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互联网产品有哪些选择什么样的产品好?

到底谁决定着互联网产品的成败?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到底谁决定着互联网产品的成败?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常宁  最近,跟几位创业的朋友聊天,他们都在做或筹谋做某款互联网产品,有涉足餐饮O2O的,也有打算做大数据产品的。大家都比较苦恼的一个问题是:在这样一个出头很容易(抓住合适的热点炒作起来),又很难(竞争激烈,垂直化细分严重)的互联网时代,到底该如何做互联网产品?  想做互联网产品方面的创业,首先要考虑的是“到底要做什么样的产品?它要满足哪些需求?这些需求的必要性如何?”。  之后便会考虑,“该如何延长这款产品的生命周期,不至于很快过眼云烟?”,这个问题恐怕是许多互联网产品都存在的,也是创业者最费心的问题。因为,决定做什么不难,难的是如何持久。  最后,一个很隐晦的问题便会出现。“满足需求和产品生命周期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样的关系?”  大家的讨论七嘴八舌,各有见地,不过我却上了心,对创业风起云涌的时代“究竟该如何做互联网产品?”这个问题细细想了一番。  一、“我认为产品好,一定能大卖”的时代早已过去;做互联网产品应从“产品思维”向“用户需求思维”转变  仍以想做大数据产品的朋友为例。  对方问:  我想做一款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平台,这个平台会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用户需求,然后我们向品牌商提供用户分类数据,帮他们向用户精准推送品牌广告。我们从品牌商处收取费用。这个有没有市场前景?  我提出问题:  第一点,这种精准分析和精准推送,应该更像微信能做的事情啊。你的竞争力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你如何先在自己的平台上积累用户资源?如果没有用户资源,你的大数据分析不就是幻想吗?  第二点,你有没有调查过你的目标用户?他们为什么非需要你这样一个平台?仅仅就是为了看广告吗?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如果能满足这个需求,才能把他们吸引到平台上来。  第三点,即便你的目标用户有需求,那么还要看这个需求的大小程度,因为需求大小决定了他们黏在平台上的时间长短。比如需求小,大多数用户就是为了获得奖励才去你的平台,然后就跑路了,那么,你那些后续的精准推送广告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  对方一时无言,又讲了几个能吸引用户到平台上来的方法(此处保密),不过在我看来更多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其实我们的对话,反应出了两个关键问题:  1、“我认为产品好,就想当然认为一定能大卖”的想法,至少做互联网产品不能依赖了。  我不否认朋友对做新产品的初衷想法是极好的,但这个想法是典型的“产品思维”,没有考虑用户到底需不需要,为什么需要?这种思维是站在“产品”角度考虑的,比如,我只想着如何做出各种强大的功能,但我没考虑这些功能为什么一定能吸引用户过来。我自认为产品好,就觉得一定会很有市场。  技术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导致各种产品极大丰富,且同质化严重,竞争前所未有。这也就让垂直领域和细分领域产品更加的细分化。其实,细分就意味着把原来某个大群体“看似”共同的需求,切割成不同小群体的各种各样的需求。今天的互联网产品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生存的。所以,互联网产品只能更加艰难地挖掘小群体用户的需求,甚至又把需求打散分成好几类,然后抢占其中的某一小类需求市场。今天做互联网产品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困难的竞争和挑战。  所以,过去那种“一款产品通吃天下”、“一个广告招揽所有人”的“大产品”和“大广告”的美好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也将成为幻想。  也有人说“定位理论”已经失效,未必见得。只不过,如今的“定位”已经不再站在产品的角度去定位了,而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定位。  2、“用户需求思维”应该主导今天的互联网产品  尤其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用户对其看重的更多是“能否满足我的某种需求”,而对其“品牌”的重视要小于对传统行业中的品牌重视。比如,现在的用户使用某个平台或某个APP,不会凭借它是BAT的产品就断然使用,而更多的看这款产品本身是否符合了我的需要,对它是谁家的、谁做的不太关心,或者说关心度要小的多。  这与传统行业有较大不同。在传统行业,一个新产品如果要脱颖而出,难度非常大,因为它面对的是与大品牌的竞争,并且在几乎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需要大量广告投入才可能让消费者了解到它,经过反复广告后,消费者形成印象,从而可能去尝试这个品牌。此时,消费者的行为和心理路线是:认知——情感——行动。人们更愿意相信“品牌”的价值。  而互联网产品似乎是相反的路子,只要产品满足了用户的某个需求,那么,用户便会使用,使用后感觉好,便会在社交平台上告知分享给朋友,朋友体验的好,又会告知分享给其他人,如此形成了口碑传播链条。此时,用户的行为和心理路线是:行动——认知——情感——分享传播。人们更愿意相信“满足我体验/需求”的价值。  我经常会给学生讲一个“雨伞”的例子,形象地对比这两种思维。假设有一家制造太阳伞的公司,该公司自认为造出了世界上最牢固的伞,使用的材料环保、坚固、抗摔、抗磨、防晒…。总之,从产品本身看,的确是一把好伞。企业在这款产品的众多功能中,选择了一个它认为最重要的功能(坚固耐用)作为“卖点”和“广告诉求点”。然而,它的伞并没有像它想象的那样大卖,销量惨淡。原因何在?  这就是典型的用“产品思维”做产品。它没有考虑到,太阳伞的用户是年轻女性,她们需要的不是多么结实、多么牢固的伞,她们最本质的需求就是防晒功能一流,美观。至于是否结实只是她们考虑的次要因素。对于用户来说,不管这款产品有多少功能,他们最“看重”的就是“防晒”这个主要功能,“时尚”是附加功能。所以,如果这家公司能够提前做一点调查,抓准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且把这个“防晒”需求和产品的防晒特点结合起来,就会找到准确的广告卖点(防晒)。只需一句简单易懂的广告语——“用了这把伞,怎么晒都晒不黑”,或许就轻松搞定了销量。  举这个例子可能并不太准确,但至少可以形象地反映出,目前做互联网产品的两种思维方式:“以我为出发点”和“以用户为出发点”。  二、社交媒体时代,用户需求的三个层次:本质需求、附属性需求、边缘性需求。本质需求是“拉力”  假设在做一款互联网产品之前,已经准确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了,这意味着这款互联网产品一定会被用户广泛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吗?仍然不一定。那么,这时的决定因素是用户需求层次。也就是,看你的产品能解决哪个层次或哪几个层次上的用户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曾提出过著名的马斯洛五个层次需求理论,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此,这个需求层次理论便应用于广告、营销、商业等领域。  当然,今天的人仍有这样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可能有些许变化。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环境让人的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需要的重要程度也有改变。  因此,根据需要对用户的重要程度不同(触及人的痛点的程度不同),我试着把今天用户的需求归为三个层次(如图所示):  第一个层次是本质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通讯、社交、生理、本能的渴望或欲望等。  生理需求自不多说,是最基本的需求,主要包括:吃、穿、住、行等。本能的渴望或欲望,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主要包括:性、色、金钱、求偶等。对于社交而言,人生活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之中,本能地有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需要,不同的通讯媒介都是满足社交需求的手段。所以,我将社交需求也看成是一种本质需求,而通讯需求自然是满足社交需求的必须条件,所以也是本质需求。总之,本质需求都是最能触及人的痛点的需求。  第二个层次是附属性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价值观、意识形态、某种心理需求等。  这个层次的需求并非人的必需品,但却依附在人身上,受到人所在的特定环境或社会境况的影响。比如,90后人群比较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喜欢个性和与众不同等等,这些都属于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意识形态主要包括:观念、态度、生活形态等。而某种心理需求则包括,认同感、成就感、虚荣心、表现欲等。附属性需求所触及的痛点程度要小于本质需求。  第三个层次是边缘性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包括:兴趣、爱好等。  之所以称为边缘性需求,并非说这些需求不重要,而是因为这些需求虽然更多涉及精神层面,但在触及痛点的程度上相对要低于本质需求和附属性需求。  在这三个层次中,本质需求是最核心、最根本性的需求。  就好比,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才会考虑精神享受一样,如果是饿肚子的状态,那么心理只会想着吃,绝不会再考虑静静欣赏美景或一本书。  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用户的本质需求而单单空谈附属性需求或者边缘性需求时,互联网产品是没有根基的,也未必能长久黏住用户。比如,之前一段时间在微信上火极一时的“足迹”、“脸萌”等产品,其设计初衷是希望满足人的爱表现或好玩或扮情怀的心理,通过用户使用后在微信里的分享传播迅速聚集越来越多的用户。但这些用户多是一次性用户,因为当满足了这些心理(附属性需求)后,也尝鲜之后,便没有其他理由让用户长期留在此地。  此类产品层出不穷,但死掉的也一波接一波。原因在于,这类产品只满足了附属性需求或边缘性需求,但这些需求并不能真正触及用户痛点,用户来的快走的也很轻松。其实,缺少的或许就是“满足本质需求”这一“拉力”。有了这个“拉力”,产品便会形成闭环。  或者换句话说,互联网产品越能满足用户的本质需求时,用户越难以轻易放弃这款产品。而越接近边缘性需求时,相对来说,用户放弃这款产品几率越大。  三、如何根据用户的三个层次需求来设计互联网产品?  虽然用户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但是互联网产品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层次的用户需求,只能满足某一个层次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需求。比如像现在的某些美食O2O产品,以吃为由头,做线下社交活动,其实满足的是生理+社交需求,是本质需求层次上的需求组合。微信满足的是用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即时通讯+社交需求,也是本质需求层面的组合。美图则满足了用户的虚荣心理,爱美、遮丑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  或者满足某两个层次中的某几个需求。比如现在刚兴起的一些O2O产品,其实都是在本质需求的基础上,与附属性需求结合或与边缘性需求。有的产品以吃为引线,聚集用户到私厨进行厨艺切磋和交流,让美食不再单是吃,而变成一种审美体验,让人感受一种生活状态和生活态度,这种体验就是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这种产品满足的是本质需求(食)+附属性需求(意识形态)。而有的产品则仍以各种美食为主题,聚集对做美食感兴趣或爱好做美食的群体,前来交流。这样的产品满足的是本质需求(食+社交)+边缘性需求(兴趣+爱好)。但同样是美食O2O产品,因为满足的需求不同,它们之间便有了差异化。  纵观一些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其实质都是,要么满足了用户最本质的需求,要么是在本质需求层次上添加了其他层次的需求,以此做出创新和特色,并提供差异化的功能。  仅按照上面说的用户三个层次需求,就可以有三大层次的组合出现:1、本质需求+附属性需求;2、本质需求+边缘性需求;3、附属性需求+边缘性需求。在此基础上,如果将不同层次中的各种需求细分后再尝试排列组合,那么就可以产生很多种类型的互联网产品想法。(如下图所示)  但仍需要强调的是,产品满足的用户需求层次不同,用户对产品的依附程度也是不同的。我仍认为,满足了本质需求的产品,用户的依附程度最高,而单单满足附属性需求或边缘性需求的产品是缺乏持久力的。本质需求依然是产品的核心拉力和根基,这个层次中的某个需求可以不作为产品的主要功能,但却可以做为让用户不轻易离开的一种理由。  当然,上面的组合都是假设你打算做某款互联网产品时,需要首先进行的需求定位。但是,在这之前,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你需要先调查目标用户,到底有哪些层次的需求,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将产品现有的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匹配,或者重新设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  四、然而,想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有那么容易吗?  今天很多人都在讲“用户思维”,其实“用户思维”本质上应该叫做“用户需求思维”。然而,真正站在用户需求思维想问题,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了解用户需求上,目前大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凭借心理学分析,分析用户的想法、态度、意识形态、观念等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另一种则是完全依赖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或者传统数据来分析用户行为,对用户画像,从行为推断需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如今,在广告和营销领域,许多大公司仍然喜欢利用传统的调查方法去调查和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比如通过面对面的深度访谈和科学的抽样问卷调查,这些方法有很多好处。  也有人会认为大数据会搞定一切,但是大数据也很难分析出准确的用户需求。首先,公司要有大量用户数据源,或能找到相关数据源,其次,你要考虑这些数据源中的数据有多少是有用的,有多少是干扰的,否则都是没价值的,就没有分析的必要。第三,即便前两者都达到了,你也不能单分析这些数据,还要考虑用户有某种行为时处于什么样的场景,了解用户处于什么场景下做出的这种行为,才能分析用户当时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但要做海量的用户行为场景还原简直不可能。  比如,今天某电商平台推送了一件衣服给我,我就买了,那么大数据就会认为我喜欢这种类型的衣服。但是,电商平台不知道,我到底为什么买这件衣服?我心情好,一时冲动买的,还是真的喜欢这种类型才买的?假设我就是心情好,冲动买了,买了就后悔。但电商平台不知道,它一定会给我继续推送类似款,但不会再引起我的二次购买行为,甚至这些信息会对我造成干扰。对于我当时“为什么买”这个场景,仅靠分析大数据是很难准确判断的。然而,“为什么买”的场景才能反映出我的真正需求。  所以,了解用户需求并非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利用大数据时要拼命绞尽脑汁还原场景,或者未来利用算法通过文本更准确分析用户意图(比如情感分析、情绪分析等,但目前都处于最初级阶段)。而利用传统调查方法时,要去做大量访谈,或者利用心理透射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做文本分析,真正的需求才可能探测出来。  所以,产品经理绝非人人可以!而做出一款好的互联网产品也十分困难。  用户需求的把握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的定位和方向,但同时,我认为产品所满足的用户需求层次会在根本上决定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且也与产品后续的营销力度有较强的关系。另外,在需求层次一定的情况下,用户对产品的使用习惯决定了竞争格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博士,媒体人和科技专栏作者,教师。专注新媒体传播、受众和消费者调查研究。
内容营销通过内容构建出线上的“场景消费”;内容营销中的“营销…
在新兴前沿技术发展和创新方面,为什么西方国家总是充当着引领者…
在VR教育领域,已有一些公司先行试水。已解决问题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竞争是相当的激烈。同样的产品报价都不一样的情况下,怎么说服客户选择你家的产品呢?
在产品一样的情况下怎么推销自己价格比别人高的产品呢?王婆卖瓜的诀窍有哪些呢?
浏览次数:349
用手机阿里扫一扫
最满意答案
质量跟服务打动客户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说什么都没有用,客户比我们还迷茫。
如果可以,把线下的客记都弄到线上交易。
客户看到有交易量,心里会平衡很多。
质量好的产品,有了一个客户,就会有一片客户被吸引过来;
这个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说在网上推广,不妨把客户的使用做展现,相信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价格决定质量与服务。
购买便宜的东西时只有付钱的那一刻是快乐的。
先让客户看到你们的展现量和成交量,用质量和售后服务打动对方,或者是给对方一些优惠,打折或是优惠券积分之类的,这些都是从天店通商城商学到的,效果还可以。
有时候我们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是品牌,看客户看中的是什么了
用质量和服务 & &
正在进行的活动
生意经不允许发广告,违者直接删除
复制问题或回答,一经发现,拉黑7天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
扫一扫用手机阿里看生意经
问题排行榜
当前问题的答案已经被保护,只有知县(三级)以上的用户可以编辑!写下您的建议,管理员会及时与您联络!
server is ok有哪些互联网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好的互联网产品有哪些 这些东西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来源:&&编辑:一语道破 &&时间: 13:26:01
  互联网改变生活。或许这句话在十年前,会被许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已经被互联网所影响和改变。
  十年前,我们被一阵闹铃声响来。
  十年后,我们被智能手机的闹铃叫醒,唤醒siri,查询一下今天的天气和空气质量,以及需要做的事宜,准备今天的工作。
  十年前,我们来到报亭,花钱买上一份报纸,阅读昨天世界各地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十年后,我们或打开微博,或打开今日头条,随手一刷,就能看到截止到一分钟之前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各种重要事件。
  十年前,我们步行一公里来到公交站牌,等上二十分钟,公交车来了,一群人挤上公交,向着工作地点行驶。
  十年后,我们用掌上公交看了一下公交车还有几站到底我们要去的站牌,骑上共享单车来到站牌,停好共享单车,公交车也来到了眼前,时间刚刚好。
  十年前,我们有急事外出,站在路边寒风瑟瑟,大老远看到一辆出租车驶来,我们使劲挥了挥手,它却呼啸而过。原来,这两出租车上已经有客人了。
  十年后,我们有急事外出,提前用滴滴出行订好了一辆车,三分钟后,手机响起,我们走出公司,一辆出租车已经停在了我们的面前。
  十年前,我们中午下班,大家都挤在一个电梯里,忙着下楼吃饭。
  十年后,我们提前用美团或者饿了吗订好了外面,下班的时间点刚到,我们的手机铃声响起,外卖已经来到了公司门口。
  十年前,我们要外出和分公司举行一个碰头会议,提前去车站排起长龙,等着买票。
  十年后,我们通过订票网站轻轻一点,电子票出现在手机之中,方便快捷。
  十年前,我们买家具要去家具市场,买衣服要去服饰广场,买家电要去家电广场。
  十年后,我们买东西,打开淘宝,打开京东,就能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轻轻一点支付,他们就会送货上门。
  十年前,我们驾车外出,一不小心就走错了路,不得不借助路人询问,辗转腾挪之下,才最终找到目的地。
  十年后,我们驾车外出,跟随着百度地图或者高德地图的导航,一路飞驰,在完全不走错路的情况下,很快到达目的地。
  十年前,我们和爱人身处异地,每天用电话和短信联系,一个月下来,两百块钱的电话费没了。
  十年后,我们和爱人身处异地,每天用微信和QQ联系,我们可以用文字聊天,可以视频聊天,了解彼此的一举一动,每个月,只需要交很少的WIFI费用。
  十年间,我们的生活,已经伴随着众多互联网产品的介入而悄然转变,面对着不断涌现的互联网&黑科技&,我们不禁幻想,下一个十年,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都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让世界都为之称羡,的确,国内的互联网发展速度,让世界瞠目结舌,尤其是应用在生活中的互联网,更是...
近两年,针对科技领域未来发展,一众互联网大佬们都提到了一个英文词汇,叫做AI,翻译成中文,就是人工智能。听上去很高端,...
要说国内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大家可能还会说起BAT,不过随着&B&越来越低调,阿里和腾讯的竞争,却大有&摩拳擦掌&的架势...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一次次被改变,你还记得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那些足以改变我们生活...
说起手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
2018年,会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手机上市呢?在2017年掀起全面屏手机时代之后,各大手机厂商在2018年又会有哪些新的动作呢?对此...
邓紫棋被曝光新恋情,就在大家都以为这次是确定了邓紫棋和华晨宇恋情的时候,没想到人家邓紫棋牵手的是另一个人!这邓紫棋和...
邓紫棋和林宥嘉交往过这件事应该没有人不知道吧,即便是在两人交往的时候不了解,后来他们分手的时候也应该知道了!因为邓紫...
陈奕迅和老婆徐濠萦已经结婚多年了,这两人的感情史也早就被曝光!陈奕迅和徐濠萦是怎么在一起的呢?这些年徐濠萦可没少被骂...
说起手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
说起手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
说起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蛇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蛇被雷劈这件事在生活中也是比较常听说的,因此很多人对于此...
都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让世界都为之称羡,的确,国内的互联网发展速度,让世界瞠目结舌,尤其是应用在生活中的互联网,更是...
说起支付宝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现在支付宝的使用还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现在很多人都使用支付宝交水电费或者交话费,但是也...&&|&&责编:刘菲菲
1为何大家选择互联网金融&&&&随着近两年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在网络平台上投资赚钱成了很多人的首选理财方式。2015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平台的实力参差不齐,很多创业公司不到一年就无力支撑宣布倒闭,卷钱跑路的事也是时有发生。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呢?&&&&和传统的股票、基金、银行存款等理财方法相比,互联网金融在很多方面都极具优势,对于那些本金不多、资金流动性大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吸引力,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1.通过网络即可便捷购买&&&&网络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足不出户解决各种问题,而大多互联网金融平台只需通过网络进行简单的账号注册和实名认证就可以进行投资,比起股票和基金需要本人到证券公司和银行开户要方便得多。2.资金流动性强&&&&股票基金往往需要有一笔不小的固定资金,一旦买入就只能坐等涨价,弄不好还会被套牢,被套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比比皆是。很多互联网金融产品都是可自由申购和赎回的,相当于银行活期存款,定期理财7天、10天、一个月的也有,一年、两年的也有,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3.入市门槛低&&&&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起购价都不超过100元,有的甚至低到1分钱起购,基本上是有钱就能投,不需要刻意攒下一笔钱用于投资。4.收益媲美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是投资者最看重的一方面,各家银行都有收益不错的理财产品,但起投金额往往较高,而且银行的理财产品同样存在风险。这样一来,当互联网金融的收益能与银行媲美时,用户自然愿意买账。&&&&当然,除了银行存款可以说是安全的,其它任何一种理财方式都存在风险,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尤其是e租宝事件一出,更是让大批原本就持观望态度的人彻底失去信心。&&&&据行业机构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12月到2016年1月,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数量上经历了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尽管如此,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仍有2771家网贷平台正常运营。面对如此多的平台和产品,到底该如何选择呢?经业内人士指点和笔者自身体会,总结出了以下“四要,四不要”,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所帮助。2要了解团队背景,不要盲目跟风1.要了解平台背景,不要盲目跟风&&&&一些有大公司背景的平台通常更让人放心,比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腾讯的理财通、京东的京东金融、中国平安的陆金所、中国信贷的金融工场等等。这些公司作为知名企业,首先能避免的就是卷钱跑路,另一方面他们有兜底实力,违约成本高,公司业务范围广,做金融平台对他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小业务,出于对品牌形象的维护也不会让旗下平台出乱子。金融工场&&&&没有大公司背景的平台也不是就完全不能信,而是需要多花些时间来辨别。任何一家好的公司,都会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做互联网金融更是对专业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更需要有专业的人才。高管是否是行家里手很重要,而且既要有金融人才,也要有互联网人才。&&&&这些信息通常在平台官网就可以找到,只要是有真人才,官方一定会毫不吝啬地公之于众。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管理团队能力参差不齐,相比较而言,有大平台高管资历则更让人放心些。&&&&以新兴平台人人操盘为例,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中,两位曾是人人贷高管,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另一位曾是美国骑士资本资深工程师,长期专注于金融系统开发。人人操盘创始团队&&&&再有,公司的融资情况也可以作为一项参考,有人说能拿到B轮融资的创业公司就很牛了,但是“C轮死”的情况也不少。这些信息的获取除了靠百度,平时也要注意积累,多关注一些这方面的新闻资讯。3要对收益合理预期,不要轻信高回报2.要对收益有一个合理预期,不要轻信高回报&&&&之所以大家不把钱存在银行,而是拿出来投资,追求的就是有更高的收益,但在投资之前自己首先要对收益率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因为高收益背后往往暗藏着高风险。要了解最基本的银行存款利率是多少,投资理财产品的合理收益在什么范围内,超过多少就不属于合法范围了。&&&&互联网金融的收益率通常以“年化”为准,就是假定一直都是这个收益水平,投资一年能得到多少利息。实际收益金额的计算公式为:本金×年化收益率×投资天数÷365。例如一款年化收益率为3.1%的产品,你投资1万元,存放80天后取出,那么理论上你实际获得的利息就是1%×80÷365=67.95元。&&&&注意,这个只是理论上的,因为活期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就像股市价格一样,是会变化的,可能每天都不一样,所以活期理财的收益也比定期理财要少,这就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比定期少是一样的,随用随取和高收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陆金所的活期理财产品&&&&定期理财则要注意的是实际计息天数问题。理财产品不像银行存款,今天存进去就从今天开始算利息,明天到期就可以取出来了,而是有一个“认购期”和“清算期”。假设一款产品从3月1日开始认购,认购期为5天,你1号把钱存进去后,3月1日-5日的这五天里是没有任何利息的,要从3月6日开始算。产品到期后进入清算期,可能又是3天或5天没利息,清算期结束后才会将本金和利息返还给你。看清认购期和清算期的天数&&&&这个道理就和凑单团购差不多,不是你交完钱马上就能拿到货,认购期就相当于正在凑单,凑满之后去采购,清算期就相当于发货途中,要等快递把货送到你才算买到这样东西。如果是期限较长的投资,这几天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一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就必须将这些影响考虑在内了。&&&&那么收益多少才算是合理呢?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没有一个明文规定的收益范围,但国家规定民间借贷利息不得超过24%,所以年化超过24%之后就属于高利贷了,不在国家保护范畴内,最好不要碰。收益率参考&&&&一般来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年化在2%-10%都是比较合理的,2%-4%的一般是活期理财,不限时间和起投金额。4%-10%的大多是定期理财,并且有起投金额的限定,收益越高期限越长,起投金额也越高。&&&&年化10%-15%的通常以合投的形式出现,比如一个人需要借20万,你觉得靠谱就投点钱进来,你投1万,他投2万,在规定时间内凑够20万,项目标满后放贷,到期按投资比例分钱。收益高,但这个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时间一长风险自然也高一些。一款年化15%的产品投资期为18个月&&&&年化15%-24%这个收益太高了,一般不会在互联网金融里出现,即使有也是风险较高的产品,不建议投。&&&&24%以上的刚刚说过了,不在合法范围内,别碰。4要了解产品模式,不要只看收益多少3.要了解产品模式,不要只看收益多少&&&&模式这个词听上去有点模糊,但却很重要。这里所说的产品模式,意思就是投资人将钱投到了平台上之后,这笔钱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用了,怎么赚到的钱。&&&&提到互联网金融,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P2P,需要明确一点,P2P不能与互联网金融直接划等号,互联网金融是一个统称,P2P只是互联网金融众多模式中的一种。&&&&P2P模式说白了就是民间借贷,Person-to-Person,个人对个人。一般我们说贷款都会想到去银行贷款,也就是向银行借钱,而P2P是一个起到个人借贷中介作用的平台,你想借多少钱,什么时候还,给多少利息,借款人将这些信息发布到P2P平台上,有闲钱的人看到了觉得合适,愿意借给你就放款,然后坐等到期收账。是个人向个人借钱,不是个人向银行借钱。P2P,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模式(图片来自时代周报)&&&&有别于P2P,但模式差不多的就是P2B了,Person-to-Business,指的是个人对企业的借贷模式,一般是小微企业需要短期资金周转,通过平台向个人投资者借款,和P2P差不多。P2B,个人对企业的借贷模式&&&&还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融资后进行股票或基金投资,这种模式最好对股票基金有点了解再投资,一来能看懂股市的行情走势,二来如果平台能找到有名的操盘手,对收益情况心里也有个数。&&&&这里有必要说一下“第三方资金托管”,有的人把这个看的很重,认为有第三方资金托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更有保障,因为所谓第三方托管,就是投资人的资金不由平台直接掌握,而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有效避免平台卷钱跑路。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托管(图片来自晋商贷)&&&&然而事实并没有那么美好。首先,你是如何知道平台有无第三方托管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官网介绍,但是他写着有就一定有吗?其次,很多平台都号称自己有第三方托管,实际仍是资金池模式,投资人充值到平台的钱都进入了平台在第三方支付公司设立的账户,在平台上可以看到个人的资金数字信息流,但在第三方托管账户上却并没有对每个投资人的资金进行区分,最后还是全由平台掌控。&&&&收益是投资的唯一目的,但收益要首先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并非越高越好,收益越高风险越高,任何投资都是一样的道理。在互联网金融的投资收益率上,大家一定要回归理性。5要分散投资,不要集中投资4.要分散投资,不要集中投资&&&&投资界有句话叫“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不难理解,将所有资金都投到一个平台上,一旦出问题钱就都没了。分散到多个平台就可以将风险也同时分散出去,总不至于多个平台一起跑路吧。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投资之所有以风险,指的就是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可能损失收益,甚至直接损失本金,因此所有投资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风险。买东西还有可能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何况是互联网金融这种根本看不到实物的投资。&&&&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要做到“分散”投资,不单是在平台的选择上分散,还要在产品模式上分散,这就更加强调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要了解产品模式”,明白你投的这个产品或项目究竟是干什么的,怎么赚钱的。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当然,凡事都不要太极端。刚才那句“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只是上半句,下半句是“但也不要放在太多的篮子里”,意思是如果投的太分散,就必然会减少利润空间,增加管理成本。结语:&&&&在这篇文章中我反复提到一个词,就是“风险”,任何形式的投资都有风险,只是程度不同。最小的风险就是收益减少,哪怕是银行存款也有降息的可能。最大的风险就是血本无归,不光没有收益,连本金都追不回来。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我们不能因为它“新”所以一棒子打死,只要能遵循以上提到的“四要、四不要”,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
4¥16005¥6256¥7507¥28008¥6999¥334910¥42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影响的互联网产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