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学高三,高三考试分数2018400多分,怎么通过一年的时间考到650?急求。

高考丨70天,200多分到650分,逆袭后的他对学弟学妹们说……
“绵阳考试招生”是绵阳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办公室、 绵阳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官方微信。主要发布高考、中考、成人高考、自考、非学历证书考试等各类招考权威资讯及成绩、录取信息查询,以及与考生密切相关的考试招生类新闻信息。
作为高三的你,既然点开阅读,证明你没有自我放弃。你现在的迷失彷徨中等生、差生标签,只因缺少指路的明灯。当黑夜的光亮照进眼眸,逆袭之路将由此开启。今天分享我这个准学渣逆袭成学霸的故事,希望成为你的灯塔!我是一名差生。很差很差。我相信,现在仍有有很多人可能曾跟我一样,由于成绩很差,被老师安排坐在最后排。于是,整日里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度过高中三年的大部分日子,甚至想过放弃高考。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请再坚持一下,看完我的高考经历,你再决定是否要放弃。中考完,我被本市重点中学录取。当时有点小骄傲,我以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有了保障,于是我开始肆意妄为。我整天上网、看小说,课堂上,我总是偷偷在课桌下面玩手机;放学后,我会先去网吧玩几个小时再回家。可能是初中的底子比较好,成绩在班里没有太差,没有把学习当回事。高二分班,我选择理科。当时学校一共20个理科班,还有10个文科班,头两个班是实验班,每年的清华北大都是在这两个班级产出的,号称清北孵化园。以我的成绩,我被分配在几个最差的班级。可能是由于班级整体成绩差,我的排名仍处于中游,和最高分的同学相关也不大,所以自我感觉还不错,那时真是井底之蛙!于是,我依旧看小说、玩手机、上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高三某一天从网吧回教室的路上,我无意瞥见成绩榜,发现有人考600多。我那时的成绩是200多分,从来没超过300。当时我被震惊到了,“卧槽,原来还可以考这么高的分数!”。当时距离高考还有不到300天,老师上课时说:你们考个三本就行了,不要把目标定的太高,要实事求是。我默默地在心里说,我一定一定要考个好大学!当时不知怎么的,特别喜欢香港,于是我就跟同学说我想去香港上大学。所有人都有笑我,说你这个样子,能有大学读就不错了,还想什么香港。我跟父母说,我想去香港读书,爸妈很高兴,感觉我又想学习了,对我说“只要你想读书,想学习,我们就是把房子卖了借钱也要供你读完。”当时我听完,失控地痛哭。一个一米八的小伙子,抱着爸妈在家里哭,任谁做得出来?哭完之后,我开始思考,我要学习,我要去香港。我要创造一个奇迹,我要逆袭。距离高考还有250天左右,我利用周末去书店买了很多的复习材料,开始了逆袭之路...开始的时候,我每天只睡7个小时,晚上12点睡,早上6点起床,中午午休1小时。我在闹钟、课桌上都贴了便条,不断提醒自己要考香港。每天醒来都会给自己坚定一遍去香港的信念。我就这样不停的学习,同时也忍耐同窗们的讥笑,忽略被预设为差生放在教室后排的尴尬。我不再上网打游戏,不再迷恋小说,我天天拿着书,但是什么都看不懂。到了月考,我依然200多分。此时,同学们开始逗我,“放弃吧,我们这种人是不会考上大学的“。说实话,我动摇过。但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开心,因为我发现很多题虽然我不会做,但看起来非常熟悉。我心想,考试的都是我学过的知识,那我再加把劲就能多拿分。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我考了320多,这是我分科之后第一次破300。同学们依旧笑我,在他们眼里,200多跟300没什么区别,都属于没有大学读的那一类。但是我自己知道我有进步了,这已足够。第四个月,离高考还有100天,我考了400多分,班上排名竟然是第三名!当初嘲笑我的同学们,看我的眼神都流露出佩服、羡慕。那也仅仅是羡慕。四个月来,我对香港的渴望不减反增,甚至觉得自己一定能去香港。老师单独找到我说:你进步很快,继续加油,争取考个二本。在老师眼里,差生班里的人只配得上二本,我暗下决心,我要考重点!在距离高考70天的时候,也就是你们现在面临的时限,我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减少1小时,虽然熬夜对身体不好,但是我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最后30天,学校组织最后一次模拟测验,我考了590,全班都惊呆了,老师也大为吃惊,甚至还惊动了年级部里的很多人,也许他们都没见过差班的学生能上500的吧!最后一个月,我更加努力,甚至可以再减省去食堂走路的时间、洗衣服的时间...直到高考停止。高考公布分数,我最后的成绩652,当我查到成绩时,像范进中举一样,我狂笑到发抖,边笑边哭。终于,我证明了我自己,我让所有人看到不一样的我,我让所有人看到差班生也可以逆袭!不是有人60天进步了400分吗?我200天为什么不能?正由于你不相信能,所以你永远都不可能胜利。没有所谓的命运,只有不同的选择,奋发向上或自甘平庸。之后,很多人问我学习方法。其实很简单,反复看课本,做基础题,不吝投入时间、金钱、精力。高考命题绝对有规律,基础打好就胜券在握,高考真正难的题就那么一两道,想不出来就放弃,不浪费时间。至于其他学科,就是按照老师和自己的计划,脚踏实地抓基础,弄懂弄会错题,归纳学习方法。在这里,我要告诉全国的师弟师妹们,你们还有72天,千万不要放弃。72天,你可以用尽一切办法,足够你完成逆袭。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不断努力、一个不断否定自己。我宁愿背负一生“学渣”标签,唤醒屏幕前的你。今天,你在语文月刊公众里看到我的这篇发言稿,他日再回首,你终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以及遇到《语文月刊》的缘分。
点击任意标题即可查看
中高考政策资讯,关注我们就可以啦!
欢迎添加考生家长交流QQ群
本文来源:语文月刊
本期责任编辑:小招
本期稿件审核:肖克威
注:本文不用于商业,旨在学习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绵阳市招生办
宗旨:公平公正服务考生 尽心尽力服务学校
办人民满意的招生考试
目标:平安考试 阳光招生
作风:严谨 准确 勤奋 廉洁
(绵阳考试招生微信号:mykszs)
长按二维码关注“绵阳考试招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高二的学生只能考300分,经过努力高考能考650分吗_百度知道
高二的学生只能考300分,经过努力高考能考650分吗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永远_爱荷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15
获赞数:61
说实话,难度大,但不是不可能。你考个300分,之前对学习应该是不太上心了,想提高,得先将自身的坏习惯改掉,改的彻彻底底的。高中嘛,不难,多看书、做题,遇到不懂的,问老师,看别人解题的步骤,慢慢理解,不要害羞!!!建议一开始呢,就先不要将650这个分数当作目标,先定下350、400、450......一步一步往上走,一开始定太高容易打击到自己,做不到还会急躁。其实呢,可以试一下,每天早上醒来给自己定个小任务,叠个被子,背几个单词,都可以,完成任务还会小小提高自信,相信自己很重要!加油吧.
mtt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40
获赞数:220
目标考650分,能不能实现它有好多因素,只想着考650而不下功夫学习,肯定考不了650,如果努力学习有可能达到。比如你每天努力学习,连王者荣耀都没空玩,不是三分钟热度,分数肯定会提高很多;还有你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天分有多少,像韩寒,别的科目不行,但是在写作上天分很高;最不能忽视的是,每年的高考考题难易度不定,所以分数线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当年考生考的分数按一定标准划定的,所以努力学习吧即使考不了650,也很有可能考630,是吧?
555___2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40
获赞数:80
擅长:暂未定制
这是可以的 只要好好学习 提高效率 找对学习的方法,耐下心来 高三一年是可以提分很多 但是一次性提三百五可能会有点困难 试着慢慢来 比如一次提升二十分,在退步的时候也不要气馁,加油
若僾始终唯一知道合伙人
若僾始终唯一
获赞数:21
擅长:暂未定制
只要努力,多少都不是事!
郭东椿知道合伙人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知道合伙人
科学技术类行家
获赞数:15
专业研究工程学,材料学,力学二十年。
能,只要你够努力,用对方法。
小可爱_318知道合伙人
小可爱_318
首先看楼主是哪个省份的,一般以本省一本线为标准,低于一本线100分以内的话,上升空间会很大的,如果差距太大,仅仅一年多时间很难弥补三年内落下的学习内容,可以适当降低目标,比如以过一本线为目标。
其他26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文科差生逆袭从350到650分考进北大_高三网当前位置:>>正文文科差生逆袭从350到650分考进北大 16:29:33文/张秀秀对很多人来说,从350分到600分几乎是不可能得事,但是有人做到了,用了有几个月的时间从三本分数逆袭成功考进北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文科差生从350分到600分逆袭考进北大的真实故事,欢迎阅读。1文科差生逆袭从350到650——差生时代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整个中学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3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入了惠州一中。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阅读各类小说。他说:“沉溺于小说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有一个引诱者,我的引诱者就是王小波。”在王小波“时代三部曲”的“引诱”之下,他整日沉浸于文学的世界中不可自拔。他如此形容自己的高一生活:“将课表里的中英数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者是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不出来;考语文的时候,花半个小时做的题目,然后花两个小时写一篇3000字的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个10分;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蹲在图书馆写实验小说,写好交给大家评判,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就烧掉,如果大家都喜欢就投稿,然后石沉大海;早上的早读全部改成诗歌朗诵,在全班嘈杂的背古文环境下,举起白话诗的大旗……”与这种率性洒脱相伴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这其实在所难免除了班主任的英语(论坛)课不方便逃课外,其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图书馆看小说。全班48个人,他的成绩“稳居倒数前十”,老师们对他的期望是“保惠大(惠州大学)、冲汕大(汕头大学)”。那时的孙宇晨认为,应试教育和文学理想是对立的,因为二者的根本性质不同,一个是以机械的速度训练为根本,一个要以才华为根本。在他看来,接受“全面平庸”的应试教育近乎“奇耻大辱”,“有限的时间与精力无法覆盖诸多不擅长的学科,数学对于一个专于文史的人来说,真可谓是惨痛的悲剧。”他因此而并不在乎考试成绩,即使全科挂红灯也无所谓,只是害怕让父母知道,“因为他们已经不好意思打我了,毕竟我已经长得比他们还高”。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他觉得应试教育总有些使他“备感耻辱”的等级化仪式和细节:按照学校规定,考试时的座位顺序要按照上次考试的排名依次排定,他所在班级的教室是第一考场,而他每次考试都要提着书包“灰头土脸”地挪至第三甚至第四考场。一次考试时,他看到以往一直排在年级前五的同班女生也到了第三考场,他便有点幸灾乐祸地去讥讽她,但那个女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上次考试期间生病了,英语没考。”1文科差生逆袭从350到650——逆袭强烈的碰壁感使他开始考虑与常规的升学之路彻底决裂,他开始想办法给自己找一条出路,一条不是高考(微博)的出路。那时的他觉得,参加高考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是一种相当可耻的行为”。他坚信自己的才华能让自己通过一条不用参加高考的路径,进入理想的大学。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参加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打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必须纵身跳入应试教育的河水中,尽管它也许会将我这块石头的棱角冲刷干净”。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带着450分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他给自己偷偷定下冲刺目标:中山大学,“极限的非分之想”,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王小波的母校。一年时间成功完成从三本到北大的冲刺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他觉得在应试教育体系之中,“坏学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比“好学生”更多的代价,“众所周知,这年头老师都不怎么愿意帮助后进生。”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因为这将让他缺课至少两周,对于一个成绩正处于瓶颈期亟须突破的高三学生而言,两个星期的意义似乎不言自明。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小编推荐: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1文科差生逆袭从350到650——从三本到北大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在北大相对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他如鱼得水。他先习中文,后学历史,成绩稳居历史系第一。他担任北大西学社社长,代表北大赴荷兰海牙参加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还曾获演讲十佳称号。在那篇引来近万封回信的《一道论证题》的结尾,他如此写道:“我相信自己的才华从来没有被应试教育的河水冲刷殆尽,而是我真正成功地挑战了应试教育。最后,我仅仅有两点希望:一是希望有理想的人不要向现实低头;二是希望大家一起帮我做这道题目,我希望它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成立。”推荐阅读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考试分数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