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可以在哪些方面快递如何做出差异化居住环境改善的差异化?

您当前的位置: &>& & &>&正文
附项目《邯郸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20:07:25&&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关键词:&&&
&十三五&期间,邯郸市以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为抓手,以冀南新区、冀津循环经济示范区等为载体,加快构建循环工业体系。以钢铁、水泥、化工、食品等行业为重点,加强企业清洁生产改造,全面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打造一批清洁生产型示范企业。推进废钢渣、废油、石膏、粉煤灰、煤矸石、烧结粉尘等废弃物和副产品资源化利用,以魏县、曲周县等区域为重点,集中规范发展静脉产业。鼓励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建筑垃圾、页岩及其他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促进相关技术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推进重点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到2020年,建设100家清洁生产示范单位。4、打造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十三五&期间,邯郸市按照&龙头带动、品牌引领、园区(基地)支撑&的思路,围绕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三废&处理、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等需求,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材料产业,加快冀南新区卓达新型建材园、肥乡天津正东新材料产业园、邯郸聚力环保产业园等建设,重点发展低碳、环保、安全、健康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整体型、模块化、多功能装修产品。着力培育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重点推进冀津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邯郸节能环保产业园、河北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巩固壮大空气净化设备、环保监测设备,培育发展工业&
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设备。规范发展固废循环利用产业,加快磁县塑料循环产业基地、魏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示范基地建设,打造国内知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三)实施大气、水、土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环境质量1、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开展&蓝天&行动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突出科学治霾、精准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扎实开展散煤治理、工业达标排放、扬尘综合整治专项攻坚治理。完善大气污染防治顶层设计,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工作,统筹实施控煤减排降尘措施,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深化京津冀联合治污,健全环保、气象会商制度,完善大气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⑴全面整治燃煤污染继续实施邯郸主城区及周边区域&煤改气&&
煤改电&行动,2017年全市完成&煤改气&&煤改电&10万户以上,实现中心城区散煤清零目标。2017年10月底前基本淘汰城市建成区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县(市、区)全部淘汰10
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建设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减量替代。按照&压减耗煤产能、削减煤炭消费、腾出能耗总量和环境容量,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控制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到2017年、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降低到65%、55%以下。加强煤炭质量管制,推广使用洁净煤,提升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开展城镇散煤洁净化治理,以洁净煤供应网络实现城镇优质煤替代劣质散煤;同时推进新能源替代农村散煤步伐。提高煤炭洗选比例,2017年底前,原煤入洗率达到70%以上,2020年,原煤入洗率达到80%以上。⑵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普及使用天然气,推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外输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供应。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比重达到1.5%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占比达60%以上。到2018年底,基本完成农村散煤替代和清洁化利用。加快推进城市和县城集中供热。在集中供热难以覆盖的区域实现清洁能源和洁净燃料替代。推广&煤改气&&煤改电&&煤改地热&&煤改太阳能&和秸秆能源化利用等燃煤替代模式。⑶加大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和周边企业治理
有序推进位于城市主城区、县城建成区周边的重污染企业搬迁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宝信钢铁、冀南钢铁、太行钢铁、永洋特钢4家钢铁企业整合重组,加快推进主城区纵横钢铁、裕泰煤化工、邯郸热电、邯钢东区焦化等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从源头上解决主城区大气污染。加强对主城区涉气企业治理,配套建设污染减排设施,加强厂区及周边道路环境整治。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深化企业排污治理
严控&两高&行业新上项目。对钢铁、水泥、电力等重点行业,推行污染物排放特别限值,实施一批脱硫脱硝除尘项目,加强污染治理设施深度改造,深挖重点行业和企业减排潜力。加强焦化行业装煤、推焦、熄焦等过程控制,降低含尘废气排放。实施医药、化工、炼焦、表面涂装、家具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综合整治,推进邯郸市新型化工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开展重污染小企业排查。到2020年,燃煤电厂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升级改造。⑷强化多污染源协同防治加强城市扬尘监管,推行渣土全密闭运输和煤堆、料堆等封闭储存,严控矿山开采、配煤等扬尘,实施工地绿色施工。加强路面机械化清扫和冲洗,防治二次扬尘污染。推广使用净化型家用抽油烟机,严格餐饮业排污治理。到2020年,中心城区和县城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和燃油品质管理,提高黄标车拆解率,大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优化城市功能和布局规划,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鼓励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2、全方位防控水环境污染,开展&碧水&行动持续推进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着力解决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实行市县乡三级河长制,统筹地表水、地下水环境治理,完成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防护。落实省十大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污染整治三大专项行动,完成沁河改造清水入沁工程。⑴优先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
以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南水北调总干渠为重点,大力加强全市水源地保护工作,将水源保护目标、任务和措施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2018
年底前完成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规范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建设,规范保护区标志和标识,设置界碑、交通警示牌、宣传牌等。全面排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的环境风险隐患,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完善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
加强邯郸市羊角铺地下水源保护区建设,界定区域范围,制定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责任,确保地下水源水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东部平原城镇地下水源保护区建设,建立起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体系。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和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设施建设,实现供水设施共建共享。自2017年起,建立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数据库,每两年更新一次。强化饮用水源监测、评估工作。到2020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乡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得到有效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80%以上达标。做好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
邯郸市主城区每季度向社会公开饮水安全状况信息,其他各县级城市自2018年起每季度向社会公开。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基础调查与评估,对每个风险源开展隐患排查、整改,编制环境风险应急方案,建立联防联控应急机制。⑵加大河道流域治理力度建立流域环境管理体系
开展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明确水域纳污能力分年度控制目标。实施以控制单元为空间基础、以断面水质为管理目标、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的流域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全面推进河长制,建立入河排污口、河段、重点监控断面全覆盖的市、县、镇(乡)、村四级&河(段)长制&管理体系。重点开展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
加大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力度。整治黑臭水体,重点开展接管纳污工作,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重点推进滏阳河、澈油宋刍骨骞こ蹋耘盼劭诜直鸩扇》舛隆⒉⑼脑臁⑾奁谡牡却胧52018年,所有县城(县级市)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消除,此后年度不再增加新的黑臭水体;到2020年,全市劣V类水质河流基本恢复使用功能,劣V类水体控制在10%以内。⑶全力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加大重点区域防治力度
开展覆盖全市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工作。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和重点工业行业所在区域环境状况。公布地下水污染区域清单,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根据邯郸市产业现状,完成全市化学品贮存销售企业、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场地防渗处理。新、改、扩建加油站地下油罐一律采用双层油罐。2017年底前,加油站地下油罐全部更新为双层油罐或完成防渗池设置。城镇中心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控制
全面加强城镇中心区渗坑、渗井、渗沟的环境稽查,严禁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综合整治城镇周边的工业废弃物堆放场、粉煤灰场和垃圾堆放场,全面清除城镇个体工业密集区、棚户区的固体废弃物,确保城区地下水质稳中向好。加强农村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
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农村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建设,明确界定农村集中供水源保护范围,禁止在保护范围内建设污染型项目,对保护范围内已有污染企业,要根据实际,限期治理或搬迁,确实难以搬迁或在短期内难以消除污染的,适当调整农村集中供水水源布局,在地下水资源条件好、工业企业干扰小的区域,另建供水水源;对布局在离村庄较近的供水水源,要加强对保护范围内畜禽养殖、渗坑渗井等的严格管制,避免饮用水源有机污染,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
以黑龙港流域为重点,通过采取引水、蓄水、节水、改水综合施策,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快分水调水提水工程建设,实现水系互联互通,提升向超采区调水能力。谋划建设魏县、邱县、曲周等平原水库,实施一批调蓄工程,提升过境水、错峰水、雨洪水拦蓄和利用能力。实施一批节水工程,有效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实施人工增雨(雪),最大限度截留空中水资源,有效补充地下水。到2020年,地下水压采能力累计达到4.5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⑷加强水污染源防治,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能力
推动滏阳河等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分段治理,打造多样性的水岸线;推进支漳河东延,东风北渠北延,提升东部水网连通性。推进扩建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等污水截留、接管纳污,推进城镇排水系统雨污分流建设,城镇建成区于2020年底前实现雨污分流。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应与配套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重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
新建污水处理厂和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要统筹考虑配套建设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争取&十三五&末,使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得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同时有效的逐步降低污泥填埋处理比例。提高城市污水再生水利用率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处理站和加压泵站;首先回用于城镇景观、绿化、道路冲洒等市政用水。提倡在具备条件的机关、学校、住宅小区新建再生水回用系统。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转变城市规划理念,保护和恢复城市生态。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强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雨水调蓄与排水防涝设施等建设。3、分类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开展&净土&行动⑴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源排查
组织开展有色金属、化工、焦化、电镀、制药、铅酸电池6个重点行业,以及垃圾填埋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2类场(企)的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2020年底前,完成上述行业和场(企)排查工作,摸清污染源的数量、分布、范围和土壤污染状况,纳入全市环保重点监控源名单,建立管理档案。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以农用地为重点地类,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区域,结合农用地利用现状、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其分布、农产品污染物超标等情况,启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查明全市主要耕地、园地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状况。2018年底前,各地完成详查工作。根据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相关调查结果,按照国家和河北省有关技术规范,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等级划分,并明确优先保护区域范围和面积,及建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管理档案。建设用地实施污染调查制度
划定建设用地环境质量类型,加强未利用地保护。所有新增建设用地、以及转让土地或改变土地用途的,土地使用权人在办理用地手续前,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技术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测机构,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结果报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作为该地块开发利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依据。⑵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全市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体系,设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有重点的开展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工作。根据重点行业和区域污染源排查和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成果,对重点行业、重点场区和重点农副产品输出地区,统一规划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点位,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基本形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常规监测能力。不断推进实施全市土壤环境定期调查、例行监测和质量评估制度,建立全市统一的土壤环境信息数据库。⑶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加强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禁止种植食用农产品和饲草,依法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到2020
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⑷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强制调查评估制度。构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地块修复与土地再开发利用协同一体的管理与政策体系。自2017年起,对拟收回的有色金属、煤炭、化工、制药、钢铁(焦化)、铅酸电池、电镀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拟改变用途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修复工程;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修复工程。2018年底前,制定全市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管理,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方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⑸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逐步建立项目库,规范、有序开展全市受污染地块的治理与修复。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根据已掌握的土壤污染环境状况,启动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管机制,严格修复方案审查,加强修复过程监督和检查,由第三方对损害状况、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对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的责任方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四)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整治1、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1)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途径,整县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提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水平。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全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散养密集区要实行畜禽粪便污水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引导和支持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的单位和个人,采用沼气和有机复合肥生产等技术区域化处理畜禽粪便,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全部配套建设粪便污水储存、处理、利用设施。(2)贯彻&种养结合&理念,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种植模式,保障化肥、农药高效安全施用。到2019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全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膜回用率达到80%以上。(3)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逐步改善入厕环境。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沼气池式厕所和双瓮式厕所等多种形式对粪便实行无害化处理,在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修建水冲式厕所,引导农户修建户内卫生间,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4)加强城乡结合部及农村的散煤治理、黑臭河和垃圾河治理。推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以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5)邯郸市重点以南水北调输水沿线和重点饮用水水源地等所涉及的包括复兴区、丛台区、永年区、磁县、冀南新区、馆陶县、大名县在内的7个县(区)为重点区域,以&好水&和&差水&周边村庄环境治理为重点保障,有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庄项目。力争到2020年,完成各县域范围内1600个建制村综合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率达到100%。2、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加大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县市有关部门应当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完成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设施,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及时清运和密闭运输,并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垃圾发电、发酵堆肥等方式处置生活垃圾,提高生活垃圾的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率。各县市应当在偏远地区农村加快建设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对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应当合理设置,并定期检查维护。全面推进10个试点县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到2020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县城达到93%,农村地区达到60%。3、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加快建设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污水管网、行政村生活污水分散处理设施,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对城镇周边的村庄,优先选择接入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距城镇较远、居住分散的村庄,加快农村生活供排水、旱厕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活污水进行相对集中收集,采用适宜方式进行处理。采取集中或分散处理的方式,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河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DB13/)要求。4、加大&五改&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加大民居改造力度,引导农村住宅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节能环保方向发展;二是加大改水力度,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为方便足量的饮用水。根据村庄条件,采用适宜模式收集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三是加大改路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公路、连村道路、村内街道硬化、亮化、美化,方便群众出行。四是加大改厕力度,因地制宜推广使用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和双瓮式厕所,在具有完整上下水道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地方修建水冲式厕所,引导农户修建户内卫生间,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五是加大改厨力度,引导农户使用电能、太阳能、天然气、液化气、大型沼气等清洁能源进行炊事。(五)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强化固体废物管理1、严格环境风险预警预案管理完善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制度,及时修编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与省内各地级市统一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实施预警联动。积极推进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市(或县)出入界断面风险防控工程建设,制定风险防控和应急防范方案,至少每三年开展一次演练并建立预案定期修改制度。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一期工程河北段水源保护区沿线邯郸的8个县(区)化工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建设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信息畅通的辐射污染应急系统和辐射环境信息系统,有效监控辐射环境质量,预警辐射事故和事件,形成区域性应急监测处置能力。开展涉重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工作,实行备案制度。2、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加强我市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立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完善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提高核与辐射监管能力与辐射应急监测能力。3、加强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提升化学品环境管理基础能力。持续加强化工园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化工有毒污染物的污染预防与控制工程示范,降低化工行业聚集区域化学品环境风险。加强重点行业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环境监管。严格限制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口,并逐步淘汰替代,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到2020年,基本淘汰林丹、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硫丹等一批公约管制化学品。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污染。2017年底前,完成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饮用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和水产品集中区环境激素类化学物质风险。4、提高危险废物处置和管理水平科学规划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工作
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设遵循控制发展的原则,优先保障已形成能力的项目,有序发展新增项目。鼓励使用水泥回转窑等工业窑炉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继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以含铬、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废物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抗生素菌渣、高毒持久性废物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到2020年,危险废物规范管理水平逐年提升,利用处置设施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布局趋于合理,利用处置能力与产废种类和数量基本匹配,危险废物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积极推进市医废处置设施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建设规划的要求,组织建设本地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扩大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服务范围,同时因地制宜推进乡镇、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实施医疗废物焚烧设施提标改造工程。5、提高一般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建设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积极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固体废弃物示范工程或一般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规模化示范工程,逐年减少堆存量,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化水平
矿山企业应当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减少尾矿、煤矸石和废石等矿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贮存量,并负责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大对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支持力度。推动市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促进尾矿新型建材推广。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
污泥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污泥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建立污泥管理台账,落实污泥转移联单管理制度。污泥产生单位不具备污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能力的,应当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和脱水处理,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进行利用和处置。建立餐厨废弃物回收体系 力争到2020年,邯郸市构建餐厨废弃物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城市试点工作。食品加工、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产生餐厨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餐厨垃圾,并委托依法取得相关许可的单位运至指定场所集中处置。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和处置单位应当配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设施,对餐厨垃圾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相关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垃圾的产生量和处置等情况。台账的保存时间应当在三年以上。6、加强固体废物监测和管理工作县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着力推进源头减量、加快推进处置设施建设、鼓励现有危废经营许可企业扩建或技术改造、充分挖潜现有设施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监测和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的种类、产生量、利用和处置情况等信息,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信息查询系统,为公众及时查询和获取相关信息提供方便。各县市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开展清洁生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五、保障措施(一)创新环境管理体系1、做好环境差异化要求和用途管治工作加快建立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总体规划制度,推动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多规合一&或&&多规融合&。根据生态环境承载力,明确土地空间的生态环境功能,完善落实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体系。按照环境功能区对接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保护要求,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红线管控制度,在红线区域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土地用途管制和产业退出制度。2、完善规划检查评估与考核机制对规划目标、重点任务、资金投入及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形势发展,对规划目标和项目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促进规划落实。加快推进我市生态保护红线的落实,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按照权重纳入不同区域的领导政绩考核体系,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评价重要内容,对未完成规划任务、不能达到目标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严格进行责任追究。3、进行重大项目储备在大气、水、土壤、重金属及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相关的技术项目储备,并不断补充和更新符合要求的项目。(二)建立环境责任体系1、明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公布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除对本辖区环境质量负责外,还应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负相应责任,强化市级党委政府统筹和综合管理职责,区县党委政府执行落实职责。贯彻执行《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完善体制机制,协同推进生态环保工作。2、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终身追究制以依法依规、客观公正、科学认定、权责一致、终身追究为原则,既严格追究责任,又依法保护履行环保职责的积极性。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按照程序办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生态资产清查,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到2018年底前完成我市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明确企事业单位对治污减排的主体责任。完善建立资源环境许可,所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在排放行为发生前申请排污许可证。实行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行业性和区域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完善损害鉴定评估机制和重大疑难案件咨询制度,对造成的损害依法严格赔偿。将生态环境损害与人身财产损害纳入赔偿范围,建立环境损害赔偿社会化分担机制,认定企事业单位经营者和产权拥有者的环境责任为终身责任,明确污染者必须承担环境治理的全部责任。(三)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体系1、加强环境执法监察力度进行联合执法,建立执法联动长效机制。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及时受理环境保护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依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和生态破坏现象。完善行政效能监察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行政效能。严厉惩处环保执法中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切实做到环保依法行政、权责统一。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加大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执法力度,对环境问题突出的区域进行专项督察,解决广大群众重点关心的环境问题,推进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风险评估工作,对全市危险废物进行全面摸底,推进工业废弃物场地评估与修复,严禁未修复的污染场地进行土地流转。2、强化科技执法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设施建设,构建智能化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监控平台,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和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好环境监测装备设施和人员,逐步在乡镇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地表水交界断面监控设施、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和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提升监督管理手段,强化科技执法监管能力。3、环境信息公开化全面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建立&阳光&环境监督执法体系最有效的手段。首先,要建立&不准公开&的环境信息负面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监督。建立政策法规、项目审批、案件处理、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环境管理的公布制度。推动企业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执法监测等信息的公开。(四)创新环保经济政策体系1、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对我市生态环境重要区域的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补偿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初步建立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健全补偿标准、监测能力、统计指标体系、效益评估、产权登记等制度体系。加强重点生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示范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行生态保护红线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并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发挥税费政策引导作用加快环境税落地,促进企业由被动治污向主动治污转变。完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推进消费税改革,发挥消费税对污染产品消费行为的调节作用。理顺自然资源及其产品税费关系,清理取消相关收费基金。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进行科学收费,提高收费管理效率。严格核定排污费,所有具备安装条件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逐步实现按自动监控数据核定排污费。研究出台挥发性有机物、扬尘排污费征收办法。提高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水资源费等征收标准,将污泥处置成本纳入污水处理费。3、进一步推进排污权交易全面启动现在排污单位排污权的初次核定,先行完成&四大行业&排污权初始分配工作,适时在部分重点行业开征排污权使用费,其他行业逐步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积极探索排污权储备制度,激活和培育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研究制定排污权电子竞价、网上竞价程序,推动实现排污权交易的远程化、信息化管理。4、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全面推行绿色信贷,明确贷款人尽职免责要求和环保法律责任,采取财政贴息、环境项目贷款额度内适当减免存款准备金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推行环境损害赔偿。探索通过财政、金融、税费等手段,加强促进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的多元化转变。推进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在涉重金属、重污染高风险、近三年发生过环境污染事故及位于环境敏感区的企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应用市场机制化解和防范环境风险。支持排污权抵押贷款,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污染防治领域。支持环保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知识产权、特许经营权质押等方式融资。深化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研究出台污水处理厂、非电行业脱硫、火电行业脱硝电价优惠政策,加大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差别化电价水价等实施力度。(五)完善社会共治共建体系1、加强宣传教育把生态科学知识和环保法律政策纳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保护宣传和科普宣传。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开展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普及绿色经济知识、宣传环保法律政策,培育社会公众的节约环保理念。2、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公众在环保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社会公众的环境监督功能。通过环保热线、网络、新闻媒体广开举报渠道,加强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和环保执法工作的监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行使自己的检举和控告权。完善社会公众举报案件的快速查处机制,继续坚持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制度,激励更多的公众参与监督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立法、环评、规划、重大政策和项目等听证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及时沟通、平等对话、协商解决的机制和平台,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社会组织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鼓励环保公益组织参与社会监督。3、引导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相关部门要引导我市建立可持续消费或绿色消费模式,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能效家电、节水型器具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鼓励购买环境标志产品,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倡导全民生活方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建议&十三五&期间,制定和实施《公众消费绿色化行动计划》。(六)健全环境治理资金保障体系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市财政应保障生态环保重点支出,加大投入力量。优化创新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方式,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支持力度。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要求,整合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资金。2、推行环境治理市场化在推进环保产业进程中,要全面放开环境保护市场,推行环境治理市场化。广泛采用PPP模式和第三方治理和监测服务,政府重点制定规划标准和政策,建立一个政府执法和企业守法环境,为环境治理市场化创建制度和政策。严格实施&污染者付费原则(PPP)&、&使用者付费原则(UPP)&和&受益者补偿原则(BPP)&,积极发展生态金融和环境风险规避办法,探索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3、积极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探索以资源开发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等收益弥补污染防治项目投入和社会资本回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环境保护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环境保护基金。鼓励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和社会捐赠资金增加生态环保投入。开通绿色金融和绿色资本市场渠道,发挥价格、税收、补贴等激励和导向作用,解决目前环境保护投融资过分依靠政府投资和支持的问题。(七)加强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地位,加强环保科研机构学术力量,组织开展我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研究,特别是通过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带动重大工程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强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和示范工程的推广工作,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同时培育环保技术转化市场,促进环保技术成果转化,发挥环境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支撑作用。加强对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研究,认真编制相关环保规划,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开展新型环境问题风险评估,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加强环境工程评估机构能力建设,提高评估与审核水平;建立健全各级环境科技支撑体系,完善各级研究机构人员配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环保科研院所的基础能力,提高环保科研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创新对环境保护的支撑作用。六、规划实施机制(一)明确任务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任务和要求,制定并公布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信息公开推动全社会参与监督,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二)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保护资金保障。将生态环境保护列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加强资金保障,重点投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污染减排、重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确保规划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继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进一步鼓励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参与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建设,在同等条件下,政府投资优先支持引入社会资本的项目。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利益共享、风险分担、长期合作关系。鼓励金融机构对民间资本参与的生态环保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三)各部门协调推进规划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加强对本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强有力措施,从解决当前的突出环境问题入手,大力推进规划实施。建立各地之间、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研究解决推进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级环保部门要牵头组织做好本规划的实施工作。(四)强化评估考核建立规划实施情况年度调度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机制。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纳入各地、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和环保责任考核内容。分别于2018年和2020年底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科学调整,评估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完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发挥行政监察、组织人事、统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完善政府向人大、政协的报告和沟通机制。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作用,积极开展公众评价。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认可和认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投稿联系:马女士&& &&&新闻投稿咨询QQ:
邮箱:maxuejing#bjxmail.com(请将#换成@)
北极星环保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环保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微信号:bjx-huanbao(北极星环保网)
北极星环保网官方订阅号
每日精选环保热门资讯,天天涨环保知识。
做环保,我们是认真的!
新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可以从哪些方面实现产品差异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