结合的乡村地产部分。
最后,浔龙河形成了以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作为基础,以全域旅游为核心,以乡村地产作为支撑的特色产业体系。五大产业专业化的运作,形成自身的盈利能力和生态产业链。
三、何为“浔龙河”模式
特色小镇的难不在于做概念,而难在如何真正落地,这才正是浔龙河的难能可贵之处。因为特色小镇建设不同于传统的城市化进程,不是单纯的地产开发,它必须遵循科学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大胆创新,统筹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整合盘活多种要素资源共同参与。
回顾浔龙河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将浔龙河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概括为:“企业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和监督、村民组织全程参与和民本民生充分保障”。
四、“浔龙河”模式的基因解读
上述浔龙河发展模式总结的文字力求简练,我们再具体解读该模式的基因密码:
1、政企村三方界限明确,利益平衡创新。
浔龙河的项目运作,明确政府作为项目区基础实施和学校、医院公共配套设施、农民居住区基础设施的实施主体,对项目实施监督职能;企业作为规划设计、招商引资,并进行产业建设运营的主体;明确村委会作为村民集中居住搬迁安置的实施主体。
2、土地三权确权、同价同权创新。
2010年,双河村完成土地确权,对村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推行土地增减挂钩,实施村民实行集中居住,明确将土地增减挂钩置换用地土地收益全额返还。村集体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300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行经营,所得收益按照股份对村民进行分红,激活了企业开发的积极性,保障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3、实施多规合一,顶层设计创新。
浔龙河形成了以民生规划、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形成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推进,做到了规划的可落地、可实施。多规合一坚持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减少耕地面积,改善生活品质、提升居住质量、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实现对土地的混合运营,形成了耕地全部保留、林地基本保留、建设用地则根据环境的需要呈点状、带状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形态,将浔龙河规划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文化、艺术、生态小镇。
4、村企融合,基层党建创新。
浔龙河充分考虑村企融合,形成了“以企带村、村企融合、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以党建带村建、企建,推进村企“组织共建、党员共管、阵地共用、活动共抓、发挥共促”。两套支部按照“精细管理、规范提高、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创新运用履行义务、完成任务、奉献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三务”分类积分管理考核模式,全面实施“党建+经济、党建+社会治理、党建+文化、党建+民生、党建+生态”等“党建+”计划。
5、产业融合与众创互联产品创新。
浔龙河考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互联网思维,形成众筹众创的发展模式。浔龙河“好呷街”的美食是湖南省各地最有特色的代表小吃,“地球村”甄选国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将建筑、美食、文化特色完美融合;浔龙河文旅与金鹰卡通频道联合打造麦咭启蒙岛乡村儿童游乐园项目,对100多个乡村游乐和50多个美食项目采取众筹众创的方式,汇集了大量的创意、特色产品和资金。
平台活动推荐
2018都市近郊型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标杆项目考察
长沙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游学时间】-19日(2天2夜)
【游学地点】湖南-长沙
【考察对象】文旅地产开发及产业链 董事长、总经理、总裁及核心高管团队(人数限定50人)
【游学形式】考察+研讨+资源联接,推动企业实战转型、有效对接转型资源、 加速联合发展、创新企业家讲创新案例围绕创新项目战略、策划、运营进行度的研讨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
1、都市近郊型特色小镇标杆
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4700 余亩,计划总投资140 亿元。自2009 年启动建设以来,项目依托浔龙河便捷区位交通优势、优美生态环境优势、深厚人文底蕴优势,从盘活乡村资源和促进民生两部分入手,率先破题城乡发展瓶颈,推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
通过对乡村环境、乡村文化等“乡愁”予以保留,大力发展农村综合产业,形成“教育产业为核心、生态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灵魂、康养产业为配套、旅游产业为抓手” 的产业格局,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实现全民安居、乐业、乐享生活。
2、浔龙河项目产业发展成效显现
教育产业方面:引进北师大附属学校,开发建设集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优质学校,培育园区教育产业引擎,一期规划班级 54 个,将于 2018 年 9 月开学,同步打造童勋营中小学国防素质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营地教育基地、民兵训练营、基层党建培训、特色小镇运营培训、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多元化产品,形成了融基础教育、研学教育、培训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示范园。
生态产业方面:完成了现代农业基地及加工厂、花木基地、浔龙河麦咭农场建设。
文化产业方面:完成了《浔龙河》电视剧拍摄、创作了长篇小说《浔龙河传奇》,启动了与湖南金鹰卡通频道的合作,成为《疯狂的麦咭》、《嘭!发射》、《麦咭嘉年华》、《麦咭当厨》等影视文化的拍摄录制基地,园区正在筹建田汉文化长廊、田汉大剧院等,深度挖掘和传播田汉文化,并致力于以浔龙河创客孵化平台为载体,打造中国首个万亩生态艺术众创空间。
教育产业方面: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土地进行混合使用、合理布局,加速打造集养老、养生、旅游为一体的康养生态圈。
旅游产业方面:打造完整的研学旅游目的地产品体系和研学旅游体验,形成研学游、生态游、乡村游、文化游、康养游等业态丰富的旅游产品。
3、运营主体:特色小镇专业运营商
湖南棕榈浔龙河生态城镇发展有限公司由湖南浔龙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公司于 2009 年注册成立,注册资本 2 亿元,是一家中国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的特色小镇专业运营商。产业范围主要为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与管理、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房地产开发经营等。
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
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位于“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部,立于环洞庭湖核心、湘江之东、芙蓉路北,南临长沙30公里,离黄花国际机场60公里,水上航线可南下橘子洲、北上洞庭湖。
依托万亩洋沙湖生态山水资源,以“传承千年渔窑文化,独享七星欢乐假日”的文化休闲度假理念,按照三大国家级标准(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和运营,将项目打造成一个集“旅游风景观光区、生态幸福宜居区、商务休闲引领区、健康运动修心区、企业发展拓展区、家庭幸福快乐开心区、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区”七大旅游产业于一体综合性一站式旅游目的地。
项目以七大旅游产业与十四个核心旅游项目为基础,以独具湖湘特色的水文化为灵魂,开创七大水名片和七星度假系统,填补湖南“山、水、人、镇”景区中“水”景区的空白,开启湖南水文化名片,缔造中部的博鳌、世界的洋沙。
项目总规划面积约2.6万亩,预计总投资约200亿元,已完成投资过50亿元。规划未来达到年度千万级旅游人次,辐射半径近800公里,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洋沙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纳入《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范围,入选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开发、中、农、工、建、招商等9家银行评选的“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并被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南省“旅游251”重点工程、长株潭“两型社会”滨湖示范区重点工程、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工程、岳阳市“双百”重点工程。
往届游学考察图片
如何报名参加?
参会说明:
【主办单位】北京壹方城智汇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日-19日 湖南长沙
【课程费用】10800元/人,费用包含:考察费、资料费、大巴费、午餐费、住宿费等
【课程说明】此活动应项目要求限额50人,请企业尽快报名!
【报名联系】张老师 手机:
填写报名表 → 办理报名费→报名成功→开具发票。发票统一邮寄。报到通知在开班前三天发放,请提前预定机、车票。如需会务组预帮助,请致电 2018壹方城8月11日-13日第十届杭州特色小镇深度研学考察(学习浙江模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浏览量:次
(日岳阳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岳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编
二〇一六年七月
& 序&&& 言
进入新世纪的第四个五年,岳阳正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深度调整,国内经济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推进改革开放的深水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制定科学的发展方略,对于岳阳立足新的起点,发挥长江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至关重要。
《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经济新常态下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落实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岳阳抢抓机遇、加快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十三五”期间岳阳的发展思路、战略目标和建设任务,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力把岳阳打造成湖南新增长极行动方案(年)》、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新篇章........................................................ 01
第一节&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01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7
第三节& 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23
第二章& &&开放赢得优势................................................ 27
第一节& 抢抓扩大开放新机遇.................................... 27
第二节& 构建对外开放新通道.................................... 31
第三节&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35
第四节& 形成全面开放新局面.................................... 38
第三章& &&创新驱动升级................................................ 41
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41
第二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5
第三节& 大力实施巴陵人才工程................................ 48
第四章& &&产业支撑发展................................................ 52
第一节& 构建支撑有力的工业体系............................ 52
第二节& 培育面向时代的服务经济............................ 61
第三节& 发展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 69
第五章 &&&城市彰显魅力................................................ 76
第一节& 构建现代都市格局........................................ 76
第二节& 建设水墨丹青城市........................................ 79
第三节& 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81
第四节& 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85
第六章&& &县域壮大实力................................................ 90
第一节& 放大县域经济特色........................................ 90
第二节& 增强县域发展活力........................................ 93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95
绿色引领未来................................................ 99
第一节&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 99
第二节& 共同建设绿色家园...................................... 102
第三节& 转变资源利用方式...................................... 104
发展惠及人民.............................................. 107
第一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07
第二节& 繁荣发展社会事业...................................... 110
第三节& 深入推进精准扶贫...................................... 117
第四节& 全面促进社会和谐...................................... 122
改革释放红利.............................................. 127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127
第二节& 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130
第三节&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132
第四节& 健全生态文明体制...................................... 134
规划实施保障.............................................. 136
第一节& 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 136
第二节& 提升民主法治水平...................................... 137
第三节& 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141
第一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谱写“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新篇章&
第一节&& 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过去五年的发展成果。“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践行民本岳阳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五市一极”战略,着力推进“四化两型”、促进“三量齐升”,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发展势头更趋强劲。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86.3亿元,稳居全省第二,年均增长10.9%;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166亿元,年均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54.7亿元,年均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20.6亿元,年均增长1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02.8亿元,年均增长16.7%;进出口总额达到11.3亿美元,年均增长24.1%。县域经济实力增强,经开区财政收入突破30亿元,6个县市区过10亿元,汨罗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图1:岳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图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4∶54.2∶31.8调整为11∶50.1∶38.9。电力能源、建材、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形成了石化、食品加工两大千亿产业和1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60%。航运物流、休闲旅游、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活力增强,实现旅游总收入332.7亿元,年均增长26.5%,引进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村镇银行,新增3家上市企业,岳阳电子商务产业园升格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市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到18家,第三产业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全市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298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67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09家。
图2:岳阳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动对比图
——城乡统筹协调共进,发展面貌全面改观。城乡建设提质,随岳、通平、岳常、石华高速和芙蓉大道湘阴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两路一桥”、临湖公路、蒙华铁路岳阳段等项目加快推进,岳阳机场获批建设,常岳九铁路、城陵矶松阳湖铁路专用线、岳长城际铁路进入规划层面,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15公里,二级及以上国省道达到1270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55公里。实施中心城区小街巷改造惠民三年行动计划,改造小街巷1153条,市体育中心、环南湖旅游交通三圈、王家河流域生态休闲和历史文化记忆长廊等一批城建标志性工程加快推进。全市建成运营城镇污水处理厂11座,铺设城市燃气管道1200公里,完成57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通信设施实现城乡覆盖,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完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4%,比2010年提升8个百分点。城乡环境美化,全面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五创提质”、“秀美系列”评选活动,完成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绿色通道”和“秀美村庄”三年行动计划,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6.6%,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持在45.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9%,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百强、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等荣誉称号。
——民生保障扎实有力,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农村公办幼儿园830所,创建国家改革示范职业学校5所。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累计新建改建县级综合医院10所、乡镇卫生院7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所、村卫生室652所,人口自然增长率6.76‰,连续16年获评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市。文化强市建设深入推进,成功通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复查,获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评中国最具文化软实力城市。社会保障水平提升,城乡三项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7%以上,城乡低保月保障标准线分别提高到400元和200元;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7.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7.5万套,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5.5万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7.7万户,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278.4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5202元和12091元,年均增长10.8%和13.9%。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共减少近3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低至5.95%。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图3:岳阳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图
(注:201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新口径统计)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启动实施9大类109项改革,发展活力与动能更加强劲。完成市本级机构改革任务,率先全省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事项;优化调整中心城区管理体制,组建南湖新区、城陵矶新港区;实施乡镇区划调整改革,撤并乡镇52个,调减1/3;基本完成第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商事登记制度、价格、财税、生态文明、农业农村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试点相继落地。创新驱动发展提速,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1.7%,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3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6%。开放优势日益凸显,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获批建设,成功开通城陵矶至港澳和上海洋山港直达航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岳阳至东盟接力航线,湖南城陵矶国际港务集团正式揭牌,岳阳港获批全国绿色循环低碳港口试点,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4万标箱。区域合作步伐加快,积极开展与长江沿岸、“中三角”、“小三角”城市及6个国际友好城市的经贸往来,签订了岳阳、咸宁、九江、安庆四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功举办首届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论坛等系列宣传、推介岳阳的大型活动。
表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十二五”规划目标
2015年实际完成
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居民消费率(%)
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财政总收入(亿元)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城镇化率(%)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比重(%)
研发经费占GDP比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万人)
耕地保有量(万亩)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
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
氨氮排放量削减率(%)
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率(%)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人口总数(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城镇登记失业率(%)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口(万人)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注:[& ]表示五年累计数;城乡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未来五年的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
——内外复杂多变的新格局。从国际看,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围绕全球利益格局的战略博弈更加复杂,新型竞合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突出表现为:产业竞争加剧,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加快了“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和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印度、印尼、越南、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则依靠低成本优势吸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加速集聚,我国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周边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科技竞争加剧,工业机器人、3D打印、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全球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重要关口,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运用,特别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形成了全新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贸易竞争加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强化自身优势,设置了TPP等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试图弱化我国在区域自由贸易中的地位和优势。从国内看,一方面,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涨、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削弱以及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内需外需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另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现有体制机制间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露,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民生改善跟不上经济总量增长步伐等问题日益凸显。
——方式动力转变的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加注重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增长点,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的国家治理政策将更加注重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并存,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加快建设廉洁政治、阳光政府和法治国家,更加注重维护公共秩序、推进制度改革、促进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四力并举,确保政治秩序稳定、经济持续平稳和社会秩序和谐。政策取向的变化对我市调结构、转方式提出了新要求,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指明了新方向。
——区域战略实施的新机遇。“十三五”时期,岳阳正面临着多重战略叠加的历史性机遇,完全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巨大潜力。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三大重点发展战略之一,岳阳作为国家首批长江沿岸对外开放城市、湖南唯一临长江口岸城市、对外开放桥头堡,可以通过加快沿江开发,发展临港产业,拓展外向型经济,打造湖南经济新增长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为落实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511”工程,将促使一大批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态治理保护等项目在区域内布局落子,有利于岳阳加快经济发展、促进民生改善。与此同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岳阳处于国家新一轮城镇化布局“一纵一横”(沿长江通道和京广铁路)的“十字交汇点”,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加上沿江环湖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推进新型城镇化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新常态下,对照新的发展使命,岳阳尚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一是综合实力不强。从“十二五”末主要指标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分别仅占全省的7.6%、8.3%、3.8%,目前尚未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龙头地位和经济实力。从县域经济看,县域经济总体水平偏低、要素支撑较弱,与九江、宜昌、芜湖等沿江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从产业结构看,经济增长依赖以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为主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格局没有改变,新兴产业总量较小,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从运行质量看,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三是开放发展不快。全市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2.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与岳阳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不相匹配。
总的来看,未来我市发展虽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条件依然存在。“十三五”期间,必须充分发挥我市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未来五年的发展期待。“十三五”时期将是岳阳奋力冲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岳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以及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时期。立足新阶段、新常态、新要求,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上作出了建设“一极三宜”江湖名城的战略部署,这是岳阳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顺应了各方面对岳阳发展的期望要求,回应了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现实期待。
——顺应区域发展战略的格局演变,岳阳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有待巩固。2015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岳阳作为我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作用,呼应‘长三角’,着眼‘中三角’,对接长株潭,辐射环湖区,将其发展成为全省通江达海的新增长极”。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杜家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将岳阳培育成全省发展的新增长极。《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依托城陵矶港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大力发展临江、临港产业,建设长江中游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打造岳阳新增长极。这是我省继“九五”以来实施建设省会城市长沙、长株潭一体化、环长株潭城市群、崛起大湘南、扶持大湘西等区域协调战略的延续和演变,是国家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大背景下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部署。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和要求,岳阳必须切实抢抓发展机遇、乘势加快赶超,进一步增强要素吸附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从而形成全省真正意义上的发展一极。
——回应方式动力转变的发展要求,岳阳转型提质升级的步伐有待加快。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判断,首次作出了新常态的论述,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新的常态下,对于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岳阳当前来看,产业结构不优、县域经济不强、开放型经济不活、金融产业不旺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还较为突出。适应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岳阳必须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整体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立足特色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潜,岳阳大江大湖名城的影响有待提升。纵观历史发展规律,大江大湖区域往往是文化昌盛、经济繁荣之地。岳阳临长江、畔洞庭,拥有国内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一半以上水面,历史上因水而生,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唯一临长江口岸城市,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大江大湖城市。滨江门户及亲水资源,无疑是岳阳独具魅力的核心优势,也是新形势、新机遇下岳阳发展的最大潜力。随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和沿江开发开放战略深入推进,岳阳这一宝贵资源显得尤为突出。未来一段时间,岳阳必须立足江湖特色,深挖潜力,优势优先,打响滨江畔湖的区位品牌、江湖形胜的生态品牌、通江达海的开放品牌、浩瀚包容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让江湖名城岳阳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第二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坚持“两型”引领、促进“三量齐升”、实施“五化同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推动 “621”行动,率先洞庭湖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努力将岳阳建设成为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和宜居宜业宜游江湖名城。
贯彻上述发展思路,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发展优先、民生为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系列战略叠加机遇,加快赶超跨越发展步伐,努力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增加人均均量,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打造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坚持民生第一目标不懈怠,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率,着力研发新技术、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构建新模式,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
——生态塑城、内涵提质。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立足山水优势,挖掘历史内涵,彰显文化底蕴,改善生态环境,强力推进城市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质,打造河湖相通、山水相融、林水相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生态新城、宜居之都。
——改革引领、开放活市。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围绕构建内陆开放新高地,充分依托区位、交通、港口和平台优势,着力加强内引外联、深化区域合作、扩大对外贸易,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发展目标。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一极三宜”江湖名城战略部署,今后五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保持全省排名第二的位置,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达到12%左右,真正成为具有较强经济拉动力、市场辐射力和区域影响力的名副其实的湖南新增长极。
——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提高,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创新资源有效集聚,跨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基本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开放活力全面激发。铁水公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初步建成,口岸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进出口总额实现倍增,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门户枢纽作用更加凸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外贸加工拓展基地、湖南依托长江联系内外的开放桥头堡。
——生态环境更加优良。能源、水资源消耗、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达标,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湿地保有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市形象更加靓丽、山水特色更加鲜明,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福祉有效改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合法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安定有序。
表2:“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年均增速[累计]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科技进步贡献率
互联网普及率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耕地保有量(万亩)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省下达任务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森林覆盖率(%)
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
地表水质量
好于III类水体比例(%)
劣Ⅴ类水体比例(%)
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省下达任务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城镇棚户区改造(万户)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人均预期寿命(岁)
注:地区生产总值2020年绝对值按2015年现价计算;[& ]表示五年累计数。
第三节&& 战略定位和空间布局
战略定位。按照“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的总体战略定位,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湖南发展新增长极、全国大江大湖名城、区域航运物流中心和环湖区域中心城市。
——湖南发展新增长极。以沿江开发开放和临港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托,加快建设中南地区重要的绿色化工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电力能源基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形成若干具有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率先在全省建成通江达海、产业兴旺、开放共赢、绿色发展的新增长极。
——全国大江大湖名城。充分发挥临江畔湖、江湖交汇、山水相融的基础优势,突出长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生态特色,加强河湖治理、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与和谐人水新关系,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岳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区域航运物流中心。立足通江达海、黄金节点区位优势,加快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快速干线、铁路、机场等建设,完善区域性综合立体运输体系,强化大宗货流的水陆中转、铁公水空联运以及客流的快速集散功能,着手规划建设国内航空物流核心枢纽城市和低成本航空客运基地,打造长江中游地区联通三湘四水、辐射川渝鄂赣周边的重要航运物流中心。
——环湖区域中心城市。牢固树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龙头地位,加快构建岳阳都市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承载功能,不断提升要素资源吸纳吞吐能力和区域经济辐射能力,争当环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示范者,打造环湖区域中心城市。
空间布局。坚持分类指导,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一核三极两区多点”建设,不断优化空间布局,形成核心引领、极区联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
——一核,指中心城区,包括岳阳楼区和南湖新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充分发挥要素流通、人才集聚、文化厚重等综合优势,重点发展商贸金融、文化旅游、研发设计、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打造转型发展、创新创业的核心引领区。
——三极,指城陵矶新港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增长极,是全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城陵矶新港区发挥通江达海的口岸平台优势、综合保税区的开放政策优势、精干效能的体制机制优势,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先进装备制造、粮油加工、北斗卫星应用等产业,加快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着力打造临港产业和开放型经济提速发展的增长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交通区位优越、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研发设计、商贸流通、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高起点规划建设空港经济区,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增长极。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发挥环境承载能力较强、产业集聚程度较高、政策支持力度较大等优势,重点发展炼油化工、催化剂及助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合成材料深加工等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延长碳一、碳三、碳四、芳烃四条主导产业链条,着力打造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增长极。
——两区,指沿江环湖地区和邻长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临湘、云溪、君山、华容、岳阳县等沿江环湖地区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等战略机遇,重点发展绿色化工、新型能源、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依托黄金水道,展现黄金作为。湘阴、汨罗、平江、屈原等邻长地区深入实施融长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飞地经济、循环经济、旅游经济和现代装备制造业,实现合作共赢、借力发展。
——多点,依托县城和各类园区,引导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集聚,提高其吸纳人口、集聚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需求增长点、民生增长点和创新创业增长点,实现多点发力、多点开花。
第二章&& 开放赢得优势
立足“一带一部”黄金节点区位,依托黄金水道,发挥口岸优势,对接融入国家区域战略,加快拓展开放空间、打通开放通道、夯实开放平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抢抓扩大开放新机遇
坚持以互联互通为重点,以经贸合作为纽带,主动融入国家对内对外开放大格局,全方位拓展开放型经济新空间。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国家通道、口岸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沟通联系和互动合作。依托城陵矶一类水运口岸,开通到达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海直达航线,加密岳阳至香港澳门直达航线、岳阳至东盟接力航线,推动岳阳与相关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对接湘欧铁路运输快线,申报建设七里山铁路口岸,形成从长沙经岳阳至新疆到达欧洲的铁路运输大通道,打造进出口欧洲的货物集散中心。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大型经贸投资洽谈会、博览会、论坛,通过特色产品展、专题活动、项目对接等多种形式,扩大岳阳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经贸合作。
——加快沿江开发开放。充分发挥城陵矶口岸的桥头堡作用,深化与上港集团合作,努力建成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门户、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依托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等交流平台,加强与沿江城市在基础设施、航运物流、特色产业、旅游线路、商贸市场、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互惠共赢。推动在岳阳设立湖南航运交易所,打造长江中游功能齐全、信息共享、资源集聚、交易便利的信息集散和物流交易中心。加强与长江沿线口岸通关合作,促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积极构建区域通关一体化体系。依托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向东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合作,打造长江中游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向西加强与成渝城市群的联系,打通西向物流通道。
——深度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加快推进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主要城市间的高速公路、城际铁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在石油化工、电力能源、机械制造等产业领域的分工协作,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竞争。加大教育科研、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流动。深化岳咸九“小三角”合作,加快交通、旅游、市场等一体化进程,引导要素自由流动和空间合理集聚,积极开展流域跨界治理,联手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区、示范区。支持和推动省际边界通城—平江—修水、临湘—赤壁—洪湖、华容—君山—监利等次区域合作区建设,示范带动边界区域发展。
——积极促进长株潭岳一体发展。坚持岳长联动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强化与长株潭之间的高速公路、城际轨道、快速干线等基础设施连接,构建无障碍人流、物流通道。加快湘阴漕溪港扩容改造,完善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与长沙霞凝新港形成功能互补,发展成为连结长株潭与城陵矶新港区的内河枢纽港口,提升长岳水运通道。发展壮大城陵矶港务集团,建设港口与腹地一体化的物流网络,放大城陵矶港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与长株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分工协作,鼓励湘阴、汨罗、屈原、平江等南部县市区对接融入长株潭发展,推动建设岳长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走廊。
——主动引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建设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加强与环湖区域三市一区合作。加快构建区域统一市场,推进交通、产业、管理服务等全面对接,加强能源开发、信息网络、生态保护等合作共建。联合开展洞庭湖水系尾闾和纯湖区洪道疏浚,恢复长江、四河、四水、内外湖的水力联系。加强沿湖旅游资源开发,构建环湖生态文化旅游圈。探索建立水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林业建设、湿地保护等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政策体系,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整体对接。共同研究跨界流域和区域的限批、禁批办法,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审批立项。联合开展环境污染调查,加大跨界污染问题协调处理力度,打击行政区边界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探索建立区域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水权交易制度。加强与国际组织在低碳发展、流域开发、湿地保护等领域的交流,共同打造国际生态经济合作共建的重要窗口。
第二节&& 构建对外开放新通道
发挥“联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推进陆上、水运、空中通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完善水陆空立体综合运输体系,打造长江中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拓展陆上通道。加快高速公路和高速公路联络线建设,完成岳望、临岳、杭瑞高速洞庭湖大桥和京港澳高速新开联络线建设,启动平益、监利至华容、平江南江至岳阳高速公路建设,形成“五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网。加快国道、省道改造,提高国省干线等级公路比重,推进沿江公路、环湖公路、环城公路建设。加快国铁干线、区域城际、支线铁路功能布局调整,完成蒙华铁路岳阳段建设,新建松阳湖、综合保税区等铁路支线(专用线),启动岳长、长平汨城际铁路、常岳九、月益铁路、咸韶铁路建设,实施岳阳北站东移工程,形成“六纵两横八支”铁路网。到2020年,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85公里,二级及以上国省干线公路达到1600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19公里。
——畅通水运通道。加强岳阳楼、七里山、城陵矶、道仁矶4个重要港区和陆城、君山、湘阴、汨罗、岳阳县、华容、临湘7个一般港区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港口服务功能,启动洞庭湖水利综合枢纽工程前期工作。积极推动城陵矶至武汉长江干线航道疏浚治理,实现常年维护水深6米,达到常年散货1.2万吨级、集装箱5000吨级通航标准。加强湘江干线岳阳段疏浚治理,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到2020年,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354公里。
专栏1: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四纵两横”国道网。“四纵”即G106、G107、G240(华容塔市驿至岳阳段、岳阳至汨罗段、汨罗至望城杨桥段)、G234(华容铁铺岭至操军段);“两横”即G353(华容操军至岳阳段、岳阳至临湘詹桥段)、G536(平江三阳至汨罗段、汨罗至湘阴西林段)。
“五纵两横一支”高速公路网。“五纵”即京港澳高速岳阳段、京港澳高速复线(随州至岳阳段、岳阳至望城段)、武深高速通城至平江段、岳宜高速石首至华容段、华容至监利高速;“两横”即杭瑞、平益高速公路;“一支”即三荷机场高速公路。
“六纵两横八支”铁路网。“六纵”即京广铁路、京广高铁、蒙华铁路荆岳吉段、岳阳至长沙城际铁路、月益铁路、咸韶铁路;“两横”即常岳九铁路、浏阳至平江至益阳城际铁路;“八支”即城陵矶铁路专用线、松阳湖及煤炭储备基地铁路专用线、临湘港区鸭栏作业区铁路专用线、临湘工业园铁路专用线、华容煤炭储备基地铁路专用线、华容塔市驿港区铁路专用线、平江电厂铁路专用线、岳州电厂铁路专用线。
“通江达海”水运网。推动长江干线和湘江干线岳阳段疏浚治理,提高船舶通行能力,加快推进城陵矶新港二、三期工程和华容塔市驿、岳阳县鹿角、临湘鸭栏、湘阴漕溪港、屈原推山咀、君山荆江门、云溪彭家湾和南洋洲等码头建设,新建千吨级泊位25个,实现沿江沿湖港口集群发展。
图4:岳阳市“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示意图
——构建空中通道。建成运营三荷机场,申报航空口岸,完善航线网络,争取开通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包机航班。加强机场与中心城区的联络通道建设,形成机场半小时换乘圈。推动三荷机场与周边区域支线机场的合作,实现班线联飞联动。到2020年,旅客吞吐量达到60万人次/年左右,货邮吞吐量达到1800吨左右。&
第三节&&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积极发挥口岸、产业园区、对外交流平台在扩大开放中的载体、纽带和渠道作用,加快完善开放平台功能,促进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升。
——做大口岸开放平台。加快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建设,申报进境水果指定口岸,提升港口商务、金融、船代、货代等综合服务功能,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口岸开放格局。依托综合保税区,完善物流、加工、监管等功能,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建设国际物流和加工产业园。依托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中部地区洞庭湖特色农产品展示及冷链产品进出口基地。依托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中西部地区汽车整车及零配件进口基地和交易中心。依托进口粮食指定口岸,建设中部地区进口粮油储存、中转、加工物流基地。依托固废进口指定口岸,建设全国知名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示范基地。用好启运港退税政策,吸引省内外企业更多通过城陵矶港进出口货物。加快推进口岸信息化,建设“平台监管、数据处理、政策发布和国际物流动态”一体化电子口岸,简化海关、检验检疫、商务、税务等部门的通关审批程序和办事环节,在全面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的基础上,逐步向“单一窗口”转变,实现口岸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共用,推进通关作业无纸化,提升通关效率。
专栏2:城陵矶“一区一港四口岸”
综合保税区。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一期1.28平方公里。日,城陵矶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家验收。
启运退税港。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的通知》,决定新增6个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口岸,岳阳城陵矶港名列其中。这意味着从城陵矶港报关出口,由水路经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中转离境的集装箱货物,只要经确认离开城陵矶港,即视为出口,马上可办理退税。日,城陵矶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正式实施。
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城陵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是继上海、张家港之后长江流域第三个,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整车进口口岸。日,城陵矶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通过国家正式验收,投入运营。
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日,城陵矶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是长江沿线继上海、张家港、重庆后的第四个进口肉类口岸。
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日,城陵矶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
固废进口指定口岸。日,海关总署正式发文同意岳阳城陵矶口岸以直航方式进口国家限制类、自动许可类固体废物。
——提升产业承载平台。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支持各地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化、专业化园区,鼓励产业园区引进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区中区、园中园,形成共建共享、合作开发新模式,发挥园区对外开放主力军作用。探索跨省跨区域联合开发、委托战略投资者成片开发、共建产业园等多元开发机制,通过直管、托管和一区多园等管理模式建设工业园区(开发区),促进汨罗飞地经济发展,打造全省飞地经济引领区。
——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加强与外国驻华使领馆、国家驻外使领馆及驻外贸易促进机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跨国公司代表处、海外湘商组织等机构和组织的联系,推动外国政府、国际机构、商贸协会组织和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等来岳设立代表处或办事机构,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对外友好城市关系,建立以经贸交流为主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双边贸易投资。实施“架桥拓市”工程,依托境内外相关商会和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在沿海发达城市和有关国家设立一批商务联络处,完善信息咨询服务网络。
形成全面开放新局面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优化开放环境,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成效。
——推动外贸扩量提质。推进外贸“破零倍增”计划,保持石化、机电、农副产品加工、轻纺等传统产品出口优势,扩大特种电机、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外贸基地,推动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文化艺术、旅游、中医药等服务出口,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效益。发挥“一区一港四口岸”进口带动效应,培育进口集散中心,扩大重要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设备、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推动咨询、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进口,发挥进口对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加快外向型营销网络建设,鼓励企业在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建设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零售网点等,巩固欧美、日本等传统贸易市场,积极拓展东盟、中东、拉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推动进出口市场结构从传统市场为主向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转变。
——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围绕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接重点区域和重点企业,开展产业链、个性化、点对点招商,推介中介招商、商协会招商等市场化招商方式,引进一批世界500 强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促进出口加工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集聚。放宽外资投资准入,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和监管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鼓励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加强重点领域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推动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农业水利等领域建设。
——加强对外投资合作。按照政府组织、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引导电磁铁、石化等比较优势明显和产能过剩的企业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鼓励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以对外承包工程拉动我市设备、技术、服务、劳务输出,促进更多企业“走出去”。
第三章&& 创新驱动升级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聚集整合创新创业要素,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动力竞相迸发。
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构建多元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大幅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完善技术创新平台。突出基础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等专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及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基础研发机构。鼓励引导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来岳阳设立高端研发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大学科技园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全省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进科技信息和先进仪器设备共享。到2020年,全市新认定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0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家。
——培育企业创新主体。认真梳理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全面落实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实施和成果应用的主体。探索建立企业重大科技研发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平台,面向企业技术需求征集项目和编制项目指南,对于市场导向明确的科技项目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实施。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围绕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八大产业领域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件。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完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城市工作机制,为中小企业搭建协同创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科技信息、成果转化平台。深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财政科技资金为引导,企业为投融资主体,金融信贷、上市融资、股权交易、风险投资为重点渠道,科技保险、融资担保、质押借贷、信用评估为服务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争取10家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上市。积极构建以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等手段为重点的风险投资体系,争取风险投资规模达到50亿元。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加强技术市场建设,开辟产学双向进联渠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让更多创新人才充分分享创新成果收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制度,强化对侵犯知识产权等失信行为的惩戒。
专栏3: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工程
石油化工:组建催化剂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实施高流动性尼龙6工程塑料开发、10万吨/年碳酸二甲脂、石油炼制催化剂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等项目。
食品加工:实施一批国家和省、市农业科技项目,争取在新品种培育、生态种养技术攻关与推广、培育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产学研合作、做大产业龙头、延伸产业链条上取得新突破。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支持永磁电磁、电磁冶金成套设备、电磁搅拌成套设备、节能高效电磁起重设备、高档轧机、冶金连铸机、矿山磁选成套设备、压力容器、高压阀门、管道、紧固件、大型宽幅高速箱板纸机成套设备、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包装、半喂入式收割机和水稻插秧机、大型医疗器械及诊断仪器、大型轴承、新一代无异音精密钢球、大功率节能防爆电机等产品研发。
电子信息:推进芯片研发、终端制造、军民融合、应用服务、智能家居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智能安防监控、移动电子商务、物联网服务技术攻关和应用、液晶显示器件、新型电子材料、LED大功率照明光源等技术攻关。
生物医药:加快大输液、抗生素、冻干粉等领域新产品开发,加强肿瘤、血吸虫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新材料:加强铝钛中间合金等金属新材料、石墨化增碳剂等碳素新材料和新型墙体等新型建筑材料技术攻关。
节能环保:开展湖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污染监测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两型”技术、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垃圾分选成套设备、监测与应急处置、工业粉尘控制、固体废物和垃圾处理等技术研发。
现代物流:建设公共物流信息中心,支持临港大物流网络协同系统、港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码头集装箱信息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现代物流管理系统与软件、自动导引运输车、仓储物流机器人、高性能特种电机控制与驱动等关键技术研发应用。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以众创平台为载体,以优化服务为关键,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壮大创新创业群体,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实施全市创新创业引领计划和创业带动就业促进计划,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创业主体。重点扶持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创新创业,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失地农民、退役军人、残疾人、妇女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创新创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利用自己的科技成果入股或创办科技企业,引导寓外乡友、留学回国人员、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及外来资本和人员来岳创业兴业。推动各类民营企业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实现“二次创业”。实施“百优资助工程”,每两年对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显著的50个个体工商户和50个优质初创企业,给予一次性创新创业奖励和跟踪扶持。到2020年,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5万个以上,带动50万以上城乡劳动力就业。
——搭建创新创业载体。加强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争取各县市区创建1家以上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创业示范园区,促进就近就地创业就业。积极打造新型创业孵化器,以各类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充分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商务科研楼宇、仓库等载体,突出线上服务平台、线下孵化载体、创业辅导体系以及技术与资本支撑等要素整合,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着力培育科技型、创新型初创企业。充分发挥现有众创空间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到2020年,全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创业示范园区达到13个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0个以上。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针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特点,简化住所登记手续,开展企业集群注册登记,探索开展未开业、无债务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建立和规范企业信用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监管模式。清理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创新创业项目申办程序。加大用地计划、政策资金向创新创业主体倾斜力度。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支持服务机构为初创企业提供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咨询、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开展项目路演、创意市集、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企业家引领创业者、创业成功者引领初始创业者的互助互利机制。充分发挥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作用,弘扬创业创新精神,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市蔚然成风。
大力实施巴陵人才工程
按照服务发展、高端引领、统筹开发的原则,加强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和管理,造就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构建引才聚才的用人环境。深入实施巴陵人才工程,定向培养和引进一批技术创新人才,建设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科技领军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拓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渠道,瞄准国内外“高、精、尖”技术领军人物和科研团队,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携技术项目来岳创新创业。加强域外回岳人才和国内来岳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培养使用好岳籍人才。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个人等有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到2020年,引进“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等科技领军人才30名、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500名,带动培育市级技术创新团队50个,全市人才总量达到40万人。
——营造惜才爱才的留人氛围。创新人才评价制度,分类制定人才评价标准,构建重创新创业实绩、重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健全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保障机制,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遵循人才需求、选拔、使用规律,形成知人善任、用得其所、合理搭配的用人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活力和创造力。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促进高层次人才聚集。完善人才服务和管理体系,建立柔性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营造自由流动、包容开放的用人环境,促进人才向基层一线、向艰苦地区流动。改善人才创业兴业环境,搭建各类市场化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人才服务质量,加强高层次人才窗口服务工作,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卫生、学术交流等全方位服务。
专栏4:巴陵人才工程
重点人才支持计划。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巴陵青年英才、文艺岳家军、名师名医、扎根基层优秀人才等5项人才支持计划,每年评选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0个左右、巴陵青年英才10人左右、文艺岳家军20人左右、名师名医各20人左右、扎根基层优秀人才20人左右。
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计划。每两年开展一次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工作,侧重于在一线专业技术和技能工作岗位上取得突出业绩、作出重要贡献,为同行和社会认可的专业人才。
骨干人才培养计划。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每年举办6期左右的专题培训班和不少于6次的专题讲座,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能在各行业起到骨干作用的优秀人才。
选派优秀干部和科技人员进企业计划。每批选派50-100名优秀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到市政府帮扶的民营企业挂职或担任企业科技特派专家,引导人才向经济一线流动,为企业加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每批选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两年。
四海揽才计划。每年组织100家左右的企事业单位赴人才集中的大型城市或著名高校,开展1-2次优秀人才专场招聘,公开招聘一批我市紧缺急需的各类优秀人才。
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围绕重点行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引进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高成长性优秀青年人才。
产业支撑发展
依托产业现有基础,顺应产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广运用互联网+模式,促进互联网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构建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引领、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支撑有力的工业体系
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以两化融合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构建大园区,打造多点支撑、集群发展的工业格局,实现工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整体提升制造业水平。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加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四基”的研发与应用,提升装备制造业基础能力。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加快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推动机械、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推广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抓住互联网跨界融合机遇,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3D打印技术、个性化定制等在制造业全产业链集成运用,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到2020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基础条件好、市场前景广、引领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培育打造一批支柱性产业。加快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一批规模效应突出、产业配套完备、区域优势明显的示范基地。实施新兴产业联手帮扶工程,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重点支持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及新工艺示范应用等。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到2020年,形成先进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0%左右。
专栏5: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方向
先进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工业磁力、汽车及工程机械、节能环保与石油化工装备产业,加快培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立足智能装备发展需求,引导企业研发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重点发展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的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3D打印)装备、工业机器人、无人航空飞行器、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及相关智能制造技术,力争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智能测量仪器仪表、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智能核心领域取得突破,尽快实现工程化和产业化。
新材料。重点发展新型环保溶剂、功能型环氧树脂、聚酰胺、聚丙烯、高纯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高分子材料和工业催化剂材料,培育发展镁合金、铝合金、稀土氧化物等金属功能材料和防水卷材、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远大可持续建材、绿色硅藻泥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云母绝缘材料、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等先进储能材料。
电子信息。重点发展军民融合卫星应用和民爆器材等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优势产业,打造从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业务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产业园建设,吸引导航定位服务、云计算服务、车联网技术服务等产业链配套企业和关联企业集聚,推进北斗导航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与位置信息服务产业化。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促进以智能家居服务、智慧旅游服务、智能安防监控等业态为主的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
节能环保。加快发展高效锅炉、高效燃烧装置、工业企业余热余能利用装置、节能监测仪器仪表等节能技术和装备,积极发展工农业及城市污水等典型废水处理、工业脱硫除尘和汽车尾气净化、室内空气净化、高耗水行业节水等环境治理技术与装备,做大做强金属冶炼、再生塑料、电子拆解等循环经济产业,延伸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做强下游产品研发和推广,加快建设技术领先、清洁高效的静脉产业园。
生物医药。重点发展高端抗生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大输液、医用耗材,积极培育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产业,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现代医药制剂、大输液、医用卫材、保健食品、医用影像设备制造、中药材种植等产业基地,构建集原料、制剂、药用辅料、药用包材、医疗器械于一体的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文化创意。培育壮大创意设计、演艺娱乐、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广告传媒、移动多媒体、网络新媒体等产业,大力发展艺术品、民俗工艺品、电影电视剧等重点文化产品,扩大岳州扇、巴陵戏、岳州窑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打造5家以上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促进传统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新型化。抓住产业调整、市场倒逼的机遇,引导企业围绕改善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装备水平、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信息化和安全生产水平,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鼓励研发推广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组织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示范工程,推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改造项目,延伸产业链条,以增量提升促存量优化。大力推进传统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降低污染排放。到2020年,形成石油化工、食品加工2个两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电力能源、建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专栏6:传统产业提质改造工程
石油化工。强化央地合作和炼化一体化发展,扩大原油加工能力,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换代,建设碳一、碳三、碳四、芳烃四条主导产业链,配套发展煤化工、盐化工、农药化肥产业,积极延长石化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以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原料、催化剂及助剂、特种化学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市场交易、物流为一体的石化及新型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
食品加工。依托洞庭湖区物产优势,大力发展粮食加工、油脂加工、茶叶加工、料加工、蔬菜加工、休闲食品加工、调味品加工等产业,引导企业实行规模扩张、培育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扶持洞庭湖绿色食品产业园发展,打造中南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电力能源。顺应电力能源发展趋势,加快大容量清洁煤电机组发展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的开发利用,加强临湘、岳阳县等重点区域风电开发,建设华电平江电厂、神华国华华容电厂、煤炭储备基地、中粮城陵矶燃料乙醇等重大项目,推进平江抽水蓄能电站、汨罗玉池抽水蓄能电站、小墨山核电站前期工作,规划建设一批装机容量20MW以上的光伏电站,积极谋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等其他能源项目,打造湘北能源基地。
建材。按照 “控制总量、调优存量、延伸下游、绿色发展”的思路,加快水泥、建筑陶瓷、石材、木材加工、人造板材等传统建材行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步伐,支持企业研发、生产、推广应用高强钢筋、高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等建筑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
造纸。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推动形成以木材为主、芦苇为辅、废纸为补充的原料结构。推动纸制品深加工,延伸拉长产业链,重点发展印刷文化用纸、新闻纸、生活用纸、纸板原纸等优势产品,积极开发特种工业用纸、高档白板纸、铜版纸、箱板纸和高档瓦楞原纸。引导造纸企业采用先进的制浆造纸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节水技术,实现资源高效节约利用。
纺织。依托棉花、苎麻等资源,大力发展高支纱、高档生态苎麻面料、水刺无纺布、坯布、印花巾被等产品,积极延伸深加工产业链,开发精品服装、家居产品、布衣工艺品等高附加值产品,逐步形成集纺织、印染、服装加工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 &——促进企业主体集聚壮大。坚持培育龙头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并重,形成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格局,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基础和实力。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推动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骨干集聚,引导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做强主业、做响品牌。支持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品牌为龙头,积极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拓展经营领域和业务规模,实现低成本扩张,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打造一批“专特精新”示范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做强核心业务,争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精品和品牌。大力推广应用本地两型产品,引导政府采购向本地两型产品倾斜,鼓励本地超市、配送中心和商场加大采购本地产品力度。到2020年,培育2-3个年销售额过100亿元、10-15个年销售额过10亿元龙头企业。
——推动园区发展提质增效。强化园区作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和县域经济主引擎作用,全面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发展两型化、管理科学化,努力把产业园区打造成现代产业的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宜居宜业的新城区。立足园区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按照集群集约、错位发展、优势优先的原则,引导省级以上重点园区发展壮大2—3个主导产业,提高园区专业化、特色化水平,推动园区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强招商引资,引导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拉长园区产业链条,培育和催生产业集群。按照“产业新区、工业新城、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强工业园区生产、生活、政务、商务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公共技术服务、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提高园区配套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一批园林式、生态型园区,提升园区的宜居宜业水平和吸引力。推动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培育中小企业孵化园,引导中小企业入园发展。积极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及园区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依法向园区下放行政许可审批权限,建立园区企业“缴费清单”制度,对园区用地计划实行差别化管理,保障园区建设用地,支持园区按照绩效挂钩原则,推行绩效工资待遇,执行灵活的绩效工资体系。到2020年,实现4个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过1000亿元,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园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
专栏7: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指导目录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工业磁力装备、石油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军民融合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
城陵矶新港区(临港高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子信息产业。
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炼化催化剂、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产业。
临湘工业园。重点发展有色冶炼、精细化工产业。
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再生资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平江工业园。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新材料产业。
湘阴工业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工程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
岳阳县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建材产业。
华容县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纺织、食品加工产业。
君山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休闲食品业、茶叶加工业)产业。
培育面向时代的服务经济
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战略重点,培育壮大旅游、物流两大支柱产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7%。
——建设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按照“要素齐备、服务优良、人气兴旺、独具魅力”的原则,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构建“一心支撑(城市旅游服务综合体)、双核引领(楼岛湖旅游核和环南湖旅游核)、两翼齐飞(东部山地森林旅游发展翼和西部滨湖湿地生态休闲翼)、三江串联(长江、湘江、汨罗江旅游廊道)”旅游发展格局。加强森林、湿地、芦苇荡、古村古镇等旅游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水上旅游、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商贸旅游、研学旅游、情感旅游、邮轮旅游、休闲旅游、奇特旅游等多种旅游业态,加强精品线路建设,推动我市旅游由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向全国性旅游目的地转变,逐步建成令人流连忘返的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加快完善旅游基础配套和服务体系,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依托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和道路客运站点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公路交通无缝对接,推进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停车位、自驾车营地、旅游厕所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积极培育景区实景剧,开发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内涵和纪念价值的旅游商品,提升旅游吸引力。加强旅游营销宣传,拓展客源市场,推动高铁沿线、长江流域等区域旅游合作,构建无障碍旅游区。到2020年,实现接待国内外旅游总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专栏8:旅游提质发展工程
景区景点建设。提升岳阳楼—君山岛、石牛寨、张谷英村等知名景区景点承载能力,加快洞庭湖博览园、3517文旅新城、屈子文化园、左宗棠文化园、龙窖山瑶族文化旅游区、华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区等文化旅游区和天岳幕阜山、黄盖湖、洋沙湖、鹤龙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全面推进环南湖“13118”综合工程,打造国家级洞庭湖旅游度假区,争取“中国湿地旅游生态示范区”挂牌,创建国家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以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点)10家以上。
精品线路培育。以国家A级景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为主要依托,重点推出江湖名城游、生态休闲游、洞庭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红色故里游、森林度假游、湘楚文化游、美丽乡村游八大品牌和主题游、日程游22条精品线路。
旅游交通建设。完成城陵矶、南岳坡等旅游码头改扩建,科学布局新建一批旅游码头,加快S317平江县龙门至石牛寨、南江桥至幕阜山、通城至相思山、S306岳阳县张谷英至平江县南江镇、华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通道、临湘市城区至6501景区等旅游公路建设。
主题节会活动。创新举办岳阳国际端午龙舟节、洞庭湖(岳阳)国际观鸟节、长江(岳阳)旅游暨诗意江湖岳阳楼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岳阳)黄茶文化节、岳阳生态(漂流)文化旅游节、洞庭(岳阳)美食文化旅游节、君山岛爱情文化节、君山野生荷花节等主题节会活动,做强做旺“楼岛江湖山”和“花鸟舟情”品牌。
——建设长江中游物流枢纽城市。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航运物流、保税物流、临港制造业物流、危化品物流、城乡配送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集成、企业集聚、规模适当、支撑服务有力的物流发展载体平台。加强货运场站、多式联运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提高物流中转集疏、分拨配送能力,促进区域物流顺畅衔接和一体化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物流公司,开展社会化物流业务。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等物流企业进行服务延伸、功能整合和资产重组,培育壮大一批本土物流企业,组建现代物流集团。加快物流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实施智慧物流工程,推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升物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到2020年,建成全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专栏9:现代物流发展工程
物流园区。建设城陵矶临港物流园、道仁矶临港物流园、三荷空港物流园、岳阳公路港物流园等综合性物流园,推进一批县级物流中心项目。
航运物流。依托港口优势,以港口运输、中转为基础,延伸集装箱、船务船代、多式联运等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整车、固体废旧物资等领域的贸易、物流信息等服务。
保税物流。依托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加强保税仓库、监管仓库建设,完善区内仓储、配送、运输、流通加工等功能,积极发展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业务。
制造业物流。依托大型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机械及装备制造业物流,完善供应链物流、销售物流、采购物流和售后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汨罗再生资源回收物流体系建设。
危化品物流。依托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危化品干线运输、绿色仓储、智慧物流等服务,适时开展危化品网上交易、物流金融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阴洋沙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