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购”坑被宾馆坑钱 消费者者是谁的责任?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湖南日报《社情民意》
《湘问》是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客户端“新湖南”的重点频道之一,由湖南日报舆论监督部、华声在线新闻网站(voc.com.cn )、新湖南客户端联合主办,是媒体融合下的党媒移动问政、监督、咨询平台。《湘问》频道与湖南日报“舆情”版、华声在线“投诉直通车”栏目在人员、后台、数据库、采编流程上互通互融,形成党报、党网、党端于一体的融媒体平台。
投诉主题:拼多多砍价0元购骗局
标签:邵阳&&拼多多&
日,本人参与拼多多砍价0元购的活动,砍价一台新飞的空调扇,为了砍价成功,我还特地花钱请朋友帮忙砍价,砍价成功后系统显示48小时内发货,结果3天过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发货,咨询商家,商家说会尽快安排,但一直也不说具体时间,而官方客服说会联系商家尽快发货,然而也没有给出准确的答复,只发了一张3元的无门槛购物券作为赔偿,作为在湖南卫视做打广告的拼多多公司,不顾商业道德,以砍价0元购,拼单0元购等形式,误导消费者免费为其做广告分享进而谋取暴利,待消费者砍价或拼单成功后,便玩敷衍,玩消失,这种放任无良奸商坑蒙拐骗的企业,极度败坏了社会风气,无形中对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失,并且这种行为还在继续,恳请工商局领导,对此事件展开调查,各媒体朋友曝光拼多多的黑幕,另外百度贴吧也有很多消费者被坑的证据,可能也是因为投诉无门,才用这种方式曝光黑幕!为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恳请各领导及媒体为我们主持公道!
部门、律师、记者回复(共1条)
您好,我们非常重视您反馈的问题,您的订单已有相关人员处理中,请您耐心关注。
评论者: 拼多多
17:17 & 第1楼
【发布投诉主题请点击右上方“我要投诉”】
华声在线提醒您: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您可以在客户端借助于支持RSS的聚合工具软件,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网站内容。
关注排行榜
↓扫码即可下载新湖南客户端↓
手机二维码扫一扫
随时随地便捷投诉&&您所在的位置: >>
“0元购”陷阱与平台责任 京东的角色并不简单
  而在今年的1月7日,《中国经营报》以《斐讯&0元购& 骗局还是普惠科技?》质疑了斐讯路由器的盈利模式,有专家直言:&如果公司拿到用户资金并没有取得很高的收益,不能兑现对消费者的承诺,这里涉及到商业信用甚至欺诈的成分。如果企业受到损失且承受能力较低,不得不用新产品收益来弥补前期亏损,这就存在滚雪球的债务膨胀,不是正常的金融模式,甚至有庞氏骗局的可能性出现。&
  或许正是因为其中可能的金融风险, 2017年4月份,阿里旗下的全部电商平台,包括淘宝、天猫与闲鱼,全部将&斐讯&设置成违禁词汇,斐讯天猫旗舰店也被做关店处理。但有意思的是,京东上的斐讯路由器不仅没有被限制,相反还越做越大,变成了&直营&。可能的解释是,京东方面认为自己销售的是实物,并不需要为其用户的其它行为承担责任,因此才会放纵这样的行为直到近日联壁金融东窗事发。
  但京东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京东在斐讯路由器的展示上是明确显示&0元购买就返399元&。京东不仅在醒目位置标识了&直营&,同时还说有&近265万用户成功提现了&,这就是给用户一种强烈的预期。即便京东不需要为京东用户投资联璧金融的损失负责,但是它必须承担《广告法》上虚假宣传的责任。广告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
  招商等有投资回报预期的商品或者服务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承担有合理提示或者警示,并不得含有下列内容:
  (一)对未来效果、收益或者与其相关的情况作出保证性承诺,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在京东这里,没有警示、只有 &明示或者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
  其次,京东提供通道,尽管不需要为用户的投资行为承担损失风险,但是需要尽到形式审查义务,确保用户权益。作为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之一,京东不可能不知晓斐讯&0元购&模式背后隐藏的金融风险,它应当知道这种行为是被我国的法律法规所禁止的。更为重要的是,在京东这个平台上,斐讯路由器的使用者和联壁金融的投资者实现了身份转化,如果说无线路由器是联壁金融的道具,那么京东就是给这个道具转化提供了一个通道:很多用户正是相信京东&直营&而购买了这个产品。而京东恰恰是给一家没有相关金融资质的公司提供转化的便利。
  再退一步说,京东即便无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但是在其平台上发生这么一起纠纷,也不是件光彩的事,这至少表明其内部的风控存在着重大缺陷。
  在斐讯路由器&0元购&事件中,除了京东以外,同时牵涉其中的还有中国联通等机构。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为什么斐讯要找一个大机构合作?毫无疑问,那就是想让用户相信,它的产品有人背书,京东是 ,中国联通也是。于是庞氏骗局这个老问题就遇到了新情况:用户该如何辨别,而平台(渠道)又该如何控制风险?
  设想下,如果联壁金融直接在京东上叫卖一个年化收益率为7%的产品,那么一定会有很多人会问:它是谁啊,有这个资质吗?但是它一旦将这个产品以&0元购&的形式包装,包括用户和平台都会对其放松警惕甚至参与其中。斐讯路由器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一个金融产品以实物的形式出现,通过多个场景实现了用户从实物用户到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的身份转化。
  斐讯路由器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0元购&的产品,那么,如何面对这种跨期跨场的金融产品?这可能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包括用户、平台和监管部门都要面对的难题。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傅蔚冈 出处:新浪财经综合共2页&&&&[2]&
第1页第2页搜索更多:
红商社区热点
红商社区推荐
推荐商机信息
热门商机信息
 -  -  -  - 
权威商业媒体
零售淘金门户
Copyright (c) 2003- 浙ICP备号 红商网 版权所有“0元购”坑消费者,电商平台难辞其咎
07:53:24来源:
  “0元购”坑消费者,电商渠道难辞其咎  ■ 观察家  有关电商渠道此刻不仅是斐讯产品的出售渠道,更是其“0元购”方式的导流进口,很难彻底甩锅。  连日来,跟着P2P联璧金融的爆雷,斐讯路由器“0元购”套路引发聚集。  新京报报导,自2016年起,出售路由器、体脂秤和电视盒子等电子产品的斐讯开端推出“0元购”方式,消费者经过联璧金融APP全款返现,如再购买,则需在联璧金融渠道出资。在实体产品搭售金融产品的方式下,联璧金融获取了很多出资,斐讯产品销量也一路飙升,在不久前的“6?18”大促中,斐讯狂卖7亿元。但就在次日,出资者发现联璧金融呈现兑付困难,定时出资及活期存款均无法提现。  联璧事情迸发后,斐讯“0元购”产品被多家主流电商及零售商渠道下架,不少人找涉事企业和电商渠道维权。涉事渠道对此表明,自己仅仅斐讯硬件产品的出售渠道,从未与斐讯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渠道联璧金融存在任何方式的协作,也从未引导消费者至该渠道进行出资理财。  问题来了:在此事情中,终究谁该为消费者丢失担责?  无须讳言,受害人的侥幸心理是斐讯“0元购”方式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危险与收益并存,这是经济学的知识。以斐讯K2路由器为例,原价399元的路由器活动价能够359元买下,激活K码一个月后能够提现399元,收益除了路由器发生的40元,还有K2易手价50元左右,算下来,出资359元,一个月就能收益差不多90块。这样的报答率,招引很多的“羊毛党”纷繁参与投机大军,也就家常便饭。  可稍存警觉之心就能发现,斐讯K2路由器的硬件价格也就几十元,能卖399元必定不是因科技含量高或产品品质好,要害就在于以产品的幌子来施行理财的本质。这样的方式下,斐讯现已不能称之为一个技能公司,而是一家以硬件为进口来运作本钱的金融公司至至斐讯与联璧之间千丝万缕的隐秘联络也证明了这点。  而有关电商渠道此刻不仅是斐讯产品的出售渠道,更是其“0元购”方式的导流进口。许多消费者正是在信任渠道的基础上开端“薅羊毛”。更直白些说,电商渠道与其说在出售电子产品,不如说在推销金融产品,在为P2P渠道引流量和打广告。渠道的危险也就此发生。《广告法》第25条规矩,招商等有出资报答预期的产品或许效劳广告,应当对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危险职责承当有合理提示或许警示。  出售斐讯产品的电商渠道很难说,不清楚相关出售行为给消费者带来的金融危险。事发之后,斐讯也积极为涉事电商渠道“背书”至至消费者购买斐讯智能硬件产品后,可自愿挑选是否依据活动规矩参与,与任何第三方出售渠道无关。但这很难为电商撇清悉数职责。  正在评论的《电子商务法》草案三审稿第37条规矩:电子商务渠道经营者知道或许应当知道渠道内经营者出售的产品或许供给的效劳不符合保证人身、产业安全的要求,或许有其他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未采纳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渠道内经营者承当连带职责。  在未来的P2P方式中,相似斐讯“0元购”方式必定还会呈现,或换一张“画皮”呈现。鉴于此,期望有关监管部门需厘清斐讯事情中电商渠道的职责,给维权者以详细告知,也给电商标准运营清晰边界。  相关报导详见A08-09版  □蔡斐(法令学者)
[责任编辑:]
上一篇:下一篇:
关于我们|版权声明|人才招聘|广告服务|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网站导航-联系邮箱
Copyright & 2017 东营信息网 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注意喽!“手机零元购”就是个坑
来源:燕赵晚报
“品质消费”,市民纷纷举报各路假货奸商;“美好生活”,各大部门联手打造绿色消费氛围。3月14日,石家庄市政府保护办组织各成员单位和石家庄市广播电视台,举办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电视晚会,就2017年度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进行新闻发布,同时启动2018年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河北省消协也在同一天发布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13日上百名普法志愿者走上街头接受市民咨询,全市纪念“3·15”咨询服务活动就此启动。
石家庄市工商部门全年查处各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案件837起,受理各类信息96083个,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80余万元。
从消费投诉总体情况看,商品类投诉10390件,占投诉总量的60%。前五位的是:家居用品、服装鞋帽、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讯器材;服务类投诉6927件,占投诉总量的40%,前五位的是:修理制作、文化娱乐、美容美发、餐饮住宿、专业技术服务。涉及的主要问题是:售后服务、合同纠纷、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并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通讯产品类投诉增幅明显。手机质量问题影响正常使用,如自动关机、黑屏、频繁死机、电池用时过短等;网络购买的手机疑似“水货”的问题频频发生。
制作、保养、修理服务类消费投诉持续走高。一是三包有效期内出现问题,商家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不履行三包义务;二是故障维修时,不提供修理记录,巧立名目,给消费者退换货带来障碍;三是经销商与维修商双方相互推诿,拒担责任。
预付卡类消费纠纷问题增多。在各类投诉中,预付式消费问题较为严重,主要存在于美容美发、洗浴、健身、亲子教育、培训等行业。一是商家中途歇业或者转让,余款无法正常消费或者无法退款;二是消费者提出退订时,商家以各种理由拖延、拒绝或收取高额的退订费用;三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甚至强制交易。
石家庄市工商局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典型案例
通讯公司“手机0元购”虚假宣传案
某通讯公司在2017年7月至8月期间, 利用内容为“手机0元购,我来帮您还分期”的套餐业务进行宣传,使消费者误以为购买手机不用花钱。经查,消费者使用该套餐业务期间,并不存在其宣传的帮助消费者偿还手机分期款的事实。利用虚假宣传引人误解,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悉真情权,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工商部门依法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罚金5万元。
石家庄一家商贸公司销售不合格产品案
石家庄某商贸公司在天猫平台上销售背(提)包,在产品质量专项抽检中发现为不合格商品,当事人申请复验后,依然为不合格。其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工商部门依法对其行政罚没7.35万元。
信用联社利用格式条款合同侵犯消费者权益案
某信用联社自2016年至2017年5月,通过办理房屋抵押登记,利用格式条款合同将由其承担的登记费用转嫁给消费者,共办理房屋抵押登记276份,收取费用50280元。其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违反了《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工商部门依法作出退还消费者全部费用并罚款2万元的行政处罚。(记者迎晖)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坑骗消费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