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正规投资理财公司都挣不上钱

不避开这些陷阱,你的投资永远挣不到钱
1、家花不如野花香
研究世界各国股市的历史,几乎每个国家(包括A股),低估值的价值股的长期投资回报率显著优于高估值的成长股。原因很简单:投资者对未来的成长往往抱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而对于现有的价值却视而不见。不珍惜已拥有的,而对未到手的持有过于美好的想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人性。
2、过度自信
99年参加哈佛行为金融学短训班,教授通过无记名调查提问:1、你退休时能有多少钱;2、在座的人退休时平均能有多少钱。当场统计,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平均是3000万美元(在座多为美国基金经理),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平均是300万美元。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人认为自己比平均数强10倍。
3、仓位思维
一旦买成了重仓股,对利好就照单全收,对利空消息就不以为然,心理学上叫Confirmation Bias,民间说法叫“屁股决定脑袋”。正确的决策流程是先有论据,再有结论;但多数人是先有结论,再找论据,那时对反面的证据自然就视而不见。有了仓位,思维就不客观,故称仓位思维。
4、锚固偏见
常有人说,这股票涨这么多了,还不抛?或,已经跌一半了,还不买?这就是锚固偏见(Anchoring Bias)的表现,其潜意识是把原有股价当成合理、当成参照的锚点了。其实,一个股票便宜与否,看估值比看近期涨跌更可靠:基本面大幅超预期时可越涨越便宜,反之可越跌越贵。营销篇Anchoring Bias是奢侈品的常用营销手段。先设计一批2万美元的包包让模特们背着走来走去,让你感觉这个品牌的包就值2万美元一个。这样一来,当你在店里看到1000美元的同一品牌包时,就不觉得贵了。其实2万美元的包也卖不了几个,利润主要来自于卖1000美元的包。
5、短期趋势长期化
某公司利润去年6毛,今年7毛;故意报成去年5毛,今年8毛,增长60%,于是市盈率大涨,这就是利用人性中易把短期趋势长期化的倾向,行为金融学称为Over-extrapolation(过度外推)。把过去的增长过度外推到未来,把不可持续当作可持续,是成长股陷阱和周期股陷阱的共性。
6、亏损厌恶症
厌恶亏损(Loss Aversion)是人之常情,A股为甚:卖亏损股票,老外叫Stop Loss(止损),咱们叫割肉断腕--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不少人股票涨回成本时就抛,亏损就扛着,还自欺欺人说不卖就不算真的亏。其实,股票的投资价值,与买入成本无关;该不该卖,也与你是否亏损无关。1万元亏损带来的痛苦是1万元盈利带来的喜悦的2倍。求稳怕亏体现在机构身上是周期股再便宜也不买,稳定类的股票再贵也拿着,尽管牛市中周期股常领涨;体现在散户身上是28万亿现金存银行,尽管股市长期跑赢现金是不争的事实。
投资者往往容易对新闻标题做出过度反应。例如,近期某些股票因为能为日本提供少量救灾物资药品而大涨;非典期间也有类似事例;去年报纸铺天盖地谈消费,去中西部调研却发现工地热火朝天,工程机械都在抢货。上标题的多是人咬狗事件,调研才能了解那些上不了新闻的狗咬人事件。
美国消费股多,适合价值投资;加拿大资源股多,适合趋势投资。互联网赢家通吃,买龙头;休闲服装百花齐放,买成长。差异化产品,买品牌;同质化产品,买低成本者。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适用方法应不同,但人们常生搬硬套同种模式。在一个榔头看来,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钉子。
9、选择性记忆
大多数人对持有的牛股都津津乐道(就像我老爱提起去年抄底工程机械的经历),对踩过的地雷却避而不谈(既然罄竹难书,干脆我就不书了)。对自己的正确决策印象深刻,对自己的错误却记忆模糊,选择性记忆是人脑自我保护的措施之一,却是投资水平提高的障碍。俾斯麦说,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可惜股市中能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的人也不多见(笨蛋也不好当啊)。你记得你去年亏损最大的是哪5只股票吗?你吸取了什么教训呢?没关系,我也不记得我的了--这就是Selective Memory。
10、后视镜
2008年让大家认识到本金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然后2009年股指翻倍。2009年让大家认识到牛市谁也跑不赢沪深300,然后2010年小股票结构性行情。2010年让大家认识到消费新兴和小股票才是硬道理,然后2011年蓝筹股大幅跑赢小股票。投资人总是不断总结,只可惜是从后视镜中总结。股市里,即使那些想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的,却常常以偏概全地吸取了不当的经验。美国人说每个将军打的都是上一场战争(Every general is fighting the last war),也是此意。牛熊交替和市场风格都是不断在变的,前一年正确的做法在下一年可能是不合时宜的。
1980年,美国人根据70年代的经验得出了买股不如买大宗商品的结论,然后是20年的股票牛市和大宗商品熊市。2000年,美国人根据90年代的经验得出了买大宗商品不如买股的结论,然后是10年的股票熊市和大宗商品牛市。近期许多人根据过去10年的经验得出了买股不如买房的结论。其实,大类资产之间的轮动,往往是以10年、20年为单位的,未来10年与过去10年可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大类资产之间的这种长期比较往往也是后视镜。
1997年,香港人根据过去经验认为房价只涨不跌,之后6年房价跌了2/3。2007年,美国人根据过去经验认为房价只涨不跌,之后4年跌去1/3。谁也无法预测未来,没有只涨不跌的资产。仅凭过去十年的房价飚涨就断言房地产是更好的资产类别,这是“后视镜”效应下的一厢情愿。贪婪与恐惧是恒久不变的人性。
现在的股市,弥漫的是恐惧;现在的房市,充斥的是贪婪。十年前股市的平均市盈率是50倍,今天却只有12倍。股票估值是十年前的1/4,而许多城市的房价过去十年涨了不只4倍,一来一去16倍的差异之后,谁还能断言今后十年买股不如买房呢?也有人根据过去十年的经验认为买股不如买大宗商品。其实,过去140年,大宗商品的长期真实回报率几乎是零,远不及股票。既然过去1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具代表性,喜欢用后视镜的人为何只看过去10年,而不看过去30年、50年或100年呢?
11、差点就赢
同样是错过航班,错过3分钟的比错过30分钟的更沮丧;同样是彩票没中,号码与巨奖号码只差一点的人是最痛苦的人。与成功擦肩而过比从未接近成功更令人难以接受,更令人想再来一次,所以,许多赌博形式都包含许多“差点就赢”的设计,才有这么多赌徒不惜倾家荡产屡败屡战。赌场的研究早就发现,那些经常出“差点就赢”图案的老虎机比随机设置的老虎机更易让人上瘾,更能让赌场赚大钱。细细地回想一下,那些垃圾股,那些庄股,那些你只想做个波段赚点快钱就跑的股票,是不是也经常让你有“差点就赢”的经历?
12、羊群效应
Herding原是由生物学家在研究动物时发现。现实生活中,基金经理抱团取暖,散户跟风炒作,非典时抢醋,地震后抢盐,羊群效应无处不在。不管是集体看空还是集体看多,最一致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时候。只有卓尔不群的人,才能在高处有如临深渊的谨慎,在低谷有仰望星空的勇气。
13、心理账户
广播电视节目中常有股民这样提问:“我买了某某股票,成本是xxx,请问应如何操作。”提问者潜意识中已把买入成本当做买卖决策的依据之一。其实,是否应该卖出取决于很多因素(估值、品质、时机),但与买入成本无关,因为你的买入成本根本不影响股价的未来走势。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指的是人们喜欢在脑袋中把钱分成不同部分(例如买房的钱和买菜的钱)。投资者最常见的心理账户是把钱分为本钱和赚来的钱,并且对这两部分的钱体现出非常不同的风险偏好。这样做无形中就把买入成本作为决策依据之一了。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给予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投资理财时,越想赚大钱的人越赚不到钱?__理财频道 - 融360
为什么投资理财时,越想赚大钱的人越赚不到钱?
为什么投资理财时,越想赚大钱的人越赚不到钱?
理财师表示,从其多年工作中接触的客户来看,越是想赚大钱的人其实越赚不到钱。
  当今社会虽然有不少富豪,但多数人只是普通的打工者,收入来源主要靠薪资。为了能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很多人都会通过其它方式多赚点钱以增加收入,比如投资。
  想赚钱,这本身没有错,但现在有不少人梦想着靠投资理财赚大钱。理财师表示,从其多年工作中接触的客户来看,越是想赚大钱的人其实越赚不到钱。而其中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以下4点:
  1. 喜欢&高收益&
  &高收益&对想赚大钱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很多人并不想自己动脑去赚钱,只想把钱投入某个地方后躺着等钱进来。于是,这部分人很容易掉进非法、荐股等投资骗局中。原以为可以实现一夜暴富,最后却不仅一分钱都没赚着,反而被骗得血本无归甚至倾家荡产。这也更证实了一句话:天上是不会掉馅饼下来的。
  2. 倾向投机、赌博而非投资
  有部分想赚大钱的人喜欢股票之类的投资品,而且永远只做短期,非长期,这是典型的投机表现;还有一部分人则喜欢微盘之类的投资方式,通过和平台对赌的方式来赚钱。实际上,投资是个长期的过程,且真正的投资者不会将所有钱都押在同一种投资品上。但投资者、赌博者永远带着侥幸心理在&赚钱&,在同种投资品上投入所有的资金,一旦发生巨额亏损,连一点退路的余地也没有。
  3. 好听小道消息
  总有投资者以为小道消息是内幕消息,是可以让自己赚大钱的&法宝&。所以,无论做什么投资,就喜欢跟着小道消息走,也不自己思考判断。但理财师表示,只要冷静下来好好想想就会发现,小道消息其实并不靠谱。如果真的有利好的内幕消息,知道的人压根就不会很多,又怎么会那么容易就传到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耳朵里呢?因此,听信小道消息的结果常常是亏损而非赚钱,切勿盲目相信此类消息。
  4. 不懂资产配置
  投资理财讲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资产配置,比如在配置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投资品时,再配置些稳健型产品,以此来分散风险。
  但想赚大钱的人往往不会去了解,也不屑于去了解什么是资产配置。正如上文所述,他们会将所有钱投入同一种投资品中,且都是高风险的投资品中。这么做,如果遇上行情不好时,那亏损的钱则无法从其它投资渠道补回来。
  总的来说,投资理财时,越想赚大钱的人就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所以到最后,这部分人就越赚不到钱。
  什么工作能让你获得财富自由?想知道就到微信号:财秘(rong360licai)回复【工作】获取财富自由全攻略。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好不容易赚点钱 是提前还贷还是投资理财?
致读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家》系列课程旨在帮助已经成家的你,解决常见的家庭理财问题,让我们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无债真的一身轻?车贷、房贷、贷,又或者是民间借贷…这年头谁没个把负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理财。但是欠着钱,总让人觉得影响心情。于是,有些老实的同学但凡拿到收入,有点工资,就迫不及待地先还债了,一边还沾沾自喜想:欠的本金终于少了有些,以后要还的利息也会随之减少,真好。但是这样真的好么?每次好不容易赚点钱,结果因为要提前还贷,日子过得更加紧巴。总在想,过几年,把债还清就好了,可这样的日子仿佛永远都不到头,自己和家人却已经错过大把珍贵的时光。有债真的压力大?“从日开始,央行已经三次降息,目前五年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为5.4%,而且未来还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再加上政策宽松下,房贷优惠利率的放开,现在贷款买房比之前真是成本低很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除了每月还贷越来越少,还款压力减小以外;我们还能惊喜地发现,投资报酬率要超过5.65%贷款成本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了。 实际上,一些机智的同学有了一些新的玩法:每月收到工资第一件事情是立即转到货币基金中(临时放放,薅薅羊毛),然后再慢慢分配各类资金的去向(消费的那部分留在货币基金中,投资的那部分拿去投资,还有一部分要留着每月还贷款)。最后,从不提前还贷!实际上很多人都在尽量多地使用贷款,拉长贷款的年限。尤其是对那些可以享受公积金贷款的人来说,3.5%的公积金贷款利率,真是低的让人心酸!随便买个就能把贷款成本覆盖掉,还能赚个红包钱,更不用说年收益率能到10%的“好规划 攒钱助手”了。4大招教你应对提前还款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你现在正好手头有点闲钱,你是应该先还债还是投资呢?好规划收罗了大家伙儿最常见的几个问题,希望有用。大招1:贷款利率低于6%的不必提前还款决定你是否提前还贷决策的核心在于,你能达到的平均投资收益是否可以高于你的贷款成本(贷款利率)。如果你的投资收益能和贷款利率持平,那就不必提前还贷。就目前的来看,即使保守型的投资者,达到6%的收益还是可以实现,而房贷等大多是小于6%的。因此,贷款率低于6%的小伙伴完全不用急着去还款,留着资金继续赚钱就好了。而享受优惠房贷利率和公积金利率,贷款利率远小于6%的就更不建议还款了。大招2:贷款利率高于8%的建议提前还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你的贷款成本在8%以上,那么我们更加建议你提前还贷。为什么呢?因为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相对稳妥,能提供稳健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最高也就在8%~10%左右。而如果你的借贷成本是8%以上,为了覆盖掉这个成本,你就需要追求更高的收益率。我们常说,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借来的钱,可不建议投到高风险的投资品种哦。因此,好规划建议贷款利率高于8%的小伙伴们,如果手头资金有富余,可以考虑提前还贷,来减少未来利息支出。大招3:越早提前还款,节省的利息越多这主要是因为,无论按照哪种方式还款,你每个月还款的金额里都是包括一部分你的本金和利息的。如果到了还款后期,虽然利率不变,但是大部分利息已偿还,提前还款的意义就不大了。另外,如果一早就做好了提前还贷的打算,建议选择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好规划理财师温馨提示对于贷款不满半年或一年的提前还款,很多银行是要收取违约金的,建议大家伙还贷前要了解清楚。大招4:公积金太多,赶紧用来提前还房贷住房公积金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如果不用来提前,也是只能躺在账户里取不出来的。学理财的我们深刻懂得资金的时间价值,怎么可以让钱白白浪费掉呢?还不如用公积金账户里的钱来提前还房贷,这样我们手头的钱就可以多出来做理财投资啦。好规划理财师温馨提示商贷利率高于公积金贷款利率。因此如果你是商贷+公积金的组合贷款,一定要先还利息高的商贷部分。
113%64.53%30%62.61%年收益 97.15%半年收益 51.51%预期年化收益 6.8%抄底反弹主力军 赚了指数又赚钱,分散风险,保障收益 固定收益产品,买的就是安全!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divohu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大钱赚不了,小钱看不上,可以怎么办?
说到理财投资,我发现身边的大多数人都是属于那种“大钱赚不了”,但是“小钱又看不上”的心态,很多人总会理所当然的认为理财投资就是发财赚钱,总觉得通过短时间的理财就能够获得很高的收益。
那么,什么才属于“大钱赚不了”的范畴呢?主要是指自身的收入偏低,不是月光族就是入不敷出,每个月的工资基本上只能勉强维持所有支出,而且除了固定的工资收入外没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更不用去提拥有什么资产或者积蓄了。
而“小钱看不上”主要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本金,即使做理财投资也没有多少收益,或是认为现在的理财产品年转化收益率不过百分之几,就算有个几千块一年到头也理不出多少钱来。所以,干脆就无所谓了,有钱就多花,没钱就吃土。
那么,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状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呢?首先你要注意的是,理财的确不能发财,但是也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你不理财,才不理你”,如果你不进行理财那么一定是在漏财,只要你花一点点时间就能让资产不缩水赢通货膨胀,但倘若你看不上这百分之几的收益,就是只能看着自己的资产不断贬值。理财是一个长期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问题就来了,你要如何学会去投资呢?如果你不想炒股,担心风险太大,但是又看不起低收益的理财,那你不妨试试贵金属投资,贵金属投资是近些年在国内兴起的投资产品,风险没有股票高,收益又比存款高,操作好的话,收益那也是相当可观的。门槛也不高,杠杆交易,贵金属十元起投,!
生钱的方式那么多,你还是继续做那种“大钱赚不了,小钱看不上”的月光族吗?不要抱怨一直处于没钱的状态,只要稍稍借用一下自己的智慧进行理财,你还怕自己不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大风号出品
岛屿财富:投资理财赚不到钱的几个原因
作为普通的工薪阶层,不少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薪资。但是也会通过其它途径多赚点钱以增加收入,比如进行投资理财。与此同时,有人却梦想着依靠投资理财赚大钱,不得不承认,越是想赚大钱的人反而赚不到钱!岛屿财富小编把主要原因归结于以下4点:追求“高收益”“高收益”对想赚大钱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因为很多人并不想自己动脑去赚钱,只想把钱投入某个地方后躺着数钱。于是,这部分人很容易掉进非法集资平台、荐股等投资骗局中。原以为可以实现一夜暴富,最后却不仅一分钱都没赚着,甚至血本无归、倾家荡产。轻信小道消息总有投资者以为小道消息就是独家内幕,可以让自己赚大钱。所以无论做什么投资,就喜欢跟着小道消息走,也不加以思考判断。实际上,小道消息并不靠谱。如果真的有极好的内幕消息,知道的人压根就不会很多,又怎么会那么容易就传到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耳朵里呢?因此,轻信小道消息的结果常常是亏损而非赚钱。倾向投机、赌博性投资有些人喜欢股票类的投资产品,而且永远只做短期,这是典型的投机表现;还有一部分人则喜欢微盘之类的投资方式,通过和平台对赌的方式来赚钱。但是,投资是个长期的过程,而且真正的投资者不会孤注一掷。如果投资者们永远带着侥幸心理去“赚钱”,一旦发生巨额亏损,连一点退路的余地也没有。忽视资产配置投资理财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讲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进行资产配置,比如在配置股票、基金等高风险的投资品时,搭配一些稳健型产品,以此来分散风险。还要留下一部分短期消费和意外应急的钱,保证资金分配合理,生活运转不会出现问题。总的来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必要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赌在高风险的产品上,越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人,到最后越赚不到钱。岛屿财富小编建议大家既要看到收益,也要看到风险,灵活而稳妥的投资,才能真正长远的赚到钱。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赚钱快投资理财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