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市丝绸古镇 沈梦诗 丝绸 网店叫什么名字?

满满的回忆!今晚8点,这部关于德清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满满的回忆!今晚8点,这部关于德清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繁华尘世百家号浙江·德清·新市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言有物而行有恒。这是千年古镇——新市。乡愁,这个词有几分凄美。原先我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乡愁,但当你看到了这部大型纪录片,这个“人生之谜”,将会迎刃而解。央视4套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新市古镇篇将于今晚20:00播出记住乡愁《记住乡愁》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联合发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组织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四季仍以古镇为拍摄主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要内容进行拍摄。纪录片讲了什么故事?西晋年间,一个名叫朱泗的年轻人,带领乡亲挖河引水,长久地解决了当地的用水困境。遇到困难,务实开拓,因此成为小镇人世代遵循的行为准则。拍摄现场南宋名相吴潜,发明石碑划线法监测水位开闸放水,务实行事,以民为本,造福了一方百姓。拍摄现场中国纺织先驱童润夫,远渡重洋,学习纺织专业技能;又在工厂实践中,编写出一套《纺织标准工作法》;抗日战争前期,出钱出力保全了北洋、恒源两纺织厂,笃行实干,为中国民族纺织业保留了基础。拍摄现场走进新时代,沈月华改良养蚕技术,把每张蚕种的产量提高到一百五十多斤,打破了历年的高产纪录。又有沈梦诗把丝绸店开到网上,用电商和实体店结合的方式,实干创新,为手工养蚕这门老手艺注入了源源活力。拍摄现场从过去到现在,从大国到小家,新市人一直相信:实干是通往兴盛的必由之路。拍摄现场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今晚8点,一起看看德清人自己的乡愁- E N D-编辑:钱卓飞审核:赵方正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繁华尘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谈一谈“新市古镇” - 中国汨罗网·汨罗江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中国汨罗网·汨罗江社区
标题: 谈一谈“新市古镇”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标题: 谈一谈“新市古镇”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09:52 编辑
谈一谈“新市古镇”& &
& &&&一、“三街浮二水,一镇越千年”,过去的新市街很风光。& && &(一)新市街位于汨罗江南岸,距汨罗市区十二公里,原隶属湘阴县,1966年以后隶属汨罗县(市)。七十年前的新市街有“小南京”之称,比现在的旅游区 “王村古镇”和“张谷英村”气派多了。那个时期陆路运输落后,新市街凭借“上通汉口,下抵长沙、连接湘江、紧靠汨罗江”的水上运输优势,市场日益繁荣,四方商贾云集,鼎盛时期共有店铺、作坊、居民两千余户,常住人口一万多人,是湘阴境内首屈一指的集镇市场。注〔1〕& && &(二)“小南京”有 “三街九巷十码头” ,整条街都由条型麻石铺就。“三街”是保安街(东西方向的主街)、吉祥街(挡扒街)和达道街(丁家巷);“九巷”是游家巷、黄家巷、宋家巷、徐家巷、缪家巷、杨家巷、张家巷、潭家巷、葛家巷。(加上叉道巷子“老徐巷”和下市街顶端的“丁家巷”,就有“十一巷”);十码头是毛家码头、苏家码头、游家码头、黄家码头、宋家码头、徐家码头、缪家码头、杨家码头、张家码头,戴家码头。& && &(三)街之两端有“挡扒街”“赵公桥”“丁家巷”“八角亭”;中间有六门,即拱秀门、毓秀门、吉祥门、绥福门、宾南门、汇湘门;赵公桥最早时期曾建有“下伏金蜈蚣”的赵公塔,相传用于镇压河妖,抗御蛟水灾害,赵公桥东西两头,乃湘阴与平江交界之地,商贾游人,往来纷错,桥下潺潺“湄水”并入“汨江”;丁家巷口为西南往来客人必经之地,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浑如人海;镇北乃汨江沿岸,上有葛公桥,下有金家坪,中有河街,绿树笼堤,垂杨拂岸,茶楼酒肆,烟花小巷,歌馆纷纷,往来江船多停泊于此,为商贾游人览胜之地;全镇设有更楼四处,更楼设总门,各巷口设内门,内外更夫分工协作,晚上及时关锁内门,金鸣五鼓,持棒巡逻,防火防盗。& &&&(四)两公里方圆内共有寺庙十二座。注〔2〕它们分别是上市街的上城隍司、观音寺;下市街的下城隍司;中街的万寿宫(江西会馆)、三官殿;汨水边的靖江庙、洞庭庙;湄水江边的水府庙;梅家桥的金龙庙、文昌阁;中洲上的江祖庙、魁星阁。& && &万寿宫、上城隍司、水府庙内都有大戏台。其中万寿宫内戏台雕梁画栋,上下两层,周边用木雕饰《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戏曲人物,大戏台重建于民国时期,因没有了满清帝室的忌讳,所以比北京颐和园慈禧太后看戏的戏台还要气派;三官殿内悬挂“高遏行云”扁额,民国时期曾是新市崇实女子职业学校所在地;文昌阁在汇湘门的北边,文昌阁西去有接官亭,为迎送上官之地,过境官员至此下马;水府庙,前临湄水,右傍松溪,曙色山光,风景秀丽,戏台座落其间。& &&&(五)全街共有宗祠十八所。新市古镇迁入客户多,姓氏复杂,差不多百姓齐全。其中建有宗祠18所,分别是游家祠堂、黄家祠堂、李家祠堂、梁家祠堂、宁家祠堂、葛家祠堂、韩家祠堂、蔡家祠堂、杨家祠堂、张家祠堂、吴家祠堂、苏家祠堂、涂家祠堂、金家祠堂、谢家祠堂等。& &&&(六)百多年前就设有盐仓、榷运(官营专卖)、厘金(税务)、邮政、警察、金融等管理部门。& &&&(七)公会组织名目繁多。& && &1、专业商会组织主要有:轩辕(缝纫)、梅祖(糕点)、鲁班(泥木)、孙膑(制鞋)、淮南(豆作)、炮竹(鞭炮)、炉头祖师(铁业)、药王(医药业)、雷祖(红案熟食)、梅葛(印染业)、天孙(棉绸业)、南业(食杂)等。& && && &2、社会公益事业公会主要有:& && &①育婴公。设在黄家巷八字门楼内,成立于清末,一直延续至解放前夕。育婴公负责出资抚养弃婴及无力养活的婴孩或小孩。收养人或父母可向育婴公报告,经公内人员讨论同意,在6个月内按月发给育婴费。育婴公的产业较大,当时的彦文书纸铺、谢复泰六成铺子都是它的产业。(育婴公又称福音堂,由英基督教“循道公会”Methodist Church所建,建在绥福门外火烧坪之右侧,教堂门前有圣诞联语:“降尔遐福,怀我好音”)& && &②水龙公。这是一种群众性的消防组织,办事处设黄家巷。经管二人,由年长并孚众望的乡绅担任,首士4人,由店铺老板或店员兼任,均由选举产生。经管负责消防整体规划的设计及上下联系等。首士负责管理水龙公的土地、房屋和消防工具,并负责防火宣传,募集资金、发放救火资金。火灾发生时,担任现场指挥,主持一年一度的六月六的水龙公聚会。水龙公的财产为全镇公产。公产出租的租金和各商店捐款是其主要财源。公产主要有4个大盐仓的地产,两家大型南货店,一定数量的现金放贷所得利息收入。镇上一旦起火,便鸣锣报警。水龙公首士及居民闻声奔赴现场。一首士专门登记各家救火人员到达的时间,另一首士则专门负责维护现场治安。火灭后,分析起火原因,总结教训,奖励积极救火者,处罚救火不力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水龙公办一次会酒,总结一年来的消防工作并公布账目,接受审查。& && &③积谷公。主要防止青黄不接时粮价飞涨而成立的群众互助组织。谷米的募集是自愿的,谁愿意送来,积谷公都收,除记帐外并发给收据。最多时积谷近千担。每年阴历五月初放谷一次,秋后收谷两次。街上居民借谷必须有两家店铺作保,附近农村百姓借谷,可由乡长作保,实在找不到保,夏借1担,秋还1.16担。& && &④渡船公。对过渡者不收取过渡费的称义渡,经管义渡的组织称“渡船公”。新市古镇原来设有上渡、中渡、下渡,都是义渡。义渡都有公田,即义田,田租用作船工工资及渡船维修费用。& && &⑤扶风会。是专门扶持正气、纯洁家风而建立的民间组织,始于清末,结束于抗日时期。家庭中有子殴父、孙欺祖及子女浮浪等不轨行为,则由该组织负责解决。一般小纠纷,由会长岀面调停、劝解,重大纠纷由会员开会公断。不用刑罚,也不与地方行政相干。此会设会长1人,于每年3月吃会酒时由会员推岀产生。会员必须按期缴纳会费。& && &3、群团文化事业公会主要有:& && &①故事会。注〔3〕 旧时,新市古镇的上市街、下市街毎年正月初起至元宵止,都搞“玩故事”比赛。内容大部分是一幕幕的戏剧,一个个的典故,有“岳飞收杨再兴”、“打鼓骂曹”、“三气周瑜”、“长板坡救主”、“定军山”、“三娘教子”等。竞赛方法:比数量多,比内容别致新颖,比制扎设计精巧。高潮时,上、下市街都要达到100多台故事。& && &②袍套会。巴陵剧(汉剧)“同声园”等民间戏曲团体。注〔4〕& && &4、社会、宗教文化公会主要有:志同道合江湖人员组成的“孝义会”(又名盟兄弟会),佛教徒举行的“盂兰会”以及各宗族组织的“烧包会”等。& &&&(十)新市古镇景色宜人,前人曾归纳八景,从西向东,从汨水到湄江依次是:& && &1、石鼓仙踪:涂家河畔,汨水江中有三堆磐石撑起一块大石,形似一面大鼓,过往船夫用篙敲打,砰砰如鼓声。传闻曾有仙翁吕洞宾来到此处,遗留履迹。乡贤梁益谦先生以诗咏之:“不知仙翁何处去,尚留踪迹在人间。”& && &2、塔影横江:汨水之南有齐云塔,汨水之北有孙家河惜字塔,隔河相对。日落时分,横江倒影。伫立河边,遥望两塔,真正感受到“夕阳照耀江边塔,无限风光无尽诗。”& && &3、中洲渔火:晚清民初时期,中洲上建有江祖庙、魁星阁。晚上灯火通明,渔舟环伺洲边,舟上渔火似繁星点缀,有“中洲渔火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的诗情画意。& && &4、石印江心:宋家码头与缪家码头之间,为新市古镇沿江最高地带,下有群石叠集,伸向江中,其中有圆形巨石高岀水面,石磊如鼓,气势磅礡,水流环绕,俨然设印江心,宛如中流砥柱。& && &5、古寺晚钟:古观音寺的钟声,傍晚时分,悠扬远送数十里。& && &6、鹅江夜月:位于古镇东边湄江出口,河中有磐石,状似鹅颈,伸岀水面。春秋之夜,皓月当空,波光激荡“鹅影”,很有“曲颈向天歌”的幽雅意境。己故辛亥革命老人仇鳌创办原湘阴东北八乡最高学府于新市,命名鹅江中学,即取其意。& && &7、车对宾南:川门楼畔,湄江边,有一个地方叫车对河,河上有一座小桥,桥下群石盘扎,流水潺潺。石上车纹指向南方,似迎宾状,情趣宛然。& && &8、枫岭樵歌:晚清民初时期,古镇南郊枫家岭,万树丹枫,层林如画,青翠葱茏。时有樵夫在岭上高歌,回环互答,谷应山鸣。& && &除了上述八景之外,还有“罗汉松”、 “一滴泉”、 “马跃橹溪”等景点。“罗汉松”系汨罗市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树龄在500年以上。
& & 二、昔日“小南京”已经面目全非,风光不再,究其原因主要有五 :& &&&(一)1939年至1944年日寇多次犯湘轰炸,尽管新市街前辈们克苦勤奋,三次轰炸三次重建,但毕竟“摧毁容易建设难”。 注〔5〕& &&&(二)1964年后新市街赵公桥改造成公路桥,平江经新市至汨罗、湘阴、岳阳、长沙的公路全线拉通;同一时期,汨罗江中上游平江县境内的青冲、黄棠相继拦河筑坝,建起了小型水电站,至此新市的水上运输优势完全逆转,陆上运输根本无法和占有铁路、公路、水路优势的新县城汨罗相比,从那以后新市街的手工业陆续往新县城汨罗迁移,新市街则日渐萧条与冷落。& &&&(三)1957年至1977“大跃进”和 “文革”的摧毁折腾。当年江边耸立的宝塔,庄严气派的宗祠,丽江古镇般的商铺门店,遮天蔽日的株松古木早已成了“五风”“文革”的陪葬!& &&&(四)新市街行政建制变动频繁,原住民在维护地方利益方面缺失话语权。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新市街的行政级别一直是“副科级”,受公社党委(革委)管辖,新市街原住民无人进入过公社党委(革委)班子,所以在决策话语权上严重被边缘化。极左时期,公社党委(革委)负责人,存在严重的“重农抑商”思想,看不起工商业者,有的甚至公开挖苦和讽刺,说什么“小商小贩,斤斤计较。结几挂鞭子,织几只篮子,锯几块板子,算不得工人阶级”等等。此外,新市街“五方杂姓”人心不齐,与张谷英村全村一个宗族,一个宗祠,大家都维护历史遗产,有天壤之别!注〔6〕& &&&(五)盲目决策成为压垮新市街“老骆驼”的最后一捆稻草。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市镇决策层盲目决策,将主街道的麻石全部用混凝土覆盖,从此以后,古拙的麻石街被俗套的水泥街所取代,新市街就如一个饱经苍桑的老人,被强行穿上了高跟鞋,日渐显得形态别扭,步履蹒跚。
& &三、新市古镇旅游开发和恢复性建设可借鉴靖港、乔口的成功经验。& & (一)望城县靖港镇全面恢复民国初年人文风情小镇风貌:恢复麻石长街;重修紫云宫、八音堂(宁乡会馆)、宏泰坊,万寿宫(江西会馆);扩建杨泗庙;恢复性修建半边街临江吊脚楼、芦江戏院、茶楼、酒馆;逐步打造特色餐饮和民俗购物小产业;重新包装“闲太香干,望江楼布鞋、木履、纸伞、木桶等特色手工艺;利用湘江水产打造“水产一条街”;鼓励家家开店汇集休闲、保健新产业;寻找机会抓住机遇创建影视产业基地。(创建以曾国藩投江古战场、八路军夜渡湘江和以民国风情为内容的影视产业基地。)& &&&(二)望城县乔口镇曾经因衰落而沉寂,经过“作水字文章”和恢复性建设,如今已乡村蝶变,展开“渔都”绚丽华章,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新市街如果要搞古镇旅游开发和恢复性建设的话,建议决策层认真搞好可行性分析,详细规划,分清阶段,划分步骤,借鉴望城县靖港镇、乔口镇的成功经验。----------------------------------& &注〔1〕“三街临两水,一镇越千年” 出自廖宗亮、余蔚光的《千年古镇新市街记》;“两水”是指汨罗江和湄江;“一镇越千年”是指新市街的历史悠久,新市古镇最早的历史记载在公元726年,据湘阴县志(光绪志)记载:“新市观音寺唐开元中建”;又据《汨罗市志》记载:“北宋元丰年间()新市设置为坊”。(宋代把若干街巷划为一个管理区,这是古镇新市行政区划的最早历史记载。)& &注〔2〕新市古镇方圆两公里共有寺庙十座,香火为什么这样旺?佛寺宣教活动具有群众性,因而戏场、集市等相伴出现。古观音寺建在汨湄二水交汇处附近不到两百米的河洲上,主要看重这里交通的便捷:南涉湄水,可通栗山、向家,北渡汨江,可达天井、黄市,汨江帆运上有长乐、浯口,下有归义、河市,是一个聚集四方官贾和佛教信众的风水宝地。寺庙的兴建为集市的繁荣提供了一个拉动民俗信仰消费和时令节庆消费的驱动力,集市的形成又为寺庙带来了诸多求子求财的信众和商人。& &注〔3〕从农历正月初到元宵节,人们自发分成上市街和下市街两个团体,举行故事会竞赛。组织者前引传呼,开道者舞动竹蔑片喝令行人让道。摆街队伍以会旗、彩旗、横竖牌为先导,腰鼓队、玩龙舞狮队、彩莲船等穿插其间,满街敲锣打鼓,踩高跷、玩故事、耍火龙,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故事会内部组织严密,故事制作精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制作的故事大都源于《三国》《水浒》《西游》《二十四孝》等历史典故。踩高跷最高的达到4米,令人叹为观止,其热闹场景和规模档次远胜当年的长乐街。& &注〔4〕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交通资讯不发达,广播电台和电影都是稀罕物,省、地、县文艺团体很难到县以下单位来演出,新市街的文艺爱好者便组织起“同声园”,自己来演巴陵剧和汉剧。那时的演出地点大都选在万寿宫和上城隍庙。附:新市街建国初期同升园戏班名录(详见本页三楼)& && &&& 注〔5〕1939年至1944年日寇四次犯湘,对新市街先后进行了三次狂轰滥炸,艰苦卓绝的新市街老前辈坚信抗日战争必定胜利,他们越挫越勇,日寇三次轰炸就三次重建,这种坚忍不拔的抗战奋斗精神将永远为我们后人所铭记。& && && &注〔6〕建国后,新市街的行政建制及变迁情况是:1951为湘阴县直辖镇;1956年撤并入乡,为乡辖镇;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撤镇改为新市大队;1966年分县后复改为镇,属公社管辖;1979年3月恢复为建制镇。& & “五风”和“文革” 时期新市镇的党政组织情况是:& &&&1958年9月,撤销团螺乡,建立星火人民公社,同年12月改名为新市人民公社,驻新市街,直至1961年3月。党委书记:戴万言;社长:苏正国。新市古镇为其所辖一个大队(工商大队)。期间,支部书记:李佩芬;大队长:陈享先。& &&&1961年3月,调整公社规模,新市古镇从新市公社分出,列为汨罗区属镇,驻新市街,直至1966年3月。总支书记:李佩芬(1961年3月~1963年 6 月)、李智堂(1963年&&6月~1966年3月);镇长:陈享先(1961年3月~1966年3月)。& &&&1966年3月,汨罗建县。撤销区级机构,新市古镇又并入新市公社,公社驻新市街,直至1968年3月。党委书记:范新武;社长:朱理煌。新市街支部书记:吴继程;镇长:张根深。& &&&1969年10月,成立新市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1971年2月,又恢复中共新市人民公社委员会,驻新市街。直至1979年5月。核心小组组长:朱理煌(1969年10月~1971年2月);党委书记:朱理煌(1971年2月~1971年12月)、何听规(1971年12月~1974年2月)、任基文(1975年7月~1978年6月)、何怡华(1978年6月~1979年5月)。革委会(管委会)主任:朱理煌(1968年3月~1971年12月)、何听规(1971年12月~1975年7月)、任基文(1975年7月~1977年12月)、何怡华(1978年6月~1979年5月)。期间,新市古镇属新市公社所辖,党支部书记:吴继程;镇长:张根深。----------------------------------& && &&&*本文主要根据《汨罗春秋·乡镇风采》《寻碑读志说新市》和原汨罗市商业局工会主席孟吉祥等新市老年乡友的口述而编写,不妥之处,敬请有识之士批评指正。& && && && && && && && && && && && && && && && &&&
(, 下载次数: 37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08:02 编辑
& &&&& && && && & 张谷英村的某些地方也像新市街。
[attach]107536[/attach][attach]107537[/attach]
(, 下载次数: 37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09:45 编辑
新市街建国初期同升园戏班名录
& &姓 名&&
毛毛(小名)
潘春成之妻
作者: 玉池山的人& & 时间:
新市古街一定要恢复
作者: 星星下雨& & 时间:
作者: 黄柏民生& & 时间:
俱往矣,千古辉煌!数不尽风流功名!
看今朝,百世流芳!道不清英雄成败!
幸哉?悲哉?
还看当今庙堂。待百废俱兴,能忧国忧民。
随汨江而远,入洞庭扬名。
{:227:}{:227:}江南名镇,赞一个!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5:42 编辑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交通资讯不发达,广播电台和电影都是稀罕物,省、地、县文艺团体很难到县以下单位来演出,如是地方半专业半业余的剧团应运而生。新市街的文艺爱好者便组织起“同声园”,自己来演巴陵剧和汉剧。那时的演出地点大都选在万寿宫和上城隍庙。万寿宫内的大戏台,雕梁画栋上下两层,很像北京颐和园的大戏台。
附:岳阳现日本原版画册 5幅图片记录古镇被毁过程& && &
红网分站报道 新市古镇位于汨罗江南岸,曾经繁华热闹,素有“小南京”之称。然而,日,日军兽蹄踏上新市街,千年古镇毁于一旦。近日,汨罗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彭彪收藏的日本原版画册《支那事变画报第69辑》中,5幅图片记录了新市古镇被毁全过程,日军穿过保安门,步入保安街,炸毁新市镇……一幕幕当年新市遭遇的惨状,提醒着人们勿忘国耻。
& && &&&5张图展现日军入侵新市全过程
(, 下载次数: 10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 & 图1:《支那事变画报第69辑》
& && &&&《支那事变画报第69辑》出版于昭和十四年十月(1939年10月),由大阪每日东京日日杂志社发行。其中,一个通版为《新市入城湖南作战》,选取了5张标志性建筑物做参照物拍摄的图片,展现日军入侵到炸毁新市的全过程。
(, 下载次数: 10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图2:日军入侵保安街
& && &&&提起新市昔日的繁华,大多数人都知道“三街九巷十码头”的说法,三街原来称吉祥街、保安街和达道街。这张照片正是日军进入保安街的场景,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当年新市的繁华,保安门两边分别是德士古火油公司和某理发店的招牌,街旁林立的店铺有泰祥南贸、足美袜厂、祥裕振药号等。
& && &&&据资料显示,明末清初以来,新市古镇共有商店3000余家,经营由南货、百货、日杂、医药、屠宰、土产收购、饮食旅馆等各种行业,中药铺就有13家,历史悠久的“杨通顺”,最大的药店“德记同兴和”,还有英、美、德煤油公司和经销英商香烟的外资店铺。& && &&&图3:炸毁后的保安街
(, 下载次数: 9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这张照片是被炸毁后的新市镇,残桓断壁,滚滚硝烟仍未散去,两名日本军人正从中间走过,另外两张反映的是日军行军日常和正在掠夺老百姓的牲畜。
& && &&&抗战时期新市古镇乃兵家必争之地
& && &&&新市古镇位于汨水之滨,东连平江,西接湘阴,北上武汉,南下长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期间,湘北4次大会战,新市古镇是必经之路,日寇曾4次占领新市。& && &&&图4:新市江西会馆(万寿宫)
(, 下载次数: 11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这张照片的主体是新市江西会馆,这里原是抗战国军司令部所在地。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后,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令国军主力转移至汨罗江南岸阵地,并在新市街江西会馆设立抗战司令部。日军侵占后,该处一片狼藉。
& && &&&图5:1939年8月下旬,以冈村宁次为司令官的侵华日军第11军所属第6师团、第13师团、奈良支队、第33师团分别从新开铺、桃林、通城出发,气势汹汹向南突进。他们越过新墙河,于9月25日抵达汨罗江北岸。
(, 下载次数: 11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9月26日,日军第6师团以4架飞机和数门大炮轰炸新市,随后2000余日兵乘4条木船,分批渡江,纵火烧毁下市街街口口至宋家巷200余店铺,残杀平民500余人,制造了“新市惨案”。
& && &&&时至今日,新市惨案已经过去了70多年,当年的江西会馆现在的人只知道叫万寿宫,当年的保安门早已不复存在,但那段历史带给人们的伤痛和屈辱,我们将铭刻于心,警钟长鸣。(红网记者 喻莎 杨莎莎)
作者: 一生闯荡& & 时间:
{:227:}{:227:}新市人来顶个!!
作者: 老罗7606& & 时间:
曾记忆中:新市老街下市街是商品交易区,早上的菜市场,沿街卖菜的从大桥一直排到老供销社,什么东西都有的卖,人声鼎沸的,一直持续到中午才结束;那个时候,来卖菜的都是周边的农民,还有河里的新鲜河产、山里的野味,绝对的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早上去下市街,随便买个早点,什么穿眼油饼等等;尤其是逢年过节的,人都走不动,到处都是人;
新市中市街是居住区,没有喧哗,但少有的宁静;
新市下市街是工艺区,那个时候,新市老街很多的厂子的,比较大的像纸箱厂,那个时候的纸箱厂是很有名气的,橡胶厂、印刷厂、日化厂、米粉厂、草帽厂、纺织厂等等很多很多;
那个时候每年都会涨洪水,洪水下市街、上市街都会有部分要淹,唯独我们中市街很少淹过;
一条青石街贯穿整个老街,不管任何时候,都是那么的干净和清澈,每条巷子都是想通的,每条巷子都能抵达河边码头,记得还有好几部电影在新市老街拍摄,那个时候还有蓝天野老师在新市拍过电影,我还找蓝天野老师要过签名;
读小学的时候,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是要游街的,在街里列队表演节目,沿街要放鞭炮表示迎接,那个时候还有很大“故事”要一起沿街表演,远比什么长乐街要气派的多;
每年的中秋节,每个祠堂、每个码头、每个巷子甚至每个有院子的家里都会搭宝塔,烧宝塔;相互都会来比谁的宝塔更高,烧的更旺,代表着谁更兴旺;那个时候我记得我家要在院子里搭个宝塔,我们小孩要去 找瓦片,实在捡不到更多的瓦片,就直接从别人家屋上揭瓦;
慢慢的,新市老街在变样,青石街没有了,下市街也没有了,厂子也都倒闭了,新市老街的老人们也渐渐去外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也离我很远,很陌生了;
期待新市老街能够恢复原样;那是我的家,
作者: 鱼痴鱼醉& & 时间:
新市街记忆
一条麻石砌成的街道,
高高低低.弯弯斜斜,
缘汨江南岸,从赵公桥头
向西铺开,
宛如一位瘦削老人的脊梁!
几缝青砖墙中的幽巷,
向江边码头,
静静地开放!
经年鲜活的青苔,
能否沥干潮湿的往事?
麻石板上深深浅浅的脚窝,
写下一阕散曲闲章!
在四季的背影中,
摇着纺车的老妪,
吸着水烟的闲翁,
挑着货担的壮汉,
踢着毽子的顽童。。。
牵着每一个日子,
踩着跌宕的时光,
收获世间的悲欢炎凉!
在流淌的岁月里,
穿梭如织的商船,
车水马龙的码头,
挨门伴户的商铺,
春风得意的商人。。。
经营着市井的幸福,
交易着人性的善良,
不经意间奏响了,
“小南京”繁华的乐章!
。。。。。。
将麻石街深深埋藏,
工业园的烟尘,
在古镇的上空飘荡,
当年江边耸立的宝塔,
庄严气派的宗祠,
早已成了文革的陪葬!
只有那残缺的码头石阶,
还在静静地述说着,
三街九巷十码头
那昔日的辉煌!
还有那江边默立的古槐,
仿佛还在将那
古老的歌谣吟唱:
正月里哎&&好唱螃蟹歌嘞
借问那个螃蟹 呀&&脚有几多
一只那个螃蟹呀&&一呀一个壳
两只那个钳钳呀&&八呀八只脚
钳呀钳得稳呀& & 挪呀挪不脱
二月里哎& & 好唱螃蟹歌嘞
借问那个螃蟹 呀&&脚有几多
二只那个螃蟹呀&&二呀二个壳
四只那个钳钳呀&&一十六只脚
钳呀钳得稳呀& & 挪呀挪不脱
三月里哎 。。。。
。。。。。。。 。。。。
。。。。。。。
作者: 太空人& & 时间:
{:227:}{:227:}{:227:}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8:55 编辑
& && && && && & 揭开岁月尘封,寻觅历史踪迹:
[attach]107765[/attach]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90)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9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9)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9)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attach]107751[/attach]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38 编辑
& &看了广西北海市的老街,就自然想起了新市街,因为两条街真的很像!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忆舊& & 时间:
{:160:}{:160:}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8:57 编辑
& &&&& &本帖发出两天后,有一位新市街老乡提出两条宝贵意见并为我提供了二十多张新市街《2013年中秋节“故乡情”首届民俗文化节》活动及书画作品照片,(附后)在此深表感谢。
(, 下载次数: 4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9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9)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50)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4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attach]107861[/attach][attach]107864[/attach][attach]107863[/attach][attach]107862[/attach]
作者: 刑山寺老僧& & 时间:
以后一定要恢复新市古镇原貌,至少把这些习俗流传下来,不能让这些古老的文明遗失在现代社会了!支持新市古镇复兴,弘扬传统文化!明年我们再来看!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8:39 编辑
鱼痴鱼醉 发表于
新市街记忆
& && &“塔影横江”讲的是河东河西各有麻石宝塔两座,一座建在梅家桥,叫做“齐云塔”,一座建在孙家河,叫做“惜字塔”(或叫白骨塔)。日落时分伫立河边,遥望两塔,真是“夕阳照耀江边塔,无限风光无尽诗”,其情境胜似杭州西湖的“雷锋夕照”。只可惜手头没有“塔影横江”的照片,希望老乡朋友能够提供上传,谢谢。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8:41 编辑
一生闯荡 发表于
新市人来顶个!!
可惜手头没有“中洲渔火”、“鹅江夜月”的照片,希望老乡朋友能够提供上传,谢谢。
作者: 茶乡闲人& & 时间:
{:soso_e179:}
作者: 茶乡闲人& & 时间:
作者: 茶乡闲人& & 时间:
作者: 蓝墨水源& & 时间:
新市真的比以前落后了!?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49 编辑
& && &今天晚上远在深圳的新市街老乡给我打来电话,谈到新市街的历史时,他讲了三条:& && &1、原来的火烧坪南面是有一口周边麻石衬砌,四四方方一口大塘的,名字叫做“四方塘”;上城隍庙南面有个地方叫“葛家背”,也有一口大水塘。这两口水塘周边都有柳树、樟树,塘里的鱼都是野鱼,几乎每年都要车干水,大家来捉鱼。这两口塘都在平汨公路修筑过程中先后被填废。& && &2、新市街周边菜队,1957年前产业结构并不单一,除了种菜之外,还种植桑麻,绩麻养蚕,上市街上城隍庙北边街上,有一汪姓师傅专门缫制蚕丝。& && &3、建国初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新市街就已经有一个姓刘的照相师傅,用老式的“盖尔银版照相法”照相机,开始给人们照像了。照相师傅对焦取景时,自己必须将头钻进布幔里,进行“暗厢操作”以免曝光。
(, 下载次数: 3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50 编辑
& &&& 1939年至1944年日寇对新市街进行了三次轰炸,新市街艰苦卓杰的老前辈坚信抗日战争必定胜利,他们越挫越勇,日寇三次轰炸就三次重建,这种坚忍不拔的抗战奋斗精神将永远为我们后人所铭记。& && &艰苦卓杰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万岁!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52 编辑
“新市古镇”残影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61)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attach]108176[/attach]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0)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9)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29)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29)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0)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60)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8)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0)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8:49 编辑
&&&&日,新市街老乡张自力、孟建良来访,他们对《谈一谈 “新市古镇”》提出了一些修改补充意见,现采纳修改如下。
谈一谈 “新市古镇”
此帖已于日修改,重新编辑在首页一楼。
作者: 六神草& & 时间:
记忆中的新市街古老而宁静,那时的水清澈见底,是居民的饮用水,清晨有人直接在码头上洗漱,这是街上人常谓的"大河"。而小河也是我们爱去的地方,小河的水相对流得急些,水浅的时候河边有一大堆石头,我们最爱在石头上玩耍照相。一座小桥连到对岸的武莲闸,就是平江的武莲了。前些天无意中走到那,发现那桥还在,再走上去,因两边没有护栏,竟然感觉有点害怕摔下去,真不知道小时在上面穿来穿去,是怎么走的。
作者: 汨江之南& & 时间:
千年古镇毁于匪患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55 编辑
新市街建国初期老照片: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56 编辑
& && && &《回故乡新市街有感》&&&&湖南作家协会会员,《金融经济》编辑部主任廖宗亮先生2013年中秋节回新市街老家,写下《回故乡新市街有感》,兹转录如下:浪迹归来两鬓秋,故园处处惹乡愁。三街麻石今何在?九巷雕甍付水流。塔影横江成旧忆,亭身立岸待重修。斜阳复照烟波绿,不见渔歌唱晚舟。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三街麻石今何在?
九巷雕甍付水流!
作者: 过眼云烟& & 时间:
{:soso_e179:}
作者: 过眼云烟& & 时间:
作者: 汨罗墨缘斋& & 时间: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老罗7606& & 时间:
新市街的人,永远都是充满自信和自豪,记得应该是在十年前的一个慰问晚会上巧遇到一个新市老街老乡阿姨,沟通过程如下:
我:阿姨听你口音是湖南人吧?
阿姨:是的,我就是湖南岳阳人啊!
我:啊,不是吧,我也是岳阳人,您是岳阳哪里的啊?
阿姨:我是汨罗的。
我:啊,我也是汨罗的,您是汨罗什么地方的啊?
阿姨很自豪的告诉我:我是新市老街的;
到现在这么些年了,我依然还当时阿姨那种骄傲和自豪的神态;
“新市街的”这么一句简单的话,但让我们在他乡的游子感觉到是那么的亲切!
阿姨的老公也是新市街人,只是在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新市街;
强烈建议,社区能够召集更多的新市街人一起来关注新市街;
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无论的户籍是哪里,我们永远都是新市街人;
那天闲着没事,我翻开我的户口本看,发现原籍处写着:湖南汨罗;我自己在后面加上三个字:新市街
希望更多的在外新市街人和现在新市街的亲人们一起来关注、关心新市街;
同时也期望更多的新市街人,能够多回家看看,走走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59 编辑
& &&&谢谢楼上老乡、传来郑源老先生墨宝,我也和楼上老乡一样,希望更多的“新市街人”大家一起来关心新市街的建设。& && &我出生于新市街上街,虽然17岁就下放农村,在新市街居住的时间不算长,但少年儿童时期的记忆非常深刻,可以说是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第一故乡,我是希望新市街能够兴盛起来的。&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遇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新市街如果要搞古镇旅游开发和恢复性建设的话,建议决策层认真搞好可行性分析,详细规划,统筹安排,不搞乱兵上阵,要分清阶段,划分步骤,借鉴望城县靖港镇、乔口镇的成功经验:& && &望城县靖港镇全面恢复民国初年人文风情小镇风貌:恢复麻石长街;重修紫云宫、八音堂(宁乡会馆)、宏泰坊,万寿宫(江西会馆),扩建杨泗庙,恢复性修建半边街临江吊脚楼、芦江戏院、茶楼、酒馆;逐步打造特色餐饮和民俗购物小产业;重新包装“闲太香干,望江楼布鞋、木履、纸伞、木桶等特色手工艺;利用湘江水产打造“水产一条街”;鼓励家家开店汇集休闲、保健新产业;寻找机会抓住机遇创建影视产业基地。(创建以曾国藩投江古战场、八路军夜渡湘江和以民国风情为内容的影视产业基地。)& && &望城县乔口镇曾经因衰落而沉寂,经过“作水字文章”和恢复性建设,如今已乡村蝶变,展开“渔都”绚丽华章,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1:01 编辑
& && && && && && && &&& 新市街2013年中秋活动书画作品选:
(, 下载次数: 16)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7)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过眼云烟& & 时间:
三街麻石今何在?
九巷雕甍付水流!
恢复建设难啊!!
作者: 桂花香& & 时间:
{:soso_e179:}
作者: o(∩_∩)o& & 时间:
玉池山的人 发表于
新市古街一定要恢复
& && && && && && && && && && && && && && && && && &&&新市街总是有烧铜烧垃圾的毒烟缭绕,即使恢复了,又能怎么样啊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1:06 编辑
& && & 湖南省诗词协会秘书长李应昌先生是新市街人,现从省直机关退休。他非常关心新市街的恢复性建设并为之奔走呼号。现抄袭他的《乡思》等诗词三首,以飧各位乡友。
& && && && && && & 一剪梅 ·乡思& && && && && && && && &剪却亲情走四方。家在行囊,梦在行囊。& && && && && && & 春风过尽朔风凉。劳又何妨?苦又何妨?& && && && && && & 一枕愁丝寸寸量。欲说离伤,怕说离伤。& && && && && && & 佳期拟定好还乡。日也嫌长,路也嫌长。
& && && && && && && &&& 临江仙·中秋怀远& && && && && && && && && & 今夜秋光何处醉?朦胧桂子如旒。& && && && && && & 一轮明月照西楼,香留花世界,影落玉阶头。& && && && && && && & 岸隔关河心路近,潮平浪息风悠。& && && && && && &&&离人自是恋家畴,三更同入梦,两地共怀愁。
鹧鸪天·靖港吟巧剪东风气象开,& &湘云湘雨总相谐。蝶穿翠影迎红舞,& &鱼渡清波向绿来。 情入境,梦盈怀。& & 轩窗古韵费寻猜。舟声已逐江声远,& &感喟家乡新市街。 七绝·观渡浪拍风摇摆渡船,启锚常把尾行先。篙轻橹速横江去,退后原来是向前。
(, 下载次数: 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新市街何以破败如此而张谷英何以保存完好?除了楼主分析的四大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新市街“五方杂姓”人心不齐,有头脑的人没有话语权。从“大跃进”刮“五风”,到 “文革”“破四旧”再到 “将主街道的麻石全部用混凝土覆盖”,无一不是如此。而张谷英村全村一个宗族,一个宗祠,大家都维护历史遗产,人心齐!
{:soso_e101:}
作者: 松间醉倒& & 时间:
& & 十几岁即下放农村,后一直离开了新市街,岁月匆匆,几十年过去了,到今天已经是个两鬓斑白的老头了。儿时对家乡的记忆却一直不敢忘怀。大河清澈的河水里漫游的鱼儿、扳开水中砖头即可捉到的小蟹小虾……,蓝松老人(音)每天下午沿街的“天睛地枯,南风好大,各家门户,小心火烛!”的警语言犹在耳,还有那姜砂糖。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08:16 编辑
&&& && &谢谢 “群山万壑”“松间醉倒” “柳暗花明”各位乡友的关注,你们的发贴和跟贴拓展了我的思路:& && &&&一、新市街何以破败如此而张谷英何以保存完好? “新市街五方杂姓人心不齐,有头脑的人没有话语权;张谷英村全村一个宗族、宗祠,大家都维护历史遗产,人心齐”的确是重要原因之一。& && &&&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新市街的行政级别一直是 “副科级”,受公社党委(革委)的管辖,新市街原住民很少有人进入公社党委(革委)决策层,很少有人当上“国家干部”,所以在决策话语权上严重“被边缘化”。极左时期,公社党委(革委)的某些负责人,存在严重的“重农抑商”思想,看不起工商业者。有的甚至公开挖苦和讽刺,说什么“小商小贩,斤斤计较,锯几片木板,算不得工人阶级”等等。& && &&&二、现在的新市街的确生存环境大不如前,“清澈的河水里有鱼儿漫游、扳开水中砖石即可捉到小蟹小虾”,只能是儿时美好的回忆。& && &&&三、自产自销姜砂糖的老人家,我记得名字叫做张蓝松,是一个双目失明(但声音洪亮)的残疾人,他沿街吆喝“卖姜砂糖哦”的声音,至今仍萦绕于心。& && &&&四、网友“柳暗花明”提供的资料,使我知道了“三街临两水& &一鎮越千年”这一佳句来自廖宗亮、余蔚光的《千年古镇新市街记》,知道了新市街对岸孙家河的宝塔叫做“白骨塔”。根据这些资料,本人将对拙作《谈一谈“新市古镇”》(包括注释)作一些修改,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1:08 编辑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我虽然不是新市街人,但我的叔叔和叔伯兄弟他们都是新市街人,我小时候到新市街去玩的日子比较多,对新市街的印象蛮好,现在大不如前,真的是&拿你没辙&。
(, 下载次数: 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1:09 编辑
& && &&&10月29日新市街老乡友,原汨罗市档案馆馆长毛浦先先生到访,谈及新市古镇时,他说孙家河那个宝塔叫做“惜字塔”有珍孔和珍重文化的意思······现根据毛先生及多位乡友的意见,作出补充修改,重新编辑在首页一楼。
作者: lg6669& & 时间:
期待新市古镇!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我新市街的叔伯老弟曾经说过:“运势来时铁似金,风光不再金成铁”,新市街兴旺时期,什么东西都时髦,在全县各区乡中,火力发电最早,电影放得最早,有线广播最早。从1969年起,就连新市公社广播站的地方广播都是用长沙话、汨罗话进行广播,不再用新市街话进行广播了。
作者: 汨罗山顶& & 时间:
请问那个黄家祠堂还在没?{:227:}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山顶先生:
& & 老徐巷内的梁家祠堂仍残存,黄家巷(紧靠老徐巷)内的黄家祠堂却不在了··········
{:soso_e109:}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08:19 编辑
& && &&&现在外地的知青乡友曾经询问:当年我们一起下放到新市公社东风茶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知现在的茶场还在不在?& && &&&茶场已经不存在了,当年的茶场现在已成为村办工厂、私营企业和废旧电器屯集地。照片附后:
(, 下载次数: 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attach]112120[/attach][attach]112119[/attach]
(, 下载次数: 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attach]112117[/attach]
(, 下载次数: 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1:10 编辑
&&&&“石印江心”讲的是宋家码头磐石露出江心水面的情景。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人们都爱到宋家码头,涉水登上河心磐石拍照留影。
(, 下载次数: 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soso_e179:}
作者: 汨罗铁中& & 时间:
{:227:}{:227:}
作者: 过眼云烟& & 时间:
杨爹好精神、好热心啊!{:soso_e179:}
作者: 汨罗山顶& & 时间:
{:227:}{:227:}
作者: 凉风夜雨& & 时间:
{:soso_e100:}
作者: cage& & 时间:
好东西,值得顶
作者: 欧特斯空气能& & 时间:
汨罗最出名的三街:新市街、长乐街、归义街,现在都没一点原味了;比起如今望城的靖港,那真是差得远了,有古迹不会保护,不会开发,围着一个红旗水库从“屈子公园”改到“西湖公园”没有多大意义。
作者: 凉风夜雨& & 时间:
欧特斯空气能 发表于
汨罗最出名的三街:新市街、长乐街、归义街,现在都没一点原味了;比起如今望城的靖港,那真是差得远了,有 ...
确实是如此,60楼言之有理!
作者: 冰心玉壶&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冰心玉壶 于
22:40 编辑
新市街建国初期同升园戏班名录中康明荣,至今有人说起,康明荣一出场,全场欢声雷动,鞭炮声骤起!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冰心玉壶 发表于
新市街建国初期同升园戏班名录中康明荣,至今有人说起,康明荣一出场,全场欢声雷动,鞭炮声骤起! ...
哦···········
(, 下载次数: 11)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凉风夜雨& & 时间:
冰心玉壶 发表于
新市街建国初期同升园戏班名录中康明荣,至今有人说起,康明荣一出场,全场欢声雷动,鞭炮声骤起! ...
{:soso_e179:}{:soso_e189:}
作者: 桂花香& & 时间:
{:227:}{:227:}{:227:}{:227:}{:227:}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23:30 编辑
鱼痴鱼醉 发表于
新市街记忆
乡友痴醉兄弟你好:& & 唐京(俐俐)女士,著有《新市街三姐妹》一书,图文并茂,现转发几张图片供乡友们分享。
(, 下载次数: 1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2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鱼痴鱼醉& & 时间:
贾令隆 发表于
乡友痴醉兄弟你好:& & 唐京(俐俐)女士,著有《新市街三姐妹》一书,图文并茂,现转发几张图片供乡友们 ...
谢谢贾兄,不知道此书何处能够买到?
作者: 星星下雨& & 时间:
正月里哎&&好唱螃蟹歌嘞
借问那个螃蟹 呀&&脚有几多
一只那个螃蟹呀&&一呀一个壳
两只那个钳钳呀&&八呀八只脚
钳呀钳得稳呀& & 挪呀挪不脱
二月里哎& & 好唱螃蟹歌嘞
借问那个螃蟹 呀&&脚有几多
二只那个螃蟹呀&&二呀二个壳
四只那个钳钳呀&&一十六只脚
钳呀钳得稳呀& & 挪呀挪不脱
三月里哎 。。。。
。。。。。。。 。。。。
。。。。。。。
{:251:}{:251:}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7:27 编辑
鱼痴鱼醉 发表于
谢谢贾兄,不知道此书何处能够买到?
痴醉兄弟:& & 唐京(俐俐)女士所著《新市街三姐妹》一书,没有书号,没有电子版,没有大量印刷发行。我是从乡友同事处看到此书借来一阅的。现交年轻同事在“双休日”节选打印数篇供大家分享。
《新市街三姐妹》节选
整合至第8页第77楼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7:16 编辑
《新市街三姐妹》节选
整合至第8页第77楼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14 编辑
《新市街三姐妹》编著者唐京女士的照片
(, 下载次数: 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0:18 编辑
《新市街三姐妹》节选
整合至第8页第77楼
(, 下载次数: 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誓爱不移& & 时间:
{:227:}{:227:}{:227:}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7:13 编辑
《新市街三姐妹》节选
整合至第8页第77楼
(, 下载次数: 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6:50 编辑
(, 下载次数: 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唐京《新市街三姐妹》一书中,是有新市街风貌的描述的。描述的内容主要取自于张炳煌老先生所著《新市街镇史(慨述)》。(据唐京《新市街三姐妹》后后记说:“张炳煌老先生和他的大儿子张伯言都是新市街地方志的编撰、研究者”)张炳煌老先生九秩高龄,去年驾鹤西归,享年九十三岁。& && && && && && & & && &2013年元月,中共汨罗市委史志办公室主办的《汨罗春秋》第一期刊载了唐京《新市街三姐妹》中有关新市街历史沿革、风情地貌的一些内容。我的《谈一谈新市古镇》一文中,有关新市街风貌的描述,有很大一部分也来源于此,当然,追根究源主要还是来自张炳煌老先生所著《新市街镇史(慨述)》。
& && &附图片两张:1、中共汨罗市委史志办公室主办的《汨罗春秋》第一期封面。& && && &2、2011年2月《新市街三姐妹》的作者唐京(右一)与堂弟堂妹等人在新市街的留影。
(, 下载次数: 1)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6:06 编辑
& && &唐京编著的《新市街三姐妹》一书中,有关新市街的历史沿革和风貌描述,主要取自于张炳煌老先生所著《新市街镇史(慨述)》。据唐京《新市街三姐妹》后后记说:“张炳煌老先生和他的大儿子张伯言都是新市街地方志的编撰、研究者”。
& && &下面两张照片第一张前排居中者为张炳煌老先生;第二张左一为张伯言先生。
(, 下载次数: 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2)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15:54 编辑
唐京·《新市街三姐妹》·节选序& && &我的祖籍新市街,因依傍汨罗江畔而曾经繁荣发达过。汨罗江畔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三闾大夫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闻名遐迩,也因此成为湘楚文化的源头。当人生走过大半,开始更多地回首往事,也开始追溯自己的生命之源,目光会驻留在家乡这片热土上。而此时的家乡却早已经历过日寇侵略催残;新旧社会交替变革的荡涤;“大跃进”的翻天覆地;“文革”时的破旧立新以及新世纪城市化进程的大改造、大建设,使其面目全非。当整个社会意识到历史须将沿革、文化须将传承时,新市街已难觅昔日踪迹。当我们发现历史的脉络出现断裂须追踪觅迹设法弥补时,当时的知情者与当事人亦渐渐随着那个时代的消亡而消逝。& && &上世纪八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妈妈童年的两个最要好的伙伴文慎非和谢检秀分别来到桂林与她相会。历经沧桑,久别重逢,令她们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从她们那握手相拥、言谈话语中,我品读出浓浓的乡情。几十年的分别,地北天南的相隔,未能阻隔她们对家乡的眷恋;相互间旷日持久的杳无音信,也从未淡漠她们对家乡人的思念。家乡的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远离故土的儿女们,如纽带般维系着繁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的情感。& && &特别是在后来的书信往来中,我看到谢姨妈(谢检秀)那一篇篇娟秀的书法墨迹,那一首首歌颂家乡情谊,描写孩提童趣,感怀离别之苦的诗文;还有那些从新市街走出去的诸多文人学士,都体现出深受汨罗江畔湘楚文化的熏陶与濡染。从而使我萌生出一个想法,记录下这些秀美的篇章,存留下这些时光的印记,找回那段历史,复原一个真实,哪怕是残篇碎页,“新市街三姐妹”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 && && && && && && && && && && && && && && && && && &&&唐京(俐俐)& && && && && && && && && && && && && && && && && && && &&&日一、往& &事 俐俐:& &接到你绘的新市街铺面的图样,说明你对这本纪念册多么认真呀!可500个铺子谁能记得清呢?那时新市街商业繁荣,有小南京之称,习俗古老,但非常安全和谐。我1923年在那里出生, 1936年去长沙考上中学,整个童年生活全在新市街度过。你对新市街似乎很感兴趣,这因为是你爸妈的故乡。凭记忆,下面给你讲点新市街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见闻。& &春节快到了,半夜被叫起来吃年饭,边吃边天亮。天亮了,当天是三十,晚上是除夕,守岁到转钟。上辈放鞭炮敬神,说是“开天神”。之后向家里的老人磕头拜年,消夜,之后睡一觉便是大年初一了。我祖父坐在大厅的白炭火前,皮袍、马褂、皮帽,接待来客。拜年的川流不息。后辈不磕头,一般只拱拱手。拜年拜到十五,说是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访。初五以后是拜迟年,拜元宵。每家都关门停业,到十五或初八开张。我每天在大门下要捡一大把拜年片。玩花灯从初一晚玩到元宵夜,花灯队伍举着大火把,最前面十多个高脚,接着一台台的故事。南货店用桂圆、荔枝、红枣、莲米扎台;绸缎铺用各色绸缎扎台,以突出他们本店的特色。每个台有一盏煤气灯,有锣鼓乐器走在两侧。我那时约八九岁吧,每年有人领我去扎故事。印象较深的是“谦吉利”的再次。一次叫“裕源槽打酒”,我坐在柜台里面,台外站着一个长辫青年(谢运连饰)拿下酒瓶买酒。台上竖一个金字招牌:裕源槽坊(这是个故事,我不懂其中情节)。还有一次叫“天女散花”,我手里斜拿着个花篮,从花篮里吊一大半各色花朵。记得还有很惊险的故事:人肩上的锄头上面坐个小孩,手掌上也可站个小孩。& &每年到端午节,每家孩子都穿上新衣到江边看龙船竞赛,江两岸成千上万的观众。龙船前是龙头,边有锣鼓。领头人摇着一根长长的彩棒指挥领唱。两岸有人向江中扔粽子、包子。晚上满江放上各色各样的河灯,河灯流动碰撞,明亮清出,也壮观。& &六月“打醮”迎接玉皇大帝,上下神皇庙和石仑山的菩萨都抬出来游行。街领导和绅士们长袍、马褂,每个人手里拿着点燃的香,一长队跟在后面。我祖父将我的辫子(指头顶上一个圆形小辫)和耳朵上穿的线剪掉,作男孩打扮,牵着我走在队伍里。行至哪家铺门前,哪家便放长鞭炮迎接。乡下农民也玩龙上街(农民是向玉皇大帝求雨保丰收),有大厅的进家门在厅里玩,没有大厅的就在家门前街中心玩。不是摇摇龙身走个圈子,而是玩各种花样,户主不断地放短鞭。我家佃户每年在龙把背上坐上一个男孩送进家来,叫“骑龙送子”。最后摆酒,点心招待。但送了好几年,我妈也未生个儿子,只生了个妹妹,两岁就夭折了。那时重男轻女很严重,致和兄弟八人,只有三伯伯有儿子,大伯伯好几个女儿,大伯妈生一个哭一个。大家都羡慕你奶奶,五个儿子。& &九月秋凉,全镇组织一大批“朝香”队伍几十人,去南岳衡山朝拜。每人穿着黄色背心、草鞋,背心前后好大的口袋,口袋中装满香和纸钱。每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统一做的小板凳,板凳前插香,一唱一拜。唱词很好听,内容大致为父母求寿,为家里求平安。我会唱,现在还记得前面两句:南岳大帝显威灵,救苦救难救良民。从父亲去朝拜那天起,家里便吃素。母亲拿个大金属瓢,里面放些石子,淋上醋,烧热后在屋前屋后各个角落来回摇动,说是消毒,家里要特别清洁。祖父早晚烧香拜神,直到父亲回来。& &七月接祖,将祖先牌位从家神柜上接下来,放一排在堂屋大桌上,每餐供饭菜、糖果、茶水,半个月后——七月十五送走。& &镇上的婚丧礼节很隆重。刘春元烟草号的刘仁甫结婚,李彦文的儿子结婚,我有些印象。刘仁甫是我祖父做媒人。媒人坐在三面玻璃的大轿里,走在红轿的后面,叫送亲。来吃酒的客人先道喜,唢呐一叫,主人迎上,主人将客人推在厅中东边的红毯上跪拜一下,主人站起来两手一伸,邀客人在红毯周围转一圈,回原位再一拜。记得我妈穿着蓝花缎上衣,大红绣花裙,巴巴头上插个金簪,就这样反复拜了三次。婚礼很隆重,四个司仪(这叫做喊礼,她父亲跪在前面,新郎新娘跪在后面。时间很长,程序记不清了,只感到很严肃。最后秀才唱的爱情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户人家嫁女摆阔气,嫁妆非常丰富。致和初桂、小蕴出嫁,嫁妆从街头摆到街尾。家具用品一用俱全。婚姻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摇篮亲,指腹亲,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李滋霖就是摇篮亲,女方是“中华福”的女儿(初桂男家的妹妹)未上过学。李滋霖可是大学生,儿子不肯结婚怎么办?父亲拿刀威胁,母亲下跪请求。新婚之夜,李伯妈叫我和慎非听洞房,我俩躲在窗户下听了好几十分钟,回报说他们没有说话。新婚第三天新郎便失踪了。&&办丧事隆重的“开吊”、“做道场”。“开吊”是用白布扎孝堂,中放棺材,接受外人祭奠。有唢呐接客吹打,孝子回拜。另一厅堂做道场,和尚念经,七天七夜,每日七餐。晚上两套班子轮流围棺“唱夜歌”唱一通宵。最后一天“解结”,和尚在一根木棍上吊根绳,打个结,孝子跪在下面,拉开绳结,磕个头。我和父亲轮流拉,一次个把钟头,要磕上几百个头。晚上过“柰何桥”,在门前街心搭上一道长桥,蒙上白布,和尚敲乐器齐唱,扶一纸人过桥。第二天出殡,孝子麻衣,麻布(头上),躬下腰,右手拿孝棍,左手端灵牌,灵柩后跟一大队白衣送葬人,除和尚的叮当乐器外,还有一个白布扎的锣鼓亭,走在前面过街。行至有关的铺子前,放鞭,孝子跪谢。红漆龙头拐棍杖上面扎一大白绸球,必须由孙辈男孩背,我无资格,临时在对河谢家过继一个三岁的弟弟,由大人抱着背上寿杖。& &谢致和兄弟八人,我这一辈的约有20余人,都不上学,在家里由三伯伯教老书,我在家也读老书。祖父教“增广”、“论语”,母亲教“四字女经”。还记得一些,背几句你听:四字女经,教你聪明,娘边做女,莫出闺门。笑莫露齿,话莫高声,轻言细语,缓步游行。剪刀麻线,时用不停。嫁作媳妇,敬奉大人……”你会问,当时这样的处境,家里怎么会送你上长沙念中学的呢?可能是李芳园的影响吧!她是我的表姑——姨祖母的女儿,她在湘阴县读了简易师范,是新市第一个外去读书的女子,后来在万寿宫教书。我见过她的文凭,因此我曾在家里提出来,不要嫁妆,要文凭。芳姑和我母亲相处很好。多亏这位姑姑的鼓励,我幸运地上了中学。当然这主要的还是爱,独生女,掌上明珠的愿望,不好违背,父亲只好亲自送我去长沙应考。&&好!不写了,我说只讲一点故事,结果罗里罗嗦写了这么多。日本鬼子扫荡新市街两次,几百铺面和房屋化为灰烬,其烧杀抢劫的血腥暴行惨不忍睹。说有一次日本鬼子抓我同胞十几人,在火烧坪用晒垫一捆,淋上汽油,十几个火团在大坪中跑着互相顶撞,周围的鬼子们拍手大笑,以此为乐。& &我母亲1954年来武汉,在汉口展览馆见到日本的商品和红巴巴旗帜,连连摇头,很不理解。&&你爸爸的童年多在长沙他外婆家。你外婆是一个非常娴静的典型的贤妻良母,成天在家忙家务,不出大门一步。对你妈也只许来我家玩玩。再不是他们两家老人走得早一点,很多旧习气是老人传下来的,这样新市街每年的各种活动他们可能就没有我清楚了!匆此祝好!并祝你的纪念册圆满成功!& && && && && && && && && && && && && && && && && & 谢姨于武汉
二、追&&忆· 母亲青少年时期二三事
& &&&唐京来电话告知,她准备收集一些资料做一份艺兰婶婶与母亲青少年时期在新市街几个好姐妹的回忆。几天来日思夜想,努力回忆母亲曾给我讲过的一些往事。& &&&母亲1921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出生在湖南汨罗新市。那个年代虽然已是民国,但女孩还是兴裹脚的,母亲小时候也受过裹脚之苦。裹脚是用碎瓷碗片包在脚上,特别是要把脚趾部分压紧,然后用布带一圈一圈地缠紧,脚一落地痛得钻心,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掉。几次下来,母亲疼痛难忍,外公(我叫嗲嗲)外婆(我叫娭毑)他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这时嗲嗲发话:算了,不裹了,脚大就大吧。每每说到此事,母亲总是流露出一股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她说,全靠父母的关爱和开明,才使她少受了这皮肉之苦。也全靠母亲的这双大脚,支撑着我们这个苦难的家庭。& &&&嗲嗲、娭毑的关爱和开明不只是在对待裹脚这件事上,更重要的是两位老人没有半点重男轻女的思想,对儿女一视同仁。母亲是长女,从小嗲嗲、娭毑就把她当儿子看待。从我们家的称呼上就能体现出来:对嗲嗲、娭毑从来不叫“外公、外婆”;对母亲的弟妹我们一律称“叔叔”。从我记事开始,不论对什么人都说我是介福祥的孙子,因而受到各位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到了上学的年龄,就送进学堂读书。在那个年代,女孩能上学,应当是最幸福的事。母亲读了几年书我们不知道,但从她日后能胜任教师工作来看,母亲求学期间,一定是勤奋上进的。在我上学以后,每当课文中有古文、诗词,如木兰辞、岳飞的满江红等,母亲都能一字不漏的背诵。& &&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进犯湖南,湘阴汨罗一带也遭到日军的洗劫。为了躲避日军的蹂躏,在日军到来之前,新市街的老百姓都背井离乡,逃到山野农村。当时介福祥做些布匹百货的生意,搬运货物的运输工具只能是独轮车。母亲脚上袜子套草鞋,身上系一根腰带,把独轮车前面的麻绳往肩上一背,拉着小车,和家人、几个好姐妹及铺子里的师傅徒弟们一起辗转在乡村的小路上,没有一点女孩子的娇气。这段经历母亲有两点最深的体会:她说一是知道什么叫“长驱直入”。日军入侵湖南,基本上是沿大路前进,进军速度较快,很难顾及两边。另外日军白天不可一世,很猖狂,但一到天黑,便龟缩在某地,一动也不敢动。老百姓掌握了鬼子兵的规律,白天躲在山里不让鬼子发现,晚上仗着地形熟大胆转移,就这样与日本鬼子周旋,直到鬼子撤退,母亲的第二点体会是日本鬼子坏到极点。凡是日军所到之处,都被洗劫一空,所有能拿的物品全部掠走。不能带走的物品,全部破坏:煮饭炒菜用的锅全部在底部打个洞水缸也是在底边打烂,碗碟放在舂米的臼里舂碎;所有的家具全部锯掉一条脚或削掉一个角,油缸里拉一泡屎……看似东西都在,但没有一样是能用的。说起这段经历,母亲对日本侵略军充满了仇恨和愤怒。& && &从我记事开始,伴随我成长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革……家境每况愈下,精神上和生活上的苦和累把人压得透不过气来,特别是“工商业兼地主”这个家庭成分的包袱更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母亲身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不可能给我们过多的讲述她的往事,但母亲却时常向我们提起她儿时的好友艺兰、肖言梅、唐士莲等婶婶们的深情厚意,她们亲如姐妹的往事是母亲这一生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虽然没见过其他几位婶婶,但从心底早把她们视为我们的长辈和亲人。母亲虽已故去,但值得庆幸的是母亲儿时的几位好友都还健在,她们几位老人对往事的回忆将给我们晚辈留下一份永恒的纪念。我们一定要好好珍藏这份宝贵的记忆,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 && && && && && && && && && && && && && && && && && && &&&文 浩& && && && && && && && && && && && && && && && && && && && & 日 & && && && && && && && && & 三、 悠悠姐妹情& && &我与艺兰同籍同窗还同龄,在新市街万寿宫读小学,同班同座同学四年。上学放学相邀同行,为童年时期形影不离的好友。& && &我们在课后玩皮球,拍得很多的花样。时踩、时跨、时转圈,十多种花样为一套,中途不掉球才算赢。早上她来邀我,我妈给我们俩梳好辨子一同上学,晚上做完作业玩游戏至深夜,由我父亲送她回家。& && &约十三岁时,我离家外出求学,艺兰到唐家。每年寒署假回来,必与艺兰、慎非相聚。慎非大我们两岁,像大姐,在生活中还经常给我们一些指点。记得我祖父寿终时,家里请来谢致和的姐妹和一些朋友,经文书几百本,点上朱砂念经,十几个人聚集一房,我很高兴,慎非却严肃地叫我到一边说,你爷爷在生那么疼爱你,你应该表现哀痛·······& && &我们三人情同亲生姐妹,艺兰绣花,我俩坐在她身边陪伴她闲谈。后因抗日战争离乱而分开。抗战胜利后,曾于长沙分晤两次,以后便失去了联系。& && &我家与唐家三代世交。敏树叔与我父亲同年同月生,我从小叫他同年爹。记得那时载阳在长沙外婆家,惕阳在平江伯爷家,新市只有劲阳和松阳,两边妈妈是好朋友,我妈妈很喜欢他兄弟俩,经常抱一个牵一个。大约是在丙阳出生前后吧,妈整天带他们在我家玩耍。几十年后,兄嫂们北京相见,感慨万千,亦有诗以记,留为纪念。& && && && && && && && && && && && && &&&检秀写于武汉华中科大校园小区& && && && && && && && && && && && && && & 2007年秋,时年八十有五
附诗(与飞霄、艺兰兄弟五伉俪欢聚北京):& && && && && & 乡亲音讯断,阔别已多年。& && && && && & 今日京城聚,良宵笑语喧。& && && && && & 座中诗引典,窗外月团圆。& && && && && & 频举樽中酒,唯期福寿全。
四、谢检秀回忆信 俐俐:& && &你是个孝女,想给老一辈做点什么留个纪念,我很感动,助你一臂。& && &现已初步完成你要的资料,但内容格式是否合你的要求?检姨水平有限,只能写上这些,如不行,请来电再作补充或修正。& && &关于我家与唐家三代世交:你老祖父和我的祖父是新市街的小小绅士,在当地有点声望,镇上有大事必须到场。你爷辈与我父亲一同经商多年,你爷爷经营谦益美孚公司时我们是邻居,来往甚密。记得筹备“集成”时,我爸曾尽力协助他。你老爷爷的形象我也记得很清楚。你老奶奶离不开水烟,每天端着水烟袋,在我家堂屋一面抽烟一面和我奶奶闲谈。你奶奶和我妈是好朋友,经常在你家玩麻将。她们玩多大?“吊零四十”,记不得几吊钱一块光洋,不大也不小吧!小时候你爸五兄弟都叫我检哥。我是独生女,女儿要当儿子看,这是尊重,另一面也不就是重男轻女吗?后来你爷爷放弃“谦益”,自筹“集成”百货店时,不幸你外婆逝世,你奶奶五个儿子,多么希望身边有个女儿。你妈小时候长得伶俐、温顺,你奶奶非常喜欢她,老一辈是朋友好讲话,(当时你外公还要照顾两个,很不容易)就这样把你妈带过来了。& && & 你外公经营的中药铺,是新市街数一数二的大店,日本鬼子两次大扫荡,全市的房子给烧光。你老外婆家在长沙也是大户人家,也有很大的房子,长沙大火被焚。& && & 你爷爷抗战胜利后,在长沙经营颜料公司。那年你爸假期在家,老子指着颜料包装的英文问儿子,儿子作翻译后,老子灵机一动,派你叔爷驻香港买颜料,从此公司发展很快。& && &我为什么向你谈这些呢?我的意思是你妈为“集成”出绣品多年,你爸妈对你爷爷的事业集资做过很多贡献。解放后你爷爷进了商会,将全部房产捐献国家。他是个很明智很有爱国热忱的资产阶级,但也挨了整,你奶奶更是冤屈。十年浩劫,不堪回首。& && & 你要我写东西,勾起我一些回忆,一点想法,和后辈说点古,不能上册的。& && & 今天填了一首诗词给自己画个像,我认为我在诗词书画界别人是大将,我不过排在末位,教书时老师叫我秀才,我说我是个平平常常的庸才。你喜欢我的诗,抄在下面,见笑了!& && && && && && && & 西江月.自画像& && & 艺苑一名未将,教坛算个庸才,闲来无事进陋斋,写点蝇头小楷。& && & 词赋抒怀遣兴,书画信手拈来,不喜游玩不喜牌,唯有诗书最爱。& && && && && && && && && && && && && && && && && && && && && &&&检姨&&于武汉& && && && && && && && && && && && && && && && && && && &&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一日& & & && && && && && && & & &&&五、 汨罗江江边的一个小镇
& && &湖南汨罗江江边坐落着的一个小镇——新市街,是我的家乡。自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为躲避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离开家乡(鬼子火烧新市街后,我们的家业全无),至今已近七十年。期间,我经过从南(长沙)到北(北京),又从北到南(桂林)的大的辗转搬迁,却始终不能忘怀家乡新市街,更忘不了儿时的小伙伴。& && &我家祥裕振中药铺位于新市街的上市街,与好友谢检秀家位于中街的谢德义棉花布庄相隔不远。我和检秀同龄,她长我四个月,我们从小一起玩耍,六岁时又一起上学读书(新市街的小学堂就建在中街的万寿宫内)。我们整天形影不离,亲密无间,情同姐妹。记忆中我们从未有过争吵红脸,没有闹过别扭。有时我早早地吃过早饭,就跑到检秀家找她玩。她家还在吃早饭,我就坐在饭桌旁等着,大人会顺手夹起一点菜送到我的嘴里(现在想起当时的样子,还觉得挺有意思)。饭后扣婶子(检秀妈)给我俩把头发梳好,扎起小辫子。& && &检秀的父母、还有她的嗲嗲娭毑(爷爷奶奶)性情都很温和,对小孩子也很宽容。无论我们在她家怎样疯闹,他们都不会呵斥我们,所以检秀家成了我们小孩子玩耍的乐园。有一次玩捉迷藏,我躲在床帐背后,跑出来时撞翻了床边踏脚板上摆放的脚盆,水洒了一地,吓得我赶紧跑回家。而检秀家的大人们并没有因此而发火,我们也照样去玩耍。我经常在检秀家玩到很晚,因怕家里关上门进不去,就是谢叔叔送我回去。& &&&小学四年级,我被送到唐家作童养媳,从此辍学在家做针线活儿,还绣花卖钱贴补家用。我的绣花活儿做得好,很好卖,甚至后来还抢走了对门绣花铺的生意。检秀经常跑过来陪我,还多次央求我的公婆:让艺兰读书吧!而未得到应允。& &&&我从1950年到北京后,就和检秀断了联系。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取得联系后又没有机会见面。直到2001年,检秀在长女王中的陪同下来桂林和我们相聚,阔别了半个世纪的好友才得以重逢。& &&&我的另一个好朋友是文慎非。她家在上市街开介福祥颜料布店,也是我家的隔壁邻居。& &&&我母亲过世早,在我十岁时,父亲就把我送到在本街上谦吉利南货店的唐敏政家(我们两家本是亲戚关系。我的叔伯姑奶奶就是我公公唐敏政的母亲)作童养媳。& &&&唐家与文家也是世交。我进唐家时,唐家正租借着文家的房子居住。第一个晚上,让我和保姆住一间房,同睡一床。年幼的我面对这陌生环境,心中满是委屈,因想家、想奶奶禁不住伤心地大哭起来。慎非的妈妈文伯妈为人慈善,听到哭声马上过来。见我可怜,便把我带到她的房间,让我和她们母女同睡一床,使我得到莫大的安慰。从此文伯妈待我如同女儿一样,我和慎非也亲如姐妹。有时趁我婆婆在家打牌,文伯妈就让慎非送我回家去看奶奶,等牌打得差不多了又让慎非把我叫回来。这样我们一起度过了约两年时间,直到唐家搬出文家。之后我们仍然你来我往,联系密切。文伯妈对我的关怀照顾,使我再一次感受到母爱的温暖。她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和慎非也是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 &解放后我们各奔东西,失去了联系。后从新市街慎非家人口中打听到慎非的下落,她就在桂林附近的一个矿上!这个消息让我激动不已。顾不得当时通讯落后,无法取得电话联系,于1985年我和老伴从桂林赶往四顶矿打探虚实。没想到很顺利,一下就找到慎非的两个儿子。得知慎非正在柳州的女儿家。此行虽然未能见到慎非,但终于和她联系上了,我们还是很高兴,心情兴奋地回到桂林。& &&&后来慎非两次到桂林和我们相聚,我们得以有机会好好地叙叙旧,重温友情。同时也了解到慎非这样一个大家闺秀却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辛坎坷生活,使我们悲喜交加,感慨万分……只可惜几年后慎非早早地离世了,也许是她遭受了太多的人生痛苦与磨难的缘故吧!& && && && && && && && && && && && && && && & ——艺兰口述,女儿唐京代笔
作者: 总爱操空心& & 时间:
谢谢分享{:227:}
作者: 凉风夜雨& & 时间:
贾令隆 发表于
乡友痴醉兄弟你好:& & 唐京(俐俐)女士,著有《新市街三姐妹》一书,图文并茂,现转发几张图片供乡友们 ...
图文共分享··············:)
作者: 恭喜发财& & 时间:
一段时间来,难得一见的好帖子,顶起!建议版主置顶。
作者: 八人二人人& & 时间:
{:227:}{:227:}{:227:}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贾令隆 于
22:10 编辑
日本侵略军留下新市街沦陷时的照片!
(, 下载次数: 1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转引自“蓝墨水源”发表在汨罗新闻的《一本旧画册唤醒的沉痛记忆》
(, 下载次数: 1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近日,笔者在我市收藏协会发现一张鹈泽部队通过新市保安门的黑白照片,记录了日军入侵新市老街的情景,据市政协学习文史委主任潘绍东介绍,这是目前发现的少数抗战时期新市老街的照片之一,对恢复老街旧貌意义重大。& && &&&据了解,这本画册是昭和十六年十一月(1941年11月)出版的,由东京神田历史写真会发行的《湖南大歼灭战历史写真》画册,它详细记录了日军第二次侵略湖南的全部过程。& && &&&四次湘北会战 新市屡遭沦陷。 据画册收藏者彭彪介绍,这是日本侵略湖南时留下的照片。& && &&&当时,日军占领武汉后,为确保武汉周围地区安全,日军继续向鄂南、湘北进攻。攻占岳阳后,日军为打通华中与华南通道,妄图从南北方向会师长沙。而从岳阳方向进攻长沙中间必须跨越四条河流,即,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和浏阳河。& && &&&汨罗江一线,东有腾云山,西有神鼎山,中有鸭婆山,三山连缀,形成南北屏障,是阻挡日军南下的第二道屏障,而位于汨罗江南岸的新市是岳阳至长沙的必经之地,因而,1939年9月至1944年5月,四次湘北会战中,新市皆首当其冲。& && &&&据了解,仅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日本就投入了兵力10余万,兵舰30艘,汽艇200余艘,飞机180架,此外,日本政府还从国内运来数千吨弹药,充实其战斗力,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狂妄野心。& && &&&当时的战斗究竟有多惨烈?通过亲历者和目击者的回忆可见一斑:“走到街上只见四处起火,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战斗打了两天一晚,国民党军队一个团长阵亡”“日军多次发起冲锋,后来又来了好几架飞机,据守在这的284团团长黄红多处受伤,还在指挥战斗,最后中弹牺牲”……& && &&&房屋被毁 店铺关闭 街上到处抛尸露骨。 那时候,新市流传着这么句民谣:日本鬼子一把火,白骨成堆无人埋。&&据史料记载,新市镇4次沦陷,4次遭受破坏。1939年农历8月13,从下街烧到中街,共烧毁店铺200余家;1941年农历8月中旬,日军疯狂纵火,使新市新旧房屋全部化为灰烬;1941年冬,日军又将刚刚复苏的街市付之一炬;1944年农历闰4月至1945年农历5月,一年多时间,全街房屋有的被烧毁,有的被拆毁,将木头用于搭浮桥、修工事,所有店铺、居室无一幸存。& && &&&根据当时的老人回忆,抗战时的四次沦陷,给新市古镇的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不少店铺被毁,钱财被抢,且不少老板、店员都死于非命。第一次沦陷时,丁家巷杨慎记南货店老板杨再福被杀;篾器铺篾匠沈福生、李吉昌和菜店店员聂某均被炸死……在性命难保的情况下,许多工商业主纷纷逃离新市,店铺也大多关闭,往日繁荣的古镇,一时变得萧条冷落了。& && &&&“日军不仅烧我房屋,抢我钱财,还杀害了我数以千记的无辜同胞。”一位担任过两年新市镇镇长的陈享先也曾控诉道:战前,新市街共有5600人,解放初只剩下4000余人,除去迁往他乡的,其余都死于日军刀下,其中他能记得姓名的便有100余人。记得新市第一次沦陷时,在三宫殿门前的田地里,8个中国人的锁骨被日军用铁丝连成一串,下堆干柴,上压厚木板,淋上汽油,最后被活活烧死。& && &&&1945年10月,日本军船引正照部队率3万余兵士至新市投降,新市的战争才真正结束。& && &&&抗战胜利后,新市街一带处处抛尸露骨,无人收敛。后来,群众捐钱在梅家桥附近建了个白骨塔。当时,一位靠挑水营生的张早清老人,整天一担担地挑着尸骨,倒入塔内。& && &&&图中的保安门早已被日军的飞机炸毁,而今,这张日军通过保安门的照片,仿佛又让我们看到了日军铁蹄踏过,即将满目疮痍的新市古镇。& && &&&抗战老兵尤里·斯亚涅夫曾说过,“我们为自由与和平奋勇厮杀的那段历史没有被遗忘,我们因此有理由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虽然战火已熄,这些惨痛经历不能被遗忘。(中国汨·罗网)
作者: 凉风夜雨& & 时间:
本帖最后由 凉风夜雨 于
08:51 编辑
贾令隆 发表于
日本侵略军留下新市街沦陷时的照片!
(, 下载次数: 1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 &&&抗战胜利后,新市街一带处处抛尸露骨,无人收敛。后来,群众捐钱在梅家桥附近建了个白骨塔。当时,一位靠挑水营生的张早清老人,整天一担担地挑着尸骨,倒入塔内。
& && && & ********************************************************************
& && &&&可是,祭奠抗战时期死难同胞的白骨塔,竟在文革后期被“后人”炸毁!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凉风夜雨 发表于
抗战胜利后,新市街一带处处抛尸露骨,无人收敛。后来,群众捐钱在梅家桥附近建了个白骨塔 ...
真是浩劫!
作者: 弘武法老& & 时间:
凉风夜雨 发表于
抗战胜利后,新市街一带处处抛尸露骨,无人收敛。后来,群众捐钱在梅家桥附近建了个白骨塔 ...
好珍贵的历史见证和文物!
作者: 清风拂面& & 时间:
好帖,再顶顶!
作者: jane& & 时间:
新市古镇要开发了。
作者: 桂花香& & 时间:
& && & 古镇开发,乐见其成!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弘武法老 发表于
好珍贵的历史见证和文物!
谢谢发哥关注支持!
作者: 桂花香& & 时间:
弘武法老 发表于
好珍贵的历史见证和文物!
的确珍贵·················:strong:
作者: 酬会记& & 时间:
嗯! 古镇开发,乐见其成!!
作者: 茶乡闲人& & 时间:
嗯! 古镇开发,乐见其成!!
古镇开发,大家乐见其成!
作者: 苏彡。& & 时间: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赞!!!!!!!!!!!!!!!!{:soso_e179:}
作者: 群山万壑& & 时间:
(, 下载次数: 1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5)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听杨爹说:新市街以前看龙舟竞赛也有这么热闹!
作者: 凉风夜雨& & 时间:
嗯! 古镇开发,乐见其成!!
作者: 莫名& & 时间:
{:227:}{:227:}
作者: 贾令隆& & 时间:
好帖,再顶顶!
& & & &谢谢鼓励,新市古镇的恢复性建设,似乎已纳入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
(, 下载次数: 1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3)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 下载次数: 14)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作者: 猫眼看云& & 时间:
谢谢鼓励,新市古镇的恢复性建设,似乎已纳入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
新市古镇的恢复性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可喜可贺!!
作者: 桂花香& & 时间:
新市古镇的恢复性建设,纳入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可喜可贺!!
可喜可贺!
欢迎光临 中国汨罗网·汨罗江社区 (http://bbs.mlnews.gov.cn/)
Powered by Discuz! X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市古镇要门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