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旧村改造2018到底富裕了“谁”?

旧村改造,乐清5口之家分到2套房子,高兴坏了!
俯瞰寺西村玉兰花园。
秋分刚至,东干河淡溪段百只白鹭低眉嬉水。闻水声潺潺,嗅百花齐香,视高楼而立,这里便是寺西村。
寺西村位于淡溪镇交通枢纽虹三线上,因原村址位于古刹寿昌寺之西,故名寺西。这里是村,又不像村。这里很普通,500多户常住人口,村民以黄姓为主,他们在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上生活;这里很不普通,现代化的高楼耸立,令人叹为观止,国际标准的游泳池、百余种绿化植物,让居住环境高端又不失雅致,令人神往。
近年来,该村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全市率先开展整村旧村改造项目,以建设城市化小区为目标,带动全村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拆老房——旧村改造换新颜
以前的寺西村,曾是垃圾随手扔、脏水泼出门、家家围猪栏、户户矛盾生的落后村。村民间流传着“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道路靠鞋压,屋外脏乱差”的打油诗。
清洁如镜的河面。
寺西村党支部书记黄邦枢清楚记得2009年那个格外炎热的夏天。那年7月,在村办公楼会议室里,村民代表大会全票通过整村旧村改造方案。从那时起,大家就全身心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全村人在村两委领头、全体党员带头、能人志士牵头下砥砺前行,历时7年,成功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共同目标。
乐清市委市政府对旧村改造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级领导多次到该村专题指导、现场办公、解疑答惑,协调有关部门简化手续,加速该村的改造进度。
7年间,杂乱无章的小平房变成了虹三线标志性建筑,脏乱的环境变成了“垃圾入箱、污水入池、庭院整洁、道路干净”新面貌。
“村干部好,村干部好!”一踏入寺西,随便拉个人问问,都能道出寺西村的发展沿革。46岁的黄先生脸上笑开了花,旧村改造使他们一家五口分到了两套房子,“接下来,我们一家还能分到人均40平方米的商品房呢。”
成功蝶变,离不开寺西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7年间,村两委带领党员、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多次,召开大大小小会议1000余次,光茶叶就喝了250余公斤。为第一时间处理政策,村干部经常需要一天内在乐清和村里来回十多趟。在拆迁和赔偿过程中,寺西村也遇到了“是否公平”的质疑,村两委干部主动放弃个人利益,化解邻里矛盾,促进拆迁进度。
村民被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公共游泳池里游一游,饮茶室里聊一聊,体育场里动一动,溪塘河边逛一逛……村民的休闲习惯从搓麻打牌变成了漫步闲谈,生活环境愈发美丽、生活方式愈发健康。
固基础——党员联起群众梦
寺西村只有21名党员,但每名党员都争当先锋。作为乐清市乃至温州地区典型的旧村改造成功案例,该村整村旧村改造拆迁工作由村两委全权负责、党员分片联系,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率先签订协议、拆除自家房屋。在党员联系群众分片走访的基础下,该村将党员分成5个服务型工作小组,及时解答群众疑问。值得一提的是,因前期工作仔细扎实,拆迁工作十分顺利,一期工程100%完成,其间没有发生一起强拆强迁事件,实现“阳光拆迁”。
东干河上白鹭嬉戏。
如果说旧村改造时,党员分片联系群众是“红色细胞”工程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寺西村两委更是将党员联系群众做到了“别致”。
住上了宽敞的商品房,有了“绿城”服务品牌的入驻,村民陈女士的心里美滋滋的。但是,之前从没接触过的“物业费”让她犯了愁。“服务好是好,但也贵。”
让她没想到的是,村民入住后不久,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村集体共同承担第一年物业费的决定。“旧村改造使咱村打了个翻身仗,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等二期工程建好了,村集体收入还会持续性增长。”驻村干部周庆海说,该村党支部带领下的旧村改造工作,实现了精准扶贫。
现在的寺西村,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共生,农民生产方式开始转型,村民收入从单一变成了多元化经营,从手工单一小作坊开始向外经营经商,从单一农耕种植增加了店面出租和房屋出租。整村旧村改造实现了土地集约,也使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这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如今成了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元的富裕村庄。
村里不仅承担了物业费,党员干部更是搭起了物业与村民之间的连心桥。绿城物业的流动党员每个月都会参加15日的学习会。在“5·15”党员学习会上,寺西村村干部一一反馈当月党员联系群众的情况。当提到群众对物业意见和建议时,绿城物业的党员小周便会仔细记录,再将每月情况反馈给上级。
此外,寺西村通过开展“两学一做”系列学习教育,抓干部、抓党员,充分发挥好基层党员“关键少数”的作用。在年初乐清市委市政府提出“去陋习 树新风”倡议后,该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响应党委政府号召,要求全体党员和村干部争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全部率先签订移风易俗倡导书。
倡导书签了还不够,该村两委根据旧村改造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红白喜事集中办理点,实现村级红白喜事办事标准“一把尺”,并对红白喜事集中办理点进行专人管理、桌数限制等,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获得村民支持。
美环境——现代农村展新姿
寺西村村委会副主任黄顺桂喜欢从家里眺望沿村款款而流的东干河。河面上多了几只白鹭、水位又高了一点、河岸两边的绿化更茂盛了……美丽的东干河风景,他总觉得看不够。
小区一景。
然而,前些年,这条河还是一条脏乱差的“龙须沟”。近年,针对东干河淡溪段存在的问题,该村抓住“五水共治”大好机会,与沿溪9个村成立“治水联盟”,实行河岸共治。
寺西村两委在实地考察后,充分利用沿溪优势,对该村500余米的沿溪景观带进行精心设计,依托溪塘原貌,在不破坏自然风光的前提下,对河床的岩石和景观带进行整理。在整个过程中,村党员干部献计献策、义务投身家乡建设。
现在,500米长的沿溪景观带已种植40多个品种的苗木花卉,曾经人人避而远之的“龙须沟”,现在成了清流潺潺、绿树成荫、白鹭齐飞的溪塘仙境。河道现有上百只白鹭栖息,每到傍晚时刻,总会吸引人们到此漫步赏景。
值得一提的是,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寺西村积极行动,找出村级环境短板,依托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营造浓厚氛围,择定每个月5日为该村党员活动日,对村内主要干道、绿化进行卫生打扫,助力淡溪镇成功通过省级卫生镇评选。
山水生态得以循环,美丽乡村得以舒展,“别致”团结的寺西村是淡溪镇增强基层的活力见证,是基层党支部围绕中心加油干的典型例子,是“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生动诠释。今日寺西,一幅“远可望、近可学、居可养”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以最好的姿态迎八方来客。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原标题《旧村改造,乐清5口之家分到2套房子,高兴坏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余姚日报新媒体矩阵
余姚新闻网手机版
余姚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余姚日报微信公众号
姚界客户端
余姚理财汇微信公众号
小记者大本营微信公众号
余姚日报电子版
您当前的位置 :
裘东耀在横坎头村调研时强调: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
裘东耀在横坎头村调研时强调
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
奚明出席座谈会 潘银浩陪同调研
  余姚新闻网讯(记者 曹婷婷)今天下午,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在梁弄镇横坎头村调研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谋事干事和创业创新的动力,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为全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宁波市政府秘书长张良才参加调研,我市市委书记奚明出席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潘银浩陪同调研。
  春分时节的横坎头村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裘东耀来到梁弄百果园、壹周稻田里客栈,问生产、聊发展,鼓励村民们勇做创业致富的“追梦人”。他强调,要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和典型示范,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乡村面貌美丽蝶变和广大农民加快致富、共同富裕。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裘东耀听取了横坎头村相关工作汇报。他指出,横坎头村的今天来之不易,走好下一程更需倍道兼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以奋斗的姿态迈向新征程,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裘东耀强调,横坎头村要争当全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要拓宽农民致富路,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培育“民宿+”“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乡村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谱好乡村文明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打造美丽新家园,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留住乡村特质,避免大拆大建,加快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落实“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好村党委,当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带领村民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不辜负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奚明在座谈会上表示,习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后,全市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对横坎头村的亲切关怀,我市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正在开展“学回信、强引领、创样板”活动,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下一步,将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横坎头村发展规划,按照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在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农业、兴旺特色旅游等方面抓好具体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老区乡村振兴新篇章,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来源: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 编辑:唐贤蒙)
您对这篇新闻的看法是
余姚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和公众微信号“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包括余姚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余姚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② 本网和公众微信号“余姚新闻网”、“余姚日报”未注明“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包括余姚日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余姚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4小时点击排行
Copyright(C)
yy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告服务及合作:6 & 地址:浙江省余姚市笋行弄188号余姚日报社 3号楼(余姚新闻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5
举报邮箱:河南干河陈村城中村改造回眸:让失地农民共同富裕
原标题:河南干河陈村城中村改造回眸:让失地农民共同富裕
不是简单的卖地换钱,而是让失地农民共同富裕——河南干河陈村城中村改造回眸
新华网郑州11月19日电(记者宋晓东)“卖地换钱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农民虽然短时间内收入大增,但却失去了生活的依托,一旦找不到新的生产形式,未来生活成忧。”河南省漯河市干河陈村村支书林东风说。
位于漯河市区南郊的干河陈村,与众多声名远扬的“强村”、“名村”相比并不出众。10年前,和大部分城中村一样,干河陈村虽毗邻市区,但却与一路之隔的市区是两个世界。“那边市里柏油马路大高楼,这头村里灰头土脸一腿泥。”村民陈楠说。“城中村改造不是简单地卖地换钱,洗脚上楼,而是要全村共同富裕。”林东风说。
2000年,在村干部牵头下,干河陈村成立了村集体企业,将已有零散企业纳入到村集体统一管理,同时流转全村930亩地统一经营。“2000年开始旧村改造,盖楼修路,依托村办企业开发房地产,滚动发展。”干河陈村村办企业开源集团副总经理刘新胜说。10年间,不仅干河陈村全部村民就地上楼,家门口就业转化成了市民,依托干河陈村建设的开源社区还发展成了漯河市的商业中心。
旧村改造前,58岁的闫小颂一家3口只有1.24亩地,为了增加收入,闫小颂常年在市里做钟点工。2004年,借着旧村改造闫小颂搬上了楼房。“村企业入股时我入了20多万,现在村里每月给我发退休金1200,每年还有几万块分红。”闫小颂说。
通过两次股份改制,目前干河陈村50岁以下村民每人配股2.8万元,年年参与分红;50岁以上村民企业每年发放1200-1600元退休金;村民医疗费用超出新农合报销之外由村里全额报销。目前,干河陈村三分之二的村民在村办企业中工作,其余村民经商,人均年收入3万元,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
今年11月,第14届全国村长论坛落户干河陈村。“城镇化进程应当是生产方式带动生活方式的变革,卖地还钱不是致富手段,进城住楼不是城镇化目的,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才是根本。绝不能让农民搬进高楼,却丢掉饭碗。”林东风说。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旧村改造+$head_words:新农村建设+$head_words: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head_words:重大战略部署+$head_words:统筹城乡发展+$head_words:实现共同富裕+$head_words:新村建设+$head_words:社会主义+$head_words:大农村+$head_words:面部+$head_words:进程+$head_words:标志","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加大旧村改造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又一个高潮的到来.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从广大农村大量存在旧村的实际出发,在抓好新村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旧村改造,从根本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又一个高潮的到来.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从广大农村大量存在旧村的实际出发,在抓好新村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旧村改造,从根本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当前位置:
裘东耀在横坎头村调研时强调
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奚明出席座谈会 潘银浩陪同调研
发布日期: 信息来源:余姚日报浏览次数:字体:[
昨天下午,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裘东耀在梁弄镇横坎头村调研时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转化为谋事干事和创业创新的动力,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为全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样板。宁波市政府秘书长张良才参加调研,我市市委书记奚明出席座谈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潘银浩陪同调研。春分时节的横坎头村鸟语花香、生机勃勃。裘东耀来到梁弄百果园、壹周稻田里客栈,问生产、聊发展,鼓励村民们勇做创业致富的“追梦人”。他强调,要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支持和典型示范,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乡村面貌美丽蝶变和广大农民加快致富、共同富裕。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裘东耀听取了横坎头村相关工作汇报。他指出,横坎头村的今天来之不易,走好下一程更需倍道兼行。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整行装再出发,以奋斗的姿态迈向新征程,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之路,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裘东耀强调,横坎头村要争当全国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样板村。要拓宽农民致富路,因地制宜,利用红色资源引领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培育“民宿+”“农业+”等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乡村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谱好乡村文明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要打造美丽新家园,切实抓好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留住乡村特质,避免大拆大建,加快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落实“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好村党委,当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带领村民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不辜负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奚明在座谈会上表示,习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后,全市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对横坎头村的亲切关怀,我市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动力,正在开展“学回信、强引领、创样板”活动,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下一步,将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横坎头村发展规划,按照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要求,在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农业、兴旺特色旅游等方面抓好具体落实,奋力谱写新时代老区乡村振兴新篇章,决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即墨2019旧村改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