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常州新河县水利机械厂厂80-90年代的。

&很多无锡网友对家乡无锡的富裕赞誉有加,爱乡之情可以理解,但相当一部分人喜欢顺带贬损我的家乡常州,就差没把常州说成苏北了。其实常州也不过在清末到民国,以及90年代后落后于无锡,而在其他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常是领跑者。比如在明朝成化年间武进县和无锡县人口总数相同,但赋税,粮食甚至马草等各个经济数据都超过无锡一截。常州落后于无锡起始于清末的长毛造反造成的城市破坏和人口减少,还有漕运没落以及后来的上海崛起,当然无锡荣家也功不可没。
& 建国后常州受制于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所以经济总量一直不如无锡。但最能反映城市富裕发达程度的各项人均经济数据在85年之前几乎全部胜过无锡(武进县无锡县不在列,因为他们分属于镇江地区和苏州地区,这里单指省辖市常州无锡)。
& 常州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是工业明星城市,曾经有“学上海,赶常州”以及“小桌子上唱大戏,中小城市学常州
”的口号。而此刻的无锡虽然经济总量大,但其他方面并不突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苏州。
& 八十年代常州的市委书记陈玉英在书记任上曾是13届,14届中共中央委员,而当时的无锡市委书记邓鸿勋不过是中央候补委员,甚至当时的江苏省长陈焕友也不过是中央候补委员。一个普通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党内级别是正省部级,超过省长的情况全国绝无仅有,至今无其他任何地区可以超越,这不是很能说明当年常州的地位问题吗?
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在2,3楼发了些无锡市志和常州市志上的资料照片,并标注出处,不同意见者尽管来拍砖。
这是网友给找的资料:
1986年的江苏省经济数据年鉴的截图。当时好像没用GDP,是用“国民收入”。&年鉴是从网上找的。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4-02-07 13:13
&&[第2版 02-07 13:13]
一个地方的市志和县志是地方史料资料的汇总,数据权威无可置疑,比网上那些搜索来的权威多了。我收藏了几乎所有的苏南市县志。数据查找就在这里
发表于:14-02-07 13:14
&&[第2版 02-07 13:14]
这是常州的人均国民收入数据,具体在【常州市志】第一册,629页。
这是无锡的人均国民收入数据,具体在【无锡市志】第二册827页
对比下人均国民收入:1949年,常州175元,无锡149元&
&& & 1978年,常州1993元,无锡1675元
&& && && && && && &&
&& && &&&1965年,常州591元,无锡542元& &&
&&&1985年,常州3373元,无锡3258元
发表于:14-02-07 17:13
&&[第3版 02-07 17:13]
985年前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各个方面只要是人均数据,无锡几乎全面落后于常州。这里不再一一帖照片,谁有兴趣我再发。
无锡市区人口以八五年为例是842734人【无锡市志】第一册340页,常州市区是522682人【常州市志】第一册415页
常州只所以不能成为无锡那样较大的地级市,完全是因为人口比较少城市规模小,如果单论经济早就够格了
发表于:14-02-07 13:37
这个不用多说的,只要知道朱F基说的“为什么不敢到常州来,愧对常州”的话就知道了! 上缴中央超过广东全省, 市委书记陈玉英在书记任上是13届,14届中共中央委员也就理所当然了!
发表于:14-02-07 13:46
祖上曾经也阔过~~~~~~~~~
发表于:14-02-07 14:21
以下是引用 第6楼 @Zippo` 的话:
偶鼓..... 祖上曾经也阔过~~~~~~~~~...
无锡当年也不错,不过比常州差点
发表于:14-02-07 16:09
lz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职工人数,在80年代,在职工人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很重要标志,在当年的时代,同一个省内工资的地区差异并不是很大。职工人数决定城市人数,城市人数与农村人数的比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
常州没评上较大的市就是因为城市整体不行。
发表于:14-02-07 16:23
说你常州不好的未必如你所想的有很多无锡网友。请明鉴
发表于:14-02-07 16:50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我是wisdomwide`` 的话:
lz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职工人数,在80年代,在职工人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很重要标志,在当年的时代,同一个省内工资的地区差异并不是很大。职工人数决定城市人数,城市人数与农村人数的比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
常州没评上较大的市就是因为城市整体不行。...
你又来了。最能反映富裕的还是人均经济数据。这方面无锡在85年之前一直不如常州。你不服可以贴数据
发表于:14-02-07 16:53
以下是引用 第8楼 @我是wisdomwide`` 的话:
lz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职工人数,在80年代,在职工人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城市发达与否的很重要标志,在当年的时代,同一个省内工资的地区差异并不是很大。职工人数决定城市人数,城市人数与农村人数的比决定了这个城市的发达程度。
常州没评上较大的市就是因为城市整体不行。...
常州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几乎各项人均指标都可以横扫全国。陈玉英在市委书记任上能做到中共中央委员不是没来由的,省长都不过是候补委员
发表于:14-02-07 16:55
以下是引用 第9楼 @未来水世界 的话:
说你常州不好的未必如你所想的有很多无锡网友。请明鉴...
我知道,东林书院很多网友素质很好,这个没什么疑问
发表于:14-02-07 17:49
&&[第2版 02-07 17:49]
陈玉英在书记任上是13届,14届中共中央委员,这与湖北省书记奖励李娜是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从不把纳税人的钱当钱。陈当时的做法就是杀鸡取卵。
最荒唐的事我们已经知道真相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了真相他们还在继续隐
发表于:14-02-07 18:31
以下是引用 第13楼 @爱与梦同在 的话:
陈玉英在书记任上是13届,14届中共中央委员,这与湖北省书记奖励李娜是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地方官员从不把纳税人的钱当钱。陈当时的做法就是杀鸡取卵。...
所以常州不没落天理难容,陈老太婆罪当诛杀
发表于:14-02-07 19:12
劳动路,怀路等,还是李全林当书记,范燕青当市长的时候修起来的。每次到过年的时候看新闻,总能看到几张恶心的脸。李,范,王,赞一个,为常州市民干了不少事。
发表于:14-02-07 19:14
回复 第1楼 的 @江南一燕:
请你百度一下,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在1982年市管县前,常州,无锡是单一市区,而宁波,苏州的城市包括市区和地区,就是苏州包括苏州市区和苏州地区无锡县,昆山等,所以苏州,宁波等城市占了便宜呵.常州在年排名榜上好象看也未看到怎么回事,还有讲什么陈玉英是中委员,那有什么好讲,上世纪七十年代无锡领导有二个中央委员,过后无锡,苏州出去的中央委员也不少包括常州也上去二个吗,百度上好看看,
发表于:14-02-07 19:25
1949年,常州人均国民收入175元???神马货币单位?金圆券OR人民币???那我告诉你吧,1949年即使是人民币,175块也就够买盒火柴的。就这样啦,典型的自吹自擂型萝卜干
发表于:14-02-07 19:26
另,请把1949年,常州及无锡的市民人口数也一并附上
发表于:14-02-07 19:30
以下是引用 第16楼 @郁建敏 的话:
回复 第1楼 的 @江南一燕: 请你百度一下,年全国城市GDP排名,在1982年市管县前,常州,无锡是单一市区,而宁波,苏州的城市包括市区和地区,就是苏州包括苏州市区和苏州地区无锡县,昆山等,所以苏州,宁波等城市占了便宜呵.常州在年排名榜上好象看也未看到怎么回事,还有讲什么陈玉英是中委员,那有什么好讲,上世纪七十年代无锡领导有二个中央委员,过后无锡,苏州出去的中...
呵呵首先纠正你市管县是83年而不是82年,其次无锡出去的市领导是有中央委员,但当时他已经不在市委书记任上。如果照你老兄这个逻辑标准,那常州八十年代还有另外三个中央委员,如江苏省委书记沈达人,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纺工部长吴文英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做过常州市委书记然后进入省部级。但我只说陈玉英,因为他是中国地级市中绝无仅有的市委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委员的,其他地级市至今没有第二人
发表于:14-02-07 19:35
以下是引用 第17楼 @壮志豪情 的话:
<font color="#49年,常州人均国民收入175元???神马货币单位?金圆券OR人民币???那我告诉你吧,1949年即使是人民币,175块也就够买盒火柴的。就这样啦,典型的自吹自擂型萝卜干...
你知道法币吗,一万等于后来一块,175是后期换算的数字,连这都不懂,你怎么跟我争论呢?哈哈。另外大家标准相同,好像无锡还没常州多吧,还少了几十块钱,不服去找你们无锡市志去
发表于:14-02-07 19:41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江南一燕 的话:
你知道法币吗,一万等于后来一块,175是后期换算的数字...
你再去查一下。还法币,还一万兑一。
发表于:14-02-07 19:42
以下是引用 第18楼 @壮志豪情 的话:
另,请把1949年,常州及无锡的市民人口数也一并附上...
1949年无锡市区总人口是486677人,见【无锡市志】第一册339页。常州总人口是246755人见【常州市志】第一册415页
发表于:14-02-07 19:46
49年流通的是金圆券,尼姑懂了吗?而且面值大的吓人,到后期人们宁可直接用金圆券烧饭,都不愿用它去买煤球。那时代,物价变动疯狂,往往一堆钱上午还能买一袋大米,到了下午就只能买半袋了。那时代唯一可以衡量的货币为银元。一般现在统计的,某地民国时工业产值神马的都已银元为计价单位。
发表于:14-02-07 19:46
以下是引用 第21楼 @壮志豪情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20楼 @江南一燕 的话: 你知道法币吗,一万等于后来一块,175是后期换算的数字... 你再去查一下。还法币,还一万兑一。...
哈哈不用查,无锡149,常州175,标准一样,再怎么算无锡都无法超越常州。我都列明了无锡市志和常州市志的出处和照片,你没有其他无锡人肯定有,一翻便知
发表于:14-02-07 19:48
以下是引用 第23楼 @壮志豪情 的话:
<font color="#年流通的是金圆券,尼姑懂了吗?而且面值大的吓人,到后期人们宁可直接用金圆券烧饭,都不愿用它去买煤球。那时代,物价变动疯狂,往往一堆钱上午还能买一袋大米,到了下午就只能买半袋了。那时代唯一可以衡量的货币为银元。一般现在统计的,某地民国时工业产值神马的都已银元为计价单位。...
少来绕,这是你无锡市志上面拍下来的照片,书上有你们市委书记的签名,不是我写的,不对去找他,想反案拿证据
发表于:14-02-07 20:06
==,四千多万银元的纯收入啊,这是人口总收入,按收入占总产值的40%惯例,咱来倒推一下常州市区24万人居然产值至少有一个亿银元以上,这可能吗???不是我不服,确实这次尼姑吹嘘的东东跟当时的实际状况严重不符。如果尼姑49年光市区一块就有一个亿银元的产值,加上武进(那时武进跟常州还未分家)至少也得1.5个亿的银元,为何当年上至国家下至所有人,都当尼姑不存在???
发表于:14-02-07 20:08
以下是引用 第25楼 @江南一燕 的话:
少来绕,这是你无锡市志上面拍下来的照片,书上有你们市委书记的签名,不是我写的,不对去找他,想反案拿证据...
无锡的数据不假,不等于说尼姑的数据就对,基本的逻辑搞搞清再来。
发表于:14-02-07 20:12
以下是引用 第27楼 @壮志豪情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25楼 @江南一燕 的话: 少来绕,这是你无锡市志上面拍下来的照片,书上有你们市委书记的签名,不是我写的,不对去找他,想反案拿证据...
无锡的数据不假,不等于说尼姑的数据就对,基本的逻辑搞搞清再来。...
说吧,哪里错了,拿证据。说理由
发表于:14-02-07 20:14
==,无锡的总收入7千来万,按40%收入占比倒推,49年无锡市区的产值1.8亿银元左右,再加上无锡县,总体在2.5亿银元上下,这与民国1936记录的,3亿银元大体相符。为何就尼姑特殊???
发表于:14-02-07 20:15
以下是引用 第26楼 @壮志豪情 的话:
<font color="#182125,四千多万银元的纯收入啊,这是人口总收入,按收入占总产值的40%惯例,咱来倒推一下常州市区24万人居然产值至少有一个亿银元以上,这可能吗???不是我不服,确实这次尼姑吹嘘的东东跟当时的实际状况严重不符。如果尼姑49年光市区一块就有一个亿银元的产值,加上武进(那时武进跟常州还未分家)至少也得1.5个亿的银元,为何当年上至国家下至所有人,都当尼姑不存在???...
也去算下你们无锡的数据,你的惯性思维好像常州必须不如无锡,否则就是错的假的。连市志县志这种流传后世的东西你都要否认,那什么是真的?
发表于:14-02-07 20:17
以下是引用 第29楼 @壮志豪情 的话:
<font color="#541519,无锡的总收入7千来万,按40%收入占比倒推,49年无锡市区的产值1.8亿银元左右,再加上无锡县,总体在2.5亿银元上下,这与民国1936记录的,3亿银元大体相符。为何就尼姑特殊???...
别来惯例,把证据贴上来,我只认数据
发表于:14-02-07 20:18
旧中国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经济。1949年无锡解放时,GDP仅为27375万元,人均GDP仅有113元。即使经过三年的调整和恢复,1952年无锡的GDP也只有43415万元,人均GDP为175元。
发表于:14-02-07 20:20
&&[第2版 02-07 20:20]
49年无锡总产值2.7亿银元,这个还是有的。我的判断没错。
发表于:14-02-07 20:23
以下是引用 第32楼 @壮志豪情 的话:
旧中国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经济。1949年无锡解放时,GDP仅为27375万元,人均GDP仅有113元。即使经过三年的调整和恢复,1952年无锡的GDP也只有43415万元,人均GDP为175元。...
哈哈壮志豪情,你别胡搅蛮缠,没有数据你只能被吃定。你那些数据换算我不懂也不想懂,我知道无锡市志和常州市志上面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无锡几乎各个方面人均都不如常州。那上面都有市委书记的签名甚至国家领导人
的签名。流传后世的最权威的东西历来是国史和方志,你的想当然丝毫无关事实判定
发表于:14-02-07 20:25
以下是引用 第32楼 @壮志豪情 的话:
旧中国留下的是千疮百孔、积贫积弱的经济。1949年无锡解放时,GDP仅为27375万元,人均GDP仅有113元。即使经过三年的调整和恢复,1952年无锡的GDP也只有43415万元,人均GDP为175元。...
这么说吧,无锡总量在民国后一直领先常州,但常州人均一直领先无锡,这个本来都是写入历史的东西,丝毫没有什么争议。我其实对经济根本不在行,但我是地方史的研究者,这些东西的价值我比你懂
发表于:14-02-07 20:30
国民收入是跟当地产值挂钩的,一个地方产值都没,又如何来的所谓的国民收入?据个人估计,49年常州的总产值到顶也就4000万银元,就这么点产值全分给老百姓也不够人均175哦。确实,1949常州产值网络上确实找不到,可能根本就从未公布过(数据太丢人),不过楼主既然有所谓常州市志,那相信是多少楼主最清楚。你觉得人均175可能吗
发表于:14-02-07 20:32
回复 第35楼 的 @江南一燕:
跟你说过了,常州1949人均收入要达到175块,那当年总产值必须要达到1.5亿银元以上,否则就是尼姑在吹牛。这样吧,既然你有数据,那就公布给大家看看啦
发表于:14-02-07 20:50
以下是引用 第37楼 @壮志豪情 的话:
回复 第35楼 的 @江南一燕: 跟你说过了,常州1949人均收入要达到175块,那当年总产值必须要达到1.5亿银元以上,否则就是尼姑在吹牛。这样吧,既然你有数据,那就公布给大家看看啦...
我的照片已经公布,而且我已经提供出处。你硬要不信我没办法、我不知道什么银元多少,我只知道是书上这么写的,无锡人均数据一直不如常州,应该是你提供证据才对啊,我已经提供了
发表于:14-02-07 20:52
&你古祖上也阔过,这个我古是知道的。
发表于:14-02-07 21:01
以下是引用 第37楼 @壮志豪情 的话:
回复 第35楼 的 @江南一燕: 跟你说过了,常州1949人均收入要达到175块,那当年总产值必须要达到1.5亿银元以上,否则就是尼姑在吹牛。这样吧,既然你有数据,那就公布给大家看看啦...
找了下当年的记录。1949年常州市区国民收入是4717【常州市志】第一册629页,无锡市区国民收入是7147【无锡市志】第二册829页,你换算下是否和前面数据吻合。
真受不了你,如此证据确凿的事情还要胡搅蛮缠唧唧歪歪,换别人早不吭声了,你根本无法反驳居然还不肯放弃,哎。。。。。
发表于:14-02-07 21:02
以下是引用 第39楼 @cheungchiu 的话:
你古祖上也阔过,这个我古是知道的。...
教授不要话中带刺,这是你们零八兄第一个挑事的,找他别找我,我被动还击哈哈
发表于:14-02-07 21:09
&&[第2版 02-07 21:09]
【 字体:大 中 小 】 【 打印本稿 】&&日 16:22:05 来源:常州日报&&
& & “苏锡常”的叫法在民间起于何时始于何人,已经无从考证了;不过,这个叫法在官方的起源,却是有案可稽的:1983年5月,时任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的沈立人在一篇文章中公开使用了“苏锡常”的叫法,很快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形成了共识,接着被省委省政府认可。&
& & 在我看来,之所以叫“苏锡常”而不叫“苏常锡”,并没有在经济上“排座座,吃果果”的意思,而纯粹是从地理因素上去考虑的,总不能跳过中间的无锡就先标出常州吧?至于叫“苏锡常”而不叫“常锡苏”,除了出于音韵铿锵以及约定俗成的原因之外,或许还真的有些“排座座,吃果果”的意思:毕竟,古往今来,常州的名气(也许还应该包括实力在内)都没有苏州的大。并不是常州不行,常州已经很行了,问题是苏州太行啦,行到了让常州只能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的地步。&
& & 然而,遗憾的是,今天许多常州人的心态却不好:有的还持有“祖上比你阔多啦”那样的阿Q精神,认为无锡有什么了不起,历史上大多数时候无锡都只不过是常州的一个县,而且解放以后苏锡常一直差不多,有的年份常州还超过苏州无锡呢;有的则是干脆垂头丧气自怨自艾,觉得反正也赶不上苏州无锡啦,苏锡无常就无常吧。应该说,这两种心态都是不对的,都是要不得的。&
& & 先说第一种心态。说无锡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只是常州的一个县那是不假,可认为解放以后苏锡常一直差不多却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觉。只要翻翻作为官方资料的《江苏经济五十年》就会发现,无论是GDP还是财政收入,常州在建国55年来从未有哪一年超过苏州和无锡;即使比较一下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间,常州也从未有哪一年超过苏州和无锡;至于最能影响将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实际利用外资,除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个别年份外,90年代以来常州一直排在苏州和无锡之后――全域范围相比是如此,仅比市区这一块,常州也并未排在前面。可以说,常州并不是近年才落后于苏州和无锡的,祖上并不比人家阔,常州人没有多少理由对过去自我感觉良好,因此也没有多少理由对现在妄自菲薄。&
& & 再说第二种心态。说苏锡常差距越来越大那是不错的,比如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的1983年,常州的GDP、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绝对值上跟苏州无锡比还相差无几,可到了2004年,常州的这三项指标都仅大致相当于苏州的1/3和无锡的1/2,甚至常州从2000年到2004年在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引进外资上的五年总量还不及苏州2004年一年。可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越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面前常州越要稳住阵脚。今天的常州,迫切需要的是建设性的、理性的、精明全面的思想和行动,亟需减少的是破坏性的、浪漫的、浮躁片面的臆断和盲动,不应该互相埋怨、互相推诿、坐而论道、得过且过,而应该痛定思痛、沉着冷静、稳打稳扎、对症下药。&
& & 其实,常州的过去既非一无是处将来也非一团漆黑,令人欣慰可圈可点的地方毕竟还是很多的:撇开过去的辉煌不说,单说现在吧,常州在2004年以仅占全省4.3%的面积和4.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省7.1%的GDP和6.5%的财政收入。而且,跟过去相较,常州在长三角的地位虽然略有下降但在全省的地位却还稳中有升:改革开放以来,除1991年和1992年这两年外,常州的财政收入一直排在第4位;邓小平南方谈话前常州的GDP一直在第6、7位间徘徊,而近十几年来常州一直未低于第6位,2004年更是继1993年以后再一次超过徐州上升到了第5位;另外南通和镇江跟我们在财政收入上的差距又比2003年进一步拉开了。爱切言苟是可以理解的,但求全责备却是不应该的:今天如果单比市区一块,常州仍然不差多少。所以,常州人对现在没必要过分地妄自菲薄,更没必要唉声叹气手足无措。&
& &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苏锡常差距越拉越大了呢?许多常州人都会罗列出一大堆原因:一是上世纪80年代常州作为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了财政包干,“出头的椽子先烂,肥壮的猪羊先宰”,吃了大亏,伤了元气,使得后来的发展后劲不足了;二是由于区位和资源所限造成的城市功能单一;三是产业结构上的纺织业单兵突进,缺乏环境支撑和配套服务,最终未能跨越原工业化阶段,而且其他行业也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优化升级;四是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没有苏州无锡快也没有苏州无锡彻底;五是在交通建设上滞后于苏州无锡;六是外向型经济的机遇没有抓好。这些原因当然都是对的,但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没有抓好外向型经济机遇,不然,就没办法解释为什么近10年间才在绝对值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 & 大投入大产出,中投入中产出,小投入小产出,没投入没产出。昨天的投入就是今天的生产力,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生产力。常州近10年来在GDP和财政收入的绝对值上跟苏州无锡之所以拉这么大的差距,根子还是在固定资产投入上。从2000年到2004年5年间,苏州、无锡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上分别是我们的2.87倍、2倍,在实际利用外资5年总量上分别是我们的6.70倍、2.67倍。常州的引资工作曾经出现过两次大的掉队,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一次是“十五”以来。上次掉队主要是因为浦东开发伊始使苏州、无锡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及常州的开发区出了问题;“十五”以来的掉队主要是因为苏州、无锡的县域引资工作比常州做得好以及常州的理念不够创新、措施不够得体、环境不够理想等。&
& &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今天,常州人民一定要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清醒而不气馁,紧张而不慌乱,查找病根,痛下针砭,创新思路,奋起直追,努力在做大“两资”(固定资产投资和引进外资)、做强“两翼”(南翼武进区和北翼新北区)、优化结构(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激活民资以及提高县域经济水平上下功夫,力争跟苏州、无锡的差距缩小些,让“苏锡无常”的议论成为永远不会出现的危言耸听。(胡军生)&
& & (作者单位:常州市政府研究室)
&&#187;&龙城茶座&&#187; “苏锡常”的叫法在民间起于何时始于何人,已经无从考证了
发表于:14-02-07 21:12
恭喜尼姑,这次又大发了
发表于:14-02-07 21:15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江南一燕 的话:
<font color="#49年常州市区国民收入是4717...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请公布一下,常州市区1949年的产值,也就是GDP。当然你可以拒绝,或者说偶古市志上压根就没提。
发表于:14-02-07 21:15
回复 第42楼 的 @wangxxxx:
你网上搜了这样的文章有什么作用,能证明常州85年前的人均经济数据胜过无锡是假的吗?个人观点只代表个人,方志数据都是载入史册的。而我的看法都是建立在史料资料证明上的,哪怕习近平来也否认不了,除非拿证据。无锡网友这个道理不懂,何必混论坛,哈哈
发表于:14-02-07 21:22
回复 第42楼 的 @wangxxxx:
刚看到作者胡军生,他不是什么市政府研究室。他是我们常州文联的新主席,也是我们常州文化研究会直属领导。笔杆子很好,尤其古文功底。但却不是经济学者和文史专家,在地方史研究方面他只能做我徒弟。你用他的这文章来反驳史料简直让人笑掉大牙,哈哈
发表于:14-02-07 21:28
以下是引用 第44楼 @壮志豪情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江南一燕 的话: 1949年常州市区国民收入是4717...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请公布一下,常州市区1949年的产值,也就是GDP。当然你可以拒绝,或者说偶古市志上压根就没提。...
好吧,我就最后陪你一次,去查下,让人死心
发表于:14-02-07 21:32
&&[第3版 02-07 21:32]
以下是引用 第39楼 @cheungchiu 的话:
你古祖上也阔过,这个我古是知道的。 ...
以下是引用 第6楼 @Zippo` 的话:
偶鼓.....祖上曾经也阔过~~~~~~~~~...
泥里祖上出生在80年代?
智力低下不用慌,一张麻糕帮你忙
发表于:14-02-07 21:34
以下是引用 第44楼 @壮志豪情 的话: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江南一燕 的话: 1949年常州市区国民收入是4717...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请公布一下,常州市区1949年的产值,也就是GDP。当然你可以拒绝,或者说偶古市志上压根就没提。...
找到了,在1949年无锡市区国民生产总值9715万元【无锡市志】第二册827页,常州市区国民生产总值5140万元【常州市志】第一册632页,去换算吧,看看是不是能出现奇迹,无锡能超过常州。
发表于:14-02-07 21:42
以下是引用 第40楼 @江南一燕 的话:
<font color="#49年常州市区国民收入是4717...
以下是引用 第49楼 @江南一燕 的话:
常州市区国民生产总值5140万元...
这可是现代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达不到的收入产出比啊,这都行,我彻底无语了。尼姑真的是无敌了
共4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水利厅 管化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