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保险是投资还是消费的辩论投资型保险会赔钱么?

40万投连险5年亏23万!保险推销员不会告诉你的8件事_网易财经
40万投连险5年亏23万!保险推销员不会告诉你的8件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日,据《北京晚报》报道,2007年9月,退休职工张女士在某银行牡丹园储蓄所存款时,在业务员推荐下花40万元购买了一款。张女士后来反悔想退,却被告知5年内退要收取高额手续费。无奈之下,她只好等待5年。谁知,这款理财产品自购买后一直在亏,5年不到就亏了一半,到了今年9月,账户里仅剩17万元左右。
原来,张女士买的不是普通类型的保本理财产品,而是一款有可能亏本的产品,名字叫&中意智尊理财投资连结保险&。相比其他投资型险种,投连险的投资风险完全由客户自己承担,并不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大众。
投连险究竟有哪些风险?该注意哪些事项?DM理财教你几招。
1.投连险有可能亏损
谈到保险,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买保险怎么会亏呢?其实不然。投连险虽为保险,但它也有投资功能,只要是投资行为,就会有赚有亏。投连险同其他投资产品一样,不保证最低收益率,可能有较好的回报,也可能出现亏本的情况。据华宝证券报告显示,2013年6月,可统计的近200个投连险账户的单月平均回报率为-5.2%。
2.投连险的保障功能其实很弱
很少有保险代理人会主动跟客户提起,投连险的保障功能单一,只有身故或全残保障等,而且保障部分的保额也不高。因为投连险将投保人交的分成了&保障&和&投资&两个部分,其中大部分资金都在投资账户,只有小部分资金放在保障账户。
3.常被夸大投资回报
部分偏重绘声绘色描述投连险回报的代理人,为了冲业绩,大多只谈高收益,而避谈风险。比如,拿过往20%的高收益率来吸引投保人。其实,那可能只是股票型投连险账户在行情好的时候获得的单月收益率,不代表它以后也能获得这么高的投资回报。要知道,股票型投连险账户和股市息息相关,风险相当高,在股市不好的时候,会出现巨额亏损。
  4.买投连险也要选择时机
在保险代理人眼里,好像什么时候买投连险都可以。其实不然。投连险的收益是根据资本市场的好坏决定的,因此在资本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千万不要买投连险。同基金一样,低位买进远比高位买进获得的回报高,投资者在购买投连险时,要选择好时机。
5.提前支取现金不是免费餐
在宣传投连险产品的优点时,保险代理人都会强调投保人可以根据需要,提前支取投连险账户的部分现金。但是小编要提醒你,提前支取部分现金可不是免费餐,这是有前提条件的,需要支付不少手续费。如第一个保单周年收取10%,第二年收8%,第三年收6%,第四年收4%,第五年收2%。
6.短期退保,本金可能都拿不回来
&投连险提前退保并不划算,因为在投连险投保初期,会扣除初始费用、账户管理费、风险保费、手续费等费用。若在购买投连险后一两年就退保,将得不偿失,退保能拿回的钱一般只有所交保费的&零头&。&业内人士指出,高昂的退保费最让人吃不消,很多营销员未必会给投保人提示这一点。比如前5年就退保,本金可能都拿不回来。
7.投连险不是&大众情人&
保险代理人在推荐投连险时,都会宣传投连险既有保障功能,又有投资功能,是不错的大众投资品。其实不然,投连险不比意外险,谁都适合购买。专家指出,有三类人群不适合购买投连险,一是只有保险保障需求的人;二是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或经济条件不宽裕的人;三是短期资金需求较强的人。可见,投连险并不是&大众情人&,它适合有市场判断力的投资者。
8.趸交不一定就&便宜&
不少保险代理人会告诉投保人,如果单从费率上来看,趸交的保费比期交的保费要便宜。比如买一款投连险,若是分为20年期交的话,那么每年交纳保费5600元,20年下来累计交纳112000元;若是一次性趸交,需交保费90320元,比期交保费便宜了整整21680元。从保费数字来看,趸交看似比期交划算一些,但若考虑到一次性支付资金的利息成本和机会成本,趸交就不一定显得便宜。想想看,若是拿着趸交的那批资金去做投资,产生的收益可能比省下的那点钱还多。
【作者:李剑华】 (编辑:xunannan)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为什么买理财分红型保险不赚反亏?【揭穿保险骗术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488贴子:
为什么买理财分红型保险不赚反亏?
请认真看几遍
一个网吧老板的故事:
张三开了一家网吧,一年内机子时不时会有些问题,于是他雇了一位电脑维修员李四。
李四说:“你一年给我3000吧,我保你一年!”,张三同意了,现场给了李四3000元。
李四用这3000块一年赚了250,第二年他有3250元。
王五也是个电脑维修员,听说李四赚了3000多块,有点心动。
第二年,王五找到张三商量:“你给李四3000块,这样吧,我也是个维修员,你给我6000,一年后我还给你3100,相当于你只付了我2900,怎么样?”
张三一听,感觉有道理啊!于是跟王五合作了,王五呢,用这6000投资一年赚了500,最后到手0元。
第三年,王五想了想,张三老板挺喜欢占便宜的,给他返的多,他准高兴!
于是王五又找到张三:“张老板,这样吧,今天你给我1万吧,到期后我还你8000元,你相当于只花了2000块”
张三一听:“有这好事,那还跟你合作吧!”
王五用1万元一年赚了3000,又还张三8000元,结果最后到手00元。第四年,王五感觉自己找到了一条发财之路。
于是又找到张三:“张总,一年一签太麻烦了,这样吧,我们一下签10年吧,你一次性给我10万,我到期一分不少还给你,你相当于10年一分钱也没花!”
张三:“那感情好,这便宜不占白不占啊”
王五用这10万,在10年后赚至20万,还了张三10万,自己赚了10万。(假设年化收益为7.18%)
过了10年,王五胆子也大了起来。找到张三说:“张董事长,我们直接签20年吧,正好到你退休,你一次性给我20万,到期后我不仅一分不少还你,还额外加你10万,我还白给你维修20年机器。”
张三说:“行,咱俩谁跟谁,你真是我的好哥们”
王五用这20万,在20年内赚到了80万,到期给张三30万,自己赚了50万。(年化收益7.18%)
后来张三退休了,让儿子张小三接管自己的生意,张小三听了老爸跟王五合作的事,脸色越来越难看,开始给张三分析这其中的奥秘,当听完张小三分析后,张三无奈感慨:“我欲将心照明月,奈何王五套路多啊!”
第一个10年,张三如果用李四,一次性需要3万,那么10万还剩下7万:
1、7万投资10年后(假如年化收益5%),能有11.4万
2、7万投资10年后(假如年化收益10%),能有18万
而用王五,最后仅仅只有10万收益。
第二年20年,如果用李四,一次性需要6万,剩下14万:
1、14万投资20年后(假如年化收益5%),能有37万
2、14万投资20年后(假如年化收益10%),能有94万
而用王五,最后仅仅只有30万收益。
看完故事,是不是会有这种感觉:我也看出张三傻,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肯定选择李四!
真的是这样吗?
国人喜欢返还型的保险,如同老板张三,想做保障,但不想让钱花出去拿不回来。保险公司如同王五,为了迎合张三的心理,推出了大量返还型保险,有的返保费,有的返保额。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有事治病、没事返还养老”、“反正到期保费都能拿回来,多点保费也没关系啊”等等各种所谓强力口号。
更有意思的是非常多的人乐于上钩,认为宣传一点问题都没有啊,不仅有保障,还能给自己存一笔养老金呢!所以越来越多的”张三“选择了”王五“。
如果你能看懂这则故事,请在选择保险时,多留个心眼,尤其是长期理财分红型产品。
我们都知道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保险公司赚的就是长期收益,其实你也可以的。保险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商品你要换取他的使用价值,就必然需要付出”代价“。你是愿意以最小的”代价“换呢,还是较大的”代价“换呢?
李四出的”3000元“相当于保险里的自然保费,也可当成买保险商品时,必需付出的”代价“,那么(保费-自然保费)这一部分在未来的机会投资收益是多少,影响了是否是以较大的”代价“在换取商品的使用价值。
所以挑选保险也需要“火眼金睛”。
好帖,支持楼主,对于理财产品说的很透彻
买保险的时候,千万别仅仅盯着能领多少、能赔多大,别忽略了自己需要掏多少真金白银。
这个故事套用给保险有些牵强了。比如一次性给10万,20万。一般保险选择期交比较合理。吧主说的对,别光听利益,还要看看不利。
其实我也不理解。每次。我给客户做保障型的。他非到那种分红的。我说你想要保障就要做纯保障的最好。可是。唉。。。
我妈妈以前给我买的理财保险,我说没用,退了拿钱吧,她说不,说他刚交满了10万现在已经领到了6万,这利息很好。。哎,我也是晕了。我这保险是国寿的,20年前买的,每年交5000,交10年,每年领3333,刚交满期。
反正都交满了就不要退了
现在的人真是矫情,各种保险,保险公司变相成为银行,说句难听的,那天腿儿一蹬走了,毛也没有,顶多给亲属带来小小保额钞票,何苦~
我觉得保险不是不可以买,你要是有好的投资能赚钱当然不用买,手里有点闲钱买个保障性的挺好的,要不然存银行也是存。
存银行,想用钱随时可以取,买成保险,取自己的钱还要拿利息给保险公司,晕死,听说保险公司业务员一张保单提成可达50%,全是我们客户的钱啊
这个世界的利益分配永远遵循【风险&资本&劳动】的规律。你把钱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进行投资,保险公司承担了投资失败的风险,理应分到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利益,这没什么不合理的。储蓄型产品也不只有年金一种,不要用误导的方式批评误导。
好帖需要顶起来。
如果各位明白什么是预定利息率、预定死亡率、预定费用率,什么是三差分红,了解当前保险行业的资金运作盈余率,就该知道怎么选择了。
你们怎么能这么理解保险呢
保险公司,给你的是稳定的收益,没有风险的投资
保险有纯保障型的,分红加保障的,纯理财的多种。你的这个例子完全套在保险身上并不适合。何况保险公司主要是帮人规避风险的对吧,为什么你要拿他当投资机构用,你花了钱买到了很高的保额,你只考虑了中途没事最后保险会返本的钱,却没想过万一他出险了,保险公司要付很多钱这方面麽?每年交了几百块却杠杆了保险公司几十万的保额,你非要拿利率和银行比,有可比性麽,你生病了存在银行的钱是不是可以翻倍的给你?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阅读数:11964
回复数:22
最后更新于:
爸爸2016年给我买了一个人寿的分红型理财保险 ,在销售员的推销下,一年交10万,交10年,等于是10年交100万,然后我现在31岁,要到50岁可以领取本金100万元和累计红利和生存金46万。这是按照中等红利计算的,如果是低等红利只有累计11万,高等红利也只有68万,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按照5%银行理财19年的话复利加本金一共是204万了,这个还跑不过银行理财,如果按照3%的银行定存来算,19年负利也有160万,等于这个保险的最大收益才等于银行的定存,还不算通货膨胀,太亏了(头2年是一分钱都没有的,到第三年开始每年有4935元,50岁以后每年取3948元,销售忽悠的亮点是有个鑫账户,活期利息保底2.5%,然后额外红利什么的和我父母说的神乎其神)& & 现在已经交了2年20万,如果退保按照合同只能退10万,那大家肯定问我为什么现在才想起退保,难道当时买的时候不知道吗,那我来说说,当时购买保险我是知道的,因为金额比较大,我问过父母收益怎么样,我父母说还可以,保底2.5%还有生存金 和红利,加起来和理财差不多甚至更高,存10年后就可以取出来,说给我存一笔养老钱,我听了觉得既然10年也是在承受时间范围内,利息低点但是稳定也就同意了,所以并没有看过保单,没想到最近我帮父母整理东西拿出来仔细看了吓一跳,根本不是销售当时说的10年交完可以拿,而是19年之久,而且那个2.5%利息和我们交的保费没有一毛钱关系,是每年的红利和4千多生存金放在这个账户可以享受2.5%而不是10万 保费的2.5%,我的天。我是发帖给大家借鉴下希望大家吸取教训,当然最重要的我觉得是下面写的我是一名80后,平时上班比较忙,父母也都过60了,可能是我平时缺少对父母的关心 ,人寿保险的一个销售员到我爸这里开始半年并没有推销保险,额三岔五嘘寒问暖,节日礼品慰问的,和我父母说他妈妈癌症,外地到杭州的艰辛已经求医路上的种种,我父母是比较有同情心的,经常参加献爱心活动,对这个销售印象也不错,在我面前也说她怎么怎么好。销售经过半年的情感公关 在半年后向我父母推销了这个产品,抓住我父母对我的爱,说给子女留一笔养老金,我父母就听他的一面之词,保单也没看仔细就签字了。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也有疏忽,以为父母看过确认没问题了也就没再过问,加上那时候工作忙,真的是被销售转控制了& & 现在想全额退保不知道可不可以,其实那时候我爸爸有眼疾,看字看不清楚,不知道这样可不可以全额退保
共获得金币 0
希望大家平时也多关心下家里的老人,别向我一样,只忙于工作,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以至于外面销售一点嘘寒问暖他们就抵挡不住诱惑,毕竟60岁以上的老人在认知度上越来越薄弱,容易受骗
共获得金币 0
帮帮小组核心成员
全额退保肯定不行的,现在退会亏很多
共获得金币 0
是的 多多关心~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全额退保肯定不行的,现在退会亏很多但是继续交会亏的更多,还跑不过银行定期利息,更不用说理财了
共获得金币 0
买的是国寿的鑫富一生,太亏了,真是印证网上一句话,宁可相信这世上有鬼,也不要相信保险的臭嘴
共获得金币 0
很多人都相信大的保险公司。其实买保险也要货比三家才能不吃亏。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有相差百万。所以买保险要选对业务员和保险公司
共获得金币 0
分红险很多都是欺骗客户,说的和实际保单有区别,所以后来有反悔期的规定,但很多人拿到保单后不仔细查看,哎。。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全额退保肯定不行的,现在退会亏很多引用:2但是继续交会亏的更多,还跑不过银行定期利息,更不用说理财了我前几年上过当,后发现本金越来越少(因为每月有管理费,多于收益),亏钱退出了,不然越亏越多。
共获得金币 0
保险分红险,一般是要时间足够长,才会有客观的收益,就产品本身而言是不会有问题的,可能是个人对保险责任不了解,才会觉得自己的投入和预期回报不同,,这里很重要的就是50岁回本后,在万能账户中,本金加上之前的年金一起二次增值,估计到80,90岁的数字就很好看,,不过貌似楼主的要求是想50岁的时候就想要客观的收益?这样的话,这款产品就不合适了。还是选择定期的两全险,年金险。。。或者终身寿险,会有合适的。。这就是要求不明确产生的问题,和保险的本质无关,,不然也不会有人每年交几百万,上千万的保费了。
共获得金币 0
既然是父亲给你买的,就随他去吧。保险很大程度上要看对于意外情况有没有额外保障,如果单纯的理财分红而已确实没啥必要,人家保险公司有精算师,算的精。另外就是这块应该是可以避税的。事情还是多方综合考虑吧
共获得金币 0
楼主,在购买这份保单时,需要您的亲笔签名(若是纸质投保单)。若您没有亲笔签名,可以采用这一点让保险公司【全额退还保费】。另外,养老金、分红险,都是长期投资。时间越长越划算,短期内是不会回本的哦~
共获得金币 0
无语了,银行存款是单利的,保险是复利的
共获得金币 0
首先保险主要的功能是保障人生。比如意外和疾病。你这个保单上肯定不止利息这一个功能,肯定还有什么意外等保障。我觉得等亏的时候少一点了再提出来吧。还有一点就是不要责怪老人也不要焦虑。不然他们更加难受和焦虑
共获得金币 0
楼主千万别买社保中的养老险,您至少得活到92岁才能拿回您交的本金,还不包括利息,活不到就送给党和人民了。
共获得金币 0
保险本身不能拿来和投资理财比收益,本身就是做保障作用的,要收益的完全可以做其他的,或者香港保险和美国保险收益也不错,而且保险还是应该货比三家,然后再做决定,不过就像楼上说的要时间久一点会比较好看,要是保险销售在推销的时候没有说清楚忽悠了肯定是很恶劣的~如果来我们这儿,可以把国内几家好的还有香港保险跟美国保险都拿出来给客户比较,这样也好选择
共获得金币 0
谢谢提醒,确实要注意老人的情绪,最后我找到总公司给我退保了,他们看在高龄用户的份上,退保确实感觉到父亲有点情绪低落,可能他心里有点觉得自己怎么会被蒙蔽,有点没自信了。说到这个保险,这个是只有第一年一个死亡意外险,其他没有任何人身保险的,这个是分红型的理财保险
共获得金币 0
你买的这款产品是中国人寿的鑫福一生,是好产品。只是业务员没有与你讲清楚利益条款
共获得金币 0
保险我个人倾向于香港的保险。包括人身安全类的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谢谢提醒,确实要注意老人的情绪,最后我找到总公司给我退保了,他们看在高龄用户的份上,退保确实感觉到父亲有点情绪低落,可能他心里有点觉得自己怎么会被蒙蔽,有点没自信了。说到这个保险,这个是只有第一年一个...
你好,我家里的情况和你的很类似。请问下你们是怎么找到总公司的,总公司是在北京吗?我找当地保险公司还说是玩吗自己的责任,当初自己没有看好。
共获得金币 0
告知:中间3个楼层(5#、6#、7#)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返还型保险?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返还型保险?
原标题: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返还型保险?01说到理财规划,无非就是为结婚、孩子教育、养老等做准备,而这一切该不该依靠保险来实现呢?多多说过,买保险我一般是建议大家购买消费型的、纯保障不含理财功能的。这个问题多多其实解释过好几回,不过还是有些朋友不明白,那么今天就来详细讲一讲吧~首先,保险主要分消费型和返还型两类,顾名思义:消费型保险的保费比较便宜,如果在保险有效期内没有出险,健健康康地度过这段时间,那么保费就是保险公司的,你好我好,实现双赢。同样的保额,返还型保险的保费就贵得多,但如果在保险有效期内没有出险,同样健健康康地度过了这段时间,那么保险公司会在保险到期后把保费退还给你。乍一看,返还型保险好实在,是这样吗?02事实上返还型保险之所以比消费型的贵那么多,保费当中的大头用于理财、剩下的才是保险用途。这种方式,对于缺乏自律性的朋友来说,是一个还可以的方法,就当做是把钱交给保险公司帮你打理、强制性储蓄好了。只不过,如果你看重的是保险的理财功能的话,要是保险的理财回报率很低,甚至低过银行定期存款,那还不如自己理财。我们来看一款产品:陈先生,35周岁,私营企业主,家庭生活较为殷实,且关注家庭理财。陈先生选择购买XXX保险计划,交费期5年,保险期限15年,年交保费5万元,主要保单年度保单利益测算如下:15年下来,陈先生只需要在头五年每年交5W,也就是说保费一共是25万元,而每一年可以返现6400元,到第15年一次性返现253250元,所以15年后总共返现342850元。我们用IRR函数来计算一下最终的回报率:投入的钱前面加“-”计算结果为3.27%,也就是说15年的回报率只有这么点,低到没朋友,只能呵呵了~加上这是一款偏理财型的保险,它的保障功能/保额是偏低的。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第一张图里有这么一列——现金价值简单来说,现金价值约等于退保金,也就是说现金价值决定你退保时能拿回多少钱。所以如果保险中途你觉得这个收益不如意,想退保的话就要承受一定的损失了。以上面的例子来看,第一年退保,投入5万,陈先生只能拿回26650元,损失23350元;第二年退保,投入10万,陈先生能拿回64300元,损失35700元;……第十四年退保,投入25万,陈先生能拿回241200元,损失8800元只有到了第十五年,才不会亏损。03不过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存在即是合理。那么返还型保险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呢?也就是说有没有人合适这类型保险呢?首先,你必须持续的投资,如果你不会也没有意识去理财,那买这类型保险,把钱交给保险公司帮你打理也不失为一个替代方法;其次,这类产品的收益率是偏稳定没有大波动的(当然以这样的收益率来看,不合适用来做结婚、孩子教育、养老的理财计划),如果你想获得高收益,想投资权益类的产品,有可能会损失本金但也有更大的收益想象空间;第三,消费型保险大多是保障期一年的,第二年产品类型和条款有可能会变化,想持续多年购买同一款产品不一定会成功。比如很多重疾险就不是单独卖的,消费型的多为一年一保。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你没有什么理财意识,想买一份保障+稳定的低收益,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的话,可以买返还型保险;2、如果你只想追求高收益,考虑其他理财产品;3、如果你追求保障和高性价比,选择消费型保险,但要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好心理准备,可能是产品标准或费用在新一年的变更。当然,如果能找到长期的消费型保险,就不用纠结这么多了。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买保险六大误区:买多份就能赔多份?
李小娟&张靖
&&&&来源:&&&&
  现如今,虽然保险已经成为不少家庭每年的定向开支,但是在购买的过程中很多消费者仍受不少“旧思维”的桎梏。本期,北京晨报记者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就保险的二三事为您答疑解惑。
  孩子是家庭投保重点?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是当前不少家庭的普遍观念,从孩子出生起,家长就想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优先选择为孩子投保、准备教育金。而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大人,却往往被忽略。家庭投保,孩子和父母的投保比例究竟应该如何?
  民生保险北京分公司
  培训部经理 于磊
  风险管理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是,首先管理的是那些发生几率低,但发生后损失较大的风险,所以在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中,意外、重大疾病对家庭的未来损失是最大的。
  显而易见,相对孩子而言,没有父母时对家庭的损失更大,因为父母是家庭的收入来源和精神支柱,如果切断了收入来源,之后的生活将无法继续,所以,在家庭投保时,首先应先考虑父母的保障,父母保障越全面,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保障。其实这也是对孩子最大的照顾和爱。
  买多份就能赔多份?
  随着消费者保险意识的增强,不少消费者用多次、重复投保来希望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那有哪些常用险种可以叠加给付?有哪些保险即使重复购买,也并不能获得更高赔偿?
  华夏人寿北京分公司
  消费者如果希望通过多次、重复投保来获得更高的保险保障,要选择人身险相关的产品,比如意外险、寿险以及重疾险,这些保险产品可以叠加给付,不受公司的影响,也不存在重复投保的问题。
  对于意外险来说,只要是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残疾或者身故,对应的赔偿金或身故金都是可以叠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身意外险就可以无限地购买。为了防范道德风险,一般保险公司会规定购买限定数额。
  而医疗保险属于费用补偿型保险,符合保险的补偿原则,即保险公司在保险金额的额度内,按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给付保险金,而且赔偿额度不能超过被保险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额度。即使是多投保,最多也只能在不同的保险公司进行按比例赔付,而且都要先参照医保或其他渠道的报销额度,然后才对剩余部分进行再报销。所以,医疗险没有必要通过重复投保获得高额赔偿。
  车险有全险吗?
  “我买的是全险!”这是一句经常出现在车主嘴边的话。很多选择了“全险”的车主总是认为凡是车辆受损都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那买车必须要买全险吗?买了全险,就能全赔吗?
  平安产险北京分公司
  车意理赔部规则管理岗 徐涛
  在我接触和理解的车险中,是没有“全险”这个概念的。而社会上通常意义上所谓的“全险”,实际上是指包含了交强险、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等主要险种的组合。买“全险”与全责赔偿是两个截然不同概念。
  说“全险”会误导客户,由于客户对条款的不了解,会误认为全险就等于所有损失金额保险公司都可以全额赔偿。保险公司之所以强调按责赔偿,主要就是基于责任原则,否则会鼓励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时,不能积极地控制损失,或者引发道德风险和保险欺诈,导致不当获利,这无疑与保险的补偿功能是相违背的。
  带病一定不能投保?
  在过去,“带病投保”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骗保行为,但相比普通人,身体有恙的病人对保险保障的需求更为渴望。那消费者在投保时,是否完全不能投保?
  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
  对于带病投保的消费者,并不一定完全不能投保,保险公司会根据已有疾病及其并发症进行评估,进行加费、保险责任约束,当然也可能会拒保,消费者要主动写明病史,帮助保险公司进行评估。
  不为保障为投资?
  近年来,买保险不为保障为投资成了一些消费者的投资观。那保险产品中保障功能和储蓄理财功能应该如何平衡?保费低、不返还的消费型保险是否真的“鸡肋”?
  华夏人寿北京分公司
  保险的保障功能和理财功能相辅相成。普通理财产品不具有保障功能,而保险理财则有死亡保险的保障功能。所以,消费者可以选择普通理财产品进行储蓄理财,选择保险理财产品提供风险保障。
  对于有消费者认为消费型保险有浪费之“嫌”,一般来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消费型寿险,一般保障期是一年,保费低保障高,适合经济收入不高的人群和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收入不稳定的年轻人。消费型健康险更适合收入水平较低,希望以最低保费获得较高保障的消费者,尤以刚参加工作的单身人士居多,需要积累资金为成家立业做准备,可以通过投保年交保费较低、保险期短、利于灵活调整的消费型健康险来实现未雨绸缪。所以,消费者在挑选消费型产品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有所侧重。
  “双十定律”一成不变?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双十定律被普遍用于家庭理财建议中。家庭保险的恰当额度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如今很多收入过低的家庭,认为自己并没有如此多的资金来投保。双十定律应该如何理解?如何运用?
  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业务经理 刘畅
  关于“双十定律”人们的看法是不同的,“有的人认为我没有钱不能买保险,但有的人却认为我没有钱,我更需要买保险。”那么“双十定律”到底对不对,又该如何来运用呢?
  任何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有保障意识的人觉得越多越好,但是购买保险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不能盲目地追求高保额,一定要和家庭不同阶段、收入情况、实际需求等匹配。
  买保险不是多少钱的问题,你觉得压力大你可以买消费型的,一年一两百块钱,如果觉得没压力可以选择每个月储蓄型的,既不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同时资金也会进行返还,买不买保险不是口袋决定的而是由脑袋决定的。
  北京晨报记者 李小娟 张靖
(责编:李栋、李海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可以买保险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