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护险制度国家实行什么和什么制度了多长时间了

上海纳入国家“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上海政务
当前位置 |
上海纳入国家“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
  昨天,由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共同主办的“国际老龄人群健康峰会”闭幕。国家卫计委和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一项合作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依赖护理和需要一部分照顾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4000万人,其中有1200万必须完全依赖护理的老年人口。与会专家指出,上海纳入了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相关配套制度正在细化研究。  ■关键词:发展  未来20年老龄化极速发展  在国际老龄人群健康峰会上,全国老龄委副主任吴玉韶列出一组数据,根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报告”的预测,从2015年至本世纪末,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分三阶段发展――第一阶段是未来20年(2015年至2035年)的极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将从现有的2.2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年均增加1000万人,老年人口在总人口的占比将由16.1%升至28.7%。第二阶段为缓速发展阶段(2035年至2053年),人口由4.18亿增加到4.87亿,老年人口比重由28.7%升至34.8%。  这一阶段人口高龄化特征明显,80岁以上高龄人口由0.6亿增加到1.18亿。新增老年人口中,超过八成是高龄人口。第三阶段为平稳发展阶段(2053年到2100年),老年人口与其他年龄段人口共同减少,从4.87亿缓慢减少至3.83亿,老年人口比重在32%至34%区间浮动,形成相对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高峰平台。  ■关键词:健康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站  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却让人担忧。  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副司长何莼嘎叮椅兰莆褪澜缥郎橹挂幌詈献鞯鞑榉⑾郑壳霸谥泄60岁以上的人口,在他们三分之二的剩余人生当中,忍受着慢性病的煎熬,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老年人,一亿五千万老年人是慢性病的患者,“慢性病、心理疾病和社会因素是主要的健康影响因素,对于老年人而言,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上海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患病率也比较高。据悉,老人平均患病率是1.9种,患2种以上的占43.4%,但是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的资源相对比较少,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能力又不足。在养老人才方面,今后是远远不够的。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些社会的问题,也促使政府应该加强医养结合方面做出一些努力。对此,沪上多位专家透露,上海医养结合的目标是,计划到2017年,所有的社区服务中心与相应的医疗机构作为支撑,和所有的养老机构能结对子。护理床位方面,计划建成8万张。60岁以上户籍老人,每100人有1.5张床位,养老和护理床位各50%。医疗卫生服务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发展社区居家护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护理站。  ■关键词:护理  已启动照护统一需求评估  与会专家指出,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长期护理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据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435.9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0.2%;60岁以上老人中,部分或完全不能生活自理的人数约占7%,在80岁以上老人中约占25%。同时,上海多数家庭呈“4-2-1”倒金字塔结构,由于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不足,有些老人聘请一些护理服务感觉负担比较重。  2013年7月,上海在基本医保制度框架下,从补齐居家护理服务供给的短板入手,将相关居家医疗护理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推动建立护理需求评估体系和护理服务供给体系,为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2015年初,上海以徐汇、杨浦等5个区作为试点,启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试点,并于2016年扩大至全市所有区。这一尝试整合现有的高龄老人医疗护理需求评估、老年照护等级评估和老年护理院出入院标准,将评估结果(分1-6照护等级)与老人护理服务需求进行对接和匹配,方便老年人申请,优化资源配置。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期间将加强探索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目前,上海已完成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研究,从2016年5月至现在,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相关问题进行了细化研究,制订若干配套文件等,推进相关工作开展。  ■关键词:推动  健康老龄化应在一生中体现  在国际老龄人群健康峰会上,如何推动健康老龄化,成为了国内外权威专家共同热议的话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陈文教授表示,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不应仅局限在老年人群。健康老龄化应该在人的一生当中得以体现,这应该有全面的干预措施,比如说生命的延长,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加令人满意的护理制度,家庭养老的改善,减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寿命增长的阶段,就是多出30年是新的生命阶段,我们怎么做好准备应对这个阶段呢?”哥伦比亚大学公卫学院院长琳达?弗里德教授指出,在每个国家都能感受到寿命在不断的延长。我们发现以后80%的脑卒中、心脏病、二型糖尿病和4%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预防措施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巨大的意义。长期护理险在15个地区启动试点 谁为“第六大保险”埋单?
摘要: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有津贴模式、社保模式、商保模式和混合模式。津贴模式是通过政府财政购买长期护理服务;社会保险模式是政府颁布护理保险法,由个人、企业及政府筹资;商业保险模式实质是推出一种市场化的金融产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
赞(2)收藏(0)
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评论(0)
中国上市公司风险管理高峰论坛(金盾奖)
中国旅游品牌发展论坛
金票根影迷嘉年华
Copyright 2018 华夏时报网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华夏时报新媒体中心
联系邮箱:NewMedia@ChinaTimes.cc长期护理保险:长护险试点需把握5个关键和难点
长护险试点需把握5个关键和难点
  人社部《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人社厅发〔2016〕80号)的颁布,推动了上海等地试点长护险的进程。就现阶段而言,试点制度的一些关键与难点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与澄清。
  一是,多部门需要通力合作。政府相关部门在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密切合作是国际惯例。所以,无论在发文的行政级别上,还是在动员多部门资源的意愿上,人社厅〔2016〕80号文都还有亟待上升的空间。试点政策的动员能力和法律效力越高,地方政府在启动和推进试点方面就越容易形成合力,也就越具有可行性。
  二是,借鉴经验重在吃透经验。德日韩等国“照护保险跟从医疗保险”原则,其实质是:在参保对象上,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国民都要求参加长护险;在征缴方式上,随医疗保险费一起缴纳;在基金管理上,交给医疗保险基金代管;在业务上,医疗保险机构掌握着医疗保险和照护保险参保者的档案资料,医疗保险机构负责审查照护保险服务的申请和服务提供的效果。但是,照护保险基金的缴费是单独费率,专设账户,与医保基金互不透支。希望我国长护险试点方案中划转社会医疗保险结余基金的做法是“新常态”经济下的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决策。
  三是,试点扩面需要建立遴选机制。首批15个试点城市的选择可能更多的体现了地方政府参与的积极性。长护险的核心在于长护服务的供给体系形成。建议后期的试点扩面要建立一套遴选机制,将养老服务基础较好的地方,譬如,老年“星光计划”实施地、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等,纳入遴选范围应该是理性的施政行为。
  四是,审慎对待“医养结合”。长期护理服务的确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的养老服务,及其慢性病保健与失能康复的医疗服务等。但不能由此就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强行“1+1”合并到一起。“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因归属不同、管理不同、性质不同等可能会引发新的社会问题。养老机构适宜通过“外包”的方式来提供医疗服务。
  五是,抓紧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老年人失能等级标准。失能等级标准与失能者的申请遴选、保险的缴费率高低、基金的收支平衡以及服务供给的规范等密切相关,至关重要。但是目前,试点地区的失能等级标准各行其是,没有标准可循。
  上述五个方面是政府当前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要科学地应对我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大背景下养老服务严重失衡的社会风险,当然,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也是关键。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推进过程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第一,养老服务的人力资源保障。这在于教育与培训机制构建。既包括专业化的管理者,更包括职业化的养老护理员。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专业人才培养只有走在前面,市场化的培训机制才有生存的土壤。第二,养老服务的供给体系保障。在前者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多元的、完备的长期照护服务供给体系是重中之重。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让民营机构(NGO、营利性的)成为养老服务供给市场的主体。
  总之,我国长护险制度建设应遵循“早着手,稳推进,重关键,谋质量”的发展规律,切不可追求形式主义和奉行“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思想。
作者: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戴卫东
详见《中国医疗保险》杂志2017年第2期
我的更多文章:
( 09:27:34)( 13:08:46)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养老政策】普陀区长护险申请攻略-上海普陀妇联【养老政策】普陀区长护险申请攻略作者:上海普陀妇联 / 公众号:shptfl发表时间 :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护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2017年初,上海市在普陀、徐汇、金山三个区先行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在评估先行试点成效、完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择期扩大到全市范围。生活在普陀试点区的的居民们,该如何申请长护险呢?快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普陀区长护险申请攻略什么是长期护理保险
依据“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结果,通过医保支付规定的服务时间与服务项目所产生的护理服务费用,以帮助解决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减轻家庭照护的负担。护理服务模式有哪几种?第一类,社区居家照护,指护理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居家的参保人员提供上门照护或社区日间集中照护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第二类,养老机构照护,指养老机构为住养的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第三类,住院医疗护理,指为在承担老年护理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中住院的参保人员,提供住院医疗护理的服务。享受对象1.上海市户籍2.年满60周岁及以上(日前出生)3.居住在普陀区4.享有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离退休人员符合以上条件的居家养老人员,因失能、失智、疾病导致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产生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的需求,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上门护理服务项目与服务时间,医保给予支付90%,超出的项目与服务时间则需自理。申请流程1带好申请人的身份证原件(非申请人亲自前往办理时需携带代办人的身份证原件)2找到申请人居住地所属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3找到长期护理保险受理窗口4领取“长期护理保险护理申请表”5正确填写申请表6将申请表及身份证原件交予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7完成申请,回家等待统一需求评估的预约通知递交申请后目前长护险试行阶段,成功递交申请表、完成申请登记后,是没有回执一类的票据的。不过别担心,1-2周内,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一定会通过电话通知您上门评估的时间的。申请的好处社区居家照护:可报销90%试点阶段,每周上门服务时间为:评估等级二级、三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周;评估等级四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周;评估等级五级、六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周。参保人员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的社区居家照护的服务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支付90%,个人自负10%。申请表填写来源:上海发布、长寿邻里中心相关文章猜你喜欢淄博驴友驿站兰州养正传统文化推广周边游诺行天下漫游文旅漫游文旅#统计代码大风号出品
上海老人有福啦!长期护理险日全市试点!
市人社局说明年1月1日起在全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届时,年满60周岁的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参保人员可自愿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失能老人由定点护理服务机构为其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并按规定结算护理费用护理服务分为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等三类具体如何操作详见下文谁可以享受长护险待遇服务形式、内容和支付标准如何申请小贴士全市试点工作启动后,有关申请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内容、报销待遇、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等相关信息,可以拨打1服务热线咨询,也可以登陆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www.12333sh.gov.cn)、上海医保网(www.shyb.gov.cn)以及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www.shweilao.cn)查询,还可以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方APP“上海人社”查询。什么是长期护理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长期护理保险的筹资标准是什么?1、职工医保人员——按照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医保缴费基数1%的比例,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2、居民医保人员——根据其人数、按照略低于第一类人员的人均筹资水平,从居民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具体筹资标准,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市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商定,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哪些人可以申请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试点阶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员,可享受长护险待遇:1、年满60周岁及以上,职工医保人员中已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和居民医保人员;2、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至六级的长护险参保人员。什么是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是指对具有照护需求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人,按照全市统一的评估标准,依申请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确定照护等级。照护等级作为申请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的前提和依据。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有效期有多久?评估结论有效期不超过2年。评估结论有效期内,申请人生活自理能力发生变化的,可以重新申请评估。评估结论有效期届满前60日内,申请人应当重新申请评估。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费用是多少?如何支付?评估费用参照市物价局关于本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项目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标准为每次200元。对申请人申请长护险待遇所发生的初次评估、期末评估和状态评估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支付80%,其余部分由个人自负。申请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办理流程是怎么样的?参保人员可自主到就近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选择适合其的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定点评估机构组织评估人员完成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在收到告知书后告知申请人评估结果。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长护险参保人员与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确认服务关系后,可享受相应的长护险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的服务形式有哪些?长期护理保险有三类不同的护理服务模式——第一类是社区居家照护,指护理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等为居家的参保人员,提供上门照护或社区日间集中照护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第二类是养老机构照护,指养老机构为住养的参保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相关医疗护理服务;第三类是住院医疗护理,指为在承担老年护理功能的定点医疗机构中住院的参保人员,提供住院医疗护理的服务。长期护理保险的社区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有哪些服务内容?对于社区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规定了42项具体服务项目,分为基本生活照料和常用临床护理两类,如头面部清洁梳理、沐浴、协助进食/水、排泄和失禁的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鼻饲、造口护理等。这些服务项目,失能老人需求多,又适宜在居家和养老机构开展,较为安全。长期护理保险社区居家照护的支付标准是多少?社区居家照护每周上门服务时间为——评估等级二级、三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3个小时/周;评估等级四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周;评估等级五级、六级的,服务时间不超过7个小时/周。参保人员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的社区居家照护的服务费用,由长护险基金支付90%,个人自负10%。对于长期接受居家照护服务的重度失能老人是否有优惠政策?为体现鼓励居家养老的原则,对于评估等级为五级或六级接受居家照护服务的参保人员——连续接受居家照护服务1个月以上6个月(含)以下的,由其自主选择,在规定的每周7小时服务时间的基础上,每月增加1小时的服务时间,或者获得40元现金补助;连续接受居家照护服务6个月以上的,由其自主选择,在规定的每周7小时服务时间的基础上,每月增加2小时的服务时间,或者获得80元现金补助。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机构照护的支付标准是多少?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养老机构照护。保基本类养老机构的准入条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市医保中心按照规定,与定点护理服务机构通过服务协议,约定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的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对参保人员在评估有效期内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养老机构照护的服务费用,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支付水平为85%。长期护理保险的住院医疗护理有哪些服务内容?支付标准是多少?住院医疗护理的服务内容,参照职工医保的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和用药范围执行。住院医疗护理的收费标准,按照本市现行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汇编等的相关规定执行。参保人员在住院医疗护理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费用,其待遇按照其本人所参加的本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相关规定执行。来源:人社局劳动报新媒体编辑:王纯妍上海老人的福利越来越好啦!再给小编点个大拇指哦!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什么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