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上班都做什么是干什么的?金融公司上班都做什么好做吗?好不好很累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一个金融大佬的忠告:你到底应不应该干金融?
  (原标题:一个金融大佬的忠告:你到底应不应该干金融?)
  摘要:这就像分析是否应该打棒球,我们也可以问同样的三个问题:乔丹喜欢棒球吗?乔丹的禀赋适合打棒球吗?棒球行业会好吗?
  本文作者为齐鲁资管董事长章飚,原文标题《章飚:你应该干金融吗?》
  你可以把“金融”替换成“证券”或者“金融工程”。而“你”也可以更替成“你的孩子”或者“你的朋友”。一看这个题目就知道是一碗浓烈又油腻的鸡汤。向来讨厌鸡汤文字的我也试着煲一碗,讨厌鸡汤的你可以就此略过。
  金融业有点热
  有两件事促使我去写这个无聊文字。
  其一,前一阵子微信上刷屏,清华大学副校长先生说:“当国内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时,我认为国家出了大问题”。这让我想到:有那么好吗?真值得精英们往金融上转吗?
  其二,本人在国内金融工程界也算个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托我找实习机会或者询问工作问题的人非常多。比较夸张的是,今年暑假,南方某著名基金公司的金融工程实习生居然有二十几个,几乎是大学的一个标准班了。请注意,这些学生并不是公司特意从各个高等学府招入作为后备人才来培养的,而大部分是公司面面的关系介绍进来实习的。金融(工程)专业现在是有多么的热,由此可见一斑。
  你应该干金融吗?这是一个问题。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尝试把它分解为三个小问题:第一,你喜欢金融吗?第二,你的禀赋适合做金融吗?第三,金融业会好吗?我想到NBA巨星乔丹第一次退役后,加入职业棒球联盟的往事,这就像分析乔丹是否应该打棒球,我们也可以问同样的三个问题:乔丹喜欢棒球吗?乔丹的禀赋适合打棒球吗?棒球行业会好吗?
  但在解决这三个问题之前,你首先应该问问自己:就业的目的是什么。
  就业的目的是什么?
  就业的目的是什么,这显然是一个目标函数(价值函数)。大可不必被“函数”这两个字吓到,其实说的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满意度或者幸福感的问题。
  为什么就业,每一个人的目标函数可能是不一样的。在20年前,我也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就我而言,由于出身低微,受过穷饿过肚子,因此这个目标函数首先是生存:要能赚钱,其他都是第二位的考虑。
  但现在大家的生存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自然,有房住、有车开还是刚需,但可以假定,你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不会住桥洞,也不会被动饿肚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觉得就业目标的确定,可以有点更高的追求,比如:有生之年由于所从事职业带来的幸福总和的最大化,通俗地说就是:让你的幸福感更多点,如果有时会有痛苦,那痛苦也相对少。
  所以,不知你是否同意这样的就业目标函数:
  把每一天上班所带来的幸福加总,再减去每天由于上班导致的痛苦的总和,这个余数就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函数。如果能够跳着舞去上班,如果工作没有工钱你也愿意做这个事,如果上班能够给你带来很大幸福感,那么你的选择基本肯定是对的了。
  你喜欢金融业吗?
  解决了目标函数这个基本问题之后,迎面而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喜欢金融业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得先知道金融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金融包括了、证券、、、融资租赁、等等众多子行业;在证券行业中,又有投资和投行两个差别比较大的业务领域;在投资领域中,又有研究和投资(或者卖方和买方)的区别。
  不同的子行业和领域有自身不同的特点和差异,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行业和领域的特点,你才能做出喜欢或者不喜欢的结论。
  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职业好不好,只有干过才知道。解决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就得靠学习和实习。通过学习专业知识,你才能够了解从事金融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通过实习,你才能够掌握金融行业实际工作中的操作环节和丰富翔实的细节。
  实习是了解行业不可或缺的过程,书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你买件衣服还是试试看看是否喜欢,投资一个上市公司也需要很详细的调研,更何况是从事一份安身立命职业呢!只有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你才有可能得出是否喜欢一个职业的结论。
  你适合金融业吗?
  做金融行业需要什么样的禀赋?这也是一个很个性化的问题。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子行业有不同的偏好。对于这个问题,知乎上的回复汗牛充栋,我却无法给出更好的答案,所以干脆直接略过。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金融行业需要各种背景的人才,不仅包括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投资学、计算机科学,也包括法学、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这并非意味着你要掌握上述所有知识和技能,但在你会的领域,必须学得很深,掌握得很好,排名最好很靠前――道理很简单:竞争太激烈了,你得有压倒性的比较优势才行。
  个人之浅见,如果想进入金融行业,你需要补的是你的长板,而不是短板。
  金融业会好吗?恐怕很悲观
  其实我最想谈的就是这个问题。金融行业会好吗?我的结论很悲观。
  首先,好行业的不断轮转不支持金融业好花常红。以我有限的人生经验来看,花无百日红,行业也是。从我略懂世事开始,好行业就一直在轮转,一开始商业、粮食系统很牛,我的一个研究生同学曾经在一个小镇粮站工作,据说镇上四大美女都在追他,其吸引力可见一斑。然后是邮电系统很牛,接着是电信,再后来是银行,以至信托、保险、证券等行业。前面20年,金融业的确很不错,目前也还属于高薪的行业之列,但下一步的轮转中,金融业会怎么样呢?
  其次,目前金融业可能已在顶部区域。根据我们首席经济学家先生的数据,过去两年,金融业创造了中国GDP总量的8.4%,而是7.3%,日本只有5.2%。你一定喜欢抄底、喜欢逃顶,所以,你一定要认真考虑,当下是否金融业的高点。在身上没有十足金刚钻的情况下,你一定不喜欢在一个行业的顶部区域,冒失地地进入这个行业。
  再次,金融业目前肯定是一个供给过度的行业。作这个结论有一定风险,但只要看看身边:有多少金融服务只是在用钱炒钱,有多少金融需求是真正的有效需求,有多少金融机构正在被猛烈调控,相信你会再多思考几分钟。
  同时,金融业的名声正在明显下降。从美国的占领华尔街,到现在国内主流媒体对于金融业的品评;从金融的“脱实就虚”,到杠杆的不当使用和一些庞氏骗局,无不在损害着金融行业的声誉。作为多年的金融从业者,其中滋味难以言说。
  还有,金融人才的竞争局面正在改变。大量精英们正在以超过你想象的速度和力度涌入金融行业,这加剧了人力资源的竞争,甚至会形成踩踏局面。没错,你的竞争对手变得更多,且更强大了。同时,大量的人才供给,也在降低金融人力的均衡价格,大概率,你未来的工资肯定会变得比你现在的预期低。
  所以我的结论是:金融业并非一定衰落,但目前已经高危。在这种发展阶段里,千万不要受周围吃瓜群众的影响,那些由历史经验直接简单外推的结论,不足以让花季的你赌上幸福和身家――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如果你不是特别能干,选择金融行业千万要谨慎。
  最后讲两个故事
  分析太无聊,远不如故事有趣。那好,我们就讲两个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第二个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两个故事你自然都听过,但同样的蠢事可能还会发生在你身上。所以,不要因为过去金融很好,就在金融行业上刻舟以求其剑;也不要因为有人在金融行业躺着赚钱,就死抱着那棵大树,期待无穷的兔子蜂拥而来,你会唾手而得一世无忧。
  自然,每段人生都有公共性,但最靠谱的部分都是私人的。个人的选择及由此衍生的经历,永远无法替代。作为前浪,我本想提供一些东西,或许与智慧有关,但写出来后,又感觉多少词不达意。
  干脆,用《卧虎藏龙》的一句台词结束吧――“无论你对此生的决定为何,一定要真诚地对待自己。”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一个金融大佬的忠告:你到底应不应该干金融?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金融工作好做吗?_百度知道
金融工作好做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还是很好的,金融方面的工作很广泛,例如:银行、保险、投资、证券以及相关的经济管理类工作,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看你想在哪个领域发展,如果是银行,可能学历上至少也要是本科才有机会进,银行有相关的人脉是很好进的,保险的工作要求学历可能会低些,但是也分部门。关于证券,如果你是女孩子我建议还是不要从事了,个人认为还是有些累的。一般来说,金融要想有所成就还是建议去深造,是一门具有研究领域的学科。这几个综合下来还是去银行发展吧!也可以搞财务工作,总之,金融方面的工作还是很好做的。
采纳率:83%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金融学是干什么的?好吗?_百度知道
金融学是干什么的?好吗?
金融学是干什么的?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1.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还有信用合作社、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证券、金银、外汇交易所等。2. 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验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3.特征:(1)信用经济学上的信用,是一种商品交易的形式,对应于现货交易(即时清结的交易)。信用是金融的基础,金融最能体现信用的原则与特性。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信用已与货币流通融为一体。(2)信用交易的应有特点a. 一方以对方偿还为条件,向对方先行移转商品(包括货币)的所有权,或者部分权能;b. 一方对商品所有权或其权能的先行移转与另一方的相对偿还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担一定的信用风险,信用交易的发生是基于给予对方信任。2. 金融原则上必须以货币为对象。3. 金融交易可以发生在各种经济成分之间。
易财在手,财富我有!
主营:股票投资顾问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就业还是广泛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说白了挣钱。 改变了思维模式,你拥有的财富就是无尽高。 当然现在非常多成功学的东西,不敢恭维。 最好还是上”精明金融“先作个简单的了解吧! 直接百度打精明金融就可以了,或者金融学习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金融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千般辛苦有谁知 金融人,你们幸福吗?――中新网
本页位置:
千般辛苦有谁知 金融人,你们幸福吗?
  5月19日至21日,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今天是陆家嘴论坛的最后一天。在历时三天(实则两天两夜)的时间里,嘉宾如云,观者群集,均创下论坛举办四年来的历史之最。茶歇之余,各方人士汇聚在一起,谈论的可不仅仅是那些高端的议题。金融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也成为他们间隙时时聊到的话题。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这是局外人对金融从业者的观感。不幸福的人各有各的不幸福,这是金融人的自我感受。
  近日公布的各银行年报显示,2010年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税前薪酬99.1万元,较2009年上涨9.38%;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税前薪酬95.9万元,较2009年增长5.26%。还有,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项俊波的年薪分别为100.8万元及93.5万元。据说基金公司经理收入就更高,动辄就能超过百万。
  高收益与高压力并重,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这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外人看来的光鲜外表绝对不是金融从业者生活的全部,忙碌、焦虑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需要硬件建设,更少不了软件配套,既要推进市场建设,也要关心金融人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干得欢!
  幸福像花儿一样
  “小姑娘做介好,稳定。”在一家国有银行担任行政工作的陈洁(化名)一顿一挫,细数毕业时谋求银行工作时的考虑。 2002年大学毕业,修法学专业。按当时的就业年景,收入最高的要数外企,但因为求稳定,陈洁选择了银行的职位,“现在也有不少同学在大公司做法务,收入水平要比我高出不少”。但陈洁并不羡慕,言辞间流露出的是对稳定生活的满足感。
  在陈洁看来,行业外对金融从业者的观感已经固化。“别人想象中的金融人的生活如同电影场景,地铁下来,风衣拉紧,颇有风度地走进仰视才能看到顶的办公大楼。 ”她坦承,一提到陆家嘴,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高级白领,处在“食物链”高端的金融圈。
  别人眼中的幸福感,首当其冲来源于金融行业令人艳羡的高收入。金融行业的收入有多高?或许从座驾中能窥见一二。银行员工有车并不稀奇,据陈洁说,宝马、奔驰在普通员工中也并非奢侈品。于是,有车族甚至要比无车族更早赶到单位,因为“常常会碰到3层地下车库都停满的情况”。据说,基金、证券、私募公司员工们的座驾更是普遍高出一个层次。除此之外,金融从业者也不乏时尚“弄潮儿”,男员工热衷时髦的新款电子产品,手机都是最新款,电脑也换得勤;女员工则在工作之余逛逛满目奢侈品品牌的大型商场,在高级餐厅享受享受小情调,或者紧追网络上最IN的潮品……体面的职业、相对的高薪,给他们带来丰厚的优越感,即便他们自己已经习以为常。
  当然,即便是在金融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各个门类、各个企业待遇有高有低,有的差距还拉得很开。比如说,在同一银行内部,不同工种、职位的收入差距不小,相差几倍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因此,在陈洁看来,“员工们对于幸福感的理解还来自于企业对员工的关怀”。陈洁坦言:“银行的福利还是相当完备的,可以说考虑得很周到。”她所在的银行常常举办各类可以携家属参与的活动,比如说电影观摩、包场演出等。在电影院举办活动时还会拉起欢迎横幅,发放给员工的电影票还可以在专门的通道领取爆米花和饮料,浓浓的人情味让员工充满了幸福感。 “难免会有一些员工票流到黄牛手上,倒票时,黄牛甚至会拿某银行团体票附赠爆米花作为卖点。 ”陈洁笑着说。
  另一家国有银行的支行行长李明(化名)在坦承金融行业的高薪并非空穴来风外,也举出一个例子说明金融行业的好福利。一位新晋员工入职仅2个月,在体检时查出胆囊肿瘤,治疗期间,银行给予办理大病保险,并提供了其他补贴性福利。此外,职位也被保留,该员工顺利手术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 “在国有银行,相关福利是比较规范和完善的。银行不仅会遵守国家法规对福利的要求,还会积极主动地去落实一些有益员工的举措。 ”李明表示。
  高薪、高福利、高地位是外界对金融行业的普遍认知。李明坦言,金融行业虽然承受着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但外表还是较为光鲜的。尤其是男性,拥有一张金融从业者的名片,不仅在职场上走俏,在婚恋市场也往往比较“抢手”。尽管被采访过程中,几乎人人都流露出对外界误解的“金融人的幸福”表示无奈,但大都均以沉默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个行业比金融业更幸福吗?
  千般辛苦有谁知
  金融行业“看上去很美”,可在从业者心目中,行业的个中甘苦,绝非轻易就能辨清。“工作生活化,生活工作化”是金融从业者的自我概括。 “将工作当作生活的常态,才不会感到厌倦、疲惫,而匀出一些生活的时间用来工作,也已经是家常便饭。 ”在受访的一个多小时里,李明接到数条公司群发的业务短信,公告各营业网点的业绩及排名。这些“催债”短信的潜台词是:业绩!随身携带数据报表已成为李明的习惯,他说:“就算周末在家,只要电脑开着,就会习惯性地去做一些分析,看一些报表。 ”李明所在的银行对各支行行长有明确的考评制度,如果一个季度业绩居于末尾,就亮“黄牌”,倘若连续两季度业绩不佳,支行行长就面临离职调动的危险。无形的压力有时比有形的压力更让人喘不过气。
  不仅是管理者,银行各个层面的员工都面临着考核指标的重负。据说,银行的各类操作标准“武装到牙齿”。举例来说,大堂经理在工作时间内需自始至终保持站立式服务,柜面员工接待每一个客户都要从“您好”开始,到“谢谢、再见”送走客户,着正装、不留刘海,双手递交单据等也都是服务细则明文规定的要求。银监会还对服务实行“ISO流程”管理,银行员工不容一丝松懈,任何差错、投诉对他们来说可能都是“致命”的。此外,大堂经理有销售相关金融产品的指标,柜面员工也有销售指标,而指标的完成与否,意味着收入增减几何。
  看似比银行网点工作更“高端”些的客户经理也有自己的苦恼。在一些银行,客户经理需要每天上报客户经理日志,次日预约讨论理财计划的客户量要满10个才能达标。据估计,与客户关系紧密的经理每天至少要打20个预约电话,普通的客户经理打40个预约电话,不过即便如此也未必能约到10个客户与他见面。
  李明告诉记者,一般网点的客流高峰会出现在午休时间,在市中心的分行尤其如此。因此,为保证午间的服务质量与效率,银行员工大都分批次吃午饭,早的在11点就吃完,晚的则可能拖到14点。由于业务繁忙,柜员也不敢多喝水,肾病、胃病成为困扰一些银行员工的职业病。
  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让圈中人笑中带泪。中国银行有一对年轻夫妻,刚刚进入行政部门的妻子,某个月基本工资拿了900元,绩效工资也仅拿了900元。丈夫从事银行贷款业务,因为业绩为零,没有绩效工资,只有基本工资900元。而两人的收入正好与家里保姆的月工资持平。在基金从业者看来,银行还是幸福的。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就在2010年,基金经理变更总数高达394次。也就是说,按照360天计算,去年平均每天就有1.1名基金经理发生变更。而换一种算法,投资者可能看得更直接,截至去年底共有704只基金产品,这样看来,平均两只基金中就有一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的变更,这样的频率着实令人惊讶。而2009年,基金经理变更次数共有208次;2008年和2007年,这一数据仅分别为117次和49次。压力递增可见一斑。
  “在中国市场,基民看重的是短期业绩表现和排名,业内传统的绩效考核也与此挂钩。 ”基金经理孟山(化名)告诉记者。基金经理们几乎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甚至每天都在考试,频繁的绩效考核几乎让他们感到失去了喘息的自由。“有时候连续几晚都会梦到自己执掌的基金业绩不好,排名滑落。 ”
  虽然管理层已经就排名短期化问题进行了规范,但目前市场环境下,基民仍然有将买基金等同于买股票的心理倾向,短线操作意识依旧牢固。面临投资者“短、平、快”的“用脚投票”模式,基金公司对于排名考核的制度安排也容易趋向短期化。孟山在2010年度业绩表现较为理想,但与他聊天时,他一再强调,不希望媒体过多宣传业绩表现,“做得好了,别人认为理所应当,然后会把你放在一个更高的标准上去衡量你接下来的表现;一旦之后做得不好,哪怕只是暂时的,不理解的声音马上就会扑面而来,让你感觉到什么叫‘站得越高,摔得越疼’。 ”
  围城里的金融人
  上海的目标是要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城市,这座金融城里的金融人到底普遍的生存状态是否如我们了解的那样“痛并快乐着”?某权威机构日前针对该话题做的一次深入调查或许更有说服力。
  调查显示,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得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人才储备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高层次青年金融人才的发展现状与诉求也发生着相应变化。
  首先,金融人的事业感很强,但幸福感有待提高。上海高层次金融青年人才普遍对自身事业有较强的满意度,认同社会发展的趋势,74%的青年人对自己职业发展前景的基本判断是 “好”,63%的青年对目前职业收入的感受是“基本满意”。与此同时,这一青年群体对教育普遍重视,终身学习、在职充电、就读EMBA、出国留学等各种学习方式为其所认同并积极追求。伴随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他们对生活品位、生活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希望“舒适生活”是这一群体的又一特征。
  调查者也明显感受到这一青年群体在事业成功、光鲜亮丽的形象背后,承受着很大的来自于社会发展和竞争的压力。 92%的青年认为生活在当今时代“压力大”,工作、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是优秀青年承受压力的前三位。 40%的青年认为没有达到自己所期望的角色,75%的青年平均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于两个小时,多位金融人在接受访问时提到 “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感难以取得”。
  其次,金融人对政策环境的要求很高,期望有更多改善。近几年,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努力推进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硬件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一大批通晓国际惯例、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良好诚信记录的海内外金融人才来沪就业、创业。同时,他们也建议,上海在吸引人才、服务人才的软环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部分的被调查者认为,上海在国际化金融人才开发政策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在高税收、政策连续性等方面还需要改进,这样才会更有利于金融中心发展和金融人才集聚。
  第三,金融人对社会生活的期望值很高,但城市归属感有待加强。经过多年努力,上海金融人才高地建设的成效初步显现,金融业从业人员超过20万,金融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征逐步显现,金融人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人才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流动自由的金融人才市场体系。大量的人才涌入对城市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除了金融政策、个人事业发展之外,文化、生活配套设施也是考量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根据2011年 “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伦敦、纽约和香港稳坐世界金融中心城市前三把交椅,目前43%的金融人才已有打算或者正在考虑离开伦敦,但考虑到文化、生活质量、社会交际圈等因素,这些离开的人才中可能大多数会首先选择新加坡、东京等城市。
  那么,上海如何提高对国际金融人的吸引力?在调查中,大量金融人尤其是外来人才都提到了上海的高生活成本以及配套优惠政策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他们对一座城市的归属感。一方面是高房价带来的人才挤出效应应引起高度重视,访谈中,超过90%的受访者提到了房价问题,认为“上海房价太高”,“生存压力大”,“高生活成本有可能影响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也有人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安全问题也是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考虑的因素”,超过51%的受访者希望加大对优秀金融引进人才的工作签证、户籍、子女就学、医疗、社保等一系列配套环境的政策力度。
  事实上,有关方面也已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5月19日发布的2011上海金融景气指数报告显示,虽然上海金融人才总数从万增长到2010年的23.2万,增幅接近20%,但事实上,2008年人才总数已经达到这个水平,之后的两年内几乎没有增长。另一方面,根据调研问卷的分析和政府人才缺口报告,金融人才呈普遍紧缺的状况,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高级人才占比从2007年的14.1%降低到2009年的10.9%。人才结构失调的问题,已经在政府考量金融环境的视野之内。
  总而言之,在压力与幸福感之间徘徊,这不仅仅是金融人的生活状态,也是上海这座特大城市不少白领生活的一个缩影。不过,金融人的感悟可以给我们更多启发――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需要硬件建设,更少不了软件配套,既要推进市场建设,也要关心金融人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干得欢!陆绮雯/张小乐/傅盛裕
【编辑:曹文萱】
----- 金融频道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东金融理财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