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定义,绩效评价的重点有何不同

【管理会计文献速递】 政治与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双重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研究
政治与经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双重影响——基于中国企业的研究
Li J, Xia J, Zajac E J. On the Duality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keholder Influence on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Research Summary: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d test a multi-stakeholder perspective to address variation i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cross firms. Specifically, we analyze how a focal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haped by its political stakeholders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and economic stakeholders (suppliers, buyers, and competitors). Using a data set consisting of over 26,400 Chinese firms, we first find support for our predictions that a focal firm’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ill be enhanced by both its government connections and the innovativeness of its economic stakeholders. We then analyze whether the interdependent effect of thes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keholders is more likely to be synergistic versus antagonistic, and find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e antagonistic view.
Managerial Summary:We show how a firm’s innovativeness is influenced strongly by its relationships to external stakeholders. Specifically, we examine the potentially dual-edged role of political stakeholders (local and central governments) and economic stakeholders (suppliers, buyers, and competitors ). Using extensive data on Chinese firms, we find: (a) tha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government connections, the greater a firm’ (b) that firms located in proximity with more innovative economic stakeholders also tend to have higher innovation performance. We also look beyond these independent positive effects to examine the joint effect of these two forms of stakeholder influence, and here we see that more influence is not always better. Specifically, we find that the innovation benefit that typically accrues to firms in proximity to more innovative economic stakeholders is weakened when those firms also have higher-level government connections.
创新是许多企业组织的生命力所在,对企业创新的研究便显得日益重要。当今,创新方面的研究理论与框架逐渐成熟,有助于更好了解影响企业创新的各种因素。其中,早期的研究主要强调了企业组织内部因素的影响(Crossan & Apaydin, 2010),当前的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为探讨企业外部因素会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Tandon et al., 2008)。而已有的研究主要关注了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有些研究还考虑了非经济因素与企业创新之间的潜在关系(Zhou et al., 2017)。然而,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政治与经济因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双重影响。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有助于企业获取资源和支持(Spencer, 2008),而企业通常会也受到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有不同的需求、目标和期望,以及拥有不同的资源等(Oliver, 1991)。更全面详细地分析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的独立影响以及联合影响便尤为重要。
基于此,Jing Li, Jun Xia 和Edward J. Zajac于2017年发表在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的文章On the Duality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keholder Influence on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基于中国企业数据研究了企业经济利益相关者(即市场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客户和竞争者)和政治利益相关者(政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独立影响及其双重联合影响。
隶属不同层级政府可能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不同影响。首先,隶属高层级政府的企业可能会因实现政府的创新目标而面临更大的创新压力。高层级政府(如中央政府)会将企业创新视为实现驱动国家创新目标的重要手段(Guan & Yam, 2015),其会建立更有效的科学技术方案向实施政府创新重点项目的企业提供财政与人力资源支持。相反,低层级地方政府(如市政府)更关注的是所辖区域的就业和税收收入。可见,与隶属于低层级地方政府或不隶属于政府的企业相比,隶属于高层级政府的企业更会被促使创新。其次,隶属于高层级政府的企业拥有更多的创新资源与能力进行创新,这种行政联系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非市场资源,不仅为企业提供财务资源与政策支持,还有助于企业获取政府支持的创新网络资源,包括高校和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等,进而影响新技术的发明,并有助于企业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创新人才(Z. Li & Li, 2013)。此外,隶属于高层级政府的企业能及时获取更多政府规定与创新政策方面的信息,甚至会游说政府依据其优势调整政策规定,如保护其创新产品。基于此,提出假设H1:
H1:企业所隶属政府的层级越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越高。
外部创新,即焦点企业(focal firm)同区域市场利益相关者新产品的发明水平会影响企业创新。一方面,外部创新是促使企业创新的重要压力来源,企业倾向于安抚那些能向他们施加压力与提出要求的利益相关者(Frooman, 1999)。因此,当竞争企业高度重视新产品创新时,焦点企业会为了紧跟竞争者的步伐而发明新产品。同样,创新交易伙伴施加的压力也会促使企业发明新产品,因为若不能提供新产品,交易伙伴可能会转向其他企业,导致企业的收入流不稳定。另一方面,来自于竞争对手、供应商和客户的外部创新能为企业创新提供知识来源,通过有效的溢出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如创新型竞争对手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竞争和示范效应有助于焦点企业创新;创新型供应商能提供创新投入,帮助客户发明需要其创新产品的新产品;创新型客户会向供应商提供其创新产品的设计、技术知识等以保证供应商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综上,提出假设H2:
H2:企业市场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创新水平越高,企业的创新绩效越高。
获益于外部知识来源的企业更有可能依赖其财务资源等关键资源进行研发活动。然而,不是所有的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而简单获得,特别是在新兴市场。政府能够向企业提供政府资源(如财政支持、研发技术等)以促进企业外部创新中知识的吸收与利用,从而帮助企业克服这些资源障碍(Zhou et al., 2017),促进企业创新。因此,高水平的外部创新与政府隶属可以通过资源组合的协同作用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基于此,提出假设H3:
H3:企业政府隶属与外部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会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即企业所隶属政府层级越高,外部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越大。
然而,对于隶属高层级政府的企业而言,他们更多以政治为导向,对市场利益相关者施加的压力反应较小。同时,政治导向可能会严重制约隶属高层级政府的企业从市场利益相关者处吸收知识,从而较少获益于市场利益相关者带来的资源(如知识溢出)。相反,隶属于低层级地方政府或不隶属于政府的企业更具市场导向,促使企业积极收集市场信息与知识,并获益于知识溢出。也就是说,当经济与政治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都较大时,这种组合效应可能是对立的,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基于此,提出假设H4:
H4:企业政府隶属和外部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会负向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即企业所隶属政府的层级越高,外部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越小。
被解释变量为创新绩效,企业每年新产品数量的对数。
解释变量:政府隶属,1-5的分类变量,其中,5为央企,4为省级企业,3为市级企业,2为县级企业,1为不隶属于政府的企业。
外部创新,同区域利益相关者的外部创新性,用焦点公司所在区域的上游创新、下游创新和横向创新的总和衡量。其中,上游创新用所有上游产业新产品产出与焦点产业投入的加权比之和衡量;下游创新用所有下游产业新产品产出与焦点产业产出的加权比之和衡量;横向创新用同行业同区域的其他企业的新产品产出衡量。
实证分析与研究结论
可以看到企业政府隶属层级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1;外部创新与企业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2。
表1 回归结果
图1 企业政府隶属与外部创新之间的交互作用
图1的结果表明,当企业所隶属的政府层级较高时,外部创新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小,验证了假设H4。
文章研究发现政府隶属关系与外部创新分别有助于企业产品创新,而这两类利益相关者(政府与市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创新的联合效应是对立的,会负向影响企业创新。文章进一步丰富拓展了创新领域的研究,首先,文章引入政府隶属关系并分析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打破了传统的所有权争论范畴;其次,文章提出的多方利益相关者研究框架为政治与经济利益相关者如何联合影响企业结果问题提供了一定见解,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最后,文章引入了外部创新概念,也有助于丰富新兴国家企业创新绩效方面的研究。未来可以研究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结果的潜在协同或对立关系,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企业创新类型研究。
尹长萍,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战略管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已注册,请登录
密码忘记了? 
还没有注册?
【注册说明】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手机号!
一键注册,主要是为确保您能及时享受本站服务以及便于查询已购买记录!请填写真实手机号!(注册后可随时修改密码!)
注册成功!
登录密码已默认为您的手机号,如需修改请点击“”。
已为您自动登录,秒钟后将自动关闭此窗口
请输入手机号:
不管您以前是否购买过,输入您的手机号即可验证:
·如果以前购买过,验证通过即可查看购买记录,以及继续购买;
·如果从未购买,填写手机号后,即可随时通过该手机号购买。
请输入密码:
如果您忘记了密码,请点击
为方便您随时查询购买记录,请输入您的手机号:
手机号仅作为购买的凭证,本站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第一步:验证手机号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找回密码需要验证您的账号信息
请输入您注册时使用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第一步:验证手机号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验证通过!请重新设置您的登陆密码(为方便您记忆,建议您以手机号作为新密码!):
请输入新密码:
请再次输入新密码:
第一步:验证手机号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恭喜您!密码成功找回,请牢记您的新密码!
已为您自动登录,秒钟后将自动关闭此窗口!
第一步:验证手机号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找回密码需要验证您的手机号:
请输入您购买时填写的手机号:
请输入验证码:
第一步:验证手机号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验证通过!请重新设置您的登陆密码(为方便您记忆,建议您以手机号作为新密码!):
请输入新密码:
请再次输入新密码:
第一步:验证手机号
第二步:验证通过并重置密码
恭喜您!密码成功找回,请牢记您的新密码!
已为您自动登录,秒钟后将自动关闭此窗口!
当前位置: >
[3D电子书]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免费下载]
在电脑上阅读
您可以在网页上在线阅读本书,也可以将本书免费下载到电脑。
出版时间:
文件大小:61.57 M
下载次数:3387
视频讲解教师简介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845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5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3年南京大学921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802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16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4年电子科技大学809管理学原理考研真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 说明: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是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80余所院校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目,本书包括该教材第6版的所有课后习题和案例,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
  第五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一篇案例 成都云计算中心生猪溯源监管系统
 第二篇 决 策
  第七章 决 策
  第八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九章 计划的实施
  第二篇案例 湖南吉利汽车公司ERP项目的实施
 第三篇 组 织
  第十章 组织设计
  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
  第十二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三篇案例 海尔&人单合一&双赢模式
 第四篇 领 导
  第十四章 领导与领导者
  第十五章 激 励
  第十六章 沟 通
  第四篇案例 中国航空工业成飞公司的&每周一星&的管理艺术
 第五篇 控 制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
  第五篇案例 《非诚勿扰》成功的背后
 第六篇 创 新
  第十九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六篇案例一 从&小创新大节能&走出来的中圣集团
  第六篇案例二 做&无锁而闭,无钥匙而开&中国人自己门的康尼公司
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
&&& 说明:按照选择题、概念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进行分类,精选50余所重点院校管理学历年考研真题,并补充典型试题,所有试题均有答案。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信息化管理
  第五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篇 决 策
  第七章 决 策
  第八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九章 计划的实施
 第三篇 组 织
  第十章 组织设计
  第十一章 人员配备
  第十二章 组织力量的整合
  第十三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四篇 领 导
  第十四章 领导与领导者
  第十五章 激 励
  第十六章 沟 通
 第五篇 控 制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
 第六篇 创 新
  第十九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二十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二十一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管理学权威教材之一,也被众多高校(包括科研机构)指定为考研考博专业课参考书目。
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配套辅导资料: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不同一般意义的传统图书,本书是一种包含高清视频讲解的720度旋转的3D电子书,是用“高清视频”和“传统电子书”两种方式结合详解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配套题库的3D电子书【电子书+高清视频课程】。具体来说,本书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本题库精选了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众多名校近年的管理学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解析。部分考研真题提供高清视频讲解,圣才名师从考查知识点、试题难度、相关考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通过该部分,考生可以熟知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度。
&&第二部分为课后习题及详解。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是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80余所院校的考研指定参考书目,本书包括该教材第6版的所有课后习题和案例,并给出了详尽的答案。
&&第三部分为章节题库及详解。严格按照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6版)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并进行解析,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同时精选了大量现实案例并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为模拟试题及详解。根据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仿真名校历年考研真题的难度和风格,精心编写了2套模拟试题,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圣才学习网│管理类()提供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等管理类经典教材辅导方案【网授精讲班、3D电子书、3D题库等】。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周三多主编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的考生,也可供各大院校学习管理学的师生参考。
试读(部分内容)
&在手机上阅读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配套3D电子书(题库)
正在载入...
相关3D电子书(题库)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
e书下载排行
正在载入...
最近浏览的e书
正在载入...
客服电话:(8:30-23:00) | 客服QQ:(8:30-23:00) | 官方网址:www.jlcc0431.com(长春论坛) | 客服邮箱: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28号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上)
日 14:55 来源:《经济论坛》2012年第2期
作者:刘静 董继刚
内容摘要:
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从简单、静态变得更为复杂、动态,随之出现了大量有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思想,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一化过渡为多元化。本文从国内与国外两个方面回顾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企业绩效,非财务指标,附加值,价值链  一、国外研究综述  20世纪60年代,许多控股公司的重点评价指标是税负最小化。子公司作为母公司达到其发展目标的一种工具,母公司不太关注子公司的绩效评价问题。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开始认识到有必要针对子公司特有的经营环境建立个性化的绩效评价系统,以更好地实现母公司的经营战略。在20世纪60年代末才真正产生了对企业经营绩效进行系统评价的思想。  70年代,绩效评价指标受到当时管理学界流行的权变理论影响,差异较大,评价方法缺乏一致性,人们普遍关注各种纯财务指标。例如,Me1nnes(1971)分析了多家美国跨国公司的绩效评价系统,在《跨国公司财务控制系统一实证研究》一书中指出投资报酬率是最常用的绩效评价指标;Persen和LeS对400家跨国公司进行文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各个公司在绩效评价方法上缺乏一致性,评价系统因各个公司经营环境的不同而各不相同。  80年代,形成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较为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考虑到汇率、通货膨胀、转移定价等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将非财务指标作为绩效评价系统的补充。例如,世界经济论坛与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开展的国家竞争力的定量评价研究,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给予了很大关注;国际学术界分别从企业生产要素以及企业家作用的竞争力,企业员工激励、时间、速度上的竞争力以及企业经营、战略、微观经济环境的角度对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细化。  90年代,非财务指标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目标体系。例如Peter Drucker在1995年前后写了大量文章,说明企业组织搜集其主要竞争对手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他还强调“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改革”。因此,他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帮助企业记录和评价其改革方面。总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理论界先后产生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融合非财务与财务指标的评价体系。  第一,以改革为核心。彼德·德鲁克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一个核心能力即改革。因此,罗伯特·霍尔认为评价企业的业绩需要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他把质量分为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质量改进程序三种,下面又细化为若干指标。作业时间是把原材料变为完工产品的时间段,具体包括工具检修时间、设备维修时间、改变产品和工序设计的时间等。资源利用尺度用以计量特定资源的消耗和与此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原材料消耗、时间利用和机器利用情况。同时,企业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资源贮备和能恰当评价并奖励雇员的管理系统。霍尔指出,企业组织可以通过对上述四个尺度的改进,减少竞争风险。四尺度论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过程进行了深刻地剖析,但其缺陷在于指标范围过于狭窄,没有涉及对现代企业至关重要的顾客、市场、战略经营环境等因素,并且四个尺度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没能说明为何要选取这四个尺度、这四个尺度是如何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绩效的。  第二,业绩金字塔模型的构建。马克奈尔、克罗斯和林奇提出了一个把公司总体战略和财务、非财务信息结合起来的绩效评价系统。为了强调总体战略与绩效指标的联系,他们列出了一个业绩金字塔,在业绩金字塔中公司总体战略位于最高层,由此产生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并向企业组织逐级传递,直到最基层的作业中心;而最基层的经营信息向上层逐级汇总,最终使高层经理获得经营信息为企业制定未来的战略目标。在这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中,越到高层财务指标使用越多,越到基层非财务指标使用越多。高层的财务目标逐级分解为能直接指导基层工作的非财务指标。可见在业绩金字塔中非财务指标不是作为财务指标的补充,而是作为财务指标的解释提出来的,但该方法没有形成可操作的评价体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较少。  第三,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提出。Robert Hall 认为评价企业业绩需以四个尺度为标准,即质量、作业时间、资源利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企业总裁David P.Norton,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四方面内容。进入21世纪以来,绩效评价理论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建了以绩效棱柱为代表的评价系统。绩效棱柱评价体系是英国克尔菲尔德学院的安迪·尼利、克里斯·亚当斯、迈克·肯尼尔利等(2001)在《战略绩效管理—超越平衡计分卡》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的,它是在日趋发展的战略业绩评价时期,以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为取向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如下相互关联的五个方面: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战略、流程、能力。  二、国内文献回顾  从制度层面,中国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经历了从单一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指标评价体系。1999年6月国家财政部、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这两个法规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对国有企业的业绩评价进行了规范,其重点是评价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等四项内容,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构建了以财务指标为主的评价体系。从1999年起《中国证券报》和亚商企业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并排序,引起广泛的关注,至今已进行了五次。评价过程中他们按照自己的理念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发展潜力的评估体系,大量使用了非财务指标。例如第五次评价活动包括了核心业务指标、经营能力指标和治理结构指标。其中,核心业务指标包括主营业务、业务创新和行业环境三部分,分别用市场占有率、产品领先水平、新产品的研发机制、新产品的市场前景、行业的增长前景、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等具体指标来反映;经营能力包括核心管理层评价、战略管理能力和职能管理能力,具体指标有企业领袖评价、核心管理层的团队能力、战略规划的合理性、战略实施手段与效果、资本运营的历史及效果、营销策略及其效果、组织创新能力等;治理结构包括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运作效率、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财务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质量四个部分。这套指标体系最大的贡献在于把治理结构纳入了评价范围,从制度的角度评价企业,使评价结果更加完善,但其缺陷在于指标之间缺乏内在逻辑,没能说明为什么选择的是这些指标而不是其他的指标。  从理论层面,国内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主流理论。  第一,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日趋完善。杜胜利博士(1999)认为非财务指标除了克服财务指标的缺陷之外还有以下重要优点:①过程适时评价;②企业整体角度评价;③注重未来预期评价;④直接而非间接评价;⑤便于预测未来现金流;⑥易于分清责任;⑦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但这种非财务指标在业绩评价方面也存在不足。一是非财务指标的改进难以用货币来衡量。非财务指标的改进和利润的关系较模糊,很难辨认出非财务指标上的改进到底引起了利润多大的变化。二是非财务计量指标之间的关联勾稽关系较弱,有些指标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并且过分注重非财务指标可能会使企业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因而他认为理想的选择应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他关于绩效评价的专著中着重讨论了六种评价指标,包括财务评价指标、客户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研究与开发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和员工评价指标。  张蕊(2001)认为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短期业绩评价,轻长期业绩评价;重过去财务成果,轻未来价值创造;重有形资产业绩,轻无形资产价值;重结果轻过程,重局部业绩轻整体效益,因而不利于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经营的目标应定位在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上,实现长期目标利润的最大化,以求得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为此企业经营绩效的指标体系应以创新为内核,以财务绩效为落脚点,创新、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和员工等五个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均应在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责任编辑:晓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www.css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绩效评价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