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服贸协议-在外贸角度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重庆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重庆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2018年重庆推动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十届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简称渝洽会)主旨论坛-2017中国内陆投资峰会
“中国-匈牙利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合作洽谈会”在重庆成功举办
第二届中国西部布达佩斯之春开幕式
第九届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多次强调“高质量发展”,这也为重庆商务工作指明了方向。新时代下,重庆商务工作如何开展?
2018年,全市商务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两点”“两地”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商务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全市商务工作会上,市商务委提出,围绕这一总体要求,2018年,全市将力争实现社零总额增长9.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8.5%左右,服务贸易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市商务委将着力推动“22231”总体思路落地落实,强力推进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消费升级行动计划、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计划,突出招商引资等工作重点,推动商务事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以“两点”“两地”为总遵循
加快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是对“两点”“两地”的具体落实。今年是启动实施行动计划的第一年,市商务委将强化统筹协调,创新推进方式,促进开放平台优化、开放通道招展、开放口岸完善、开放主体培育、开放环境优化,确保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有突破、见成效。
一是推动完善开放功能体系。进一步完善开放平台体系,促进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推动创新政策和成果共享共用,建立开放平台观摩机制。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检验检疫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先行先试作用,不断增强重庆的集聚吸引力。
二是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加快贸易强市建设,坚持扩规模、提质量、优结构,做优一般贸易,做稳加工贸易,积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三是推动服务贸易质量提升。创新服务贸易体制机制,推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努力培育服务贸易品牌,建立服务贸易品牌认定和管理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专业人才培育,建设服务贸易创新人才培训基地等。
四是推动双向投资结构优化。一方面,要促进利用外资机制创新,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另一方面,要有序引导和规范对外投资,按照“鼓励发展+负面清单”原则,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
以创新转型为切入点
推动内贸流通提质增效
市商务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针对当前内贸流通领域的短板和弱项,大力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建设现代商务经济体系,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形成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的第一拉动力地位。
一是加快培育新消费。着力增加品质消费、时尚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等,大力发展夜市经济、休闲经济和假日经济,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加大品质消费商圈、特色夜市等新消费平台建设力度,统筹开展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增强重庆商业影响力、辐射力和吸引力。
二是创新抓好市场流通。有序推进主城核心区大型商品市场外迁调整,优化布局“两环两线”商品市场集群;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积极探索智慧市场模式、产业融合模式、连锁品牌模式、功能分离模式、电子商务模式等转型升级模式;坚持内外贸融合,深入推进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建设等。
三是推动物流降本增效。通过发展共同配送降一点、通过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降一点、通过构建多式联运体系降一点,把重庆建设成为高效率、低成本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
四是促进生活服务业质量提升。通过建立健全商务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居民生活服务业服务规范》,优化家庭服务、人像摄影、美容美发等服务质量管理;同时,完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考评机制,开展“十百千万”提升服务质量活动,带动全行业服务水平大提升。
五是加快智能商务建设。深入实施《重庆市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鼓励商圈、购物中心、大型商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示范商圈、智慧示范商场。加快实体零售创新发展,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商品+服务、零售+体验”的现代零售体系。高效推进传统商务数字化转型,支持传统零售、批发、物流等企业信息化改造,加快数字商务发展。
以关键领域为突破口
推动形成商务发展新亮点
坚持扭住关键、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突出抓好招商引资、自贸试验区建设、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商务领域改革等重点工作,推动商务工作取得新亮点。
狠抓招商引资,围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现代物流、航空产业、金融服务等开放型经济主导产业和总部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型业态,大力引进总部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实现招商引资量和质的齐头并进。
狠抓自贸试验区建设,研究出台贯彻商务部支持自贸试验区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用好国家赋予的更大改革自主权;以“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为抓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快复制推广前两批自贸试验区经验,总结提炼一批高水平、独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等。
狠抓电子商务,推进传统商贸企业向线上转型,鼓励互联网企业布局线下创新发展;打造一批网货加工或生产基地,发展壮大创意服务网上交易、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电商发展、培育生活性服务业电商;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带动效应,着力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培育“产业+跨境电商”特色园区等。
狠抓会展经济,一体化谋划实施会展业创新提升计划,整合、统筹会展资源,策划举办国际性展会,办好“渝洽会”“高交会”等传统展会,推动重庆会展经济大发展。
狠抓商务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内外贸协同融合发展等,以改革为突破口,释放重庆商务经济发展活力。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质量|变革_新浪新闻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圆桌会近期,高质量发展频频出现在重要会议中。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有利于更好摆脱围绕速度判断经济发展的范畴,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即将到来的2018年,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日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十九大报告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表述,主要内容有:一个“阶段判断”,即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二个原则”:即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三大变革”,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着力点”是发展实体经济,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只需要强化生产要素尤其资本的投入就可以了。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微观主体必须受到投入产出比的严厉约束,即上述两个原则成为经济主体决策的基础和出发点,才能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质量变革、效率变革的前提是动力变革,只有把行政权力推动的经济体系转化为市场机制推动,才能实现发展阶段的转变。过去的发展之所以没有能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除了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限制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近40年来,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软约束。破除这种软约束,任重道远,但是它却是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质量优势竞争的关键所在。张月友(南京财经大学):我理解的质量变革是指:过去我们讲发展的质量,主要是指发展的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投入生产较多的商品和服务。这与过去我们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水平低这一客观事实分不开。进入新时代,我们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这一国情下的发展质量应明显区别于过去经济效率的提高,而更多体现为发展社会效益的提高。因此,新时代要实现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应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兼顾。在经济效率上,主要把投入产出效率改变为经济发展的可靠性、产品质量序列的提升、高技术投入密度的提高和产出的高附加值增长上。而社会效率的提高,应体现为经济发展的环境容载及低污染可持续性发展、消灭贫困和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经济发展的可靠性在美国积极财政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国际经济环境背景下,主要体现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颜银根(南京审计大学):质量化经济应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产品质量提升为导向。从消费者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角度:从消费者角度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中高端商品的需求会增加。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居民整体消费层次会提高,会有从数量化需求转向质量化的需求。从生产者角度看,质量化意味着产品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何 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确实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方向。那么,何谓高质量发展?角度很多,但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种发展能够给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既有生态的、收入的,还应有宪法所赋予的劳动者权益上的,让劳工告别环境恶劣、风险巨大、收入不高的行业与职业,是衡量经济发展是否迈向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维度。要以高质量政府政策为引导,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要尊重市场,尊重规律,尊重趋势。发挥需求端变化的牵引作用,发挥市场的自我甄别机制,发挥公共政策的保驾护航功能。孙
军(淮海工学院):在低质量高速增长阶段,政府可以充分“作为”。在以GDP为主的官员晋升考核体系和出口导向阶段,各级政府只要保证以外资为主的各种生产要素持续流入,通过各种措施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即可。但当前各种内外部约束已经使得这种模式不可维持。在高质量增长阶段,政府以前手段均基本失效,过去高增长掩盖的问题也不断暴露。高质量增长阶段,就是要更加依赖内需,更加依靠市场机制,这才是新时代最大的驱动力。这个阶段需要服务型政府而不是干预型政府,政府干预经济之手往后撤(国有企业改革、简政放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区域协调发展等),服务社会之手往前伸(化解市场失灵所带来的弊端,例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高质量发展包括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协调的经济结构。在一个正常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今天发展的质量不高,是因为过去过度偏重经济增长,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保增长。在扭曲的增长激励中,应有的结构调整被人为地阻断了,并由此导致了社会结构的扭曲。在要求高质量发展的现在,不再提增长的速度要求,已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今后的政策导向,应该致力于一方面解决结构不协调问题,包括城乡之间,产业之间及地区之间;另一方面是以竞争和监管来监督增长的质量。
文字整理:闫东升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热议中国经济: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搜索百家号12月23日,嘉宾在“中国经济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当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中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瞿长福 曾金华 李芃达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因此,如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12月23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和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以“中国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围绕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创新引领发展、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推动高质量发展是 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表示。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主要考虑是什么?杨伟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已经不具备高增长的客观条件,需求结构变化、消费升级、技术积累、金融风险、资源环境压力等,使我国潜在增长率发生变化。第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变化,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再过三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全面小康阶段发展的重点是解决量的不足问题,而在现代化阶段相对于量的问题,质的问题更重要,要在解决质的问题过程中来实现量的增加。第四,从事物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往往都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高速增长成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才能实现现代化,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杨伟民表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明年要实施好五大政策:一是财政政策要保持积极取向,特别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二是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总闸门,这也是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总闸门。三是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四是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五是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推进基础性、关键性领域取得新突破,同时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杨伟民说。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营造良好市场环境谈及商事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认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既是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既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既是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的内在机制,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主攻方向。张茅表示,做好明年的商事制度改革各项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多方面精准发力:关键是改革,目的是放活。目前,投资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突出,开办企业的行政审批依然过多,要按照“放管服”的改革要求,改革市场准入制度,破除不合理的条条框框限制。要在发挥“多证合一”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大趋势,针对市场竞争中的突出问题,加大执法力度,不断创新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商标、广告、网络领域的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盗版侵权、互联网新型传销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消费环境治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加强对老年人、儿童和农村市场的监管,加强日常消费领域、互联网等新兴消费领域的市场监管,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实现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途径是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推动经济发展从速度增长向提升质量转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新时期贸易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姜增伟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外贸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深刻演变,在国内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也将不断优化。姜增伟表示,要继续推动外贸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和服务贸易转变,从依靠模仿向依靠创新创造转变,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从主要依靠传统优势产品向更多发挥综合优势转变,从国际产业低端向中高端不断提升。具体来看,首先要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姜增伟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这就要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装备制造业关键领域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原材料供给水平,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二是增强研发创新能力。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研发增长最快的市场,但必须看到,跟发达国家相比,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和利润率还有差距。三是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走出国门,但要看到,我国国际经营的品牌数量还不多,与贸易大国的身份还不相称。要继续发挥已经形成的独有比较优势,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升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信心。四是积极扩大进口。中国有13亿多人口的市场,已经形成了高中低端市场和高中低端消费群体,消费的多元化有利于通过进口促进国内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 发展的指标体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认为,从大约20年前提出转变增长方式到大约10年前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践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高。宁吉?表示,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因此,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研究建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统计指标体系,测算计算方法和评价办法。”宁吉?透露,去年以来,国家统计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拿出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以及分地区的计算结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将于年底前公布。在此基础上,还将抓紧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过去几年在经济领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通过综合施策,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调整了经济结构,化解了下行压力。”宁吉?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把稳和进统一起来,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稳,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经济、稳物价、扩就业、增收入,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要加大促改革、调结构的力度。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把握好经济社会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取向。”宁吉?说。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国家的本质是依靠创新活动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认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既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战略举措,也是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更是应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对于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王志刚认为要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发挥科技创新核心作用,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制造、现代能源等领域推动新兴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创新,注重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支撑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融合,拓展数字消费、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业。加快实现科技创新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新思想、新方法、新原理、新知识的源头储备。聚焦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新型科技产业,支持和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加强创新型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重大战略领域布局国家实验室,打造一批体现国家意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聚焦能源、生命、粒子物理等领域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体系,打造连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是转向高质量发展时代的重要命题。从供给体系来看,30多年前开始改革开放,主要是短缺经济,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数量缺口;经过30多年努力,主要领域数量缺口已经填满了,现在质量矛盾开始上升到主导位置,需要转向高质量时代。那么,高质量时代就要有高质量时代的供给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新时代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需要做好五方面工作:明确一个主攻方向,就是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过去以GDP为考核的体制非常适合数量追赶时代的要求,现在要转向质量追赶时代。如何建立一套适应质量追赶要求的体制和管理模式,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重点要建立两个机制,一是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比如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另一个是产业升级机制,这就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来倒逼企业在市场压力下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强化一个战略支撑,核心是创新支撑。我们过去更多是强调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现在也要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一个新型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从科技支撑来说,就是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另一个就是传统产业利用新技术、新业态进行嫁接,提高传统产业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根本动力来自于改革。原有弊端不适合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改革不到位。下一步要深化改革,改革方向一是明确产权制度改革,二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出发点,也就是金融工作要回归本源。我国直接融资比重还不高,特别是股权的直接融资比重还不高,总体来讲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易纲说。为什么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易纲表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样的货币政策目标下,如果防范金融风险,要保持金融稳定,我们还要有一个支柱就是宏观审慎政策。”易纲说,从美国次贷危机案例中可以看出,考虑整体经济稳定和宏观金融稳定,必须要考虑宏观审慎。对于宏观审慎政策的要点,易纲认为,就是要从经济全局和整体来考虑问题,包括逆周期调节、跨市场监管风险、整体杠杆等,使企业、金融机构能够在不同的经济周期,提前防范风险,预警可能发生的问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易纲表示,货币政策需要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需要从以数量型为主的调控,向以价格型为主的调控转变,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要坚定不移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首先要控制好总体的杠杆率。”易纲表示,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的中性,把国有企业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标本兼治解决地方政府的隐性负债问题,要坚决治理金融乱象,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对薄弱环节监管制度的建设。“当前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攻坚战。”易纲强调,改革开放总体而言是增强了中国经济和金融抗风险的能力,所以在防范金融风险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竞争力和韧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中国搜索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全球视角,全新视野,全面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宁高宁等全国政协委员今日支招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宁高宁等全国政协委员今日支招名家逸经百家号3月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围绕“政协委员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举行第二场记者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胡晓炼,农业部原副部长陈晓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提出高质量发展只是刚刚开始在回答记者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需建立哪些政策、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来引导各级政府摘掉过去拼命强调GDP的“紧箍咒”问题时,杨伟民表示,提出高质量发展只是刚刚开始,这个路程还需要很久,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整个过程都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绩效评价等等都会相应地做出一些调整,但是也不会一次就到位,而是逐步完善。对于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杨伟民认为有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投入是高效率的,也就是说生产要素投入以后要有效率,而且这个效率要高,包括资本的效率、劳动的效率、资源的效率、能源的效率乃至环境的效率。现在大数据正在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同时也应该包括提高数据生产要素的效率。第二,效益要比较高。在四大市场主体当中,投资要有回报、企业要有利润、员工要有收入、政府要有税收,而且这四大主体得到的报酬或者收益都能够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来获取,也就是说收入的分配能够比较合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发展。建立这六大体系和一个体制都是长期的任务,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过程中。从企业来看,应该鼓励每个行业、每个企业,每个产品都瞄准世界同行业、同类企业、同类产品的世界最高水平,进行持续努力,缺什么补什么。如果多数行业、企业、产品都能够达到世界上最好的水准,那我们就实现高质量发展了。我们现在的情形是,相当一部分产品都是在世界排在第一位,但这是量排在第一位,而质的位置可能要大大落后,这就需要一个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从政府来看,六大体系中最主要的是政策体系,当然现在还没有出台这样的政策体系,但是我觉得今后要逐步改变。有的部门现在正在改变,比如说上市公司当中体现高质量、创新型的企业相对来讲是比较少的,而传统产业企业比较多,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上市公司的结构和创新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现在有关部门也在采取措施,使新的独角兽企业尽快进入到上市企业当中,给老百姓更多的优质资产和财富增值的更多选择。再比如银行业,银行现在贷款主要看什么呢?看抵押物,看有多少地、多少房子,但体现高质量的创新型企业往往都是轻资产的,什么东西最值钱呢?是创新人才和创业人士的大脑最值钱,那么大脑抵给银行值多少钱呢?怎么评估呢?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策做出适当调整,不能光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更要看到那些无形的潜在价值在哪里。还比如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如果像社会资本那么进行风投,那可能相应的评价体制机制还要做出一些改变,等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中国制造业已经在向高质量提升转变在回答如何理解2018政府工作报告中“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以及对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有哪些建议时,宁高宁表示,从中国企业界来看总理的工作报告,报告里讲到品质革命,特别是“革命”这两个字,感觉非常有必要、非常及时,指出了中国目前制造业比较核心的问题。中国制造业从作为世界工厂到制造业大国,一路在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断地有“马桶盖”这类问题出来,消费者还是不满意,就是在品质和技术水平上还是不够。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确实面临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制造业变得规模很大,变得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品质、技术水平、科技含量、附加值在提高,这是目前整个中国制造业和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在中国企业界里,我感觉这几年来,大家去买资源、找政策支持的少了,但这几年大家对创新,提升品质,还没有提高到“革命”这样一个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今天就是没有创新、没有技术就不要投资,不要扩大规模,不要再做重复性的建设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已经悄悄地在起步了,在向制造业升级,向高质量提升这样一个阶段转变。这里面有几个因素,特别是坚决执行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了很大作用,供给侧就是技术侧、生产侧,一定要做好这一侧,不再是简单的用技术扩大需求。同时市场本身也非常有力量,今天中国市值最大的企业、做得最好的企业都是因为技术,这对市场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教育。同时,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环境资源的限制,使得企业很难一般的扩大规模或者低级重复。还有就是政府的支持,不管是产业政策、技术政策还是税收政策的支持,都带来很大的变化。我相信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很有可能像对待互联网技术应用一样,在几年以内有很大的提升,这是我在企业界的感觉,因为大家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全部转到制造业升级上来。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不让“黑天鹅”飞起来,也不让“灰犀牛”冲出来在回答“如何看待金融监管尺度的把握”及“对全面从严监管金融业有何建议”这两个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对于金融监管,监管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监管规定,也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来化解风险,也就是“拆弹”,不让“黑天鹅”飞起来,也不让“灰犀牛”冲出来。作为依法合规经营的金融机构,对于监管部门严监管、强监管非常拥护,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非常公平、公正、稳妥、有序的市场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金融机构才能够做好自己。建议监管机构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对于监管的空白点要及时弥补;监管要有效协调;监管机构在出台监管规定的时候要加大和市场的沟通力度,让金融机构早做准备,以防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和对市场产生冲击。目前,一些机构的杠杆率非常高,在资产的过程中大量举债,无节制地举债。同时,这些机构在法人治理方面也都不够健全,无论从股东还是经理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这些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异化,有的是把保险公司做成了资产投资公司,有的是把实业做成了金融,诸如此类的问题,尤其这些机构个头儿又都比较大,所以一旦发生风险,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为此我建议:第一,监管机构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强化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上。说一千道一万,风险的有效防控还是要靠金融机构自身,要加强自己的公司治理,加强自己依法合规的公司文化,加强内部管控。第二,建议对于监管的空白点要及时弥补,消除一些灰色地带,让那些“浑水摸鱼”的能够现形出来。第三,监管要有效协调,在各个领域、不同机构都要有效协调,一种金融行为要有一个监管的标准,不能出现那么多“套利”的行为,这样那些依法合规的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才会不吃亏。希望监管机构在出台监管规定的时候要加大和市场的沟通力度,让金融机构早做准备,以防对金融机构的行为和对市场产生冲击。监管要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不能把审批当成监管,还是要让金融机构在明底线、知边界的情况下努力做好经营工作,为实体经济的服务创造更大的空间。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名家逸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财经动态,行情提示,热点追踪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岸服贸协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