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生态修复工程公司公司有哪些

河北启动生态修复工程&拟3年造林800万亩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河北全面启动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
在近日召开的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审定会上,河北省提出利用一年时间对白洋淀区农村进行改造提升,把白洋淀打造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生态公园。白洋淀的环境治理只是河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的一部分。
记者从河北省政府了解到,按照《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河北将今后4年作为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推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流水网建设和污染治理、保护和恢复重要湖泊湿地、山体修复、绿色河北攻坚行动以及建设高效清洁农田等5大工程。
河北将在49个县(市、区)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到2017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904.1万亩,亩均用水量降低到191.6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降低到129.1亿立方米。
根据计划,到2017年,全省主要干支流、主要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年内实现入海河口水质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Ⅰ、Ⅱ类海水海域面积达到95%以上。白洋淀入淀的水源要达标,水上养殖逐步退出,淀区所有污染企业全部退出,淀内四面环水村居民外迁等;衡水湖实现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以上,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河北还提出今明两年将重点对664处露天矿山集中开展治理攻坚行动。到2017年,实现600座尾矿库恢复生态、100座地下矿山充填采矿,890个矿山实施复绿,完成退耕还林1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河北计划到2017年底争取完成工程造林800万亩,完成廊道绿化15263公里;每年支持3000个村庄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实施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改造工程;力争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3300万亩,建设50个清洁生产示范区。(记者张涛)
(责编:吴昊、张希)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特别关注|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河北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获阶段性成果-中新网
河北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进展顺利 获阶段性成果
&&&&&& (记者 吕晓红)9月28日,河北省举行第二批党的教育实践活动修复生态环境惠民实事新闻发布会。作为“六件惠民实事”之一,截至目前,全省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进展顺利,全省生态渐入全面恢复期,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会上,河北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国土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分别进行了新闻发布。&&&&省发改委:河北省生态修复迈出了新步伐
&&&&“河北省环绕京津,承担着保障京津冀生态安全的重任。”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巡视员于明介绍,河北省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处于超负荷状态;特别是国家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区域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更好地推进河北省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河北省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规划》以实施山、水、林、草、田、湖、海等七个生态系统重点工程为抓手,通过修山、治污、增绿、固沙、节水、扩湿等措施,将有效恢复和提升河北省生态产品生产能力,进一步夯实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为打造绿色河北、建设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打牢基础。&&&&于明表示,《规划》以2017年和2020年为主要时间节点,分别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规划目标,重要事项展望到2030年。为确保《规划》落地,省政府又研究提出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年要着力抓好的六类、22项重点工程和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3项重点工作。&&&&为加快推进生态修复步伐,本着突出重点、远近结合、分步实施、尽快启动的思路,河北省提出了今年要着力抓好的15项重点工程和四项重点工作。目前,这15项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已经全面铺开,全省生态修复迈出了新步伐。&&&&&&&&省环保厅:1至8月 全省11个设区市达标天数比去年增加了8天&&&&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杨智明介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环保厅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期盼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为民之重,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群众对环保工作满意度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整改措施,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今年1至8月份,全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94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105微克/立方米)下降了10.5%。其他污染物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分别下降了9.3%、26.3%、22.2%、12%和2.1%。全省11个设区市达标天数平均为93天,与去年同期相比,达标天数增加了8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数减少了8天。省会石家庄前8个月,城市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达到5天,二级良63天,优良率28%。截至8月底,今年的好天数已是去年全年好天数的1.5倍。&&&&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完成水减排项目834个,大气减排项目564个,分别占年度计划总数的34.3%和70%。特别是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攻坚行动进展顺利。河北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削减比例分别为2.66%、3.41%、7.14%和7.03%,超过了年度削减2%、3%、3%和6%的目标进度。&&&&此外,河北省还把严查环境违法行为,作为维护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实现网格化管理、立体化监测、用好环评控制闸、强化执法杀手锏四种环境监管手段全覆盖。今年河北省全面实行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网格化环境监管,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模式;全省分两批建设了143个县(市、区)空气自动监测站,率先在全国成为全省域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全覆盖的省份;将70%的环评审批权力下放市县,提速提效,有力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省环保厅联合省公安厅开展了“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和零点行动,共立案侦办环境污染刑事案件1434起,破获110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94人,查处治安案件1793起,处理违法人员2276人;检查排污企业31869家(次),发现环境违法企业2329家,取缔1304家,责令整改796家,行政处罚364家。&&&&&&&&省水利厅:多举措改善环境生态修复&&&&河北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省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7,由于水资源匮乏,不得不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省水利厅副巡视员张宝全介绍,国家将河北省列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省委、省政府把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生态环境的三件大事之一。今年以来,我省在衡水、沧州、邢台、邯郸先期开展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为了治理地下水超采,河北省编制完成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试点方案》提出以地下水超采严重的黑龙港流域包括衡水、沧州、邢台、邯郸四市的49个县(市、区)为治理范围,以调整种植结构、加强水利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严格管理地下水等为主要措施,到2020年试点区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7亿立方米,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冀枣衡等三大深层地下水漏斗中心水位明显回升。试点区今年共投入74.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63亿元。&&&&为破解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水环境污染等日益凸显的诸多问题,张宝全说,根据“三网协同”(供水网、生态网、信息管理网)的现代治水理念,河北省提出了“三纵七横、功能协同”的现代水网布局(三纵:南水北调中线、引黄入冀补淀和南水北调东线;七横:漳卫河、子牙河、黑龙港、大清河、永定河、北三河、滦河等七个具有较强水资源配置能力的天然河系,以及河系内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其他区域内引水工程和蓄水工程等),明确了2020年以前重点实施的工程项目和投资规模,力争建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多元互补、丰枯调剂、蓄排结合、调控自如的现代水网体系。&&&&在水生态治理方面,张宝全表示,河北省积极推进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地区水土流失防治、重点河湖湿地修复治理等。近年来,河北省共治理小流域1420条,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3万平方公里,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争取到2020年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全面增强京津冀山丘区涵养水源能力。&&&&&&&&省国土资源厅:关闭露天矿山500多个 停产整治矿山600多个&&&&“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河北省大力推进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冯建雄介绍,为落实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矿山环境治理,省政府开展了“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重点对铁路、高速公路、城镇周边和其它环境敏感地带的632个露天矿山进行整治。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力争5年内在最大限度减少新的矿山环境问题的同时,加快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实现全省矿山环境的全面改善。&&&&冯建雄说,各市在省632个矿山环境治理攻坚行动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参照省攻坚行动要求又自主确定矿山687个。截至目前,已关闭露天矿山500多个、停产整治矿山600多个。全省共筹集资金8.1亿元,已完成或正在治理矿山180多个,治理面积达1.3万多亩。&&&&下一步,河北省将制定生产矿山整治和责任人灭失矿山治理等系列技术、管理要求,规范矿山环境整治工作,制定出台《矿山环境保证金返还管理办法》,加速保证金返还,发挥保证金应有的作用,督导生产矿山主动治理矿山环境,实现“边开采边治理”。同时,省直有关部门将组成督导组,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市、县进行督导检查,定期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省农业厅:地下水压采试点农业项目实施有序推进&&&&河北省农业厅巡视员张文军介绍,今年国务院决定在河北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农业部门重点负责“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推行农艺节水技术”项目实施。&&&&张文军说,河北省今年在衡水、沧州、邢台、邯郸4个设区市的51个试点县(市、区、场),组织实施调整种植模式、推广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共4个项目,实施面积457万亩,财政投资12.6亿元,实现地下水压采3.59亿立方。&&&&目前,衡水等4个设区市农业局会同财政、水利等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县级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核审批工作,项目区各县已将任务目标分解到了乡(镇)、村,划定了实施区域,落实到了农户或经营主体,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总体看,地下水压采试点农业项目实施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省林业厅:到2020年 全省森林面积增加到9850万亩&&&&河北林业担负着造林绿化、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肩负着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大政治责任。&&&&截至2013年底,全省规划林地面积11085万亩,全省森林面积7883万亩,森林覆盖率28%,森林蓄积量1.3亿立方米。全省现有国有林场141个,划定国家级公益林2586万亩,省级公益林50万亩;建设省级以上林业自然保护区34处,森林公园100处,湿地公园27处。全省果树种植面积2583万亩,果品总产量135亿公斤。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230亿元,已发展为集造林绿化、果品生产、森林资源管护、自然保护区和湿地管理、花卉苗木、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为一体的综合行业。&&&&河北省林业厅副厅长刘凤庭介绍,河北省自2014年起每年要完成造林绿化42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省森林面积增加到98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总蓄积量达到1.7亿立方米,重点区域森林生态功能得到修复,森林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城乡绿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省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实现绿色河北建设目标。&&&&刘凤庭表示,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下一步,河北省将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着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加快果品产业强省建设步伐;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林业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监督检查力度等。
【编辑:史建磊】
>能源频道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河北省下大力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对河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提出的明确要求。河北省将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下大力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实现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经过近几年的集中治理,河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在以往发展过程中生态欠账较多,河北仍是全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面临的任务仍很艰巨,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正确处理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真正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成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
  (二)持续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
  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必须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按照中央的要求,河北省委、省政府对打好污染治理攻坚战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负起责任、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要大力强化节能减排,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通过严格标准、技术改造、企业搬迁等手段,切实把污染排放量降下来;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能源替代工程,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要继续抓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意见的落实,逐条逐项整改到位,并组织开展好省内环保督察,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做好工作,真正把环保任务落到实处。
  (三)整体推进生态治理修复工作
  河北是全国地形地貌最全的省份,只要把生态修复好了、建设好了,就一定会呈现生机勃勃的秀美景象。要深入落实山水林田湖整体修复各个专项规划,务求年年都有新进展新变化。要突出抓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持多管齐下,尽快实现采补平衡。要突出抓好白洋淀、衡水湖、北戴河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和修复,推进绿色生态河流廊道治理,努力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要突出抓好植树造林,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攻坚、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张家口冬奥会赛区绿化,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林业经济的政策。要突出抓好矿山治理,该关闭的关闭,该取缔的取缔,以最大的决心推动生态环境好起来、美起来。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河北省将切实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下大力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为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而努力奋斗。
&&&& 】&& &&&&&& 0
国务院部门
部直属单位河北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
    重污染河流治理、白洋淀保护治理、敏感地带矿山环境治理、绿化廊道和村庄……今年,河北省将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提升环境承载力。日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提出,2014年至2017年,是河北省生态环境的全面恢复期,要通过重点工程,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管理的体制机制,以打造京津冀生态涵养保护支撑区,为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和产业转移创造良好条件,推进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
    河北省是海洋、平原、盆地、山区、丘陵、高原、草原、湖泊等各种地貌齐全的唯一省份,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和谐相依的典范,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在蓝天白云、碧水清流、青山如黛的美景却很难见到了,整体修复生态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围绕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实施意见》对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具体任务进行了明确。
    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实施低压管道输水、喷灌等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到2017年,亩均用水量由211.6立方米降低到191.6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总量由142.6亿立方米降低到129.1亿立方米。
    加快河流水网建设和污染治理,治理重污染河流,到2017年,全省主要干支流、主要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全省地表水环境状况显著改善。保护和恢复重要湖泊湿地,实施白洋淀保护治理工程,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到2017年,确保入淀的水源达标,水上养殖逐步退出,淀区所有污染企业全部退出,划定生态红线28700公顷,淀内四面环水村居民外迁。保护治理衡水湖,到2017年,实现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以上,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100%。
    推进山体修复,综合治理尾矿库。推进绿色河北攻坚行动,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等重点造林项目。到2017年,争取完成工程造林800万亩。对廊道进行绿化,提升张家口市崇礼县绿化水平,为成功申办和举办2022年冬奥会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建设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力争到2017年在京津保生态过渡带新增造林200万亩以上。初步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长效机制,湿地功能基本得到恢复与保护。
    建设高效清洁农田,到2017年,力争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3300万亩,建设50个清洁生产示范区,区内测土配方施肥率达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20%以上,示范推广可降解可回收地膜,废弃地膜回收率达到70%以上。
    根据确定的目标,到2017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2%,总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得到有效遏制,标准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达到70%以上,压减地下水超采39亿立方米。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污染得到有效整治。河流污染明显减轻,海滦河流域干流水质基本消除劣Ⅴ类断面。山区环境治理初见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敏感地带矿山环境得到整治,张承地区基本建成国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示范区。农业清洁生产得到初步推广,建设50个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区,生态农田面积达到80%以上。水资源生态调度常态化,白洋淀累计实施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以上,衡水湖累计实施生态补水1.5亿立方米以上。(段丽茜)
责任编辑: 林巧婷
国务院部门网站
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卫生计生委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安全监管总局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知识产权局
发展研究中心
社保基金会
自然科学基金会
国防科工局
测绘地信局
煤矿安监局
南水北调办
地方政府网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驻港澳机构网站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中央政府驻澳门联络办
驻外总领馆
驻外团、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青年报
中国日报网
中国青年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新闻网
中央企业网站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鞍钢集团公司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铝业公司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旅游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
中国盐业总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中车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林业集团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华侨城集团公司
南光(集团)有限公司已与珠海振戎公司实施重组,正在办理工商登记手续
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总公司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
京ICP备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衡水健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生态修复工程材料PET土工固袋生产现场。 记者翟一杉摄
河北新闻网7月26日讯(记者郎海江、翟一杉)“获得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后,今年的订单又增加了不少,我们得加快工作进度,把这批PET土工固袋保质保量的送到石家庄市赞皇县,用于槐河的景观治理工程。”今天上午,记者来到衡水市景县龙华工业区的衡水健林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该公司总工程师高武刚对记者说。
图为赞皇县槐河景观治理工程现场。 高武刚摄
高武刚介绍说:“你别看这一个小小的口袋,装进营养土和草坪的种子,成规模的堆在河流两边的河道上,慢慢就能形成生态护坡体系,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伤害。除此之外,其他的生态修复工程材料还将运往云南、山东、广西、江苏、黑龙江等地用于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和河流体系的综合治理等工程。”
据悉,衡水健林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铁路、公路、地铁、桥涵、水利、尾矿生态修复工程材料的研发、推广及应用,多项产品先后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2项水利先进实用技术推广证书,荣获“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等多项称号,产品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北京地铁、广州地铁等多项重点工程。
责任编辑:李瑾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生态修复方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