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百度金融用户体验中心如何,有没有高手指点一下。应用市场评价不怎么好吔。

注册 | 登录
专注于用户体验设计领域
零基础学产品,BAT产品总监带,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课程,全面掌握优秀产品经理必备技能。
用户体验从大框架到小细节都十分重要,往往有一些细节经常被忽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好的。今天我举几个栗子来对比一下这些细节的用户体验。
共享单车摩拜VS共享单车ofo[软键盘]
虽然用户常用的是扫二维码开锁,但是输入号牌开锁也是不少用户在用的。共享单车的车牌号解锁场景要比一般输入苛刻,因为用户此时目光需要聚焦到三处:车牌、键盘、和输入框。
ofo 这样的键盘设计,浪费了7和9下面的空间,这样键盘被划分成了四列,每个数字键都小于食指的宽度。而摩拜单车采用三列,这样更便于用户输入。其实让用户不输错最好的办法不是提醒,而是舒适的输入。
ofo 的立即用车和确定键是同样的操作,这是最基本的交互设计常识了,同一个页面同一个操作按钮不要重复出现。
可以参考摩拜的软键盘设计,把键盘分为3列,便于用户点击。只保留一个立即用车按钮。
QQ VS 陌陌[聊天界面返回]
我们打开QQ,进入的默认页面是消息,点击联系人找到一个好友,点击一个好友到好友资料页面,然后点击发消息进入聊天页面。此时点击返回我们会惊奇的发现返回的是消息页面,而并非按照流程一步一步返回。但是当我们正常使用的时候却没有发现这一类问题的存在。而陌陌却是按照正常流程一步一步返回。
首先我们要知道QQ属于熟人社交软件。我们来设想一个qq的使用场景,小高想找小段叙叙旧,已经有好久都没有联系了,于是小高打开QQ-通讯录-找到小段,聊完天之后,此时的小高下一步可能会做什么?看看消息列表有没有人跟她说话?看看群里都讨论了些什么?看看空间都有哪些新动态?这三点的可能性最大,然后1和2都是在消息列表页。就算通过消息列表页去看空间操作也很简单。
所以,使用场景比页面流程更能提升用户体验。返回到消息列表页更能贴近于用户下一步想要做的事情。
虽然陌陌是陌生人社交软件,但是在陌陌里通过通讯录找好友聊天后,下一个目的可能是看看附近的人,看看有没有新消息。我们仔细观察陌陌聊天界面的返回旁边的红色圆点数字,是未读消息的数量,这说明产品设计人员已经考虑到用户所重视的是未读消息了,但是返回还是一步一步的进行?
既然陌陌的返回旁边已经设计了红色圆点数字,是未读消息的数量。那么完全可以让此返回键返回到消息页面。减少用户一步一步返回的流程。
微软word VS 苹果page[储存弹出框]
当我们储存一个文档时,我们首先要知道或操作储存的位置,然后再点击储存按钮。如果都不知道储存到哪里这样会个很多用户带来困扰。
苹果page对话框则问存在哪里,同时提供不储存的按钮。而微软word对话框会问是否储存,同时提供不储存按钮。那么用户想修改储存的位置还需要多操作一步?
相比之下page的设计者就聪明多了,将是否储存带入到储存到哪的问题中。word完全可以把储存和储存位置放在同一步进行操作。交互设计应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脱离程序思维,这样用户就不会觉得产品表现的刻板、愚蠢和失礼 。
苏宁易购 VS 支付宝[手机充值]
手机充值时,苏宁易购的操作要用户选择价格后再按充值按钮唤起支付,此时是两步操作。而支付宝点击价格后直接唤起支付,是一步操作。
支付宝实现了一键购买。那么苏宁易购多话费充值是不是也可以一步完成操作呢?
由于充话费是单选,苏宁易购的点击确认操作毫无必要,因此增加了用户负担。苏宁易购完全可以让用户点击完一个金额后就直接唤起支付。好的用户体验就是要减少用户的操作流程,能让用户一步完成的操作绝不设计成两步。
自助饮料购买机VS麦当劳自助点餐机[支付流程]
在自助机买饮料。在选择商品后,屏幕显示二维码,用户扫码支付,取走饮料。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中间其实节省了一步选择支付方式的操作。
麦当劳设计了超级棒的自助点餐系统,但在选择支付方式这里确搞得复杂了。当用户生成订单后必须在支付宝微信和银联支付间做选择。
麦当劳的自助点餐系统是不是可以减少用户选择支付方式的一步操作呢?
由于国内已经习惯了微信和支付宝付款,自助机将支付方式默认为支付宝付款(这个二维码微信支付也有效)。当需要更改时,才需要点击切换其他方式。所以麦当劳也可以通过默认最多人选项,减少多数人的额外负担,而对少数人来说也并未增加负担。
百度VS拉勾[邮箱登录]
百度和拉钩都是采用邮箱登录单独一个页面,并没有跟其他登录方式放在一个页面。当用户输入邮箱的前半部分的时候,更希望可以减少后半部分的输入。
百度登录在输入@之后系统会自动列出所有邮箱后缀,减少用户的输入时间,而拉勾在登录时却没有做到这一点,需要用户自己输入完整的邮箱。拉钩明显增加了用户的输入内容,是否可以让拉勾也减少用户输入的内容?
拉钩可以参考百度登录,在输入@之后系统会自动列出所有邮箱后缀。在做交互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原则:能让用户选择的不要让用户输入。能系统自动生成的,尽量不要让用户选择。
要想做到好的用户体验,一定不要忽视细节层面,下面5点是根据上面的案例总结出的交互设计中基本的常识:
同一个页面同一个操作按钮不要重复出现。任何一个操作区域都要考虑是否方便用户点击。
交互设计时,按照使用场景设计比按照页面流程设计更能提升用户体验。
交互设计应从人的行为模式出发,脱离程序思维。
有些选择可以设计出一种常用的为默认选项,减少大多数用户的选择步骤。
能让用户选择的不要让用户输入,能程序判断的不要让用户选择。
大家好!我是一名UX设计师,希望可以与共同喜欢探索用户体验的朋友们一起成长!我会不定期地更新一些有关用户体验方面的文章。
作者:高杰,微信号公众号:UX设计师高杰,华点云UX设计师,5年产品交互设计经验,主导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工作。
本文由 @高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赞赏是对原创者的最大认可
赞赏7人打赏
收藏已收藏 | 74赞已赞 | 31
专注于用户体验设计领域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品牌营销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80个回答102人关注
52个回答58人关注
14个回答39人关注
18个回答33人关注
32个回答40人关注
53个回答91人关注2018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_新浪网
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互联网金融三十人论坛(CIF30)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创新引领发展 科技驱动安全。
分享专题至: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UNPay(优付全球)创始人兼CEO章政华,包银消费金融市场及产品分管负责人郑晓斌,拍拍贷大数据高级总监/VP方晨,宜信翼启云服负责人、翼启云服供应链金融首席创新官刘灏,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出席并参与“创新产品与模式 构筑金融科技新生态”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尹振涛:作为主持人首先第一是感谢中关村互联网研究院的邀请,当然也感谢刘勇院长的信任让我做这个环节的主持人,有这么多的朋友留在这儿听我们这次论坛很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颁奖环节,这肯定是大家最期待的,所以我肯定会把这个时间控制好。今天我们这个环节是最后一个环节,大家也会发现在圆桌讨论这个过程中,我们说都是金融科技类的企业,但是属性不一样,我们有来自支付圈的章总,来自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郑总,还有来自我们应该说拍拍贷或者我们叫做网贷的大数据风控的方总,还有来自宜信的刘总,主要是做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其实有些区别,但是不管区别在哪,我们说其实都是金融科技类企业,也是按照会议的要求,第一个环节有点像我们嘉宾的自我介绍,其实当然说是自我介绍很重要一点是做一点广告,我觉得这么一个环节大家按照顺序,每位嘉宾大致说一下我们这个企业的情况,当然我也很关心的是各位的背景,因为我们说做金融做科技,大家都很关心,大家按照顺序先从我掌鞭的章总。
章政华:今天是我在国内第一次参会,我是因为一直做支付,13年前就在支付宝,做了7年,今天大家看到支付宝从TO C的产品战略都是我负责的,然后我在百度钱包这三个板块的创始CEO,我去年离开百度,离开百度去做这个公司,确实是因为,看到了前面刚才王总也讲金融科技至少支付在全球里,我可以讲全世界的国家因为蚂蚁金服市值在这儿,所有人都想做支付,但是今天全球真正做过2B、2C的公司一家是蚂蚁一家是百度钱包,所以说我们其实是一家在全球基于每个国家,现在海外大概有十个的点,基于本国在做全中国的推送,同时我们也在做全球的联通,全球现在来讲大家看到投顾的支付公司都是我们的客户。
郑晓斌:大家好,我是郑晓斌。今天在现场也会看到很多新老朋友,消费金融有些朋友应该不会太陌生,我们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公司,目前包商银行是我们主要的客户,公司我们实际上从开业至今,运行速度也是超前,整体上面也是得益于这一两年整体消费金融领域快速发展,带来普遍性的结果。大家虽然干的事情业务模式可能有所区别,但是整体的增速还是蛮快的,我们比较早的从一开始就坚定的在整个科技投入上面去加大整个公司被投入的消费公司,同时目前我们有一半的人员是IT的从业人员,我们目前公司整体的从核心到风控信审,以及我们渠道的系统都是主要以自主研发的一个模式来开展,在过程里面依托我们自己的平台能力,对接大量专业的第三方数据以及我们专业的一些像服务公司的一些能力,总体上公司我们还是坚持三块,一个是数字化、移动化跟深入场景化,后面再跟大家深入沟通一下,我们也是希望说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把我们公司打造成持牌的在线金融的消费商,所以今天很高兴受到邀请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
方晨:大家好,我叫方晨,拍拍贷是我工作过的第三家公司,我第一家公司是在ebay,我三种类型公司都待过,ebay我去的时候就上市了,拍拍贷我去的时候还没上市,但是我经历了它上市,拍拍贷其实中国第一家做P2P的公司,在2007年就成立了,讲到P2P应该在前两年是非常火的词,但是这两年稍微有点谈P色变,特别是今年有很多不是很正规的平台报没了,蛮有意思的是说,其中有一家叫良弊金融被挤兑,这是蛮有意思的话题,正规的P2P平台理论上不会被挤兑,拍拍贷就没有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整个发展是需要国家去整治,今年本来要做备案的,但是备案有延期。
讲一下拍拍贷做的事情,我大概在2016年拍拍贷的时候把基础架构建立起来,前面有个老师说的蛮对的,如果你做大数据风控第一步要把基础架构搭建起来,在我来说所有拍拍贷的处理当时基本上很多处理都运行不了,我们大概花了半年把整个系统都搭建起来,都维护好,上面生态圈都建好,把所有存量的报表都迁移到上面,从2017年开始,我们把底层都建设好以后,然后做基于大数据做反欺诈的体系。现在来说,我们其实主要这两年比较好的,我们是把复杂网络这一整套技术引进,并且上面做了很多应用,这个等一下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享。
另外,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探索,我觉着等一下也能跟大家去展开讲,所以我也蛮高兴可以来到这个很不错的会议,跟大家做一些这样的分享,一会儿再聊。
刘灏:我是来自宜信翼启云的刘灏,我们在宜信里面特殊,是2016年成立的,我本人做过三年的技术工作,之后主要是做交易银行工作的,我们这个团队在2015年成立的,主要是围绕供应链做一些金融的服务,包括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搭建,然后短期的融资,长期的交易,我们这个团队刚才宋教授讲了,我们有多个场景和宋教授都有交流。在整个这个体系里面,我们觉得在金融方面特别是在近几年,科技金融在整个体系里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自己看到供应链金融的步骤,就是产业化、场景化、数据化、线上化,我们自己也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下面不仅仅是作为一个金融的参与方,同样是作为一个供应链,以金融去推动供应链的参与方,在整个供应链体系发挥作用价值,谢谢大家。
尹振涛:我刚才其实给了各位嘉宾更长的时间去介绍一下自己,当然更重要介绍一下自己的公司,但是各位领导都非常的低调,都常说了一句话一会儿干货留在后面再给大家分享。刚才我也说到了我们在座的几位嘉宾都是金融科技,但是领域有所不同,咱也改变一下圆桌的程序,有的时候可能一个问题大家轮着说,我今天就这样,每个人我先问一个问题,可能也就更针对自己的领域,第一个问题先问一下坐在我旁边的章总,因为大家都知道支付,支付可能我们说按照我们2015年的时候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个方案当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业态当中第一个就是支付领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我在今天上午的时候,在做一个工作,什么工作呢?就是我在用大家都知道我们G20出的数字普惠金融规划,出了这个规划之后大家都想知道我们中国的普惠金融到底跟其他国家有没有不同,当前有三个不同的指标,一个是世行的,一个是G20的,一个是RMS,大致都有一百多个国家的排行榜,我做了一个大致的分析,我们排在最前面,中国排在最前面的就是支付,例如移动支付,非现金的支付等等各种支付我们基本上都排在前十名,所以在支付领域,我们不管是普惠金融也好,技术也好肯定是走在了前面,这点请张总多给我们分享在技术方面。
章政华:我们团队算做出海的公司,我们当时做出海的时候海外要做分发的,像猎豹、华为这些,剩下就是咱们这个团队。中国其实在海外,中国本身自己谈到支付的时候可能想到蚂蚁,但是还有一大堆的企业,而且其实每家企业做的领域都不太一样,至少头部的企业活的都不错。
其实整套的能力大家最简单的理解,构建了中国整个的领先,在海外我可以这么讲,东南亚的国家几乎整个金融产品很落后,支付体系更加落后,所以中国技术在当地复制本身就是很大的机会。在欧美国家,大家看到金融比较发展,但是他现代化的移动支付这些模块又是缺失的,所以这两个都可以做赋能的输出,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件事,未来所有的金融和支付公司是越来越向新的虚拟的方向发展,这些帐户体系的联动和平台能力的一体化,其实这也是未来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海外,一是服务当地的支付企业,第二是把中国整体的能力在海外做,因为海外我们是“一带一路”上通水通电的企业,我们是提供基础的支付,连接起全体的支付体系的一张网络,我们是做这个事情。
尹振涛:我追问一个问题,我们在考虑金融科技,我们科技能力很强,但是今天会议主题除了科技以外还有一个不要忘了就是安全问题,我知道我们说出海,特别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出海很多很多都走出去了,但可能同样也面临着安全和风险的问题,您在拓展业务的时候,特别是海外这方面通常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是我们在风险防控上有什么独道之处,碰到了什么样的风险,让我们不能忽视,也给在座的企业家选择出海的时候可能有些建议。
章政华:风险的话一个就是刚才博士提到了业务风险,说白了今天做支付的事情,但如果支付出海确实要有一些团队,我在全球应该来说最快做PCI认证等等的国际安全的标准,第二个我的安全是信用上的事情。今天其实大家举的例子,同样的事情如果你在印尼做在新加坡做,大家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法规的政策,一个是本国的金融从业的政策,大家今天刚好看到我在这儿,我们企业是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企业,利用到了中国华人最好支付的这套技术,所以其实我觉得在海外做全球化业务的时候,就是你要真正去了解这个国家,很深入的了解,同时要让他感觉不要有这么多的抵触,所以我们每个国家的团队都是本国人,而且这些人是这个国家最懂支付的哪些人。但是前面我讲到了,他缺的是技术能力,所以把技术能力赋能给到他,他最了解当地的政策,他能解决本地化的信任问题,同时你把他国家整体的体系,他负责当地的支付,这样让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走的更加扎实一些。
尹振涛:第二个问题请教一下郑总,我们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该也是我们2017年下半年,2018年上半年一个非常热的话题,我觉得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随着监管的加强,对校园贷信贷等等这些无场景的、无牌照的消费金融是让我们现在觉得很严的管理风险,而有场景的有牌照的是促进消费这么一个大环境,我觉得面临的市场空间会很大,这个问题就请教一下郑总,在于我们对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市场场景或者是市场发展空间您什么看法,当然也围绕技术方面的。
郑晓斌:实际上前面很多嘉宾在聊到整体发展的时候,实际上包括外部的各种论坛里面讲到,这两年从国外整体的比例来讲,国外还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但整个中国市场最近这几年发展也呈现出国际上比较特殊的特点,速度特别快,包括咱们也可以看到随着国内,实际上放眼全球来看,咱们国内整体的普及,包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上来看呈现出比较快的发展态势跟市场的情况,所以我们也可以看的到在整体的这样一个背景下面,像整体的整个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是数据整体大环境的发展,我们作为其中持牌的消费公司,实际上目前全国只有20几家持牌公司,对于这样一万亿的市场来讲,实际上现在持牌公司所占的数并不大个但是现在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大量的消费金融公司去从事这样的工作,大家共同去维持市场的稳定发展。从去年下半年大家也会听到很多比较敏感的,包括像现金贷,还有一些非持牌的机构,这也是我们这个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问题,随着近些年监管力度的增强,也做了很多系统整治的工作,所以伴随这样一个过程,我想在纯消费金融端,刚才也提到另外一个局面,在消费金融这个领域来看,实际上我认为随着回归到咱们真正的本质上面去看,整个市场发展会更加灵动。从整个消费金融观念的认知上面,从这两年的特性上来看,基本上也不会再陌生了,基本上我们也做过一些客群的访谈、调研,包括在客群里面实际上对于消费金融的认知已经跟前几年的观念完全不一样,大家消费观念发生很多的变化,大家传统意义上的消费金融出现超长消费,尤其像我们自身服务的客群也是在20-30岁的客群,相对来讲比较普式的,整体的整个市场定位空间来看,我认为还是从一种快速发展比较良性的态势,但是这两年整体上为什么大家也都会感觉到整体,从行业来看整个竞争也在加剧,毕竟整个互联网的普及,像进入消费金融有很多公司跟以往不一样,我们去搭一些线下的渠道,去研发我们自己的产品,但现在随着科技的普及技术门槛会降低,我一直认为这个行业来讲市场还是处于蓝海的市场,但是竞争逐渐在进入红海的状态,这是我个人的判断。如果从我们自身的整个发展来看,我觉得可能像前面讲的也是一直在强调“三化”,数字化、移动化、场景化,从目前来看互联的基础能力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关键能力的打造,像前面宋院长也提到了,我们任何一些科技的力量,或者说科技我们分享的一些能力,大家都是在讲空话,我对这个观点是特别认同的,因为随着原来的,因为早期随着整个网络的能力,早期尤其像我做市场的时候,更多的是贷款相关的,但是万物互联的能力打造之后,实际上任何一家企业进入这样一个获客的场景里面去,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的引进,刚才主持人也提到我们对场景的理解,实际上场景是我们更多发力的一个方向。如果说回归到金融本身,我们有一个问题,每个论坛里面我们都会去沟通,基于我们本身,场景实际上并不是我们的长项,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包括我们的团队在讨论我们发展方向的时候,在对场景的意识,我们从来没有说到了关键期,我们也一直觉得没有场景怎么办,未来会不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天花板,后来我们也经过一系列的研讨,跟我们自己的一些,跟同业的合作伙伴包括同业的交流,我们最后还是觉得未来没有场景是我们自身的特点,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到底该怎么做,我们自己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必须要全面的去打造我们自身的跟场景连接能力,有几方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是我们在自身数据的能力方面,同时我们也成立了自己的大数据团队,大数据并不是说我们有越多的数据越好,而是说我们需要怎么样的数据,包括从营销从风控,包括还有用户的一些能力打造,自己需要怎么样的数据,在每个阶段我们去在整个数据标签体系上面去做更多的准备,同时在整体的整个产品的研发领域上面,我们也是倾向于说先做线上,然后再逐步辐射到线下去,基于这些能力的打造,我们也花了接近一年的时间来打造这两款产品,有些产品去接真正专业化的垂直场景,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的技术能力、科技能力都做扎实一点,然后再一定的去跟一些专业化的垂直领域的场景来做,这个是我们目前在场景上的一些考虑。
尹振涛:郑总刚才谈了一句话,谈到大数据的问题,也谈到大数据并不是数据多,我们现在不能再谈大数据,可能只是数据大,并且我们在做数据风控的时候,或者大数据风控,这也是我们当前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但是也有一点,例如我们现在大多数数据可能大家都是比较心思,我们的算法和模型,我其实之前走过很多机构,也想去学习,当然不管我们起个什么样比较炫的名字,其实本质相似度还是比较高,在这点我也请教拍拍贷的方总,除了分享拍拍贷独到之处以外,我想了解一下您对大数据风控,包括刚才几位嘉宾谈到反欺诈等等的问题,您个人的看法。
方晨:前面郑总讲需要大数据还是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这点讲的非常对,大数据风控简单讲模型会把它看成XY,今天上午也有人说到10万到几百万个,其实到几亿我也见过,但有很多X你也不一定说你一定能到Y,Y就是他的标签是怎么样的,如果你比较去理解,我们在做大数据风控这个领域,这个人是有逾期,但这个里面其实他还是分的,比如说他是轻逾期还是重度逾期,他是逾期一个月,你确认他还了还是他三个月都不还,所以你根据这样的标签去分类,你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判断。我们做小额信贷,一般大概每天大概会有将近10万个文件,大概会由四万到五万的人会成为我们新客的通过,但这样四万到五万个人他会产生很多很多个行为和标签,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拍拍贷通过率很高,但是他的风险控制的非常好,我们是蛮敢于把数据卖进来,把数据沉淀下来,所以如果是有公司你是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你一定要尽量去收集数据,然后在讲到怎么做反欺诈,上午也有一个嘉宾是讲到分成第一方、第三方跟团伙欺诈,我觉得这个可以讲的更透一点,什么是第一方呢?第一方就是你本来不想还钱的,再通俗一点就是鉴别一个还款意愿,基于这一点我们已经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做了,比如说你就查他的信息报告,你可以看一下这个人各种各样的行为序列,或者他跟谁去打电话这种,第一方看的东西在第三方就不成立了,第三方就是冒名顶替,就是你的资料是另外一个人,其中大家最通俗的就是说做活体检测,或者做身份证的识别,但是蛮有意思的一点,拍拍贷去年我们一直是用某一家公司做人脸对比的产品,但是去年我们有做反欺诈的同学在网上看到供应链说怎么把这个攻破去试一下,他居然真的攻破,他可以造一个假的东西去骗这个系统,拿到非常高的丰富,这个就很可怕,所以就等于是中国的网贷他成立了多少年,就意味着整个欺诈的黑产有多少年,不仅仅是反欺诈的,他的黑产技术在不断的产生,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孤立的去看每一个人就足够了,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多人去做知识图谱,去会靠关联关系去做这样一个反欺诈的行为,说白了,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人过来,你可能可以把自己的行为做的很完美,但是如果你跟别人你总是会留下蛛丝马迹,你是一个大的团伙,这个团伙只要有一个人被抓获,你被揪出来就很有可能。
我想跟大家去聊一下,我们在这块是怎么做的,第一个在底层系统里面第一个要把节点和关系处理好,人可能会是一个,节点不一定是你的人,虽然我们在这边是活生生的人,但是从系统来看他可能是设备号,可能是个手机号码,可能是个QQ号码,比如说他一个人,他填了手机号码,填了QQ号码和联系人,在我们关系中他就可以有多个节点,你的编制是什么?你就是去理第一种关系,比如说你跟他是同一个号,就讲不同的申请人填的QQ号是一样的,你们就是同一个QQ号的关系,这个是非常强的关系,如果有一个人被我列为黑名单那么另外一个人也会被我黑掉,这个比较机密,我也不能讲太多,基本上你们自己的数据都能定义,当然你说你跟谁发过短信,打过电话也是一种关系。你把边跟点都定义好之后,你会觉得你整个关系网络非常大,拍拍贷我当时把这个点定好以后发现光节点有十亿个,边是百亿级,百亿级就跟上午百度那位同事讲的蛮接近的,他也不是服务于所有中国互联网客户的人,把一个关系定义出来,像百度这样的公司,这种取代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网络。有了这个网络以后你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我们探索很多种各种各样的方法,第一种其实就很简单,就是说你可以就去根据网络上的特点去做一些特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做模型的,如果你们觉得对特征这个意义不了解,你可以认为他是一个变量,或者对一个数的描述。比如说我在过去三个月内跟以逾期的人打过的电话数,这就是一个变量。你们想想看过去几个月是可变的,跟什么样的人打电话也是可变的,这样组合起来你的特征,就像我前面说的你不仅能上亿,你可能都足够去跨光年了,当然你说有你的专家知识,你可以做一些鉴别。举个最简单的实例,你一度的联系人你跟他产生的行为会比跟你二度联系人之间的行为可能会相关性更大一点,这个是没错,但你在整个关系网里面会有非常非常多的变量,所以拍拍贷还在做一个很先进的,我们在跟浙江大学实验室在合作,你用这个技术以后可以把整个图可以去变成很多很多的项链,每一个节点可以项链化,项链化以后你会发现他处理的效率跟精准度其实有提升,这个其实是蛮有意思的一个方向。
然后有了这样一个基础以后,你可以找团队,还可以找中介,我们找中介是这么找,我们现在有模型,当然我前面也说过我们一定是先有标签的,我们有标签以后可以去训练模型。
尹振涛:方总谈到一个很好的是标签的问题,我曾经走访一个数据公司,一个人大概能打几千个标签,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可能各种分裂,大家在听圆桌肯定有时候也愿意听点碰撞,我请教方总一个相对有一点敏感的问题,就是大家知道欧盟刚刚出了关于数据安全保护的法案,我们当前社会对于个人数据安全隐私等等,其实也上升到比较高的高度,这方面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跟大数据风控做的要服务于社会,让更多人获得更好的竞争服务,同样我们也把一些人排除在竞争服务之外,既然要了解一个人我们必然需要更多的数据和信息,所以在这一块,在更好的提供竞争服务的同时,更好的做出大数据风控结合的同时,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是个什么样的东西。
方晨:我个人觉得你拿数据要得到用户的授权,第二个你对用户的收集之后,其实你不能对这个数据做转手,你不能去做转卖,这个在中国有法律是禁止的,所以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如果你收集的数据,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自己做业务风控是可以的,不对外。当然有些第三方的公司用新的形式去输出,我觉得国家之后会有更明确的法规去公布的。我觉得用户的隐私也是在被保护,因为你刚才你的数据也不能很随便的给别人。
尹振涛:敏感的数据或者说要用脱敏的方法,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个环节最后一个问题,也请教一下刘总,因为刘总主要做供应链金融,其实刚才宋教授也是谈了很多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问题。我说刚才我们很多都做对C端的,而供应链金融更多是对B端的,大家也知道最近我们央行围绕着小微企业出了很多的政策,我们说定义为定向的也好,市场提供流动性也好,很多围绕着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然也是很好的金融科技应用的场景,供应链金融这块,请刘总分享一下宜信在这块的做法。
刘灏:为什么讲供应链金融比较火,他跟注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我讲几个我自己的想法,金融不是做扶贫的工作。第二为什么供应链金融会先天的和中国政府一些政策的匹配性,就是说我们中小微企业本身在长期以来被排斥在整个金融环境之外很大的问题就是在整个的金融体系里面去评估企业风险的时候,是和产业和场景完全没有关系的,金融的场景设计你是做房地产的,做市场加工的,做贸易的它都不在乎做的是什么,卖的就是抵押类的东西就拿房产抵押来看,所以它和你自己做什么和你在什么场景下做什么东西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在这种条件下这种产品如何对接中小企业是完全没有办法做对接的,在任何产品下都不会做对接的,因为中小微企业没有很强的抵押品,供应链金融要去减的是说他不再去靠这些东西去作为他的主体风险,而是转变成一个债项风险,他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在整个场景中去看他在产业中所处的位置,去拿一些数据去看这件事情,所以供应链本身是做的过程化的管理,他本身是供应链的部分,是促进供应链非常有效的高效的运转一部分,所以这也是我们国家去提倡的金融产品要脱虚向实一个很重要的基本点,所以这个也是供应链金融在这几年多次被提到的一个问题。
再谈谈在供应链金融里面为什么谈到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最终解决什么问题?我觉得科技最终还是解决的用户问题,他不是被神化的,它只是一个工具,它如果是一个好的工具能解决更多的问题,如果他不是一个好的工具,他在线的科技工作不是做发射,做发射工具去到火星上,我们是在实际的场景中去解决商业问题,所以我觉得更多的是看你的应用,看你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在中国整个的金融科技应用的路径里面,应该是从C端到B端,C端我们在金融科技相当成熟,而在整个世界上都是领先的,但是在B端上面的金融科技实际上都是在探索。
为什么我会觉得B端的应用场景今后会是更大的发展,因为B端的链条更长更深入,C端你和你刚才的关系,作为B端来说从采购到生产加工到销售,最终到终端的消费者是简简单单的去讲有这么多的环节,有这么多的参与方,其中还有库房,还有物流方的参与,就是有这么多方的去参与,再加上我们在哪方参与,可能他还会有多级的渗透,比如说我的供应商给我提供一个东西,他还有二级供应商给他提供,还有三级的供应商,还有多层渗透这件事情,所以对于整个链条上面的信息量会更大,信息的透明化要求会更多,在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时点下这些信息的互相匹配程度就代表着你的供应链是不是健康,是不是有效,是不是能用这些数据来去作为本身在这个产业里,在这个场景里去评估中小微企业他自己的经营风险,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我自己觉得在供应链金融里,从金融到供应链金融到金融科技这几个方向上面,到底为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怎么样去做这些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尹振涛:其实刚才刘总把供应链金融基本上的逻辑讲的是非常透彻,不管是参与主体也好,风险控制也好,这个可能给大家的感受特别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今天的主题是金融科技,最近当然也包括2017年所有的金融科技论坛,如果不谈区块链会觉着很LOW,所以我们这个圆桌讨论环节,如果我们不谈一下区块链这三个字,下面听众也会认为我们很LOW,我请教一个问题,围绕区块链各位老总是怎么看,当然也包括在我们所做的领域,我们是不是有这个应用,或者这个应用前景是怎么样,也从章总开始。
章政华:提高效率,科技主要是提高效率。一个是大家知道从交易所的层面,全球所有的交易所其实他要很好的发展客户,这个东西我们要提供服务给到他,因为我们想做更好的清算服务的平台体系。第二个最近大家看到蚂蚁比较热,很多全球的服务需要被升级,这个事情大家可以来参与研究,因为我们已经跟300多个地区的国家的支付机构完成了合作,而且我在海外到今年年底应该是中国企业的覆盖是最广的,然后第三点其实我们也在做的就是今天在所有的2B的交易和类似大家看到的信用凭证、票据等等,支付相关的这些领域,智能合约,传统纸质的东西是给区块链做结合,这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我们其实只是应用了区块链的技术,我觉得好的技术其实每家公司都可以去关注,我的话就到这儿了。
郑晓斌:坦白讲区块链是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这一块是在上级公司里面比较明确的场景可以跟大家分享,我们现在比较关注,实际上在今年三月份开始,我们自己上了一个贷款的平台,因为这方面也是说考虑到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把整个公司功能会进一步扩大,做一些这方面的准备。第二个,我们也希望在资金的获取上面能够采取一些更加轻资产、轻资本的方式,过度的完全依赖于我们持牌的杠杆,我们在今年一季度也开始在做个人贷款业务,我们现在在包银公司体系里面有一些贷款,也会跟一些银行,包括跟一些股份制银行跟城商行在合作,我们会把一笔贷款拆成合作,各自承担利益,共同承担风险。这样的平台未来有多家跟我们合作的话,每一笔贷款都有可能会区分到说通过不同的策略及路由分配到不同的合作伙伴上去,这块考虑在整体的路由上面的一些标志,以及他的溯源,以及他的不可篡改上面做结合,这也是在研究阶段,我想也是在这方面跟大家做一些实际的分享,当然这里面也是刚才提到贷款,在座也会有银行或者是一些同业,这个在资金册也有一些合作,下来咱们大家可以再做一些探讨。
方晨:区块链这块不太聊了,因为我本人不是做这个方向的,区块链2016年已经火过一次,在2017年基本上死一大片,在2018年又火起来,又火肯定是有道理的,拍拍贷在今年研究有几个方面,像区块链跟人工智能都是比较重要的两个方向,因为我自己离人工智能这块是比较近的,所以我知道很多发生的事情,区块链这块的事情北京团队有做一些探索,如果之后有做什么新的进展我也可以跟大家做新的分享,目前据我所知跟虚拟币应该是没关系,因为这块不是我了解的,所以我也不想说太多。
刘灏:我们团队在2016年成立区块链实验室的,区块链单一的技术,包括密码学、架构,这些东西综合在一起去总体来说最后形成一个区块链,我们自己的团队主要还是在应用产品方面去发力,而不是在底层技术架构去发力,我们自己也做了一个bus的平台,就是saas的云服务,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比较简单的容易的去上手,直接的去使用区块链,能在他自己的场景下使用区块链,所以我们自己做了bus的平台,上周bus平台刚刚发布。
我谈两点我自己在供应链上区块链的方向,供应链刚刚讲到了,参与供应链比较多,数据的类型比较多,是不是能够通过区块链所搭建的结构,能够让参与方的数据,第二个这些数据能够更强的交叉验证的功能,以此来服务整个供应链体系,供应链体系的建模。第二步是不是在这个体系上面再去做一些能够把这个体系数据,能够转化成一个数据资产,这些数据资产在第三块是不是有更多的资方能够进来,有担保、保险这些机构能够进来去参与到,所以我们自己的bus平台是从三层面的体系去搭建的,这是供应链金融领域第一个方向。
供应链金融第二个方向,供应链金融是多层渗透的方向,从核心企业到他往上去看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可能会越来越小,主体风险会越来越高,主体信用会越来越低,是不是可以把核心企业的主体的信用能够通过区块链,通过他本身交易的供应链的机构能够传递到更上层,更多的层级上,这也是区块链可以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是我们自己想的一些东西。
尹振涛:好的,非常感谢四位老总刚才围绕自己公司自己做的业务,给大家分享了基于金融科技、安全很多的干货。当然第二感谢,是感谢几位老总也是配合我,硬着头皮讲了很多区块链的事情,也提高我们这个环节的层级。但是第三个感谢就是配合我把我们的时间控制的非常好,应该是不超一分钟,谢谢大家,我把麦克风交还主持人。
提问:大家好,不好意思耽误大家的时间,我是26号那天刚拿到毕业证的,我是应届的毕业生,学的是金融,特别有幸能参加,今天没想到能碰到宋华老师和王老师,因为我是学金融的,我是对反欺诈这块特别感兴趣,今天不提这个问题我真的很痛苦,我想问一下拍拍贷的负责人,怎么说呢?就从我在学校或者实习的经历来看,现在他的业务他主要分贷前贷中贷后,其实我就是按照我这种见解比较浅薄了,我觉得大部分集中在贷前了,提到信贷管理和信贷运营的话,我觉得公司大部分的成本还是集中在贷后。
我的问题就是拍拍贷也有做反欺诈,听也是有专业知识的,我只是想问一下之前看过一个观点是说反欺诈主要事在人为,我知道您也做知识图谱,我想问一下您觉得人和图谱在反欺诈当中哪一个比较重要,或者说两者是相辅相成。还有一个问题,您怎样看待,因为您刚才提到了人会有很多节点在数据智能统计当中,您怎么看待这组团欺诈对于知识图谱的冲击,因为可能会构成多元的关系,所以我这两个问题都是反欺诈当中人比较重要还是图谱比较重要,第二个是组团欺诈对你的知识图谱的创建您是怎么看待的,希望您能帮我解答一下。
方晨:确实很少碰到有人这么提问的,我就简单说一说吧,第一个就是你说人跟图谱所说哪个更重要,其实我觉得这两个是割裂不开的,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其实都会第一个要看这个节点,第二个要看这个节点跟别人怎么关联起来,如果你去看(英文)的理论,他不会把点割裂开来。对我们来说确实你跟一个人的关联程度,以及这个人他本身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共同去决定了你可能是什么样的人,所以这个确确实实不能分割开来的,可能你跟一个人是一天到晚打电话,可能你就整天黏在一起,他可能是个好人,你们怎么样都无所谓,如果他是个坏人,就分很多种情况了,更细的我们可以线下交流。
至于你说的团伙欺诈跟知识图谱不是一种冲击,其实我们是用知识图谱这个方式是来去把团伙欺诈去找出来,其实他是一个技术和他怎么去应用的一个关系,或者说是有团伙欺诈以后我们的知识图谱其实才能构建的比较完善,如果你光把人和人的关系掌握出来,那么大的一个图在里面,什么团伙欺诈其实你都没找到过,那么你其实是很难下手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团伙欺诈我们不断去找这样的案例出来图谱是有完善作用的。再往细,我们之后可以线下加个微信再聊一聊,因为我觉得可能再往细的聊就真的太耽误大家时间了。
尹振涛:谢谢大家。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华软资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副理事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王广宇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王广宇:谢谢大家,首先向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的召开表示感谢。我有一个小的身份是刘勇的同事,是研究院的副理事长。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其实上午的会我也看了看这些嘉宾的演讲主题,金融科技从今年开始,应该说从去年开始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今年我们选择的内容是按照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科技,金融科技之所以成为一个热词,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说今天技术的演变,今天商业形态的变化,创新公司的出现使得各个领域看到在银行端,在保险、在证券出现了很多创新的业态,这是个共性。反过来我自己是在研究供给侧的,他也存在非常客观的需求问题,这个需求问题是我们今天金融市场广泛存在的客观需求没法得到满足的,而这些难题包括当前的需求侧得到很好的满足,包括资金的脱虚入实的问题,包括我们今天面对的技术市场和经济周期叠加的问题,解决一些难题,所以这个领域才变得这么火热。
我们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来体会一下,刚才宋华老师始终在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中国差不多有一亿个市场,有三千万家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个事情大家有感性的体会,如果回到我们身边来看,我们整个中关村差不多有一万家拿到国家高新资质的企业有一万家,在境外上市的有小五百家上市公司,意味着还有9500家国高新标准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不是上市公司也不是大型企业,我们初步做了调查,我们的看法即使是在中关村,在拿到国高新标准的高新企业起码还有50%-60%没有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这是今天面对的现实,因为我们有这个团队正好在中关村区域来做投贷联动,在帮助中小企业做融资,所以我们不光是统计数据,也有市场调查,我想这个问题严重到了连中关村这样创新为主的示范区域,连它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都拿不到银行支持,我们怎么样指望那些不是高新技术企业拿到更多的金融支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中国并不是金融极其发达才需要金融科技,是因为中国本身是金融落后的国家,是因为金融足够落后所以我们才需要金融科技来去弥补。
两个礼拜以前我正好出差去香港,因为我们香港公司同事说,大概一个多月前跟我谈说银行要来见你,我说就去吧,我大概在香港很大的银行待了半天的时间,因为香港有个银行叫KIC,我看了看他们今天在处理业务和调查信息这样相对知识非常落后的时候,我看了一下国内银行还是挺好的,因为香港银行一上午给了我十来份文件,我要签几十个名,好多文件我有的有空去看一看,有的也没有空去看,花了整整一上午时间去做这个事情,我想香港金融服务应该是最先进的服务体系,但是反过来是最落后的服务体系。相反香港也有很多的创新,比如阿里在上周推出来了全球跨境汇款平台,他相当有20万个菲佣,这些人每个月赚了钱要汇回他们老家去,他们通过支付宝(香港),他们和菲律宾的一家支付公司两家合作,可以做到7×24小时完成跨境汇款,所以当时我看到这个信息,我发现真的在普惠金融领域真正帮助了一些需要的人。
我想这两个问题举个例子,在传统银行里面金融科技的需求和在一些没有得到充分金融服务的市场金融需求,其实是我们今天都面对的,同样在北京这样一个金融极其发达,整个金融存量占了全国相当大的城市,我们看到那么多的金融机构,看到边街的银行,我们也同样看到那么多的中小企业,仍然有50%60%拿不到银行的贷款,这个市场空间摆在我们面前,其实今天真正到了一个时代,金融科技在催生和伴生新经济,在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可能可以更好的发挥他的作用,更大程度的替代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这是我的看法。
特别是从当前来看,我想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的能力超过了传统金融科技满足的需求,我甚至看到了一个我们专门研究金融学的教授他在讲的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一方面面对我们全社会的金融机构都在了解个性化,了解客户的需求,都在了解客户画像,都在帮助客户定制各种各样的产品,他说我作为一个相对来讲中产阶级的教授,当我有个性化需求的时候,因为我不太善于使用信用卡,我信用卡额度很低,一个月以前我去商场买家具的时候,发现我的信用卡额度不够,我给银行打电话要提高额度的时候,银行说我没有资格给你提高额度。我这里举的例子我想特别是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中国经济在金融缓慢增长中高速发展阶段,大家都认为消费是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确实没有办法很好的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我举个例子国内的信用卡,尽管信用卡这个市场已经是红海市场,事实上来看今天的信用卡仍然是一个非常有增长力信用卡,放眼到中国来讲我们14亿的市场信用卡的空间还是非常大,为什么传统银行不能在新型消费场景利用科技更好的服务于用户做一些事情,我想更多的受制于他们对市场的理解,他们对商业模式的应用,这个点上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去做。
在我们理解中间,我其实引用这张图,我记得大概几个月前我在刘勇院长的报告中间看到这张图,他从金融资产的角度把它定义成从基础设施到资产,到对接到场景,我没有动他的信息,反过来我在讲我们的一些例子,今天整个金融科技的业务细分可以反过来细分成什么呢?细分成业务产品、资本市场,我们看到所有类型的金融科技业务,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可以去替代银行的存款、贷款,可以替代银行的结算服务,中间服务,可以替代证券化的产品,可以替代保险的产品,本质上他是一种金融产品,但是金融服务是金融产品,他是归口在这个类型,我也特别认可宋华教授一句话,就是让金融归金融,很大程度上金融产品有足够强的金融属性,在监管机构来看即使金融科技产品,如果你用的是金融产品,你也要在种种框架下接受监管,否则不公平。为什么一些银行向用户放贷款的时候,他要提供8%的充足的资本,而一些科技公司可以没有任何资本向用户放款,这是不公平的。
当然还有一个领域也是今天市场上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就是资本市场相关的,特别是跟投资融资有关的,比如我们今天讨论的众筹,这本身是非常好的补充权益资本的工具,但是资本市场金融科技使用范畴这又是新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样解决众筹跟投资者保护,跟公司的非法集资之间的关系,甚至我们在研究公有链的情况下,在研究代币,在想着怎么样面对众筹面子投资的产品,这个领域有些新的业务方向,比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采取做智能投顾,改变我们传统的投资模型,资本市场这个领域里面应用空间会非常大。有两个领域相对传统,但是我认为这两个领域里面的业务也更规范一些,也可能会成为金融科技里面优等生,一个就是支付清算,毫无疑问中国的支付清算是在全球范围内比较发达的一个产业,所以不管是第三方的支付,线上线下和其他支付整体的环境在全世界应该是非常好的。
最后一个就是基础服务,包括我们看到的征信,还有IT服务还有大数据,还有云这样一些基础服务,这也是金融科技非常迫切的需求,所以我想从我们作为投资者来看,我们看到金融科技这四个领域,正好刘院长研究的金融科技的主要业务重叠在一起,我也觉得其实每个金融科技业界的实践者去想想自己做的事情,跟我们哪个领域融合,如果你是做科技,怎么样用科技的方式改变自己的模型,做的越来越好,如果你是做金融,怎么样在可以做的监管体系拥抱监管,让自己做的更长久更安全。
金融科技在2020年之前,大家认为它的整个增长比例都还会在30%-40%,所谓这张图是国内的研究机构做的,他们认为整个增长机构仍然会维持在30%-40%之间,同样在支付,在信贷这些领域还会有更强的渗透率,作为一个投资人我也跟大家很坦诚的讲,整个2017年到2018年金融科技是投资业界非常热捧的一个领域,但是大家也要清晰的看到,有的时候风险投资不仅能捧红一个行业,也能扼杀一个行业。我们需要对这个行业更深刻的理解,谨慎一点,否则会起到反面的事件。
最后用一点时间在汇报一下,除了传统的风险投资之外,我们自己在产业整合方面做的一些事情,我们收购了一家上市公司叫华软科技,正在转型做金融科技,我们在金融科技这个领域集中做三件业务,第一个业务是云化IT,基于云的分布式的银行系统,其次我们聚焦供应链管理,我们也使用我们的IT能力,使用我们的数据能力,包括我们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做新型的供应链管理。第三个,我们也在做支付和投资的持牌支付公司,他们对中小微企业的支付能力,在整个行业的领先。
我们自己定的战略是我们把自己叫做核心能力,极简驱动,所以我们认为金融这个事情对于中国消费者,或者中小企业来讲我们很长时间被神化,其实也蛮简单的,不要把它太复杂,金融整个就是服务,在这个服务过程中资金的提供方,服务的需求方,在合规的业务流程中完成交易,其实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努力的去推动我们战略研究在使用供应链、开发智能领域,我们推动金融科技平台技术方面,尤其是开源的技术联盟,称之为简码,然后我们推出新一代的华软科技的战略。
刚才教授讲到了我们对区块链,确实公有链、私有链特别是联盟链做了非常大的研究,区块链的应用怎么样解决对权限问题,数据有限的公开,能够满足监管和安全的需求,最后能够形成标准,和大家去协作。我们主要的客户是银行的需求,实际上他们要去部署联盟链非常难,有非常多的挑战。我们开发了一个简易的平台,针对金融进入中小企业,对智能合约、商品处理、电子存证这样一些服务,这个平台我们可以把供应链、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并在同一个链上,让数字真实不可篡改,形成一个智能合约,体现在区块链所许的各方去提取。我们在这中间服务第三方机构,核心企业不管他是核心上游客户还是下游供应商,第三方企业可以介入在这个平台里面,其次可以让更多的金融机构介入这个平台,我们也邀请了很多金融服务、第三方,包括评估公司、担保公司参与到供应链链条中,加入到我们这个平台中间来,简便的优势就是相对简单的灵活的部署,们采取了一些最安全的保证,形成智能合约,最终希望我们的产品跨区块链业务集成,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使用简练,让每个客户金融和融资变得更简单,欢迎大家有兴趣关心和关注。
华软资本所做的事情,我们在过去十年之内专注的投新实体企业,我们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文化健康这个领域差不多已经投了小一百家企业,我们知识产权这个体系差不多服务了两三百家中小公司,所以特别期待金融科技领域更多的创新性企业出现,更多的小企业能够变得更大,大企业能够变成真正的独角兽,也祝福在座的各位业务发展的更好,事业更顺利,谢谢大家。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供应链金融专家宋华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就供应链金融这个话题来跟大家进行分享,刚才来晚了一点,但是听到前面这一场很多嘉宾对于风控和反欺诈的一些精采的观点,也很受启发。
我今天想给大家讲的一个话题是系统供应链金融创新,我们谈供应链金融一定是要结合我们的业务来看金融,以及金融中的风险管理,以及金融科技,我想从这个角度来给各位分享一下。
具体我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因为供应链金融是从去年84号文以后,大家对供应链金融非常火,但是我想还是需要去静静的思考对供应链金融本质的理解。第二个,我想讲一讲就是关于供应链金融目前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我们今天的供应链金融有哪些不同的场景,所以我非常同意上一个论坛里面有一位嘉宾讲的一句话,就是任何的金融科技一定要结合场景,没有场景的金融科技全是胡说八道,所以一定是在场景基础上去谈我们的金融科技,去谈我们的风险管理,否则都不会长远。第三个,我想给各位分享一下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位问题,金融科技到底在我们供应链金融里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应该去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一个,我想谈一谈关于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供应链金融其实不同于消费金融,跟我们今天很多大家讲的话题不完全一样的一个特点,他一定是B2B,他是将贸易中的买方、卖方、第三方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我们的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实现什么呢?用物流,用我们的贸易流来拉动我们的金融,反过头来用金融流再来优化我们的产业过程,所以这么一个构成才是叫供应链金融,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真正的产业运营,没有真正的贸易过程、物流过程和信息的过程金融不存在,所以金融一定是基于产业基础上所产生的一个话题。怎么理解今天的供应链金融,我想还是提我们这个观点,任何的金融都是一座天平,谁要忽略了这个天平恐怕这个金融很难做成,这个天平的底座是什么?一定是风险管理控制,而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又在哪?又一定是我们能把握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因为大家知道供应链涉及到了很多的企业,也涉及到了很多的业务,也涉及到了很多的环节,任何主体,任何环节,任何活动信息的缺失都是一场灾难,所以实际上供应链金融里面风控非常复杂,只有把这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把握了,才能打造出金融的柱子,这个柱子是什么?是信用,因为金融说到底是风险估值与信用,一旦我们信用丧失了整个金融都不复存在,而金融两端是什么呢?一端是资金一段是资产,实际上我们今天的金融要思考一个问题,刚才也在谈这个问题,我们要画像,这个画像画什么?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值得去考虑的,因为实际上有很多我们今天最缺乏的问题是在哪?主要是企业经营的业务、产品竞争力等,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强大的优质的资产,哪怕你再怎么画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他一端装着资金一端装着资产,关键是他的资产是不是优质,一旦你的金融和优质资产结合了,当然他的风险是较低的,但是相反如果资产本身是有问题的,我相信就肯定控不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怎么基于产业的过程,把金融能够有效的导入到产业中去,又能够有效的控制风险,这是我们今天需要去考量的问题。
因为我想跟大家讲供应链金融为什么会存在,原因很简单,供应链金融跟消费金融不一样,消费金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数据来刻画一个个体的画像,但是产业不是,产业的画像一定是在产业运营中表现的,如果他嵌入不在一个供应链中,你的画像是画不出来的,我也经常讲如果用对产业企业,用所谓的网络爬虫这根本就是胡说八道,不可能,为什么?一定要知道他所在的产业上下游,比如说养殖核心企业新希望六和如何做供应链金融呢?实际上我们今天的很多东西是卖给中小企业的,可是大家想想这种以农户为代表的这样一种养殖户,实际上我们的画像是画不出来的,你要画他的个体像你根本画不出来,为什么?第一他没有财务报表,第二他没有任何可以用的资产,所以一定是什么?一定是要嵌入在业务上,怎么嵌入呢?他们首先提出了一点,在各地建立了大量的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旁边就是技术服务站,如果你缺资金了,你愿不愿意加入到我们的供应链,跟我发生业务往来,如果愿意他们采用三个渠道来控制风险,第一个,首先商业银行作为初步的征信,但是我也告诉大家商业银行的征信没用,因为商业银行的征信他覆盖不了我们的屌丝,因为他没有财务报告,也没有什么资产,日常的经营活动你也不能从网上找到。最紧要的控制是两个,第一个是担保,因为担保是跟当地的人合作,当地的人最了解当地的情况。第二个就是技术服务站,技术服务站天天跟农户打交道,农户的情况,农户家庭状态他是最了解的,因为他一天到晚日常发生业务,一旦通过之后要签两个协议,一个委托担保,一个棚舍抵押协议,在这个基础上一旦你缺资金我给你融信用,什么叫融信用呢?因为你养殖需要良种,你必须是用我的良种,你需要饲料你必须用我经营的饲料,你需要兽药你必须用我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兽药,实际上大家发现他没有给养殖户钱,他实际上融的是信用,这种做法我也经常讲他是对的,如果你真的把真金白银借给了养殖户,很有可能他会拿你的钱去炒股,因为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契约精神太差了,甚至到什么程度呢?屠宰以后这个肉定向供应给他的肉质加工企业,从而形成整个产业的循环,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想像,资金是安全的,因为实际上是以生产要素来代表的一种资金融通,而且整个供应链是闭环的供应链,所以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供应链金融。所以说到这儿就有一个问题了,大家注意了供应链金融是为了优化我们上下游的资金流,能够把我们的问题解决,能够让我们的流动性增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融资,这点大家一定要明确。
第二,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涉及到上下游和金融机构,而是产业所有利益相关者,一旦多方合作的供应链体系没有建成,我们的金融很难保证安全,还有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资金流动、更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动的共同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流非常重要。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产业跟金融结合,更是生态的结合,也是金融科技所推动的变革与创新,当然这个变革创新是什么,等会儿我会给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个观点。
基于此这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供应链金融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们的场景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所以我倒是经常建议,特别是我们做金融的,一旦你们要去做供应链金融,老老实实踏踏实实的研究产业,如果不把产业吃透,你的金融根本进不去,所以我们今天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就是产业说产业的话,金融说金融的话,这个很麻烦,就是金融的人没有产业的概念,这个产业的人不知道金融是一个什么状态,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非常深的一个沟壑,他是这么一个状态。实际上看我们中国今天的供应链金融,用我的话讲产生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称之为叫1.0的银行所主导的供应链金融,这个我多次讲到,银行单纯做的所谓的反向保理,动产质押在这个时代做不了,为什么?因为不管你怎么画像你的风险都控制不了,实际上今天中国供应链金融从单纯的银行来推动的这种供应链金融,逐步逐步走向了2.0甚至3.0,2.0是什么?就是供应链金融这个推动者是谁呢?是我们产业的龙头企业,就是基于他自身的供应链的体系,结合外部的金融机构来为自己的上下游,来加速他的现金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看中的是流动性,你的商业贸易是怎么流动的,你的物是怎么流动的,他是在这个基础上结合金融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这个我把它称之为叫2.0。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最近接触一个企业的例子,欧普的供应链金融,欧普照明的,大家知道欧普照明作为一个企业,他有大量的供应商也有大量的经销商,实际上我们的上下游是缺资金的,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把上下游的资金问题能解决,一定是什么?一定是建立在我们对义务的深刻理解和客户供应商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实际上迄今为止欧普照明做了两个很重要的经营业务,一个是对经销商的信用贷,第二个是对供应商的金融产品,为什么会做经销商的信用贷,我们回归到欧普的经销商,欧普的经销商大概有三千多个经销商,其中能够把他称之为叫核心经销商的大概就是加上核心一类二类的,大概无外乎就是一千多家,实际上他真正的核心供应商50家,这50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年他的连续三年销售额是在500万以上,他是一种成长性的,而且一类的大概是2013年到2015年连续三年销售额是200万到500万,二类大概是30万到200万,实际上大家知道,经销商是在帮我们经营产品,这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他的品类覆盖度是什么样的,他的成长性是什么,这实际上是我们今天做风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关于风险控制的维度问题他是非常复杂的,实际上他的掉队率是多少呢?大概2014年较2013年他的合作客户,我讲这三类合作客户的掉队率大概是千分之4.3,什么叫掉队率,就是这一年当中由于他能力弱被排到了这三类经销商之外,就是千分之4.3,2015年到2016年是千分之6.3,意味着这三类客户相对稳定,而且他的能力也非常清楚,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做金融,他的风险可控,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结合了青岛银行和青岛城楼做了对经销商的信用贷,解决下游企业采购欧普商品时的资金问题。
另外是供应商,我们今天供应商也是缺资金,他们最近也是做了这么一个状态,基于对供应商的能力,供应商对他之间供货的稳定性、及时性等等,在义务把握的数据基础上做了一个分层,在这个分层上提供了这么一个产品,供应链金融的一个产品,这个做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大大的改进了优化产业的供应链过程,因为原来我们供应链是什么?要形成订单,订单下放给供应商以后要货物运输,运输以后要开发票,开发票以后有一个帐期最后付款,这么做以后整个从货物形成订单以后就已经开始资金流动,大大缩短这个方面,无论是对欧普照明还是上游都有好处,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核心企业的,利用自己的业务运营来为上下游提供金融服务,但是他的基础是什么?一定是对业务的把握,但是问题是这种2.0的金融实际上在今天走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为什么呢?第一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龙头企业,第二个金融只能汇集到一级供应商和一级客户,我们无法对多级供应链进行穿透,换句话说跟龙头企业做供应的供应商未必需要融资,但并不代表供应商的供应商不缺钱,并不代表供应商的供应商的供应商不缺资金,同样客户的客户的客户也许他缺钱,所以因此我们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在于供应链走到今天之后他遇到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出现了平台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生态化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平台化场景,第一个是产业生态平台化,他的特点是通过全产业链的上下游,以及产业集群形成协同的运营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
第二种是技术生态平台化,就是建立供应链金融信息化的数字化的服务平台,帮助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来降低我们的信息不对称,这也是一种。
第三种目前中国还没有出现,这是我的一个畅想,就是金融生态平台,什么概念呢?就是通过多金融机构的产品充分协同和合作,全程服务产业,完全实现全方位的产融结合,我最近讲的一个概念,供应链金融做到后来一定会催生出什么?催生出金融供应链。大家注意,供应链金融和金融供应链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由于时间问题我简单说一下,比如说产业生态这个平台化的供应链金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宝武推动的欧冶云商,这是大宗物资的一个供应链金融平台,他是集从原材料的采购和钢材销售的云购云集,建了这么一个平台。另外大宗物资一定涉及到仓,因为这个仓一旦管不好,大宗物资的风险是很难去把握的,所以上个月我去张家港开会的时候,我去张家港保税区,几个原油的企业跟我讲,当他们进口的原油如果一旦进入不了大型国有企业的库,宁可花多少万美金让在海上漂也不让这个油进库,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风险太大了,大在什么地方呢?还不仅仅是别人偷你的油,最可恨的是在原油里面注水,所以大宗物资一旦管不起仓,你讲所有画像都是骗人的,所以他一定保证仓要安全,这就是他的仓帮,仓帮运帮一旦建立起来之后,还有一个钢材流通过程中有大量的加工,加工企业不能协同整合的话,同样你的供应链也是缺的,所以他又建立起来工帮,最下游端就是建材,这个时候就是建帮,还有钢铁企业之间的互通,这是什么?这就是联邦。正是基于仓帮、工帮、运帮、联帮在这么一个大的平台下他们做了一个金融,他们叫绿融,比如他们跟长城汽车,基于他们长期的交易关系,受让了长城汽车上游的应收帐款给他做金融,如果没有建立起这么一个大的生态平台,你敢直接对你的客户的客户做金融吗?不可能,所以我想这是一种叫产业生态的供应链金融。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讲的,就是关于科技生态,科技生态我听到上一个论坛里面嘉宾都在讲大数据,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我们一定要去讨论,我们要什么数据,就是关于数据源的问题,大家知道特别是在B2B当中,我始终认为靠一个网络爬虫的方法和其他各种间接性的方法来画像画不出来,或者你画的不全面,就像各位讲的,你可能看到左脸没有看到他的右脸,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这个时候的数据是什么?数据在今天变得异常火,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也是我最近合作的一个企业,叫微众税银,实际上我非常同意这么一个观念,什么概念呢?就是所有的数据一定是来自于最底层化的数据,是不能有任何修饰的数据在这里面,比如说我们的税,所以我前一阵子在讲我们中国政府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太好,但是唯有一个地方我们比国外做的最伟大的一项,就是金税三期工程和金税四期工程,因为税所带来的财务比他给银行交的财务报表,数据更为真实,甚至为了偷税漏税我们还会把这个财务报表往下了报,所以这是保守数据,所以只有来自于工商来自于税务来自于其他这些,当我们把这个数据多维度进行刻画的时候,这个数据就有可能帮助我们的银行有效的风控体系,因为实际上我们今天银行的风控一塌糊涂,他的风控模型是根本不能够符合我们产业的要求,所以我们的金融科技公司能不能帮助银行去优化和改善他的风控体系,这个变得异常重要,所以我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我就不讲了。
还有一个平台,我也简单讲一下,就是关于金融供应链的问题,什么叫金融供应链,就是一定要结合产业供应链的特点来提供整合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使得金融活动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也就是我们的投资,我们的基金,我们的信托,我们的保险,我们的保理,我们的理财,我们的券商能不能够充分协同,来个完整的系统化服务于全产业链,当然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做到,是因为我们中国的分业经营,每个人都是一个烟囱,做投资的就是做投资,做基金的就是做基金的,做信托的就是做信托,他们没有打破我们经营之间的壁垒,这个我想将来一定是我们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三个场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金融科技的定位问题,我个人认为金融科技要怎么做,首先要看到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在哪,我们面临的问题第一个就是在数字平台里面,我们尚未建立面向整合供应链业务的数字仓库,没有整合前台的运营数据和后台的管理数据,没有建立面向业务的管理分析型应用,这是现实,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每一个企业都有数据,每一个分公司都有数据,每一个部门都有数据,每一个政府管理部门也有数据,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从来不通,所以我前一阵有一篇文章是讲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有大无厚,我们的数据没有充分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金融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是受阻碍的。
第二个,就是在技术平台片面强调甚至神化了技术的作用,而缺乏了探索技术赋能功能,这个实际上我也多次讲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很多金融科技的论坛,我就发现有些论坛的嘉宾用我的话讲叫神吹,一上来把技术渲染的如此之炫,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场景在哪,没有说出来,比如说区块链,今天每一个论坛都充斥着区块链,但是基本上90%讲区块链都是一帮神吹的人,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上台首先讲的话是去中心化,我告诉大家胡说八道,去中心化他们就忘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区块链有三种类型的链,第一个公有链,公有链的代表是币,比特币,比特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这种区块链的确强调的是公平,他的的确确是去中心化的,是这么一个状态。还有一个就是我们讲的私有链,私有链实际上没有意义,自己玩自己,技术的边际收益很低。第三个链就是联盟链,供应链金融属于典型的联盟链,他不是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交易,他是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所以这种区块链的运用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在于公平,它是在于效率,所以在这个基础上,B2B熟人跟熟人之间的交易,最大的障碍在什么地方?是共识机制,大家注意我这里讲的共识机制还不是技术共识,技术共识特别容易实现,关键是业务共识,如果连一个基本的业务共识都做不到,第二个问题就解决不了智能合约,而智能合约解决不了,分布式计帐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我说这帮讲区块链的人一帮神吹的人,他们从来没有探索过这个背后的东西,就是他的应用场景在什么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区块链本身不重要,而是不要把它资本化。
第三个,我觉得最主要的跟刚才讲的第二个问题有关系,就是我们的数据质量和业务标准,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连电子订单,电子仓单、电子税单连最基本的东西都做不了,你说什么区块链没用,这需要去打造,我还是想讲一句话,就是靠供应链真正拥有数据,没有供应链你就没有数据。第二个,靠金融科技拥有真正的数据,这是我想说的这是目前我们在运用金融科技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二个我想讲一个问题,怎么定位。讲两句话,第一个我们不是信用的创造者,信用的创造者是产业,我们是信用的传递者,换句话说通过金融科技让信用更为透明来传递信用,这个大家一定要注意,我们不是信用的创造者。
第二个,我们不是资金的提供方,我们是资金的促进方,我们今天有一帮人直接开始插手做借贷,这是违规违法行为,金融就是金融,产业就是产业,金融科技就是金融科技,所以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资金的促进者,就是通过我们的金融科技,让投资者了解和管理风险,从而促进资金的流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没有时间讲了,比如说我们今天发行很多供应链的ABS,可是我们知不知道每一个ABS背后的真实市场,很难,真的很难,导致于我们今天发ABS主要看什么?第一看主体性,看是谁发的,是万科发的还是京东发的,我只有相信京东或者相信万科,第二个他们这种企业怎么使自己的信用展现、提升,通过分层证券化,就是自己来兜自己,但是我们真的不知道每一个ABS背后的情况,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真正的把我们的金融科技能够渗透到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很难,最基本的东西是什么?我还是围绕我的资产和资金来讲,资产端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底层交互客观化,物物交互与人物交互的客观反应,大家画一个人的画像永远是画不出来的,因为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今天很多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他们的画像一定是基于人的画像,第二个是基于大数原理,就是我的违约率多少我能不能覆盖,我告诉大家不可能,为什么?因为中国人最不可靠,你不管用什么模型都算不出来,就是这么一个状态,所以中国的风险控制一定要渗透到物,就是他做的这个业务,他做的这个商品之间的过程,就是物物的信用,用物物的信用来反应人物的信用,这个企业做的业务状态再去推演到人与人之间的信用,所以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具体我不讲了。
第二个就是业务末端的自治化。资金端要去实现的两个,第一个债项结构客观化,第二个主体信用自治化。业务和资产真实性背景之间的交叉校核,也就实现订单、运单、仓单与应收帐款的动态匹配。第二个主体信用自治化,客观来反应主体性,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去建立一个融合化的金融科技体系,所以我为什么刚才在批判今天神化技术,其实单一的技术不可能服务于我们的场景,他一定是什么?他是一种融合化的,光是单一的AI也解决不了我们产业当中所有问题,没有场景的编故事都是骗人的。首先一定是资产端的问题,包括我们的电子运单、电子箱单、电子仓单,这个时候有可能会用到AI各种技术,然后再加上区块链等等整体的技术包,才能够产生我们整体的金融科技应该发展的道路。我最近提的一个概念,金融科技一定是多层框架,它有好多层,每一层都要搭起来,最基础的感知层,第二层数据层,第三层就是计算层,第四层单据和订单层,最后迭代成供应链金融,这个层一定要搭好,当然我们的金融科技发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制度问题,这个我也不多讲了,以前我也经常讲,中国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制度环境极其糟糕,在一个糟糕的制度环境下你的画像画不出来,比如说我经常讲,我最近强烈呼吁我们的政府真正关心一下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不要一天到晚把这个口号停留在文件上,做一点实事,什么实事,比如说1998年英国专门制订了一个中小企业延迟支付,什么概念呢?大企业欠供应商微小企业的帐期最多不能超过三个月,如果超过三个月就要付年化加基准利率,基准利率0.24,这个利率够高的,不仅如此到2014年他们修正了法律,不仅英国整个欧盟都有法律,包括加拿大、新西兰都有法律。还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动产融资,动产融资为什么现在不敢做?在美国发生恶意抢货五百美金都属于刑事案,在中国把它定义为经济纠纷,所以你们想一想这种制度环境,我们怎么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所以这也是我强烈的呼吁,这个体系我把它叫做协调化金融环境生态,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去实现的目标。
以上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指正。
  “第二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峰会暨‘番钛客2018’金融科技双创大赛启动仪式”于6月28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北京瓴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产品官(CPO)贾旭东,旷视科技(Face++) 副总裁敖翔,融360首席风控官叶梦舟,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因果树创始合伙人鲁嫚出席并参与“科技助力智能风控 平衡创新与风险”主题对话。
以下为对话实录:
鲁嫚:大家好,我是因果树的鲁嫚,非常荣幸能够担任论坛上的主持人,能与台上的各位嘉宾一起交流互动学习,应该说我们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一个智能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跟我们身边各种场景相结合,从交通到各个维度,大数据人工智能跟金融结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尤其金融领域的风控又是重中之重。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五位嘉宾,期待一会儿他们能够充分的发表他们的观点,我想请我们所有台下的嘉宾把掌声先送给我们嘉宾,鼓励他们一下。今天我们要谈到的话题会有几个维度,首先请几位嘉宾做一个自我介绍,谈谈这方面的想法。
陈道富:我是陈道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每次参加金融科技方面的论坛我都忐忑不安,担心有一些科技的名词我听不懂,别人问我,我不知道说什么,一直都是以学习的心态来参加会议。
今天讲到了要把金融科技或者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跟风控结合起来,我觉得这对金融来说是最核心的领域。金融风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有大数据和人工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对金融风险风控发挥作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能不一定完全能替代传统的功能,在实现大家期待的这些功能过程中,它可能带来的成本和代价又是什么,这都引发我的兴趣的话题,我自己觉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用到一般的传统金融机构方法中,金融风控更有效率,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多类型的数据形成更及时、更有效率或者说更加理性的一些做法,但是它们也有自己的适用范围,所以我觉得一开始要两方面看,既要发挥大数据在人工智能风控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它在解决风险控制方面所有的人类所要面临的困境。
鲁嫚:陈所长非常的谦虚,而且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话题,我们还有哪些风险要注意规避,同时也有请贾总介绍一下。
贾旭东:大家好,我是北京瓴岳科技的贾旭东,让我介绍公司有点困难,因为我们不是一家擅长介绍自己的一家企业,所以在座有很多朋友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哪家科技公司,瓴岳科技是在2015年9月份成立的,我们按照网贷之家的交易量排名,大概能够排到全国的15名、16名。到目前为止所有的风控技术全部是建立在大数据之上,所以金融科技怎么能够助力风控,我们非常有自己的感触,我们主要是依托自己的金融实力,也和很多的合作伙伴做了一些深入的合作,我们能够使得所有的风控体系全部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础上,因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看到了它确实可以对金融风控产生非常实际,并且有意义的的作用。然后我们也因为这些事情尝到了甜头。
鲁嫚:谢谢旭东总,下面有请敖翔总。
敖翔:大家好,我叫敖翔,来自于旷视科技,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face++,face++作为以视觉为主的人工智能公司,跟风控有什么关系?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公司,很多数据都是为风控建立的,比如说我们参与了在安防领域的产品线。比如说我们会给各个主机厂商提供安全,落到我自己这块最主要的业务就是face ID在线声音和人脸识别的产品,其实就是跟在座的很多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相关的产品,特别是通过验证用户的设置,人脸识别完成在线交易身份欺诈风险的工作,这也是一种风控,我想face++成立我们就是跟各种风控紧密结合。
鲁嫚:好,敖总不同的视角给我们带来了分享,下面有请叶总。
叶梦舟:首先很感谢主办方对我的邀请,然后感谢主持人。今天很高兴来到这里,我是融360的首席风控官叶梦舟,我们融360是金融产品的平台,我们是2011年成立,在过去7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把自己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垂直搜索引擎,当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有信贷需求的时候,他会到我们平台来搜索不同的贷款产品,我们可以用大数据和我们的风控能力去为消费者和金融产品进行精准的匹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把这个推给消费者,同时我们也会为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所有的用户画像,来帮助金融机构对用户的风险进行辨别,然后做出正确精准的风险流测。今天我们的议题是科技和技术在智能风控中的作用,我认为智能风控的根本就是在于技术,换句话说智能风控本质上的理念或者说本质上的运转模式,他的基本方式也是不变的,只不过他是用大数据来驱动。其实刚才演讲嘉宾也讲了智能风控会带来很大的变革,我个人认为金融机构对于人群,或者说有信贷需求人群的覆盖,怎么讲呢?第一是说我突破了第一轮的限制,金融机构现在的客群,可能之前我需要面签的环节才能够保证我放心的把这笔款贷出去,但是现在因为有了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我可以远程来做这件事情,我突破了我的网点限制,这个大大的拟声我的运营效率,降低了我的运营成本,同时能够保证为我现有的用户提供非常极致的用户体验和服务。
第二个是说我对于人群的扩展,我可以从0-1刚才说的有三亿人有征信,剩下的没有征信这些人,银行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他以前是覆盖不到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大数据,我们可以用所有的这些社交属性,他的行为模式,他的消费行为等等的,还有运营商的一些行为和他所有的生活习惯相关的数据对这个人进行精准的画像,从而能够保证到金融机构能够覆盖到这群人,为他们提供相关的信贷服务。
第二,我刚才说的时效性,智能风控的几个属性,他是数据化的、实时性的和自动化的,这会大大提高每一笔信贷交易的效率,可以让它做到秒级。
第三,前瞻性,因为在这之前人工智能没有被广泛运用的时候大部分是靠经验,人的经验他只能是来自于历史,他没有办法预料到还没有发生过的风险事件,但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我们突破了这样一个历史的限制,可以做到我们对风险实践的前瞻。
第四,精准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融360做的最核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能够精准的去连接钱和人,把消费者他的信贷需求通过一个最精准的信贷产品的匹配,来满足他的需求,谢谢!
鲁嫚:谢谢叶总,叶总讲的非常丰富,其实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我们谈到了智能风控这个话题和在座各位都息息相关,您未来贷款的额度等等都和金融风控非常相关的,所以今天的话题大家好好听一听,有请薛总。
薛洪言:大家好,我是来自苏宁金融研究院的薛洪言,我也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们苏宁金融研究院可能是国内最早的一批专注互联网金融研究的企业客户,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同时也是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之一,我们有几十万人,我们是专注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研究,我们苏宁金融是定位于金融科技驱动的O2O企业,我觉得在各个业务线上能体会到金融科技的意义和价值,金融科技在智能风控领域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科技本身并不是风控,科技不等于风控,但是科技的确是加速了风控模型的进化速度,同时他也大大的拓宽了风控的边界,这个怎么理解呢?其实加快了进化速度很容易理解,因为他模型的迭代速度和搜集处理的速度跟原来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其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他拓宽了风控的边界,因为我们知道金融科技首先改变的是数据边界发生变化,因为我们原来金融机构他在做风控的时候,除了我们要要求去提供一些记录以外我们要去查央行征信,央行征信现在有四亿人群覆盖,三年前有三亿人群覆盖,现在随着金融科技进来,数据的范围边界拓宽了,我们现在不仅仅有征信的数据,我们还有其他的社交数据,你的购物数据,你在互联网上的行为数据、关系数据、地理位置的数据、设备数据等等,随着这些数据的进来,其实风控可以去给个人进行信用评分的,就是说这个人群,从原来的三亿人四亿人,现在可以拓宽到七亿人、九亿人、十亿人的鉴别,随着人群的拓宽,其实消费金融这个业务,他的业务种类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在金融科技普及之前,其实很多的业务品质他其实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我们说信用卡余额代偿的场景,可能在原来的金融机构看来,这类客户肯定是连信用卡帐单都无法正常偿还,肯定不是特别优质的用户,我觉得这个场景可能就是很难被传统金融机构所接受,但是其实互联网金融机构包括信贷平台他们做这块,包括要取得其他针对蓝领工人的产品等等的,现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他们所拓展的很多的业务品类,其实都是借助于科技的进步才使得业务可持续,所以我觉得从这方面去看,金融科技把风险的边界拓宽了,他把金融业务的边界也拓宽了,他把金融业务服务的深度也有了质的改变,所以说我们再去看金融科技,我觉得我们回顾过去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来看金融科技。
鲁嫚:谢谢薛总,接下来我们会抛出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点长,首先问的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技术手段为金融风控带来哪些影响,第二个是重构哪些金融风控的场景,再有带来哪些金融风控的产品创新,其实问了几个,一个是影响场景和创新,请几位嘉宾分别来谈一谈,谁想先聊一聊也可以谈一谈。
陈道富:刚才陈教授、杨总都从区块链、人工智能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东西,它对金融风控到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金融的风险和管理,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整个理论,其实我觉得到目前为止还是颠覆式的改变,是它带来几个变化,主要是基于他数据基础和他的人工智能,所以我觉得他的影响可能就在他的数据处理的广度、类型和他的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可能给风险技术带来一些边际上的影响,目前为什么说是边际上的影响?他收集的数据比我们传统收集数据的范围更广一些,所以原来我们的数据模型和风险管理没有觉知到的情况,我们现在数据收集会把触角伸到那去了,所以他感知的范围多了一些,这在风险管理上面涉及到可以感知更多范围更多领域的数据,这是他比较好的地方。
第二个,他借助人工智能去寻找这些数据背后所反应的一些人的行为模式,甚至从这些历史上的行为去寻找可能对风险管理帮助带有惯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这种行为模式可以对这种风险进行提前一些甄别、选择,然后管理,这个可能借助大数据和计算能力。
第三个,就是因为他是数据,用机器的算法来驱动的,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对情绪的影响,他也会一定程度上克服人的认知偏差,使得决策过程更加理性,认知偏差其实有时候并不完全是因为人的这种因素,既使是一些模型,他都带着人脸识别的认知,这种认知既使是用模型用数据他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的认知,甚至是认知偏差,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上很多的数据用计算机驱动交易,在危机的时候往往是周期性的,所以我觉得物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他可能有助于来纠正一些我们的认知偏差,但是超过一定的行为,他可能反而成为一种约束。
第四个,因为他的数据,他在包括区块链的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些比较透明,就是大家都看的见,比较及时的,所以他可以在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上可以做的原来信息不那么透明做的更好一些,当然我觉得这个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很多,他可能需要去面对的一些问题,包括这个过程他的风险管理,或者风险管控,他高度依赖于对实时数据的一种收集和反应,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说是把所有的行为放在一个聚光灯下来看所有行为,在这方面的提高你的履约成本,提高你的各种各样的信用风险,信用成本等等,但是另外一方面他也使得所有的行为都暴露在这个聚光灯下,可能就会产生其他的一个行为,不完全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可能会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问题,也会涉及到个人创造力的问题,也会涉及到社会能不能允许一些错误的发生,当然这个过程会继续改进,但是他会提出一些命题来,就是在风控的过程中对人的隐私,人的自主性、创造性构成的一些问题。
另外一个,他其实高度依赖于数据,数据这个过程他本身也会创造出他的风险,我们看到刚才我们的陈总也好杨总也好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化 用户体验 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