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最高利息多少合法18200平台手术费1820加一年利息8900合法吗?

网贷真能逼死人 别让高利贷钻了创新空子网贷真能逼死人 别让高利贷钻了创新空子光明网百家号网贷真能逼死人 别让高利贷钻了创新空子“只需一张身份证,20分钟即可到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现金贷AP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迅速蹿红,成为“手机上的银行”。然而,看似简单、快速又低息的贷款服务,不过是诱人上钩的幌子,不少现金贷平台年化利率逾100%,更有甚者高达583%,堪称“网络高利贷”。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有人从最初借款几千元,到后来竟背上几十万元债务。借款人安装APP时一般都会上传通讯录,还不上款平台就采取“呼死你”等方式逼债。借款人若停机或换号,就“呼死”你的亲友,让人逃无可逃。受害者多是欠缺金融、法律知识的大学生和年轻“打工族”。1月29日,一名25岁理工科硕士在旅社自缢身亡。家人从其手机中发现网贷APP13个,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舆论普遍认为,“网络高利贷”正是其催命稻草。多少年轻人,深陷连环套近年来,现金贷灵活便捷、低门槛的借款方式,迎合了不少年轻“剁手族”的消费需求,当还不上款时,一些平台则引导他们去其他平台借钱还债,许多年轻人因此掉进连环套。据第三方机构网贷之家研究院统计,目前安卓市场上有超1000家做现金贷业务的APP。日安卓市场排名前100的现金贷平台累计下载量总计约8亿次,而到当年11月10日,前100名现金贷平台累计下载量总计约为18.49亿次,仅半年多,下载量翻了一倍多。在云南某高校读书的张兵(化名)为了买名牌鞋子和手表,从2016年2月开始在现金贷APP上借钱。第一笔只借了1000多元,因为日常开销比较大,借款还不上,又不敢跟家人张口,只好从其他现金贷APP上借更多的钱,补上上一笔借款的“窟窿”。“现金贷来钱很快,有的平台1天之内到账,有的平台2小时到账。”据张兵回忆,他手机上下载了七八十个现金贷APP,仅仅一年半,差不多借遍了其中的三分之一,“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背上7万多元的债务。大三学生李娜(化名)原本是富家女,家里破产后,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却没改过来。“我不想让周围人看笑话,以前用什么高级化妆品,现在还用什么,衣服一买一大堆。”李娜告诉半月谈记者,“现金贷APP借钱很容易,借钱的笔数多到自己数不清,也不记得自己在哪个平台欠了多少。”李娜在三四十个现金贷APP上借钱,债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家人陆续帮她还了近30万元,却还没有还完全部贷款。而一旦无法还款,现金贷平台就会采取“呼死你”的方式,打爆借款人通讯录。“真的很要命,有时半夜十一二点都会接到催债电话。”张兵说。饱尝现金贷恶果的大学生、年轻“打工族”不在少数,因还不上贷款而自杀的极端事件屡见报端。利息不太高?全是坑人套路网贷平台一般“看起来很美”,最常见的做法是变相抬高利率的“砍头息”。张兵、李娜等人提供的手机交易记录截图显示,这些现金贷APP以收取管理费或服务费、审核费等名义,从借贷本金中扣除费用,使得借款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低于借款合同上约定的金额,变相提高借款人利率。另外,大多现金贷均仅标注“日利率”“月利率”蒙蔽贷款人,造成利率很低的假象。例如,张兵在一款网贷APP上借款2000元,标注月利率1.5%,实际扣除费用,到账只有1820元,期限3个月,应还款2478.39元,实际年化利率达145%。李娜在另一款网贷APP上借款1900元,实际到账1615元,服务费285元,一期14天,应还款1976元,年化利率高达583%。根据央行和最高人民法院对民间借贷的要求,借贷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不得超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但一些现金贷平台为了规避风险,只要借款一还完就不再显示服务费、逾期费的具体明细,让借款人难以举证维权。深圳律师协会互联网金融专委会主任陈科军介绍,一些现金贷平台的借款门槛低,很难控制不良率,有的平台不良率高达百分之五六十。为了覆盖不良率,只有抬高利率、手续费。此外,大量现金贷平台审核不严。2017年4月,银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禁止向未满18岁的在校大学生提供网贷服务。但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只需提供身份证,随便填些公司信息便能蒙混过关。“我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个公司填上去,基本都不会被拒,这些就是走形式。如果还不上钱逾期了,平台会说我骗贷,使用虚假信息。”张兵说。2017年4月,银监会首次提及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整顿;北京、广州等地也相继加紧整顿现金贷的步伐。而据李娜、张兵反映,他们借款的平台有一些在还款后倒闭了,但仍有不少“网络高利贷”平台存在。别让高利贷钻了创新空子近年来,国家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释放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让部分打着创新旗号的“网络高利贷”钻了政策的空子。网贷之家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半月谈记者,目前问题主要出在既不持牌、也没完成备案管理的助贷机构上。据于百程介绍,现金贷平台大致可分为持牌系金融机构、P2P网贷、助贷机构三大类。目前数量最大、出问题最多的是助贷机构,市场上有1000多家。其身份近似“中介”,资金来自与其合作的银行、信托公司、小贷公司等,这些机构亟须清理整顿,进行备案管理。根据相关规定,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应用程序提供者进行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等审核。然而,现金贷属于金融专业领域,他们往往通过“砍头息”“日息”“月息”等作弊方式逃过互联网应用商店的一般性审核。“有关部门针对现金贷业务多次下发文件,但问题仍然存在,说明执法力度不够。对于现金贷平台来说,收取各项费用的利润很高,违规违法成本很低,难以形成震慑。”陈科军说。部分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通过登记备案、信息披露,制定“负面清单”,强化事前事中监管等方式,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于百程认为,监管层应尽快明确现金贷的责任主体和类型,进一步加强现金贷业务的整治工作。监管部门也应向互联网应用商店提供行业“黑名单”,清理“害群之马”。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建议,国家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应当做好法律风险评估,明确创新的规则和边界,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半月谈记者毛一竹 周颖)来源:半月谈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一美国前**克林顿,在1992年大选(对老布什)时曾有一句名言——“笨蛋,根本问题是经济!”一句话就当选。虽然每天在文学艺术的世界里遨游的很欢乐,毕竟已结婚生子,“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中国拟开放雇佣菲佣,月薪可达1.3万元人民币”,这类新闻时时冲撞着我的小心脏。这是要抛弃诗歌远方全力以赴地去挣钱吗?这是要让女性都回家带孩子吗?在同一轨道上的生活实在是太无趣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时小激愤地思考一下: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既然资源有限,为什么各国都在鼓励生生生?人为什么要结婚?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想太多,太理性的结局就是像发达国家一样,生育率大降,“老龄少子化”担忧四溢。爱尔兰科克大学生物化学名誉教授维尔曾经形容欧洲正步上“人口自杀”之路。就算全世界人口总量不变,发达国家的人口正在不断萎缩。在出生率最低的25个国家中,22个为欧洲发达国家,其中已有18个国家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在亚洲的日本,老龄少子化早已成为久治不愈的痼疾。国家这么迫切需要年青人,为什么?当我们还在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时,实在没料到现在又要讨论全面放开二胎。因为年青人,在未来,不够了。李光耀在书中分析日本时说,经济发达,女性自我意识高涨,发现工作和外面的世界比在家侍候一大家子要有意思的多,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意像过去一样做全职主妇,尽心尽力地生养孩子。一向坚持“实用主义”的李光耀还曾**不正确地号召新加坡年青男子不要只看颜值,要找受过良好教育智商高的女性结婚,优生优育。**应当很好地引导。这一切都基于李光耀的这个思想:“人口数量与结构,是个重大问题,因为它决定了这个国家的宿命。如果一个国家人口数量下降或者整体慢慢变老,那么这个国家其实就在走向衰弱。”老人不消费,体力精力有限,缺乏创造力。有个日本朋友第一次来中国就对我说,你们消费是扩张的,我们是收缩的。日本的老人比年青人富有的多,他们生长在日本经济繁荣的年代,而日本的年青人面临的机会和空间都比历史上要少的多,他们只好如村上春树所写的去追求“小确幸”。在国家和组织的眼中,人的功用性更被看重。比如在国家看来,它要总量调节,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年青人不够多,劳动力萎缩,消费递减,缴纳额减少,问题接踵而至。**便要适时地评估和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可见,年青人,是生产力,是最强大的消费者,是一个社会发展最宝贵的创造性财富,是民族国家绵延不绝的希望所在。在有着人口问题困扰的欧洲和日本等国,**或补助、或给予税务优惠、或实行全民义务教育、或颁发勋章。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用!生育率还是没转正,更别提赶不上穆斯林的生娃速度了。像英雄的母亲一样生七八个?No Way!在中国,出生于30、40年代的母亲生育七八个孩子稀松平常,在现在北上广深的年青人看来,这实在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生不起,也养不起啊!《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里这位高管妈妈算了一笔账:女儿去一趟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女儿平时在家需要请阿姨照顾,5000元;7月份钢琴考级,每周要上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一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这么几项加起来就要35000元了。痛苦的是你花了,心疼得不踏实;不花吧,对不起孩子更不踏实!”这只是一个暑假的育儿消费,虽然网上骂声一片,但凡收入稍高一点的家庭,谁不想在能力范围内或者能够着的消费能力上让孩子接受更好的一切?我曾非常认真地考察了一番,早教班一节课150以上,买个课程都是一万起。现在的英语培训恨不得从宝宝还不会说话就开始。很小的婴儿可以去游泳。一岁以上就可以办2000左右的卡去综合游乐场畅玩。稍大一些的孩子去各种球类、舞蹈、绘画班,更奢侈一些的去学马术。如今,资本的主导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看现在的趋势,内地教育分层就在不远方。尽管我对各种班式的教育心存疑虑,但一想到比我们先进的美国、香港的教育从好的私立幼儿园开始就分层便隐隐担心。美国的公立学校实现了无差别化入学,但教学质量实在不容乐观。考虑到现代社会的竞争白热化,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入收费高昂,但师资力量强大,资源丰富的私立学校,因为难进,门槛一步步提高,还要面试家长或者要购买。这一切似乎都提前在京沪上演。在一篇热文《清华学霸、马甲线女神、前麦肯锡董事:我见过太多世界的可笑》中,正在办学的主人公说:最近由于办学校,通过周围的和企业的朋友圈,知道了香港的一所名校,也知道到了香港教育界一种奇葩的产品Debenture“入学”,各个私立名校都有, 20万到650万(如大陆背景的某某书院)不等。一次性购买,不退款,没利息,孩子毕业之后赎回或转让,买这个, 就为了买一个“面试机会”。据说中国某互联网公司大佬为了让孩子有确定的入学机会,当年把市场上放出来的债券全买了,得小一亿港币吧。为了一个娃上学,中国的家长也真是不容易。“这个世界可笑吧。”是不是我们对时代的洪流无法阻挡?明知这一切很荒谬却不得不随波逐流?青年人口数量的竞争未来富裕国家和地区完败关注人口问题的携程老总梁建章做过研究: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父母越来越不愿意多生孩子,人口爆炸的现象消失了;伴随着国家的繁荣,所有国家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生育率都低于2.1的更替水平。在非穆斯林的亚洲,通常在一个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达到时,生育率就会下降到低于2.1的替代水平;而当一个国家达到人均收入水平时,生育率甚至会下降到低于1.5。这样低的生育率水平,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持续和危险的。最近频频见到媒体报道印度,因为他们在未来是年青人口比例在世界占优的国家,中国到2050年人口中位数在50岁左右,而印度不到40岁。年青人就是希望所在。国家之间的竞争希望就在年青人身上。图片来自网易新闻网上人们常常说过去生养孩子很容易,放假孩子丢给祖辈也可以,或者给个游戏机就行了。说这话的不知道现实中是不是果真如此,特别是在京沪。尽管我也是个放飞自我的人,理性地想一想,还是不敢这样对宝宝。未来该学的英语等工具性学科还是要抓紧,孩子喜欢的艺术、体育类也得报名让他们去,同学都去的夏令营还不得乖乖掏钱。一到假期带着孩子去旅行肯定是必修课,这些,在这个资本主导的时代,哪一项能便宜?更别提我们看见省会城市的父母祖父母们为了孩子上幼儿园通宵排队的新闻时的惊吓,争抢的都是更好的资源。不仅中国如此,比我们发达的欧美、日本也好不到哪里去。结婚购房、保住工作不失业、医疗昂贵、养老困扰和养孩子的高花费,每一项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年青人们的生存压力。倘若未来教育分层,金钱主导性更强,恐怕更多的人在生二胎甚至生头胎的问题上都要掂量掂量了。老年人寿命延长,年青人不敢生,未来的图景不敢想象。没有足够的优生优育的新生儿,制造出足够的机器人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也没什么益处呀。《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二摘要:“儿所”作为一种服务性机构,已基本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国父母即使愿意出高价,也很难找到接受未满三岁孩子的托儿服务。虽然一些幼儿园提供日托服务,但数量有限,且对小孩入托年“托儿所”作为一种服务性机构,已基本从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消失。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中国父母即使愿意出高价,也很难找到接受未满三岁孩子的托儿服务。虽然一些幼儿园提供日托服务,但数量有限,且对小孩入托年龄有严格限制(7月22日财新网)。据分析,出现托儿所严重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导致大量企事业单位托儿所撤销或萎缩;同时,对两三岁的“托班”因2012年**颁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严厉限制幼儿园入园年龄,导致不少公办幼儿园陆续取消“托班”。二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出生人口锐减,严重改变了家庭结构,使得对孙辈看护任务不重,由家庭老人看护基本可以应付,托儿所消失引发的社会“后遗症”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如今全面放开二孩,小孩出生数量有所增长,缺少托儿所的弊病日渐显露。三是对托儿所审批严苛,即便有企事业单位或民资愿意创办,往往难以获得资质或牌照,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托儿所的“诞生”。目前“托儿所”短缺带来的社会问题日渐增多:首先,给生育家庭带来巨大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因为缺少公益性托儿所,一般家庭只得靠聘请保姆看护小孩,随着年轻人口减少或不愿意从事看护小孩工作,使保姆工资高企,高昂的保姆费用到了令很多普通工薪阶层难以接受的状态。其次,由于小孩看护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大中城市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对原本打算在放开二胎之后生育二孩的夫妇,不少对二孩望而却步,也迫使很多职业女性可能选择少要甚至不要小孩,这会导致已经超低的中国生育率雪上加霜,更对中国未来出生率产生越来越不利的影响。据相关资料,入托率越低的国家的生育率也越低,北欧和法国入托率达到了50%以上,他们的生育率也最高。而我国现在尽管放开了二孩生育,但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远远不及,且在世界上也滑向人口出生率较低行列,这对将来中国经济增长及社会稳定都将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再次,会形成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及带来男女不公平社会地位。为了照看小孩,不少家庭在缺乏足够经济能力聘请保姆和长辈们不愿看护孙辈或缺乏照看能力的情况下,家庭中的女性往往不得已放弃工作成为全职太太,这不仅影响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且也会使不少用人单位在招录女性员工时往往放弃招录或提取严苛要求,严得影响女性社会地位。显然,在我国继续依靠老人或保姆带孩子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的需求。中国将来急需大量的托儿所;否则,中国妇女将不得不在生育和职业之间做出艰难选择,而中国的生育率也将难以回到健康的水平上。因此,提高中国年轻夫妇生育意愿,有效改变中国家庭结构和优化社会人口结构,解决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必须尽快补齐“托儿所”这块社会保障机制的短板。一方面,**应担承起“托儿所”创办的义务,因为这是社会保障机制的一部分,**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且家庭生育小孩更多承担的是社会义务,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贡献的。为此,各级**应将“托儿所”创办纳入**公益范围,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人口出生率来制订托儿所建设总体规划,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确保托儿所建设数量和设施跟上人口出生率,为生育家庭消除后顾之忧,激发家庭出生二孩欲望。另一方面,及时向世界在托儿所做得比较好的国家学习,模仿他们的托儿创办模式,将中国托儿所创办推向现代化正轨。如法国的政策是地方**提供资助,鼓励企业、社区与**合作,兴建和运营托儿机构,很多普通家庭的幼儿甚至可以免费入托。这类托儿所遍布法国城乡,而且除了法定假期和暑期一个月以外,一般每天开放长达11个小时。如此使法国以托儿所质量高和数量多而闻名于世,也因此两三岁小孩入托比例高达一半;由于法国日托支持和其他鼓励生育措施到位,生育率达到了2.0,远高于欧洲国家的平均生育率。很多低生育率国家,都在效仿法国的成功经验。比如,日本和韩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建设更多的托儿所,鼓励雇主建立托幼设施,并根据企业类型和费用类型予以补助,以期缓解年轻父母在生育选择上的后顾之忧。对此,中国各级**既可从财政上列支经费牵头支持企事业单位创办托儿所,也可鼓励参与托儿所创办,降低准入门槛,加大质量和价格监督力度,以助推我国托儿所建设尽快补齐短板,解决大多数家庭小孩难入托的现实困难。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100《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三讯 北京时间11月16日消息,据visualcapitalist网站报道,中国在1979年颁布了一项备受争议的“独生子女政策”,其主要目的是减缓中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同时限制中国有限资源的流失速度。尽管中国**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这些极端措施来实现的,但它的人力成本却非常惊人。这些政策的严厉执行,加上对中国家庭产生的意外后果,以及中国民众对男孩的传统偏好,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持久的影响。中国年轻劳动人口数量下降快进到今天,这一政策仍在实施中,但效果较差。自2016年初开始,中国家庭被允许生两个孩子,但即使是这样的变化,中国仍然面临自己一手造成的人口灾难。在Aron Strandberg编制的人口金字塔中,中国和印度截然不同的人口发展轨迹是可以直接比较的。在人口方面,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更大、男性人口更多的国家,而且正在失去年轻劳动力的强大基础。这可能会对年轻劳动力以外的人口构成潜在的支撑。图片说明:中国(左)和印度(右)人口金字塔比较,金字塔左侧为男性人口数量,右侧为女性人口数量中国的“人口金字塔”根本不是真正的金字塔——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它看起来更像是一根柱子,支撑着在1979年之前出生的人口迅速变为老年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控制带来的意外性和持续性将对中国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最近在科学美国杂志上发表的一项评估认为,中国女性数量较男性数量少6200万,造成了数百万男性无法结婚的尴尬处境,而这也成为中国人口现状正在面临众多挑战中的一个。这种性别失衡加剧了中国人口中年轻人口的数量不足问题,而最终的结果将是中国经济中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迅速下降:图片说明:劳动人口岁数为15岁至64岁,退休人口岁数为65岁以上。在中国经济中劳动人口与退休人口的比例变化(2000年至2050年)今天,这一比例大约是7比1。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比现在少1亿,上述比例也将降至2比1。一个新的人口范例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减少和年轻人的缺乏,印度有望在2027年左右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图片说明:1950年,年全球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或预期排名)这个新的范例将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有趣的例子。到2100年,在全球人口最多的20个城市中,中国的城市将不包括在内。相反,这些人口众多的大型都市将几乎全部位于印度和非洲这样的地方,而其中一些城市,如孟买,将拥有6000万或更多的居民。中国的新希望尽管人口的变化对中国来说将带来许多困难,但人们仍乐观地认为,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人工智能的出现将有助于弥补劳动人口数量的不足。外界预期,仅人工智能市场到2030年将推动中国GDP增长7,而中国对机器人和自动化的投资肯定会使中国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中心,即使这些工厂配备的是机器人而不是工人。(翊海)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腾讯财经(financeapp)。《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四***ouwang中国的实践者官网网址:www.***ouwang.com热线:400-788-9566中国实施全面二孩已有2年,但效果低于预期,下一步人口政策该怎么调整?怎么看中国各大城市的人口政策?以及怎么破大城市高房价下超低的生育率?近日就这些问题专访了著名人口学者、《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凤凰财经:目前中国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您认为这一政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此前的计划生育时代比是不是多了一些正向的作用?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不是特别深远?易富贤:人口政策的每一步调整的意义都很重大,因为毕竟是迈出了一步。虽然全面二孩出生的人数低于预期,但这一步为今后人口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还是做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会影响中国今后十年甚至数百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主体是人口,所以人口结构对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比如中国2012年经济开始下滑,事实上很大原因是因为人口老化所、劳动力短缺、人口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像日本的经济衰退、欧洲的希腊、西班牙这些国家的经济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人口所引起的。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不是充分条件,光有人口不行还需要有其他的一些要素。但人口这个必要条件与其他的必要条件不同,其他的必要条件都是死的,人口这个必要条件是活的,它能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它能够创造其他的必要条件,所以人口这个必要条件对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人口是相当于经济发展的面粉,经济手段是制作面包的技术。如果没有面粉的话,经济手段再怎么发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也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增长。所以人口是影响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凤凰财经: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实施了一年多,目前您关注到哪些变化?易富贤: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人数是远远的低于预期,也低于国家卫计委跟主流人口学家的预期。他们预测全面二孩之后生育率会上升到2.1,每年要出生两千二百万人口。但是现在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当时他们的预期是建立在2010年到2015年中国的生育率在1.54到1.64之间上的,但是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实际生育率只有1.18。2015年的小普查也就是百分之一人口的全国调查显示,2015年生育率只有1.05,是全世界最低的。根本没有他们所说的1.54到1.64之间,也就是说,他们的预测的基础数据事实上是不存在的,也不成立的。现在看,2015年我们的生育率只有1.05。首先回归到2014年开始的单独二孩说。单独二孩政策当时国家卫计委跟人口学家预测每年要会多出生两百万,生育率会达到1.8。2015年是单独二孩的出生高峰年,因为怀孕有九个月的周期,但是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出生人数不但没有增加两百万反而少出生了三十二万。根据医院卫生分娩的数据的话,2015年不但没有多出生两百万,反而少出生了六十四万。全面二孩之后,当时的国家卫计委也预测生育率可以达到2.1,但是现在看来是不可能的。因为出生人数非常有限,在的生育率的话,2016年大概只比2015年大概多出生百分之八到百分之九左右,生育率应该只有1.1左右。2017年是全面二孩的出生高峰年,生育率不可能达到他们所预期的2.1,应该是1.2、1.3就不错了。就是低于预期的。凤凰财经:对全面二孩政策,您觉得下一步怎么改进?易富贤:我觉得下一步就应该是彻底的废除计划生育并出台一系列的鼓励生育政策。本届**上台以来有高度的**勇气,果断的调整人口政策。之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一开始实行单独二孩没有全面二孩,是因为当时国家主流人口学家预测,全面二孩每年会出生四千七百万——四千九百九十五万,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现在出生一千三四百万就不错了。所以他们就说远远的低于预期。凤凰财经:您怎么评价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的人口特征和状况?这跟各城市之间经济有什么关系?易富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是不断地流入大城市,最开始流入深圳跟广州,九十年代之后也流入上海跟北京。目前上海、北京的常住人口中有百分之四十是外来人口,这些是最有活力的年轻人口。所以北京、上海的经济很大部分由外来年轻人口所推动。如果没有外来人口,北京、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劳动力短缺的程度比东北还要严峻,经济会比东北还要衰退。目前来说,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市是深圳,深圳本身是个移民城市。2015年中国的中位年龄是三十八岁,深圳只有三十三岁,是最年轻的;而上海最老,超过四十岁了,比全国要老2.3岁了;北京是三十八岁。如果没有外来人口,上海的中位年龄已经是五十岁了,在全世界是最老的。上海即便是吸纳了这么多年轻人口,它的经济活力已经开始低于全国了。2015年是上海两百多年以来最大的一个拐点,它的外来人口开始减少。很多人以为是因为上海推出的一些政策阻拦了外来人口流入,事实上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大的原因是上海本身吸引人口的能力在下降。以前人口流入北京、上海是因为北京、上海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比较高,各种资源比较优势,比如说1980年上海的人均收入水平是全国的六倍,所以中西部的人们千里迢迢也来到上海打工,但是现在上海的人均GDP的优势已经在下降,上海、北京的人均GDP只是全国的两倍了,很多人就没有必要来北京、上海打工了。比如说在湖南、四川,一个月有四千多块钱,到北京上海是六七千块钱一个月的话,考虑到老人小孩,他就没有必要来东部城市了。至少在发达国家这也是一种规律。当年美国的人口也是流入纽约,纽约的人均收入水平也是全国好几倍,然后到193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五六十的时候,纽约的人均收入水平只是全国的1.7倍,纽约就慢慢丧失了吸引外来人口的能力了。所以纽约市的人口占美国的比例从1930年代的百分之五点几不断的下降。目前北京尤其是上海经济活力低了,所以2015年应该是上海走向衰落的一个拐点,因为它很难再吸引到外来人口了。凤凰财经:各个城市人口政策之间也有差别,像深圳只要你大学毕业有本科就很快就能落户,武汉好像最近也是在出台吸引人的政策,但像北京、上海好像在控制人口增长。将来会不会出现城市之间对人口的竞争?易富贤: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口的竞争。目前深圳最年轻,所以深圳最有活力,深圳有很多企业,很多企业创新能力很强,机会也多。在一线城市中上海是最没有活力的。然后现在但是就是说人口继续流入对于大城市来说是个增添了他们的生计,给他们增加经济活力,但是中国的大城市有个问题,它的生育率很低,它的城市规划都是围绕着主流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来进行的。即便是外来人口到了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也不得不适应这个规划模式。这种模式是民不聊生,年轻人根本就不谈生育只谈工作,因为生育压力非常大。北京、上海的生育率只有0.7左右。第一孩生育是没有受限制的,但是第一个孩子生育率也只有0.5左右。东京的总和生育率是1.0,一孩生育0.6。这意味着北京、上海包括广州、深圳即便停止计划生育,总和生育率也难以达到1.0。但是中国需要总和生育率达到2.3才能够保持经济跟人口的正常发展。所以人口流入大城市是一个陷入两难的处境。一方面人口流入有助于大城市经济,另一方面人口流入后人们不生孩子生不起孩子,导致全国的生育率很低,导致今后全国的宏观经济衰落。现在流入的人口对于北上广深是生机,但今后就会变成危机。因为流入的人口不生孩子,老了需要有人养,人口结构会极度的老化。所以将人口从大城市疏散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要降低人口密度,这可以降低房价,通勤时间缩短,老百姓生活压力各方面都会下来,有作用于生育。事实上在当年发达国家也曾经出现中国目前这个情况。比如说英国城市化水平超前中国一百多年,以前也是人口不断往伦敦聚集,1900年伦敦市人口都聚集在内城,每平方两三万人口,跟目前北京差不多,北京市东西城区大概是每平方公里是2.5万人。上海虹口区超过3.5万人了,广州越秀区也是三万多人。当年伦敦也是这么高的密度,但1900年之后伦敦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人口往外疏散,目前伦敦每平方公里只有五千人,其中人口最密的内城也只有一万人。当年德国柏林城市人口密度比北京上海还要密集,每平方公里达到四万人,但1920年代之后柏林人口也不断疏散,现在柏林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三千多人,其中最密的地区也只有一万多人了。东京1960年之前也是人口流入,人口密度也跟现在的北京上海一样高,但1960年代之后东京人口往周边疏散,目前东京的每平方公里只有六千人,内城也只有一万多人了。所以目前雄安新区、通州城市副中心城市我觉得是有必要的。人口适当的疏散有助于人口的发展。凤凰财经:最近有报告显示,因为工作压力包括房价很高,城市里年轻人生不起孩子也不愿生孩子。您觉得大城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土地、货币政策能对人口带来一些改变?易富贤:对,首先我觉得中国的土地政策是很不合理的。中国目前城市人口密度这么大、生活压力这么大,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们的土地政策所导致的。我们当时实行计划生育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因为我们的耕地不够。我们限制城市的土地也是因为耕地不够,要保护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事实上我觉得这个理论是有问题的。因为19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说我们只有十四亿亩耕地,耕地不够,后面经过卫星遥感测量发现还有十九亿亩耕地,最近几年进一步发现我们还有二十多亿亩耕地,后来说还有八亿亩后备耕地。事实上这就是说以前的统计数据、以前的测量水平是有问题的。第二,还有一些新的耕地,比如说以色列,采用滴灌技术很多沙漠都变成耕地了。中国也一样的,比如陕北毛乌素沙漠以前连草都不长的,后面采用新的技术,目前毛乌素沙漠成为陕西第二大粮仓了。中国还有那么多亿亩沙漠,如果采用以色列的技术可以增加好几亿耕地。中国还有六十亿亩草原,比印度的总面积还要大,我们采用新技术的话,对我们粮食的贡献也会提高的。即便现有的耕地我们的粮食也是没有问题,足足有馀的。1950年代亩产只有六十公斤,但现在差不多四百公斤了,增加了六倍。如果我们的粮食亩产能够达到美国水平的话,粮食产量还能增加百分之二十;如果能够达到荷兰、比利时的水平,粮食产量还能增加百分之五十。现有的耕地养活二十亿人口没问题。事实上现在耕地是不断抛荒,因为你不可能吃太多,吃太多的话会导致肥胖导致很多问题。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是百分之五十六—五十七了,我们有一大半的人口有七亿多人口是在生活在城市,但是城市只建了一亿亩土地,一亿亩土地相当全国百分之0.7的土地,只相当于全国5%的耕地。这么多的人口都集中在一个如此狭小的面积上,必然导致高房价、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但是中国目前农村抛荒的耕地已经超过两亿亩了,并且每年还在增加。很多以前可以种三季稻的,现在种一季稻了;很多以前的耕地已经抛荒了。所以一方面是城市土地不足,一方面是农村大量抛荒。中国的县城都是按每平方公里一万人进行规划的,如果将我们的人口密度减少到像美国的水平,每平方公里大概只有四千人的话,人口密度**下降。北京的人口密度两万多人下降四千人,房价、交通环境大为改善。所以土地政策我觉得应该要很大的反思。不提供足够的土地,生不了孩子。至少从宏观来说土地并不很值钱,土地足够我们耕地了。另外我们目前的城市规划都是高密度的规划,如何把城市改造成适合年轻人生育,改建的成本很大难度也很大,但是我相信中国**一定会这么做的。如果不改建的话,生育率会持续下降,国家经济会持续的下行。另外现在全面二孩之后很多妇女不敢生孩子,因为很多压力都集中在妇女肩上,所以中国的产假制度、婚姻法、就业保障都需要修改。我觉得俄罗斯的政策比较好。俄罗斯的生育率1999年只有1.16,跟中国2010年差不多,我们2010年的生育率是1.18,但是俄罗斯现在已经提升到1.8了。因为俄罗斯首先是产假,产假可以提供给妇女,由来提供它不是由企业来提供,各项社会福利包括就业的职位她生孩子还能保证保留她的工作岗位。所以中国**要有效地提升生育,也需要进行相关投入,但是即便是投入也是非常非常合算的。一方面可以拉升目前的消费,可以改善就业,一方面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增加了很多活力。凤凰财经:最近城市的发展走向城市群、都市圈,世界上好像也都是大城市群。但是如果土地政策不改变,年轻人进城之后生育率就会严重下降,这会有一些矛盾。易富贤:都市圈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高度注重人口发展,城市规划一定要把年轻人的生育压力要作为一个指标来进行衡量。如果年轻人到时候生不了孩子,我们的模式有问题。土地供应、各套政策配套政策包括小学幼儿园其实就是让年轻人能够生点孩子,也敢于生孩子,也愿意养三个孩子,就说明这个城市有活力。如果一个城市光产生物质不生孩子的话,这个城市是不可持续的。我们现在面临着城镇化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在这个阶段需要格外的小心。刚好我们人口政策也面临一个调整,这个阶段性应该与人口政策相关的配套一起来进行规划。我相信中国**应该会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经济政策是几十年的一个政策,而人口政策是一个千年政策,人口政策是攸关国家经济和整个社会活力的问题,中国今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国运问题。我相信中国**会有这个魄力,会有这个勇气来调整的。我对这方面还是充满着乐观的。来源:凤凰财知道(ID:icaizhidao)声明:本文观点不代表喜投网,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喜投网(www.***ouwang.com)是一家金融生态系统公司,围绕大众消费领域,提供、新媒体、社区和互联网。希望大家多多支持,高达12%;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注册送10000体验金,邀请好友注册赠送.1%投资收入;注册请点击阅读原文。《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五www.365ibank.com你可曾知道,日本可能上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计划生育“的国家”,那么从“计划生育”到现今“鼓励生育”,日本到底经历了什么鬼?对于从“计划生育”到“全面二胎”的中国,又有些什么启示呢?作者 |盘丝老康来源|老公说的都对(laogongshuo7)(一)日本印象:旧城,老人7月下旬,跟老公一起去日本玩了10天。我们去了东京、横滨、名古屋、京都、奈良、大阪,除了感叹别人整体国民素质高之外,另一个深刻的印象是,“旧旧的城,老老的人”。在国内看过诸多报道,对于日本“失去的二十年”、“超老龄社会”等词汇,非常熟悉,却略感抽象。但,当自己在这个国度漫游,那些抽象名词变成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展现在面前时,小心肝还是颇受震撼。地铁里,挤满了穿西装打领带,提着电脑包上下班的老年男人;餐厅里,60多岁的男性服务员,端着盘子跑上跑下,一个人服务一层楼;夜里11点多,东京银座街头,头发全白的老年白领,成群结队才下班,大阪的郊区,六七十岁的运输司机才收车。更夸张的是,在大阪泉南郡吉见的一个小站,我跟老公坐地铁去道顿掘,那时是下午3点多,整节车厢,除了我和老公之外,全是60岁以上的男女,那个场景,非常压抑,满是衰老的气息。前两张拍于东京,第三张拍于横滨。在日本,随便一伸手,都能打到一个老年人!知道日本老龄化严重,但是没想到有这么严重。旅行这几天,我就像“怪阿姨”一样,盯着人来人往的高龄老爷爷看,还悄悄偷拍他们脸上的疲倦。翻阅资料: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了25%,完全进入超老龄化社会。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约23%的65岁以上老人还在继续工作,比例为G7成员国中最高,超过了美国的19%。“他们的今天会是我们的明天吗?”我问老公。有可能。老公说:想要搞清楚,你可以取日本和中国的人口结构数据,结合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看。(二)从人口结构看: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2047!还在旅途中,我无心赏风景,迫不及待地,用手机吭哧吭哧查资料。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日本和中国都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日本的第一次婴儿潮,是在这三年间。1945年战后,500多万青壮年退役军人和移民返乡,没有事干就努力造娃,所以形成了一个生育高峰,年平均造人260~270万人,人口也由1945年的7215万人增长到1949年的8177万人,日本将这一时期出生的人称为“团块世代”。日本第二次生育高峰是,年期间,因为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进入了适婚年龄,纷纷结婚生子,形成了第二次生育高峰。对比中国,规律及其相似。新中国第一次生育高峰,是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后,到70年代中期为止,每年出生2500万人,最高峰期在1970年达到2800多万。(请注意,我们的出生人数是日本的10倍)中国第二次生育高峰期,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是60后第一次高峰人口的孩子,这一时期中国平均每年出生约2300万人。我和老公也是这一时期出生的。两个国家也都进行了计划生育。1948年日本**制定了《优生保护法》,放宽了对人工流产的限制。1952年,厚生省发表《受胎调节普及实施要领》,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从50年代起,日本的人口政策取得成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中国从七十年代初起,开始限制生育,到1983年,更是由节育改成绝育,硬性只准一胎。我就是独生子女,小时候在家里翻出过“独生子女光荣”的证书;老公有两个姐姐,他是婆婆悄悄超生的,还被罚了300块钱。所以结婚前,我跟婆婆开玩笑,说要拿300块买老公!不过,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日本只是提倡,而中国是强制执行。“一人超生,全家结扎”、“上房揭瓦,杀猪宰牛”,那是农村基层计生队的基本惩罚措施。中国特色的计划生育,一代人的可悲记忆。当总生育率(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低于更替水平2.1之后不久,1974年4月,日本就把人口发展战略目标,从抑制生育过渡到稳定人口规模,到90年代,则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而中国一直在总生育率低于1.5后,仍强调人口增长的形势严峻,直到日才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由于日本在战后第四年,就急急推出人口控制政策,所以只有四年左右的婴儿潮,之后出生率便急跌;其他国家的婴儿潮延续十年以上,因此日本人口老龄化出现最早,比欧洲平均早十年,比中国早二三十年。中国从1999年开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步入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2015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5%。根据人大国发院研究员王丰预测:按照过去的平均速度发展,10年以后,2027年老龄人口占比将达到14%,中国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再过20年到2047年,老龄人口占比超过21%,进入超老龄社会(Hyper-aged society),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 5个青年人养两个老年人。为了看得更清楚一些,我根据日本和中国的,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节点,按时间轴做了一个对比图,如下:可以推测出,日本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只是我们的问题会更严重,因为我们未富先老。(三),低增长时代到来!人口变化对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也可以拿日本做对比参考。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可以分解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三个要素。二战后日本重建,国内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美苏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它得到了美国的投资扶持,同时赶上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工业快速崛起。上世纪50年代中至70年代中,日本GDP平均年增幅9.2%。日本在1968年取代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80年代取代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那个辉煌的年代,日本人可牛了,松下、索尼、日立、东芝、丰田、本田、日产制造的产品横行全球。地球在日本人眼里,就是一个菜市场,日本人在全世界买买买,买了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厦,买了日本的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买加拿大的森林,澳洲的铁矿,欧洲的奢侈品,那时候,法国生产的LV手袋,70%被日本女人买走了。这个发展曲线,中国与它何其相似。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同样凭借国内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国外的投资,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技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为世界贡献了,华为、海尔、阿里巴巴、腾讯等超级大公司;中国人也在全球买买买,联想买了IMB的笔记本,吉利买了沃尔沃,中国女人接过日本女人的棒 ,把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LV买得断货。我在东京银座看到海尔的大屏广告,在秋叶原看到华为的手机,在日本偏远郊区的罗森便利店,能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那真是觉得“厉害了我的大中国!”想想,这跟二三十年前,日本人在纽约时代广场,看到索尼广告漫天飞、丰田汽车满街跑的心情差不多吧。但是,经济高速发展,就像精神伟哥,雄风一振30年,让全国人民天天高潮,而忽略了暗藏的危机。日本“失去的20年”,是从1990年代为起点的。失落之前,它有近5年的疯狂。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国内房价暴涨。日本人坚信:“土地不会贬值”,因为日本地少人多;“东京房价不会跌”,因为日本只有一个东京。于是,纷纷投入楼市。从1985年底到1990年初,短短四年多时间,日本城市地价增长了200%,东京的地价可以买下半个美国。灾难在1990年降临了,这一年,日本崩盘。由于日本土地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股市崩盘随即传导到楼市。金融机构为避免损失,要求企业偿还贷款,企业不得不变和不动产,大量地产抛售,地价应声而跌。1991年,日本楼市崩盘,普通国民住房转眼之间成了负资产,很多公司倒闭,很多家庭破产。从理论上说,日本的,在1995年应该能基本消化完,经济应该可以逐步好转的。那为什么没有呢?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日本新生人口急剧下滑。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城市化率已经达到77.4%,而老龄化率开始攀升。1989年,日本总生育率降低到1.57,1900年以后,总生育率持续下降,新生人口降低,人口逐步减少。消失,不再,经济一蹶不振。中国也面临着类似的危机。虽然我们没有“广场协议”、国内没有发生大的经济危机,2008年那场全球,我们也侥幸躲了过去,但2016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7.35%,红利已不再多。还有一个可怕的事实:中国人口逐步少子化、老龄化。根据中国卫生统计,1999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14.64 ‰,进入少子化时代,2002年,出生率为12.86 ‰,进入严重少子化。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后果,就是经济增速放缓,消费需求下滑。年轻人少了,年轻人结婚、购房、购车等需求也就少了,各类大宗消费品的增速也会快速下滑,甚至进入低增长或负增长。拿房价来看,楼市崩溃之前,1989年,东京银座大街最贵记录是每平米95,而今天最贵的地段,价格也只有1989年的五分之一左右。2014年东京及周边地区一套公寓均价241(63.16方),均价不到4万元,还没回到历史最高水平。当然,受2020东京奥运会的影响,东京地区的房价又有小幅上涨,当年高价买了房子的日本人,很希望房价能涨回去,但是他们都知道,近50年来是不可能的了!整个社会,居民可支配资金减少,人口减少,消费市场也在下滑。根据日本统计年鉴的数据,可对比一下日本1990年到2007年各类消费品的减少情况:汽车销量,从1990年的770万辆,下降到500万辆; 1990年每户居民年平均支出,要在食品上花103万日元,而2007年只有90万日元;1990年平均每个家庭要消耗113升牛奶,2007年是91升,同时鱼类、肉类、酒类、服装、家电的开支也纷纷下降。而中国呢?中国GDP在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2010年,增速为10.6%,近几年逐年下滑,2015年GDP增速6.9%。你可能会说,经济规模基数大了,增速放缓是正常的。不知为何,我还是有莫名的隐忧!拿大家关心的房价来看。理论上,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抛开其他复杂的经济、**因素,人口结构会影响房产价格。假设供给量(住宅数量)固定,如果需求量(购房人数)减少,价格将面临下行压力。中国整体的平均购房年龄在25~35岁之间,今后这个年龄段的人口转为减少。也就是说,购房需求也将相应减少,那么房价能否还如此坚挺,就不言而喻了。2015年,中国一些重要消费品的增速在下滑,部分商品开始进入负增长:智能手机销量增长3%;汽车销量增长4.7%,彩电销量增长2.8%,冰箱销量下降2%,空调销量下降5.4%。我突然一阵悲观:经济高速增长,不会持续太久;低速增长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四)80后90后,请为国家生娃!既然,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已是事实;经济低增长,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不可避免会到来。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我们无处安放的晚年呢?我问老公。老公说:多生孩子呗!确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日本人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但收效甚微。进入21世纪,更是加大鼓励力度,2004年提出《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从怀孕、产前检查、生产、托儿、养育到小孩求学,**全面介入补助,两岁以内的孩子每月补助5000日元;第三胎每月1万日元补助,到12岁为止。2008年8月,日本卫生部还公布一项孕妇“大优惠”计划,决定每年拨出至少840亿日元,补助怀胎妇女免费体检。然而,生育率一旦降下来,改变趋势就很难了。最初的十几年里,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没有回升的迹象。据日本总务省估算:截至2017年4月,日本14岁以下的人口连续36年减少,减至1571万人,在总人口中的占比也降到12.4%,连续43年降低。总和生育率为1.44,远远低于维持人口数量所需的2.1,人口减少趋势难以遏制。也就是说,日本大刀阔斧的鼓励生育政策,基本上是失败的。那中国呢,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延缓老龄化有效吗?有,但是杯水车薪。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统计数字,2016年新出生人口1867万,比2015年增长了11%,应该说比总量上增加了191万,新出生人口中有45%的贡献率是来自二孩家庭。尽管如此,2016年的生育率也只有1.7,低于更替水平2.1。这可能是政策效果比较大的一年,因为有很多历史积攒,60后、70后的人想生二胎原来没有机会,2016年政策放开,所以爆发了,今后可能还不如2016年的高。不管看现实的效果还是历史的参考,都没有强烈的证据证明全面放开二孩后会有人口的反弹。这也可以理解,国家是让你生了,但你想生吗?能生吗?非洲的收入,欧洲的消费,你敢生吗?看我一脸悲观,老公安慰我:你不用去抄天皇的心,也不用去学愤青,你就从自己的角度去想,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公接着说:中国人怎么养老呢?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来自社会,就是社保养老金;一部分来自家庭,就是儿女孝敬的。社会养老金来自哪里?来自于我们年老后的年轻人,那时候的年轻人越多,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缴纳的社保越多,我们领的就越多。我们家生的儿女越多,他们一人给10块,我有2个娃就20块,3个娃就30块,5个娃就50块!中国传统观念 “多子多福”是对的,谁说养儿不防老?所以,你现在要多生孩子,不仅是为咱这个家庭生,还要为咱们的邻居、咱们这一代人、咱们的国家生!!所以,你现在要多生孩子,不仅是为咱这个家庭生,还要为咱们的邻居、咱们这一代人、咱们的国家生!!想想真是幸运又可悲的80后: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可悲的是,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很多人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好不容易买了个窝,等我们还完房贷,房子估计又不值钱了!我们工作的时候,60岁的人就可以领养老金,当我们60岁的时候,估计退休年龄又推迟到70岁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在社会大浪潮面前,人如草芥,命如微尘,万千蝼蚁别无选择。为了老有所依,是选择现在“吃好喝好,哪管百年黄河泛滥”,还是“勒紧裤腰带,敞开肚子生孩子”?好像由不得人做选择了!想想,计生大业还未完成,我关掉空调,穿上袜子和长裤,防止宫寒,毕竟,我还要为国家生孩子!所以当为了自己、家庭、邻居、咱一代人以及国家都得生娃的时代到来之际你准备好奶粉钱了吗?别低头翻钱包了有多少钱都赶紧上多一分钱,少一分压力往期相关优质文章(点击文字即可查阅):昨日起10万!真要说再见了吗?别再假装你很有钱赚钱的方法有无数,但路只有一条邓文迪和普京真的在一起了!美媒体终于曝出她撩汉的必杀招~ ▏预期年化收益6-12%▏资金-------------------------www.365ibank.com-------------------------关注天天财富订阅号延伸你的投资理财生活有趣·有料·有心▼点击【阅读原文】,直接跳转天天财富官网投资理财《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六*文章来源:人口与未来(ID:cnpopor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丨不代表立场*作者梁建章为携程董事局**,黄文政为人口与未来合创始人,文章原标题《巴黎恐怖袭击事件给中国人口政策的警示》日法国巴黎发生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人死亡;袭击者是受命于所谓的“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而在今年1月份,巴黎才发生过《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2人死亡,起因被认为是该周刊多次刊登了侮辱伊斯兰教的漫画。除此之外,法国近年还发生过一些其他规模较小的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大部分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所为。法国近年频遭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的恐怖袭击有错综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不一而足。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基础性的因素是近几十年法国国内人口构成的改变,特别是穆斯林人口比例的快速上升。虽然大部分法国穆斯林反对伊斯兰极端主义,但巨大的宗教、文化、教育和经济的鸿沟,让很多穆斯林并未真正融入法国社会。在中东乱局的大背景下,部分人很容易受到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影响,使得一些穆斯林社区成为催生和隐蔽恐怖分子的温床。法国是欧盟中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由于政教分离禁止官方询问和收集宗教信仰方面的信息,法国对穆斯林人口并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根据不同机构和学者的估算,穆斯林占法国人口大约在4%到11%之间。目前,伊斯兰教已成为仅次于天主教后的第二大宗教,也是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主要宗教。虽然历史上伊斯兰军队曾多次短暂进入法国南部,但从未真正将法国本土伊斯兰化。现代法国的穆斯林主要是年代源自于法国前北非殖民地的移民以及他们的家属和后代。当时,法国在放弃北非殖民地后,经济高速增长而生育率快速降低,大量穆斯林作为劳工移民进入法国,再加上穆斯林的生育率**高于本土法国人,穆斯林人口占法国比例呈快速增长之势。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法国穆斯林的生育率为2.8,而非穆斯林的生育率为1.9。在这种生育率差别下,即使没有外来穆斯林移民,出生人口中穆斯林对非穆斯林的比例不到两代人就要翻一倍。有些人甚至担心,法国最终会变成一个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一个国家人口构成的剧变,难以避免会导致这个国家**格局的改变。现代国家不乏因人口的民族构成改变而陷入动乱和分裂的例子。比如,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族的发祥地、文化和**中心,但不断外迁和远低于阿族的生育率(Parant、Penev,2009)使塞族人口比例在近代持续下降,从1948年的23.6%降至1991年的9.9%(科索沃统计办公室),最终让科索沃独立形势不可逆转。前苏联在1991年解体时,俄罗斯族仅占前全境人口51.4%,在除俄罗斯联邦外的所有前加盟共和国中都是少数(Sakwa,1998)。尽管导致分裂的因素不一而足,但长期来看,人口构成的改变无疑是根本性的因素之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前车之鉴值得中国警醒。目前汉族占中国人口比例为91%,虽然在可预见的将来汉族作为主体民族在中国的地位还难以动摇,但局部地区情况复杂。比如,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汉族、维族分别占新疆总人口的40.5%、45.8%,但在0-4岁人口则分别占21.1%、62.9%。新疆建设兵团是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力量,其汉族人口自1990年代就实行了全面二孩政策,但生育率却徘徊在1.0左右,使兵团当地汉族每隔一代减少一半,完全有悖于建立兵团的初衷。中国目前的生育状况不仅会极大地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构成,对中国的长期稳定造成影响,也会改变中国边疆地区对相邻国家的地缘**力量对比。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重工业和商品粮基地,对中国的国土与经济安全有着战略性的意义。清末民初内地民众闯关东的壮举确保了中国人在东北的绝对多数,让东北几经波折却未丢失。但是,目前东北的生育率却要远低于周边国家,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生育率分别只有0.74、0.76、0.75,仅仅只有俄罗斯的一半,朝鲜的三分之一,也远低于韩国与日本。由于低生育率的惯性,即使生育政策完全放开,东北未来的出生人数依然会持续萎缩。过去10年,超低生育率下的东北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很多年轻人南下寻求工作机会。未来人口规模萎缩,经济相对衰微,年轻人大批离开的情况只会加剧。与此同时,朝鲜人与俄罗斯人可能会以各种方式重新进入中国东北。根据《环球时报》(日)引述《西雅图时报》的报道,中国与朝鲜签署协议将从朝鲜引入4万名劳工在丹东、图们和珲春等地区务工。另外,不少俄罗斯现在开始进入中国购买房产(凤凰网,2010)。长期来看,人口规模对就业是中性甚至偏正面的因素。这是因为所有的工作机会都来自于人的需求;人口越多,找工作的人也更多,但工作机会也更多,而且更多的人口有利于需求与供给的匹配,让就业更充分。不过,由于年轻人减少所带来的劳动力的萎缩会先于消费需求的萎缩,长期低生育率可能会在局部地区造成短期的、结构性的失业。这可能会促使中国成为移民输入国。实际上,一直支持中国计划生育的联合国人口就建议中国引入移民。但是,与本国出生的人口相比,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和认同感都不相同,甚至在平均智商和勤劳程度也有显著差距。如果真的大量引入外来移民,那相当于中国付出巨大的代价不让本民族孩子出生,最后却把土地腾出来让给外来移民。对于那些因为计划生育未能如愿生育的家庭,这种后果于情于理何堪?然而,道义的说辞无法对抗经济规律和现实需求,当大量人口老无所依,某些地区或行业普遍缺乏劳动力时,外来移民将纷至沓来而且很多人来了将不再离开;广州等地已经出现一些国外移民的集聚区。虽然国外移民要在中国形成气候为时尚早,但法国近年不断遭受恐怖袭击的经历是一个警钟。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历经“五胡乱华”及蒙元和满清的统治却历久弥新。这很大程度归功于主体民族顽强的生育文化和庞大的人口基数。基督教产生初期是个微不足道的宗教流派,但几百年后成为西方主流。社会学家RodneyStark(1996)认为,基督教崛起的重要原因是禁止堕胎、杀婴和生育限制,使基督徒的生育率远超异教徒,逐步形成压倒性的人口优势。实际上,中国不只是一个国家,也代表一种文明。作为一个国家,中国的人口最多,但作为一个文明,中国并没有人口优势。比如,通常所说的西方文明就包括俄罗斯势力以外的欧洲与美、加、澳、新等新大陆国家。这些国家拥有共同的种族、语系,宗教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总共有9亿人,加上被纳入美国安全体系的日、韩等则有12亿,接近中国。虽然西方国家内部一直存在竞争,但对外发生冲突时,更经常处于合作和同盟的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在经济和安全上高度整合,是一个稳定的文化和利益共同体,迥异于与东亚各国内部的四分五裂,互不信任。西方国家不管在经济上与中国多么密切,在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诸如西藏、新疆等问题上则另有立场。欧洲现在的低生育率并不是限制生育的结果,事实上,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法国都在大力鼓励生育。而中国的超低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是限制生育的结果。在人类创造的许多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不曾真正间断的文明,但过去30多年,整个民族却义无反顾地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大规模地消减自己的未来之本而浑然不觉,甚至沾沾自喜,计划生育部门就声称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少生了4亿人,为世界减排作出了巨大贡献。更荒唐的是,中国的一些省区还对主体民族实行歧视性的生育政策。从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民族政策是淡化民族身份,不在法律和公共政策上做民族区隔。但中国现在却在法律层面固化民族区别并让一些公共政策与民族身份挂钩。这些做法既强化了少数人的民族意识,又让更多人感到不公平,会给中国的和谐与稳定埋下重大隐患。例如,2010年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城镇汉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一个子女,少数民族居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汉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子女,少数民族农牧民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人口是文明传承的基础。中华文明一度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现不足五分之一,而每年新生儿只占世界十分之一略强。即使在2016年完全放开并开始鼓励生育,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也将急剧萎缩,到本世纪末,中国的份量将一落千丈,中华文明将大幅衰微。与中华文明人口急剧萎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伊斯兰文明人口的急剧扩张。如果把穆斯林人口超过一半的国家归为伊斯兰文明,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归为中华文明,那么根据联合国2015年人口展望报告数据计算,目前伊斯兰文明的人口与中华文明大致相同,但其0-4岁的儿童却是中华文明的2.3倍。而且,伊斯兰文明的生育率为中华文明至少2倍以上。在这种生育率差别下,只要两代人,穆斯林儿童的数量将是中华文明儿童数量的10倍。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种人口对比的变化是耸人听闻,但实际上,人们通常是高估短期效应,而低估长期效应。人口问题是慢性问题,两三年甚至六七年可能根本感觉不到什么变化,但如果从几十年的尺度来看,则可能是触目惊心。现在的生育状态直接影响到七八十年以后的人口,并通过养育观念和机制的惯性影响至少百年。因此,人口政策必须从长计议,否则等到感受到人口危机的切肤之痛时,早已经是回天无力了。上述人口趋势将对中国在世界格局的地位产生深远影响。比如,一带一路涵盖的区域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规划兴建的以喀什为起点的中巴铁路将贯穿巴基斯坦,并通过当地的铁路和公路网连接伊朗、印度、阿富汗乃至中亚地区。这一区域除印度外都是伊斯兰国家,其中巴基斯坦人口1.9亿、伊朗人口0.8亿、阿富汗人口0.33亿、中亚五国人口0.63亿,再加上印度1.8亿的穆斯林,一共有近6亿穆斯林。虽然这一地区穆斯林总人口不到中国的一半,但穆斯林儿童数量已经与中国相当。在可预见的将来,仅这一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就将**超过整个中国的人口。这对本来就遭受恐怖主义活动之害的新疆,特别是喀什地区到底会产生何种影响难以想象。实际上,巴基斯坦近年来一直是恐怖主义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像“一带一路”这样战略构想的目标是建立更大的资源、商品、资本市场。从***的角度来看,这本质上无非就是追求更多人口所带来的规模效应。虽然追求这种外部的人口规模效应有其经济意义,但在这么做的同时却用最严厉的手段来消减本国的人口,大幅降低更具有***意义的内部人口规模效应,则是匪夷所思。实际上,比起将其他国家6亿人口纳入由中国主导的市场秩序,远不如采取措施让中国自己少减少6亿人口。这是因为来自外部的6亿人口不仅在语言、宗教、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上与中国主体民族不同,在文化、**上对中国更无认同,在安全上甚至可能严重威胁中国。中华民族是世界第一大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是祖先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也是维持中华文明相对独立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根基。但是,短短几十年内这个根基就被可能被摧毁,中国在世界上的量将一落千丈,中国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甚至分崩离析的国家并非完全不可能,法国乃至欧洲的遭遇足以给中国敲响警钟。中国将来是否能够维持稳定和繁荣,很大程度将取决于采取何种人口政策和民族政策。我们认为,在人口政策上,需要全面放开生育并及时鼓励生育。虽然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已经无法避免,但至少也不应该让其降得太快。在民族政策上,需要坚持《宪法》所明确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在生育政策上也平等对待所有民族。当然,影响文明兴衰的绝不仅是人口数量,还有人口素质、发展水平、组织能力和凝聚力等人口质量方面的因素。但人口数量是基础条件,在其他因素相同时,文明的力量与人口数量成正比。随着人口数量下降,人口质量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人口多并不表示会强大,但人口急剧萎缩则一定预示着衰亡。一个文明或种族,不论其科学、文化或社会发展的成就有多高,如果在繁衍后代长期处于劣势,最终必将没落。西方社会精英对此非常清楚,西方社会学之父孔德()就曾断言,“人口即命运”。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旅游客源国、第一大专利申请国,并据此在**、经济、军事上全面受益。正如***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未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将为世界的和平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而这一前景的基础就是恢复中华民族的正常繁衍,维持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的地位。▼阅读原文送小米平衡车也欢迎留言讨论《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七来源:参考消息( ID:ckxxwx)日本要收单身税了?是的,你没听错!近日,日本石川县河北市预算主管表示,“正在进行有关单身税的讨论,但还没有推进”。该消息立刻引发日本民众对于是否应该向单身人士征税的大规模讨论。“唉,我们单身人士已经很惨了,居然还要多交税……”日本:结婚生子是在为国分忧日本“单身税”的表述发生在石川县河北市预算主管在回答“结婚后生活水平下降,能否让单身人士来负担税务”的提问之时。需要说明的是,“单身税”实际上并非指单独设立“单身税”税目,而是指单身人士因未婚,在交税时不能享受一些税收减免政策,和有配偶的人相比,实际需要缴纳更多税收。目前,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选择不婚,日本正成为“单身大国”。此前日本社会学家指出,日本的单身率居高不下和经济因素直接挂钩,反映到个人身上,就是男性收入越少越容易单身,而女性则收入越高越容易单身。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一家酒店举行的相亲会上,父母们交换孩子的资料和照片。目前日本的单身人士并非全是收入不高的人群。一些40岁以上因离异或者丧偶而单身的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身没钱”人士。相反,他们“年长多金”。此外,还有一些同居并育有子女的男女也都薪资不低,只是因为未进行婚姻登记就都归类到单身。日本对这两类人群一直都没有额外征税,这让有育儿和房贷负担的家庭深感不公,认为这些人实际上属于“伪单身”,因此要求设立新税种,向单身人士征税。为表示对征收“单身税”的赞同,东京一名39岁男白领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工资单和家用单,称自己和同事收入一模一样,但由于同事没有结婚生子,生活质量远高于自己。这位“爸爸”白领还“呐喊”称,在眼下少子化严重的日本,和自己一样结婚生子的人实际是在“为国分忧”,但是为何国家让他们过得如此拮据?这并不是日本第一次提出“单身税”。据了解,早在2004年,为了促进单身男女尽快结婚,日本自民党就曾提出过向单身人士征税的议案,当时社会反响很大,最后不了了之。“单身大国”、“低结婚率”、“超单身社会”正成为日本的新标签。国家“逼婚”套路多日本并非第一个提出“单身税”的国家。随着全球适婚单身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许多国家都已提出要对适婚单身人士征收“单身税”。美国为了鼓励结婚,密苏里州对21岁到50岁未婚男子,每年收税,这意味着长期在该州居住者总共要多花。相关法律可追溯到1820年,当时的1美元相当于今天的。韩国截至2014年,韩国连续14年列入生育率超低的国家。对此,**规定年薪2000万-3000万韩元的未婚劳动者,需要每年多缴纳20万韩元(约1160元人民币),无疑给单身职场人雪上加霜。比利时比利时有一项购房津贴,填写报税表时,只要申报了,就可以少交部分个人所得税。这个补贴制度最大的“受害者”是单身纳税人。由于房价被推高,单身纳税人买房时因没有配偶,只能得到买房福利的一半,因此他们面对的是更高房价和更少资金,愈加窘迫。俄罗斯俄罗斯的单身问题也很严重,**也是“下了猛药”。该国不仅要对“单身狗”征税,对没有生育子女的丁克家庭还要征收无子女税,税率高达每月收入的6%。新加坡因单身人士太多,新加坡**扮演红娘,由民间企业提供创意,进行一个长达1年的鼓励约会大型宣传,且鼓励约会对象由20岁开始。新加坡**称,还将资助一些“为单身男女提供交流机会”项目,“你的约会**埋单”,为速配成功男女约会开销提供80%的经费,向国内适龄青年男女分发了一本如何约会的手册。德国欧洲发达国家对付单身潮和低生育率的经验更丰富,主要手段就是物质奖励。德国近年给予新生儿主要照顾人一年带薪产假。若母亲是主要照顾人,父亲也可额外获得两个月带薪陪产假。期间,父母均能领取67%薪金。- END -推荐你看:【活动预告】iphone8 终于来了!你的肾准备好了么?【购车】中国将禁售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访谈】马云:我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了合家金融专家点击“阅读原文”,注册领380元新手!《欧洲正步入“人口自杀”! 留给中国的时间不多了…》 精选八点击上方“”可以订阅哦正当时,助你!秒杀项目:中江国际-金马307号四川眉山城镇化建设,9.5%收益,土地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国企担保+**出具全套相关支持文件。撰稿人赵筱赟在撰文中认为,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中国经济的下滑,流通性紧张等,十年之后的中国远超你想象!文章分析值得关注。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以人类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保持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实现了年均9.8%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人均GDP实际增长17倍多。发达国家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一个人终其一生实现的生活水平改善程度,英国只有56%,美国大约为1倍,日本也仅为10倍,而中国这一指标超过历史上任何国家。人们曾经见证过东亚经济奇迹,而中国经济奇迹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中国以这么快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地发展,这一事实举世公认。美国***家萨默斯曾经感慨:300年之后的历史学家,一定不会忘记大书特书这一前所未有的中国奇迹。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的影响甚大。商业见地网认为,随着人民币的贬值,中国经济的下滑,流通性紧张等,十年之后的中国远超你想象!消费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平日精打细算的人们吹响了“买买买”的号角,朋友圈开始被旅行、血拼、聚会等各种照片不断刷屏。这些照片不但记录了生活的美好,还清晰刻画了中国消费的崛起。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从需求结构来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无疑,来自士和***家的预言正在被逐渐证实:中国消费大潮正在迅猛来袭。“中国现在正处在从世界工厂往世界市场转化的过程中。”董事长赵令欢直言不讳,他列举了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仅在2014年中国各种消费占全球的比重是惊人的:智能手机全球34%的消费在中国,钻石首饰全球12%的消费在中国,在线游戏是18%,连巧克力也占全球消费的2%。“经济低迷,我们担心消费下滑,但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旅游团都变成了全球采购团,大家还在呼唤更多卫生、安全、健康的食品,呼唤着更多、更好的服务。这些旺盛的需求在今天还得不到满足。这就是机遇。”赵令欢透露,最近三五年弘毅80%以上的投资在服务、消费领域。一份来自华创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如以人口峰值在46岁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消费支出的峰值点,中国将迎来45-49岁消费人口高峰。报告指出,“Y一代”(年出生人群)和“她消费”正成为消费群体的中坚力量。“Y一代”(年间出生的人群)整体占比目前我国人口的30%,80后注重生活品质,90后属于主动型消费,均具有较高的消费倾向和超前消费意愿。同样的,在互联网时代,女性消费群体与分享精神对消费的促进效应被不断放大,引发了万亿级的女性消费产业。在消费大潮汹涌来袭的当下,跨境电商正进一步火爆,资本输出与国外优质商品的进口正成为消费的两大热点,可以预见在不久的未来,买全球商品同样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实现。值得关注的是,有钱+有闲的服务消费正在到来,中国居民商品的消费支出中医疗护理、娱乐、金融服务占比在未来将不断攀升。消费者正在进入“以收入换取闲暇”的阶段,与闲暇相关的服务、娱乐、体验式消费刚刚起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透露,如果未来十年中国消费保持稳定上升的势头,到2025年消费支出规模将扩大到10万亿美元以上(以目前价格水平测算),国外消费品制造业有望从中受益。人口在过去200年,特别是最近30多年来,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在、年分别是35.0%、21.8%、22.1%和19.0%,总体上在大幅下降。即便是在年,增长幅度也只有0.3个百分点,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中国的人均寿命从约40岁延长到近70岁。相比之下,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下降了超过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是前30年上升速度的10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总人口为13.6亿人,当年出生人口为1687万人,死亡人口为977万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比2005年提高4.97个百分点;0到14岁人口占比为16.5%,比2005年下降3.77个百分点。从这一组数字,我们可以读出四个判断:中国在数量上依然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出生人口高于死亡人口;老年人口比例快速提高,0~14岁人口快速减少。这就是中国人口的新常态:数量依然可观,但老龄化加速提高,青少年人口迅速减少,人口结构已经发生值得警醒的重大变化。一位资深人口专家在布鲁塞尔称中国低于预期的生育率将会导致其人口数量在接下来的十年内达到峰值,这将成为决策者在规划国家发展蓝图时需慎重考虑的因素。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说,中国人口将会在2025年达到14.13亿的峰值,而到2050年中国人口数量却会比现在还低。基于这些预测,如何保障劳动力持续供给以实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专家们表示忧虑。“我们的研究团队近期发现,中国人口将会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达到峰值,这些预测已经被作为背景报告呈递给领导层,以供制定十三五规划参考”,张车伟对中国日报记者说。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中国人口在2014年底达13.7亿。张车伟团队预测在2025年达到峰值后,中国人口将可能在2050年左右降至13亿。但张车伟同时表示,尽管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在年间将基本保持稳定。他的团队发现,中国在2013年至2030年间的年劳动力供给量将会保持在1.493万至1.698万间浮动。但到2030年,中国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也会持续提高,尤其是研究生毕业人数会不断增加。张车伟说:“我们相信,尽管面临挑战,但如果有合理的政策组合,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会保障这个国家至少十年的中速经济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林宝在会中表示,面对低生育率和劳动力供应的双重挑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完全放开”。“我们已经放松政策允许单独家庭生育二孩,但直到目前为止,这项政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我认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将会很快全面放开。”欧盟委员会官员JorgPeschner称,中国与欧盟都面临着同样的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他说:“人口红利为之前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中国和欧盟现在必须转向提升生产力维持经济发展。”柏林自由大学**经济系退休教授GuntherSchmid警告说,如果中国发展政策还依赖如劳动力等低成本战略,中国将会陷入困境。房子过去20年,在经济快速发展、宽松的货币环境及旺盛需求下,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约11倍,2014年达到12.1亿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29倍,2014年达9.5万亿元。商品房二十年累计销售面积达112平方米,竣工面积达105亿平方米。然而,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事实上,如果剔除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说十年后房子便宜,是相对人均收入而言的,比如现在人均月收入是3000元、房屋均价是每平方8500元,而十年后人均月收入是1万元时,房屋均价可能是每平方12000元,相对而言,房屋的价格当然比现在便宜多了,因此,现在高价买的房屋放到十年后非但不,还会严重贬值!对比古今中外房价,中国现在的房价处在房价最高时期,以目前的房价,一个年收入8万元的家庭,全家不吃不喝整整15年才能买得起一套100平米的三居室普通商品房,这个代价是非常高的。房价如果继续上涨,社会各方面都无法承受,既然无法承受,房价就失去了上涨的动力,也就是说现在的房价,相对老百姓的收入来说确实已经到顶了。中国已经实施了十几年的“土地财政”政策,随着“地王”时代的结束,“卖地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部门开始转变思路,将逐渐从“土地财政”向“物业财政”模式转变。也就是向房屋持有人征收’物业税”的方式取得新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这无疑会增加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降低房屋作为家庭财富的吸引力。那些目前全国经济发达的地区,持续吸引外来人口流入,是促使房价不断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随着区域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大和产业资本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经济发达地区的总人口在十年内会出现此消彼涨的趋势,2010年开始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苗头,预计十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外来人口将会是负增长的趋势,人口的负增长当然会导致房屋需求减少,进而促使房价下降。中国已经实行30余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终结房屋价格上涨的最强有力的杀手,支撑房价不断上涨的最根本的动力还是“钢需”,可是由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新人”的数量逐年减少。事实上中国社会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再过十年,中国社会将会更加衰老,年轻人将成为“稀缺”一代,对房屋的需求将会大幅度降低。目前的社会中坚是60后、70后的这批人,这些人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无疑是整个社会中最强的,市场上购买别墅和豪车的基本上都是这批人,这些人中的许多人现在拥有不止一套高档商品房,而这批人的后代恰恰都是“独一代(独生子女一代)”。十年后“独一代们”也长大成人了,这些“独一代”从父母和祖父母那里继承的房屋将达到“人均三套房”的水平,请问“独一代”如何消耗这些房屋呢?只能或租或卖吧?可是指望同为“独一代”的同龄人互相“接盘”无疑是天方夜谭!十年后,中国的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25%,可能会有大量老年人住进老人院(“独一代”以一对四,无力照顾这些老人),老人们住进老人院后会产生大量空置房屋,也许今天的许多老新村在十年后因人气太少将沦为“鬼村”。鉴于以上所述的原因,房屋将不会成为财富保值增值的手段,那些做了几十年房奴的人等来的将是房屋的贬值。现金纸币贬值是必然的,宋鸿兵举例称,80年代中期,向他的一个,说等到2015年朋友退休后,每月可拿到的。当时50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还是很值钱的。可现在50元算什么呢?现在在北京,这50元还不够到保险公司领保险金的打的费。假如你现在有1000万元人民币,你以为你就可以退休吗?如果你把这1000万存银行里,10年后可能只相当于现在的200万,再过10年,可能只值40万,再过10年,可能只有几万了,可见纸币贬值的速度有多快。2014年的100元人民币,购买力是2004年时候的几分之一?去麦当劳,买到的东西也许差不了多少,但买房子、雇保姆、看病,孩子上培训班,差别就大了。2004年的时候,深圳保姆月薪是1000元,目前要元;好地段差一点的小区,新房子当年是6000元一平米,现在至少要3.5万了。目前M2增速是13%,社会财富年增值官方数据是7%(GDP),扣除地方虚报的水分也许只有6%左右,13%-6%=7%,这大概就是中国的真实通胀率。100元钱,连续乘以10个93%,就是10年后的购买力,你算出来了吗?相当于今天的48.4元。这种计算的前提,是不爆发经济危机。我们知道,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后,中国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M2增长为27.7%(当年GDP增长8.7%),也就是说这一年的真实通胀率大约是19%,现金的购买力理论上一年就打了个8折。而这样的年份,正是绿城地产宋卫平这种“赌徒”,从崩溃边缘翻盘大赚,成为超级富豪的年份。我们的钱,就这样聚集到了富商的手里。所以,持有大量现金是非常危险的。即便你存,做银行,也低于7%的年收益,相对于7%左右的真实通胀率,你的财富还是贬值。资金量大的可以做信托,达到10%年收益,但如果借钱的企业破产了呢?这个风险显然非常高。亿万富豪如果不做投资,30年后可能要吃救济。其实不光是,纸币从来都是贬值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进入传播领域对传统媒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冲击波。根据EditorPublisher的最新研究:大约1/3阅读在线电子新闻的用户对传统媒体失去了兴趣,电视收视率下降了35%,广播收听率下降了25%,报纸购买率下降了18%.另据美国Paragon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1998年13%的美国家庭因上网而退掉了订阅的报纸。网络传播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给传统媒介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当海尔叫停了纸媒广告投放后,人们就会发现新媒体传播已经越来越被客户、用户所重视,传统媒体如何顺应全媒体时代,如何在粉丝经济下立足并发展,交互性是关键,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研究如何快而全地完成到达率、实现转化率,这是当下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课题。于是很多传统媒体开始争相开设订阅号、服务号、微博、电商,想通过抢占新媒体一席之地,为日后分一杯市场之羹铺好道路。报纸、杂志在这种洗牌的年代、颠覆的年代,能活下来的肯定是少数。所以,如果你投资传媒股,需要瞪大眼睛看清楚了。凡是机制陈旧的,即便讲了“新故事”,最终也将是浮云。但新媒体会崛起,只不过,这种崛起遇上了鼓励创业的,所以最终会是这样的:传统时政类报纸被包养,其核心内容成为禁地;私人背景的新媒体难以介入时政领域,但空间更大的,媒体的服务、娱乐甚至游戏功能,将被,被做大做强。一批新富豪,会在这个领域诞生。其实对于九零后来说,时政内容恰恰是他们最不关心的,也是最没有市场价值的。而澎湃新闻,搞的就是这类风险最大、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地产开发商虽然大城市中心区房价会持续跑赢通胀,但开发商的好日子结束了。未来10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残酷的挤压“过剩产能”时代。过去10年眼睛长到头顶上的从业人员,将开始体会到传统媒体所经历的痛苦,绝大部分中小房地产企业会死亡,7成左右的从业人员需要转行,大量的高管、中层将从“锦衣玉食”的层面,“沦落在风尘”。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此前疯狂膨胀的已经过去,现在走到了“转折点”,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如今的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大鳄争食的时代,中小房企的生存境遇愈发艰难。随着行业集聚程度的进一步深入,相对于规模越做越大的大型房企,中小房企的处境可谓“凄凉”,对外,在拿地、销售等方面要面临大房企的激烈竞争,对内,、转型等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虽然2014年底市场出现翘尾行情,但是从2014年全年市场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的境况显然已经大不如从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全年同比降幅近8%,销售均价同比跌幅近5%。与此同时,大型房企的市场份额却在不断增加,50强房企的销售额门槛已经高达140亿元。对诸多中小房企而言,继续寻求规模扩张极有可能碰壁而亡,如何在夹缝中谋求生存空间,已经成为这些企业不得不思考的命题。来自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销售业绩分布来看,销售额超过百亿的房企出现清晰的断层,绿地、万科等七家千亿级企业销售规模继续扩大,12家企业的销售规模在300亿~1000亿元,与第一集团之间拉开了500亿元的销售差距,而100亿~300亿元的企业则多达61家,竞争异常激烈。亿翰智库上市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表示,百亿企业阵营之间的分化正在拉大,规模房企的规模越做越大,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发明显,销售额100亿~300亿元的房企,很多是从区域市场走向全国布局的房企,抵抗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有限,未来也存在不少变数。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表示,7家千亿房企的销售额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的七分之一,过去5年它们的平均复合增长速度达到34.7%,由于房地产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未来增长率按照过去5年的复合增长率的一半计算,到2026年它们将会占领整个市场,届时预计会有90%的房企将会消失。除近80家销售额达到百亿的房企以外,全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下的小房企更是不计其数,这些企业的市场关注度低,不少都是偏安一隅,无力向外扩张,在市场行情下行的背景之下,生存形势更为艰难。由于金融机构为了,中小房企很难获得开发贷,信托等其他融资渠道的成本又居高不下,中小房企没了“救命钱”,与大企业在土地市场的拼抢显得不堪一击,这就导致了一系列连锁恶化反应。在市场低迷时期,中小房企销售策略并不占优势,去化难度加大,资金匮乏拿不到可以开发的土地,项目运作陷入停顿,就将面临资金链崩盘的高风险。张化东表示,中小房企最主要的生存压力,正是来自高昂的和严重的人才流失。某些财富排行榜上的钉子户,会瞬间消失,甚至。不信?等着看戏吧。大幕才刚刚拉开。钢铁煤炭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推进以及环评要求日益提高,2015年落后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压力仍大,钢铁、煤炭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利息合法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