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房子上面有三个水库,离观音桥最近的老房子离我家只有80米左右,这种情况政府部门有没有政策移民呢?

庙滩水库移民的家族围屋
围屋历史跌宕起伏
因修建水库仍图滩子尾汪氏一族迁居于此
政府两度出钱修建
惠城区仍图圩镇拐入仍北路,一大片的农田映入眼帘。这片东江西岸的冲积平原,土地肥沃,除了正在变为金黄的稻穗,还种植着大量的火龙果、番石榴、甜玉米等农作物。
仍北路通向仍北村,仍北村的滩子尾村民小组有一座围屋。这座围屋有62年历史,92间房,石头基础,泥砖砌墙。这座围屋里却有着特殊的故事:它是1956年由政府出钱修建,1959年遭遇洪灾倒塌后,政府再次出资重建。一座围屋为何会让政府两度出资修建?围屋的主人——滩子尾汪氏后裔,会告诉你答案。
来自大埔 铁冶登岸
从滩子尾村民小组走一段村道,拐入仍泰公路,就能来到一个水库堤坝上。堤坝西面是庙滩水库,东面是东江,风光秀丽。
49岁的汪日良是汪氏家族的第十代子弟,他指着水库中心一个小小的湖心岛说,那里曾是他们先祖的聚居地,村名叫滩子尾。滩子尾位于东江中游,东江在这里几乎拐了一个180度的大弯,将滩子尾揽在怀中,滩子尾在庙滩水库建设前因位于原河滩尾部,故名滩子尾。
在东江边上,有一座寺庙——— 保宁寺。保宁寺正好位于东江大拐弯的节点上,从寺庙望出去,这里的江面开阔而平缓。据说保宁寺曾叫“铁冶禅寺”,因为这段江面经常涨水,带来灾害,改“保宁”之名以期风调雨顺,家园安宁。
虽然寺庙改名了,但铁冶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如今,保宁寺所在地是仍北村铁冶派村民小组,铁冶派以前叫铁冶都,因周边山岭矿产丰富而得名。
矿产丰富,江面开阔,在水运较为发达的清初,铁冶都是东江沿岸上一个较为兴旺中转地。83岁的汪有清是汪氏家族第九代子弟,他说,根据村民口口相传的历史,300多年前的一天,汪容佐乘船从梅州大埔顺流而下,看到铁冶都如此兴旺,便决定在此登岸。
汪有清仍然记得解放前的铁冶。“每天铁冶都的码头都有许多船只停靠,临近春节最多的时候有近百艘,有货船也有客船。”汪有清说,来往的船只主要是往返河源和石龙、广州的,位于东江中游的铁冶都刚好是船只停留歇脚的好地方,当然,一些货物的交易中转也会在此进行。
汪容佐在此登岸后,就没有离开,他后来娶了一位姓邓的女子,在铁冶都附近的滩子尾定居,成为滩子尾汪氏的开基祖。
围屋按照4横排2纵列布局,大约占地5000平方米,围屋前是一个大广场
开枝散叶 繁衍壮大
滩子尾在东江边附近,四周群山簇拥,但并非高山,村前平川开阔,还有一条大河沥,是东江的支流。这里土地肥沃,渔获丰富。
根据滩子尾村新修的《汪氏族谱》,汪容佐在此定居后,生了两个儿子:汪潮中和汪捷洪。长子汪潮中与父亲一起在滩子尾坚守,次子捷洪则带着母亲移居博罗八围坪山头村 (现湖镇镇新作塘村坪山头村民小组)。“据说潮中公喜欢吃鱼,所以留在东江边,捷洪公喜欢打猎,所以移居他处。”汪有清说,如今,捷洪公的后裔也会时常回来祭祖。
汪潮中在滩子尾辛勤劳作,娶妻生子。汪潮中生四子,长子荣浩,因此前家谱资料遗失,其余三子后裔情况不详,新修的族谱也略去了。
在“三代单传”之后,滩子尾汪氏一族的人丁在自第四代起开始兴旺起来。荣浩公生鸣昌、凤昌、兰昌、和昌四子,其中鸣昌、兰昌、和昌三公后世繁茂,被族人称为“三大王”。荣浩公四子和昌又传震元、新元、经元、伦元四公,且四公后代均人丁兴旺,因而被族人誉为“四大将”。此后,汪氏一族不断繁衍壮大,如今已有十三世600多人。
在农业社会里,男丁多,劳力足,家庭的生活也就渐渐好起来。四世汪兰昌生前为人正直,善良,敢于担当,颇得族人尊重。在家族生活稍有起色后,他和父辈一起带着兄弟及后裔13个家庭,重修曾祖父容佐公之墓。根据墓碑上的记载,重修的年份为乾隆三十六年 (1771)。也正是墓碑上的这个年份,让滩子尾汪氏后裔得以推测,先祖很可能是在清初定居于此,距今已有300多年。
修建水库 全村移民
汪氏一族在滩子尾居住近300年之后,于1956年迎来重大的变迁。
解放后,国家大兴水利工程建设。为确保仍图片区的农田灌溉,三面环山且地势较低的滩子尾和相邻的庙前村被选作了水库用地。为纪念这两个村子,水库取名为庙滩水库。
对于国家的政策,汪氏一族也积极响应。1956年冬,全村32户统一移居到水库东南方的滩子尾新村。滩子尾新村是一座政府出钱新建的围屋。
新围屋大约占地5000平方米,围屋前面有个同样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大广场,广场一侧有个水井,大广场前则是风水塘。从大门进入,分为前天街、中天街和后天街,其中祠堂位于中天街和后天街之间的第三排房屋,共三间,祠堂前面还有两间为中堂。除去5间祠堂厅房,其余87间均为民房。
成为水库移民后,村民们每家每户都分到了新房,原来有多少间旧房,就能分到多少间新房。80岁的汪瑞容回忆,在搬进新围屋之前,滩子尾村的村民大多非常穷困,外村的女人也大多不愿意嫁进来。有了新房后,许多适龄青年和大龄青年都纷纷结婚成家了。
搬进新房的时候,汪氏第九世的汪修田也已经是30岁的“大龄青年”了,不久他也结婚了,娶的就是同村的汪瑞容。正当他们这一辈年轻人满怀憧憬过上新生活时,一场意外袭来。
遭遇洪水 围屋倒塌
汪有清清楚记得,那是1959年的五月初六(6月11日),端午节后的第二天。“初六开始落水,整整落了三天三夜。”汪有清说,到了第四天,也就是初九那天,大水进屋了。
《惠州历史大事记》中记载日~15日,东江中游和西枝江流域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气象站记录这几天的降雨量有516.4毫米,上游河源竟达710多毫米。惠州有句俗话说 “河源滴湿石,惠州大三尺”,何况700多毫米的降雨量。至16日惠州水位达17.57米,超出警戒水位4米多,洪灾导致横沥以下的城镇全淹了,就连惠州城里难以幸免。
当时,东江边上的庙滩水库堤坝尚未完工,根本阻挡不了此次洪水,附近的村庄也全部被淹了。“开始是一米左右,然后就慢慢浸过大门,最后浸到阁楼以上了。”汪修田说,大水进屋后,村民纷纷逃到附近的山坡上。
“当时我还大着肚子呢,也只能跟着跑到山上去了。”汪瑞容说,大家逃到山上,也没有吃的,幸好有飞机空投一些食品下来,大家捡到了就分着吃,勉强能填饱肚子。
就这样熬了两三天之后,洪水退去,大家回到村子里,却发现围屋已经被水冲毁,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已经无法住人了。汪有清说,此前一些家谱资料也在这次洪水中丢失了。
庙滩水库中央,被水淹没只露个顶的湖心岛就是当年滩子尾村所在地
政府出钱 群众出力
一场洪水,把才住了3年不到的围屋冲毁了,全村人无家可归,甚至想投奔附近的亲友也不可能,因为附近的村庄也几乎是同样的遭遇。
“大家只能是盖简易的茅屋暂时住下来。”汪修田说,政府也非常关心受灾群众,洪水退后,很快就拨款下来,当地政府还组织周边群众自带干粮,席地而卧帮助滩子尾受灾村民重建家园。
汪修田记得,那时几乎全仍图的青壮年都投入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就靠人力一点点地挑砖挑砂把房子修建起来,其中建房屋砂子就是到附近的东江边去挑的。滩子尾村的围屋仍按照原样修建,但是为了预防再次给洪水冲毁,以石头作为基础,上面再砌泥砖为墙。
新修的围屋设置了三个出入口,正门朝向西南,另在两侧开了东门和西门,方便群众出入。尽管经费紧张,村民还是把大门好好修葺了一番,保持着传统围屋青砖墙面、花岗岩门框的“标配”。
1959年底,村民再次住进围屋。“但是因为赶工,房子有许多地方修得不是很好,有的房屋泥地板我们住进去的时候还是高低不平的。”汪修田说,但那时候已是年底,天寒地冻,没有办法,只能将就住了进去。
两年村里农业连续丰收,村民经过商议,便抽出部分资金将围屋的土砖房加固了砖柱子,使得围屋更加坚固,并能够保留至今。
电影放映 均选围屋
生活稳定下来后,围屋的新生一代也陆续出生。1968年出生的汪连榕是汪氏第十世,因为这围屋,他觉得童年非常快乐。“围屋里一家挨着一家,一到吃饭时间,我们小孩子就喜欢端着碗到处走,哪里有好吃的闻闻香味就知道了。”汪连榕说,围屋里的小孩也可以随意追逐玩游戏,反正到处都是通的,地方也够宽敞。
当然,大人和小孩最喜欢的还是放电影的时候。“那是大队放电影,基本上都是选择在我们围屋的前天街。”汪连榕说,“因为围屋前天街四周有房屋做隔断,同时又留有四个口,售票人员只要守住四个角就可以了。”
也就是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十多二十年间,围屋里的人口迅速增长。几乎每家每户都生了四五个以上孩子,多的甚至七八个。汪连榕就有7个兄弟姐妹。比汪连榕小一岁的堂弟汪日良,家里也有五个兄弟姐妹。
汪日良出生于1969年,是家里的老幺,他出生的时候,家里原来分的两间房屋已经不够住了。在他的印象中,那时不少人家都住进了阁楼里,原来搭阁楼主要是为了放粮食的,但当时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我那时还是跟鸡睡在同一间房屋里呢。”汪日良笑言,“而且鸡是住在窗户底下,它们呼吸的空气都比我新鲜。”
汪修田回忆,也就是在那20年间,围屋里的人口增加了3倍左右,高峰期,围屋里住了400多人。也是因为地方不够住,就开始有人在围屋的角落里加盖房子,到了上世纪80年代,在围屋出生的一代人也开始要结婚成家了,于是就陆续有人在围屋外建新房了。
老围屋如何焕发新活力?
承载着汪氏家族移民记忆的滩子尾围屋
没有一个特定的名字
村民就称它为“老屋”
如今,它已成为汪氏家族的祖宅
汪氏家族后人在积极对围屋进行保护与规划
希望这座祖宅能变身博物馆或民宿
创慈善基金会扶老帮困助学
上世纪80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汪氏一族许多人都到了深圳谋生。经过十多二十年的打拼,许多事业有成的村民又回到老家来建楼房,围屋里的老一辈也随着年轻一代搬出了围屋,住进了洋楼别墅,颐养天年。
84岁的汪有清现在住的就是儿子建好的洋楼,儿子在深圳做厨师,事业发展得不错,回家建了房子。房子里面的装修如别墅一般,客厅中空,红木沙发,各种家电,一点也不比城里差。
汪有清很满足于现在的生活。但走出去的一代,并不满意,他们想让家乡变得更好,让族人更加团结。
2016年,汪氏第十世,汪连旺、汪连榕、汪日良、汪春浩等人正式创建滩子尾同乡慈善基金会,以此扶老、帮困、助学。基金会设有章程实施细节,根据村民的情况给予帮扶。
在扶老方面,给村里60虚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慰问金,其中60~69岁每人每年100元,70~79岁每人每年300元,80~89岁每人每年600元,90~99岁每人每年1000元,100岁以上每人每年1万元。同时,每年宴请60岁老人一次。村中有60岁以上老人去世的,则给予家属3000元安抚金。
在帮困方面,针对重大疾病,实行一病一补,根据疾病不同,给予2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帮扶。
在助学方面,考上研究生和重本的每人资助2000元,考上本科的每人资助1000元。2018年的捐助名单已经公布,村里共有98人受益,共支出7.2万余元。
改善基础设施修建文化广场
除了创建慈善基金会,汪日良和同乡们还在为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而努力。在他们的协调下,村里装上了路灯,修好了村道,重修了族谱。现在他们还在筹划推动老围屋的新生。在围屋里出生长大的汪日良,对围屋有着深厚的感情,“看着它丢空、落败,心里不是滋味。”
夏日的太阳火辣辣,围屋里却显得有些冷清。围屋里的村民绝大多数已经搬了出去。83岁的汪修田和80岁的妻子汪瑞容目前是住在围屋里的唯一一户人家。夫妻俩生育了6个子女,子女先后搬出围屋,成家立业,夫妻俩没有跟随。
汪能光为围屋前广场做设计
采访期间,68岁的汪能光带着一身暑气走进汪修田的屋子里,他手里拿着一张A3纸,上面是他画的围屋平面图草图。汪能光年轻时从事房屋设计,参与过深圳香蜜湖的相关设计工作。退休后回到家乡,继续发挥余热。
汪能光说,得益于国家的相关移民政策,围屋前约5000平方米的广场将被改造为滩子尾村文化广场,汪能光被委托为这个广场做设计。
让老围屋变身文化博物馆和民宿
汪能光的草图是纯手工画的,在这个平面图里,汪能光把围屋的每一间房屋都画出来了,还标注了尺寸。他甚至还记得哪一间房屋是谁家的。在5000平方米的广场上,汪能光设计了村道、篮球场、健身器材、排水闸口和相关的绿化。广场前面的池塘也将在这次改造中修建护坡和围栏。
如今,广场前的地面已经开始平整。文化广场的改造也使得汪连榕和汪日良对围屋的新生有了初步设想。将来围屋若能修复,可用来做文化博物馆,设客家迁徙文化区、客家民俗文化区、惠州水利建设成就展示区、滩子尾村史展示区等。东西两侧的围屋则可以建成民宿,农家乐餐饮可以设在围屋西侧小河边的村民老房子中。游客到此可品尝正宗的仍图特色菜,还可到临近的庙滩水库和东江边骑行观光,感受田园之美。
汪日良说,从设想到实现或许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这也正是他们这一辈人的使命。
素材来源于惠城发布
综合整理 转载注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访仙岩福地 觅梅雨绿踪 走石辅古道 探碧湖仙境
瓯海仙岩石辅古道
文&图 叶望庆
大罗山去过多次,这次是秘书长说王兄约好去大罗山茅田水库摘杨梅,要求攻略线路。记得上次去茅田水库是从茶山五美景园上去的,这次应该要从仙岩这边上去,仙岩景区是大罗山的四大景区之一,也是大罗山景色集中的景区。朱自清笔下的《绿》中描绘的梅雨潭所在的仙岩寺,是我们这次登山的起点。从体育馆出发,沿温瑞大道直走,到仙岩镇后转圣寿禅寺,停车在练车场的边上,在一座垃圾房旁边开始登山。
石浦古道,这是一条从圣寿禅寺经银坑水库到秀村的古道。全长3.6公里,海拔450米。古道是过去大罗山秀村的村民去往仙岩、瑞安的道路,后因造了盘山公路而荒废。
车子抵达后,大家拍了集体照,有荡友发现海拔较高就动摇了,说还是车子到秀水库再前往茅田水库好了。这样就剩下我、王兄、张总与胡导四个人走这条古道。
古道就位于圣寿禅寺的背后,神山禅寺原先叫仙岩寺,是千年古刹,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真宗特别敕赐一块“圣寿禅寺”的大牌匾给仙岩寺,使其一举成为浙南最大古刹,熙宁年间,宋神宗又赐题“昭德积庆禅院”的匾额。现存建筑为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和乾隆以后所建。大雄宝殿楹联为清太仆寺卿孙衣言等名流撰书。
我们从寺庙的围墙外开始起步,起点不久一回眸就看到了一座金黄色的佛塔,就是著名的慧光塔,始建于唐,为开山祖师慧通归一所建。
塔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六面七层,总高约42米,每层腰檐翼角飞翘,风铎叮咚,声闻数里,外施回栏,内设扶梯,外施回栏,可逐层登临远眺,青翠大罗山迤逦在目。元、清期间曾经重修。文革时期被仙北红卫兵拆毁,后重建。
我等一行四人沿古道上行,这是一条非常不错的线路,古道由块石构筑,一米多宽,长满青苔,有点湿滑。两旁树木葱郁,遮天蔽日,阴凉清馨,非常适合炎炎夏日里的登山健身。
一路上行,野花绽放,野草芬芳。一种银白色树皮的高达乔木屹立在古道旁,比较奇特。
我们大约走了十多分钟,到了一个公路的交叉口,一座石构的双珠亭立在路旁。因当地有二块大岩石,其园如珠,故村称为双珠自然村,亭取名为“双珠亭”。 亭子有门联:“亭住罗山通南北,客到珠中利东西”。这里被标注为银坑路1号。
银坑古村,是仙岩街道罗阳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位于石辅古道的右侧,相邻为东嶂自然村与双珠自然村,具体是在在东樟自然村西北的1.2公里处。改革开放前这里23户,114人。
村前有一溪涧,名银坑,故名。从银坑路1号双珠亭出发,穿过公路在对面重新找到石辅古道,上行的左侧有不少的石筑老房子,这就是银坑古村。
古村掩饰在树林丛中,依山而建,石头垒就,四周满目青翠,树林遮天蔽日,炎炎夏日里这里有一丝的清凉,旁边有涧水流动,真是人们居住的好地方。如果改造成民宿,肯定会有不少的市民趋之若鹜的。
这些房子的屋檐大都长满青苔,爬满树藤,不知道现在是不是空置废弃的房子。
在双珠亭左斜对面的公路旁的几间房子,还有村民居住,我们打听古道,重新找到古道就是询问他们的。
古村四周野花盛开,嫩叶在周遭新绽,本来空气应该非常清馨的。但古村里的这些房子的房前屋后养满家禽,鸡鸭都有,味道难闻。估计主人会有另外的一个地方居住。这么好的地方就是这样利用?哎!
大罗山这样的村庄还有不少,只是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开发利用,古村的文化更得不到挖掘与传承,再过若干年,我想连村名是怎么来的都忘记了。想想也觉得可惜。我们沿着古道继续前行。
银坑水库,顾名思义就是在银坑上拦坝建设的水库,是大罗山众多水库中的一个小水库。位于石浦古道的左侧,银坑古村上首东北方向的仙岩林场,属仙岩街道罗村。
银坑水库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1965年建成。
银坑水库水利枢纽由拦水坝、溢洪道、放水涵洞组成,大坝为均质土坝,黏土心墙坝,最大坝高15.2米,集水面积0.85平方公里,库容量13.5立方米,属(二)小型水库,水库主要是以发电灌溉为主,可灌溉农田125亩。
我们四人从古道入口开始,大约走了个把小时抵达位于大山深处的银坑水库。只见这里山峦叠嶂,碧水如镜;青山浮水,翠谷倒影。两岸景色犹如山水画廊。
此时行至其中,清幽而凉爽,尤其是走上水库大坝,远眺峰峦云层轻飘,近观湖面烟雾缭绕,全身感受清风吹拂,轻轻飘过,微微徐来,你仿若进入了碧波荡漾的世外桃源。
银坑水库的位置特别特殊,她的下游就是仙岩风景区梅雨潭的龙须潭景点的背上。朱自清先生曾为梅雨潭写过名篇《绿》,是我们读书的时候必须背诵的文章,那句“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用在这里非常贴切。
大罗山上水库众多,一处有一处的特色,一处有一处的靓点,这里的水特别绿,这里的水特别幽。倘若朱自清见到如此大的“梅雨潭”,不知又作何感想?
这里的美景还有一处是水库西边悬崖峭壁上的瀑布,我们欣赏完醉人的水库风景后,可以沿大坝走到水库的管理房里面,近距离感受飞奔瀑布的美丽,据说水丰时候这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风吹草低见牛羊。好美的田园风光,诗天画地一方净土。在这里你可以假装在草原。银坑草坪,这是我们几个给取得名字。实际上就是银坑水库尾部一处平坦的峡谷。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古道旁居然有这么一片草地,仿若让我们走进北方的大草原。我们看过靓丽幽静的水库后,沿水库右边的古道前行,走五六分钟就可以看到。
顺着古道是一条长长的输水管渠,抵达秀水库的时候知道这条水渠应该是秀水库下来的,我们纳闷引水渠的作用,如果是下游饮用水,或者灌溉用的,完全可以先引到银坑水库,再从银坑接出来,在银坑水库边上不需要建这样的水渠。
我们四个走着走着,前面突然一亮,在高山峡谷里怎么会出现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这里的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非常美丽与漂亮。
草场虽不辽阔,没有肥肥的山羊,也无飞奔的骏马,只有寂静的峡谷,美丽的山峰,嫩嫩的小草与低头的骡子。一切都是最好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靓丽。
我们几个对草地里或静默,或低头吃草的是骡是马做了一番争执,后来觉得这里放养的应该是骡子,因为骡子才是山地里建设的搬运工,马对这里的人们应该是没有用的。
温州有草地的地方还真不少,上次去瓯海的崎云山,在山顶就看见过高山草甸,今天又在峡谷中发现草坪。
苍翠碧绿的草地、风景如画的峡谷与茂密幽深的树林,显现的是一种田园诗般的风光与意境,是诗天画地的一方净土。在这里你可以假装在草原,抖落凡俗,抛开欲念,放下牵挂,滋心润眼,回归自然。
秀水库,是我们这次登石浦古道的终点,沿古道从水库第二个大坝这里上去就是“秀湖”农家乐。秀水库位于天河水库的西边,秀自然村和龙后自然村之间,属仙岩街道秀村。
水库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1960年3月建成。黏土心墙坝,坝高26米。集水面积1.9平方公里,库容量263万立方米。可灌溉农田5000亩。当时是为了山下10余个村庄的数万人用水而建的,建成后秀行政村最先的所在地便“沉入”湖底,村民后靠到库区周边山上,再建新家。
秀村位于大罗山的大山深处,非常漂亮秀丽,水库因秀村而得名,据旧志载,唐李氏宗室李集因避吕氏逼害,更名罗冲隐居大罗山中,自号罗隐秀才,所以秀古名为秀才。现在的罗隐洞遗迹也由此而来。
大罗山上水库众多,秀水库是其中最漂亮的水库之一,来这里已经是第五次了,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觉。
从秀湖农家乐里面下去到湖畔欣赏,几块奇石后面的秀湖,碧波荡漾,映照青山。
青山有了绿水相伴,显得更为清幽;绿水有了青山映衬,变得更为撩人。
一艘红色的小舟停在滩边,成了秀湖的点缀。湖畔挂满枝头的,娇艳欲滴的红色杨梅,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这里有天池般纯净,天使般的秀丽,仙境般的奇丽。这里清爽宜人,幽深静谧,行走在大罗山这些绿幽幽的天池边,你一定会身心澄净,抛开杂念,笑看人生,彻悟原来诗和远方就在身边。
被遗弃的村落。在秀湖农家乐这边,从秀水库到茅田水库,有两条路好走,一条是在秀湖农家乐的左边沿大坝的大路往里走,另一条路是从秀湖农家乐的左边沿小路绕秀村进去,从秀村中间左拐去往。
在水库的边上有几座被遗弃古老的房子,应该是原先的茅田古村的。古村落原先是一个自然村,属于瑞安县仙岩街道秀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后划给茶山街道梧田公社洪殿村管辖。
洪殿村,位于瓯海区南部,大罗山的西面。距温州市区15Km。洪殿村现有村民300多户,人口1000多人,村民主要从事农业。主要过村河流为乌坑溪。
据说,当时修建岭东头库区时,这里只有30多户,130个村民,均集体迁移了。废弃的房子隐藏在青山绿水中,静静地望着大山与碧湖。
走在这些地方,石头的房子,不老的青山,还有眼前的一汪长流的溪水,让你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仿佛时间都放慢了脚步在等你,让你好好欣赏这番美景,让你静下心来好好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如今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些价值,又开始在这些地方开垦种植水果,装修改造成可以让人们居住的房子,水库边的一座石头房子就居住着管理这片果园的村民。水蜜桃等已经开始结果,杨梅在古道旁林立。
穿过古村可以看到从另外一条古道上上来的岩石奇景。硕大的巨岩上高高飘扬着一面红旗。
茅田水库,位于秀水库的北边,瓯海区茶山街道洪殿村岭东头茅田山的山脚。
水库始建于1958年大跃进期间。1958年,当时的瑞安县人民政府决定建设秀和茅田两大水库。后经温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将茅田水库划分给了梧田区茶山公社,库区由梧田区负责建造,集雨面积0.6平方公里,库容量5.6万立方米,属洪殿村所有,平时由洪殿村管理。
并更名为岭东头库区。但是人们习惯仍然叫茅田水库,不过也有老百姓称其为“茅台水库”的,甚至在水库的入口处立有一块铁牌上面就写着“茅台水库”。
从秀水库到茅田水库,我们只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我们一来,就被大山深处的水库惊叹了。水库如同一块硕大的,墨绿色的玉石落在了群山之中,群峰环绕,山峦迤逦。
周围是原始森林般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整排的树林倒影在湖中格外清丽。
天空有点灰朦,远处有些云雾,使高山碧湖有些许神秘之感。阵阵凉风吹拂着水库,湖面泛起轻轻的涟漪,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画面非常养眼,让我们心情非常舒畅。
一棵水库边的老桑树成了水库另外一道风景线。桑树已经向湖中倾斜,下口已经成了空洞,裂着缝隙,看似老态龙钟。但古桑树依旧枝繁叶茂,依旧有着勃勃生机,展示着不老的倔强。
谁也不知道。这棵桑树有多少年了,只见它又粗又大,好像一个驼背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弯弯曲曲向湖中延伸,与湖光山色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景。
茅田木栈道
茅田木栈道,是大罗山新建的六条木栈道之一。大罗山将是温州市未来的“绿心”和“绿楔”,温州市区将环大罗山发展。
大罗山不仅是温州最漂亮的风景点,也是温州山水乐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登山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这几年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大罗山对温州市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大了规划与投入的力度。2016年开始计划在三年内,投入1亿元提升大罗山基础设施,推动大罗山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迈进。其中就包括六条木栈道的建设。
原先茅田水库是从五美景园后山这里的古道上来的,从文曲城上来的路旁。木栈道则是从古道旁的一座石亭右拐上来,从茶山岭东头至茅田水库木栈道,全长长2公里,在水库一边也建了木栈道。
结实的东北松木铺设在这里,形成宽达1.3米的步道,适合多个年龄层的人轻松行走。就算在雨中,走在新步道上,并不感觉打滑,据说,所有铺设的松木上都刷了两层防滑油漆,险要的地方,还专门做起1米高左右的防护栏。水库边建了这样的栈道,对于欣赏水库好多了。
茂密的树林里一条轻松快活的的栈道让我们行走,使走了两个来小时的我们顿感轻松了许多。
一处伸向水库中间的观景木平台,给人们欣赏寂静山湖的同时,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摄影处所。荡友一行在这里可以拍照留念。
我们走了一圈栈道后还可以从右侧去摘杨梅,观赏已经种植了几年的果园,本来这次就是走古道到茅田水库就是来摘杨梅的,时间关系只是去看了一下,回到农家乐桌子上吃村民已经摘好的杨梅,这些野生的存自然的还真的特别好吃。
作者历史文章合集
住美宿享福利
你的家乡古道、你的景区、你的广告若需推广6637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323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学习
7月5日,由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率领的山东省党政代表团一行50余人,启程赴广东、浙江、江苏学习,开始为期4天的“取经”之旅。
  赴江苏浙江广东学习交流会举行
  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
  7月5日至8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学习归来后,接续召开为期两天的学习交流会,认真总结三省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刻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差距,采他山之石,解决我省实际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强调,要以这次南方学习为契机,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对学习交流情况进行全面总结,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和省委常委出席。杨东奇主持会议。
  分组交流会上,代表团成员与省直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等一起,围绕山东发展的思路、目标、措施和存在的差距,深入交流讨论,谈启示、说体会,学真经、谋实招,一致表示,这次到苏浙粤学习,深受震撼、深受触动、深受启发,是一次思想的再洗礼、理念的再提升、责任的再加压、工作的再鼓劲。大家深刻感受到山东的差距,有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危机感,表示决不能“三分钟热度”、回去以后依然故我,一定好好学、加油干,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知耻而后勇的劲头,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举措,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刘家义指出,苏浙粤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没有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保障,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前我省最大的短板就是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制度创新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尽快补齐短板、加固底板,以制度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刘家义强调,制度创新首先要解放思想。与我省相比,苏浙粤三省不光经济领先,其思想解放力度之大、观念变革程度之深、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之强,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要敢于刀刃向内,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在不触碰纪律法律底线的前提下,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制度创新必须敢为人先。陈旧的思维模式不打破,固化的工作方式不改变,什么事都墨守成规、不愿创新,影响的是改革深入,贻误的是事业发展。要进一步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激励全省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变革引领各方面制度创新,把发展的动力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
  刘家义强调,制度创新必须勇于担当。不做太平官,不怕得罪人,以对历史、人民和山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作为、干事创业。不换思想就换人,不负责就问责,不担当就挪位,不作为就撤职。制度创新必须统筹协调。单兵突进不行,守着门户之见、部门利益更不行。要对标先进,重点借鉴浙江项目审批制度创新的经验做法,积极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提高便利化、公开化、标准化水平。制度创新必须提升能力、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始终保持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切实提高谋划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的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苏浙粤三省的好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迈开双腿、扎根一线,当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努力形成创新创业的阳光雨露,让各类市场主体茁壮成长。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标准,坚持在一线选人、在实践中选人、在艰苦的环境中选人。要加强考核、强化奖惩,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激发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任务,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而不懈奋斗。
  龚正在总结时说,考察学习、交流讨论中,大家谈的最多的是:思路决定出路,机遇赢得先机,创新开创未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环境阳光雨露,市场主体茁壮成长,执着久久为功,担当落地转化见效。概括大家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有七条启示:一是,“理念超前、求新求变、敢为人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开山第一炮,必须来一场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变革;二是,“放长眼光、把握大势、前瞻布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诀,必须抓住每一次重大机遇、下好战略主动“先手棋”;三是,“腾笼换鸟、凤凰涅、浴火重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在新旧动能转换上保持定力、奋力趟出一条路子来;四是,“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必须创新体制机制,使无形之手、有形之手、勤劳之手各安其位协同高效;五是,“转化优势、服务大局、重点突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必须做好强优势补短板固底板文章、善打特色优势牌;六是,“创优环境、精诚服务、亲商稳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必须下大气力打造生态系统、形成创业创新的阳光雨露;七是,“干事创业、实干高效、精准精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功夫,必须善做绣花的能工巧匠、勇当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在10日下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张新文、刘兴云、江成、梅建华、王金宝、孙爱军代表各学习小组作了发言。
  省级领导同志,各市主要负责同志,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驻济省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有关协会、企业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7月5日至8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奔赴江苏、浙江、广东,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先进,查找差距,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学习归来,又集中两天时间接续召开学习交流会,全面深刻总结学习情况,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这次南方学习为契机,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切实把先进经验和学习成果转化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转化为知耻而后勇的创业劲头,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举措,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成效。
  赴南方学习是山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合作的务实行动。我省与江苏、浙江、广东都是沿海省份,基础条件和他们比并不差,但对照三省先进经验,审视我省经济发展现状,我们的差距不仅是量的差距,更是质的差距;不仅是现状的差距,更是潜力的差距。山东这差距、那差距,最大的差距在体制机制上,最大的短板是制度创新不够、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总结苏浙粤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在学习中我们看到,苏浙粤三省在产业培育、科技研发、行政审批、干部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都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制度,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体制机制,带动各方面创新,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坚实保障。事实告诉我们,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创新的成效,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活力和成效。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实现山东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在制度创新上展示更大作为,实现更大突破,取得更大成效。
  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就要敢想敢干、敢领风气之先,在全省上下来一次全方位思想大解放、观念大变革。思想解放是刀刃向内、割自己的肉,是思想革命;思想的大门不打开,制度创新就迈不开步。我们学习的三个省,之所以能把握一次次发展机遇,处在全国领先位置,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他们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奥妙所在、根本所在。全面对标苏浙粤,我们没有骄傲的资本,更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的理由。南方各省观念变革之深、改革力度之大、开放范围之广、创新发展之快,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到了差距,感受到了压力,打开了观察世界的视野,激活了敢闯敢试的基因,激发了创新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全省上下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对标先进、迎头赶上,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只要符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精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大胆闯、大胆试,以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引领各方面制度创新,把发展的动力活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
  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就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有效制度供给。制度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改革攻坚是最有力的武器。苏浙粤以问题导向推进改革,下决心、动真格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确立了新的制度优势。近年来我省也制定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有的见到了明显成效,但也有不少改革没有落地、效果不理想,制度障碍没有完全破除,改革效应未能充分释放。踏上新征程,破解新难题,只有改才有出路、只有闯才有活路,唯有改革开放才是正确的路径。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三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任务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做好“转化”这篇大文章,确保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地见效。要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襟视野,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混合所有制、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方面深化改革,着力构建更有活力和效率的体制机制。要更加注重统筹、形成合力,注重制度创新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制度创新合力,以改革上敢领风气之先推动发展走在前列,重塑山东改革开放新优势。 
  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就要提升能力、转变作风,以更大担当、更新作为做好山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制度创新,提升制度供给质量,干部的能力、本领、作风至关重要。近年来,山东按照总书记打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要求,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南方三省的同志相比,山东的干部视野还不够开阔,政策水平、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还有待提高,作风还需进一步转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眼界,切实提高谋划改革、推进制度创新的能力,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各级领导干部要当好表率、做好示范,不做太平官,不怕得罪人,把说和干统一起来,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打造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要为担当作为、苦干实干的干部撑腰鼓劲、创造良好环境,真正把山东人壮志豪迈、敢闯敢试的基因激活,让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成为山东干部的鲜明特征,让人人敢于担当、人人善于担当成为新时代山东的主旋律。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就一定能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的活力,更加扎实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努力实现走在前列,奋力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4天时间、3个省份、6座城市、16个学习点……7月5日至7月8日,山东省党政代表团一行50余人,赴江苏、浙江、广东三省学习。三个南方省份敢想敢干、敢领风气之先的理念,勇破勇立、主动作为的劲头,打造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放下身段、服务企业的意识,都给代表团成员带来深深的震撼。一路学习,一路思考,一路讨论,大家纷纷表示,所见所闻让人“眼热、脸红、心跳”,心中那股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危机感更强烈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学习的消息,在各大媒体上成为热点。万千齐鲁儿女、山东游子也坐不住了,通过各种方式谈看法、说差距、提建议,希望家乡再改革、快发展,呼唤“让南来的风更猛烈些”。
  进入新时代,谋划新发展,省委以新一轮的学习“走出去”促全省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这是一次思想的再洗礼,理念的再升华,责任的再压实,用心良苦,其意深远。
  对标苏浙粤,我们的差距在哪里,原因是什么,今后怎么干?南方学习虽告一段落,但此次南方之行留给全省干部群众的考题仍待进一步思考与解答。
  学解放思想 学变革观念
  不能把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当成“雷池”
  从广州、深圳,到杭州,再到苏州、南京……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行走之地,企业开拓进取的冲劲澎湃激昂,政府敏捷敢闯的精神溢于言表,让人印象深刻。
  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探索了一系列“比特区还特”的先行先试政策,推出358项制度创新成果,片区注册企业从5000多家增长至17万家,年均增长率高达99.5%;在杭州,一个梦想小镇就集聚了1416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其中136个项目已获百万元以上融资;在苏州,苏州工业园区内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两大产业均达到千亿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特色产业增长率也达到30%左右,让人叹为观止。
  更令人赞叹的是,三个省份从干部到群众强烈的危机意识,没有丝毫自满懈怠。广州在反思为什么“北上广深”变成了“北上杭深”,深圳在反思为什么华为的研发部门去了东莞,南京在反思如何在长三角人才项目争夺战中再赢先机……
  借鉴他人,反观自身,代表团一行一路都在反思一个问题:同样是沿海省份,山东基础条件与这些省份相比并不差,但在发展上为何与人家拉开了差距?这种差距已经不仅是量的差距,更是质的差距;不仅是现状的差距,更是潜力的差距。
  “我们与这些先进地区最大也是最根本的差距,就在于我们冲破思想藩篱的勇气不足,破解体制机制束缚的办法不多,抢抓先机的意识不强。比如说创投这种新兴行业,我们还在找政策依据的时候,广州和深圳就已经热火朝天干起来了,而且效果很好。”省发改委主任张新文的一番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莱芜市委书记、市长梅建华曾多次到南方省份调研。他说,如果在解放思想上没有迈开步子,就很容易在思想观念上束缚自己。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视野格局不够宽。当下,不论是广东的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创走廊建设,还是浙江的大湾区、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其规划体现的是世界眼光,营商环境对标的是国际水准,经济发展集聚的是全球资源。而山东大部分地区眼光还局限在国内、省内,考虑本地情况多,考虑大局大势少,这导致有些工作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淄博市委书记周连华,对江苏苏宁控股集团连续转型的故事颇多感触。苏宁原来只是一个占地200平方米的空调专营店,他们从批发到零售、从线下到线上两次主动转型,走出了一条让人震撼的扩张道路。淄博一家大企业与苏宁同一年成立,虽然现在发展也不错,但始终没有冲出山东。“相比之下,我们无论是党员干部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存在视野不宽、观念不新、思路不活的问题,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严重。讲改革发展的痛点、堵点,思想观念落后就是我们最大的痛点和堵点。”周连华说。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敢闯敢试的胆识。当下,新一轮全面改革开放大潮正在兴起,是勇立潮头逐浪前行,还是大浪淘沙再次错失机遇?山东人的思想观念正面临严峻考验。四天的学习过程,代表团一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日渐深入,大家纷纷表示,当下,全省上下必须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当务之急就是打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改变固化的工作方式。不可否认,我省一些干部思想僵化保守,凡事都要找惯例,深化改革照搬照抄;有的干部缺少敢闯敢试的精神,畏首畏尾,等待观望,明明看准了的工作,却前怕狼后怕虎,不敢越雷池一步。党纪国法是不可逾越的雷池,但绝不能把束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也当作雷池。
  “只有创新机制,才能事半功倍。”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浙江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2005年起一直紧紧抓住“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全国首创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绿色发展财政奖惩机制,树立起谁保护谁受益、谁污染谁受罚的工作导向。现如今,一度“有水皆黑,有水皆臭,守着水乡没水喝”的浙江大地已经改天换地,“诗画山水”成为了浙江的金名片。
  解放思想,变革观念,更要在吃透中央精神基础上,结合实际做好转化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什么事情都墨守成规,不愿意想怎么创新,这样工作的确省劲,也不用担风险,但影响的是改革的深入,贻误的是事业的发展。
  对南方三省干部吃透中央政策、摸清地方情况,综合分析各方利弊找最优路径的做法,省编办主任刘维寅很是钦佩。他介绍说,放管服改革是中央的决策部署,但苏浙粤三省结合自身特点,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改革金字招牌――浙江从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每次都是领全国之先;江苏全面推行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审批新模式,实现了审批监管扁平化、规范化;广州推行一门一网式的改革,基本实现了一个大门通办百事,一张智网全面服务,一个标准规范审批,得到群众好评。“通过这几天的交流,明显感到他们思想解放,观念超前,善于落实,不受条条框框约束,很少瞻前顾后。”刘维寅表示。
  学创新的办法 学统筹的思路
  要找最优路径就得吃透中央政策摸准地方情况
  深圳湾创业广场是全国有名的“双创”名片,两条不长的街上,聚集了60多家知名孵化器和大量金融机构,在孵项目400多个。7月6日,省委书记刘家义与创业广场负责人的一番对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刘家义书记问,在这里孵化的企业,你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深圳湾创业广场的投资方、深圳市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王勇健回答说,孵化器有各种专业人员服务,我们还有可以拎包入住的产业园区。此外,我们最有特色的是金融服务,当项目还是小苗苗时,我们有天使基金,长大一点有风险投资,再大些还有各种大基金。企业如果需要贷款,我们还有两家担保公司……
  刘家义书记又问,风险谁来承担?王勇健回答说,我们通过股权投资来分担风险。我们有科技园区、科技产业、科技金融三大板块,相互协同。因为这些项目就在我们园区里,我们最了解情况,好项目需要投资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投进去。所以即使孵化器不赚钱,金融板块仍可以赚钱。正因如此,很多外地科技项目也争着到这里来。
  威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海波感慨说,一流孵化机构围绕创新创业各个阶段提供全链条式服务,真正打通了由创业者到企业家的成长之路。但在威海,虽然有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新型孵化机构106家,但大部分还仅能为创业者提供基本生产生活服务,其他服务没能及时跟上。“只把‘种子’埋进土里,不浇水施肥,这导致一些孵化机构长期没有项目产出。”张海波形象地说。
  “营商环境绝不是单纯的‘放管服’,也不是当好了‘店小二’,人家就到你这里投资创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打造平台,如果没有好平台,就是服务再好,也留不住人。这个关系,山东有的干部还是没有理解到位。”省环保厅厅长王安德说。
  发展,从来都是在破解难题中前进的。面对转型升级、创新创业等发展中的难题,南方三省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他们也曾遭遇“成长中的烦恼”、调速换挡的阵痛。但面对困难,他们没有等待观望,而是以创新的办法、统筹的思路主动破解,做到了敢于担当、善作善成。
  发生在深圳一则故事让人深思。以前手机入网,必须通过工信部北京检测中心检验,时间长达三四个月。为此,深圳市政府主动向工信部申请成立深圳检测中心,并以财政补贴等方式提供运营支持。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却迅速引发“山寨机”向自主品牌转型,拉动产业链的升级壮大。
  与之相比,我省很多干部的思维还停留在“管”的阶段,对行政手段情有独钟,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微观经济和市场主体的引导、服务不到位,这也导致营商环境冷、硬、推、拖的现象,让社会活力难以释放和集聚。
  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精心规划,只有在国家大政方针、实际发展需求和本地创新能力三者之间找准契合点,让社会各层面在创新大潮中定位清晰、分工明确,才能使零星的创新凝聚成强大的创新合力。
  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建新型研发机构,是三省破解创新难、产业化难的共同选择。这些新型科研机构像企非企,似事业单位非事业单位,被人形象地比喻为“四不像”。在广东,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实现了政产学研资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累计孵化637家企业,持股191家,估值最高的联影医疗科技公司已达百亿规模。在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被称为全省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体制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杭州的数字经济先行地、创新驱动策源地、产城融合样板地。在江苏,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研发作为产业来打造,将技术作为商品来推销,为支持产研院改革,江苏出台“创新十条”,在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管理方式近10个方面都有较大突破。
  在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助力下,南方三省实现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紧密融合,正由“E”(Engineering,工程),进入“T”(Technology,科技),转向“S”(Science,科学)领域,在国际创新体系中逐步实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跃进。
  省科技厅厅长刘为民多年前就曾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学习过。这次再赴先进院,他惊讶地发现这里又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几年,山东也组建了一批新型研究机构,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先进院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敢于提出超常规的思路和招法,大胆进行路径和模式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刘为民说。
  聊城市委书记徐景颜认为,南方三省改革开放活力大、动力强,一个重要原因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当地已经形成一种氛围,就是政府只负责提供公平、公正、透明的服务。政府之手要发挥作用,也主要是通过搭建平台和载体,形成规模化、法治化平台来实现。
  进,为的是长远布局未来;退,为的是激发企业活力。需要时,政府现身;不需要时,政府隐身。在以创新促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南方三省体现出进与退的智慧。这启示我们,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要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搭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吸引尽可能多的生产要素进入平台,给企业茁壮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学实干作风 学专业能力
  最怕能力水平不足却不感到本领恐慌
  在南方学习归来进行的交流会上,与会人员有一个共识:此次南方之行触摸到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劲脉搏,切身体会到了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成功之路,但看到差距只是开始,关键要振奋精神马上干。要真正取到“真经”,不负省委和山东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关键在于结合本地实际,真正悟透、活用、善用。
  近两年,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琶洲迅速崛起。这里从一片空地起家,很短时间里就聚集了腾讯、阿里巴巴、小米、今日头条等一众巨头,而且来的要么是区域总部,要么是细分行业的全国总部,琶洲因此成为广州新经济的代表。
  但大家口口相传的“琶洲奇迹”,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在这背后,当地政府的巨额投入和辛勤付出,是不可忽视又常被忽视的巨大存在。首先是投入的大手笔,12平方公里的琶洲岛,有11条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过这里,已建成运营的就有3条。未来,琶洲将从孤悬江中的“岛中之岛”,一跃成为广州轨道交通路网最稠密的区域。还有就是招商过程的攻坚克难。海珠区在招商过程中采用的是“靶向招商”与“敲门招商”方式,招商人员组成每队3-4人的小分队,采用“走出去敲门”“陌生拜访”的办法,找到目标企业推介。如今,他们仍在拿着独角兽企业名单,赴成都、上海多家“独角兽”企业敲门招商;他们还去北京敲门拜访互联网龙头企业、去成都“敲门”工业互联网企业。
  正如琶洲的故事所呈现的,如果将苏浙粤三省近年来呈现大步流星、跨越发展之势的原因加以总结,离不开一个“拼”字。当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每一步突破都可能面临“砌围墙”和“转风车”的不同较量,每一次调整都可能受制于“做蛋糕”和“分蛋糕”的掣肘。碰到那么多困难,历经那么多波折,要是没有一股子拼劲,是不可能挺过去的。
  济宁市委书记傅明先说,在事业心和执行力上,我们与南方干部确实存在较大差距。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的无论是企业家还是当地干部,都展现出一种干事创业的激情、务实重干的气质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体现出一种雷厉风行、多干少说、办事高效的工作作风。而我们有些干部缺乏一种事业心和执行力,往往是说得多、做得少、抓落实不够。
  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说,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现,南方三省的干部遇到问题,首先是考虑想办法解决,有了这种思想作指导,很多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最终都完成了。但我们一些干部,在解决问题上还存在“惰性思维”。从临沂看,一些干部往往遇到矛盾就犯愁、见到难题就掉头。这种错误思想,在基层一线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引起警惕。
  实际上,三省一系列改革举措,拿到一套操作流程不难,但要实施起来,件件桩桩都有大量复杂的细节和难点,没有实干的精神、深入的作风、负责任的态度,即使有再完美的方案,也只是叶公好龙。
  苏浙粤三省的一些改革,在我省不少也有顶层设计,但在实际推进中,一些地方着眼的不是重大意义,而是操作难度;不是以问题为导向,而是以利益为导向。于是,一些改革设计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不敢触及利益藩篱推而不动。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表示,目标确立之后,关键是干部作风,关键看班子,关键看队伍。下一步烟台要进行干部作风的大改进,在干部队伍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突出担当精神,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干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终,锲而不舍,干一件成一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此次考察,南方三省领导干部知识更新快、专业能力强,给省司法厅厅长解维俊留下深刻印象。解维俊举例说,浙江搞了个区块链技术培训,专门推广区块链的应用;杭州成为国内首个将区块链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市。反观山东,有些干部对“数字经济”还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解。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从天而降,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每个人不知道、不熟悉的东西都越来越多。面对这种情况,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变化,不怕能力不足,最怕能力水平不足却不感到本领恐慌。
  “浙江提出来,要保护狮子型干部。江苏提出要建设研究型干部。江苏和浙江还开展县委书记‘打擂台’,极大提升了干部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解维俊说,正因为南方一些干部专业化程度高,因此他们层层具备了推动力,我们则需要层层推动、层层“洗脑”。因此,必须要对干部进行大规模的新知识培训。
  (采写:廉卫东 赵洪杰 张春晓 杨学莹 李子路 代玲玲 统稿:廉卫东)
  苏浙粤三省机制体制创新名词解释
  南方学习考察,苏浙粤三省机制体制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团记者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内容,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呈现,供大家借鉴参考。
  一所两制: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下设的专业研究所实行“一所两制”,同时拥有在高校院所运行机制下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独立法人实体聘用的专职从事二次开发的研究人员,两类人员实行两种管理体制,大大促进了高校院所研究人员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同时也对高校院所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教师评价考核机制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项目经理制: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围绕产业需求,坚持高端引才,在全球范围遴选国际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充分赋权使用经费和组建团队,集中资源,着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目前,共聘请64位项目经理,聚集了771位国际高层次人才。
  规划即法:苏州工业园区创立之初,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编制高标准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建立一系列的刚性约束机制来保证规划实施始终如一,实现“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多年”。苏州工业园区还设计了一整套机制:园区将政府批准的规划公之于众,授权规划师审批各类规划申请,行政管理层不能干预正常的规划审批,技术管理层无权更改已通过法定程序确定的规划。如果投资者提呈的规划设计书被规划设计师否定,可以有两次申诉机会,一旦裁决,就得严格执行。
  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杭州“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和基础,杭州市长徐立毅多次强调数据“无条件归集,有条件使用”,多年未设新局的杭州去年成立杭州数据资源局,打响一场“数据大会战”,累计归集59个部门290多亿条数据,打开多领域数据共享通道,建成了全市统一的电子签章、证照平台。杭州提出,按“一件事”标准推进数据归集,年底前实现“一件事”数据无条件归集,80%公民个人办事事项仅凭有效身份证件即可办理。
  人才生态:高端人才位于人才金字塔顶端,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浙江提出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典型代表杭州未来科技城,人才服务上瞄准“国际化”,包括国际化医疗、国际化教育,以及专门的外国人来华工作及永久居留服务、机场值机服务、短期逗留服务。
  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在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互联网集聚区西区,实行“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制度为期5年),不论哪个企业在这里建楼,图纸都要经过这个总设计师把关,后期的建设过程中,总设计师也要跟踪规划落实。这样,就把城市设计贯穿了全流程,极大提升了对城市空间和建筑的精细化管理水准。如该区域的建筑形态、公共空间、骑楼特色以及一层、二层的空间连接,因为有了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在其中协调沟通,公共空间品质得以确保。
  信用画像: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通过开发协同监管平台,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集中实现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信用风险预警、执法过程信息共享等多项功能。监管部门可通过该平台进行查询、分析、统计、使用、监管,实现政府对市场行为主体的高效监管和精准监管。目前这一平台已经归集了来自深圳市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税务等77个信源单位涉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所有的16万余家企业的400余万条数据。
  “前港-中区-后城”综合开发模式:指港口、园区、城市三位一体综合开发模式。这种模式以“领头雁”机制选择项目切入点,以合伙机制调动社会资源,以综合开发机制寻求项目的组合回报和风险控制,以政企合作保障项目共赢和成功。例如:以港口先行、产业园区跟进、配套城市新区开发,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整体发展。这一模式实现了港、产、城联动,将政府、企业和各类资源协同起来,被视为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整理:杨学莹 张春晓 李铁 代玲玲 廉卫东)
  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三省学习归来,于7月9日至10日接续召开学习交流会。代表团成员与省直部门(单位)负责同志等一起,认真总结三省的好经验好做法,围绕山东发展的思路、目标、措施和存在的差距,谈启示、说体会,学真经、谋实招,思想再洗礼、理念再提升、责任再加压、工作再鼓劲。大家表示,要以这次南方学习为契机,在思想深处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争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现将各学习小组代表在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予以摘登,敬请关注。
  营造最优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 省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 张新文
  这次学习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着眼长远发展的扎实作风和视野胸襟,必将在山东改革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四点学习体会:
  第一,看不到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在规模和总量上差距明显,并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这已经够触目惊心的了,但是在观念和体制等深层次上的差距更应引起我们重视。差距表现在改革、开放和创新等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是市场化、科技化、资本化进程仍然滞后。必须深入学习三省“敢领风气之先”的开拓精神、立说立行的高效作风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韧劲,全面对标思路境界、政策举措、体制机制等,明确赶超目标和努力方向,大胆创新改革、先行先试,创造性地破解难题、推动工作。
  第二,既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也要树立“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更要强调“我在功必能成”的责任担当。这方面,苏浙粤三省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诠释,给我们树立了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破解难题、久久为功的榜样示范。对于当前我省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不能视而不见、推诿扯皮,当“不粘锅”,不能把历史长期形成的矛盾问题交给历史去解决。要敢于担当、躬身入局,时刻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迎难而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对既定目标,排除万难干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砥砺才干、展现作为、推动发展。
  第三,要把战略机遇发挥到极致。当前山东面临实现跨越赶超的难得历史机遇,必须跳出山东看山东、站在全球看山东,牢牢抓住机遇、善谋良策、善作善成,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把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发挥到极致,超前谋划布局,全力推进落实,放大带动效应,确保中央交给我省的重大任务落地生根。
  第四,大力倡树“挖井不忘吃水人”的新理念。现在的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已经逐步转变为营商环境的竞争。必须大力倡树“挖井不忘吃水人”的理念,把企业、纳税人、市场主体“吃水”的呼声,作为政府“挖井”的第一导向,精准聚焦企业和群众发展需求,提供“保姆式”服务,大力营造最优的制度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
  看到差距只是认识的基础,关键是要立说立行,振奋精神加油干,撸起袖子马上干。省发改委将着力改革创新、苦干实干,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在观大势谋大局上狠下功夫,统筹抓好相关规划编制和政策落实,为推动重大发展战略落地实施奠定基础。二是在敢担当善作为上狠下功夫,再研究谋划、争取落实一批重大政策举措,再创新推出、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改革事项,再精选储备、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三是在转方式提效能上狠下功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高审批效率。四是在强作风树形象上狠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大力营造对标先进、追赶标杆、比作贡献的浓厚氛围,努力争创一流业绩、树立一流形象、营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建设一流队伍,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切实强化路径体制政策手段创新
  □ 省财政厅厅长、党组书记 刘兴云
  这次赴苏浙粤学习,大家普遍感到开阔了眼界、认清了差距,也明晰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对三省的总体感受是,思想观念新、体制机制活、营商环境优、人才资源足、干部作风实、创新力度大、产业定位准、经济活力强,特别是经济市场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发展均衡化、经济开放化、管理精细化“五化”程度之高令我们印象深刻。
  三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带给我们很多启示:一是思想解放才能与时俱进,只有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才能谋划发展新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二是抢抓机遇才能赢得主动,只有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才能抢占转型发展的“先手棋”,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三是重视创新才能增强动力,只有努力突破体制机制和技术瓶颈,才能始终保持经济发展的强大后劲和竞争力。四是优化环境才能筑巢引凤,只有在服务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上狠下功夫,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五是重视人才才能赢得未来,只有舍得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服务上下力气,才能在竞争中把握主动。六是统筹资源才能握指成拳,只有注重加大资金资源的统筹力度,才能集中财力办大事、闯难关。七是创新机制才能事半功倍,只有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优化管理流程,才能不断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和全要素生产率。
  关于我省财政工作,下一步要突出抓好以下方面:
  一要强化理念创新,更新观念。强化大局观念,使财政工作既有“财”又有“政”,而且更加突出“政”。强化市场观念,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善于用市场化手段化解矛盾、解决难题。强化统筹观念,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绩效观念,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强化精细观念,全面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
  二要强化路径创新,着力调整优化财源建设思路。我省不少市县由于产业类型和财源结构单一,市场稍有波动,经济就陷入困境。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持发展的思路,通过支持培育市场、扩大开放,发展“四新”促进“四化”,腾笼换鸟、凤凰涅,切实提升财政质量和经济活力。
  三要强化体制创新,以财政体制引导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转移支付分配与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挂钩等六个机制,形成“动能转换越快、成效越大,得实惠越多”的财税利益分配格局,同时适度调整省财政直管县的体制,既为各市减负担,又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活力。
  四要强化政策创新,更好发挥财税政策激励支持作用。实施支持十强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新旧动能转换早见成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鼓励政产学研金服用高度衔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支持对外开放的财税政策,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的集聚,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五要强化手段创新,完善财政金融协同机制。一方面要灵活运用引导基金、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吸引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地方金融业发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大对地方金融业的支持力度,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竭尽全力补齐短板再塑优势
  □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 江成
  省委、省政府组织党政代表团赴苏浙粤学习,意义十分重大。通过实地学习,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的理解和领悟。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奋发图强,埋头苦干,竭尽全力补齐短板、再塑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支撑保障作用。
  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了交通运输的发展短板。我省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主要矛盾不仅在于规模数量,更在于发展质量,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与南方三省对比,我省显现出“两有、四不”的突出特点:
  一是传统型数据有位次、有分量。代表交通运输传统发展的数据,如公路总里程、公路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在全国仍保持前三位。这显示了我省交通运输多年来的发展成果,也说明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二是发展型数据不平衡、不充分。据交通运输部最新公布的2017年底各省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数据,我省被内蒙古和贵州超过,位次由全国第八位下降至第十位,比第一位的广东、第九位的贵州分别少2527公里和15公里。面对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压力,“吃老本”没有出路,必须加倍努力,奋起直追。第三,质量型数据不强、不优。从运输结构看,我省公路运输量占比达到87.5%,比南方三省高20个百分点以上,运输结构不合理;从危化品营运车辆数量看,山东拥有3.29万辆,比三省的总合还多,安全和环保的压力大;从物流企业规模看,我省年货运总量占全国的7%,但没有一家像浙江传化物流那样的物流平台领军企业,也没有像阿里巴巴那样的电商龙头企业。
  通过学习,进一步认清了交通运输发展的方向。构建以互联互通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南方三省有五个方面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
  一是制定大规划。制定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以整合资源、优化功能为导向统筹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二是构建大体系。江苏省2008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了交通运输“大部门”制改革,整合公铁水空管理职能,构建起了综合交通管理体系。三是建设大枢纽。把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来抓,如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建设60个综合枢纽;广州市提出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型城市。四是整合大平台。广东省将三家省属高速公路企业整合为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把省交通投资和铁路投资两个集团重组为新的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全国领先的国际化交通投资集团。五是发展大产业。浙江省制定了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2年打造3万亿规模的交通运输产业集群。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兄弟省市好经验,关键靠行动,根本在落实。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树立现代交通发展新观念,积极探索行业管理、投融资、项目管理服务和综合执法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强化协调服务,凝聚推进交通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弘扬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好作风,加强纪律、制度建设和社会监督,实现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双丰收。
  真正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 莱芜市委书记、市长 梅建华
  这次学习对于引领山东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家深刻感受到,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变革观念之旅,是一次对标先进、加压奋进之旅,是一次凝神聚力、担当实干之旅。
  对标先进,最突出的差距在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差距。从宏观层面看,三省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中观层面看,三省注重塑造新优势、打造新引擎、厚植发展后劲,特别是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共享经济、创意经济、标准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迅猛。从微观层面看,三省的企业量级规模大、层次结构优、业态模式新、发展活力足,既有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航母企业”,也有蚂蚁金服、滴滴打车等一批独角兽企业。反观我们,虽然经济在加快转调,但资源型、重化型经济结构和以资源要素投入为主导的传统增长模式仍未根本改变;虽然新动能正在起势,但还没有成为主导力量;市场主体素质还不优,创业创新活力还不强。
  剖析症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的问题。首先,根子在思想观念。三省发展得快、发展得好,得益于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我们之所以落后,也正是因为守成守旧,闯劲弱了、步子慢了、力度差了。其次,关键是理念思路。面对新形势,三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最鲜明的导向,把新发展理念变成各级干部的自觉实践。而我们还习惯于老套路、老经验。其三,要害是营商环境。三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而我们既有“缺位”“越位”的政府行为,又有“不找市场找市长”的企业。其四,核心在体制机制。三省持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而我们也制定出台了不少改革举措,但不少是条条框框约束下的妥协。
  奋起直追,最重要的措施在于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一是着力在推动思想解放上下功夫。全面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效、部门工作提标准、企业发展提境界、干部队伍提素质,努力形成争先进位大赶超、加快发展走在前的良好局面。二是着力在加快动能转换上下功夫。精准实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宾引客“三招”并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三是着力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加快补齐农业农村领域短板,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贡献。四是着力在创优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是着力在激励担当作为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政治生态。
  提三点建议:一是搭建集聚资源要素的高位平台。在用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政策、谋划实施对外开放新高地战略的同时,立足全国,放眼全球,争取搭建更多的高点定位平台、交流开放合作载体,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二是推进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我省已规划了高铁、高速公路、国际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议加快落地,抓紧开工,尽早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三是用足用好此次学习成果。做好学习、吸收、转化、创新文章,努力把三省先进经验转化为我省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 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 王金宝
  这次南方学习,是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抓改革、谋发展,敢领改革风气之先的创新举措,是带头转作风、树形象,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的一次集中展示。我们感到,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是最根本的差距,体制机制上的差距是最关键的差距,工作作风上的差距是最重要的差距,产业发展上的差距是最明显的差距,让我们感受到了压力、也明确了肩负的重任。通过学习,大家都增强了“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认真学习南方经验,对标先进,补齐短板,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做到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立足农业看全局,着眼全局抓农业,树立国际视野,对标世界先进水平,研究谋划山东农业由大到强、继续走在前列的新举措。坚持绿色发展,落实好“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转型升级,抓质量、抓标准、抓特色、抓品牌,推动农业全面发展、多样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二是坚持整体谋划,统筹推进。落实好《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年)》和五个专项工作方案,统筹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农民和土地的关系、粮食安全与农业功能拓展的关系等重大关系。立足山东实际,深入挖掘乡村多样性和独特性,因地因村制定有战略性、符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村居建设等实施方案,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三是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牢农业大省责任,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抓好“两区”划定,探索制定支持政策。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拓展农业多种功能,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
  四是坚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政策措施,支持资本人才服务“三进乡”。践行“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时代标准,既留住“儿子”,培养好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等本土人才,也招来“女婿”,吸引返乡下乡人员,特别是有志于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青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五是坚持分工负责,协调推进。发挥好党委政府的统领作用,全省上下一盘棋,分级负责,统筹推进;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类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发挥好老百姓的主体作用,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
  心无旁骛谋发展 甩开膀子抓落实
  □ 菏泽市委书记 孙爱军
  这次南方学习,必将在全省进一步掀起创新发展、领先发展、持续发展热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最深刻感受是三省始终把践行新发展理念、壮大实体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策,始终把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始终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学习中,更感受到菏泽发展的巨大差距和压力。经济实力、产业层次、创新能力差距是意料之中,还有两个方面的差距让我们倍感压力。一是营商环境方面。我市推进放管服改革还存在很多痛点、难点、堵点,转变政府职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二是思想境界方面。学习中接触到的南方干部,专业型、专家型的居多,普遍具有勇闯新路、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的优秀品格,而我市不少干部包括一些领导干部思想不解放、工作标准低、专业素养差,差距明显。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南方各市先进经验,解放思想,直面问题、正视差距,坚定信心、知耻后勇,不断开创我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是在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实现突破。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排查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拉出清单,逐一整改,真正实现“一次办好”。推行商事登记一网通,设立便民服务自助终端,推进信息共享,让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推广“店小二”服务模式,主动为企业和个人量身定制个性化审批服务,让群众办事更舒心,让企业办事更方便。
  二是在招商引资上实现突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围绕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主导产业,招大引强,强链补链,努力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专业招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推动更多符合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的项目落户菏泽。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提高科技人才成果收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在乡村振兴上实现突破。以“五个振兴”为抓手,构建“村级组织+公司+家庭农场”的现代农业模式,促进农业从“吨粮田”向“万元田”转变、从增产向提质转变。推动菏泽农村电商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力争今年建成300个电商村、50个电商镇,到2022年建成1000个电商村、100个电商镇,让“牡丹之都”开满“电商之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实施“七改”工程,提高生态宜居水平。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基本消除“空壳村”的基础上,力争今年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四是在强化干部作风和能力建设方面实现突破。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各级干部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只要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就坚持“法无禁止皆可为”,勇敢闯、大胆试。大力弘扬勤勉敬业、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容误纠错办法,促使各级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甩开膀子抓落实。加强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努力打造德才兼备、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整理:张春晓 李子路)
  山东党政代表团南方学习系列评论二: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李强
  不走出去,就不能触摸外边的世界有多大,以至于总是停留在自己的那片天地里,一味满足于过去的成绩。
  对山东这样的“老大哥”省份,不走出去,有的干部群众就有可能过度沉迷曾经的辉煌而不能自拔,甚至因为曾经有过的种种耀眼光环而夜郎自大。要想山东再领改革风气之先、再立开放波澜潮头,关起门来沾沾自喜不行,坐井观天自以为是不行。山东需要来一次“走出去”。就这样,四天三地,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南下赶赴苏浙粤,开启了一次“走出去”的“取经之旅。”
  自古以来,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何况这次走出去,要带着问题学、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代表团成员没有助手,没有秘书,自带行李及学习资料。大家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总结,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每人都要撰写学习报告……那么多的点儿要走,那么多的学习任务要完成;努力把三省好思想好经验好做法学到手,转化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磅礴动力――这么重的使命要扛起,对于这次“走出去”节奏之快、任务之多、使命之重,也就可想而知。
  由三省精心筛选的“周大福金融中心”“琵琶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深圳湾创业广场”“‘两山论’发源地”“梦想小镇”“未来科技城”“苏州工业园”“产业技术研究院”“苏宁控股集团”等参观点,都极具代表性,充分彰显三省谋篇布局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折射出三省深化改革的大力度。“他们是怎样做大做强的”吸引山东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情不自禁走进去,寻找先进背后的答案。
  “我省在全国区域竞争大棋局中,已经不再那么耀眼”,“陷入了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今年农历大年初七,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召开的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如此直言不讳揭示问题,坦率承认差距短板,敲响“山东落后了”的警钟。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省与三省的差距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还是在理念上的落后。”“三省的实践给我们启示:一是崇高的追求,二是开阔的胸怀,三是大胆的改革,四是灵活的机制,五是宽松的环境。”“杭州的别样精彩,不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在品质,在于企业和群众享受到便民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感。”在一番走进中,找到了山东缘何由标兵变追兵、由领跑到跟跑的原因所在。
  慢走一步就会丧失机遇,必须以一天也不敢耽误、一刻也不松紧的劲头,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打通“堵点”,破解“痛点”,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干部作风最优、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必须把功夫用在改革上,使资源聚到创新中……如何走上去?主动对表对标,党政代表团全体成员形成了诸多共识。
  而这次南下学习,已引发省内省外、前方后方、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契合呼应,如催征的鼓点,激励山东奋勇争先、迎头赶上。只有改才有活路、只有闯才有出路,呼唤山东敢领改革风气之先,勇立开放时代潮头,更加成为全省广大群众的心声和期待。
  肩负着党中央“两个走在前列”的新时代使命,务求“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山东,立志于“新时代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抓好落实”的山东,强调担当作为“让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成为干部鲜明特征,让人人敢担当、人人善作为成为新时代主旋律”的山东,敢于“直面差距、查找不找、找寻症结在哪里、劣势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的山东,必然实现脱胎换骨变革重生,重塑山东改革开放新优势。
  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在江苏省学习
  加强协同 增进合作
  推动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生动实践
  娄勤俭刘家义讲话 吴政隆龚正参加
  由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率领的山东省党政代表团7月8日在江苏省学习,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江苏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协同、增进合作,推动新发展理念转化为两省的生动实践。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参加活动。
  代表团一行首先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学习。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在全国经开区综合考评中蝉联第一名。大家认真听取园区发展情况介绍,就园区坚持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进发展路径,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与当地同志深入交流。随后,代表团来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发展水平最高、创新能力最强、成长速度最快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已集聚大健康产业领域企业1000多家,大家边听边看边记,认真学习园区创新机构集聚、人才集聚和企业集聚,推动研发创新和产业化融合等经验做法。
  下午,代表团在南京继续学习。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听取研究院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以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转化,为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等情况介绍,研究院“将研发作为产业,将技术作为商品”的先进理念,以开放、激励的创新机制,服务企业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模式,使大家深受触动、深受启示。苏宁控股集团企业规模去年位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二名,代表团来到苏宁,深入了解、认真学习企业采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多渠道融合、多业态协同发展,推动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的成功做法。
  随后,召开了江苏?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交流座谈会。娄勤俭在讲话中代表江苏省委、省政府对山东省党政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对山东省长期以来对江苏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山东在全国大局中地位重要,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发展强劲、风景优美、热情好客的山东,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娄勤俭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和山东时,对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都提出了明确要求。江苏和山东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相融,过去两省在发展中相互支持帮助,未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优势互补、加强合作。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要通过建立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入研究合作发展的重点和路径,务实推进相关合作事项,共同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家义在讲话中首先对江苏长期以来对山东各方面工作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为做好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服务保障工作给予山东的无私帮助表示衷心感谢。他说,远亲不如近邻,江苏既是山东的好邻居,又是山东学习的标兵。我们要多向江苏的同志取经,学习江苏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任务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做好“转化”这篇大文章,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地见效。要学习江苏努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培养引进高精尖人才,助力未来科技发展的经验做法,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用好用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腾笼换鸟、凤凰涅、浴火重生的思想,用好用活人才第一资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释放经济发展活力。山东江苏都是东部沿海大省,经济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希望两省携起手来,加强各方面、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强化协同、优势互补,更好地推动两省经济社会发展。
  会上,吴政隆、龚正分别介绍了江苏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江苏省和南京市、苏州市领导樊金龙、周乃翔、张敬华、缪瑞林、蓝绍敏,山东省领导张江汀、王清宪、王忠林、王书坚参加活动。
  (新锐大众 记者 张国栋 李子路 摄影 房贤刚)
  四天三地,山东省党政代表团南下赴苏浙粤的“取经”之旅,成了全省干部群众和广大网友持续热烈关注的焦点。
  “看着力度不小,关键是回来后能否转化为行动!”
  “关键在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方式必须改变。”
  “让南来的风,更猛烈些吧!”
  “山东的未来一定有一个‘质’的飞跃。”
  转场追报道直播、留言出点子、寄语盼飞跃……一次南下学习引发省内省外、前方后方、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契合呼应,如催征的鼓点,激励山东奋勇争先、迎头赶上。
  “我们不能夜郎自大,应该奋起直追,再创辉煌”
  代表团每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房子改造装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