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数据大幅下

话题:如何看待5月份社会融资数据大幅下降
  如果把5月份社会融资数据与今年以来频发的债市违约事件放在一起,人们会看到什么?  央行最新公布的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  与此同时,年初以来,国内债市已发生20起债券违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暂无更多评论
24小时热评大风号出品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腰斩”业内建议放宽货币政策
原标题: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腰斩”业内建议放宽货币政策
央行6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初步统计,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创下22个月以来新低,同比减少3023亿元;环比上月的15605亿元(修正值)减少7997亿元,降幅为51.25%。与此同时,截至5月末,社会融资存量规模为18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此外,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
对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环比“腰斩”,有分析人士认为,主要与“表外融资”政策约束下,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融资规模负增长有关。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央行亟须放宽货币政策,继续推进降准,以鼓励银行投放信贷,并适当降低长端无风险利率水平。
“表外融资”全线回落
从分项数据来看,5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8亿元,同比多减12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元,同比少减205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8亿元,同比少20亿元。
也就是说,多数表外融资项目出现了较大幅度回落。
“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大幅下降,与资管新规严控表外融资相符。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由正转负,可能一方面受到5月出台的跨省票据业务监管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与企业加速贴现有关。”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5月企业债券融资由上月的3776亿元下降到负434亿元,主要受到信用债发行环境恶化影响。
对于5月社会融资数据大幅下降,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邓海清表示,主要原因包括:民企信用风险暴露加大企业融资难度、“严监管+紧信用”政策下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表外转表内”导向下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等。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去通道并加强表外融资管理的背景下,表外融资存量出现下降趋势,但融资回表、非标资产转向标准化资产仍是大势所趋。
从存量角度来看,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82.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26.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49万亿元,同比下降5.9%;委托贷款余额为13.33万亿元,同比下降3.4%;信托贷款余额为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4.53万亿元,同比增长0.9%;企业债券余额为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8.3%;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6.87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5月M2增速相对平稳
除社会融资规模外,央行昨日还公布了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5月末,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6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为居民房贷)增加39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2亿元。
刘东亮表示,住户部门和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合计新增7954亿元,低于去年同期和4月前值,暗示企业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似乎有些乏力。这与融资需求表外回表的逻辑相悖,不排除是信用事件高发情况下银行主动收缩信贷所致,或者是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受到了负债等因素的限制。
“金融数据是经济的‘先行指标’,尤其是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与M2增速。”邓海清表示,2017年以来,由于防范金融系统风险等严监管政策出台,M2增速开始逐渐下降。不过,因2017年出口、房地产投资均表现良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保持相对稳定,但2018年3月以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开始快速下滑。而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创历史新低,反映经济发展压力较大。
关于货币政策,邓海清认为,紧信用导致的经济“失速风险”可能已初见端倪,央行货币政策亟需采取“宽货币”策略进行合理对冲。在2018年中国贸易顺差逐渐收窄的情况下,“持续性降准”可能是对冲外汇占款流动性的占优策略。货币政策调控上,央行需要适当降低长端的无风险利率水平。
刘东亮也认为,当前“紧信用”的监管政策有必要作出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或继续推进降准,以鼓励银行投放信贷。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中国房地产协会官方网站-房产央行动态 |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
央行动态 | 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
1.2018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一、广义货币增长8.3%,狭义货币增长6%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63万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98万亿元,同比增长3.6%。当月净回笼现金1702亿元。
二、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外币贷款减少45亿美元
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32.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27.3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1个和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2亿元。月末,外币贷款余额8700亿美元,同比增长6.1%。当月外币贷款减少45亿美元。
三、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3万亿元,外币存款减少136亿美元
5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76.16万亿元,同比增长8.5%。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1.0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3万亿元,同比多增197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166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3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3862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4亿元。月末,外币存款余额8010亿美元,同比增长2.8%。当月外币存款减少136亿美元。
四、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72%,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2%
5月份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81.3万亿元,日均成交3.7万亿元,日均成交比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同业拆借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01.9%,现券日均成交同比增长44.9%,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同比增长16%。
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7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09个和0.16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82%,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8个和0.1个百分点。
五、当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4315.6亿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641.7亿元
2018年5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010.4亿元、1305.2亿元、1054.4亿元、1587.3亿元。
注1:当期数据为初步数。
注2:2018年1月,人民银行完善货币供应量中货币市场基金部分的统计方法,用非存款机构部门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取代货币市场基金存款(含存单)。完善后,2017年各月末M2增速如下:
注3:自2014年8月份开始,转口贸易被调整到货物贸易进行统计,货物贸易金额扩大,服务贸易金额相应减少。
注4:自2015年起,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存款含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人民币、外币和本外币贷款含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
2.2018年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
初步统计,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14万亿元,同比少增384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228亿元,同比多减129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元,同比少减205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8亿元,同比少20亿元。
注1:社会融资规模是指实体经济(境内非金融企业和住户,下同)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其中,增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获得的资金额,存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获得的资金余额。
注2: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3:社会融资规模中的本外币贷款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和外币贷款,不包含银行业金融机构拆放给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款项和境外贷款。
注4:当期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当月比上月、比上年同期的数据为可比口径数据。
3.日本央行本周料维持政策不变 并讨论物价疲软背后的原因
环球外汇网
日本央行将于本周五公布6月利率决议,路透社撰文指出,预计日本央行不会改变政策举措。但由于通胀意外疲软浇灭了有关创纪录的获利可能促使企业在始于4月的本财年之初提价,日本央行可能会更关注科技和创新在保持物价低增长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胀放缓可能会迫使决策者在7月的季度评估中下调央行的物价预估。
熟悉日本央行想法的消息人士表示,通胀疲软也可能迫使日本央行避谈缩减大规模刺激计划,即使美国和欧洲的央行都回撤危机模式的政策。
“当通胀如此疲弱时,甚至都很难发出未来退出宽松政策的信号,”一位消息人士说。另外两位消息人士也表达相同的看法。
日本央行在周五结束的两日会议上,料维持货币政策不变,并维持经济仍继续温和扩张的看法。消息人士称,日本央行官员相信经济将从第一季的萎缩中反弹,同时在考虑是什么在抑制通胀。
日本央行7月会议之前,可能将不会公布有什么发现。不过消息人士称,一个想法是将疲弱通胀怪罪于企业提高生产率的努力。
企业并未通过加薪来应对劳工短缺或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是精简业务运作以使收支相抵。网购的普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广泛的比价机会,而这给通胀带来压力。
消息人士称,这样的举动虽然对长期经济有利,但可能拖累物价增长好几年,使得通胀率难以达到日本央行的2%目标水平。
“企业在精简业务运作并检视低效业务,”日本央行审议委员樱井真上月发表讲话时称。“企业产能提升可能会导致短期内薪资和通胀增长滞后。但这可能不会是永久性的拖累。”
日本经济经历1980年代泡沫经济以来最长的扩张时期后,第一季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年率为下滑0.6%。许多分析师将疲弱表现归咎于异常恶劣的天气,并预计经济成长将回升。
不过,相较于近期经济萎缩,日本央行决策者可能更担心久居低位的通胀。4月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涨0.7%,升速连续第二个月放缓。
5月东京地区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较上年同期增长0.5%,表明经济目前缺乏推升物价的动能。东京地区核心通胀率是全国趋势的领先指标。
日本央行部分人士正为在7月的下次季度评估中进一步调降物价预估做准备,这也反映出数据的暗淡。在4月发布的预估中,日本央行预计核心CPI增幅在2019年3月止的财年达到1.3%,下一财年加速到1.8%。
一项路透调查显示,分析师预期财年核心通胀均为0.9%。
“通胀意外疲弱,尤其是非能源商品。这显示在之前涨价吓跑了消费者后,目前企业极不愿提价。”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新家义贵说。“日本央行再次调降物价预估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其可能在7月这么做,或等到10月。”
4.美联储议息会议前 各大机构观点汇总
高盛:6月份美联储很可能加息 将6月份加息的概率定位95%
高盛指出,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仍保持对经济持续看好的观点,尽管评论中承认了通胀超出了目标一点点,但认为这并不足为意。
美联储5月会议纪要整体评论比较偏鸽派,但这次的会议纪要仍然暗示了对通胀不断上升的信心;
同时这次的会议纪要也提高了未来调整超额准备金利率的可能性,因为近期有效的美联储基金利率已经上涨至目标区间的顶部;此外,与会者普遍认为,加息越早越好,预计真正实施会在6月份的会议上。
美银美林:美联储本周加息已“板上钉钉” 重点在于美联储的基调;
美银美林认为,美联储将不得不承认,美国今年的数据非常强劲,但未来也面临美国海外数据疲弱以及贸易保护的风险;
美联储没有理由改变未来的加息路径,这样会无事生非;
美联储有足够的时间在9月再关注点状图,目前,美联储对市场今年的预期感到满意。
道明证券:美联储6月决议料确认年内仅加息三次 美元或走软
道明证券表示,本周美联储将公布6月利率决议,市场已为此次决议加息做好充足准备,美国联邦公开市场(FOMC)料不会令人失望,预计利率预期“点阵图”将仍显示2018年加息三次;
风险基本上平衡,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新闻发布会可能提升市场不确定性,若他强调2018年或长期“点阵图”存上修可能,或强调超越中性加息,那么市场将解读为鹰派,反之若鲍威尔讨论全球贸易忧虑或经济增长的放缓,那么市场将解读为鸽派;
利率预期显示,美元更容易走软,美元在盘面上的表现基本上与全球利差水平密切相关,不过二者间的关联可能逐步减弱,美国相对经济数据开始显示出上行迹象,暗示美元表现可能再度由宏观基本面主导,北京时间17:22,美元指数报93.58/60
法国农业信贷:美联储6月决议料鸽派加息 美元或承压
法国农业信贷表示,本周美联储将公布6月利率决议,在此之前市场充分计价其将再度加息25点,对于投资者们而言,关键的问题为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是否也暗示年内稍晚将更激进收紧货币政策;
近期美国公布的系列经济数据表现较佳,似乎支撑美联储将上修利率预期“点阵图”这一预期,与此同时,近期美联储多位官员的讲话暗示可能容忍通胀暂时超过目标水平,此后才考虑更激进收紧银根,这似乎暗示了利率预期将维持不变;
上述因素均暗示美联储6月决议最有可能鸽派维稳,在投机者们不断扩大美元多头仓位的背景下,此预期将在本周拖累美元,北京时间15:03,美元指数报93.43/45。
5.该和宽松货币道别了?关注欧洲央行五大问题
有鉴于欧洲央行高级官员上周的讲话,该央行周四的会议料将备受关注。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普雷特上周表示,欧洲央行将会就是否在今年晚些时候退出购债计划展开辩论。市场据此认为,欧洲央行的政策转变可能会比预想来的要早。
在此同时,意大利债市刚刚经历大跌,而且经济数据的走软引发一些人质疑,欧洲央行能否像预期那样今年就开始削减购债。以下是市场关注的一些主要问题。
1.欧洲央行周四会做什么?
从近期央行官员的讲话来看,讨论是否在今年结束资产购买计划将是议题之一。鉴于目前市场已广泛预期会有政策转变,相关声明是在本月还是下个月公布的重要性倒是其次。
注意周四会议在拉脱维亚进行,是法兰克福之外的会议,做出重大决定的可能性更小一些。
欧洲央行还将提供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的最新预估,外界可能仔细研究这份预估,以寻找退出量化宽松(QE)的线索。欧洲央行预估可能显示通胀加快,但经济增长放慢。
2.若6月不行动,则何时行动?
很多分析师认为,欧洲央行更可能在7月而非6月,调整其包括资产购买和利率前景在内的前瞻性指引。而且随后可能制定年底前缩减QE的详细计划,同时缓和市场对很快升息的预期。
但鉴于经济数据趋软以及意大利不确定性,短期内料持谨慎立场。
备受关注的5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增长动能进一步放缓,德国4月工业订单减少。
高盛预期量化宽松将在2018年底前退场,可能在2019年下半年升息。“我们预期前瞻性指引将会更新,利率路径将更直接与通胀发展相挂勾,“高盛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3.欧洲央行能否在想要时继续延长刺激?
简短的回答是不,或者说在没有重新设计该计划的情况下是不行的。当经济形势还不错,通胀又正在回升时,延长刺激在政治上来说是不可行的。
欧洲央行史无前例的2.55万亿欧元(3万亿美元)刺激计划,面临可以购买的合格债券稀缺的问题,这为更早而非更晚退出该计划增添了理由。
然而,是否延长债券购买的问题近来抬头,因为意大利借款成本飙升,导致一些投资人质疑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退出策略。
投资者升息押注回落,也体现了这点。尽管在欧洲央行近期发表鹰派言论后,押注有所回升。货币市场价格表明,投资人认为要到明年9月才会升息。
4.意大利可能对欧洲央行退出QE计划造成何种影响?
无论如何都可能提到意大利,如果政策会议上不提,那么总裁德拉吉的记者会上也会提。
重新大选的风险暂时得以避开,意大利债市恢复了一些平静。但鉴于新政府决心要实施财政扩张,并可能与欧盟起冲突,故源自意大利的不确定性远未终结。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如果债市再次走软,欧洲央行当做何应对?最新数据显示,欧洲央行5月减缓对意大利公债的购买,正值投资者抛盘之际。该行曾尽力反驳意大利方面的指责,即认为其故意少买意大利债,以此影响新政府的组建。
意大利是QE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该国债市受挫之际,缩减购债的时间来得再糟糕不过了。
5.欧洲央行会宣布通胀之战取得胜利吗?
欧元区通胀率持续低迷,但5月物价升幅超过预期达到1.9%,已处于欧洲央行的目标区间。
政策制定者表示,通胀率需回升至略低于2%,才会退出量化宽松并提高利率,所以5月数据提升了对于央行将要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该央行可能也乐见欧元下跌。自欧洲央行4月会议以来,欧元贸易加权指数已累计下跌了1.3%。
但核心通胀率仅上升1.1%。央行密切关注核心通胀率,该通胀率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而推动5月通胀率大幅上升的正是食品和能源价格。欧洲央行表示,该行忽略油价的震荡,尽管油价最终会落到总体通胀水平上。
简而言之,欧洲央行将希望看到目标价格升幅持续的时间超过一个月,然后才会宣布提升通胀率的战役取得了胜利。
6.荷兰央行:比特币目前尚未成熟
第一黄金网
荷兰央行De Nederlandsche Bank (DNB)在其网站上宣布:经过三年的测试,区块链技术目前无法满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需求。报告指出,比特币技术在容量、能耗和交易确认不充分等方面存在不足。
DNB认为该技术在提高对外部攻击的恢复能力方面的确很有用,但却是以牺牲效率和容量为代价。
四个测试原型
DNB在其名为Dukaton的三年项目中评估了四种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原型。目标是建立对技术的理解,并确定该技术能不能改善证券交易和支付。
第一个原型是基于比特币软件和银行自己的软件。该平台分散在5台笔记本电脑上。确认交易的各方因创造新的“Dukatons”和交易费用而受到奖励。
第二个原型是使用低能耗的方法创建Dukatons。Dukatons是基于可信的发行方创建的,这种方法与比特币的创建不同。创建Dukatons的一方将接收所有Dukatons,而验证这些交易的一方将收取交易费。
第三个原型是一个中央Dukaton用一个没有比特币软件的自建钱包进行模拟。这个原型存储了用于安全的密钥。
第四个原型是以第三个原型为基础,分析了DLT(数据链路终端)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性。建立了一个网站,在分布式分类帐上显示Dukatons和交易。对各种配置进行测试。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达成一致后,使用不同的算法来审批事务。
原型表明:解决方案不能满足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需求,包括效率、安全性、可靠性授权、可用性、弹性、支付期限、可伸缩性、成本、容量和可持续性。
报告指出,欧洲系统银行间支付系统Target2目前满足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需要。该系统提供了高效的支付系统,能够处理高容量和交易确定性。
未来改进的可能性
报告指出,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可以提高不同货币的支付效率。
DNB当然也发现区块链技术很有前途,并且相信新的算法可以满足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所有需求。DNB将继续试验这项技术。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的央行也一直在试验区块链技术。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和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称DLT能够创建新的证券结算工具,如跨越未连接的分类帐之间的跨链原子互换(cross chain atomic swaps)。拒绝访问 | glgz.szlddb.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glgz.szlddb.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f43a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5月社会融资总量腰斩, 宏观经济压力凸显_凤凰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5月社会融资总量腰斩, 宏观经济压力凸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5月社会融资总量腰斩, 宏观经济压力凸显
摘要:5月社融数据为宏观经济敲响了警钟,也对当前的监管政策提出挑战,如果社融继续维持低迷,那么前几个月中国经济所表现出的韧性将难以持续,紧信用环境下,企业融资不足将进一步激发信用违约,继而促使金融机构收紧融资条件,带来恶性循环
《财经》记者 张威/文 袁满/编辑
在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果时,中国5月的金融数据全线走跌。
6月12日晚间,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此前预期13000亿人民币,前值由15600亿人民币修正为15605亿人民币。
对比去年同期和上个月数据,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较上个月跌幅超过50%,而且这一数据创下22个月低位。
“5月社融数据相当糟糕,与上月比腰斩。” 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研报中这样评价。
从分项数据看,表外融资除股票相对稳定外,其他几项全部大幅恶化。数据显示,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434亿元,同比少减205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38亿元,同比少20亿元。
刘东亮向《财经》记者表示,5月社融数据的变化是很多原因导致的。比较直接的原因是资管新规等严监管导致表外业务收缩,此外,信用事件高发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意愿下降。
表外业务收缩并未带动表内业务的回流扩张。
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3%,预期为8.5%,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0.8个百分点。
此外,数据还显示,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5万亿人民币,预期1.2万亿人民币,前值1.18万亿人民币。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14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2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23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525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8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42亿元。
出乎市场意料的是,5月份信贷增长没有把表外融资收缩的部分接过来,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也较之前收缩。在外表融资收缩之后,企业应该将表外业务转移到表内进而带动中长期贷款强劲,但是没有出现这个变化。
“银行表内信贷投放受到很多因素制约,不仅仅体现为企业需求,还包括银行资本金、监管政策考核等。”刘东亮说。企业户中长期贷款增长似乎乏力,这与融资需求表外回表的逻辑相悖,不排除是信用事件高发情况下银行的主动收缩,或者是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受到负债等因素限制。
刘东亮认为,5月社融数据为宏观经济敲响了警钟,也对当前的监管政策提出挑战,如果社融继续维持低迷,那么前几个月中国经济所表现出的韧性将难以持续,紧信用环境下,企业融资不足将进一步激发信用违约,继而促使金融机构收紧融资条件,带来恶性循环,处置风险的风险将会显著上升,监管政策有必要做出适度调整。
中国经济数据在前几个月总体过得过去,融资如果出现萎缩对后期的宏观经济是会有影响的。“经济还是要靠融资来支持的,控制杠杆率不能一下子压没,还是要考虑经济的。”某行业分析师表示。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下半年降准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存款准备金率偏高,有内在降准需求,央行也希望在长时间内降低准备金,宏观经济的表现将给降准提供了比较好机会。
至于是普降还是定向降准,分析认为都有可能。如果社融持续糟糕不排除普降,而定向降准需要一定的条件解决特殊领域的融资难问题。
不过具体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如何走势,还要看过几天公布的整体宏观数据,其中包括投资、消费和房地产的相关数据,而人民银行也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式表示而相机抉择。
某经济学家此前向《财经》记者表示,2018年的货币政策会有一些放松,原因主要分为三点:第一,今年宏观经济走势会前高后低,在二三季度会有一个明显的下行;第二,金融监管还在进行,资管新规可能会慢慢生效,还有很多其他政策叠加,整个金融机构内部去杠杆还在进行,整个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会比较短缺;第三,考虑美联储今年加息和减税政策,中国资本外流压力依然存在。
(编辑:倪萍)关键字: 宏观经济 总量 融资 压力 社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ZOL中关村在线
环球网国际
国际艺术大观
历史百家争鸣
大虎聊足球
麻辣竞技场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
平爷聊体育
读首诗再睡觉
读首诗再睡觉
马靖昊说会计
互联网时间
找靓机二手机
找靓机二手机
搜趣生活帮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月份社会融资总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